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6363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面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面光盘及其制造方法,该光盘的第一记录载体与第二记录载体接合在一起以便各面均可被用作一信号记录面并可被光学记录和复制。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03-180024、申请日为2003年6月24日的专利申请为优先权,在此其全部内容被作为本申请的参考。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光盘来记录和复制信息的光盘,各种媒体可作为例证,如只读型压密盘(CD-DA,CD-ROM),只能写入一次型压密盘(CD-R),可重复写入型压密盘(CD-RW)等。每一类光盘由一个直径为120毫米、厚度约1.2毫米的基板构成,并被设计成可由大致为780nm的激光束来记录和复制。
而且,作为光盘,还存在除压密盘(compact disc)外的数字多功能盘(DVD)。在DVD中,一个具有与目前电视相似的图像质量的电影可被存储在该具有与压密盘同样直径即120毫米的盘中。该DVD需要将其存储容量增加到压密盘容量的6-8倍。这样,该DVD利用波长小于用于压密盘或其它类似盘的激光束波长即635-650纳米波长的激光束来记录和复制数据。压密盘由单板构成,而DVD通过将0.6毫米的基板粘接在一起构成。只读型DVD包括两种类型的DVD。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8-235641中公开了其中的一种,即具有记录面的两个基板被粘接在一起,将两个面都作为信号记录面。另外一种DVD是将具有信号记录面的一基板和不具有信号记录面的一虚基板相粘接以使用单面作为信号记录面。
另外,作为与压密盘或DVD同样直径即120毫米的光盘,所谓蓝线盘(Blu-ray disc)被提议出来了,其中可以存储具有和高清晰电视一样图像质量的电影。该蓝线盘有三种类型的存储容量23.3G字节,25G字节和27G字节。蓝线盘使用的激光束波长比DVD所用激光束的波长更短,为405纳米。而且,该蓝线盘具有此种结构,即一个记录层和一个反射层被叠置于厚度为1.1毫米的盘板上,一厚度为0.1毫米的透明盖层设置在最上层来保证一倾斜余量。
而且,在类似于上述提及的DVD一样两面均用作信号记录面的光盘中,一用于写入和光盘相关信息的印刷层不可能被设置在各面的最上层。由此,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274738中公开了一种DVD,印刷层与各基板的保护层相邻设置。
正如上文所述,多种类型的光盘如压密盘、DVDs、蓝线盘等处于一混合和易混淆的状态。这些光盘各自具有不同的规格,因此不能由共同的记录和复制设备进行记录和复制。即,用于复制DVD或者内容数据的复制设备不能被用于复制蓝线盘。一用于蓝线盘的复制设备不能被用来复制压密盘或DVD。

发明内容
本发明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且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面光盘及生产该两面光盘的方法,其中具有不同规格的记录面被分别设置在表面上以此来改善其实用性。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面光盘及生产该两面光盘的方法,其中当信号记录面设置在两个面上时,在内层设置一印刷层以便用户可视觉识别记录内容,从而改善其可操作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两面光盘包括一第一记录载体,该第一记录载体具有一透光性基板、一形成于该基板上的第一反射层以及形成于该第一反射层上的第一保护层;一第二记录载体,该第二记录载体具有一透光盖、一形成于该盖上的第二反射层以及形成于该第二反射层上的第二保护层。第一记录载体和第二记录载体通过一粘接层接合,并通过该粘接层将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接合。在该两面光盘中,第一记录载体和第二记录载体接合在一起的总厚度不大于1.4毫米,而第一记录载体的透光性基板的厚度不小于1.1毫米。
在该两面光盘中,在第一保护层的一个面上形成一第一印刷层,该第一反射层仅对于第一记录载体中具有第一特定波长的激光束具有高反射率。在第二保护层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一第二印刷层,该第二反射层仅对于第二记录载体中具有第二特定波长的激光束具有高反射率,使得该内层上的印刷层可被外部可视化地识别。
一种制造上述两面光盘的方法,包括通过形成厚度为1.1毫米以上的透光性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一第一反射层并在该第一反射层上形成一第一保护层而形成第一记录载体的步骤;通过形成一透光盖、在该盖上形成一第二反射层并在该第二反射层上形成一第二保护层而形成一第二记录载体的步骤;将第一记录载体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记录载体的第二保护层通过一粘接层接合以具有1.4毫米以下总厚度的步骤。
