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片重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210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片重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支承盘片搬送滚子的滚子支承体、对重放基板相对外框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盘片重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主要用于车载的盘片重放装置中,在以浮动状态支承于外框架内的重放基板上,安装着拾波器、转盘、夹紧器等,在重放时要使拾波器、转盘、夹紧器等不受外部振动的影响,在非重放时将重放基板相对外框架的移动在其前、后部进行限制,以便于盘片的插脱。作为对重放基板相对外框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手段,以往有多种提案。
图6是表示日本专利特开2000-48445号公报中记载的车载用盘片播放机图面的一部分,将支承盘片搬送滚子106的滚子支承体105与安装于外框架101中的支臂构件102卡合,可将重放基板104的前部相对外框架101的移动进行限制,再依靠支臂构件102的动作,使安装于外框架101中的滑动构件103滑动,与重放基板104的后部卡合,可将重放基板104后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即,在外框架101中,安装着支臂构件102和滑动构件103,当安装于重放基板104上的滚子支承体105上升,使盘片搬送滚子106移动至搬送位置时,使滚子支承体105与支臂构件102卡合,同时通过支臂构件102使滑动构件103滑动。其次,通过使滑动构件103与重放基板104卡合,可将重放基板104的上下移动进行限制,滚子支承体105与支臂构件102卡合,可将重放基板104的前后移动进行限制。
又,当盘片搬送滚子106移动至非搬送位置时,可将重放基板104相对外框架101的移动限制进行解除。
在上述的传统装置中,为了将重放基板104的移动进行限制,必须要有支臂构件102,故使零件数增多。又由于必须使滚子支承体105与支臂构件102卡合、同时通过支臂构件102使滑动构件103滑动,因此产生了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并且,在重放基板104的移动限制方面,前后移动的限制是通过滚子支承体105与支臂构件102的卡合来进行的,而上下移动的限制则是通过在装置的里侧及其中央滑动构件103与重放基板104的卡合来进行的。这样,为了便于进行盘片的插脱,尽管重放基板104的盘片插入口附近的移动限制特别重要,但在上述的传统装置中,存在着不能可靠执行重放基板104的盘片插入口附近的移动限制的问题。并且,对重放基板104前部的左右移动的限制方面也未作过考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盘片重放装置,该装置利用支承盘片搬送滚子的滚子支承体,可将重放基板前部相对外框架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可减少零件数,使结构简单,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制造,特别是能可靠地执行对重放基板的盘片插入口附近的移动进行限制。
本发明的盘片重放装置,由滚子支承体的左右侧板部回转自如地支承盘片搬送滚子的两端,将该滚子支承体和拾波器等安装在重放基板上,随着滚子支承体的转动,使盘片搬送滚子选择性地位于盘片搬送位置或非搬送位置,当盘片搬送滚子处于非搬送位置时,重放基板在外框架内被支承成浮动状态,当盘片搬送滚子处于盘片搬送位置时,重放基板相对外框架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重放基板的前、后部,将所述滚子支承体配置于所述重放基板的前部,在该滚子支承体的左右侧板部设置有前·抵接部、后·抵接部、左·抵接部、右·抵接部、上·抵接部、下·抵接部,在所述外框架的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各抵接部对应的被抵接部,当所述盘片搬送滚子处于盘片搬送位置时,通过所述各抵接部与分别对应的被抵接部的抵接,可将重放基板的前部相对外框架的移动进行限制。
