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采样管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0044发布日期:2021-11-15 23:2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采样管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火灾预警器附件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采样管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主要用于火灾极早期的探测和预警,本技术中所称的火灾极早期为火灾发生时的过热、闷烧、低热辐射和可见烟雾生成阶段,在热分解阶段即可进行及时报警,能够于火灾生成的最早期发现并排除火灾隐患,将火灾风险概率降到对消。
3.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需要通过泵体及采样管进行空气的采样,以对采样空气进行分析得出是否进行火灾预警。而其采样管可包括毛细管采样以及回风式采样,所述毛细管采样是一种将采样点与采样管分离,同时又不增加网络复杂性的采样方法。这种采样方法适用于采样管与采样点不在同一个水平面或垂直面时。
4.现有市场中所采用的毛细管采样管主要是将内径为5~6毫米的可弯曲采样管从主干采样管上分支出来,并穿透一个已有界面(如天花板或装饰板),进入到需要被保护的区域或装置内部。也就是说,需要将可弯曲的采样管通过附加组件固定在主干采样管中,以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而针对不同探测区域或装置,其主干采样管的内径不同,如果针对每种主干采样管设置专用的固定装置,不仅增加生产和使用成本,而且不便于施工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采样管用固定装置,其能够针对某一外径范围中的主杆采样管进行适配,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加施工和使用时的便捷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采样管用固定装置,包括左套筒、右套筒,左套筒的底端与右套筒的底端铰接,所述左套筒与右套筒的顶端在对应的中部位置分别加工有左固定孔、右固定孔;所述左套筒上还分布有若干左减重孔,在左套筒的两端还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外卡爪,外卡爪的自由端设置有向左套筒弯折的卡勾;所述右套筒上分布有与左套筒上左减重孔一致的右减重孔,在右套筒的两端加工有与卡勾对应的右卡槽,在左套筒与右套筒绕着两者铰接位置处转动至顶端接触时,卡勾与右卡槽卡接;所述左减重孔与右减重孔内均安装有与其相对运动的调节杆,调节杆在位于左套筒、右套筒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内压板,调节杆在远离内压板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外径大于调节杆的外径;所述限位块与对应位置处的左套筒外表面、右套筒外表面之间的调节杆上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限位块上,弹簧的另一端位于所对应的左套筒、右套筒上。
8.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卡爪从左套筒的底端开始向左套筒的顶端延伸,且在外卡爪延伸的过程中其高度逐渐增加;所述外卡爪的自由端伸出左套筒的顶端。
9.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左加强筋,
左加强筋包括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周向加强筋与径向加强筋在左套筒的内表面交汇;所述左减重孔位于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构成的网格区域中。
10.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右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右加强筋,右加强筋包括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周向加强筋与径向加强筋在右套筒的内表面交汇;所述右减重孔位于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构成的网格区域中。
11.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压板为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结构,内压板的底面为向调节杆所在方向凹陷的弧形面。
12.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压板与调节杆采用插接的连接形式。
13.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杆与限位块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弹簧的一端插接于限位块中,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插接于对应位置处的左套筒、右套筒中。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调节与拆卸的调节杆及内压板等组件,对不同外径的主杆采样管进行有效适配,以保证安装于主杆采样管上的可弯曲采样管能够被有效固定,降低可能存在的不同区域或设备使用的不同外径的采样管,降低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难度,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8.图中:1、左套筒;2、右套筒。
19.11、左减重孔;12、左加强筋;13、外卡爪;14、卡勾;15、左固定孔。
20.21、右减重孔;22、右加强筋;23、右卡槽;24、右固定孔。
21.3、内压板;4、调节杆;5、弹簧;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的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说明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案。
23.在下述段落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表述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设计规范、标准文献等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1
25.一种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采样管用固定装置,包括左套筒1、右套筒2,左套筒1的底端与右套筒2的底端铰接,所述左套筒1与右套筒2的顶端在对应的中部位置分别加工有左固定孔15、右固定孔24;所述左套筒1上还分布有若干左减重孔11,在左套筒1的两端还