比如,当第一记录载体和第二记录载体都是用于只读型的记录载体时,同样内容的数据被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和第二记录载体上。此时,记录在第二记录载体上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总量大于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上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总量。比如,具有标准图像质量的图形数据被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上,和具有HD(高清晰度)图像质量的图形数据被记录在第二记录载体上。而且,具有低压缩率的数据被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上,和具有高压缩率的数据被记录在第二记录载体上。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两面光盘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两面光盘主体部分的剖视图;图3A-3C显示的是为解释第一记录载体制造方法的主体部分的剖视图;图4A-4C显示的是为解释第二记录载体制造方法的主体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为解释适用于本发明两面光盘另一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透视图;图6A-6D显示的是为解释图5所示两面光盘的第一记录载体制造方法的主体部分的剖视图;图7A-7D显示的是为解释图5所示两面光盘的第二记录载体制造方法的主体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见附图对适用于本发明的两面光盘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在此处所描述的两面光盘1中,对应于压密盘标准的一记录面设置在一个面上。在另一面上,设置有对应于蓝线盘标准的记录面。如图1所示,在两面光盘1中,在中央部分形成有一中心孔2。在中心孔2的周围,形成有一夹紧部3。而且,在两面光盘1的各面上,在位于夹紧部3的外周侧的信号记录区,从内周侧至外周侧顺序形成有记录TOC数据或类似数据的一引入区4a、记录程序的一程序区4b以及显示程序区4b末端的一引出区4c。
现在介绍两面光盘1的各层结构。如图2所示,两面光盘1以下述方式形成,即以压密盘标准为基准记录数据的第一记录载体11和以蓝线盘标准为基准记录数据的第二记录载体16通过一粘接层21相粘接。
这里,以压密盘标准为基准记录数据的第一记录载体11是只读型的记录载体。在第一记录载体11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一个与待记录数据相对应的坑图案12a以便具有一标准的记录密度。在另一面上,设置有作为激光束入射面的盘基板12、形成于坑图案12a之上的第一反射层13和形成于第一反射层13之上的第一保护层14。
盘基板12是一由透光性合成树脂如聚碳酸酯树脂等制成并通过一注模(injection molding)工艺而形成的基板。作为盘基板12的材料,除了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使用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ABS树脂或者玻璃。在盘基板12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与待记录数据相对应的凹凸的坑图案12a。通过在注模中转移设置在冲模内的原模的凹凸图案而形成坑图案12a。形成的盘基板12的厚度为1.1毫米至1.4毫米,优选为1.2毫米。在压密盘标准下,其总厚度设置成1.1毫米至1.5毫米。这样,按照压密盘标准,这里使用的盘基板12的厚度下限设置成1.1毫米。按照下文将要描述的蓝线盘标准,蓝线盘的总厚度规定不超过1.4毫米。由于盖层的厚度大体上为0.1毫米,盘基板12的厚度上限通过从总厚度减去0.1毫米后设置成1.4毫米。
第一反射层13是形成于坑图案12a上的一层膜,用于反射从盘基板12侧入射的激光束。该膜的厚度满足压密盘标准规定的反射系数。比如,该膜的厚度为0.02微米至0.5微米。第一反射层13由Al、Ag或者主要成分包括Ag的合金制成。反射层不特别地限定为这些元素。而且,合金中Ag的组成比也不特别地限定为一具体值。第一反射层13可通过一成膜方法形成,例如真空沉积法、溅射法及离子电镀法或其它类似方法。
形成于第一反射层13上的第一保护层14用于保护第一反射层13。形成于第一反射层13上的第一保护层14的厚度为0.1微米至100微米,优选地其厚度为2微米至20微米。作为第一保护层14,可使用的材料有紫外线固化树脂(如紫外线固化丙烯酸树脂,紫外线固化环氧树脂),有机材料如硅酮硬涂层树脂,无机材料如SiO、SiN、AlN等。第一保护层14可通过一种普通的方法形成,如旋涂法、照相凹板式涂敷法、喷涂法、滚动涂覆法等。
