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信息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675935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信息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信息存储介质(或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信息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被称作数字多功能盘(DVD)的光盘被提供作为信息存储介质。作为目前DVD标准,提供了只读DVD-ROM标准、一次写多次读DVD-R标准、可重写(大约1000次)型DVD-RW标准、以及可重写(10000次或更多)型DVD-RAM标准。
在可记录DVD标准中,记录中断时的中间信息(记录(位置)管理信息)被记录在导入区域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每当发生记录中断时,就需要附加记录中间信息一次。由于记录中断次数随着记录密度变高以及数据量变大而增多,因此中间信息的数据量增大。由于考虑到编辑记录数据的方便性而将记录数据和中间信息分别记录在不同的专有区域中。因此,当记录中断次数增多时,即使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区域可用,但是用于被规定成记录在导入区域之内的中间信息的记录位置饱和,用于中间信息的记录位置消失,并且不能执行记录操作。结果,在目前标准中,每个光盘(信息存储介质)所允许的记录中断上限次数是有限的,并且出现丧失用户方便性的问题。
此外,在将信息记录在信息存储介质之后需要执行封闭(finalizing)处理。然而,完全结束封闭处理将花费较长的时间。由此,建议缩短上述封闭处理所需的时间(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32630(US2003/81525))。但是,上述建议是通过省略处理来缩短处理时间的,而不能用于其中处理不能被减少的情形。
另外还提议提高访问光盘的速度,尽管这并不直接与封闭处理相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9-138954)。但是,该提议却是一种基于粗略和精细访问组合来控制光头的光头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在可记录信息存储介质中,限制了记录中断上限次数,并且出现了丧失方便性的问题。此外,出现了在封闭处理或边界关闭(borderclosing)处理的时候处理时间变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信息记录方法,其能够通过扩展用来管理记录结束位置的管理区域来管理边界区域,其中即使当记录中断次数增多时也不会导致任何问题;其还能够有效地执行封闭处理和边界关闭处理,其中即使扩展管理区域,也不会延长封闭处理和边界关闭处理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信息记录方法,相对于具有数据区域和数据导入区域的一次写多次读信息记录介质在该数据区域中设置了扩展记录(位置)管理区(ExRMZ),其中提供了记录管理数据(RMD)复制区(RDZ)、用来记录记录位置管理数据或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位置管理区或记录管理区(RMZ)、以及用来记录物理格式信息(R-PFI)的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该信息记录方法包括当在记录用户数据之后执行边界关闭处理和封闭处理之一时,在第一步骤中,至少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的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区(RDZ)中;以及在第二步骤中,至少对数据区域的不连续区域执行填充(padding)处理,并且将边界导出区域记录在信息记录位置的最后部分中。
这些实施例的另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描述中加以阐述,并且部分地,根据本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下面具体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包括在本说明书中且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的配置说明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用于示出光盘的信息记录状态;图3是示出用于实现图2所示的信息记录状态的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用于示出光盘的信息记录状态;图5是示出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信息记录状态的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用于示出光盘的信息记录状态;图7是示出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信息记录状态的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介质的配置和尺寸(dimension)的图;图9是示出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或者具有单层结构的仅再现信息存储介质中的物理扇区号的设置方法的图;图10是示出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一般参数的值的图;图11是示出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数据导入区域DTLDI和系统导入区域SYLDI中的详细数据结构的图;图12是物理格式信息(PFI)的说明图;图13是记录(位置)管理数据(RMD)的基本概念的说明图;图14是用于示出紧接在将信息存储介质安装在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上之后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15是用于示出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将信息记录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上的附加记录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用于设置可扩展记录管理区RMZ的方法的概念的图;图17是示出图16的详细部分的图;图18是边界区(border zone)的说明图;图19是示出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用于第二和相继的边界化区域(bordered area)的关闭处理的图;图20是示出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关闭边界化区域一次之后执行封闭处理(封闭)的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的图;图21是示出记录在边界导入区域(border-in)中的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原理的图;图22是R区的说明图;图23是用于示出通过使用R区而能够同时附加记录多个部分的概念说明图;图24是示出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R区设置方法和记录管理数据RMD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5是示出当关闭第一边界化区域时R区和记录管理数据RMD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6是用于示出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封闭处理(封闭)的说明图;图27是用于示出使用R区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方法的原理说明图;图28是示出使用R区的新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和记录管理数据RMD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9是用于示出在相同边界化区域中现有的记录管理区RMZ变满时的处理方法的概念说明图;图30是用于示出在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使用RMD复制区RDZ对最新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位置搜索方法的说明图;图31是示出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记录管理区RMZ和RMD复制区RDZ的数据结构的图;图32是示出记录管理数据RMD的数据结构的图;图33是示出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边界区域的结构的说明图;以及图34是用于示出通过覆写处理来创建“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创建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信息再现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以及信息再现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的配置说明图。在图1中,位于控制部件143之上的部分表达主要用于信息存储介质的记录信号处理部分,并且位于控制部件143之下的部分表达再现信号处理部分。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141包括光头及其移动位置控制器,并且通常由来自控制部件143的控制信号控制。光头可以用来光学读取光盘上的记录信息,并且将信息光学记录在光盘上。光头根据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而跟随(follow)光盘的记录轨道。
在图1中,粗实线箭头表示主信息的流动,其中主信息表示再现信号或记录信号,细实线箭头表示信息的流动,单点短划线箭头表示参考时钟线,并且细虚线箭头表示命令指令方向。
