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实现双向无停行车的方法

文档序号:9397691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城市道路实现双向无停行车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交通科学,具体是一种规划车辆通行秩序、充分发掘现有路面潜力,使得道路行车快速流畅,解决交通拥堵以及多停多等、对驾驶人带来焦急不安心理的双向无停行车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化社会的前行脚步,城市道路交通拥塞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随着时光前行,拥塞程度继续呈上升态势。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塞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0003]道路行车通行现状:波车在道路前行中数灯多停;两向行车数量相当,一向顺达而另一向却遇灯则红,两向无停行车尚未实现。仍需寻求加大行车效率的新规律、发现新方法,充分发掘道路的通行潜力。
[0004]就行车时间而言:一条路有常态期(平峰期)、高峰期;就峰期而言:不同的路有两向双峰期、一向偏峰期;就道路所处地位、所起作用而言:有承担大流量的主干线与流量相对小的支线。因时制宜、因路制宜,科学设计行车方案,无停行车乃是提高通行质量的有力举措O
[0005]智能交通管理,应在对路况自动识别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调用无停行车系统中的子系统。如无子系统作为管理储备,智能交通管理又能奈何?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拥塞难题。
[0006]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影响经济发展。限购、限时、限行等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无奈之举。对于解决拥堵方法的认识是多方位的,也是无止境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发明内容】

[0007]鉴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以及尚存提升行车流量空间的实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实现双向无停行车的方法,该方案可有效提高行车效率,经济、实效、人性化地升华交通质量。
[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根据道路的实际和行车状况的实际,科学的设计路(段)信号灯(绿、红)的灯期。合理构建每波(每一绿灯期通过的行车数量)行车的波长与波距(同向波车间相继距离,相向行车间波车相继距离);在两向行车等速行驶的前提条件下,实现两向各波行车分别于灯区会车(会车时绿灯无停),波尾驶离灯区信号灯变为红灯(与之相交的道路由红灯变为绿灯)。在路况条件不允许(两向各波行车同入、同离灯区)的条件下,通过对于波长与波距的调整,尽可能减小两向行车会入与驶离灯区的时间差;尽可能减小单波过灯区的相向现象。既要无停行车,又要做到通行数量最大化。
[0009]方案分为三种:即是常态期;峰谷向;主从路三种类型。每类又分为三种方案。①等距信号灯行车方案;?倍距信号灯行车方案;③异距信号灯行车方案。
[0010](I)常态期的设计方案常态期行车方案的特征:
等距与倍距信号灯:两行向波车长度相同、每行向波车之间距离相同,两向每一波次的行车都分别同入、同离灯区。
[0011]异距信号灯:两向行车可根据需要适度调整波长、波距,尽可能的减小在灯区会车与驶离灯区的时间差。
[0012]灯区要留有尽可能长的行车时间,供相交路通行,以使路路通并灯区可流量最大化。
[0013](2)峰谷向的设计方案峰谷向设计方案的特征:
波车长度:峰向每波车的长度约为谷向每波车长度的1.5倍至2倍;波车距离:峰向每波车尾、首之间波距短,谷向每波车尾、首之间波距长;相邻信号灯之间的距离等距或倍距,峰、谷两向波长与波距相等。若相邻信号灯之间为异距,适度调整两向波距,保证相交路适度的流量。
[0014]相继信号灯:峰向波车的中点与谷向波车的波首在灯区会车,波尾同时驶离灯区。数个信号灯依次、相继、循环显示红灯;如遇路线长灯多,则进入下一循环。差时信号灯:峰向波车与谷向波车分别在灯区处会车,两向行车不等时驶离灯区。各信号灯红、绿两期灯时不同,根据与此路相交各路流量需求的实际调解信号灯两色灯期。
[0015](3)主从路的设计方案主从路设计方案的特征:
等距与倍距信号灯:主路两向行车各波长度相等,每波车的首尾之间距离长;波车距离:相邻波车波首与波尾之间距离短,波长与波距之比约为2比I或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波长与波距的调整;主路各信号灯的绿色灯时长,红色灯时短,突出主路两向的载车辆。若为等距灯与倍距灯,主路两向行车的波长相等、波距相等;若为异距灯,两向行车的、波长、波距,则应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0016]两期信号灯:如为等距灯与倍距灯,两向行车分别在各信号灯处同时驶入并同时驶离灯区;如为倍距灯,两向行车根据与主路相交各路的实际,差时驶入、驶离灯区。信号灯全绿期:主路各信号灯全部为绿灯,各灯区都有行车通过,车波长度越长,信号灯的全绿期越长;信号灯间绿期:信号灯间I灯或间数灯差时变换两色。
[0017]两向无停行车的设计理念为:
①突出本质功能,实现多元目标:行车顺畅、加大流量、解决
拥堵这是无停行车的本质功能。践行本质功能:不是表现在一条路的一向,而是两向;也不仅是一条路的两向,还要兼顾与此相交各路所需的车流量;这是本质功能的全部含义。实现多元目标:不仅提升行车效率,也要使得司乘人员由行车顺畅、经济驾驶而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规范驾驶行为,超速行车、强行并道无时间效益。
