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安全指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7566发布日期:2020-10-28 12:0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行车安全指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指示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行车安全指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遍性越来越高,良好的驾驶视野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目前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已经趋于成熟,但仍然存在未设置信号灯狭窄路口,在车辆转弯或经过路口时存在视野盲区,无法看到其他车道的来车情况。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行车安全,通常在狭窄路口的弯道处设置反光镜,当车辆需要转弯时通过反光镜观察其他车道的来车情况,但由于驾驶人员在转弯或经过路口时,通常反应是观察信号灯,没有养成观察反光镜的良好习惯,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狭窄路口的通行方式安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行车安全指示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行车安全指示系统,应用于具有视野盲区的路口,包括:控制模块、压力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和信号指示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设置于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所述信号指示模块设置于视野范围内,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压力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指示模块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和蓄电池,还包括:pvdf压电薄膜,所述pvdf压电薄膜设置于车道上,pvdf压电薄膜通过充电电路与蓄电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指示模块红绿信号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行车安全指示系统,包括:压力开关、电源模块和信号指示模块,所述压力开关设置于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所述信号指示模块设置于视野范围内,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压力开关与信号指示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和蓄电池,还包括:pvdf压电薄膜,所述pvdf压电薄膜设置于车道上,pvdf压电薄膜通过充电电路与蓄电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车安全指示系统,当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信号指示模块即可发出相应的信号指示,驾驶人员可以根据信号指示模块发出的信号指示选择是否通行或转弯,本实用新型符合驾驶人员的观察习惯,能够提高狭窄路口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行车安全指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行车安全指示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行车安全指示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车辆;2-第二车辆;a-第一压力检测模块;b-第二压力检测模块;a-第一信号指示模块;b-第二信号指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车安全指示系统,应用于具有视野盲区的路口,包括:控制模块、压力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和信号指示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设置于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所述信号指示模块设置于视野范围内,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压力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指示模块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压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视野盲区的车道上的压力信号,并将该压力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压力信号判断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是否有车辆经过,当判定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控制模块向信号指示模块发出控制信号,信号指示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提示,由于信号指示模块设置于视野范围内使得驾驶人员能够通过信号指示模块的信号指示判断对面车道的来车情况并提前做出反应。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行车安全指示系统,应用于具有视野盲区的路口,如图2所示,包括:控制模块、压力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和信号指示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设置于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所述信号指示模块设置于视野范围内,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压力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指示模块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下面以狭窄路口对本实施例所述的行车安全指示系统的通行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以第一车辆1的驾驶人员的视野为例,若第一车辆1需要在路口转弯,由于第二车辆2处于视野盲区的车道上,则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车辆1驾驶人员的视野盲区的车道上设置第二压力检测模块b来检测视野盲区的车道上的压力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收到的压力信号判断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是否有车辆经过,当判定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控制模块向第二信号指示模块b发出控制信号,第二信号指示模块b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提示。

同理,以第二车辆2的驾驶人员的视野为例,若第二车辆2需要在路口转弯,由于第一车辆1处于视野盲区的车道上,则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还通过在第二车辆2驾驶人员的视野盲区的车道上设置第一压力检测模块a来检测视野盲区的车道上的压力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收到的压力信号判断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是否有车辆经过,当判定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控制模块向第一信号指示模块a发出控制信号,第一信号指示模块a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提示。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信号指示模块可以是红绿信号灯,在应用了相应软件方法后,当检测到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控制红绿信号灯的红灯或黄灯亮起,以提示驾驶人员减速慢行或停车等待其他车辆通行,当没有检测到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控制红绿信号灯的绿灯亮起,通过红绿信号灯的提示方式符合驾驶人员的观察习惯,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

此外,在应用了相应软件方法后,在检测到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控制模块还可以控制红绿信号灯的红灯或黄灯持续亮起预设时长,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电源模块可以包括充电电路和蓄电池,还包括:pvdf压电薄膜,所述pvdf压电薄膜设置于车道上,pvdf压电薄膜通过充电电路与蓄电池连接。

可以理解,pvdf压电薄膜用于将车道上的车辆碾压产生的压力转换为电流,并通过充电电路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中。其具体原理是:

pvdf压电薄膜中的压电体受到外机械力作用而发生电极化,并导致压电体两端表面内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其电荷密度与外机械力成正比,即正压电效应。压电体产生正压电效应将汽车碾压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充电电路向蓄电池充电。

通过pvdf压电薄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能够使得蓄电池中的电量得到补充,无需更换蓄电池,并且将汽车碾压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能够提高能量资源的使用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行车安全指示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压力开关、电源模块和信号指示模块,所述压力开关设置于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所述信号指示模块设置于视野范围内,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压力开关与信号指示模块连接。

其中,压力开关是在承受超过阈值的压力后能够闭合的开关,当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时,压力开关承受车辆碾压的压力后闭合,电源模块通过压力开关为信号指示模块供电,此时信号指示模块发出信号指示以提示驾驶人员视野盲区的车道上有车辆经过,进而提前做出减速或停车让行的反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电源模块可以相同,包括:充电电路和蓄电池,还包括:pvdf压电薄膜,所述pvdf压电薄膜设置于车道上,pvdf压电薄膜通过充电电路与蓄电池连接。

其为蓄电池充电的方式和原理与实施例1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仅是一种行车安全指示系统的具体结构,其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不是本系统的改进之处,此处不再赘述;本系统的改进为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连接关系,即为对系统的整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本系统所要解决的相应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