光头(未示出)被安排在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141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部分响应最大可能性(PRML)方法来执行信息再现处理,以提高信息存储介质的密度。作为各种实验的结果,可以理解,通过使用PR(1,2,2,2,1)作为PR类,可以提高线密度并且可以提高再现信号的可靠性(例如,发生由于模糊(blooming)或跟踪偏差而导致的伺服校正误差时的解调可靠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PR(1,2,2,2,1)。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d,k;m,n)调制规则(在前述方法中其表示m/n调制的RLL(d,k)),将调制之后的通道位串记录在信息存储介质上。具体地说,使用用于将8位数据转换成12通道位的八到十二调制(ETM)方法(m=8,n=12)作为调制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施加连续0的最小值d被设为1并且最大值k被设为10的RLL(1,10)的条件作为游程长度受限(RLL)限制,其中对调制之后的通道位串的连续0长度施加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将通道位持续时间缩短为接近于该限制的值,以便提高信息存储介质的密度。结果,例如,当通过使用信息记录和再现部分141,在信息存储介质上记录作为d=1的模式的重复的“101010101010101010101010”,并且再现数据时,再现信号的信号幅度几乎被掩埋在噪声中,这是因为其频率被设置成较接近于再现光系统的MTF特性的截止频率。因此,使用PRML方法的技术作为用于再现其密度被设置成接近于MTF特性的限制(截止频率)的记录标记或凹坑的方法。
在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141中再现的信号由PR均衡电路130进行再现波校正处理。通过使用模拟到数字转换器169,与从参考时钟生成电路160提供的参考时钟198的定时同步,对通过PR均衡电路130之后的信号进行采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然后在维特比解码器156中进行维特比解码处理。将经过了维特比解码处理的数据处理为与采用传统的限制电平(slice level)而被二进制编码的数据完全相同的数据。当使用PRML方法的技术时,如果AD转换器169中的采样定时发生偏移,则维特比解码之后的数据错误率增大。因此,为了提高采样定时的精度,在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或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特别地,单独提供了采样定时提取电路(施密特触发器二进制编码电路155和PLL电路174的组合)。
施密特触发器二进制编码电路155使用于二进制编码的限制参考电平具有指定的宽度(实际上,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并且具有只有当超过指定的宽度时数据才被二进制编码的特性。因此,例如,当如上所述输入“101010101010101010101010”时,信号幅度极其小,因此不发生向二进制编码的切换。例如,当输入与上面模式相比粗略的模式“1001001001001001001001”时,再现信号的幅度变大,并且在施密特触发器二进制编码电路155中与“1”的定时同步地发生二进制编码信号的极性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倒转不归零(NRZI)方法,并且上面模式中的“1”的位置与记录标记或凹坑的边缘部分(边界部分)一致。
限制电平检测器132利用限制电平检测系统,并且在再现时用于系统导入区域和系统导出区域。
在PLL电路174中,检测作为施密特触发器二进制编码电路155的输出的二进制编码信号(或者来自限制电平检测器132的二进制编码信号)和从参考时钟生成器160提供的参考时钟信号198之间的频率偏差和相位偏移,并且相应地改变PLL电路174的输出时钟的频率和相位。在参考时钟生成器160中,通过使用PLL电路174的输出信号、以及维特比解码器156的解码特性信息(维特比解码器156的通过计量存储器(pass metric memory)中的聚焦长度信息(与聚焦位置的距离),不过未在附图中具体示出),对参考时钟198(的频率和相位)执行反馈操作,以降低在维特比解码之后获得的错误率。利用从参考时钟生成器160生成的参考时钟198来定义处理再现信号时的参考定时。
同步码位置提取部件145检测位于维特比解码器156的输出数据串之中的同步代码(同步码)的存在位置,并且用来提取输出数据的开始位置。在上面开始位置被设为参考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解调电路152对临时存储在移位寄存器电路170中的数据进行解调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参考记录在转换表记录部件154中的、用于针对每12通道位的解调的转换表,将数据恢复为原始位串。此后,数据由ECC解码电路162进行纠错处理,并且由解扰电路159进行解扰。通过使用提取部件171来从解调信号提取ECC块中的数据ID部分和IED部分,并且由校验部件172对数据ID部分进行错误校验处理。如果在ID中存在错误,则再次执行读取操作。
此外,通过使用提取部件173来从解扰电路159的输出中提取逻辑扇区信息,并且通过接口部件142将其输出到外部。当该设备执行记录操作时,接口部件142从控制部件143接收逻辑扇区信息,并且将其提供给记录系列添加部件168。
在本实施例的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根据摆动调制预先记录了地址信息。由摆动信号检测器135再现地址信息(也就是,确定摆动信号的内容),并且将访问期望位置所需的信息提供给控制部件143。
将说明位于控制部件143之上的信息记录控制系统。当根据信息存储介质上的记录位置从数据ID生成部件165生成数据ID信息并且从CPR_MAI数据生成部件167生成拷贝控制信息时,诸如数据项ID、IED、CPR_MAI、EDC的各种信息项由数据ID、IED、CPR_MAI、EDC添加部件168添加到要被记录的信息。此后,数据由加扰电路157进行加扰,然后由ECC编码电路161形成ECC块,并且由调制电路151将其转换成通道位串。此时,利用调制时的转换表记录部件153的通道位串。将通道位串临时存储在调制数据和调制相关数据临时存储部件150中,并且以记录定时输出到同步码创建和添加部件146。一组通道位串配置用作记录单元的ECC块。此时,ECC块配置一组同步帧,并且由同步帧位置识别码创建部件136创建同步帧位置识别码,并且利用其作为调制相关信息。此后,由同步码创建和添加部件146将同步码添加到上面信息,并且由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141将数据记录在信息存储介质上。此外,在调制的时候,由数字和值(DSV)计算部件148顺序计算在调制之后获得的DSV值,并且将其反馈到调制时的代码转换。
接下来,参照图2到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半径将光盘从内圆周横截到外圆周的状态,并且表示了各个区域。该光盘是一次写多次读信息记录介质。该光盘具有数据导入区域和数据区域。
现在,简单地说明各种术语和一些规则。记录管理数据(RMD)包含用来管理R盘(R disk)的记录状态的数据。一个RMD具有后面将要详述的22个字段。RMD的更新定时是(1)初始化盘的时候,(2)进行R区(R zone)的保留或者执行关闭操作的时候,(3)关闭边界或者扩展RMZ的时候,或者(4)记录预设数量的用户数据并中断记录操作的时候。
R区用作驱动器用来管理记录位置的单元。也就是,在一次写多次读盘中,与文件系统相独立地由驱动器管理用户数据的记录位置,以便维护物理状态。RMD被记录在盘上,并且现在使用的(可附加记录)R区的号码、R区的开始物理段号、以及最后记录位置(最后记录地址[LRA])包含在其中。可附加记录的R区总是包括多达三个R区。从可附加记录R区的最后记录位置(下一个可写地址[NWA])开始附加记录操作。
记录管理区(RMZ)是保存RMD的区域。初始RMZ被预备在数据导入区域中。当用尽RMZ时,即使剩有可用区域,也不可能在盘上记录数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扩展RMZ。该扩展区域被设为ExRMZ。提供了两种ExRMZ。一种在边界区域(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中获得(secure),而另一种在边界区中获得。
RMD复制区(RDZ)用来管理ExRMZ的位置。边界区由边界导出和边界导入(区域)配置。边界区通过边界关闭操作来记录。后面将详细说明该操作。物理格式信息(PFI)包含盘管理信息,并且是可以通过使用ROM播放器而读取的信息。根据记录位置,提供了三种PFI项目。在系统导入区域内的PFI中,记录了HD DVD系列的公共信息、数据区域的最后地址、以及策略信息。在数据导入区域内的PFI中,记录了HD DVD系列的公共信息的副本、以及第一边界的最外圆周地址。在用户区域的边界导入区域内的更新PFI中,记录了HD DVD系列的公共信息的副本、以及本身边界的最外圆周地址。
现在,参照图2和3进行说明。在数据导入区域中,提供了RMD复制区(RDZ)、用来记录RMD的记录管理区(RMZ)、以及用来记录物理格式信息的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在数据区域中,可以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在图4和6中示出)。此外,在数据区域中,可以设置为了更新而扩展的R物理格式信息区(U-PFIZ)。
在图2、4、6中,空方块表示已经记录的区域,而带阴影方块表示边界关闭时的处理部分。
图3示出了当执行在边界关闭的时候到图2所示的带阴影部分中的记录操作时的流程图。也就是,当在记录用户数据之后执行边界关闭或封闭处理时,在第一步骤中,信息记录处理部件至少将最新RMD记录到数据导入区域的RDZ中(步骤SA2),并且至少相对于数据区域中的不连续区域执行填充处理(记录“00h”)(步骤SA5),并且在第二步骤中将边界导出区域记录在信息记录位置的最后部分中(步骤SA6)。
在第一步骤中,将最新RMD记录在当前记录管理数据区(RMDZ)的未记录区域中(步骤SA3),并且将R物理格式信息(R-PFI)记录在R-PFIZ中(步骤SA4)。也就是说,从数据导入区域开始朝着盘的外圆周顺序记录信息项。
通过执行上面的记录过程(步骤SA1到SA7),可以抑制光头的无用移动,并且可以高效地移动光头。这样,可以减少边界关闭和封闭处理所需的时间。图2和3示出了不执行RMZ的扩展处理的情况的例子。
