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记录信息处理方法的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913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记录信息处理方法的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可以用于在光盘装置和磁盘装置中,例如在记录视频数据或类似数据的硬盘装置中,通过执行交换分配处理进行高可靠访问的情形。
背景技术
在传统上,作为记录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以下简称AV数据)的装置,使用磁带作为记录媒体的视频磁带录像机一直被广泛使用。这种视频磁带录像机配置为将按照时间顺序输入的AV数据以视频数据的域或帧单元划分,并间接地记录在磁带上。
另一方面,个人计算机配置为使用硬盘装置,并记录应用程序和类似内容。所生产的硬盘装置密度迅速提高,体积迅速降低。
在这种硬盘装置中,要通过接口,例如ATA(AT附件)、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或类似部件,与个人计算机连接,并用作个人计算机的一种外部设备,数据以段单元(section unit)为单位管理,通过执行缺陷区域交换处理、错误更正处理、重试处理和类似处理,以极高的准确性将要再现的数据记录在硬盘上。
至于其中的缺陷区域交换处理,硬盘装置通过配置执行两种处理,以便处理硬盘的缺陷。即在硬盘上的缺陷中,有主缺陷和次缺陷。在这两种缺陷中,主缺陷是在制造和运输时造成的缺陷,次缺陷是由于老化造成的缺陷。
硬盘装置在制造时执行校验处理,以检查段单元上的主缺陷所产生的缺陷区域,然后在主缺陷列表中,登记这个被检测到的缺陷段的物理地址。当宿主计算机向硬盘装置输入写命令或读命令时,硬盘装置要将为这个命令设置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以便访问硬盘。这时,硬盘装置通过参考主缺陷列表,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跳过有缺陷的段执行访问(所谓滑移(slipping)处理)。这样,硬盘装置就可以解决主缺陷问题。由于这种处理跳过有缺陷段执行访问,因此是否存在有缺陷段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影响很小。
另一方面,硬盘装置通过执行交换分配处理解决次缺陷问题。这里的交换分配处理,是指将有缺陷的段分配给一个交换区域的段,而交换区域是信息记录柱面上的空闲集合的一个区域。此外,这种次缺陷通过在写入执行的写入和校验处理,或读取时执行的处理检测。
也就是说,例如硬盘装置根据主机装置读校验命令(只用于校验数据,不向主机传送数据的命令),执行这种交换处理。在这种交换过程中,硬盘装置首先检测每个段的数据部分以及标识(ID)部分是否存在错误。实际上,硬盘装置为标识检测器建立检测这些错误的处理、ECC错误检测处理、重试处理等相关的标准。基于该标准,判断段单元的再现结果,以检测可靠性差的段。当检测这种可靠性差的段时,硬盘装置把这种段定义为由次缺陷导致的有缺陷段。硬盘装置将被检测出的有缺陷段上记录的数据,重新记录到前面提到的交换区域中的一个段中,并将这个交换区域中的物理段与这个有缺陷段的物理地址关联起来,然后在次缺陷列表中登记。硬盘装置将该次缺陷列表记录在硬盘上,从而完成交换分配处理。
如果执行了这种交换分配处理,硬盘装置根据该次缺陷列表访问相应的交换区域的段,而不是有缺陷的段,从而保证可靠性。这样,当硬盘装置再现连续段时,如果连续段中的一部分是有缺陷的段,则硬盘装置再现紧接在有缺陷的段之前的连续段之后,执行搜寻操作,并再现交换区域的相应段(意味着交换段),然后搜寻原始有缺陷的段的后续段,并再现这个后续段。因此,与滑移处理的情况相比,在这种交换分配处理的情况下,存在相当严重的数据传输速度降低问题。
图1是针对执行这种交换分配处理时的读取处理,显示硬盘装置配置的方框图。此外,在硬盘装置1中,接口控制电路(IF控制)2是主机接口,接收用于写入的数据和来自主机装置的命令,并输出基于访问的数据和对应于所述命令的状态。
记录/再现系统3配置有读写通道,用于磁头和用作驱动系统的伺服系统的信号处理。记录/再现系统3按照硬盘控制电路4输出的物理地址访问硬盘5,并根据缓冲存储器6输出的数据驱动磁头,然后将这些数据记录在硬盘5上。此外,在读取数据时,记录/再现系统3对磁头的输出信号执行信号处理,再现记录在硬盘5上的数据,然后输出到缓冲存储器6或硬盘控制电路4上。当加电之后,记录/再现系统3执行该处理,并再现记录在硬盘5内圆周上的次缺陷列表LST,然后向硬盘控制电路4报告。
缓冲存储器6暂时存储记录/再现系统3的输出数据,然后执行错误纠正处理等,并通过主机接口2向主机装置输出。此外,在记录数据时,与上面介绍的情况相反,缓冲存储器6临时存储主机装置通过主机接口2输出的数据,并输出到记录/再现系统3。
硬盘控制电路4分析从主机接口2输入的命令,并控制硬盘装置1中的全部操作。在加电时的处理中,硬盘控制电路4控制记录/再现系统3,并指示其再现次缺陷列表LST,然后从记录/再现系统3获取次缺陷列表LST。硬盘控制电路4在内置存储器中存储这个次缺陷列表LST。
当像上面介绍的那样存储了次缺陷列表LST之后,在通过主机接口2输入读命令的时候,硬盘控制电路4将加在这个命令上的逻辑地址,通过地址转换器4A的处理,转换为物理地址,并指示记录/再现系统3根据这个物理地址,进行再现。这时,硬盘控制电路4根据次缺陷列表LST生成物理地址,以便访问用于有缺陷的段相应的交换段。
图2显示的是硬盘控制电路4与读命令相关的处理过程流程图。当从主机装置输入读命令时,硬盘控制电路4从SP1步前进到SP2步。然后在下一步SP3,接收该读命令,并根据为该读命令设置的参数,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硬盘5的物理地址。
