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储存盘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210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储存盘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储存盘片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减少高转速时振动问题的光学储存盘片。
背景技术
多媒体的日渐风行,加上相关硬件发展的速度更是一日千里,随着高速运转的光学储存盘片播放硬件与烧录硬件的相继问世,使以往低速运转播放与烧录的时代并不显著的问题光学储存盘片振动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播放与烧录品质状况好坏,与系统运作的重要因素。
由于光学储存盘片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振动,除了在平时使用时,可能破坏系统运作的安静程度以及系统运作的平衡外,甚至可能导致硬件的损坏。
现有防止光盘片振动的方式,有如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392146号与第435785号的方法,或是其它已于市面上使用的设计、结构。即使这些防振方法具有一定的防振效果,但可能需要配合复杂的运算或是其余的机械装置,而使成本增加或设计困难。
图1A中所示,乃现有的圆形的光学储存盘片1,其中,具有一空洞3,一挟持部5与一储存部7。当光驱读取光学储存盘片时,可通过固定挟持部5,以进行旋转;而后,再读取储存于储存部7的资料。图1B则是依据剖面线X-X’进行剖面后,所示的剖面图。以CD片而言,其公定的规格,厚度A为1.2毫米(mm),挟持部5的直径C为33mm,而光学储存盘片1的直径为120mm。
为改善上述光学储存盘片振动的问题,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392146号“可防止光碟片产生振动的光碟机转速调整方法”以光学读写头配合所收受的信号,而调整盘片转速,而达到抗振的效果。但其必须更改目前光学读写头的控制技术,方可达成。
另外,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435785号的“碟片读取装置动态吸振器系统”,必须将吸振器置于光驱内部,以吸收光学储存盘片在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此专利的吸振器亦可达到吸振的效果,但吸振器本身的重量,却约占了整体光驱模块重量的1/3倍。反而增加了光驱使用上的不方便性。而且,若不巧有外界的力量,对整体光驱模块产生冲击,而引发未预期的振动时,吸振器的重量,反而会加重因外界振动而引起的光学储存盘片的位移量,反而破坏吸振效果。此即代表因吸振器本身的重量,使配备有吸振器的光驱应用范围较窄,而无法应用于如随身型光驱等类似设备中。
此类的吸振装置所具的原理与结构设计颇为复杂,其整体设计与结构亦颇具成本,故对于使用光驱或烧录机整体的改进程度,具有一定的限制。
故发展出简便且低成本的防振方法,以减少高速运转盘片所产生的振动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防止光学储存盘片振动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为提供一光学储存盘片结构,在不用添购新的吸振装置或复杂计算的条件下,减少光学储存盘片于读取或烧录时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光学储存盘片结构,以通过增加光学储存盘片自然频率,而减少光学储存盘片于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光学储存盘片结构,以减少光学储存盘片于高速转动时的振动,并同时增加光学储存盘片的储存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光学储存盘片结构,以减少光学储存盘片于高速转动时的振动,并同时提升光学储存盘片的耐折度,减少光学储存盘片于受到不当外力的作用时,断折或破裂的机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储存盘片,包含一挟持部,其为具中空的圆形;以及一储存部,延伸而位于该挟持部的外围,该储存部的表面用以储存资料;该挟持部的厚度厚于部份该储存部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储存盘片结构,具有不同于现有盘片的挟持部,为一较厚的挟持部,以供读取盘片资料时挟持。进而减少光学储存盘片因高速转动,而引起的不当振动。同时,并可增加光学储存盘片的储存容量,以及光学储存盘片的耐折度。


图1A为现有圆形的光学储存盘片的示意图;图1B为现有圆形的光学储存盘片的剖面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圆形的光学储存盘片的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D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E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光学储存盘片3 空洞5 挟持部7 储存部21光学储存盘片23空洞25挟持部27储存部29顶层倾斜面31底层倾斜面X-X’与Y-Y’ 剖面线A~A4储存部厚度B1~B4挟持部厚度R 曲面半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为一光学储存盘片的结构,将于以下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解决先前技术所述的光学储存盘片于高转速下,所产生的振动问题为主。但本实用新型所具的保护范围,并不以附图与实施例的描述为限,而应以所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与精神为准。