特别是若将滚了支承体由金属板形成,则可使装置薄型化,并且,若在所述左右侧板部的至少一方,设置具有前·抵接部、上左·抵接部、上右·抵接部、上·抵接部的上部凸片以及具有后·抵接部、下左·抵接部、下右·抵接部、下·抵接部的下部凸片,在所述外框架的顶板上,设置有与前·抵接部、上左·抵接部、上右·抵接部、上·抵接部分别对应的、具有被抵接部的卡合孔,在所述外框架的底板上,设置有与具有后·抵接部、下左·抵接部、下右·抵接部、下·抵接部的下部凸片分别对应的、具有被抵接部的卡合孔,由于能在滚子支承体上设置上下凸片、在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卡合孔,故可使结构更加简单化。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在选择性地对重放基板相对外框架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盘片重放装置中,通过将滚子支承体配置于重放基板的前部,将该滚子支承体的各抵接部与分别对应的外框架的各被抵接部进行抵接,可将重放基板前部相对外框架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可减少零件数,使结构简单,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制造。特别是若将所述滚子支承体由金属板形成,则可使装置薄型化。并且,若在所述左右侧板部的至少一方,设置具有前·抵接部、上左·抵接部、上右·抵接部、上·抵接部的上部凸片以及具有后·抵接部、下左·抵接部、下右·抵接部、下·抵接部的下部凸片,在所述外框架的顶板上,设置有与前·抵接部、上左·抵接部、上右·抵接部、上·抵接部分别对应的、具有被抵接部的卡合孔,在所述外框架的底板上,设置有与具有后·抵接部、下左·抵接部、下右·抵接部、下·抵接部的下部凸片分别对应的、具有被抵接部的卡合孔,则由于可在滚子支承体上设置上下凸片、在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卡合孔,因此可使结构更加简单化。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2为表示滚子支承体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随着盘片插脱而动作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滚子支承体与外框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5表示滚子支承体与外框架的关系,其中(a)为局部剖面的左侧视图,(b)、(c)为俯视图。
图6为表示在传统的装置中将盘片从盘片插入口排出时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为表示车载用的盘片重放装置内部机构的立体图,外侧的外框架1用假想线表示。盘片D从外框架1的前面侧沿箭头A方向插入。
在外框架1中,通过缓冲构件将重放基板2支承成浮动状态。转盘3被安装在该重放基板2的中心,未图示的拾波器朝重放基板2的拐角方向移动自如。
在转盘3的上方配置有夹紧器4,该夹紧器4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夹紧器支臂5上。该夹紧器支臂5被未图示的夹紧器驱动机构驱动,使夹紧器4相对转盘3朝接离方向转动。
在配置于外框架1前面的盒体6(用假想线表示)的前部,设置有可插入盘片D的插入口7。
在外框架1的前部,设置有搬送盘片D的盘片搬送滚子8(用假想线表示),该盘片搬送滚子8的两端被回转自如地支承在金属板制的滚子支承体10上,该滚子支承体10回转自如地被安装在重放基板2的左右侧板9上。如图2所示,所述滚子支承体10具有左右侧板部11,在该左右侧板部11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12。该滚子支承体10是通过各安装孔12而回转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重放基板2的左右侧板9上,随着该滚子支承体10的转动,使所述盘片搬送滚子8在上方的盘片搬送位置与下方的非搬送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所示,在重放基板2的上方设置有金属板制的导板13,由该导板13和所述盘片搬送滚子8将盘片D夹持,通过盘片搬送滚子8的回转进行盘片D的搬送。在该导板13的最里部,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凸轮15a、15b和舌片16a、16b。
在所述导板13的上面配置有盘片检测机构17,通过对盘片的插入进行检测,使所述滚子支承体10和盘片搬送滚子8的驱动源启动。该检测机构具有可根据插入的盘片D的直径控制盘片搬送量的功能。所述盘片检测机构17具有左右一对盘片传感器18、19,该盘片传感器18、19水平回转自如地被安装在导板13的上面。插入盘片D时,所述两盘片传感器18、19的间隔被盘片D推开而进行转动,根据这一转动量,可判别插入的盘片是大径还是小径。
在盘片检测机构17上,还具有使盘片传感器18、19同步动作的连结构件20;朝两盘片传感器关闭方向赋于力的扭簧21;将大径盘片插入后可在盘片传感器18、19扩开位置上进行卡合的卡止杆22;以及随着所述盘片传感器18、19的转动进行进退移动的移动板23。该移动板23的里侧与用假想线表示的触发杆24连结,该触发杆24可使未图示的夹紧器驱动机构和盘片搬送机构启动或停止。
在所述重放基板2的左右侧板9上,前后移动自如地安装着滑动构件25a、25b。