接下来在SP4步,硬盘控制电路4参照根据如上所述转换的物理地址存储的次缺陷列表LST,并在下一步SP5判断基于这个访问的段是否包含次缺陷段。如果基于所述访问的段没有包含次缺陷段,则硬盘控制电路4进入SP6步,并按照如此转换的物理地址控制整个操作,然后按照主机装置的指示,从硬盘5上这个物理地址的段中读取数据。
此外,硬盘控制电路4在下一步SP7中,在缓冲存储器6中存储如上所述读取的数据。在下一步SP8中,硬盘控制电路4将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中的数据输出给主机装置,在SP9步结束这个处理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基于所述访问的段包含次缺陷段,则硬盘控制电路4从SP5步进入SP10步。这时硬盘控制电路4将有缺陷段的物理地址转换为交换段的物理地址。此外,在SP11步,硬盘控制电路4根据包含如上所述的交换段物理地址的物理地址,指示其访问硬盘5。
接下来,在硬盘装置1中,如果基于所述读命令的访问包含有缺陷的段,则紧接这个有缺陷段前面的连续段被再现,然后访问有缺陷段的交换段,并获取再现数据,之后访问有缺陷段的后续段,获取再现数据。当如上所述再现硬盘5上的数据时,硬盘控制电路4进入下一步SP7,在缓冲存储器20中记录,然后在下一步SP8输出到主机装置上,并结束这个处理过程。
接下来,如果执行交换分配处理,则在访问连续段过程中,配置硬盘装置以便在有缺陷的段前后定位(seek)磁头。因此,在硬盘装置中,在这种有缺陷段的前后,会分别引入下一个段的定位时间和旋转等待时间,使再现连续数据困难。
此外,甚至在记录AV数据时,也会考虑使用硬盘装置,并制造能够长时间记录的小录像机,替代视频磁带录像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硬盘装置,对数据连续性的要求要高于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
但是,在该硬盘装置中,可能存在如下担心,即由于如上所述的次缺陷,通过执行交换分配处理很难再现连续数据。因此,如果直接使用传统硬盘装置记录/再现AV数据,那么这种应用可能会出现致命的图像缺陷。
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一种在多段单元上执行交换分配处理的方法(所谓线性变化方法)被进一步提出。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交换区域,产生硬盘信息记录柱面可能不能有效使用的问题,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记录媒体,其中,即使执行交换分配处理也能使数据被连续处理,同时提供高可靠的访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缺陷判断部件,用于通过使用与次缺陷相关的一个区域的物理地址作为参考,判断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交换处理部件,用于根据缺陷判断部件的判断结果,在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中,针对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使用与磁盘类型记录媒体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执行基于访问命令的处理。
在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中,针对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本发明包括交换处理部件,用于使用与磁盘类型记录媒体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执行基于访问命令的处理。因此,对于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不是逐个访问在磁盘类型记录媒体上单独设置的交换区域,而是使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记录或再现分配给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数据。这样,即使执行交换分配处理,数据也可以被连续处理。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或用于记录该信息处理方法的记录媒体,所述方法包括缺陷判断步骤,用于通过使用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物理地址作为参考,判断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交换处理步骤,用于根据缺陷判断部件步骤的判断结果,在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中,针对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使用与磁盘类型记录媒体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执行基于访问命令的处理。
