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控报警器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86748发布日期:2019-01-22 18:2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器,具体涉及水质监控报警器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水质受到污染,水质问题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要治理水质,首先是要监测水质,目前的水质监测人为亲自监测,带来麻烦,而且也没办法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特别是野外的水库,湖泊河流等,水质若不能能到有效监控,对我们的环境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普通的鱼种密度调查方法使用传统的随机区域捕捞,或目测来计算鱼种密度,这种方法误差太大,无法获得准确的鱼种密度,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水质监控报警器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水质监控报警器的设计方法,包括水质监测器本体,将水质监测器的控制电路设置nb-iot节点装置,在设置gps定位模块,将监测点的定位并将定位信息传给nb-iot节点装置;将整个装置置于密封结构中并且漏出水质监测器的本体的检测探头,然后将密封架构置于浮漂上,将检测探头延伸至浮漂下方,在浮漂表面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为装置充电;在浮漂的下方设置一个可连接与其他部件的环状件或支脚;在后台设置报警台。通过把多功能水质监测器固定在浮漂上,可以使水质监测器浮在水面上,水质监测器的监测探头穿过浮漂接触在水里,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设置nb-iot节点装置,由于nb-iot节点装置具有远距离、低功耗、数量多、低成本、传输稳定、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将传感器采集的水质信息上传给后台,在通过gps定位模块,同时可以得到监测点的位置信息,在后台可以直观的查询实时水质信息,由于其低功耗,所以只要将本发明直接进行投放,通过设置固定环或支脚,将装置固定起来,在后台便可以得到相应位置的实时水质信息。

进一步的,浮漂设计时应当使用耐风化耐腐蚀的稳定形浮漂。

进一步的,浮漂为盘状。盘状浮漂浮力大,方便设置更大太阳能电池板。

进一步的,环状件或支脚连接有铁链,铁链连接锚。

进一步的,水质监测器为多功能水质监测器。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使用360度潜水相机对其水域水中的生物进行拍照,再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要调查的鱼种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得出相应的鱼种数量,根据水域大小便可得到鱼种密度,获取水下照片时,可以同时使用多个360度潜水相机同时对每个区域进行图像采集,这样可以避免生物运动导致数量统计不准确的效果,通过图像识别对所调查的生物进形全数统计,其统计结果精准度高;

2、本发明通过在浮漂上表面设置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使水质检测器能一直工作,增加其使用年限;

3、本发明通过铁链和锚将装置进行固定,投放装置时,可以直接投放在水库湖泊任意位置,使装置不会随水流飘走,增加装置的适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水质监控报警器的设计方法,包括水质监测器本体,将水质监测器的控制电路设置nb-iot节点装置,在设置gps定位模块,将监测点的定位并将定位信息传给nb-iot节点装置;将整个装置置于密封结构中并且漏出水质监测器的本体的检测探头,然后将密封架构置于浮漂上,将检测探头延伸至浮漂下方,在浮漂表面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为装置充电;在浮漂的下方设置一个可连接与其他部件的环状件或支脚;在后台设置报警台;实施时,浮漂设计时应当使用耐风化耐腐蚀的稳定形浮漂。浮漂为盘状。盘状浮漂浮力大,方便设置更大太阳能电池板。环状件或支脚连接有铁链,铁链连接锚。水质监测器为多功能水质监测器。实施时,后台设置网关处理模块、nb-iot路由基站,nb-iot节电装置向网关处理模块发送信息,再通过spi总线传至nb-iot路由基站,基站与互联网模块接通,互联网接通监控主机,实现信息采集,采集到污染值达到阈值便报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水质监控报警器的设计方法,包括水质监测器本体,将水质监测器的控制电路设置NB‑IoT节点装置,在设置GPS定位模块,将监测点的定位并将定位信息传给NB‑IoT节点装置;将整个装置置于密封结构中并且漏出水质监测器的本体的检测探头,然后将密封架构置于浮漂上,将检测探头延伸至浮漂下方,在浮漂表面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为装置充电;在浮漂的下方设置一个可连接与其他部件的环状件或支脚;在后台设置报警台;采集到污染值达到阈值便报警。

技术研发人员:华锐;顾继光;王苏霞;杨春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盈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1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