[0018]②通行管理信息化、自动化:通过对于人工信息、智能工具信息的收集,得到时间、行向、一路、数路规律性的路况信息,进而得到调用行车方案的依据。对于某些无规律可寻的路况信息,例如:大型体育赛会、节假日、展会等相关道路通行特征也应做到胸有信息源,手中有方案。自动化有两种含义:一是人工操控的时、向、路有规律通行管控,按周、日,时程序式的循环往复;二是依据点、线、面的路况信息适时、自动调用相应方案。
[0019]③资源利用系统性、实效性:道路资源、行车方案、方案实施,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配置合理,通行效率随之加大。如两路相距不远且并行,两路相向单行无停行车通行量最大,构建行车方案最易;如一路两向无停行车,对于不同的道路,信号灯之间的距离为等距、倍距、异距,无停行车道路利用率依次为最大、次之、最小;构建行车方案,依次为最易、次之、最难。因此道路结构,信号灯布局,也是道路交通经济、实效的隐性资源。
[0020]双向无停行车设计、方法步骤 ①设计方法与步骤:
A.布局构建信号灯,丈量信号灯之间的距离,确定或调解后确定为等距灯、倍距灯或为异距灯。
[0021]B.确定一向行车的波长与波距,确定另一向行车的波长与波距。波长的长与短,意味着红、绿灯期的长与短。
[0022]C.确定车速以及两向各波次行车,分别于不同灯区的交会点、驶离点。
[0023](方法:①计算法,计算两向行车驶入、驶出灯区的时间点,进而确定两色灯时模拟法,模型模拟与影像模拟,两向行车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各波次行车分别到达、驶离不同灯区的时间点,确定两色灯时计时法:用计时装置记取驶入、驶出灯区的时间,确定灯期)。
[0024]D.调解波长或波距,调解两向行车的交汇点、驶离点,优化两色灯期。
[0025]基本用语释义
1.无停行车:在含有数个信号灯的某一条路,或某一条路的某一行向(上行向或下行向);也包括某一条路“含有数个信号灯的某一段”,通行车辆按照某种适宜的速度,无停行进称为无停行车。
[0026]注:某路包含单行路(一路一向)和两行向路(一路两向)。
[0027]2.两向无停行车:在含有数个信号灯的某一条(某一段)路,该路为两向行车(上行向、下行向),两向通行车辆按照某种适宜的速度,无停行进,通过数个信号灯,称为两向无停行车。
[0028]注:本案的的对象为一路两向,两向无停行车。
[0029]3.主从路:主路为载车量大,行车数量多,在道路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道路称为主路;从路为载车数量小,行车数量少并与主路相交,在道路交通中服从主路的各条路称为从路。
[0030]4.峰谷向:峰向是指在一条路的两向中,峰向为载车量大,行车数量多的那一行向,谷向为载车数量小,行车数量少的另一行向。此路通常也称为偏峰路。
[0031]5.常态期:常态是无峰或平峰的含义。它既是用每日的时间不同,路面的行车数量不同来定义的;又是用路面的行车总量来区分的,一般路面的载车面积等于和小于50%,都可视为常态期。
[0032]根据道路不同时期行车状况的实际,根据道路信号灯布局的实际,实行一条道路两个行向无停行车,经济、实效地提高行车效率,即可有效缓解或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又可使驾车人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具有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附图说明】
[0033]图1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I期说明图。
[0034]图2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间红I期说明图。
[0035]图3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II期说明图。
[0036]图4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II期说明图。
[0037]图5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III期说明图。
[0038]图6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间红III期说明图。
[0039]图7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IV期说明图。
[0040]图8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间红IV期说明图。
[0041]图9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V期说明图。
[0042]图10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间红V期说明图。
[0043]图11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VI期说明图。
[0044]图12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间红VI期说明图。
[0045]图13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VII期说明图。
[0046]图14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间红VII期说明图。
[0047]图15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全绿VID期说明图。
[0048]图16异距信号灯区两向无停行车间红VID期说明图。
[0049]图17下一次大循环期开始路面行车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