在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中,针对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本发明包括交换处理步骤,用于使用与磁盘类型记录媒体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执行基于访问命令的处理。因此,对于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不是逐个访问在磁盘类型记录媒体上单独设置的交换区域,而是使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记录或再现分配给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数据。这样,即使执行交换分配处理,数据也可以被连续处理。


图1显示的是对应于读命令的传统硬盘装置的配置方框图;图2显示的是在图1的硬盘装置中硬盘控制电路读命令的处理过程流程图;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硬盘装置的方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图3的硬盘装置中硬盘记录区域的表格;图5是显示记录在图4的目录区域中的文件管理数据的表格;图6是显示记录在图4的FAT区域中的代码的表格;图7是显示对应于读命令的图1的硬盘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图8是显示启用图7的硬盘装置中的硬盘控制电路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9是显示在图7的硬盘装置中的硬盘控制电路的读命令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及图1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对应于读命令的硬盘装置的配置方框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以下借助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1-1第一实施例的配置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硬盘装置的方框图。硬盘装置11安装在图像捕获装置、机顶盒或类似的AV装置12、个人计算机或类似的装置中,并记录从这些装置输出的各种数据。此外,当硬盘装置11被安装在这些装置中,或当硬盘装置11从这些装置取出并安装在另一个AV装置、另一台个人计算机或类似装置中时,所记录的数据被再现并输出。
为此,硬盘装置11以可连接和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AV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它向和从这些AV装置12输出和接收文本数据或根据预先确定的格式压缩的AV数据或类似数据,并向和从这些装置输出和接收与接收/输出这些数据有关的控制命令、状态数据、地址或类似信息。此外,硬盘装置11还在硬盘13上记录这些数据,以及再现和输出记录在硬盘13上的数据。
这里,硬盘13以如图4所示的形式格式化。也就是说,在硬盘13中,信息记录柱面被划分为一个内圆周区域和一个外圆周区域。内圆周区域被分配给系统入口区。此外,外圆周区域被分配给数据区。
其中,数据区又进一步划分为簇,并且具有预先确定帧数的数据量被用作一个单元,在每个簇中记录AV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硬盘13配置为如果将AV数据作为基于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格式压缩的数据来记录,使得对应于一个GOP的AV数据被分配在一个簇中。
此外,硬盘13配置为使信息记录柱面被同圆心地划分为多个扇区(zone),各个扇区分别在圆周方向上以预先确定的长度分别划分轨道,并划分为多个段。在如上所述被划分为段的硬盘13中,物理地址根据信息记录柱面的柱面号、从信息记录柱面外圆周开始连续分配的轨道号和在各个轨道中指定段的段号定义。此外,相应于物理地址,基于从信息记录柱面的外圆周开始依次定义的逻辑地址,将用户数据按照文件形式管理。
这里,物理地址采用由多个逻辑段集组成的簇的簇号表示,簇号作为一个单元使用。也就是说,逻辑段是对应于数据记录单元的区域,其中信息记录柱面的导入(lead)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外层的圆周)被定义为0段。本实施例配置为使得一个物理段可以表示满足以下等式的逻辑段号,对应于一个逻辑段。此外,这里的柱面号、轨道号和段号都基于物理地址。
逻辑段号=一个轨道的段数×(柱面号+柱面数×轨道号)+段号-1(1)在本实施例中,逻辑段配置为使得512字节的数据可以以用户数据记录在一个逻辑段上,并且一个簇由多个逻辑段组成。此外,在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中,一个簇典型地由2的幂个段组成,并基于簇号指定,簇号是一系列数字,导入文件区是2。
数据区配置为使得簇号被分配给如上所述定义的每个簇,以簇号为参照可以以簇为单位进行访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簇号由四位十六制进制数字表示。
另一方面,系统入口区被进一步划分为一个引导(boot)区、一个FAT(失效分配表)区和一个目录区,定义磁盘结构的数据被记录在引导区中。另一方面,访问记录在数据区和类似区中的AV数据所需的地址信息,记录在FAT区和目录区中。
也就是说,记录在数据区中的每个文件的文件名、指示每个文件和记录起始位置的导入簇的簇号和类似信息,都记录在目录区中。另一方面,每个文件的导入簇之后的每个族的簇号和类似信息,都记录在FAT区中。这样,硬盘13从目录区中找到所需文件名的导入簇号之后,可以在FAT区中依次找到导入簇号之后的簇号,因此能够找到构成一个文件的连续簇的地址。