当第一记录载体11不是用作只读型而是用作只可写入一次型时,由一种有机染料材料制成的只可写入一次型的记录层可以形成在盘基板12的形成有岛/凹槽图案的面上。第一反射层13可以形成在该记录层上。而且,当第一记录载体11用作一可改写类型时,由一种相变材料制成的可改写记录层可以形成在盘基板12的形成有岛/凹槽图案的面上。第一反射层13可形成在该记录层上。
以蓝线盘标准为基准在其上记录数据的第二记录载体16是一种记录型。在第二记录载体16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一凹凸图案17a。在第二记录载体16的另一个面上,设置有一作为激光束入射面的盖17、一记录层18形成在盖17的凹凸图案17a上、第二反射层19形成在记录层18之上以及第二保护层20形成在第二反射层19上。在第二记录载体16上,数据以高于压密盘或DVD密度的密度被记录。
盖17由一种透光型的膜制成,当第二记录载体16形成时,该膜为一基材。盖17通过例如注模方法而形成。在盖17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由岛/凹槽组成的凹凸图案17a,作为跟踪用控制图案。盖17形成为具有0.1毫米的厚度来保证因激光束的光轴倾斜的倾斜余量。凹凸图案17a可通过按照注模方法转移原模32的凹凸图案来形成。此外,可以使用印刷技术如丝网印刷方法、垫片印刷方法等,在厚度约为0.1毫米的透光膜的一个面上形成凹凸图案。
通过例如旋涂方法形成于凹凸图案17a上的记录层18被形成为具有20纳米至200纳米的厚度。当记录层18被用作可改写型时,记录层18由比如一种相变材料制成。当记录层18被用作只可写入一次型时,使用比如有机染料材料。
作为用于只可写入一次型记录层的有机染料材料,例如有花青染料、squarylium染料、croconium染料、azulenium染料、三芳基胺染料、蒽醌染料、含金属的偶氮染料、二硫金属配合盐染料、indoaniline金属配合染料、酞花青染料、萘花青染料、分子间CT配合染料等。根据本发明包含染料的记录层可使用单一染料或者同时使用多种这些染料。除了这些有机染料外,还可以加入抗氧化剂,猝火剂如二硫配合物,粘合剂如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酮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基丁缩醛、聚碳酸酯、聚烯烃等。而且,作为用于可改写记录层的相变材料,可使用由电介质层加以保护的GeSbTe、InSbTe、AgInSb等。
第二保护层20按照蓝线盘标准的规定其总厚度不超过1.4毫米。也就是说,在两面光盘1中,该盘的所有厚度都应落在所述规定的范围内。为满足该条件,第二保护层20所形成的厚度小于蓝线盘标准下的厚度值。由于第二保护层20和第二反射层19的其它部分与第一保护层14和第一反射层13相同,由此省略其解释。而且,第二记录载体16可被用作只读型。此时,在盖17的一个面上可设置与待记录数据相应的坑图案,并且第二反射层19和第二保护层20可顺序设置在其上层之上。
按照上文所述方式构成的第一记录载体11和第二记录载体16通过一粘接层21使彼此相对的保护层14和20一体接合。粘接层21也具有将第一记录载体11和第二记录载体16光学分离的功能。而且,当第一记录载体11和第二记录载体16接合时,依照蓝线盘标准的规定,该蓝线盘的总厚度设置成不超过1.4毫米。
也就是说,对于该盘的总厚度而言,本实施例采用1.4毫米的值,该值具有压密盘标准和蓝线盘标准下的盘的总厚度的较小容差。第二记录载体16在蓝线盘标准下形成,其厚度被设置成大体上为0.1毫米。另一方面,第一记录载体11在压密盘标准下形成,该盘基板12的厚度设置为1.1毫米至1.3毫米。因此,当盘基板12的厚度值设计成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形成同时满足压密盘标准和蓝线盘标准的两面光盘。
下面将描述上述形成的两面光盘1的记录和复制方法。
当按照压密盘标准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11上的数据被复制时,盘基板12侧的表面面对一光学拾取的物镜22。该光学拾取器包括一用于发射波长约为780纳米的激光束的光源,孔径值为0.45的物镜22以及用于检测从第一反射层13或类似物上反射的返回激光束的光检测器。光学拾取器通过物镜22将从光源发射的激光束聚焦并通过光检测器检测从第一反射层13上反射的返回激光束以便读取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11上的、具有标准记录密度的数据。第一记录载体11具有一记录层。此时,当数据被追加记录或改写时,输出值高于复制时的激光束被发射以便将数据以标准记录密度记录在记录层上。
而且,当按照蓝线盘标准记录在第二记录载体16上的数据被复制时,盖17侧的表面面对一光学拾取的物镜23。光学拾取器包括一用于发射波长约为405纳米的激光束的光源、孔径值为0.85的物镜23以及用于检测从第二反射层19反射的返回激光束的光检测器等等。光学拾取器通过物镜23将从光源发射的激光束聚焦,并通过光检测器检测从第二反射层19上反射的返回激光束以便读取以高密度记录在第二记录载体16上的数据。当光学拾取器在记录层18上记录数据时,输出值高于复制时的激光束被发射以便以高记录密度在记录层18上记录数据。
