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型区域无线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764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型区域无线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无线电防盗报警装置。
在方圆500米左右的约有七千以上个户点(户点可以是住户、商店和仓库等任何需要进行防盗监视的房间)的楼中心,设置一台接收机,每个户点室内安装一台发射机,现有的发射机内有电源电路、语言电路和发射电路,由于没有密码电路和控制电路,所以,当有人开门入户时,无论是罪犯入户作案,还是户点主人入户,都发生报警,因此它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上述不足的发射机——可控型区域无线电防盗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现有的区域无线防盗报警器,之所以不分敌我入户,一律报警,是因为在电路结构上,它只有电源电路、语言电路和发射电路、相串联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增加密码电路和控制电路,二者接入后,控制电路的脉冲输出端接到语言电路中的语言芯片UM5101的6脚。同时控制电路还为发射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本实用新型总的工作原理是当罪犯入户发生盗情时,控制电路向语言电路中的语言芯片UM5101的6脚连续发出触发脉冲,使之从“30”脚输出户点地址信号,送到发射电路去,对载波进行调制,发出报警的调频载波信号;当户点主人要进入户门时,事先按动密码,密码电路把发射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的电源切断,以保证主人入户时不发射报警信号。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是的密码电路原理图。
参见图2,9V电源电压经过开关K1、开关管BG4和干簧管GP三个串联的开关环节后,有两个去处1、经过稳压块“7806”稳压后送到发射电路,使其发射报警的调频载波。
2、送到接成振荡器的“555”电路,其“3”脚,发出连续的脉冲,去触发“UM5101”的“6”脚,从而使“UM5101”的“30”脚送出户点地址信号,对发射电路的载波进行调频。
由此可见;只有图2中的上述三个开关环节全接通,发射机才能发射报警信号。下面分两点说明这三个开关环节的控制原理。
1、GP是常闭型干簧管,装在户内的门框上,而门扇上装有一块小磁铁,户门关闭时,磁铁靠近GP,使GP断开,户门一开,GP便接通。
2、BG4是晶体管开关,受D点和B点电位控制,下面分别对D点和B点电位进行分析(1)、D点电位与联动开关K(包括K1和K2)有关。K闭合后,D点为高电位,经过一定延时,D点变为低电位。这个延时量和图2中的电容C1与电阻R2之积R2C1有关,这里调为10分钟。
(2)、B点电位是由图3所示的密码电路决定的。图3中的K和0-9这11个按键构成密码键盘,安装在户外的门框上。密码选定很简单,例如将Q0、Q1、Q2、Q3分别与按键0、1、2、3右边的接线端子相连,则密码为“0123”;若与按键3、4、6、5右边的接线端子相连,则密码为“3465”,如此等等。按动密码时,要先按K键,接着,按动密码。显然,按完之后,图3中的集成块IC3之“10”脚(即Q4端)即成为高电位,使指示灯LED点亮,并使图2中的B点成高电位。
未与Q0-Q3相连的各键钮分别与W1-W9中的一个相连,这些键钮上的字码,称为伪码,显然,按动任何一个伪码键钮,IC3都将发生复位,使其Q4端变成低电位,从而使LED熄灭,使图2中的B点成低电位。
由以上对D点和B点电位的分析可得下列两点结论(1)、“K闭合10分钟之后”和“按过了伪码”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就使BG4由截止变成导通。
(2)、按动密码,可使BG4由导通变截止。
根据以上对图2中三个开关环节控制原理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受控功能1、K闭合10分钟之后,而且按过了伪码键,报警器必定进入警戒状态。
2、在警戒状态下,有人开门入户作案,则发生报警。
3、在警戒状态下,户点主人按过密码之后开门入户,不会发生报警。
同时,上述受控功能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密码保密性极强,因为(1)、密码电路具有限时功能,即按完K键后,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按完密码,时间长短由图2中的R1C1决定。
(2)、误触伪码,产生复位。
(3)、密码键盘上包括的四位码多达一万个。
(4)、密码改变很容易,故密码一旦泄露,随时可以更换。
2、报警具有自保功能,即作案者入户后,图2中的三极管BG6导通,实现自保,故作案者入户后,即使将户门按原样关好,或将GP毁掉,也不能停止报警信号的继续发射。
3、由图可知,即使将密码键盘毁掉再入户作案,仍能正常发射报警信号。可见在户外无法破坏报警功能。
4、图2中的联动开关K(即K1、K2)能避免误报。当户点主人在家时,难免有下列情况出现例如有人(如小孩)按动了伪码键,于是BG4导通,这时若有人开门,就会发生误报。有了K问题就解决了。主人在家时,可将K断开,于是既因K1断开而避免了误报,又因K2断开给图2中的C1充上了“9V”电压(为前述的10分钟延时使用),而离家前再将K闭合,这样,一方面由于K1闭合提供了警戒状态下所需的电源,另一方面由于图2中的BG4延时10分钟后才导通,故在10分钟内主人开门出户不会引起报警。
5、监视点数目可随意增加,只要各干簧管并联即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识别盗窃分子入户与户主人入户的功能。
2、可靠性增强。
3、保密性增强。
4、监视点数目可随意增加。
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型区域无线防盗报警器,是由电源电路、语言电路和发射电路组成,其特征是密码电路和控制电路串联后,控制电路的脉冲输出端接到语言电路中的语言芯片UM5101的6脚,电源电路通过控制电路中的稳压块7806,接到发射电路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型区域无线防盗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电路是由开关K1、开关、三极管BG4和干簧管GP串联组成开关环节后,接到振荡器“555”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型区域无线防盗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密码电路是由K和0-9这11个按键构成密码键和集成块“4017”组成,“4017”的输出端接到控制电路输入端B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型区域无线防盗报警器,它是针对现有的防盗报警器不能识别罪犯入户与主人入户的缺点,并在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其改进点是增加了密码电路和控制电路,二者串联后,控制电路的脉冲输出端接到语言芯片UM5101的6脚上,当罪犯入户时报警,当门户主人入户时,通过密码键,将发射电路和触发脉冲的电源切断,不报警。本实用新型适合在需要进行防盗监视的房间里使用。
文档编号G08B13/22GK2114860SQ91222449
公开日1992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5日
发明者迟乃训, 李源生 申请人:迟乃训, 李源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