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2626发布日期:2020-05-22 20:56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位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



背景技术:

车位锁:车位锁是一种机械装置,作用是防止别人占用自己的汽车车位,让自己的汽车随到随停。车位锁的安装位置,一般安装在停车位中间入口的1/3处,安装条件要求在水泥平整的地面上。

以前车位锁大多为机械手动式,汽车进出停车位时需要下车把车位锁的撑杆撑起或放下,然后再上锁,使用非常不便,如果是露天车位又碰到下雨天,那就更麻烦了,手动车位锁都没有防撞功能,如果不小心撞到车位锁,车子很容易受伤,车位锁也很容易损坏,所我们提出了一种车牌识别的车位锁,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车位锁大多为机械手动式,汽车进出停车位时需要下车把车位锁的撑杆撑起或放下,然后再上锁,使用非常不便的缺点,而提出的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包括控制座,所述控制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安装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所述控制座的前固定安装有电池,所述控制座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控制座的顶部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且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安装槽内并和安装槽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轴,且两个连接轴分别位于两个安装槽内,两个连接轴的顶部均延伸至控制座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防撞柱,两个连接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二安装板,且第二安装板位于控制座和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安装有车牌识别控制器,所述安装腔内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分别和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电池、车牌识别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的四角位置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控制座利用第一安装板和螺母可以安装在任何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底部内部内壁上的抱闸电机,且抱闸电机和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抱闸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和蜗轮,且蜗轮和蜗杆相啮合,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位于安装腔内,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当需要带动防撞柱进行转动时,此时启动抱闸电机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而蜗轮和蜗杆相啮合,所以会带动驱动杆进行转动,驱动杆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下,可以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此时便可以带动防撞柱进行转动,因而可以实现对防撞柱升起或者放下的操作,同时利用蜗杆和蜗轮的自锁力,使得防撞柱可以稳固的停留在指定的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内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轴承,且旋转轴贯穿两个轴承的内圈并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利用两个轴承可以为旋转轴提供转动支撑。

优选的,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且控制座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充电口,防水充电口和电池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座利用第一安装板和螺母可以安装在任何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中,在车位不使用时,将防撞柱升起用以防止外来车辆驶入车位,而当指定车辆需要驶入车位时,利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可以对车辆与车位锁本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当车辆移动指定的距离时,此时利用plc控制器可以使得相关设备在电池的作用下处于通电状态,而利用车牌识别控制器可以对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一旦识别正确,此时启动抱闸电机带动防撞柱进行转动,因而可以实现对防撞柱转动放下的操作,此时车辆便可以驶入到指定的车位上,而红外线测距传感器随时对车辆的位置进行监控,当车辆驶入到指定的位置上时,此时启动抱闸电机可以使得防撞柱复位,同时利用蜗杆和蜗轮的自锁力,使得防撞柱可以稳固的停留在指定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在预定的距离内可以实现提前检测,无需停车识别,极大的节约了司机的时间,而且可以通过测定距离对车位锁本体进行智能控制,避免了车位锁本体在没有被使用的时候造成能源浪费,智能化的设置,极大了方便了司机停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的固定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的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安装板、2控制座、3红外线测距传感器、4电池、5安装槽、6旋转轴、7连接轴、8防撞柱、9第二安装板、10车牌识别控制器、11螺母、12安装腔、13第一齿轮、14驱动杆、15抱闸电机、16蜗杆、17蜗轮、18plc控制器、19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自动识别车牌的车位锁,包括控制座2,控制座2的高度低于车辆底盘的高度,控制座2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安装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3,控制座2的前固定安装有电池4,控制座2内开设有安装腔12,控制座2的顶部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槽5,安装腔12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旋转轴6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且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安装槽5内并和安装槽5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旋转轴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轴7,且两个连接轴7分别位于两个安装槽5内,两个连接轴7的顶部均延伸至控制座2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防撞柱8,两个连接轴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二安装板9,且第二安装板9位于控制座2和第二安装板9之间,第二安装板9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安装有车牌识别控制器10,安装腔12内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18,且plc控制器18分别和红外线测距传感器3、电池4、车牌识别控制器10电性连接。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控制座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且第一安装板1的四角位置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1,控制座2利用第一安装板1和螺母11可以安装在任何位置上,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腔12底部内部内壁上的抱闸电机15,且抱闸电机15和plc控制器18电性连接,抱闸电机1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蜗杆16,安装腔12内转动连接有驱动杆14,驱动杆1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9和蜗轮17,且蜗轮17和蜗杆16相啮合,旋转轴6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13,且第一齿轮13位于安装腔12内,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9相啮合,当需要带动防撞柱8进行转动时,此时启动抱闸电机15带动蜗杆16进行转动,而蜗轮17和蜗杆16相啮合,所以会带动驱动杆14进行转动,驱动杆14在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9的传动下,可以带动旋转轴6进行转动,此时便可以带动防撞柱8进行转动,因而可以实现对防撞柱8升起或者放下的操作,同时利用蜗杆16和蜗轮17的自锁力,使得防撞柱8可以稳固的停留在指定的位置上,安装腔12内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轴承,且旋转轴6贯穿两个轴承的内圈并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利用两个轴承可以为旋转轴6提供转动支撑,电池4为可充电电池,且控制座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充电口,防水充电口和电池4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对其结构进行一定程度改进并对其增加相应的功能性适应性构件,增强其实际使用效果,其具体表现为,此车位锁本体利用第一安装板1可以降低固定安装在使用位置上,在车位不使用时,将防撞柱8升起用以防止外来车辆驶入车位,而当此指定车辆需要驶入车位时,利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3可以对车辆与车位锁本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当车辆移动指定的距离时,此时利用plc控制器18可以使得相关设备在电池4的作用下处于通电状态,而利用车牌识别控制器10可以对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一旦识别正确,此时启动抱闸电机15带动蜗杆16进行转动,而蜗轮17和蜗杆16相啮合,所以会带动驱动杆14进行转动,驱动杆14在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9的传动下,可以带动旋转轴6进行转动,此时便可以带动防撞柱8进行转动,因而可以实现对防撞柱8转动放下的操作,此时车辆便可以驶入到指定的车位上,而红外线测距传感器3随时对车辆的位置进行监控,当车辆驶入到指定的位置上时,此时启动抱闸电机15可以使得防撞柱8复位,同时利用蜗杆16和蜗轮17的自锁力,使得防撞柱8可以稳固的停留在指定的位置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