因此,在图4中,如果文件1被记录在数据区的簇号为1234h到1240h的簇中,那么表示文件1第一个簇的簇号1234h的代码被记录在目录区中,并且这个簇号1234h的后续簇号依次记录在FAT区中的相应部分中。此外,在图4中,EOF(文件结束)是表示一个文件中最后簇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说,对于记录在数据区中的每个文件,具有图5所示配置的文件管理数据记录在目录区中。也就是说,在文件管理数据中,文件名被分配到起始的8个字节中,每个文件的扩展标识符被分配到后续的3个字节中。此外,表示文件属性的数据被分配给随后的一个字节,再后面的10个字节分配给保留数据。此外,再后面的2个字节分配给记录起始时间的数据,接下来的2个字节分配给日期和小时数据,代表导入簇号的簇号分配给接下来的两个字节。另外,文件长度数据分配给最后4个字节。
另一方面,FAT区(参见图4)配置为,使得簇地址对应于数据区的簇号分配,并记录每个簇地址后续的簇的簇号。此外,如图6所示,没有分配给这些簇号的代码中的预先确定的代码,分配给分别表示空区、有缺陷簇和EOF的标识信息。
这样,硬盘13配置为能够保证对FAT区的访问、以及对数据区中的空区的检测。此外,它还配置为能执行以有缺陷段作为参照的交换处理,并通过记录时的写入和校验操作,采用执行重试处理进一步登记有缺陷段。由于这些处理,硬盘13配置为能够以预先确定的块单元为单位管理信息记录柱面,类似于个人计算机所使用的文件管理系统。
伺服电路14(参见图3)根据硬盘控制电路15的控制驱动电动机(M)16,以预先确定的速度转动硬盘13。此外,伺服电路14还类似地驱动电动机(M)18以查找磁头,并进一步执行寻道控制。
在硬盘控制电路15的控制下,通过使用适合于当前记录/再现系统的方法,读写数据通道19对硬盘控制电路15的输出数据执行编码处理,并生成比特序列形式的数据,然后按照该数据驱动磁头。此外,在再现时,读写数据通道19要对从磁头获得的再现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生成再现数据,并将所述再现数据输出到硬盘控制电路15。
硬盘控制电路15是用于管理硬盘13上的数据的控制电路,它根据从缓冲存储器20输入的AV数据控制伺服电路14的操作,并将所述AV数据输出到读写数据通道19,在硬盘13上记录所述AV数据。此外,在再现时,它类似地控制伺服电路14的操作,将读写数据通道19的输出数据输出到缓冲存储器20,然后再现主机装置所请求的数据。
在这些控制中,当收到主机装置通过接口控制电路21发送的读校验命令时,硬盘控制电路15控制整个操作,以便执行交换分配处理,类似于基于如上所述图1所示传统配置的硬盘装置的情况。也就是说,硬盘控制电路15顺序地访问硬盘13,检测有缺陷的段,并在交换区域的段中重新记录被检测出的有缺陷段的数据,然后在硬盘13上记录次缺陷列表。此外,对于后面将要描述的读写命令,它使用如此记录的次缺陷列表作为参考,访问硬盘13。
接口控制电路(IF控制)21通过例如SCSI控制器、IDE控制器、ATA控制器和类似控制器配置,组成输入/输出电路,用于向和从AV装置12发送和接收数据、控制命令、地址和类似信息。对于其中的AV数据,在记录时,接口控制电路(IF控制)21,将通过缓冲存储器20接收到的来自AV装置12的AV数据,输出给硬盘控制电路15。此外,在应答时,它通过缓冲存储器20,将硬盘控制电路15输出的AV数据,输出给AV装置12。
图7是显示硬盘装置11配置的方框图,对应于当执行交换分配处理时的读取处理。在硬盘装置11中,硬盘控制电路15通过使用用作与硬盘13不同的记录部件的交换存储器15B,处理记录在交换段中与有缺陷段有关的数据,从而保证数据的连续处理。这里,交换存储器15B由在硬盘控制电路15中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DRAM)组成。
为此,在加电时,硬盘控制电路15执行如图8所示的处理过程,并预先在交换存储器15B中存储以前记录在硬盘13交换段上的数据。此外,它还获取记录在硬盘13上的次缺陷列表,将在次缺陷列表中定义的有缺陷段的物理地址与记录相应数据的交换存储器15B的内存地址关联起来,然后存储到内置存储器中。
也就是说,当加电时,硬盘控制电路15从SP21步前进到SP22步,并控制伺服电路14的操作,然后开始使硬盘13旋转。接下来,硬盘5前进到SP23步。在这里,它控制读写数据通道19和伺服电路14的操作,并从硬盘13获取次缺陷列表,然后将其记录到内置存储器上。
此外,硬盘控制电路15在接下来的SP25步通过这个次缺陷列表的记录检测交换段的物理地址,并在接下来的SP26步按照被检测到的物理地址指示访问硬盘13,然后再现交换段的记录。硬盘控制电路15在接下来的SP27步将这些再现的数据记录在交换存储器15B中。
然后,硬盘控制电路15在将次缺陷列表与有缺陷段的物理地址关联起来时,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次缺陷列表中,如上所述地记录交换存储器15B的内存地址,并前进到SP29步,结束所述处理过程。这样,硬盘控制电路15提前执行这个处理,因此通过硬盘13再现交换分配处理的记录,然后记录至少有缺陷段的物理地址,并进一步获取缺陷列表。
硬盘控制电路15按照如此获取的缺陷列表,判断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并在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中,对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使用交换存储器15B,而不是硬盘13,然后执行与访问命令有关的处理,从而避免耗费在搜索处理上的不必要的时间,保证数据的连续处理。
图9是显示在从主机装置12输入读命令时硬盘控制电路15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在从主机装置12输入读命令时,硬盘控制电路15从SP31步前进到SP32步,并接收这个读命令,然后在接下来的SP33步中,根据为这个读命令设置的参数,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硬盘13的物理地址。
