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0992发布日期:2022-06-14 22:4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2.现有采集终端连接位置多为航空插头或接插件,利用金属的接触导通作为信号传输,由于两者的接触为弹性接触,接触电阻继而随着产生,采集终端多为mv信号,其连接处的接触电阻会导致测量偏差增大。另有的环境中有较强的化学性气体存在(如泳池),导致接触针出现腐蚀、生锈等现象同样影响信号传输,更有甚者出现断路。
3.当采集终端直接在水下使用时,上述现象更为明显,虽采取多种密封方式,但其对其操作要求较高,一些厂家将采集终端与电缆为一个整体,但当采集终端达到使用寿命后,其电缆也与之一同弃之,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改善采集终端的密封结构,提高防水防尘性能,快速组装,前、后端能量和数据通过无线形式传输,满足水下及各种潮湿环境情况的应用。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包括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前端采集部分设有采集无线通讯芯片和接受线圈,后端引线部分设有后端无线通讯芯片和发射线圈。前端采集部分设有螺纹接头,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通过螺纹连接。
6.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采用工程塑料分别进行独自包裹。后端引线部分与电缆连接,或内部装配为电池,形成完全密封形式。
7.本实用新型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将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采集终端与后端引线端之间不直接接触,能量和数据均通过无线形式传输,改善了采集终端的密封结构,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快速组装,在水下也可完全满足其应用。即使进入了潮气、液体,也不会影响两部分的能量和数据传输,保证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快速组装,防水防尘性能达到ip68等级,前、后端可以实现透传效果。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9.其中:1—前端采集部分、2—后端无线通讯芯片、3—后端引线部分、4—采集无线通讯芯片、5—接受线圈、6—发射线圈、7—螺纹、8—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做出任何改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
范围。
11.本实用新型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如图1所示,包括前端采集部分1和后端引线部分3,前端采集部分设有采集无线通讯芯片4和接受线圈5,所述后端引线部分设有后端无线通讯芯片2、发射线圈6和电缆8。前端采集部分设有螺纹接头7,后端引线部分设有阴螺纹,前端采集部分1和后端引线部分3通过螺纹连接。前端采集部分1和后端引线部分3采用工程塑料分别进行独自包裹。后端引线部分3与电缆8连接,通过电缆与电源连接,或后端引线部分内部装配为电池,使其形成完全密封形式。
12.前端采集部分1和后端引线部分为两个独立单元,两部分直接采用工程塑料将两单元进行独自包裹。在后端引线部分内部植入发射线圈,通过对发射线圈6供电,使其产生磁场,将磁场传给前端采集部分内部植入的接受线圈,将其转换为电能,为采集终端提供运转所需的能量。前端和后端内部同时植入无线通讯芯片,可将前端采集部分测试数据直接传输至后端引线部分。后端引线部分并不局限于电缆连接形式,可配置为电池供电方式,使其形成完全密封形式。
13.前端采集部分1和后端引线部分之间不直接接触,能量和数据均通过无线形式传输,在水下也可完全满足其应用。即使进入了潮气、液体,也不会影响两部分的能量和数据传输,保证正常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是:所述采集终端包括前端采集部分(1)和后端引线部分(3),所述前端采集部分设有采集无线通讯芯片(4)和接受线圈(5),所述后端引线部分设有后端无线通讯芯片(2)和发射线圈(6)所述前端采集部分设有螺纹接头(7),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通过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前端采集部分(1)和后端引线部分(3)采用工程塑料分别进行独自包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后端引线部分(3)与电缆(8)连接,或后端引线部分内部装配为电池,使其形成完全密封形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透传式数据采集终端,包括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前端采集部分设有采集无线通讯芯片和接受线圈,后端引线部分设有后端无线通讯芯片和发射线圈。前端采集部分设有螺纹接头,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通过螺纹连接。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采用工程塑料分别进行独自包裹。后端引线部分与电缆连接,或内部装配为电池,形成完全密封形式。本实用新型前端采集部分和后端引线部分的能量和数据通过无线形式传输,改善采集终端的密封结构,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郝立辉 郝拴菊 菅晓亮 李神洲 燕晓朋 崔占闯 张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科瑞达仪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2/6/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