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取致动器和具有其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019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拾取致动器和具有其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将信息记录到盘类型的光学信息存储介质上和/或将所述信息从盘类型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再现的光学拾取器。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方面涉及光学拾取致动器和具有所述光学拾取致动器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设有光学拾取器,所述光学拾取器通过将激光束照射到例如光盘(CD)、数字多用盘(DVD)等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而将光学信息记录到光学记录介质上或者将记录的光学信息从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现。
光学拾取器需要物镜(objective lens)和致动器,所述物镜将入射光聚焦到光学记录介质,所述致动器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trackingdirection)上驱动物镜。
致动器包括基部、物镜安装在其上的物镜保持器和用于在聚焦的方向上和跟踪的方向上驱动透镜保持器的磁路,同时支撑透镜保持器以相对所述基部移动。
磁路包括在聚焦方向上驱动物镜的聚焦线圈、在跟踪方向上驱动物镜的跟踪线圈和被安装的磁体,所述磁体面对线圈用于交互作用。致动器独立地驱动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以在聚焦方向上和在跟踪方向上控制物镜的运动。
近年来,集中注意在开发和建立保持大量数据(大于4.7GB每侧)的DVD、具有高于4.7GB的密度并能够记录高清晰度移动图像(大于23GB每侧)的高清晰度(HD)-DVD的标准上。在高密度光学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光学记录介质的厚度需要在物镜的NA(数值孔径)增加时减小。例如,尽管传统的CD的厚度大约是1.2mm,但是传统的DVD的厚度大约是0.6mm。这样,很可能下一代HD-DVD只有大约0.1mm薄。
但是,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高密度、薄光学记录介质由于制造误差产生了偏心问题。由于偏心的结果,光学记录介质不能平行于平面旋转,而是可能在横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变形。
由于在对应的方向上物镜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不足以精确地将光聚焦到光盘的记录侧,需要开发一种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不仅在跟踪方向上而且在聚焦和倾斜方向上驱动物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的结构的光学拾取致动器,所述光学拾取致动器能够在倾斜的方向上驱动物镜,这样提供了高敏感性,以及提供具有所述光学拾取致动器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者其它方面和优点,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基部;透镜保持器,所述透镜保持器可移动地安装在基部上,并安装有物镜,所述物镜将光发射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和磁路,用于在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和跟踪方向上独立地驱动物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磁路包括聚焦线圈,所述聚焦线圈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一对倾斜线圈,所述一对倾斜线圈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上,并彼此独立驱动;至少一对跟踪线圈,所述至少一对跟踪线圈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并彼此独立地驱动;和磁体,所述磁体与聚焦线圈、倾斜线圈和跟踪线圈交互作用,由此在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和跟踪方向上产生驱动力。
所述磁体可以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两侧上,并可以包括一对轴向磁化磁体(magnetized magnet),所述磁体在垂直于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的方向上以单极的方式磁化。
所述聚焦线圈的一个可以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上并围绕所述物镜的轴线缠绕。
所述一对倾斜线圈可以被安装,所述一对倾斜线圈可以在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上以预定的距离彼此分开。
所述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可以在聚焦的方向上分层堆积起来。
所述聚焦线圈可以相对所述聚焦方向设置在倾斜线圈之下,所述聚焦线圈在聚焦的方向上可以具有大于倾斜线圈的厚度。
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的操作侧可以平行于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安置。
跟踪线圈可以沿着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以平行对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外侧上。
所述磁体可以包括设置在透镜保持器的相对侧上的一对轴向磁化磁体以产生到平行于聚焦方向的跟踪线圈的操作侧的电磁力。
所述一对的各轴向磁化磁体可以被安置以从所述一对的另外一个轴向磁化磁体具有相反方向的磁通量。
磁路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在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之内的内轭;和安装在所述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之外的外轭。
外轭可以安装在基部上并支撑所述轴向磁化磁体的每个。
所述外轭可以被安装以在跟踪方向上部分地包围各轴向磁化磁体的被暴露外侧,并由此提供轴向磁化磁体的相反方向的磁通量。
面对相邻的跟踪线圈的操作侧之中的跟踪线圈的各操作侧的外轭可以被安装以包围一部分轴向磁化磁体(axial magnetized magnet),以在沿着跟踪方向产生驱动力,所述跟踪线圈的各操作侧在跟踪方向上彼此分开。
内轭可以包括第一内轭对,所述第一内轭对设置在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的一个之内;第二内轭对,所述第二内轭对设置在所述聚焦线圈和另外一个倾斜线圈之内;和第三内轭对,所述第三内轭对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内轭对之间。
第一、第二和第三内轭对可以在跟踪方向上以规则的间距安置。