接下来,硬盘控制电路15在SP34步,按照如此转换的物理地址参照所存储的次缺陷列表LST1,在SP35步判断与立即访问有关的段是否包含有次缺陷的段。这时,如果与立即访问有关的段不包含有次缺陷的段,则硬盘控制电路15前进到SP36步,并按照如此转换的物理地址控制整个操作,然后对这个物理地址段,从硬盘13读取主机装置12所请求的数据。
此外,硬盘控制电路15在SP37步在缓冲存储器20中存储如上所述读取的数据。硬盘控制电路15在接下来的SP38步,将存储在缓冲存储器20中的数据输出到主机装置12,在SP39步完成这个处理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与立即访问有关的段包含有次缺陷的段,则硬盘控制电路15从SP35步前进到SP40步。这里,硬盘控制电路15参照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次缺陷列表LST1,并将有缺陷段的物理地址转换为交换存储器15B的内存地址。此外,硬盘控制电路15在接下来的SP41步,按照如此检测到的内存地址访问交换存储器15B,并按照包含有缺陷段物理地址的物理地址,指示访问硬盘13。
因此,在硬盘装置11中,如果根据这个读命令的立即访问包含有缺陷段,则在将紧接有缺陷段前面的连续段再现之后,在以前获取的交换存储器15B中的数据被输出用于这个有缺陷段。之后,访问这个有缺陷段的后续段,然后获取再现数据。这样,硬盘控制电路15配置为使得能够保证输出连续数据,不会产生中断。
另一方面,如果从主机装置12输入的是写命令,则硬盘控制电路15类似地根据为这个命令设置的参数生成硬盘13的物理地址。此外,它根据这个物理地址判断有缺陷段是否包含在访问目标中。硬盘控制电路15如上所述地判断访问目标的物理段,指示对硬盘13的写入,除有缺陷段之外,与写入通常的硬盘装置类似。
另一方面,对于有缺陷段,不是指示记录到硬盘13的交换段,而是指示写入交换存储器15B,并且如上所述被写入的交换存储器15B的内存地址进一步与相应的有缺陷段的物理地址关联,并记录在次缺陷列表LST1中。这样,硬盘装置11配置为使得能够保证数据的连续记录,即使是在记录处理时,也不会产生任何中断。
如果次缺陷列表LST1如上所述地更新,硬盘控制电路15使用命令延迟和在断电时执行的一系列处理期间,在相应交换段的交换存储器15B中记录与有缺陷段相对应的数据。这样,硬盘控制电路15配置为使得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处理,能够保证对硬盘13的访问,甚至是加电后访问的情况。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结合记录/再现系统,硬盘控制电路15配置为,构建交换分配处理部件,用于从硬盘13的信息记录柱面检测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然后设置在记录/再现处理过程中要使用的交换区域替代有缺陷的区域。此外,硬盘控制电路15配置为构建缺陷判断部件,用于使用与这种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物理地址作为参考,判断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并进一步构建交换处理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在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中,对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通过使用用作与磁盘类型记录媒体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的交换存储器15B,执行访问命令的处理。
1-2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硬盘装置11(如图3所示)被安装在图像装置和AV装置12中,例如机顶盒等装置中。加电之后,记录在硬盘13的系统入口区的数据会被装载到内存中。
在硬盘装置11中,当从这些AV装置12输入写命令时,这个命令之后输入的AV数据被通过硬盘控制电路15输入到读写数据通道19。这里,AV数据采用适合记录的格式进行调制。然后驱动磁头,顺序地将AV数据记录到硬盘13的空闲区域中。这时,在硬盘装置11中,以装载到存储器中的系统入口区的数据为基础,顺序地检测硬盘13中的空闲区域(如图4和图6所示),并在这些检测到的空闲区域中顺序记录AV数据。此外,更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系统入口区的数据,以便与该记录处理一致(如图5所示),并且更新硬盘13中的系统入口区,以与存储器的内容保持一致。
与以上描述形成对比,当输入读命令时,通过磁头获得的再现信号通过读写数据通道19处理,并再现AV数据。然后AV数据被通过硬盘控制电路15和接口控制电路21输出到AV装置12。这时,在硬盘装置11中,通过检测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系统入口区的数据,依次检索记录AV数据的簇号,并且依次检测与这些簇号有关的段的物理地址,按照这些物理地址顺序地访问硬盘13。因此,AV装置12所请求的文件被再现。
在上述处理中,在硬盘装置11中,执行读取和校验处理,从而检测每个段标识部分和数据部分中的错误率恶化到一定标准或以下的段,以及重试重复次数等于或超过预先确定的次数的段。因此,检测出次缺陷导致的有缺陷段。在这种情况下,在硬盘装置11中,执行交换分配处理,在交换区域的段中重新记录这种有缺陷段的数据,并进一步将这种关系记录在硬盘13的内圆周中。因此,在硬盘装置11中,数据的可靠性可以通过防止使用可靠性恶化的段用于记录和再现操作来保证。