图4和5示出了扩展RMZ并且记录U-PFI的情况的例子。信息记录装置保存为了关于数据区域的更新而扩展的R-PFIZ,并且保存ExRMZ。在边界关闭或封闭的时候,在第一步骤中,信息记录处理部件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当前RMZ的未记录区域中(步骤SB2)。在第二步骤中,信息记录装置将U-PFI记录在数据区域侧的扩展U-PFIZ中(步骤SB3),并且将最新的RMD记录在ExRMZ中(步骤SB4)。之后,对不连续区域执行填充操作(记录“00h”)(步骤SB5),并且在信息记录位置的最后部分中记录边界导出区域(步骤SB6)。
图6和7示出了扩展RMZ并且记录R-PFI的情况的例子。
在第一步骤中,信息记录处理部件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当前记录管理数据区(RMDZ)的未记录区域中(步骤SC2)。然后,在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中记录R物理格式信息(R-PFI)(步骤SC3)。接下来,在第二步骤中,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中(步骤SC4)。此后,相对于不连续区域执行填充处理(记录“00h”)(步骤SC5),并且在信息记录位置的最后部分中记录边界导出区域(步骤SC6)。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存储介质的配置和尺寸。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下面三种信息存储介质。
●“仅再现信息存储介质”,其仅用于再现,并且不能用于记录;●“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其只可附加写入一次;●“可重写信息存储介质”,其可重写很多次。
如图8所示,这三种信息存储介质的大部分的配置和尺寸是相同的。在这三种信息存储介质的每一个中,从内圆周侧顺序排列了突发切割区域BCA、系统导入区域SYLDI、连接区域CNA、数据导入区域DTLDI、以及数据区域DTA。数据导出区域DTLDO被安排在除了OPT型仅再现介质之外的每个介质的外圆周部分中。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中间区域MDA被安排在OPT型仅再现介质的外圆周部分中。在一次写多次读介质或可重写型介质中,信息以压印凹坑(emboss)(预刻凹坑)的形式被记录在系统导入区域SYLDI中,并且该区域仅用于再现(不可能附加记录)。
在仅再现信息存储介质中,信息也以压印凹坑(预刻凹坑)的形式被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DTLDI中。另一方面,在一次写多次读介质或可重写型信息存储介质中,数据导入区域DTLDI用作可以通过使用记录标记来附加写入(在可重写存储介质中重写)新信息的区域。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在一次写多次读介质或可重写型信息存储介质中,在数据导出区域DTLDO中一起提供可以附加写入(在可重写存储介质中重写)新信息的区域、以及以压印凹坑(预刻凹坑)的形式记录信息的仅再现区域。当再现记录在图8所示的数据区域DTA、数据导入区域DTLDI、数据导出区域DTLDO和中间区域MDA中的信号时,通过使用PRML方法提高信息存储介质的密度(具体地说,提高线密度)。同时,当再现记录在系统导入区域SYLDI和系统导出区域SYLDO中的信号时,通过使用限制电平检测系统可以安全地获得与目前DVD的兼容性以及再现的稳定化。
在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不同于目前DVD标准,突发切割区域BCA和系统导入区域STLDI在位置上相互分离而不重叠。通过物理分离上面两个区域,防止在信息再现的时候记录在突发切割区域BCA中的信息与记录在系统导入区域SYLDI中的信息之间的干扰,并且可以获得具有高精度的信息再现。
在上面信息存储介质中,记录在信息存储介质上的信息的最小管理单元被设为2048字节的扇区单元。2048字节的扇区单元的物理地址被定义为物理扇区号。
图9示出了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物理扇区号的设置方法。不向突发切割区域BCA和连接区域CNA给予物理扇区号,并且从内圆周部分以升序对系统导入区域SYLDI、数据区域DTA、以及数据导出区域DTLDO设置物理扇区号。数据区域DTA的开始位置中的物理扇区号被设为“030000h”,以便系统导入区域SYLDI中的最后物理扇区号将被设为“026AFFh”。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参数值。
图11示出了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数据结构。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在系统导入区域SYLDI之内提供了突发切割区域BCA。信息以压印凹坑的形式被记录在系统导入区域中。连接区域是镜面部分。
如图11所示,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在凹槽区域214中形成数据导入区域DTLDI和数据区域DTA。通过在平台区域(未示出)和凹槽区域214中形成记录标记来记录信息。
初始区INZ表示系统导入区域SYLDI的开始位置。作为记录在初始区INZ中的具有一定重要性的信息,离散地排列了包含物理扇区号或逻辑扇区号的信息的数据ID(标识数据)信息项。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由数据ID、IED(ID错误检测码)、用于记录用户信息的主数据、以及EDC(错误检测码)配置的数据帧结构的信息被记录在一个物理扇区中。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帧结构的信息也被记录在初始区INZ中。然而,由于用于记录用户信息的主数据的所有信息项在初始区INZ中都被设为“00h”,因此初始区INZ中具有一定重要性的信息仅仅是数据ID信息。当前位置可以基于记录在其中的物理扇区号或逻辑扇区号的信息来检测。也就是,在当通过使用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141而开始从信息存储介质再现信息时初始区INZ中的信息开始要被再现的情况下,首先,提取记录在数据ID信息中的物理扇区号或逻辑扇区号的信息,然后在正在确认信息存储介质中的其当前位置时,将位置移到控制数据区CDZ。
第一、第二缓冲区BFZ1、BFZ2各自由32个ECC块配置。由于一个ECC块由32个物理扇区配置,因此32个ECC块对应于1024个物理扇区。如同初始区INZ的情况,第一、第二缓冲区BFZ1、BFZ2中的主数据的所有信息项都被设为“00h”。
存在于连接区域CNA中的连接区CNZ是物理分离系统导入区域SYLDI与数据导入区域DTLDI的区域,并且该区域是没有压印凹坑和预刻凹槽的镜面。
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参考码(记录)区RCZ是用于再现设备的再现电路调整的区域,并且前述数据帧结构的信息被记录在其中。参考码的长度被设为一个ECC块(=32个扇区)。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仅再现信息存储介质和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参考码区RCZ被安排成相邻于数据区域DTA。在目前DVD-ROM设备或目前DVD-R设备的结构中,在参考码区和数据区域之间安排了控制数据区,因此将参考码区与数据区域相分离。如果这样将参考码区与数据区域相分离,则信息存储介质的倾斜量和光反射率或者记录膜的记录灵敏度(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将被轻微改变。结果,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即使在参考码区中调节再现设备的电路常量,也偏离数据区域中的最优电路常量。如果参考码区RCZ被安排成相邻于数据区域DTA以便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当在参考码区RCZ中优化信息再现设备的电路常量时,可以通过使用相邻数据区DTA中的相同电路常量来保持最佳状态。当期望在数据区域DTA的期望部分中以高精度再现信号时,可以通过执行以下步骤来以极其高的精度在目标位置中执行信号再现操作。
(1)在参考码区RCZ中优化信息再现设备的电路常量;(2)在数据区域DTA中与参考码区RCZ最近的部分正被再现时,再次优化信息再现设备的电路常量;
(3)在数据区域DTA中的目标位置和在步骤(2)中优化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正在再现信息时,再次优化电路常量;(4)将该位置设为目标位置,并且再现信号。
存在于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和可重写信息存储介质中的第一和第二保护轨道区GTZ1、GTZ2是定义数据导入区域DTLDI的开始边界位置以及盘测试区DKTZ与驱动器测试区DRTZ之间的边界位置的区域,并且该区域被定义为不应当通过形成记录标记来记录信息的区域。由于第一和第二保护轨道区GTZ1、GTZ2存在于数据导入区域DTLDI中,因此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在上面区域中预先形成预刻凹槽区域,并且在可重写信息存储介质的情况下预先形成凹槽区域和平台区域。由于摆动地址被预先记录在预刻凹槽区域或者凹槽区域和平台区域中,因此通过使用摆动地址来确定信息存储介质中的当前位置。
盘测试区DKTZ是由信息存储介质的制造生产商用来进行质量测试(评测)的区域。
驱动器测试区域DRTZ被提供为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在信息存储介质上记录信息之前试验性地记录信息的区域。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试验性地在该区域中预先记录信息并且确定最优记录条件(写策略)之后,它可以在最优的记录条件中将信息记录在数据区域DTA中。
如图11所示,RMD复制区RDZ、记录管理区RMZ和R物理信息区R-PFIZ独立地存在于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
在记录管理区RMZ中,记录了记录管理数据RMD,其是通过附加记录数据而更新的与数据的记录位置相关的管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针对每个边界化区域设置记录管理区RMZ,以便使得有可能扩展记录管理区RMZ的区域。结果,即使附加记录操作的次数增多,并且记录管理数据RMD所需的区域增大,也可以通过顺序地扩展记录管理区RMZ来应付这种情况。因此,可以获得可显著增加附加记录操作次数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记录管理区RMZ在本实施例中被安排在对应于每个边界化区域BRDA的边界导入区域BRDI中(被安排成紧邻在每个边界化区域BRDA之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公共使用数据导入区域DTLDI和与第一边界化区域BRDA#1相对应的边界导入(区域)BRDI,试图高效地使用数据区域DTA,并且省略在数据区域DTA中形成第一边界导入区域BRDI。也就是,图11所示的数据导入区域DTLDI中的记录管理区RMZ用作与第一边界化区域BRDA#1相对应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位置。
