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光驱运转时噪音的减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442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低光驱运转时噪音的减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噪音的降低,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光驱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的减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光驱运转的倍速也随之升高。目前市面上运转倍数50倍以上的光驱已属常见的计算机配备。当光驱运转倍数升高时,因运转所产生的噪音也随之增加。例如,当光驱运转时,光盘片在内部旋转会产生气流,气流和气流及物体的摩擦会形成噪音。其中,不连续面造成的气流扰动则更会使此气流形成的噪音加剧。因此想要降低光驱的噪音,必须能导引气流流动或被吸收组件吸入,或者减少光驱内部的不连续面以减少乱流。
请参考图1及图2A,为光驱的示意图。其中托盘2用以承载光盘1,在托盘2上有卡勾21以防止光盘1掉落。托盘2承载光盘片1进入机壳5,以进行光驱运转动作。
请参考图2A,托盘2上有多个卡勾21用以防止光盘掉落。由于以注塑成型方式来制作托盘2,在卡勾21下方会形成一贯穿孔22。图2B为托盘2的背面示意图。图2C为图2B中A区块的放大图,其中可清楚了解贯穿孔22为位于托盘2上的一个洞。如此会产生一不连续面在托盘2上,形成噪音的来源。
综上所述,降低光驱运转时的噪音,可通过导引光驱运转时所产生的气流,或者减少光驱内的不连续面来达成。此外,在噪音传递路径加上吸音组件也可以降低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噪装置,其可降低光驱运转时所产生噪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降低一光驱运转时所产生噪音的减噪装置,该光驱包括一托盘及一机壳,该机壳的一内侧用以容纳该托盘,其中该光驱运转时,在光驱内形成一气流,包括至少一个导流孔(front-hole),位于该托盘上靠近该托盘的前端;一第一吸音组件(noiseabsorbent),安置于该机壳的内侧;其中该导流孔导引该气流,使该第一吸音组件吸收气流的噪音,减少噪音产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降低运转噪音的光驱,当该光驱运转造成一盘片转动时,在该光驱内会形成一气流而产生噪音,该光驱包括一托盘,该托盘包括一导流孔,该托盘用以承载该盘片;一机壳,该机壳内侧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该托盘;及一第一吸音组件,设置于该机壳与该托盘间,且位于该导流孔之上;其中当该盘片被转动时,通过该导流孔导引该气流接触该第一吸音组件,如此以降低该噪音音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降低运转噪音的光驱,该光驱包括一托盘,该托盘用以承载一盘片,该托盘包括一贯穿孔;及一环绕凸缘,该环绕凸缘设置于该贯穿孔周缘;当该光驱运转造成一盘片转动时,会在该光驱内形成一气流而产生噪音,通过该环绕凸缘限制该气流方向,可减低该盘片转动所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降低运转噪音和光驱,该光驱包括一机壳;一面板,该面板设置于该机壳的前端;一前盖,该前盖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面板上;及一第二吸音组件,该第二吸音组件沿着该前盖周缘延伸,而设置于该前盖与该面板之间。
当光驱运转时,光盘片的旋转会产生气流,会形成噪音。为了降低噪音,本发明在托盘前端开有导流孔,同时在该机壳与托盘间设置第一吸音组件,且该第一吸音组件覆盖该导流孔上;如此通过该导流孔导引该气流接触该第一吸音组件,可有效降低噪音。
此外,托盘上的贯穿孔所造成的不连续面,也会产生噪音。此问题可在贯穿孔周缘形成环绕凸缘,来降低噪音。最后,由于使用者在光驱前方使用机器,可以在前盖与面板的接缝安置吸音组件。如此可减少噪音传递至使用者的机会,降低使用者所听到的噪音。


图1为一现有光驱的示意图;图2A-图2C为现有托盘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图4C为本发明对托盘改进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内容为了减少光驱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本发明提供下列数种方式来降低噪音,并配合图式以清楚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请参考图3,为了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机壳5,此机壳5内侧形成一容纳空间51用以容纳托盘2。且为了吸收气流所产生的噪音,在机壳5面向容纳空间51的内侧安置第一吸音组件6。此第一吸音组件6可为泡棉,布质纤维,或其它柔软或具有孔洞表面的材料。所黏贴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而定。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者位于光驱前方,因此第一吸音组件6黏贴的位置靠近光驱前方,可以是黏贴于机壳5内侧前端,或是黏贴于托盘2前端。使得噪音被第一吸音组件6吸收,减少传到使用者的机会。
接着请参考图4A,为了本发明进的托盘示意图,托盘2可承载一光盘片。由于光盘片旋转所产生的气流,经过托盘上的不连续面形成噪音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托盘2上开有导流孔24,来导引气流以降低噪音。导流孔24的位置可随需要设置。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者位于光驱前端,导流孔24较佳位置为设置于托盘2前端,并在机壳5与托盘2之间安置第一吸音组件6,如此可使吸音组件6覆盖于该导流孔24上。