图3(a)~图3(d)为表示盘片重放装置内的机构的左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所述滑动构件25a上,前部(图的右方)设置凸轮槽26a,后部(图的右方)设置具有倾斜面的倾斜部27,后部还设置有狭槽28a。将设置于所述滚子支承体10上的凸出部29插入所述凸轮槽26a,将夹紧器支臂5的一部分插入倾斜部27。这样,一旦滑动构件25a前后移动,则凸出部29在凸轮槽26a内移动,滚子支承体10以安装孔12为中心进行转动。因此,滚子支承体10随着滑动构件25a的前后移动进行转动,使盘片搬送滚子8选择性地位于盘片搬送位置或非搬送位置。又由于夹紧器支臂5的一部分被插入滑动构件25a的倾斜部27,因此,夹紧器支臂5也转动,夹紧器4相对转盘3产生离接动作。另外,滑动构件25b也具有凸轮槽26b和狭槽28b,将滚子支承体10的凸出部29插入凸轮槽26b中。即,一旦滑动构件25a前后移动,则滑动构件25b也通过滚子支承体10连动而进行前后移动。
图2表示所述滚子支承体10与盘片搬送滚子8的关系。滚子支承体10的左右侧板部11具有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孔30,将盘片搬送滚子8的两端轴部31插入该长孔30中。所述两端轴部31在长孔30内可独立地上下移动自如。在该两端轴部31与滚子支承体10的底板部32之间,左右分别嵌装有未图示的弹簧,该弹簧向盘片搬送滚子8赋于接近盘片D方向的力。又,在滚子支承体10的中央前部,设置有大致呈V字形的1对延伸片33。该延伸片33是盘片双重插入防止构件,当盘片D正插入于重放位置时,如图3a所示将盘片的插入通路遮断,当盘片D未被插入重放位置时,如图3d所示将盘片的插入通路开放。
如图4所示,在外框架1的顶板34和底板35上,设置有卡合孔36、37。顶板34的卡合孔36的前方具有凹部38,底板35的卡合孔37的后方具有凹部39。另一方面,在所述滚子支承体10的左右侧板部11上,分别设置有上部凸片40和下部凸片41。
如图3a和图4所示,当所述滚子支承体10以安装孔12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箭头方向)转动时,如图4的假想线所示,设置于滚子支承体10上的上部凸片40被插入卡合孔36内,下部凸片41被插入卡合孔37内。
图5a是表示将上下凸片40、41正插入于卡合孔36、37内状态的局部剖面的左侧视图,图5b是顶板34的同一状态的俯视图,图5c是底板35的同一状态的俯视图。如图5a所示,上部凸片40的前·抵接部42处于与卡合孔36的前·被抵接部43抵接的位置。下部凸片41的后·抵接部44处于与卡合孔37的后·被抵接部45抵接的位置。即,通过将各抵接部42、44与分别对应的的各被抵接部43、45抵接,可将重放基板2的前部相对外框架1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又,所述前·抵接部42的前部具有上·抵接部46,该上·抵接部46处于与顶板34的上·被抵接部47抵接的位置,所述后·抵接部44的后部具有下·抵接部48,该下·抵接部48处于与底板35的下·被抵接部49抵接的位置。即,通过将各抵接部46、48与分别对应的的各被抵接部47、49抵接,可将重放基板2的前部相对外框架1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如图5b所示,将上部凸片40的左侧面作为上左·抵接部50,处于与插入的卡合孔36的上左·被抵接部51抵接的位置。同样,将上部凸片40的右侧面作为上右·抵接部52,处于与插入的卡合孔36的上右·被抵接部53抵接的位置。又,如图5c所示,将下部凸片41的左侧面作为下左·抵接部54,处于与插入的卡合孔36的下左·被抵接部55抵接的位置。同样,将下部凸片41的右侧面作为下右·抵接部56,处于与插入的卡合孔37的下右·被抵接部57抵接的位置。即,通过将各抵接部50、52、54、56与分别对应的的各被抵接部51、53、55、57抵接,可将重放基板2的前部相对外框架1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此时,如图3(d)所示,在滑动构件25a的狭槽28a中,卡合着设置于外框架1的卡合片58a。同样,在位于相对侧的滑动构件25b的狭槽28b中,卡合着外框架1的卡合片58b。即,通过将设置于滚子支承体10上的抵接部42、44、46、48、50、52、54、56与分别对应的外框架1的被抵接部43、45、47、49、51、53、55、57抵接,可将重放基板2的前部相对外框架1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通过将滑动构件25a、25b的狭槽28a、28b与外框架1的卡合片58a、58b卡合,可将重放基板2的后部相对外框架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另外,一旦滚子支承体10朝反方向转动,则上下部凸片40、41与卡合孔36、37脱离,又,外框架1的卡合片58a、58b从滑动构件25a、25b的狭槽28a、28b背离,可将上述的移动限制进行解除。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