RMD复制区RDZ如同在本实施例中一样以重叠的方式将记录管理数据RMD保存在记录满足记录管理区RMZ中的下面条件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信息的位置中。这样,提高了记录管理数据RMD的可靠性。
也就是,当由于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表面上的灰尘和划痕的影响而变得不可能读出记录管理区RMZ中的记录管理数据RMD时,可以通过再现记录在RMD复制区RDZ中的记录管理数据RMD并且通过追踪(tracing)来收集其余的必要信息来恢复最新记录管理数据RMD的信息。
关闭边界(包括多个边界)时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被记录在RMD记录管理区RDZ中。每当关闭一个边界并且设置下一个新的边界化区域时,定义新的记录管理区RMZ。因此,可以认为,每当创建新的记录管理区RMZ时,将与新记录管理区前面的边界化区域相关的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RMD复制区RDZ中。
如果每当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上附加记录记录管理数据RMD时将相同的信息记录在RMD复制区RDZ中,则通过执行较少次数的附加写入操作,RMD复制区RDZ就变满,因此附加写入操作的上限被设得较小。与这种情况相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当形成新的记录管理区RMZ时,例如,当关闭边界或者边界导入区域BRDI的记录管理区RMZ变满,并且如同在本实施例中一样通过使用R区来形成新的记录管理区RMZ时,通过仅记录迄今为止在RMD复制区RDZ中使用的记录管理区RMZ的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并且有效地使用RMD复制区RDZ,可以增加附加写入操作的次数。
例如,当由于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表面上的灰尘和划痕的影响而变得不可能在附加写入的过程中(在关闭边界之前)读出与边界化区域BRDA相对应的记录管理区RMZ中的记录管理数据RMD时,可以通过读出记录在RMD复制区RDZ的最后部分中的记录管理数据RMD来获得表示已经关闭的边界化区域BRDA的位置的信息。因此,通过追踪除了信息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DTA之外的位置,可以收集附加写入过程中(关闭边界之前)的边界化区域BRDA的位置和记录在其中的信息内容,因此可以恢复最新记录管理数据RMD的信息。
R区表示与文件系统相独立地由驱动器用来管理用户数据的记录位置以便在一次写多次读存储介质上保持物理连续状态的区域。
类似于图11所示的控制数据区CDZ中的物理格式信息PFI的信息被记录在R物理信息区R-PFIZ中。
图12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物理格式信息(PFI)的图。盘的管理信息被保存在物理格式信息中。可以通过使用ROM播放器来读出该信息。根据记录位置,存在下面三种物理格式信息项。
(1)物理格式信息PFI(在系统导入区域的控制数据区CDZ中)记录了HD DVD系列的公共信息/数据区域的最后地址/策略信息等。
(2)R物理格式信息R-PFI(在数据导入区域中)记录了HD DVD系列的公共信息的副本/第一边界的最外圆周地址。边界导入(区域)也被用作第一边界化区域中的数据导入(区域)(原始记录在边界导入区域中的信息被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中)。因此,不存在第一边界的边界导入区域。
(3)更新的物理格式信息U-PFI(在边界导入区域中)记录了HDDVD系列的公共信息/自身边界的最外圆周地址。
图13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基本概念的图。用来管理一次写多次读盘的状态的数据被保存在其中。一个RMD由一个物理段块配置,并且定义了22个字段。字段“0”存储盘的状态和更新的数据区域位置,字段“1”存储所使用的测试区以及记录波形信息,字段“3”存储边界区域的开始位置和扩展RMZ的位置,字段“4”存储现在使用的R区的号码、R区的开始位置和LRA(最后记录地址),并且字段“5”到“21”存储R区域的开始位置和LRA。
RMD的更新定时被定义如下初始化盘的时候;执行保留或关闭R区等的操作的时候;关闭边界并且扩展RMZ的时候;记录预设数量的用户数据并且中断记录操作的时候。
图14是用于示出紧接在将信息存储介质安装在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上之后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当盘被安装在该设备上时,在步骤ST22中再现突发切割区域BCA。在本实施例中,支持HD DVD-R盘。
在步骤ST24中,再现系统导入区域。然后,在步骤ST26中,再现RMD复制区RDZ。记录管理数据RMD被记录在非空白盘的RMD复制区RDZ中。在步骤ST28中根据是否记录了记录管理数据RMD来确定该盘是否是空白盘。在空白盘的情况下,终止本处理。在非空白盘的情况下,在步骤ST30中搜索最新记录管理数据RMD,以检测现在使用的可附加记录R区的号码、该R区的开始物理段号、以及最后记录地址LRA。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多达三个可附加记录R区。当弹出(discharge)非空白盘时执行边界关闭或封闭操作。
图15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的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将信息记录到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附加记录方法的流程图。当从主机发出记录指令(写入(10))时,在步骤ST32中确定是否剩有足量的对记录管理数据RMD进行记录的记录管理区RMZ。如果未剩有足量的记录管理区,则在步骤ST34中将“RMZ的剩余量小”的信息提供给主机。在这种情况下,假定记录管理区RMZ将被扩展。
如果剩有足够数量的记录管理区,则在步骤ST36中确定是否需要OPC(记录执行试验写入操作的程度的处理)。如果需要OPC,则在步骤ST38中执行OPC,并且在步骤ST40中确定是否需要记录管理数据RMD的更新。需要数据RMD的更新的情况是紧接在R区域保留之后发出记录指令的情况以及最新RMD中的最后记录地址NWA与实际的最后记录地址NWA之差为16MB或更大的情况。在步骤ST42中更新记录管理数据RMD,并且在步骤ST44中记录数据,并且在步骤ST46中向主机通知记录操作的结束,并且终止该操作。
图16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设置可扩展记录管理区RMZ的方法的概念的图。初始地,在数据导入区域中设置用来保存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管理区RMZ。当记录管理区RMZ被用尽时,即使数据区域可用,也变得不可能在盘上记录数据。因此,当记录管理区RMZ的剩余量变小时,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可以在记录用户数据的边界化区域中或者在边界区(由相邻的边界导出区域和边界导入区域配置)中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也就是,可以在盘中一起提供边界化区域中的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和边界导入区域中的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
如果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则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作为一个物理段块拷贝到RMD复制区RDZ中。使用RMD复制区RDZ来管理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位置。每当新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时,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作为一个物理段块拷贝到RMD复制区RDZ中。每当以多个RMD填充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时,将一个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拷贝到RMD复制区RDZ中。
由于RMD复制区RDZ由128个物理段块配置,因此可以在盘中扩展记录管理区RMZ 127次,并且盘中边界区的最大数目为128。记录管理数据RMD可以通过使用边界化区域中的127个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而被扩展多达16384次。
图17是示出图16的详细部分的图。也就是,边界化区域中的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被设置在相邻的R区之间。当它被扩展到边界区中时,一般将它设置在边界导入区域的末尾。
图18是本实施例中的边界区的说明图。记录边界区是为了使得有可能通过使用在DPD系统中检测轨道的ROM播放器来再现信息。边界区由边界导入和边界导出区域配置。由于对凹槽的跟踪不能由播放器实现,因此如果未记录区域存在于盘中则不能进行对记录数据末尾和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访问。由于ROM播放器的轨道检测方法是DPD系统,因此需要预刻凹坑的存在作为前提条件。DVD-R盘的记录膜被设计成产生记录标记位置中的相位偏移,并且该相位偏移被视作如同预刻凹坑一样。因此,需要记录用于再现记录数据的溢出(overrun)区域以及可以通过使用ROM播放器来读出的管理信息。前者被记录为边界导入区域,而后者被记录为边界导出区域。
通过执行边界关闭操作来记录边界区。在边界关闭的时候,执行以下操作。
(1)对用户数据的不连续区域和当前记录管理区RMZ进行填充处理;(2)记录R物理格式信息R-PFI;(3)记录边界导出区域。
更新物理格式信息U-PFI和扩展RMZ被记录在边界导入区域中。