现在参见图3A-3C及图4A-4C来介绍如上文所述而形成的两面光盘1的生产方法。首先,形成第一记录载体11的盘基板12按照一透光性合成树脂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注模工艺形成。具体地,盘基板12按照下文即将描述的如图3A所示的方式形成。在具有可动模或者固定模的冲模的一方,配设其上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螺旋状或同心状形成有与待记录数据相应的凹凸图案31a的原模31。将树脂材料注入并填充到腔内。这样,凹凸图案31a被转移到盘基板12的一个面上。
现在,将描述为了在盘基板12上形成坑图案12a而在冲模的一方配设原模31。原模31是一种在其上被刻痕有与所需产品(复制品;该盘被批量生产)相反的凹凸形状的冲模,并且其由镍(Ni)材料或类似物制成。在原模31中,一光致抗蚀剂被涂覆在一具有比如镜面的玻璃基板上。一旋转玻璃基板被一激光束照射,该激光束的光调制比如开和关做成与在其上待记录的数据相一致。该激光束在玻璃基板的径向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和扫描以便执行图案的曝光。接着,该光致抗蚀剂被显影以形成与该曝光图案相应的凹凸图案。该凹凸图案被电镀金属如银以便形成一原盘。该原盘被电镀金属如镍以便形成一金属掩模,在金属掩模的表面上具有凹凸图案,其中上文所述的原盘的突出和凹槽部分被反转。该金属掩模的凹凸图案被电镀比如镍以便形成一母盘,该母盘具有与金属掩模的凹凸图案相倒置的凹凸图案。而且,该母盘的凹凸图案可通过与上文所述方法相同的方式通过电镀被反转。
使用冲模并通过注模方法形成的盘基板12被形成为具有1.1毫米至1.4毫米的厚度,优选地其厚度为1.2毫米。这里由于采用了注模方法,该薄盘基板12可被容易且精确地形成。
如图3B所示,在一个面上通过注模工艺形成有凹凸的坑图案12a的盘基板12中,由Al或其它类似物制成的第一反射层13进一步形成在坑图案12a上,该反射层13的厚度为比如0.02微米至0.5微米。这里,第一反射层13通过一种成膜方法如真空沉积法、溅射法和离子电镀法等方法形成。
当形成记录层时,在记录层形成在盘基板12的坑图案12a上之后,形成第一反射层13。
如图3C所示,在第一反射层13之上形成第一保护层14。形成的第一保护层14的厚度为0.1微米至100微米,优选地其厚度为2微米至20微米,形成方法是旋涂紫外线固化树脂,并用紫外线照射装置发出的紫外线照射该紫外线固化树脂。除了旋涂方法之外,第一保护层14可通过一照相凹板式涂敷法、喷涂法、滚动涂覆法或类似方法来形成。
下面将描述第二记录载体16的生产方法。如图4A所示,形成第二记录载体16的盖17采用和形成盘基板12同样的方式通过使用原模32的注模方法来形成。这里,形成的盖17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在盖17的一个面上,该原模32的一凹凸图案32a被转移以便形成一凹凸图案17a。由于其它要点和生产盘基板12的方法相同,因此此处省略其详细内容。
接着,如图4B所示,在盖17的凹凸图案17a上形成记录层18,并且在记录层18上进一步形成第二反射层19。记录层18通过比如旋涂法而形成的厚度为20纳米至200纳米。而且,如图4C所示,第二保护层20形成在第二反射层19上。
如图3A-3C所示而形成的第一记录载体11与如图4A-4C所示而形成的第二记录载体16通过一粘接层21接合为一体,使得第一记录载体11的第一保护层14与第二记录载体16的第二保护层20处于相对状态,如图2所示。粘接层21是一比如紫外线固化粘合剂。粘接剂通过丝网印刷方法涂覆在至少一个记录载体的保护层上以便将第一记录载体11和第二记录载体16相粘结。然后,用紫外线照射该粘接剂以便所述记录载体被粘合在一起。
在上述形成的两面光盘1内,第一记录载体11和第二记录载体16相粘接。这样,依照压密盘标准的数据可按照标准记录密度被记录在一个面上,依照蓝线盘标准的数据可按照高记录密度值被记录到另一个面上。相应地,在本发明的两面光盘内,可通过基于压密盘标准的记录和复制设备以及基于蓝线盘标准的记录和复制设备中的任一种记录和复制数据。
现在,通过图5描述适用于本发明两面光盘的另一实施例。图5所示的一两面光盘40设置有一印刷层,在该印刷层上印刷由与各信号记录面相关的文字、图形等构成的信息。具体地,两面光盘40包括一基于压密盘标准记录数据的第一记录载体41、一基于蓝线盘标准记录数据的第二记录载体46、以及一粘接层52,第一记录载体41和第二记录载体46通过该粘接层52相粘结。
基于压密盘标准记录数据的第一记录载体41被用作只读型。在第一记录载体41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与待记录数据相应的一坑图案42a以致其具有标准记录密度。在另一个面上,设置有作为激光束入射面的盘基板42、形成在坑图案42a上的一第一反射层43、形成在第一反射层43上的一第一保护层44、以及形成在第一保护层44上的一第一印刷层45。
在盘基板42的坑图案42a上形成的第一反射层43由半透明膜制成,该膜具有反射用于压密盘的波长大致为780纳米的激光束并透射其它波长的激光束的性质。而且,形成于第一反射层43上的第一保护层44是由透光性树脂制成,并且其形成方式与上文所述的第一保护层14的形成方式类似。第一反射层43和第一保护层44形成为具有透光性以便第一印刷层45的印刷内容从盘基板42侧可被视觉识别。
