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85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隐患已成为城市人民生活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每年都会有许多大小型的火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火灾的预防形势刻不容缓,所以各大城市都会定时或随机对居民区及公共场所进行消防设施检查,以确保消防安全。目前,在家庭及公共场所需要配置消防预警逃生装置,然而,现有的消防逃生器材虽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缺少一种集中一体配备多种功能的消防预警应急逃生装置,因此当发生火灾、天然气泄漏时,现有的消防逃生装置普遍存在感应功能单一问题,有时无火灾会出现只有烟雾无温度或只有温度无烟雾误报,无法对真正火灾初期有烟雾和温度同时进行精确预警预报,有时火灾发生在无人场所,人们无法第一时间获知并报告消防部门,所以损失也无法获得最大的挽救,而且发生火灾时,有时不能够及时的通知附近小区的居民,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上端设有一隔板,所述的隔板上端设有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上方设有一无线模块,所述的箱体右侧设有传感器模块和手动报警器,所述的箱体顶部设有应急灯,所述的箱体底部设有一喇叭,所述的无线模块、应急灯、喇叭、传感器模块均匀微处理器相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箱体侧壁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内部设有防尘罩。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天然气传感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灯为带有箭头的照明指示逃生应急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无线模块通过无线连接与消防电话保持通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蓄电池为锂电池。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手动报警器通过微控制器与喇叭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设有的传感器模块能够识别火灾或天然气泄露,并通过微处理器处理,发送报警信号,使喇叭报警,装置设有的照明指示逃生应急灯在发生灾情的时候工作,提供照明并指引逃生通道,无线模块将报警信号传输到外界,寻求外界的帮助,进一步减少灾害损失。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的侧面结构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 箱体 2 蓄电池

3 隔板 4 微处理器

5 无线模块 6 传感器模块

61 温度传感器 62 烟雾传感器

63 天然气传感器 7 手动报警器

8 应急灯 9 喇叭

10 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到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2、蓄电池2上端设有一隔板3,隔板3上端设有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4上方设有一无线模块5,箱体1右侧设有传感器模块6和手动报警器7,箱体1顶部设有应急灯8,箱体1底部设有一喇叭9,无线模块5、应急灯8、喇叭9、传感器模块6均匀微处理器4相连接。

具体地,箱体1侧壁上设有通风口10,便于空气的流通和预警消防逃生装置的散热,通风口10内部设有防尘罩,便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延长消防预警逃生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传感器模块6包括温度传感器61、烟雾传感器62和天然气传感器63。

具体地,应急灯8为带有箭头的照明指示逃生应急灯8,当发生灾情或断电的时候应急灯8或自动点亮,应急灯8上的指示箭头所指方向就是消防通道。

具体地,无线模块5通过无线连接与消防电话保持通畅,当发生火灾险情或天然气泄漏时,便于快速的提醒用户居民和通知消防,缩短报警的时间,防止灾情的扩大。

具体地,蓄电池2为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容量大、重量轻,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而且输出功率大、充电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没有环境污染。

具体地,手动报警器7通过微处理器4与喇叭9相连接,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通过此按钮寻求帮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预警逃生装置设有的传感器模块能够识别火灾或天然气泄露,并通过微处理器处理,发送报警信号,使喇叭报警,装置设有的照明指示逃生应急灯在发生灾情的时候工作,提供照明并指引逃生通道,无线模块将报警信号传输到外界,寻求外界的帮助,进一步减少灾害损失。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