图19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用于第二和相继的边界化区域的关闭处理的图。如图19的(a)所示,说明了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未完成的(incomplete)R区中和将记录管理数据RMD3记录在边界导入区域中时执行边界关闭操作的情况。将可附加记录R区的最后记录地址NMW记录在设在边界导入区域中的更新物理格式信息U-PFI中,并且在边界导入区域的其余部分(当前记录管理区RMZ的未记录部分)中重复记录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4(图19的(b))。然后,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4拷贝到RMD复制区RDZ中。在用户数据之外记录边界导出区域。边界导出区域的区域类型信息为00b数据区域。
图20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关闭边界化区域一次之后执行封闭处理(封闭)的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的图。如图20的(a)所示,当执行边界关闭处理时,完成R区。如图20的(b)所示,终止符被记录在数据区域末尾的边界导出区域之外。终止符的区域类型信息是10b数据导出区域。
图21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记录在边界导入区域中的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原理的图。如图21的(a)所示,说明在设置三个R区时执行边界关闭操作的情况。
R区由驱动器用来与文件系统相独立地管理用户数据的记录位置,以便保持一次写多次读介质的物理连续状态。数据可记录区域中被保留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部分被称作R区。R区根据记录状态而被划分成两种类型。开放的(开放类型)R区用来附加记录附加数据。在完成的(完全关闭的类型)R区中,不再能够附加记录附加数据。可以设置多达两个开放的R区。数据可记录区域中被保留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部分被称作不可见的(未指定的状态)R区。连续的R区被保留在不可见的R区中。如果没有更多的数据被附加记录,则不存在不可见的R区。也就是,可以同时设置多达三个R区。在开放的R区中,设置该R区的开始地址和最后地址。然而,在不可见的R区中,设置开始地址,但是不设置最后地址。
当关闭边界时,如图21的(b)所示,以“00h”填充第一和第二R区(开放的R区)(从内圆周侧开始,其被称作第一、第二、第三区)的未记录部分,并且在第三R区(未完成的R区)的记录数据之外记录边界导出区域。边界导入区域被记录在边界导出区域之外,并且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被记录在其中。
通过使用边界导入区域的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可以更新记录管理数据RMD 392次或更多次(16384次)。然而,必须在使用边界导入区域的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之前关闭边界,并且它花费较长的时间。
图22是本实施例中的R区的说明图。驱动器与文件系统相独立地管理用户数据的记录位置,从而保持物理连续状态,以便再现一次写多次读介质。驱动器以R区单元管理记录位置,并且顺序地将下面信息项作为记录管理数据RMD保存在盘中。
●现在使用的可附加记录R区的号码;
●R区的开始物理段号;●最后记录位置LRA(最后记录地址)。
可附加记录R区的数目总是多达三个。在图22的例子中,R区#3、R区#4和R区#5的三个R区是可附加记录R区。从可附加记录R区的最后记录位置NWA(下一个可写地址)开始执行附加记录操作。如果完成了附加记录操作,则最后记录地址LRA变得等于最后记录地址NWA。由于R区#1、R区#2没有未记录区域,因此不再能够将附加数据附加记录在其中,并且它们是完成的R区。
图23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通过使用R区而能够同时附加记录多个部分的概念说明图。在图23的(a)所示的基本记录方法中,不保留R区,并且从未完成的R区或不可见的R区的一个地址NWA开始顺序记录数据。未完成的R区类似于不可见的R区之处在于不设置最后地址。然而,在不可见的R区中根本不记录数据,并且最后记录地址NWA是开始地址。另一方面,在未完成的R区中,将数据记录到其中间部分,并且最后记录地址NWA相对于开始位置而偏移。
如同传统的DVD-R,图23的(b)所示的例子表示支持从多个地址记录的情况。驱动器可以同时设置一个不可见的R区和两个开放的R区。因此,提供了R区的三个最后记录地址NWA。例如,文件管理信息可被记录在开放的R区中,并且视频数据可被记录在不可见的R区中。如果记录视频数据,则不可见R区的最后记录地址NWA相对于开始地址而偏移,并且它变得等于未完成的R区。
图24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R区设置方法和记录管理数据RMD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24的(a)所示,假定没有开放的R区被设置在数据区域中,并且仅仅存在未完成的R区。未完成的R区的记录管理数据RMD1被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中。将说明将视频数据记录在未完成的R区中然后将管理信息记录在另一区中的情况。首先,如图24的(b)所示,将未完成的R区转换成完成的R区,以便关闭R区。也就是,将用户数据的最后地址设为R区的最后地址。将完成的R区的记录管理数据RMD2(更新RMD的字段4到21)附加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中。如图24的(c)所示,具有预设大小的开放的R区被设置(保留)在完成的R区之外,并且位于开放的R区之外的部分被设为不可见的R区。将不可见的R区和开放的R区的记录管理数据RMD3附加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中。
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当扩展记录管理区RMZ时,也保留开放的R区。
图25是用于示出当关闭第一边界化区域时R区和记录管理数据RMD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25的(a)所示,假定开放的R区和未完成的R区被设置在数据区域中。记录管理数据RMD1被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中。在边界关闭的时候,如图25的(b)所示,在开放的R区的未记录区域中填充“00h”,以便产生完成的R区,将未完成的R区转换成完成的R区,并且将边界导出区域设置在完成的R区之外。将完成的R区和边界导出区域的记录管理数据RMD2(更新RMD的字段3、4到21)附加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中,并且将最新的RMD2拷贝在RMD复制区RDZ中。边界导出区域的区域类型为00b数据区域。边界导出区域的开始地址被记录在更新物理格式信息R-PFI中。执行边界关闭操作,以向未记录部分填充记录数据,以便使得有可能通过使用播放器来再现一次写多次读介质上的信息。因此,以最新的RMD2填充记录管理区RMZ的未记录区域。
图26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封闭处理(封闭)的说明图。边界关闭处理和封闭处理之间的区别在于即使在边界关闭处理之后,还可以再次设置边界化区域(可附加记录),但是在封闭处理之后不能执行附加记录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处理可以通过部分改变边界关闭处理来实现,因此可以缩短封闭处理所需的时间。图26的封闭处理不同于图25的边界关闭处理之处在于边界导出区域的区域类型被设为10b数据导出区域,并且记录管理数据RMD2的字段0的盘状态被设为02h这表示“盘被封闭”。
也就是,在边界关闭处理的情况下,在数据区域中设置边界导出区域,以便再次设置边界导入区域。另一方面,在封闭处理的情况下,将边界导出区域设为数据导出区域,以便关闭数据区域。同时,将记录管理数据RMD2的字段0的盘状态设为02h,以表示盘的封闭处理。这样,通过将数据区域的未记录区域改变为数据导出区域,从而无需为了封闭盘而将数据填充到数据区域的未记录区域中,并且可以缩短封闭处理的时间。
图27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使用R区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方法的原理说明图。在这种情况下,图27的(a)相同于图21的(a)。在一些情况下发出用于扩展记录管理区RMZ而无需关闭边界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7的(b)所示,将未完成的R区改变成完成的R区,并且将边界化区域(128个物理段块)设置完成的R区之外,并且将扩展记录管理区RMZ设置在其中。
边界化区域之外的部分是不可见的R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开放R区的未记录区域中填充数据“00h”,则无需相邻于完成的R区而设置边界导出区域。
图28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中的使用R区的新设置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和记录管理数据RMD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如果记录管理区RMZ的剩余量变得小于预设量,则可以扩展记录管理区RMZ。如图28的(a)所示,在数据区域中设置未完成的R区,并且在其中记录用户数据。在记录管理区RMZ中记录用户数据的记录管理数据RMD。在R区关闭的时候,如图28的(b)所示,将未完成的R区转换成完成的R区。也就是,将用户数据的最后地址设为R区的最后地址。然后,将完成的R区的记录管理数据RMD2(更新RMD的字段4到21)附加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中。如图28的(c)所示,在完成的R区之外保留(设置)预设大小(128个物理段块)的开放记录管理区RMZ,并且使用开放记录管理区RMZ之外的部分作为不可见的R区。将不可见的R区和开放的记录管理区RMZ的记录管理数据RMD3(更新RMD的字段3、4到21)附加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的未记录区域中,并且同时地,将RMD3拷贝到RMD复制区RDZ中。
