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677391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尤指应用于一光盘刻录机上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光盘刻录机来备份数据已是计算机使用者常进行的事。而当光盘片烧录完成时,使用者却发现手边没有合适的笔来进行标示,甚或是笔迹潦草不够清楚与专业。即使利用打印机制成的光盘卷标贴纸,也易造成黏贴不均匀,产生气泡进而使光盘片重心不平衡,造成读取上的困难。有鉴于此,有厂商便发展出一种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技术来解决光盘卷标问题。
其主要需准备一专用光盘片,该专用光盘片的数据烧录面与正常光盘片无异,但卷标面上却涂布有特殊材质,只要使用者将烧录完成的光盘片翻个面,并在计算机软件内输入您想要的光盘卷标图样,可支持此类技术的光盘烧录器就会依您的设计,在光盘片的卷标面上利用光盘刻录机用来烧录数据的激光来刻划出美观大方的标签。此类技术可呈现出绢印/灰阶质量的效果,比以往的光盘卷标方式更为美观独特。
首先请参见图1,其为一光盘刻录机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其中该光驱(optical disc drive)100主要具有一光学读取头(optical pickup head,简称PUH)10,光盘片110受一旋转马达120的带动而产生转动。而驱动该光学读写头10进行循轨方向移动的机构有两个,第一个是驱动该光驱读写头10进行长距离移动的滑橇马达130(sled motor),第二个是驱动该光驱读写头10的透镜1进行微量移动的循轨线圈140(tracking coil)。另外,驱动该光学读写头10进行聚焦方向移动的机构则为图中所示的一聚焦线圈145。
而光学读写头10对光盘片110上进行读取后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将由射频放大器(radio-frequency amplifier)150处理后产生一射频信号RF(Radio-Frequency signal)、循轨误差信号TE(tracking error signal)与聚焦误差信号FE(Focusing error signal)等输出信号后,再送入后端的数字信号处理器170(digital signal processor)进行处理与运用。而第一马达驱动器160(motor driver)则受数字信号处理器170根据循轨误差信号TE(tracking error signal)与聚焦误差信号FE的变化而输出三个驱动信号,进而分别对该滑橇马达130、循轨线圈140与聚焦线圈145发出适当的驱动力,使该光学读写头10可沿循轨方向移动至正确的轨道位置并维持在适当的聚焦位置来进行数据读取或烧录。至于第二马达驱动器165(motordriver)则也受数字信号处理器170的控制而输出一个驱动信号,来对该旋转马达120发出适当的驱动力,使该盘片旋转于一适当转速上。
但是,由于支持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技术的光盘的卷标面上并无如数据面上具有轨道构造来供光学读写头10进行上述的循轨动作,因此只能对滑橇马达130进行开回路的控制。请参见图2,其公知可支持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技术的光盘刻录机所完成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成品示意图,由于系统是利用滑橇马达130的转动角度来区分出轨道,但因传动齿轮的背隙(backlash)误差,将造成图中第一区域21与第二区域22间会有一图样间隙20产生。再说清楚一点,滑橇马达130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大多是进行由内轨逐步移向外轨的标签图样描绘,举例来说,系统已被设定要对第100轨至110轨以及第200轨至210轨进行标签图样描绘,此时滑橇马达130便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由第100轨开始进行至110轨所涵盖区域的描绘,然后向外移动至第200轨处,开始对第200轨至210轨所涵盖区域进行描绘。但是,当此时系统又接获对第111轨至第120轨的描绘命令时,滑橇马达130便需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由第210轨向内移动至第111轨然后再向外开始执行描绘动作至第120轨,此时因滑橇马达130有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向内移动至一预定轨道的动作,因此传动齿轮的背隙(backlash)误差便导致第111轨与第110轨间产生如图所示肉眼可见的图样间隙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应用于一光驱与一光盘片之间,该光驱包含有一光学读写头,而该光盘片包含有一数字数据记录面以及一卷标面,而该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该光盘片置入该光驱中,并以该卷标面朝向该光驱中的该光学读写头;控制该光学读写头沿一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光盘片的该卷标面的一第一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一上界轨数与一第一下界轨数,而该第一跳轨方向系为由该第一下界轨数移向该第一上界轨数的方向;以及控制该光学读写头从一第一轨数沿一第二跳轨方向移动到一第二预定轨数范围外附近的一第二轨数后,再沿该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二上界轨数与一第二下界轨数,而该第二跳轨方向为由该第二上界轨数移向该第二下界轨数的方向。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内部往外部移动的方向,而该第二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外部往内部移动的方向。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二轨数比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的该第一上界轨数小n轨。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外部往内部移动的方向,而该第二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内部往外部移动的方向。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二轨数比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的该第一上界轨数小n轨。
