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9832发布日期:2019-02-15 19:4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检测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交通已经在我国各大小城市悄然兴起,作为交通信息采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车辆加测器,已经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车辆检测器以机动车辆为检测目标,检测车辆的通过或存在状况等数据,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进行最优的控制。现行的车辆检测器分类很多,但还是主要以线圈式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视频检测器为主。

相对于现在普遍使用的线圈式车辆检测系统,传统的微波车辆检测器和视频检测器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此外的磁频检测器和机械压电检测器的原理都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波频车辆检测器多为吊挂式检测体系,利用微波、超声波和红外线等对车辆发射电磁波经反射后对数据检测的车辆检器,其检测原理是按照特定地区的全部车型假定一个牢固的车长,经由检测到投影地区内的车辆的进入与分开过程的时候间来计算车速。其缺点是在车流拥堵以及车型较多、车辆行驶不匀称的路段,测量精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微波检测器要求较大的空间和安装高度,因此不适合在桥梁、立交、高架路段进行检测,价格也相对昂贵。

视频车辆检测器是将视频摄像机作为传感器,在视频范畴内配置检测区,车辆进入检测区时使配景灰度值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得知车辆的存在,并以此检测车辆的流量和速率。其不足之处在于安置调试艰苦,造价比较高,比较轻易的受环境影响,例如:恶劣气候,也能收汽车动态暗影带来的磁波干扰灯光汽车的动态暗影也会带来滋扰,尤其是在晚上误报率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以改正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检测器,该车辆检测器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调试方便、环境影响小,精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器,其包括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LC振荡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单片机、显示电路,所述环形感应线圈L、LC振荡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单片机、显示电路依次电连接,当车辆经过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时,LC振荡电路产生电流,该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滤波电路滤波、整形电路整形后输出给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处理后输出信号给显示电路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LC振荡电路包括耦合变压器T、稳压二极管D1至D4、电阻R1至R4、电容C1至C3、PNP型三极管Q1,所述滤波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1、电阻R5至R9、电容C4至C5,所述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2至U4、电阻R10至R18,所述整形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5、电阻R19至R20,所述显示电路包括数码管、电阻R22至R29;所述环形感应线圈L的一端同时与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耦合变压器T的引脚1连接,所述环形感应线圈L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耦合变压器T的引脚2同时连接地端,所述耦合变压器T的引脚3同时连接至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容C2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耦合变压器T的引脚4、电阻R1的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2的一端、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R5的一端,所述R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容C4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6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3,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3连接至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2同时连接至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6、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4、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3,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6、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16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3,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2,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3连接至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6、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17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2,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6、电阻R19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7、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7、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7、电阻R18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4、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4、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4、电阻R1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2,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3连接至电阻R20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7连接至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4、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6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12;所述数码管的引脚A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9、电阻R29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B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8、电阻R28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C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7、电阻R27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D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6、电阻R26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E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5、电阻R25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F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4、电阻R24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G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3、电阻R23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DP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2、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R28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1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21、数码管的引脚2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22、数码管的引脚3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23、数码管的引脚4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2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运算放大器U1采用AD8001运算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运算放大器U2至U4都采用AD8407运算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运算放大器U5采用AD811运算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单片机U6采用AT89S51单片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LC振荡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单片机、显示电路,所述环形感应线圈L、LC振荡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单片机、显示电路依次电连接,当车辆经过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时,LC振荡电路产生电流,该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滤波电路滤波、整形电路整形后输出给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处理后输出信号给显示电路显示。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调试方便、环境影响小,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环形感应线圈L;

2—LC振荡电路;

3—滤波电路;

4—放大电路;

5—整形电路;

6—单片机;

7—显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检测器,其包括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1、LC振荡电路2、滤波电路3、放大电路4、整形电路5、单片机6、显示电路7,所述环形感应线圈L1、LC振荡电路2、滤波电路3、放大电路4、整形电路5、单片机6、显示电路7依次电连接,当车辆经过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1时,LC振荡电路2产生电流,该电流经放大电路3放大、滤波电路4滤波、整形电路5整形后输出给单片机6,所述单片机6处理后输出信号给显示电路7显示。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LC振荡电路2包括耦合变压器T、稳压二极管D1至D4、电阻R1至R4、电容C1至C3、PNP型三极管Q1,所述滤波电路3包括运算放大器U1、电阻R5至R9、电容C4至C5,所述放大电路4包括运算放大器U2至U4、电阻R10至R18,所述整形电路5包括运算放大器U5、电阻R19至R20,所述显示电路7包括数码管、电阻R22至R29;所述环形感应线圈L的一端同时与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耦合变压器T的引脚1连接,所述环形感应线圈L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耦合变压器T的引脚2同时连接地端,所述耦合变压器T的引脚3同时连接至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容C2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耦合变压器T的引脚4、电阻R1的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2的一端、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R5的一端,所述R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容C4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6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3,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3连接至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2同时连接至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6、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4、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3,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6、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16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3,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2,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3连接至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6、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阻R17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2,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6、电阻R19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7、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7、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7、电阻R18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引脚4、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4、运算放大器U4的引脚4、电阻R1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至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2,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3连接至电阻R20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7连接至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4、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6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12;所述数码管的引脚A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9、电阻R29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B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8、电阻R28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C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7、电阻R27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D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6、电阻R26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E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5、电阻R25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F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4、电阻R24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G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3、电阻R23的一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DP同时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32、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R28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端,所述数码管的引脚1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21、数码管的引脚2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22、数码管的引脚3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23、数码管的引脚4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24。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运算放大器U1采用AD8001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U2至U4都采用AD8407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U5采用AD811运算放大器。所述单片机U6采用AT89S51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车辆经过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1时,LC振荡电路2产生电流,该电流经放大电路3放大、滤波电路4滤波、整形电路5整形后输出给单片机6,所述单片机6处理后输出信号给显示电路7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LC振荡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单片机、显示电路,所述环形感应线圈L、LC振荡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单片机、显示电路依次电连接,当车辆经过埋设在道路沿线下面的环形感应线圈L时,LC振荡电路产生电流,该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滤波电路滤波、整形电路整形后输出给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处理后输出信号给显示电路显示。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调试方便、环境影响小,精度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