图29是用于示出在相同边界化区域中现有的记录管理区RMZ变满时的处理方法的概念说明图。如图29的(a)所示,当数据导入区域的记录管理区RMZ变得几乎满时,如同图27的(b)的情况一样,将未完成的R区转换成完成的R区,如图29的(b)所示。然后,将边界化区域(128个物理段块)设置在完成的R区之外,并且将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设置在其中。边界化区域之外的部分是不可见的R区。此后,如图29的(c)所示,以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填充记录管理区RMZ的未记录区域,并且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拷贝到RMD复制区RDZ中。
图30是用于示出在本实施例的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使用RMD复制区RDZ对最新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位置搜索方法的说明图。
图30的(a)示出了记录器搜索最新记录管理数据RMD7的情况。基于系统导入区域中的控制数据区的数据而检测数据导入区域的RMD复制区(RDZ),并且追踪记录管理数据RMD。由于扩展记录管理区RMZ的开始物理段号被记录在其中,因此可以检测第三边界中的扩展记录管理区RMZ的最新记录管理数据RMD7。
如图30的(b)所示,ROM驱动器不能访问未记录区域并且解释记录管理数据RMD。
此外,详细地说明各个部分的数据结构,不过其说明可能部分地是冗余的。图31示出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记录管理区RMZ和RMD复制区RDZ的数据结构。图31的(a)示出了与图11所示相同的部分,并且图31的(b)示出了图11中的记录管理区RMZ和RMD复制区RDZ的放大图。如上所述,对应于第一边界化区域BRDA的与记录管理相关的数据被集中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DTLDI的记录管理区RMZ内的一个记录管理数据RMD中。每当更新在对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执行附加记录处理时所生成的记录管理区RMZ的内容时,将该数据作为新记录管理数据RMD而顺序且附加地记录在其最新部分中。
也就是,每当更新数据内容时,以一个物理段块(后面将说明物理段块)的大小为单元对记录管理数据RMD进行记录并且将该记录管理数据RMD作为新记录管理数据RMD而顺序且附加地记录在其最新部分中。
在图31的(b)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在预先记录了记录管理数据项RMD#1、RMD#2时改变管理数据,因此,将改变后(更新后)的数据作为记录管理数据RMD#3记录在紧接于记录管理数据RMD#2之后。因此,提供了保留区域273,以便可以将数据附加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中。
图31的(b)示出了存在于数据导入区域DTLDI中的记录管理区RMZ的结构,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边界化区域BRDA或边界导入区域BRDI中的记录管理区RMZ(或扩展记录管理区其被称作扩展RMZ)的结构可以用作图31的(b)所示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当关闭第一边界化区域BRDA#1或者执行对数据区域DTA的封闭处理(封闭)时,执行用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填充图31的(b)所示的保留区域273的整个部分的处理。结果,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到(3)。
(1)“未记录状态”的保留区域273消失,并且确保了可以稳定通过DPD(微分相位检测)方法的跟踪校正操作。
(2)将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覆写在保留区域273中,并且显著提高了与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相关联的再现时的可靠性。
(3)可以防止由于在未记录状态的保留区域273中错误地记录不同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而导致的故障的发生。
上述处理方法不局限于数据导入区域DTLDI中的记录管理区RMZ。在本实施例中,当关闭对应的边界化区域BRDA,或者对边界化区域BRDA或边界导入区域BRDI中的记录管理区RMZ(或扩展记录管理区其被称作扩展RMZ)执行数据区域DTA的封闭处理(封闭)时,执行用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填充保留区域273的整个部分的处理。
RMD复制区RDZ被划分成RDZ导入区域RDZLI和对应的RMZ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区域271。如图31的(b)所示,RDZ导入RDZLI由数据大小为48KB的系统保留区域SRSF和数据大小为16KB的唯一ID区域UIDF配置。在系统保留区域SRSF中全都设置“00h”。
在本实施例中,RDZ导入区域RDZLI被记录在可附加记录的数据导入区域DTLDI中。在本实施例的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紧接在制造出产品之后,将RDZ导入区域RDZLI设在未记录状态中而对产品进行发货(ship)。当第一次在用户侧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中使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时,记录RDZ导入区域RDZLI的信息。因此,通过紧接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被安装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上之后,确定信息是否被记录在RDZ导入区域RDZLI中,可以容易地获得表示目标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是被设置在紧接在制造或发货之后的状态中还是其被使用至少一次的信息。
图31的(b)所示的区域的排列结构是导致缩短收集必要信息所需的时间的结构。
如图31的(c)所示,关于第一次使用紧接在发货之后的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开始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的信息被记录在唯一ID区域UIDF中。也就是,记录了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的驱动器生产者ID 281、序列号283以及型号284。图31的(c)所示的2kb(具体地说,2048字节)的相同信息在唯一ID区域UNIDF中被重复记录八次。如图31的(d)所示,第一次使用信息存储介质(信息开始要被记录)时的年信息293、月信息294、日信息295、小时信息296、分钟信息297以及秒信息298被记录在唯一盘ID 287中。如图31的(d)所示,通过使用HEX、BIN、ASCII来描述各个信息项的数据类型,并且所使用的字节数目为两字节或四字节。
RDZ导入区域RDZLI的区域大小和一个记录管理数据RMD的大小为64kB,也就是,它们是一个ECC块的用户数据大小的整数倍。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情况下,不能执行在一个ECC块的部分数据发生改变之后将已经改变的重写ECC块数据重写到信息存储介质中的处理。因此,具体地说,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情况下,信息被记录在由包含一个ECC块的数据段的整倍数配置的记录簇单元中。如同在本实施例中一样,通过将RDZ导入区域RDZLI的区域大小和一个记录管理数据RMD的大小设置为64kB的整数倍,可以阻止记录效率的降低。
接下来,说明图31的(b)中的用于对应RMZ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区域271。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记录中断时将中间信息记录到导入区域中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每当中断记录处理或者执行附加记录处理时,需要顺序并附加地将中间信息(本实施例中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到该区域中。因此,如果频繁且重复地执行记录中断操作或附加记录处理,则出现该区域立即变满且不能执行另外的附加记录处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具有以下特征,即设置RMD复制区RDZ作为可以记录更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区域,并且当满足指定条件时,仅记录在该指定条件下减少(thinned out)的记录管理数据RMD。
这样,通过降低RMD复制区RDZ中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附加记录操作的频率,阻止RMD复制区RDZ变满,并且可以获得可以显著提高用于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可附加记录操作的次数的效果。
与此并行,针对每个附加记录而更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被附加记录在边界导入区域BRDI内(对于第一边界化区域BRDA#1,如图31的(a)所示,在数据导入区域DTLDI中)的记录管理区RMZ、或者利用R区的记录管理区RMZ中。
然后,当形成新记录管理区RMZ时,例如当形成下一个边界化区域BRDA(设置新边界导入区域BRDI)或者在R区中设置新记录管理区RMZ时,将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处于紧邻在形成新记录管理区RMZ之前设置的状态的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RMD复制区RDZ中(在复制区RDZ的对应最后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区域271中)。结果,可以显著增加用于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附加记录操作的次数,并且可以实现通过利用该区域而可以容易地执行最新RMD位置搜索处理的效果。
图32示出了图31所示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数据结构。图32的(a)、(b)的内容与图31的(a)、(b)的内容相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于第一边界化区域BRDA#1的边界导入区域BRDI部分地被用作数据导入区域DTLDI,因此对应于第一边界化区域的记录管理数据项RMD#1到RMD#3被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DTLDI的记录管理区RMZ中。