依据本发明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应用于一光驱与一光盘片之间,该光驱包含有一光学读写头,而该光盘片包含有一数字数据记录面以及一卷标面,而该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该光盘片置入该光驱中,并以该卷标面朝向该光驱中的该光学读写头;控制该光学读写头沿一第一跳轨方向由一第一轨数长程跳轨到一第二轨数;以及控制该光学读写头从该第二轨数沿该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到一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后对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一上界轨数与一第一下界轨数,而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该第一下界轨数移向该第一上界轨数的方向。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内部往外部移动的方向。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二轨数比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的该第一下界轨数小n轨。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外部往内部移动的方向。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二轨数比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的该第一下界轨数小n轨。
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中长程跳轨控制该光学读写头跳40轨以上。
由本发明提供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可有效地消除图样间隙。


图1,为一光盘刻录机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2,为公知可支持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技术的光盘刻录机所完成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成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发展出来用以改善上公知技术缺失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中的轨数与光学读写头移动的第一实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中的轨数与光学读写头移动的第一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所发展出来用以改善公知技术缺失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由于其应用的硬件环境与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并无不同,故不再赘述,而主要不同处再于控制方法的不同,其主要步骤为首先,使用者将该光盘片置入该光驱中,并以该卷标面朝向该光驱中的该光学读写头,然后控制该光学读写头沿一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光盘片的该卷标面的一第一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一上界轨数与一第一下界轨数,而该第一跳轨方向系为由该第一下界轨数移向该第一上界轨数的方向;然后在后续动作中需要控制该光学读写头从一大于第一上界轨数的第一轨数沿一第二跳轨方向移动到一第二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时,先移动到第二预定轨数范围的外附近的一第二轨数后,再沿该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二上界轨数与一第二下界轨数,而该第二跳轨方向为由该第二上界轨数移向该第二下界轨数的方向。
以下举一实例来配合上述流程与图4所示的轨数与光学读写头移动示意图进行说明,首先,当滑橇马达130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进行由内轨逐步移向外轨(即上述的第一跳轨方向)的卷标图样描绘时,系统先被设定要对第100轨至110轨(即上述的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第一上界轨数为第110轨,第一下界轨数为第100轨)以及第200轨至210轨进行标签图样描绘,此时滑橇马达130便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由第100轨开始进行至110轨所涵盖区域的描绘,然后向外移动至第200轨处,开始对第200轨至210轨所涵盖区域进行描绘。而当光学读写头10移动到210轨(即上述的第一轨数)并完成描绘,系统又接获对第111轨至第120轨(即上述的第二预定轨数范围,第二上界轨数为第120轨,第二下界轨数为第111轨)的描绘命令时,本发明系统便控制滑橇马达130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由第210轨向内移动(即上述的第二跳轨方向)至小于第111轨n轨的处(即上述的第二轨数,例如第106轨),n较佳可为个位数,然后再向外移动并数至第111轨时开始执行描绘动作至第120轨,如此一来,传动齿轮的背隙(backlash)误差将可因此种控制方式而消除,状似掉线的图样间隙将不存在,成功改善上述公知缺失,进而达成发展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当然,运用上述的概念,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控制滑橇马达130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执行单一方向的长程跳轨(Long Seek)上。一般来说,光学读写头跳轨数大于40轨时,必须快速移动光学读写头至目标轨道,因而称之为长程跳轨。举例来说,当使用者将该光盘片置入该光驱中,并以该卷标面朝向该光驱中的该光学读写头,然后控制该光学读写头沿一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光盘片的该卷标面的一第一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一上界轨数与一第一下界轨数,而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该第一下界轨数移向该第一上界轨数的方向;当控制该光学读写头沿该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到一第二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二上界轨数与一第二下界轨数)进行图样描绘时,假设第一上界轨数与第二下界轨数之间的差距太大必须控制滑橇马达130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执行长程跳轨时,此时,必须移动到第二预定轨数范围的外附近的一第一轨数后,再沿该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第一轨数小于第二下界轨数n轨,其中在较佳的状况n为个位数。
