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检测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3680发布日期:2020-07-29 02:2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检测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道路安全管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人行横道指的是在车行道上用斑马线等标线或其他方法标示的规定行人横穿车道的步行范围,是防止车辆快速行驶时伤及行人而在车行道上标线指定需减速让行人过街的地方,而机动车就是机动车辆,是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其特征普遍为形式速度较快等。

现生活中的行人在人行横道在行走时,经常会出现机动车不避让或者机动车反应不及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出现行人遇到危险、和车辆发生剐蹭、不守交通规则等情况,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美好环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市面上的大多数报警装置都是采用红绿灯的模式,并不能给机动车进行起到很好的警报警示的作用,且多数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断电的情况就会无法使用,其局限性较强,使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装置主体结合红外报警器以及太阳能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动车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检测报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太阳能板、保护罩以及红外线报警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线报警器,所述红外线报警器包括报警主机和红外探测装置,所述报警主机通过线路和红外探测装置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报警主机的外部设有喇叭,所述红外探测装置的外部固定连接发射头和接收头,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太阳能板,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设有保护罩,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开设有电源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发射头和接收头之间通过红外线进行连通,所述发射头和接收头之间呈对称分布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开设有按钮,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计时器,所述按钮通过线路连接计时器,所述装置主体呈对称分布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安装有螺钉,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保护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插板,所述插板镶嵌在插槽的内部,所述插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在安装孔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的下方设有垫圈,所述插板的外部套接垫圈,所述保护罩采用亚克力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电池区,所述电池区的内部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线路连接太阳能板。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紧固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装置主体,将其和红外线报警器连结合在一起,并采用了对称分布的结构,较好的解决了机动车在经过人行横道时存在的不避让行人而无法被检测、报警的问题,在应用该报警装置时首先将装置主体分别放置在人行横道的两端并使其相互对应,然后通过在装置主体内部设有的红外线报警器,当红绿灯为绿灯且有行人经过时,即可按下按钮启动红外线报警器使其工作,如此就会在人行横道的外部射出两条红外线,一旦有机动车触发到红外线时就会被检测到,紧接着报警主机就会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提醒机动车的车主需避让行人,然后当红绿灯的绿灯熄灭时装置主体内部的计时器就会同时计时结束,并切断红外线报警器的电源,此时机动车即可正常行驶穿过人行横道,整体结构简单,较好的实现了人行横道上机动车不避让时的检测和报警功能,操作便捷,实用性较强;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置主体的顶部增设有太阳能板以及内部的蓄电池,在白天时太阳能板会源源不断的将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部,以此来作为该报警装置的供电电源,这样就不会出现装置线路断电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同时由于在太阳能板的外部设有保护罩,可以保护住太阳能板不被破坏,其安全防护性较强。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报警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俯视图。

图中:装置主体-1、底板-2、紧固螺栓-3、电池区-4、太阳能板-5、保护罩-6、插板-7、垫圈-8、安装孔-9、螺钉-10、插槽-11、红外线报警器-12、报警主机-13、喇叭-14、红外探测装置-15、发射头-16、接收头-17、按钮-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着重参照附图1-4,一种机动车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检测报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太阳能板5、保护罩6以及红外线报警器1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线报警器12,所述红外线报警器12包括报警主机13和红外探测装置15,所述报警主机13通过线路和红外探测装置15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报警主机13的外部设有喇叭14,所述红外探测装置15的外部固定连接发射头16和接收头17,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太阳能板5,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有保护罩6,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部开设有电源接口。

请着重参照附图2,所述喇叭14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上,所述发射头16和接收头17之间通过红外线进行连通,所述发射头16和接收头17之间呈对称分布形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报警主机13的外部增设有喇叭14,可实现报警声放大的效果,避免出现机动车驾驶员听不清听不见的情况,较为的实用。

请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开设有按钮18,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计时器,所述按钮18通过线路连接计时器,所述装置主体1呈对称分布形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装置主体1设为一左一右的结构,可实现人行横道外部全覆盖的效果,且两条红外线检测的更加精准。

请着重参照附图1、图3和图4,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安装有螺钉10,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插槽11,所述保护罩6的底部固定连接插板7,所述插板7镶嵌在插槽11的内部,所述插板7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9,所述螺钉10安装在安装孔9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保护罩6设为设为插接的结构,可实现工作人员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操作时较为的便捷,灵活性较强。

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3,所述保护罩6的下方设有垫圈8,所述插板7的外部套接垫圈8,所述保护罩6采用亚克力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有的保护罩6,可实现对太阳能的保护功能,且亚克力材料制成的保护罩6整体为透明结构,不会妨碍到太阳能板5的正常运行。

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电池区4,所述电池区4的内部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线路连接太阳能板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的蓄电池,可实现太阳能板5转换电能进行储存的作用,避免出现断电而无法使用的情况。

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底板2,所述底板2的内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紧固螺栓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的底板2和紧固螺栓3,可实现便于安装该装置的效果,操作时较为的简单和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操作方式如下:

在应用该机动车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检测报警装置时,首先通过在人行横道的两端分别都安装有装置主体1,且装置主体1之间相互对应,当人行横道外的红绿灯为绿灯,且有行人经过时,即可按下按钮18启动红外线报警器12使其工作,如此就会在人行横道的外部射出两条红外线,此时一旦有机动车存在不避让行人或越线时,就会触发到红外线紧接着就会被检测到,然后报警主机13就会连通报警主机13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提醒机动车的车主需避让行人,然后当红绿灯的绿灯熄灭时装置主体1内部的计时器就会同时计时结束,并切断红外线报警器12的电源,此时红外线报警器12停止运行,机动车即可正常行驶穿过人行横道,较好的实现了人行横道上机动车不避让时的检测和报警功能,非常便于行人进行操作且人性化较强,同时在该装置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增设有太阳能板5以及内部的蓄电池,在白天时太阳能板5会源源不断的将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部,以此来作为该报警装置的供电电源,这样就不会出现装置线路断电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功能性较强,最后通过在太阳能板5的外部设有透明材质的保护罩6,可以保护住太阳能板5不被破坏,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太阳能源的吸收,其安全防护性较强,较为的实用。

上述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