在数据区域DTA中根本没有记录数据的情况下,记录管理区RMZ的整个部分为被设置在未记录状态中的保留区域273。每当在数据区域DTA中附加记录数据时,将更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保留区域273的第一位置中,并且顺序记录对应于记录管理区RMZ中的第一边界化区域的记录管理数据RMD。在记录管理区RMZ中每次附加记录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大小被设置为64k字节。此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一个ECC块由64kB数据配置,因此通过将记录管理数据RMD的数据大小设置成与一个ECC块大小相对应,可以简化附加记录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区域部分被添加到一个ECC块的前部和后部,以配置一个数据段,并且扩展保护字段被添加到一个或多个(n个)数据段,以配置附加记录或重写单元的记录簇。
当对记录管理数据RMD进行记录时,记录管理数据RMD作为包含仅一个数据段(一个ECC块)的记录簇顺序且附加地被记录在记录管理区RMZ中。
图32的(c)示出了一个记录管理数据RMD#1的数据结构。在图32的(c)中,示出了数据导入区域DTLDI中的记录管理数据RMD#1的数据结构。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记录在RMD复制区中的记录管理数据项RMD#A、RMD#B(图31中的(b))、记录在边界导入区域BRDI中的(扩展)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R区中的(扩展)记录管理数据RMD、以及记录在边界导出区域BRDO中的RMD的副本(CRMD)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32的(c)所示,一个记录管理数据RMD由保留区域和“0”到“21”的RMD字段配置。根据在一个物理扇区中记录的用户数据大小,每个RMD字段均被分配2048字节,并且相对物理扇区号被附于其中。按照相对物理扇区号的次序,将RMD字段记录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上。在每个RMD字段中记录的数据内容的概要如下●RMD字段0...与盘状态和数据区域分配相关的信息(与数据区域中的各个数据项的排列位置相关联的信息);●RMD字段1...与所使用的测试区相关的信息和与所推荐的记录波形相关的信息;●RMD字段2...可以由用户使用的区域;●RMD字段3...边界区域的开始位置信息和与扩展RMZ位置相关的信息;●RMD字段4到21...与R区的位置相关的信息。
如图11所示,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的两个位置中提供了驱动器测试区DRTZ。当驱动器测试区DRTZ中的试验写入操作次数更大时,可以通过精细地分配参数而更详细地检测最优记录条件,并且提高记录到数据区域DTA中的精度。在可重写信息存储介质中,可以通过覆写而再次使用驱动器测试区DRTZ的内容,但是如果试图增加试验写入操作的次数以便提高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记录精度。则会发生驱动器测试区DRTZ很快被用尽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从外圆周部分到内圆周部分的方向上顺序设置扩展驱动器测试区EDRTZ,并且可以扩展驱动器测试区。
参考图33进一步说明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边界区域的结构。当第一次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设置一个边界区域时,在内圆周侧上(在最接近于数据导入区域DTLDI的一侧上)设置边界化区域BRDA#1,然后,形成边界导出区域BRDO,如图33的(a)所示。
此外,当期望设置下一个边界化区域BRDA#2时,如图33的(b)所示在先前的(#1)边界导出区域BRDO之后形成下一个(#1)边界导入区域BRDI,然后设置下一个边界化区域BRDA#2。当期望关闭下一个边界化区域BRDA#2时,紧接在上面区域之后形成(#2)边界导出区域BRDO。在本实施例中,在先前的(#1)边界导出区域BRDO之后形成下一个(#1)边界导入区域BRDI并且与先前的(#1)边界导出区域BRDO相组合的状态被称作边界区BRDZ。边界区BRDZ被设置以便阻止在通过使用信息再现设备(基于DPD检测方法)而再现信息时光头在边界化区域BRDA之间越出(overrun)。因此,当通过使用仅再现设备来再现在其上记录了信息的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时,假定边界导出区域BRDO和边界导入区域BRDI两者已经被记录,并且执行在最后边界化区域BRDA之后记录边界导出区域BRDO的边界关闭处理。需要由4080或更多个物理段块配置第一边界化区域BRDA#1,并且将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径向上第一边界化区域BRDA#1的宽度设为1.0mm或更大。图33的(b)示出了在数据区域DTA中设置扩展驱动器测试区EDRTZ的例子。
图33的(c)示出了在封闭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之后获得的状态。在图33的(c)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将扩展驱动器测试区EDRTZ加入到数据导出区域DTLDO中并且已经设置了扩展空闲区域ESPA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最后的边界导出区域BRDO填充该区域,以便将不会剩有用户数据的可附加记录范围205。
图33的(d)示出了上述边界区BRDZ的详细数据结构。以后面将要描述的一个物理段块的大小单元记录每个信息。记录在记录管理区中的内容的副本信息C_RMZ被记录到边界导出区域BRDO的第一部分中,并且表示边界导出区域BRDO的边界结束标记(停止块)STB被记录在其中。此外,当存在下一个边界导入区域BRDI时,在针对一个物理段块的每个尺寸的三个部分中离散地记录第一标记(下一个边界标记)NBM、第二标记NBM和第三标记NBM,其中第一标记NBM表示提供了边界区域以跟随(follow)从记录了边界结束标记(停止块)的物理段块开始计数的“第N1”物理段块,第二标记NBM表示提供了边界区域以跟随“第N2”物理段块,并且第三标记NBM表示提供了边界区域以跟随“第N3”物理段块。更新物理格式信息U_PFI被记录在下一个边界导入区域中。
在目前DVD-R或DVD-RW盘中,如果不存在下一个边界化区域(在最后边界导出区域BRDO中),则记录了图33的(d)所示的“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位置(一个物理段块大小的位置)被保持为“根本不记录数据的位置”。在该状态中,如果执行边界关闭操作,则将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目前DVD-R或DVD-RW盘)设置到可以通过使用传统的DVD-ROM驱动器或传统的DVD播放器来再现它的状态中。采用传统的DVD-ROM驱动器或传统的DVD播放器,使用记录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目前DVD-R或DVD-RW盘)上的记录标记,通过DPD(微分相位检测)方法来执行轨道偏移检测方法。然而,由于在上述“根本不记录数据的位置”中的一个物理段块大小上不存在记录标记,因此不能执行使用DPD(微分相位检测)方法的轨道偏移检测方法。结果,发生不能执行稳定的轨道伺服操作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与目前DVD-R或DVD-RW盘相关的上述问题,新采用了以下方法。
(1)如果不存在下一个边界区域,则在“记录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位置”中预先记录指定模式的数据;(2)如果存在下一个边界区域,则通过在预先记录了指定记录模式的数据的“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位置中采用该指定模式部分且离散地执行“覆写处理”,从而利用表示“存在下一个边界区域”的标识信息。
通过这样通过覆写来设置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即使当如方法(1)所示不出现下一个边界区域时,也可以在“记录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位置”中预先形成指定模式的记录标记。此时,可以实现以下效果,即即使在边界关闭操作之后,在仅再现信息再现设备中通过使用DPD方法来执行轨道偏移检测方法,也可以执行稳定的轨道伺服操作。在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中,如果在已经记录了记录标记的部分上甚至部分地新覆写记录标记,则出现这样的可能性,即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或信息再现设备中丧失了图1所示的电路的稳定化。为了应付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采用以下方法。
(3)当在一个物理段块大小的“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位置中覆写数据时根据相同数据段中的位置而改变覆写状态的方法;(4)部分覆写同步数据中的数据并且禁止覆写同步码上的数据的方法;(5)在除了数据ID和IED之外的位置中覆写的方法。
通过部分覆写除了同步码之外的同步数据中的数据,可以通过使用“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中的同步码来检测数据ID位置,并且可以再现记录在数据ID中的信息(可以确定其内容)。