形成于第一保护层44上的第一印刷层45用紫外线硬化树脂中含有染料的墨水制成。比如,文字或者图形等通过丝网印刷方法被形成在其上。在第一印刷层45上,显示与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41上的数据有关的信息。比如,当记录声音数据时,该数据的图像、艺术家的照片以及该数据的标题被印刷。当上述的这种记录层形成在盘基板42和第一反射层43之间时,该第一印刷层45包括数据可被记录的时间段,存储容量,序列号或其它类似与第一记录载体41相关的信息。
由于第一记录载体41的其它方面与上文所述的第一记录载体11相同,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二记录载体46为一记录型,在其上依照蓝线盘标准记录数据。在第二记录载体46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一凹凸图案47a。在另一个面上,设置有作为激光束入射面的盖47、形成于盖47的凹凸图案47a之上的一记录层48,形成在该记录层48上的第二反射层49,形成于第二反射层49之上的第二保护层50,以及形成在该第二保护层50上的第二印刷层51。在第二记录载体46上,数据以高于压密盘或DVD的密度被记录。
形成在记录层48上的第二反射层49由一种半透明膜制成,该膜具有反射用于蓝线盘标准的波长大体上为405纳米的激光束并透射其它波长激光束的性质。形成于第二反射层49上的第二保护层50是一透光性树脂层,并且其形成方式与上文所述的第二保护层20的形成方式相同。第二反射层49和第二保护层50形成为具有透光性以便第二印刷层51的印刷内容从盖47侧可被可视化地识别。
形成于第一保护层50上的第二印刷层51由一种紫外线固化树脂中包括染料的墨水形成。比如,文字或者图形或者其它类似物通过丝网印刷方法被形成在其上。在第二印刷层51上,印刷数据可被记录的时间段、存储容量、序列号或其它类似与第二记录载体46相关的信息。当不设置记录层48而形成与记录在盖47的一个面上的数据相应的坑图案时,该第二记录载体46被用作只读型,与记录内容数据相关的标题或类似物被记录在第二印刷层51上。
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记录载体41和第二记录载体46通过一粘接层52而使彼此相对的保护层44和50一体接合。粘接层52还具有将第一记录载体41和第二记录载体46光学分离的功能。而且,当第一记录载体41和第二记录载体46接合在一起时,依照蓝线盘标准的规定,该蓝线盘的总厚度设置成不超过1.4毫米。
现在,参见图6A-6D及图7A-7D来描述形成上文所述结构的两面光盘40的生产方法。首先,形成为第一记录载体41的盘基板42按照透光性合成树脂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注模工艺形成。具体地,盘基板42按照下文即将描述的方式形成,如图6A所示。在具有可动冲模或者固定冲模的冲模的一方,配设有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螺旋状或同心状设置有与待记录数据相应的凹凸图案61a的原模61。用注入的树脂材料填充腔。接着,凹凸图案42a被转移并形成在盘基板42的一个面上。
如图6B所示,在盘基板42内,通过注模工艺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凹凸的坑图案42a,由Al或其它类似物制成的第一反射层43进一步形成在坑图案42a上。如图6C所示,在第一反射层43之上形成有第一保护层44。
如图6D所示,第一印刷层45通过丝网印刷方法或类似方法形成在第一保护层44之上。第一印刷层45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单一颜色的墨水被重叠并被涂覆以形成文字或图片图案,而且文字或图片图案的墨水被紫外线照射以便固化该墨水。
现在,描述制造该第二记录载体46的方法。如图7A所示,采用和形成盘基板42同样的方式通过使用原模62的注模方法来形成构成第二记录载体46的盖47。这里,在盖47的一个面上,该原模62的凹凸图案62a被转移以便形成凹凸图案47a。由于其它部分和生产盘基板42的方法相同,因此此处省略其详细内容。
接着,如图7B所示,在盖47的凹凸图案47a上形成记录层48,并且在记录层48上进一步形成第二反射层49。记录层48通过比如旋涂法而形成。而且,如图7C所示,第二保护层50形成在第二反射层49上。然后,如图7D所示,通过丝网印刷方法或类似方法在第二保护层50上形成第二印刷层51。第二印刷层51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单一颜色的墨水相互重叠并被涂覆以便形成文字或图片图案,而且文字或图片图案的墨水被紫外线照射以便固化该墨水。
如图6A-6D所示而形成的第一记录载体41与如图7A-7D所示而形成的第二记录载体46通过一粘接层52一体接合,使得如图5所示第一记录载体41的第一印刷层45与第二记录载体46的第二印刷层51处于相对状态。粘接层52是一比如紫外线固化粘合剂。粘接剂通过丝网印刷方法涂覆在至少一个记录载体的印刷层上以便将第一记录载体41和第二记录载体46相粘结。然后,该粘接剂被紫外线照射使得所述记录载体被粘合在一起。
在上述形成的两面光盘40内,第一记录载体41和第二记录载体46相粘结。这样,依照压密盘标准的数据可被记录在光盘的一个面上而依照蓝线盘标准的数据可被记录在另一个面上。因此,在本发明的两面光盘40内,数据可通过基于压密盘标准的记录和复制设备以及基于蓝线盘标准的记录和复制设备中的任一种被记录和复制。