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外卡爪13,外卡爪13的自由端设置有向左套筒1弯折的卡勾14;所述右套筒2上分布有与左套筒1上左减重孔11一致的右减重孔21,在右套筒2的两端加工有与卡勾14对应的右卡槽23,在左套筒1与右套筒2绕着两者铰接位置处转动至顶端接触时,卡勾14与右卡槽23卡接;所述左减重孔11与右减重孔21内均安装有与其相对运动的调节杆4,调节杆4在位于左套筒1、右套筒2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内压板3,调节杆4在远离内压板3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6,限位块6的外径大于调节杆4的外径;所述限位块6与对应位置处的左套筒1外表面、右套筒2外表面之间的调节杆4上套接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固定于限位块6上,弹簧5的另一端位于所对应的左套筒1、右套筒2上。
26.实施例2
27.一种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采样管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外卡爪13从左套筒1的底端开始向左套筒1的顶端延伸,且在外卡爪13延伸的过程中其高度逐渐增加;所述外卡爪13的自由端伸出左套筒1的顶端;所述左套筒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左加强筋12,左加强筋12包括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周向加强筋与径向加强筋在左套筒1的内表面交汇;所述左减重孔11位于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构成的网格区域中;所述右套筒2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右加强筋22,右加强筋22包括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周向加强筋与径向加强筋在右套筒2的内表面交汇;所述右减重孔21位于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构成的网格区域中;所述内压板3为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结构,内压板3的底面为向调节杆4所在方向凹陷的弧形面;所述内压板3与调节杆4采用插接的连接形式;所述调节杆4与限位块6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弹簧5的一端插接于限位块6中,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插接于对应位置处的左套筒1、右套筒2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
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下述段落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29.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器采样管用固定装置,包括纵向截面为半圆形的左套筒1、右套筒2,左套筒1与右套筒2在底端通过铰接结构进行铰接。例如,可在左套筒1的底端加工有向右套筒2方向延伸的铰接端,在右套筒2的底端加工有供铰接端铰接的凹槽,铰接端插入到凹槽中并通过贯穿的轴体进行铰接。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套筒1和右套筒2上分别加工有若干左减重孔11、右减重孔21,其中左减重孔11与右减重孔21均为圆形通孔。上述减重孔的作用除了进一步降低附加于主干采样管上附件的重量外,还能够与调节杆4进行配合,以实现调节杆4的安装,进而适配于不同外径的主干采样管。
3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套筒1与右套筒2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左加强筋12、右加强筋22,左加强筋12与右加强筋22均通过注塑的方式在左套筒1与右套筒2成型的时候形成。所述左加强筋12与右加强筋22均由若干周向加强筋、径向加强筋构成,周向加强筋与径向加强筋形成网格结构,而上述段落中所记载的左减重孔11、右减重孔21位于网格结构中,已降低左套筒1、右套筒2因加工左减重孔11、右减重孔21造成的强度下降。
3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套筒1和右套筒2的顶端是通过卡勾14及右固定孔24实现连接的。具体来讲,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勾14位于外卡爪13的自由端,而外卡爪13自
左套筒1的底端沿着左套筒1的外表面相顶端延伸,且伸出左套筒1的顶端。所述外卡爪13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套筒1的两端。
33.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与外卡爪13的卡勾14配合,在右套筒2上加工有右固定孔24。右固定孔24为矩形通孔,可部分与所交汇的减重孔配合。当卡勾14卡接于对应的右固定孔24后,由于调节杆4等附件的作用,左套筒1与右套筒2的顶端有向外扩张的趋势,从而对卡接的卡勾14、右固定孔24施加作用力,进一步增加卡接强度。
3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减重孔11与右减重孔21的内部插接有调节杆4,调节杆4的外表面与左减重孔11、右减重孔21的内表面接触并且相对滑动。所述调节杆4在位于左减重孔11、右减重孔21内部的一端插接有内压板3,内压板3为沿左套筒1、右套筒2径向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矩形板体,在内压板3与主干采样管接触的端面上加工有弧形面,弧形面向调节杆4所在的方向凹陷。当内压板3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作时,其能够与主干采样管的外表面之间充分贴合,以增加摩擦力,防止发生位移。
3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调节杆4相对于减重孔之间的调节,可在调节杆4上套接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插接固定在左套筒1的外表面、右套筒2的外表面,弹簧5的另一端插接固定在限位块6中。当主干采样管被卡接后的左套筒1、右套筒2包覆后,内压板3能够被主干采样管的外表面向外排挤,并随着调节杆4向左套筒1、右套筒2的内表面靠近。调节杆4的向外运动能够通过限位块6实现弹簧5的拉伸,弹簧5的拉伸能够对调节杆4施加一个向左套筒1、右套筒2内部运动的作用力,继而使得内压板3与主干采样管贴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减重孔11、右减重孔21的中心轴线均指向左套筒1、右套筒2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
36.最后,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