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行需求响应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及其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88530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新线路确定方法,在获得所有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和所述下车站点Qi之后 所形成的新线路之后,车辆驾驶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一条较为合理的新线路来 完成接送任务i,从而更进一步地能够根据实时请求及时且合理地安排车辆的行驶线路以 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附图说明】
[0096]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97]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需求响应客运服务模式示意图;
[009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出行需求响应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的流程框图;
[009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出行需求响应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的流程框图;
[0100]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确定出的出行需求D1的线路图; [0101]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确定出的出行需求D2的线路图;
[0102]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于出行需求响应的车辆线路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3] 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基于出行需求响应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4] 步骤S101 :接收任务i的上车站点Pi和下车站点Q信息;
[0105] 步骤S102:判断所述上车站点Pi是否为预设的始发站点;当所述上车站点P4不 是预设的始发站点时,进入步骤S103;当所述上车站点Pi是预设的始发站点时,进入步骤 S11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该上车站点Pi-般选取为需求响应型客运服务区域内的 可预约站点,该预设的始发站点一般选取为需求响应型客运服务区域内传统客运固定线路 中的一个固定站点(例如,中心车场)。
[0106] 步骤S103 :确定在接收到所述任务i时所有正在运行的初始线路及其未抵达站点 的信息。
[0107] 步骤S104:分别判断各条所述初始线路中是否存在剩余载客量大于或等于所述 上车站点需求载客量的未抵达站点;当存在时,进入步骤S105;当不存在时,进入步骤 S109〇
[0108] 步骤S105 :获得所有有效初始线路,其中所述有效初始线路中包含所述剩余载客 量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车站点Pi需求载客量的未抵达站点。
[0109] 步骤S106:判断所述下车站点%是否为预设的终点站点;当所述下车站点Q1是 预设的终点站点时,进入步骤S107;当所述下车站点%不是预设的终点站点时,进入步骤 SA101,为了使附图更加清楚简明,在图2至4中用符号A1来表示步骤SA101以及其后的步 骤。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该下车站点般选取为需求响应型客运服务区域内的可 预约站点,该预设的终点站点一般选取为需求响应型客运服务区域内传统客运固定线路中 的一个固定站点(例如,中心车场)。
[0110] 步骤S107 :分别判断各条所述有效初始线路的每两个连续未抵达站点之间能否 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当能够插入时,进入步骤S108;当不能够插入时,进入步骤S109。
[0111] 步骤S108 :获得所有插入所述上车站点后所形成的新线路。
[0112] 步骤S109:获得所述任务i的线路为从预设的始发站点至所述上车站APi再至所 述下车站点%的新线路,即从始发站点新派发一辆车来完成任务i。
[0113] 步骤S110:获得所述任务i的线路为根据需求响应客运服务模型确定的初始线 路。
[0114] 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车辆行驶线路中未抵达站点的剩余载客量是否能完成新任 务的判断步骤,首先排除了没有足够容量的车辆和线路,之后通过判断上车站点Pi是否为 预设的始发站点,来区分任务i是静态车辆调度问题还是动态车辆调度问题,当上车站点Pi 不是预设的始发站点时,确定为动态车辆调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判断下车站点%是 否为预设的终点站点的步骤,对是终点站点和不是终点站点的两类情况进行了划分,当是 终点站点时,通过线路中是否能够插入上车站点Pi的判断步骤对车辆行驶中的线路进行筛 选,当能够插入时,获得了所有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之后所形成的新线路,车辆驾驶员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一条较为合理的新线路来完成接送任务i,从而能够根据实时请求 及时且合理地安排车辆的行驶线路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0115] 在上述步骤S103中,所述初始线路可以采用现有算法得到,优选地,可以为根据 需求响应客运服务模型确定的初始线路。采用需求响应客运服务模型确定的初始线路能够 满足乘客的出行需要。
[0116] 优选地,上述步骤S107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117] 分别计算各条所述有效初始线路的在接收到任务i时车辆的可用周转时间Ttn?, Ttn?=T-Tn?,其中T和Tn?分别表示车辆最大允许运行周期和车辆在接收到任务i时完成 所述初始线路所需要的总的行程时间;以及在每两个连续未抵达站点A、B之间插入所述上 车站点Pi作业车辆所需要的可用周转时间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出行需求响应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任务i的上车站点Pi和下车站点Q 信息; 判断所述上车站点Pi是否为预设的始发站点; 当所述上车站点PiF是预设的始发站点时,确定在接收到所述任务i时所有正在运行 的初始线路及其未抵达站点的信息; 分别判断各条所述初始线路中是否存在剩余载客量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车站点Pi的需 求载客量的未抵达站点; 当存在时,获得所有有效初始线路,其中所述有效初始线路中包含所述剩余载客量大 于或等于所述上车站APi需求载客量的未抵达站点; 判断所述下车站点Qi是否为预设的终点站点; 当所述下车站点Qi是预设的终点站点时,分别判断各条所述有效初始线路的每两个连 续未抵达站点之间能否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 当能够插入时,获得所有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i后所形成的新线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所有插入所述 上车站点Pi之后所形成的新线路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计算各条所述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i后所形成的新线路的成本; 选择成本最小的新线路作为所述任务i的线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所有插入所述 上车站点Pi之后所形成的新线路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计算各条所述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i后所形成的新线路的成本; 将成本最小的新线路的成本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 当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成本最小的新线路作为所述任务i的线路; 当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将从预设的始发站点至所述上车站点Pi再至所述下 车站点%的新线路作为所述任务i的线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不能够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Jt,或者当不存在剩余载客量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车站点 需求载客量的未抵达站点时,获得所述任务i的线路为从预设的始发站点至所述上车 站点Pi再至所述下车站点Q i的新线路。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判断各条 所述有效初始线路的每两个连续未抵达站点之间能否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 i包括: 分别计算各条所述有效初始线路的在接收到任务i时车辆的可用周转时间和在每两 个连续未抵达站点之间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作业车辆所需要的可用周转时间; 分别判断各个所述车辆所需要的可用周转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相应所述车辆的可用 周转时间和任意站点允许消耗的最长可用周转时间之间的最小值; 当所述车辆所需要的可用周转时间小于或等于相应所述车辆的可用周转时间和任意 站点允许消耗的最长可用周转时间之间的最小值时,则能够插入; 当各个所述车辆所需要的可用周转时间大于相应所述车辆的可用周转时间和任意站 点允许消耗的最长可用周转时间之间的最小值时,则不能够插入。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下车站点Qi不是预设的终点站点时,分别判断各条所述有效初始线路的每两个 连续未抵达站点之间能否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 当能够插入时,获得所有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i后所形成的新线路; 分别判断各条所述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i后所形成的新线路的每两个连续未抵达站 点之间能否插入所述下车站点Qi; 当能够插入时,获得所有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和所述下车站点Q i之后所形成的新线 路。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所有插入所述 上车站点Pi和所述下车站点Q i之后所形成的新线路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计算各条所述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和所述下车站点Q i之后所形成的新线路的成 本; 选择成本最小的新线路作为所述任务i的线路。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所有插入所述 上车站点Pi和所述下车站点Q i之后所形成的新线路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计算各条所述插入所述上车站点Pi和所述下车站点Q i之后所形成的新线路的成 本; 将成本最小的新线路的成本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较; 当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成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