通过如上所述的处理,在执行与典型硬盘装置一样的交换分配处理的硬盘装置11中,在加电时执行该处理(如图6和图8所示),从而读取如上所述在交换处理期间记录在硬盘13中的记录,通过基于该记录的交换段和有缺陷段之间的关系,记录在交换段中的数据被记录到在硬盘控制电路15中内置的交换存储器15B中。此外,这个交换存储器15B的内存地址和有缺陷段之间的关系被列出,然后记录在硬盘控制电路1 5的存储器中。
在硬盘装置11中,通过如上所述将交换段的数据记录在交换存储器15B中,可以使用这个交换存储器15B取代交换段来处理对有缺陷段的访问,因此能够连续处理数据,不会产生中断。
也就是说,在硬盘装置11中,当根据为该命令设置的参数检测出硬盘13的物理地址时,它要根据物理地址判断这个段是否是有缺陷段。如果是有缺陷段,则对交换存储器15B而不是交换段进行写处理和读处理。也就是说,在读处理时,有缺陷段的数据通过访问交换存储器15B而不是访问交换段输出。此外,在写处理时,有缺陷段的数据被记录在交换存储器15B中,而不是记录在交换段中。此后,交换存储器15B的数据被重新记录在交换段中。
因此,在硬盘装置11中,即使是在执行交换分配处理以保证高可靠访问的情况下,也可以连续处理数据。
1-3第一实施例的效果根据上述配置,对于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类似于存储器的记录部件被单独用来执行记录和再现处理。这样,即使是在执行交换分配处理以保证高可靠访问的情况下,也可以连续处理数据。
这时,已经记录在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的数据,通过执行交换分配处理,被重新记录在为硬盘13设置的交换区域中,已经记录在这个交换区域中的数据,通过执行事先执行过的在启动时执行的处理,重新记录在交换存储器15B中。这样,对于交换分配处理,可以通过传统硬盘装置中的处理过程执行。因此,可以简化总的配置,数据可以连续地读取并输出,不会产生中断。
此外,通过在启动时提前执行在交换存储器15B中重新记录的处理,记录在系统入口区中的数据处理可以与另一个处理在启动时一起进行,例如装载到硬盘控制电路15或类似的处理。因此,可以立即开始对硬盘的访问。
2.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交换分配处理中使用的区域被设置在与硬盘13不同的记录部件上。这里,如与图7形成对比的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硬盘装置31与第一实施例的硬盘装置11的配置相同,只是硬盘控制电路35不同。
也就是说,在硬盘装置31中,硬盘控制电路35类似于硬盘控制电路15,按照读校验命令,依次检测有次缺陷的段,并执行交换分配处理,在所述处理过程中,将有缺陷段的数据重新记录在由非易失性存储器组成的交换存储器35B中,而不是硬盘13上的交换区域。此外,有缺陷段的物理地址被如上所述地重新记录,交换存储器35B的内存地址被列出,并作为次缺陷列表记录在硬盘13上。
此外,当加电时,上述记录在硬盘13上的次缺陷列表LST2被装载和存储。硬盘控制电路35按照主机装置12的访问命令依次检测与访问有关的段的物理地址,如果这个物理地址是与有缺陷段有关的地址,则通过交换存储器35B执行访问处理。也就是说,如果访问命令是读命令,它要将记录在交换存储器35B中,而不是有缺陷段中的相应数据输出给主机装置。另一方面,对于写命令,它在交换存储器35B中,而不是在有缺陷段中记录数据。
根据图10的配置,用作与硬盘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的交换存储器被用来执行访问命令的处理,已经记录在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的数据被直接重新记录在该交换存储器中,因此能够缩短交换分配处理所需的时间。此外,在加电时,可以省去交换段中每个交换段记录的逐个重新记录处理,从而缩短加电时的启动时间。此外,由于省去了硬盘上的交换区域,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硬盘上的信息记录柱面。
3.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文件单元的次缺陷列表被记录在按照第一实施例配置的硬盘上。此外,在加电时,不是把数据从交换段传递到交换存储器中,而是当文件被读命令指定时,把数据从这个文件的交换段传递到交换存储器,然后开始访问这个文件。
至于从硬盘13装载次缺陷列表,当读命令指定了文件时执行装载,而不是加电时装载,只为相应的文件部分装载次缺陷列表。
因此,本实施例配置为使得能够保证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即使交换存储器配置为容量较小的存储器。此外,本实施例配置为能够减少加电时的处理,因此缩短启动时间。
4.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配置下,通过使用基于文件类型的交换存储器,有选择地处理访问命令。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其特征在于,虽然连续数据处理适合处理AV数据,但是上述数据连续性对于其他文本数据或类似数据并没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硬盘控制电路根据文件的扩展名标识符判断文件类型,只对包含视频数据的文件,有选择地使用交换存储器执行访问处理。