首先参照图3(a)~图3(d),对从盘片D装载在转盘3上、呈重放动作状态开始至对重放基板2相对外框架1的移动进行限制后将盘片D排出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进行重放动作的状态下,如图3(a)所示,滑动构件25a处于移动至外框架1最前方的位置(图的右方),滚子支承体10的凸出部29位于凸轮槽26a内的下端水平部。此时,相对侧的滑动构件25b也处于移动至外框架1最前方的位置。其次,滚子支承体10的上部凸片40从顶板34的卡合孔36向下方背离,又,下部凸片41从底板35的卡合孔37向上方背离。重放基板2通过缓冲构件59以浮动状态支承于外框架1内。夹紧器支臂5的一部分处于滑动构件25a的倾斜部27的下端位置,盘片D由夹紧器4和转台3夹持。夹紧器支臂5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向下方赋于力。
在此状态下,一旦执行盘片D的排出操作时,则未图示的负荷电机启动,如图3(b)所示,滑动构件25a移动至外框架1的后方(图的左方)。这样,由于所述滚子支承体10的凸出部29向上方在滑动构件25a的凸轮槽26a内移动,由此,滚子支承体10以安装孔12为支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被支承于滚子支承体10的盘片搬送滚子8相对盘片D从下方抵接。此时,左右的滑动构件25a、25b由于通过滚子支承体10连结,故同时向外框架1的后方(图的左方)移动。
若使滑动构件25a继续向后方移动,如图3(c)所示,滚子支承体1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上下凸片40、41分别开始插入顶板34、底板35的卡合孔36、37中。此时,被支承于滚子支承体10上的盘片搬送滚子8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力,从下方对盘片D进行推压。夹紧器支臂5的一部分随着滑动构件25a的移动,向倾斜部27的倾斜面上方移动,将夹紧器支臂5抬起,使夹紧器4从转盘3背离。此时,滑动构件25a、25b的狭槽28a、28b分别与外框架1的卡合片58a、58b卡合,可将重放基板2相对外框架1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如图3(d)所示,若滑动构件25a继续向后方移动最大量而使滚子支承体10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上下凸片40、41分别被完全插入卡合孔36、37中。由此,可将重放基板2相对外框架1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此时,夹紧器支臂5的一部分上升到倾斜部27的顶端,夹紧器4从转盘3完全背离。盘片D由盘片搬送滚子8和导板13夹持,通过上述负荷电机对盘片搬送滚子8回转驱动,将盘片D排出。
下面,对从重放基板2相对外框架1的移动进行限制、并将盘片D排出后的状态开始至盘片D插入而执行重放动作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重放基板2相对外框架1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盘片搬送滚子8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向导板13推压,但如图3(d)所示,若将盘片D插入盘片搬送滚子8与导板13之间,则盘片检测机构17检测出这一动作,使负荷电机启动,通过盘片搬送滚子8的回转,将盘片D搬送至转盘3与夹紧器4之间。又,通过负荷电机的驱动将所述滑动构件25a向外框架1的前方(图的左方)进行移动。
随着该滑动构件25a的前方移动,滚子支承体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经过图3(c)、图3(b)的状态,如图3(a)所示,滚子支承体10的上下凸片40、41从外框架1的顶板34、底板35的卡合孔36、37背离,重放基板2通过缓冲构件59,以浮动状态被支承于外框架1内。又,夹紧器支臂5的一部分沿着滑动构件25a的倾斜部28下降,由夹紧器4和转盘3将盘片D夹持。
这样,在装载有盘片D的状态下,一旦错误地想要将另一枚盘片插入,因在该盘片的插入通路上设置有滚子支承体10的延伸片33,故可防止误插入。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通过将设置于滚子支承体10的各抵接部42、44、46、48、50、52、54、56与外框架1的顶板34、底板35上设置的对应于所述抵接部42、44、46、48、50、52、54、56的被抵接部43、45、47、49、51、53、55、57进行抵接,在盘片的插入口附近,可将重放基板2的前部相对外框架1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通过将外框架1的卡合片58a、58b与滑动构件25a、25b的狭槽28a、28b卡合,可将重放基板2的后部相对外框架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可减少零件数,使结构简单,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制造,并便于进行盘片的插脱。
