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传感式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764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电传感式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报警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电传感式家用防盗报警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家用防盗报警器,在触发后,只能报警,无防盗功能,而且误报与漏报率高,防盗效果不尽理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在触发后,既能发出警报,又能产生高压从而具有防卫功能的家用防盗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家用防盗报警器包括报警电路,在报警电路中联接有集成电路IC2,电阻R5、R6、R7,电容C6、C7、C9,二极管D4、D5、D6和升压变压器B1及与B1联接的电阻R8,二极管D7、D8,电容C11,三极管BG2,在地线和电容C11之间留有放电间隙,还联接有防止可控硅击穿的二极管D2和电容C4,防止三极管BG1击穿的二极管D1和电容C1。
本实用新型家用防盗报警器的电路中联接有滤波电容C10和防干扰电容C8,以及压敏传感元件HTD。
本实用新型报警器电路中的HTD是压敏传感元件,当受到冲击时,两极尖会产生电压,经三极管BG1放大后,触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可控硅导通,此时,集成电路IC3产生报警信号,再经三极管BG3放大后,激励扬声器发音。集成电路IC2的2、6脚为低电平,3脚为高电平,暂时不起振,直到电阻R5向电容C6充电到电源电压的三分之二时,集成电路IC2起振,产生4000HZ的方波,由3脚经电容C9、电阻R8和二极管D7驱动三极管BG2,变压器B1升压,经二极管D8向电容C11充电,再经放电间隙向大地放电,此时,该机带电,直到电容C5经电阻R3充电到电源电压的三分之二时,集成电路IC1内部阈值比较器翻转,3脚输出低电平,使可控硅SCR复位,电路休止。二极管D3和D4是在停机时将电容C5、C6迅速放电,进入预备状态。电容C3、电阻R2是起抑制作用的,防止开锁时的微小振动引起误报。二极管D5的作用是使电阻R5向电容C6充电大于电源电压三分之二时,不干扰集成电路IC2的正常工作。二极管D1和电容C1是用来保护三极管BG1,防止在电击时不被击穿。二极管D2和电容C4是用来保护可控硅SCR在电击时不致损坏。C9是隔直电容,R8是限流电阻,C2和C10是电源滤波电容。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电路图,C1、C4选用2.2μF的电容,C2为220μF,C3为10μF,C5、C6、C10为47μF,C7为2200PF,C8为0.068μF,9为10μF,C1--C10均为10V,C11为20KV、2000PF。电阻R1选择180KΩ,R2为8.2KΩ,R3、R5为470KΩ,R4为100Ω,R6、R7为75KΩ,R8为33Ω,R9为270KΩ。二极管D1、D2选择2CN1二极管,D3、D4、D5、D6、D7为2CP10二极管,D8为2CG高压硅堆。三极管BG1、BG3选择9013,BG2为D880三极管。HTD是压电陶瓷片,SCR为MCR100--6可控硅。集成电路IC1、IC2为NE555,IC3为KD9561,B1是升压变压器,Y为扬声器,可以为8Ω、0.5W、77毫米直径扬声器,K1是微动开关,X1为锁头,X2为垫片,按电路图联接好,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防盗报警器结构简单,成本低,集报警、防卫功能于一体,是一种理想的家用报警器。
权利要求1.一种压电传感式家用防盗报警器,包括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报警电路中联接有集成电路IC2,电阻R5、R6、R7,电容C6、C7、C9,二极管D4、D5、D6和升压变压器B1及与B1连接的电阻R8、二极管D7、D8,电容C11,三极管BG2,在地线和电容C11之间留有放电间隙,还联接有防止可控硅击穿的二极管D2和电容C4,防止三极管BG1击穿的二极管D1和电容C1。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家用防盗报警器,其特征在于电路中联接有滤波电容C10和防干扰电容C8以及压敏传感元件HTD。
专利摘要一种压电传感式家用防盗报警器,在报警电路中设计了高压产生电路和防止三极管BG
文档编号G08B15/00GK2107686SQ9122245
公开日1992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1日
发明者关昕 申请人:关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