如果如上所述根据文件类型有选择地切换处理,通过有效使用交换存储器,可以得到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5.其他实施例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了由硬盘控制电路中内置的存储器组成的交换存储器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缓冲存储器或类似存储器的部分区域也可以用于配置交换存储器,不同于硬盘的各种记录部件也可以广泛使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了将次缺陷列表记录在硬盘上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它可以记录在另一个记录部件上。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了以段为单位处理次缺陷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于以簇为单位处理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适用于用作硬盘装置的信息处理器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它可以广泛适用于连接到所需装置,例如光盘装置或类似装置,或在所需装置中内置的信息处理器上,用于记录和再现这些装置的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对于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诸如存储器这样的记录部件被用来单独执行记录和再现处理。这样,即使执行交换分配处理以保证高可靠的访问,数据也可以被连续处理。
工业可使用性对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用于记录信息处理方法的记录媒体,可以用于诸如磁盘装置和光盘装置,例如用于记录视频数据或类似数据的硬盘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用于将访问命令的参数转换为盘类型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柱面的物理地址,并按照该物理地址访问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交换分配处理部件,用于检测所述信息记录柱面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并设置记录和再现处理要使用的交换区域,以替代所述有缺陷的区域;缺陷判断部件,用于参照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所述物理地址,判断基于所述访问命令的所述物理地址;以及交换处理部件,用于按照所述缺陷判断部件的判断结果,对基于所述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中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使用与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按照所述访问命令执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盘类型的记录媒体上,所述交换分配处理部件在设置所述交换区域的处理过程中,在所述交换区域中重新记录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以及所述交换处理部件通过执行预先处理,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上重新记录在所述交换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处理为启动时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区域被设置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上,以及所述交换分配处理部件在所述交换区域中重新记录在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判断部件执行预先处理,以通过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再现在交换分配处理部件执行的处理中的记录,并获取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物理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处理为启动时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判断部件列出并存储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所述物理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判断部件以文件为单位,列出并存储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所述物理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上,所述交换分配处理部件在设置所述交换区域过程中,在所述交换区域中重新记录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以及所述交换处理部件通过执行预先处理,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上重新记录在所述交换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处理为在开始访问由读命令指定的文件之前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区域被设置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媒体上,以及所述交换分配处理部件在所述交换区域中重新记录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判断部件执行预先处理,以通过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再现由交换分配处理部件执行的处理中的记录,并获取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物理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处理为在开始访问由读命令指定的文件之前的处理。