特别是若将所述滚子支承体10由金属板形成,则可使装置薄型化,并且,若在所述左右侧板部11的至少一方,设置具有前·抵接部42、上左·抵接部50、上右·抵接部52、上·抵接部46的上部凸片40以及具有后·抵接部44、下左·抵接部54、下右·抵接部56、下·抵接部48的下部凸片41,在所述外框架1的顶板34上,设置有与前·抵接部42、上左·抵接部50、上右·抵接部52、上·抵接部46分别对应的、具有被抵接部43、51、53、47的卡合孔36,在所述外框架1的底板35上,设置有与具有后·抵接部44、下左·抵接部54、下右·抵接部56、下·抵接部48的下部凸片41分别对应的、具有被抵接部45、55、57、49的卡合孔37,则由于可在滚子支承体上设置上下凸片,在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卡合孔,因此可使结构更加简单化。
另外,本实施例是在滚子支承体10侧设置上下凸片40、41,在外框架1侧的顶板34、底板35上设置卡合孔36、37,但也可在滚子支承体10侧设置卡合孔,在外框架侧设置凸片。并且,也可在滚子支承体10的左右侧板部11的至少一方设置凸片。
符号说明1 外框架2 重放基板8 盘片搬送滚子10滚子支承体11左右侧板部34顶板35底板42前·抵接部43前·被抵接部44后·抵接部45后·被抵接部46上·抵接部47上·被抵接部48下·抵接部49下·被抵接部50上左·抵接部51上左·被抵接部52上右·抵接部53上右·被抵接部54下左·抵接部55下左·被抵接部56下右·抵接部57下右·被抵接部。
权利要求1.一种盘片重放装置,由滚子支承体(10)的左右侧板部(11)回转自如地支承盘片搬送滚子(8)的两端,将该滚子支承体(10)和拾波器等安装在重放基板(2)上,随着滚子支承体(10)的转动,使盘片搬送滚子(8)选择性地位于盘片搬送位置或非搬送位置,当盘片搬送滚子(8)处于非搬送位置时,重放基板(2)在外框架(1)内被支承成浮动状态,当盘片搬送滚子(8)处于盘片搬送位置时,重放基板(2)相对外框架(1)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在重放基板(2)的前、后部受到限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滚子支承体(10)配置于所述重放基板(2)的前部,在该滚子支承体(10)的左右侧板部(11)上,设置有前·抵接部(42)、后·抵接部(44)、左·抵接部(50、54)、右·抵接部(52、56)、上·抵接部(46)、下·抵接部(48),在所述外框架(1)的顶板(34)和底板(35)的前部,设置有与所述各抵接部(42、44、50、54、52、56、46、48)对应的被抵接部(43、45、51、55、53、57、47、49),当所述盘片搬送滚子(8)处于盘片搬送位置时,通过所述各抵接部(42、44、50、54、52、56、46、48)与分别对应的被抵接部(43、45、51、55、53、57、47、49)抵接,对重放基板(2)的前部相对外框架(1)的移动进行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支承体(10)由金属板形成。
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盘片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侧板部(11)的至少一方,设置具有前·抵接部(42)、上左·抵接部(50)、上右·抵接部(52)和上·抵接部(46)的上部凸片(40),以及具有后·抵接部(44)、下左·抵接部(54)、下右·抵接部(56)和下·抵接部(48)的下部凸片(41),在所述外框架1的顶板(34)上,设置有具有与前·抵接部(42)、上左·抵接部(50)、上右·抵接部(52)及上·抵接部(46)分别对应的被抵接部(43、51、53、47)的卡合孔(36),在所述外框架1的底板(35)上,设置有与具有后·抵接部(44)、下左·抵接部(54)、下右·抵接部(56)、下·抵接部(48)的下部凸片(41)卡合并具有与所述各抵接部(44、54、56、48)分别对应的被抵接部(45、55、57、49)的卡合孔(37)。
专利摘要一种盘片重放装置,在滚子支承体的左右侧板部(11)上,设置有前、后、左、右、上、下、抵接部(42、44、50、54、52、56、46、48),在外框架的顶板(34)和底板(35)上,设置有与所述各抵接部对应的被抵接部(43、45、51、55、53、57、47、49),当盘片搬送滚子处于盘片搬送位置时,通过各抵接部与分别对应的被抵接部抵接,可将重放基板的前部相对外框架的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利用支承盘片搬送滚子(8)的滚子支承体(10)的动作,可将重放基板(2)相对外框架(1)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文档编号G11B17/04GK2639991SQ0320489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3日
发明者吉村利夫 申请人:德利信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