而且,该两面光盘40在第一记录载体41和第二记录载体46的内层上设置有印刷层45和51。在印刷层45和51上分别叠置形成有反射层43和49,以便反射记录载体中所用波长的激光束并透过其它波长的光束。这样,写入在印刷层45和51上的内容数据可被外部可视化识别。比如,由于印刷层45和51的内容可被看见,使得该记录面可被容易地指定。因此,用户的可操作性能被提高。
现在,将要描述适用于本发明的两面光盘1和40的使用实例。这里,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以及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都被用作只读型。在第一录载体11和41以及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上,记录有相同的内容数据。然后,在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上,记录了具有标准图像质量的内容数据比如电影。另一方面,在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上,记录了具有HD(高清晰度)图像质量的内容数据。这些内容数据可以基于合适的系统如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1或MPEG2来编码。比如,尽管压缩率取决于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以及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的存储容量,以高于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的压缩率被压缩的内容数据被记录在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中。根据上述实例,能同时复制第一记录载体11和第二记录载体16的用户可以输出能满足显示设备所需图像质量的复制图像。
而且,在上文所述的实例中,具有标准图像质量的内容数据被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上,而具有HD图像质量的内容数据被记录在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上。然而,具有HD图像质量的内容数据可被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上以及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上。通过一编码系统如MPEG4系统或JVT(Joint Video Team,联合视频组)系统编码后的数据可被记录在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上,在该编码系统中,数据可以高压缩率压缩。通过一编码系统如MPEG2系统编码后的数据可被记录在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上,在该编码系统中,数据以低于MPEG4系统或JVT系统压缩率的压缩率被编码。根据上述实例,仅能复制记录载体11和41与第二记录载体16和46中的一个的用户可以欣赏HD图像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依照压密盘标准形成。但是,第一记录载体11和41也可依照DVD标准或其它标准形成。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不同规格的第一记录载体和第二记录载体被接合在一起。这样,可提供一种光盘,可通过根据各自规格的任何专用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将数据记录和复制在光盘上。
尽管已通过在附图中示出且在上述描述中解释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了详细地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叙述和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下,可以实现各种改进、替代结构或等效物。
权利要求
1.一种两面光盘,包括一第一记录载体,具有一透光性基板、一形成于该基板上的第一反射层以及一形成在该第一反射层上的第一保护层;以及一第二记录载体,具有一透光性盖、一形成于该盖上的第二反射层以及一形成在该第二反射层上的第二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一记录载体和所述第二记录载体通过一粘接层籍由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接合而接合,并且所述第一记录载体和所述第二记录载体接合在一起的总厚度不大于1.4毫米并且所述第一记录载体的透光性基板的厚度不小于1.1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载体中,在所述透光性基板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