14.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将访问命令的参数转换为盘类型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柱面的物理地址,然后按照该物理地址访问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交换分配处理步骤,用于检测所述信息记录柱面的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并设置交换区域供记录和再现过程使用,以替代有缺陷的区域;缺陷判断步骤,用于通过使用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所述物理地址作为参考,判断所述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以及交换处理步骤,用于根据所述缺陷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对基于所述访问命令的所述物理地址中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使用与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根据所述访问命令执行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盘类型的记录媒体上,所述交换分配处理步骤在设置所述交换区域的处理过程中,在所述交换区域中重新记录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以及所述交换处理步骤通过执行预先处理,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上重新记录在所述交换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区域被设置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上,以及所述交换分配处理步骤在所述交换区域中重新记录在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
17.一种用于记录信息处理方法的记录媒体,所述方法将访问命令的参数转换为盘类型记录媒体信息记录柱面的物理地址,并按照该物理地址访问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交换分配处理步骤,用于检测所述信息记录柱面的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并设置交换区域供记录和再现过程使用,以替代有缺陷的区域;缺陷判断步骤,用于通过使用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的所述物理地址作为参考,判断所述基于访问命令的物理地址;以及交换处理步骤,用于根据所述缺陷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对基于所述访问命令的所述物理地址中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使用与所述盘类型记录媒体不同的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根据所述访问命令执行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记录信息处理方法的记录媒体,其中所述交换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盘类型的记录媒体上,所述交换分配处理步骤在设置所述交换区域的处理过程中,在所述交换区域中重新记录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以及所述交换处理步骤通过执行预先处理,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上重新记录在所述交换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记录信息处理方法的记录媒体,其中所述交换区域被设置在所述预先确定的记录部件上,以及所述交换分配处理步骤在所述交换区域中重新记录在与所述次缺陷有关的区域中已经记录的数据。
全文摘要
公开一种数据处理器,其中,对于与次缺陷有关的区域,通过使用诸如存储器的记录部件用执行记录/再现处理,从而,在执行交换分配处理以保证高可靠的访问时,数据可以被连续处理。
文档编号G11B20/18GK1401120SQ01804861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6日
发明者西村章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