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8246发布日期:2018-11-27 22:4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随着交通管理模式的迅猛发展,其已经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的图像信息获取车流量的统计数据,并结合时间分配方案重新设定路口红绿灯的通行时间,以有效优化路况,提高车辆通行速度。然而现有的交通指挥装置在交通信号指示方面还主要依靠红绿灯来展示,指示样式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第一安装架、显示屏、第二安装架、支撑架、存储模块和控制系统,图像采集装置、显示屏和存储模块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和框板,框板设置于支撑杆上;框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杆和下连杆,第二安装架的上端与上连杆铰接;第二安装架的下端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与下连杆铰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架的下端铰接;显示屏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第一安装架设置于上连杆上,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图像采集装置实时采集各方向车流图像信息,之后控制系统运用车辆识别技术读取当前车流数据;并重新设定路口通行时间,之后采用模拟交通信号灯或存储模块内预先存储的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动漫等形式,于显示屏上显示来指挥车辆通行;指示清楚且实用;同时第二安装架的上端与上连杆铰接,下端与伸缩杆铰接,使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伸缩杆以对第二安装架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进一步的实现显示屏倾斜角度的调整,以使显示屏的安放利于驾驶人员观看,调节方式简单可靠。

进一步:第一安装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螺栓,底座固定于上连杆上;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底座的下端,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栓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底座的上端铰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抵设于穿过螺纹孔后的螺栓的顶部;图像采集装置固定于第二支撑板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固定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抵设于螺栓的顶部;当旋转螺栓使其在螺纹孔内上下移动时可对第二支撑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实现图像采集装置角度的调整,以使拍照效果更佳。

进一步:图像采集装置、第一安装架、显示屏、第二安装架以及框板的数量均与智能交通指挥装置安装处路口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和每个显示屏均对应的面向一个路口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面向每个路口的方向均设置一个图像采集装置和显示屏,确保智能交通指挥装置安装处各路口的驾驶员均能够通过显示屏了解到交通指挥信息,且各路口的车流图像信息均可通过与其相对应的图像采集装置来采集。

进一步: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安装于上连杆上的多个摄像头。

上诉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摄像头,以避免当某一摄像头出现故障造成整个指挥装置瘫痪的问题发生。

进一步:控制系统还包括语音播报模块,语音播报模块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语音播报模块,一方面可将控制系统的处理结果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来指挥车辆通行,另一方面可对违章车辆进行播报警示。

进一步:支撑杆的顶部还设有装饰绿化。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支撑杆资源,增强交通指挥装置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的图像采集装置和显示屏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在十字路口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的原理图。

图中:1为图像采集装置、11为摄像头、2为第一安装架、21为底座、 22为第一支撑板、23为第二支撑板、24为螺栓、3为显示屏、4为第二安装架、5为支撑架、51为支撑杆、52为框板、521为上连杆、522为下连杆、 523为伸缩杆、6为控制系统、7为语音播报模块、8为装饰绿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 1、第一安装架2、显示屏3、第二安装架4、支撑架5和控制系统6,图像采集装置1和显示屏3均与控制系统6电连接;支撑架5包括支撑杆51和框板52,框板52设置于支撑杆51上;框板5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杆 521和下连杆522,第二安装架4的上端与上连杆521铰接;第二安装架4 的下端设有伸缩杆523,伸缩杆523的一端与下连杆522铰接,伸缩杆523 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架4的下端铰接;显示屏3安装于第二安装架4上;第一安装架2设置于上连杆521上,图像采集装置1安装于第一安装架2上。

第二安装架4的上端与上连杆521铰接,下端与伸缩杆523铰接,使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伸缩杆523以对第二安装架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进一步的实现显示屏3倾斜角度的调整,以使显示屏3的安放利于驾驶人员观看。

利用图像采集装置1实时采集各方向车流图像信息,之后控制系统6运用车辆识别技术读取当前车流数据;并重新设定路口通行时间,之后采用模拟交通信号灯或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动漫等形式,于显示屏3上显示来指挥车辆通行;具有智能灵活、可随时根据车流情况调节车辆放行时间的优点;指示清楚且实用。其中利用图像采集装置1实时采集各方向车流图像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6重新设定路口通行时间的技术方案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与控制系统6连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多个交通动漫;交通动漫包括车辆通行动漫和车辆暂停动漫。当控制系统6根据车流量信息重新设定路口的通行时间后,可根据设定后的通行时间将相应的交通动漫展示在显示屏3上,以供驾驶人员观看。

车牌识别技术是一种无源型汽车牌照、车灯、轮廓等智能识别方法,能够在无任何专用发送车辆信号的车载发射设备情况下,对运动状态车辆或静止状态车辆的信息进行非接触性采集并实时智能识别,包括车牌定位算法、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和光学字符识别算法等。

图像采集装置1包括安装于上连杆521上的多个摄像头11。通过设置多个摄像头11,以避免当某一摄像头11出现故障造成整个指挥装置瘫痪的问题发生。

摄像头11可选采用日夜全天侯高清智能网络快球摄像机,集成 100M/1000M以太网自适应电口,适应各种网络环境的接入。

显示屏3可选用高清液晶显示屏3,其数量与各方向路口的数量相等,安装好后的显示屏3的下端与地面高度大于4米。

支撑架5为优质碳钢焊接而成,且其表面镀锌后喷塑。支撑架5的底部用螺栓24与地面固定连接。

装饰绿化8可用耐旱植物、装饰物品或者广告牌广告屏幕等。

控制系统6留有相邻道口信息联络通讯接口,以备实施全局智能交通管理。通讯接口为有线通讯或无线通讯。

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架2包括底座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 23和螺栓24,底座21固定于上连杆521上;第一支撑板22的一端固定于底座21的下端,第一支撑板22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栓24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支撑板23的一端与底座21的上端铰接,第二支撑板23的另一端抵设于穿过螺纹孔后的螺栓24的顶部;图像采集装置1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上。

将固定图像采集装置1的第二支撑板23的一端与底座21铰接,另一端抵设于螺栓24的顶部;当旋转螺栓24使其在螺纹孔内上下移动时可对第二支撑板23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实现图像采集装置1角度的调整,以使拍照效果更佳。

如图3所示,图像采集装置1、第一安装架2、显示屏3、第二安装架4 以及框板52的数量均与智能交通指挥装置安装处路口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图像采集装置1和每个显示屏3均对应的面向一个路口设置。通过在面向每个路口的方向均设置一个图像采集装置1和显示屏3,确保智能交通指挥装置安装处各路口的驾驶员均能够通过显示屏3了解到交通指挥信息,且各路口的车流图像信息均可通过与其相对应的图像采集装置1来采集。

如图4所示,一种智能交通指挥装置还包括语音播报模块7,语音播报模块7与控制系统6电连接。通过设置语音播报模块7,一方面可将控制系统6的处理结果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来指挥车辆通行,另一方面可对违章车辆进行播报警示。

如图1所示,支撑杆51的顶部还设有装饰绿化8。充分利用支撑杆51 资源,增强交通指挥装置的趣味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