另外,上述例子是以光驱由内轨往外轨进行描绘动作,而轨数的定义为外轨大于内轨。而当光驱改由外轨往内轨进行描绘动作,而轨数的定义为外轨小于内轨时,本发明方法同样可适用其上,以下再举一实例来配合上述流程与图5所示的轨数与光学读写头移动示意图进行说明,首先,当滑橇马达130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进行由外轨逐步移向内轨(即上述的第一跳轨方向)的卷标图样描绘时,系统先被设定要对第100轨至110轨(即上述的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第一上界轨数为第110轨,第一下界轨数为第100轨)以及第200轨至210轨进行标签图样描绘,此时滑橇马达130便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由第100轨开始进行至110轨所涵盖区域的描绘,然后向内移动至第200轨处,开始对第200轨至210轨所涵盖区域进行描绘。而当光学读写头10移动到210轨(即上述的第一轨数)并完成描绘,系统又接获对第111轨至第120轨(即上述的第二预定轨数范围,第二上界轨数为第120轨,第二下界轨数为第111轨)的描绘命令时,本发明系统便控制滑橇马达130利用传动齿轮带动光学读写头10由第210轨向外移动(即上述的第二跳轨方向)至小于第111轨n轨的处(即上述的第二轨数,例如第106轨),n较佳可为个位数,然后再向内移动并数至第111轨时开始执行描绘动作至第120轨,如此一来,传动齿轮的背隙(backlash)误差将可因此种控制方式而消除,状似掉线的图样间隙将不存在。
综上所述,本发明技术手段在不需要改变驱动马达与传动齿轮硬件结构的情况下,便可在以改写系统固件的方式来改善公知手段的缺失,彻底达成发展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本发明技术思想可广泛地被应用于激光视盘机、数字激光视盘刻录机、具有录像功能的数字激光视盘录放机等光储存读写装置上,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应用于一光驱与一光盘片之间,该光驱包含有一光学读写头,而该光盘片包含有一数字数据记录面以及一卷标面,而该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该光盘片置入该光驱中,并以该卷标面朝向该光驱中的该光学读写头;控制该光学读写头沿一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光盘片的该卷标面的一第一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一上界轨数与一第一下界轨数,而该第一跳轨方向系为由该第一下界轨数移向该第一上界轨数的方向;以及控制该光学读写头从一第一轨数沿一第二跳轨方向移动到一第二预定轨数范围外附近的一第二轨数后,再沿该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二上界轨数与一第二下界轨数,而该第二跳轨方向为由该第二上界轨数移向该第二下界轨数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内部往外部移动的方向,而该第二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外部往内部移动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轨数比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的该第一上界轨数小n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外部往内部移动的方向,而该第二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内部往外部移动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轨数比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的该第一上界轨数小n轨。
6.一种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应用于一光驱与一光盘片之间,该光驱包含有一光学读写头,而该光盘片包含有一数字数据记录面以及一卷标面,而该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该光盘片置入该光驱中,并以该卷标面朝向该光驱中的该光学读写头;控制该光学读写头沿一第一跳轨方向由一第一轨数长程跳轨到一第二轨数;以及控制该光学读写头从该第二轨数沿该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到一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后对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一上界轨数与一第一下界轨数,而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该第一下界轨数移向该第一上界轨数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内部往外部移动的方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轨数比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的该第一下界轨数小n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盘片外部往内部移动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轨数比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的该第一下界轨数小n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长程跳轨控制该光学读写头跳40轨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卷标图样描绘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该光盘片置入该光驱中,并以该卷标面朝向该光驱中的该光学读写头;控制该光学读写头沿一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光盘片的该卷标面的一第一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一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一上界轨数与一第一下界轨数,该第一跳轨方向为由该第一下界轨数移向该第一上界轨数的方向;以及控制该光学读写头从一第一轨数沿一第二跳轨方向移动到一第二预定轨数范围外附近的一第二轨数后,再沿该第一跳轨方向移动并对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进行图样描绘,其中该第二预定轨数范围具有一第二上界轨数与一第二下界轨数,而该第二跳轨方向为由该第二上界轨数移向该第二下界轨数的方向。
文档编号G11B23/38GK1975874SQ20051012600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8日
发明者康育铭, 刘继元 申请人: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