图34示出了在“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位置中覆写的方法的流程图,其用于详细地说明上述内容。当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的控制部件143通过接口部件142接收到新边界设置指令(ST1)时,控制部件143控制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141,并且开始再现排列在最后部分中的边界化区域BRDA中的数据(ST2)。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141在执行跟踪操作时连续地追踪边界化区域BRDA中的预刻凹槽,直到检测到边界导出区域BRDO中的边界结束标记STB为止(ST3)。如图33的(d)所示,通过使用指定的模式而记录的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已经安排在边界结束标记STB之后的第N1、第N2、第N3物理段块中。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141连续地再现边界导出区域BRDO中的数据(ST4),对物理段块进行计数,并且检测“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位置(ST5)。如上所述,作为“根据相同数据段中的位置而改变覆写状态的方法(3)”的具体例子,至少处于相同数据段的最后物理扇区中的覆写范围被设置得较大。
如果检测数据段中的最后物理扇区(ST6),则从紧接在数据ID和IED之后的部分到最后物理扇区的末尾执行覆写操作,其中数据ID和IED被留下(不覆写数据ID和IED的部分)(ST9)。此外,通过在除了相同数据段中的至少最后物理扇区之外的其它部分中排除同步码(SY0到SY3)的区域,在同步数据中通过使用指定的模式部分地执行覆写处理(ST7)。针对每个“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执行上述处理,并且当终止对第三“表示下一个边界的标记NBM”的覆写处理(ST9)时,在记录新边界导入区域BRDI之后将用户数据记录在边界化区域BRDA中(ST10)。
记录在图33的(c)所示的边界化区域BRDA中的信息的逻辑记录单元被称作R区。因此,一个边界化区域BRDA由至少一个R区配置。在目前DVD-ROM中,使用被称作“UDF桥”的文件系统,其中在一个信息存储介质中同时记录遵循UDF(通用盘格式)的文件管理信息和遵循ISO9660的文件管理信息两者。在遵循ISO9660的文件管理方法中,存在必须在信息存储介质中连续记录一个文件的规则。也就是,禁止将一个文件中的信息以划分的方式安排在信息存储介质上的离散位置中。因此,例如,当遵循UDF桥而记录信息时,连续地记录配置一个文件的所有信息项。因此,必须形成连续记录一个文件的区域,以配置一个R区。
通过上述装置,可以消除信息记录和再现部件的拾取头的无用移动,可以将该移动抑制到最小程度,并且因此可以缩短边界关闭或封闭处理所需的时间。
另外的优点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在其较广方面不局限于这里示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从而,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的本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的信息记录方法,其中该一次写多次读信息存储介质包括数据区域和数据导入区域,该数据导入区域具有RMD复制区(RDZ)、其中记录至少包含边界区域的开始位置和最后记录地址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管理区(RMZ)、以及其中记录物理格式信息(R-PFI)的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被设置在数据区域中,并且与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记录位置相关联的信息被记录在RMD复制区(RDZ)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当在记录用户数据之后执行边界关闭处理和封闭处理之一(SA1)时,在第一步骤中,至少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的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区(RDZ)中(SA2),以及在第二步骤中,至少对数据区域的不连续区域执行填充处理(SA5),并且将边界导出区域记录在信息记录位置的最后部分中(SA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步骤中,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当前记录管理区(RMZ)的未记录区域中(SA3),并且将R物理格式信息(R-PFI)记录在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中(SA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数据区域中安全地获取扩展R物理格式信息区(U-PFIZ)并且还安全地获取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情况下,在第二步骤中,将更新的物理格式信息(U-PFI)记录在用于更新的扩展R物理格式信息区(U-PFIZ)中(SB3),并且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中(SB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数据区域中安全地获取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情况下,在第一步骤中,将R物理格式信息(R-PFI)记录在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中(SC3),并且在第二步骤中,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中(SC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边界导入区域也被用作数据导入区域,在第一步骤中,将存储介质系列的公共信息的副本以及包含第一边界的最外圆周地址的R物理格式信息(R-PFI)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中。
6.一种使用具有数据区域和数据导入区域的信息存储介质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其中该数据导入区域具有RMD复制区(RDZ)、其中记录至少包含边界区域的开始位置和最后记录地址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记录管理区(RMZ)、以及其中记录物理格式信息(R-PFI)的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被设置在数据区域中,并且与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记录位置相关联的信息被记录在RMD复制区(RDZ)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装置,用于将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也设置在数据区域中,用于数据导入区域侧的记录装置,用于当在记录用户数据之后执行边界关闭处理和封闭处理之一(SA1)时,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至少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的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区(RDZ)中(SA2),以及记录装置,用于至少对数据区域的不连续区域执行填充处理(SA5)并且用于数据区域侧,以便将边界导出区域记录在信息记录位置的最后部分中(SA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数据导入区域侧的记录装置包括用于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到当前记录管理区(RMZ)的未记录区域中(SA3)的装置、以及用于将R物理格式信息(R-PFI)记录在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中(SA4)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设置装置在数据区域中安全地获取扩展R物理格式信息区(U-PFIZ)并且安全地获取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情况下,用于数据区域侧的记录装置包括用于将更新的物理格式信息(U-PFI)记录在用于更新的扩展R物理格式信息区(U-PFIZ)中(SB3)的装置、以及用于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中(SB4)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设置装置在数据区域中安全地获取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的情况下,用于数据导入区域侧的记录装置包括用于将R物理格式信息(R-PFI)记录在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中(SC3)的装置,并且用于数据区域侧的记录装置包括用于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扩展记录管理区(ExRMZ)中(SC4)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数据导入区域侧的记录装置也使用边界导入区域作为数据导入区域,并且将包含存储介质系列的公共信息的副本以及第一边界的最外圆周地址的R物理格式信息(R-PFI)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试图使得有可能在短的时间段内高效地执行封闭处理和关闭处理。当在记录用户数据之后执行边界关闭或封闭处理时,在第一步骤中,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数据导入区域的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区(RDZ)中(SA2),将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RMD)记录在当前记录管理区(RMZ)的未记录区域中(SA3),并且将R物理格式信息(R-PFI)记录在R物理格式信息区(R-PFIZ)中(SA4);然后,在第二步骤中,至少对数据区域中的不连续区域执行填充处理(SA5),并且最后记录边界导出区域(SA6)。
文档编号G11B20/10GK1822129SQ20061000513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31日
发明者碓井隆, 柏原裕, 能弹长作, 小川昭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