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764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外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报警装置。
对于一些机关和仓库等要害部门,尤其是一些仓库的门卫人员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出入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由于出入口是否来人都需门卫人员密切注视,这样就增加了门卫人员的劳动强度,如门卫只是一人的就感到极为不便,稍不注意就可能带来不良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要有人出入要害部门就可发出音响信号,提醒门卫注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构成发射部分振荡器的双与非门组件G1输出脚连接用于驱动的晶体三极管Tr基极,晶体三极管Tr的发射极与红外发射管D1相接;接收部分由接收电路、转换电路、音响电路构成,接收电路的音频耦合变压器T初级与红外接收管D2相接,音频耦合变压器T次级连前置放大器组件G2的输入端脚,前置放大器组件G2的输出端脚经电容连接晶体三极管Tr2基极,晶体三极管Tr2集电级至转换电路的六反相器组件G3一输入端脚,六反相器组件G3的末级两输出端脚一路接与发光二极管LED相连的晶体三极管Tr3基极,另一路连音响电路组件G4控制端,音响电路组件G4输出端经放大器组件G5接扬声器SP。
本实用新型出现后,安装到要害部门,不但减轻了门卫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门卫的警戒能力。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工作距离可达到8-10米。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收部分电路原理图。
从附图可看出,发射部分的振荡器是由四2输入与非门集成电路组件G1(型号为CD4011)配置阻容元件构成,可产生5-8千赫兹的脉冲信号,经一级与非门隔离后,送晶体三极管Tr1放大,驱动红外发射管D1(型号为LTE-4208C)产生红外线光束。当接收部分的接收电路红外接收管D2(型号为LTR-536AB)收到红外光波后,通过音频耦合变压器T送前置放大器集成电路组件G2(型号为HA1451)及晶体三极管Tr2放大后,再经六反相器组件G3(型号为CD4069)倒相并积分变为直流电压。转换电路的六反相器组件G3输入端3脚并联相接的电阻R5和电容C5构成积分器,输出端2脚经二极管D3接输入端3脚。六反相器组件G3输出端10脚连接用于检测的晶体三极管Tr3基极,与晶体三极管Tr3的集电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LED,经二档转换开关S接电源,供无遮挡时对工作状态的检测。六反相器组件G3的输出端12脚接音响电路组件G4的触发端,当有遮挡时触发其发出摸拟狗叫的音响组件G4(型号为KD5608)。当检测时转换开关S可使发光二极管LED亮天而不产生狗叫声;工作状态时,有遮挡物发出狗叫,而发光二极管LED不亮。开关S在工作状态位置时,当有人遮挡发射部分发光的红外光束,则六反相组件G3第12脚由低电平变高电平,从而触发狗叫声响片KD5608,发出狗叫信号,此信号经功放电路组件G5(型号为TDA2003)放大后,推动扬声器SP发出声响,提醒人们注意。图中的R为电阻,C为电容。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报警装置,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构成发射部分振荡器的双与非门组件G1输出脚连接用于驱动的晶体三极管Tn基极,晶体三极管Tn的发射极与红外发射管D1相接;接收部分由接收电路、转换电路、音响电路构成,接收电路的音频耦合变压器T初级与红外接收管D2相接,音频耦合变压器T次级连前置放大器组件G2的输入端脚,前置放大器组件G2的输出端脚经电容连接晶体三极管Tn2基极,晶体三极管Tr2集电级至转换电路的六反相器组件G3一输入端脚,六反相器组件G3的末级两输出端脚一路接与发光二极管LED相连的晶体三极管Tn3基极,另一路连音响电路组件G4控制端,音响电路组件G4输出端经放大器组件G5接扬声器SP。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电路的六反相器组件G3输入端3脚并联相接的电阻R5和电容C5构成积分器,输出端2脚经二极管D3接输入端3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报警装置,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构成。发射部分产生的5—8千赫前脉冲信号,经红外发射管D
文档编号G08B13/183GK2103168SQ91222439
公开日1992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4日
发明者郭凯, 张福君 申请人:郭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