凹凸图案,并且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一保护层被形成在该第一凹凸图案上,而且在所述第二记录载体中,在所述盖上形成有一第二凹凸图案,并且所述第二反射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被形成在该第二凹凸图案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载体中,在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印刷层,并且所述第一反射层仅对于具有第一特定波长的激光束具有一高反射率,而且在所述第二记录载体中,在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一第二印刷层,并且所述第二反射层仅对于具有第二特定波长的激光束具有一高反射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所述第一记录载体的透光性基板的厚度不大于1.3毫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所述第一记录载体和第二记录载体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只读型的记录载体,而另外一个是用于记录型的记录载体,而且在用于只读型的记录载体内,在所述基板或所述盖上形成一对应于待记录数据的坑图案作为所述第一凹凸图案或者所述第二凹凸图案,而且在用于记录型的记录载体内,在所述基板或盖上形成一轨道图案作为所述第一凹凸图案或者所述第二凹凸图案,并且在所述轨道图案上形成一记录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所述第一记录载体和所述第二记录载体均是用于只读型的记录载体,而且在所述基板或所述盖上形成一对应于待记录数据的坑图案作为所述第一凹凸图案或者所述第二凹凸图案。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所述第一记录载体和所述第二记录载体均是用于记录的记录载体,而且在所述基板或所述盖上形成有一轨道图案作为所述第一凹凸图案或者所述第二凹凸图案,并且在该轨道图案上形成一记录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相同的内容数据被记录在所述第一记录载体和所述第二记录载体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记录在所述第二记录载体上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总量大于记录在所述第一记录载体上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总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具有标准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被记录在所述第一记录载体上,而具有HD(高清晰度)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被记录在所述第二记录载体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面光盘,其中以第一压缩率压缩的内容数据被记录在所述第一记录载体上,而以比所述第一压缩率高的第二压缩率压缩的内容数据被记录在所述第二记录载体上。
12.一种制造两面光盘的方法,包括通过形成一厚度为1.1毫米以上的透光性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一第一反射层并在该第一反射层上形成一第一保护层而形成一第一记录载体的步骤;通过形成一透光性盖、在该盖上形成一第二反射层并在该第二反射层上形成一第二保护层而形成一第二记录载体的步骤;以及通过一粘接层将所述第一记录载体的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记录载体的所述第二保护层接合以便具有1.4毫米以下总厚度的步骤。
全文摘要
一种两面光盘,包括第一记录载体,该第一记录载体具有透光性基板、形成于该基板上的第一反射层以及形成在该第一反射层上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记录载体,该第二记录载体具有透光性盖、形成于该盖上的第二反射层以及形成在该第二反射层上的第二保护层。第一记录载体和第二记录载体被接合,通过粘接层将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接合。并且所述第一记录载体和第二记录载体接合在一起的总厚度不大于1.4毫米,所述第一记录载体的透光性基板的厚度不小于1.1毫米。这样,在各个面上设置具有不同规格的记录面,来改善其实用性。
文档编号G11B7/26GK1573996SQ200410062860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4日
发明者近藤慎哉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