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4131发布日期:2022-06-24 23:5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标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


背景技术:

2.交通标志,用文字或符号传递引导、限制、警告或指示信息的道路设施。又称道路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在交通标志中一般是以安全、设置醒目、清晰、明亮的交通标志是实施交通管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顺畅的重要措施。
3.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马路上会设置一些斑马线供行人行走,经常会出现车辆不礼让行人和车辆撞倒行人的现象出现,通常采用红绿灯的交通系统来维持交通,但是在夜晚行人较少,在没有人过斑马线时,红灯还是会亮起,从而增加不必要的停车时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当有行人需要通过斑马线时,能够控制红灯亮起,并升起栏杆,保护行人顺利通过斑马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包括斑马路面;
6.所述斑马路面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倒u形的灯架,所述灯架底端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从左往右分别固定安装有黄灯和红灯,所述灯架左侧和右侧的下端均设置有按钮,所述斑马路面的底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顶端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导槽,所述调节槽底端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顶端与推板底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竖直固定安装有栏杆,所述栏杆与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灯架顶端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灯架左侧和右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置于按钮的底侧,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水平平齐。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栏杆与调节槽的尺寸相配合,且所述栏杆的顶端与斑马路面的上表面平齐。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栏杆上端的外侧通过胶水粘接有反光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外界电源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黄灯、红灯和电液推杆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数据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黄灯、红灯和电液推
杆的数据输入端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通过按钮、黄灯和红灯的结合,当行人需要穿过斑马路面时,能够控制黄灯和红灯工作,提醒司机及时停车礼让行人过马路,通过电液推杆、推板、栏杆和导槽的结合,能够保护行人经过斑马路面,避免车辆撞倒行人。
13.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检测斑马路面上是否有行人,从而有效保证行人完全通过斑马路面。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的俯视图。
17.图中:斑马路面1,灯架2,固定板3,黄灯4,红灯5,红外线接收器6,按钮7,调节槽8,导槽9,电液推杆10,推板11,栏杆12,反光条13,控制器14,红外线发射器15。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包括斑马路面1;
19.所述斑马路面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倒u形的灯架2,所述灯架2底端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前侧从左往右分别固定安装有黄灯4和红灯5,所述灯架2左侧和右侧的下端均设置有按钮7,所述斑马路面1的底侧开设有调节槽8,所述调节槽8顶端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导槽9,所述调节槽8底端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液推杆10,所述电液推杆10的顶端与推板11底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板1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竖直固定安装有栏杆12,所述栏杆12与导槽9滑动连接,所述灯架2顶端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4。
20.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通过按钮7、黄灯4和红灯5的结合,当行人需要穿过斑马路面1时,能够控制黄灯4和红灯5工作,提醒司机及时停车礼让行人过马路,通过电液推杆10、推板11、栏杆12和导槽9的结合,能够保护行人经过斑马路面,避免车辆撞倒行人。
21.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灯架2左侧和右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15和红外线接收器6,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5和红外线接收器6置于按钮7的底侧,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5与红外线接收器6水平平齐,能够有效的检测斑马路面1上是否有行人,从而有效保证行人完全通过斑马路面1。
22.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栏杆12与调节槽8的尺寸相配合,且所述栏杆12的顶端与斑马路面1的上表面平齐,调节槽8能够收纳栏杆12,从而保证车辆安全通过。
23.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栏杆12上端的外侧通过胶水粘接有反光条13,能够在夜晚提醒司机,使用效果好。
24.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控制器14的输入端与外界电源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4的输出端与黄灯4、红灯5和电液推杆10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5的信号输出端与红外线接收器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器6的数据输出端与控制器14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4的信号输出端与黄灯4、红灯5和电液推杆10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4能够控制黄灯4、红灯5和电液推杆10工作。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标识装置,包括斑马路面1,灯架2,固定板3,黄灯4,红灯5,红外线接收器6,按钮7,调节槽8,导槽9,电液推杆10,推板11,栏杆12,反光条13,控制器14,红外线发射器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当行人需要通过斑马路面1时,经按钮7能够控制黄灯4工作,提前提醒司机有行人需要通过马路,进一步控制器14能够控制黄灯4关闭并控制红灯5工作,禁止车辆通过,进一步控制器14控制电液推杆10工作,能够推动推板11上表面的栏杆12贯穿导槽9并置于斑马路面1的前后两侧,能够有效保护行人通过斑马路面1,通过灯架2左右两侧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15和红外线接收器6,能够有效的检测斑马路面1上是否有行人,保证行人完全通过斑马路面1,当行人通过斑马路面1后,红外线接收器6把数据传给控制器14,进一步控制器14控制电液推杆10工作带动栏杆12收入调节槽8,同时控制器14控制红灯5关闭恢复马路的正常通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