通过安置于托盘2前端的导流孔24,以及如图3所示在机壳内侧安置的第一吸音组件6,两者配合导引气流接触第一吸音组件6,如此可有效降低噪音传递至使用者的机会。导流孔24的形状与个数可依照托盘的形状而定,如图4A所示,为其中一种安置于托盘2前端左右两个导流孔24的实施例。
如前所述及图2C所示,为了避免光盘片1自托盘2掉落,托盘2上有多个卡勾21。为了制作出卡勾21,注塑成型制作工艺会在卡勾21下方形成一贯穿孔22。此贯穿孔22会成为在托盘2上的不连续面,造成噪音的产生。为解决此一问题,请参考图4B,为了托盘2的背面示意图。其中园圈B放大如图4C所示。在图4C中,在贯穿孔22上,与卡勾21位置相对的另一面,形成一环绕凸缘25,该环绕凸缘25形成于贯穿孔22的周缘。通过此环绕凸缘25限制该气流方向,来降低气流流过贯穿孔22所形成的噪音。环绕凸缘25越高,可降低较多噪音。但是需考虑托盘下方所能使用的空间,来决定环绕凸缘25的高度。
如图5所示,在光驱机壳5的前端进一步有一光驱面板3,前盖4以可活动掀开方式设置于光驱面板3上。第二吸音组件7为一环状泡棉,沿着前盖4的周缘延伸而设置于前盖4与面板3之间,降低由连接处漏出噪音的机会。如此可降低使用者听到的噪音。
综合以上所述几种改进光驱的装置,如全部使用在一台光驱上,可有效降低传递至使用者的光驱运转时的噪音。此外也可以按照需要使用其中几项搭配,也可以降低部分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降低一光驱运转时所产生噪音的减噪装置,该光驱包括一托盘及一机壳,该机壳的一内侧用以容纳该托盘,其中该光驱运转时,在光驱内形成一气流,包括至少一个导流孔(front-hole),位于该托盘上靠近该托盘的前端;一第一吸音组件(noise absorbent),安置于该机壳的内侧;其中该导流孔导引该气流,使该第一吸音组件吸收气流的噪音,减少噪音产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装置,该托盘具有多个贯穿孔(throughhole),该贯穿孔进一步包括一环绕凸缘(wall)形成于该贯穿孔周缘,该气流通过该贯穿孔时,该环绕凸缘减低该气流产生的噪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装置,其中该第一吸音组件为一泡棉(sponge)。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装置,其中该第一吸音组件黏贴于该机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噪装置,其中该第一吸音组件黏贴于该托盘出口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装置,该托盘的前方具有一前盖,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吸音组件,安置于该托盘的前盖上和光驱的一面板(panel)连接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噪装置,其中该第二吸音组件为一泡棉。
8.一种可降低运转噪音的光驱,当该光驱运转造成一盘片转动时,在该光驱内会形成一气流而产生噪音,该光驱包括一托盘,该托盘包括一导流孔,该托盘用以承载该盘片;一机壳,该机壳内侧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该托盘;及一第一吸音组件,设置于该机壳与该托盘间,且位于该导流孔之上;其中当该盘片被转动时,通过该导流孔导引该气流接触该第一吸音组件,如此以降低该噪音音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驱,该托盘还包括一贯穿孔与一环绕凸缘,该环绕凸缘形成于该贯穿孔周缘,当该气流通过该贯穿孔时,该环绕凸缘可减低该气流产生的噪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驱,其中该第一吸音组件为一泡棉。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驱,其中该第一吸音组件黏贴于该机壳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驱,其中该第一吸音组件黏贴于该托盘。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驱,该光驱进一步包括一面板,一前盖与一第二吸音组件,该面板设置于该机壳的前端,该前盖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面板上,该第二吸音组件沿着该前盖周缘延伸,而设置于该前盖与该面板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驱,其中该第二吸音组件为一环状泡棉。
15.一种可降低运转噪音的光驱,该光驱包括一托盘,该托盘用以承载一盘片,该托盘包括一贯穿孔;及一环绕凸缘,该环绕凸缘设置于该贯穿孔周缘;当该光驱运转造成一盘片转动时,会在该光驱内形成一气流而产生噪音,通过该环绕凸缘限制该气流方向,可减低该盘片转动所产生的噪音。
16.一种可降低运转噪音和光驱,该光驱包括一机壳;一面板,该面板设置于该机壳的前端;一前盖,该前盖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面板上;及一第二吸音组件,该第二吸音组件沿着该前盖周缘延伸,而设置于该前盖与该面板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降低一光驱运转时所产生噪音的减噪装置,该光驱包括托盘及机壳,机壳的内侧用以容纳托盘,光驱运转时,在光驱内形成气流,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孔,位于托盘上靠近托盘的前端;一第一吸音组件,安置于机壳的内侧;其中导流孔导引气流,使第一吸音组件吸收气流的噪音,减少噪音产生。此外导流孔的位置,可配合黏于机壳内侧的泡棉供吸收噪音。
文档编号G11B33/08GK1435838SQ0210314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31日
发明者庄政洁, 黄秋安, 李懿玲 申请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