鉴于上述的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光学储存盘片所具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改变光学储存盘片结构的方法,以减少现有光学储存盘片的缺点。
如图2A所示,光学储存盘片21有一圆形的挟持部25,外围延伸为一储存部27。储存部27的表面用以储存资料,且具有一顶层倾斜面29与一底层倾斜面31;挟持部25中有一中空的空洞23。由沿Y-Y’剖面线所示的图2B剖面图可知,储存部27的厚度,反比于顶层倾斜面29与挟持部25间的距离;当顶层倾斜面29上任一部份离挟持部25愈远,那一部份所对应的储存部27就会愈薄。
减少光学储存盘片21振动的效率,可以由振动位移的减少或增加来判定。亦即振动位移增加,振动的情形加剧;减少振动位移,则可抑制振动的状态,使光学储存盘片的振动情形变小。
本实用新型利用于相同的读写环境下,振动位移量会与光学储存盘片的自然频率平方成反比的原理,达到抑制振动位移量的目的。当光学储存盘片的自然频率提高成两倍,振动位移量会减少成四倍。亦即,若欲将振动的情况稳定一倍,只要将光学储存盘片的自然频率提高成1.4倍左右即可;也就是将光学储存盘片的自然频率,提高成150%。
举例而言,使储存部27的外缘厚度A1维持与传统盘片的外缘厚度A相同,为1.2mm,挟持部25的厚度B1,由传统挟持部5的厚度1.2mm(因传统挟持部5的厚度,与外缘厚度相同,皆为1.2mm),提高至挟持部25的2.0mm。经分析后,光学储存盘片1的自然频率约为70Hz,而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储存盘片21的自然频率为96Hz。如此,光学储存盘片21所产生的振动位移量,会较传统的盘片5减少将近一倍。当然,若挟持部5的厚度再加厚4mm,更可使光学储存盘片21的振动情形,更为稳定、更不易振动。亦即,使挟持部25厚度介于储存部27厚度最薄处至4mm之间,就可减少光学储存盘片21的振动。
图2B中,储存部27上的顶层倾斜面29与底层倾斜面31所具的倾斜角为一定值,所以顶层倾斜面29与底层倾斜面31的表面剖面为直线。但如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图2C所示,挟持部25的厚度B2较储存部27的外缘厚度A2为厚,顶层倾斜面29与底层倾斜面31所具的表面为一曲面,其曲面半径为R。而顶层倾斜面29与底层倾斜面31的倾斜角小于2°。或如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图2D所示,挟持部25的厚度B3较储存部27的外缘厚度A3为厚,储存部27仅具一顶层倾斜面29,仍可减少振动。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图2E,储存部27并无顶层倾斜面29与底层倾斜面31,挟持部25的厚度B4较储存部27的外缘厚度A4为厚,且储存部27的厚度A4不变,即B4>A4,亦减少光学储存盘片21的振动,且A4可为1.2mm或大于1.2mm。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储存盘片21,甚至可直接同时加厚挟持部25与储存部27的厚度,即减少于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减少光学储存盘片振动的方式,仍由振动的产生源头-光学储存盘片,直接压制振动,在无须修改控制光学读写头的信号调整技术,以及无须降低盘片转速的条件下,有效减少振动。而且不用为了减少高速转动中的光学储存盘片振动,而另外设计并加设用以制振的吸振器;而避免了此等制振装置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如增加光驱或烧录机的设计与材料成本,或是光驱或烧录机的重量,以及其应用的广泛性。
而且,本实用新型挟持部25的厚度较储存部27的厚度厚,当储存部27具有顶层倾斜面29(甚至底层倾斜面31),除可略为增加光学储存盘片21的储存容量外,亦可提高光盘片21本身强度,以减少因不当外力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储存盘片,较传统光盘片更不易断折或破裂,而减少储存于光学储存盘片21中的资料流失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储存盘片,包含一挟持部,其为具中空的圆形;以及一储存部,延伸而位于该挟持部的外围,该储存部的表面用以储存资料;其特征在于,该挟持部的厚度厚于部份该储存部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储存部具一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储存部厚度,反比于该倾斜面与该挟持部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倾斜面所具的倾斜角为一定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倾斜面表面为一曲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小于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储存部厚度最薄处为1.2毫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挟持部厚度介于该储存部厚度最薄处至4毫米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挟持部厚度为2.0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储存盘片,其中上述的储存部厚度不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关于光学储存盘片的结构,特别是一种挟持部厚度,较现有光学储存盘片的挟持部厚度为厚的光学储存盘片。
文档编号G11B7/24GK2676355SQ0320488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4日
发明者杨志轩, 郑君伍 申请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