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车场岔道提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4348发布日期:2018-09-21 21:2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停车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停车场岔道提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车辆的保有数量也在逐步的提升。而为了满足人们日益迫切的停车需求,越来越多的停车场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在停车场中,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其通行能力相对而言并不高,且停车场中车辆停放后很容易遮挡住在岔道位置行驶车辆的视野,有的车主因为安全的问题将会主动降低车速,待观察清岔道位置的通行情况后加速通过,如此便会影响后侧车辆的通行效率;而有的车主在寻找车位时很容易忽略岔道的车辆通行情况,进而容易导致车辆相撞的情况发生,更不利于停车场中车辆的正常通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停车场岔道提醒系统,能够更加及时的使得驾驶员了解岔道盲区的车辆分布情况,以提前完成相应的应对操作,进而更好的提高了岔道位置的通行速度以及安全预警,进而使得停车场中车辆能够更好的正常通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停车场岔道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在岔道地面下的至少两个地面磁感电路,与地面磁感电路相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该控制器相连接且吊设在岔道中心位置处的提醒灯。

作为优选,所述提醒灯与地面的距离为3.5-5米。

进一步的,所述地面磁感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时基芯片U1,N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感线圈L,与电感线圈L并联设置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2,N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P极接地的二极管D3,N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P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4,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芯片U1的TRIGGER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时基芯片U1的TRIGGER管脚和VDD管脚之间的电阻R7,串接在时基芯片U1的TRIGGER管脚和GND管脚之间的电阻R8,一端与时基芯片U1的THRE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经电阻R9后与时基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后接地、滑动端经电容C5后与电阻R10的接地端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以及一端与电阻10和电容C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1后与滑动变阻器RP1的滑动端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其中,时基芯片U1的GND管脚接地,时基芯片U1的VDD管脚接+12V电源,时基芯片U1的VDD管脚同时与时基芯片U1的RESET管脚、DIS管脚以及THRES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两端作为该地面磁感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且连接有电源,电容C6和电阻R11的连接点作为该地面磁感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控制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地面磁感电路的设置数量与岔道的路口数量相同,且电感线圈L的铺设宽度至少为岔道路口宽度的2/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停车场的岔道位置处,能够在岔道位置及时的提醒驾驶员视觉盲区是否有车辆,使得驾驶员能够更好的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而很好的提高了车辆在停车场中行驶的安全性;另外,在驾驶员掌握了其他岔道上没有车辆行驶的情况时可以无需减速通过,更好的提高了停车场中车辆的通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面磁感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丁字口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口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停车场岔道提醒系统,包括埋设在岔道地面下的至少两个地面磁感电路,与地面磁感电路相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该控制器相连接且吊设在岔道中心位置处的提醒灯。

为了更加贴合实际的使用效果,提醒驾驶员及时减速,提醒灯选用黄灯制作。控制器则选用工控机或PC电脑,每台控制器可以对多个提醒灯进行控制。

所述提醒灯与地面的距离为3.5-5米。

因为如今的地下停车场一般会禁止大货车进入,所以提醒灯与地面的设置间距能够允许绝大多数的车辆通行,不会对车辆的行进进行阻碍,更好的保护了车辆以及提醒灯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还能更好的为驾驶员所注意。

本申请的具体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解决现有驾驶员在岔道视野缺失的问题,如今车辆型号众多,由小到大的车型差异较大,在停车场的岔道位置处,不仅会因为墙体遮挡视线,还经常会有大型车辆遮挡车型较小的车辆驾驶员视野的情况出现,而采用本申请相较于广角镜来说更加直观,对驾驶员的影响更小,更好的解决了驾驶员视野盲区导致的交通隐患。

如图2所示,所述地面磁感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时基芯片U1,电感线圈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滑动变阻器RP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1的N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二极管D2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感线圈L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电容C1与电感线圈L并联设置,电阻R2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二极管D3的N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P极接地,二极管D4的N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P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与电阻R3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芯片U1的TRIGGER管脚相连接,电阻R7串接在时基芯片U1的TRIGGER管脚和VDD管脚之间,电阻R8串接在时基芯片U1的TRIGGER管脚和GND管脚之间,电容C4的一端与时基芯片U1的THRE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经电阻R9后与时基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后接地、滑动端经电容C5后与电阻R10的接地端相连接,电容C6的一端与电阻10和电容C5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1后与滑动变阻器RP1的滑动端相连接。

其中,时基芯片U1的GND管脚接地,时基芯片U1的VDD管脚接+12V电源,时基芯片U1的VDD管脚同时与时基芯片U1的RESET管脚、DIS管脚以及THRES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两端作为该地面磁感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且连接有电源,电容C6和电阻R11的连接点作为该地面磁感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控制器相连接。

在设置时,在地面上先造出一个圆形的沟槽,直径大概1-2米,或是面积相当的矩形沟槽,在沟槽中埋入两到三匝导线,这就构成了一个埋于地表的电感线圈,即电感线圈L。

工作时,电源输入后电感线圈L和电容C1组成的振荡电路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振荡频率,经过型号为TL061的运算放大器P1及其外围元器件后,进行开环放大处理,接着再由型号为TL061的运算放大器P2及其外围元器件组成的整形放大电路进行波形的整形与放大处理,处理后的电流信号进入由时基芯片U1及其外围元器件组成的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后输入控制器中。若有车辆经过该电感线圈L,则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会升高,进而导致了最终输出端的电压发生变化,促使控制器得到车辆经过信号。

在控制器得到车辆经过信号后,将会判断车辆其他的电感线圈上是否也有车辆经过,在有两个电感线圈上均有车辆经过且这两个电感线圈处于非直线道路上时,控制器将控制该岔道口的提醒灯亮起,以完成对驾驶员的提示。

所述地面磁感电路的设置数量与岔道的路口数量相同,且电感线圈L的铺设宽度至少为岔道路口宽度的2/3。

在铺设时,该电感线圈与岔道口位置的距离至少为3米,以能够为驾驶员提供即时的提醒。

在丁字路口的电感线圈的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在十字路口的电感线圈的设置方式如图4所示。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