所述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可以连接到透镜保持器的内壁。
所述跟踪线圈可以安装在透镜保持器的外表面上。
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基部;透镜保持器,以安装物镜,用来将信息记录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和/或将信息从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再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支撑透镜保持器以相对所述基部可移动;和磁路,所述磁路在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上独立地驱动物镜。
所述磁路可以包括聚焦线圈,所述聚焦线圈围绕所述聚焦方向缠绕;一对倾斜线圈,所述一对倾斜线圈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物镜的相对侧上并在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上隔开;和一对轴向磁化磁体,所述磁化磁体安装在透镜保持器的相对侧上以平行于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
聚焦线圈可以在倾斜线圈之下相对聚集方向分层堆积(layered)。
所述一对轴向磁化磁体可以被安置,这样所述磁化磁体的相对侧具有相同的磁通量。
所述磁路还可以包括两个跟踪线圈对,每对被安装在透镜保持器的轴向磁化磁体的相对侧上以在跟踪方向上驱动透镜保持器。
跟踪线圈的安装方式可以是聚焦方向上的平行侧之中的相邻侧面通过与轴向磁化磁体的交互作用用作有效线圈。
所述磁路还可以包括三个内磁轭对,所述内磁轭对安装在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之内;和一对外轭,所述外轭安装在基部上并支撑轴向磁化磁体的每个。
外轭沿着聚焦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是U形的以部分地包围所述轴向磁化磁体。
沿着跟踪方向从将与所述轴向磁化磁体相邻的外轭延伸的部分可以被安置以面对跟踪线圈的操作侧,所述操作侧在跟踪方向上分开。
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光学拾取器,所述光学拾取器具有物镜;和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驱动物镜,光学拾取器在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径向方向上移动用于将信息记录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和/或者将信息从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再现;和控制器,用于控制光学拾取器的聚焦伺服、跟踪伺服和倾斜伺服。所述致动器包括安装物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路,所述磁路在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和跟踪方向上独立地驱动透镜保持器。
所述磁路可以包括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一对倾斜线圈,所述一对倾斜线圈沿着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彼此分开;聚焦线圈,所述聚焦线圈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所述聚焦线圈沿着聚焦方向在倾斜线圈之下分层堆积;多个跟踪线圈对,安装在透镜保持器的外侧表面上并平行于跟踪方向;一对设置在透镜保持器的两侧上的轴向磁化磁体,以具有相反方向的磁通量;一对外轭,部分包围和支撑一部分轴向磁化磁体;和多个内轭对,设置在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之内并平行于跟踪方向。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从下述说明得到阐述,并部分地从说明书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到。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者其它方面、优点从实施例的下述说明并结合附图变得显然和更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示意透视图;图2是图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平面图;图3是图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磁路的透视图;图4是图1的透镜保持器的截面图;图5A、5B是用于说明其中透镜保持器在聚焦方向上被驱动的聚焦操作的图示;图6A、6B是说明其中透镜保持器分别在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上被驱动的聚焦和倾斜操作的图示;图7A、7B是说明其中透镜保持器在跟踪方向上被驱动的跟踪操作的图示;和图8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拾取驱动器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示意图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发明的示例显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参考数字在整个申请文件中引用相同的部件。通过参照附图,所述实施例在下面进行描述以说明本发明。
参照图1、2和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具有支撑保持器11的基部1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透镜安装孔21的透镜保持器20,物镜30安装在所述透镜安装孔21上,连接透镜保持器20和支撑保持器11的悬置件或者支撑部件13、和彼此独立地在聚焦方向F、倾斜方向T和径向或者跟踪方向R上驱动透镜保持器20的磁路。
物镜30被用于以预定的记录密度将信息记录到光盘上/将信息从光盘再现。物镜30可以被设计将信息记录到例如DVD或者CD的光盘上/将信息从例如DVD或者CD的光盘再现。同样,物镜30可以被设计用于将信息记录到比DVD密度更高的即HD-DVD或者蓝光(Blu-Ray)盘的光盘上/将信息从比DVD密度更高的即HD-DVD或者蓝光(Blu-Ray)盘的光盘再现。
物镜30被安装在其上的透镜安装孔21设置在透镜保持器20的中心部分处。如图4所示,歇置肩部21a从面对光盘(未示出)的透镜保持器20的上侧形成在透镜安装孔21的相对较深的位置。
此外,透镜保持器20的上侧通过透镜安装孔21打开,透镜保持器20的下侧具有通过线圈安装部25的六角形开口。聚焦线圈41和倾斜线圈42、43形成在线圈安装部25之内。透镜保持器20可以由注射成形塑料材料制造。
透镜保持器20通过支撑部件13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撑保持器11上。支撑部件13可以由具有预定的刚性的弹性可变形弹簧丝形成。支撑部件13连接到其的连接板28设置在透镜保持器20的外表面上。例如,支撑部件13可以焊接到连接板28。这样,电流可以通过支撑部件13供给到磁路。
磁路在聚焦(F)、跟踪(R)和倾斜(T)方向上独立地驱动物镜30。如图2-4中所示,磁路包括聚焦线圈41、一对倾斜线圈42、43、两对跟踪线圈44、45和磁体。磁体可以包括一对单极(轴向磁化)磁体61、63。
聚焦线圈41围绕物镜30和平行于聚焦方向(F)的轴线缠绕。聚焦线圈41可以在矩形线圈形式上缠绕,并可以紧密地连接到线圈安装部25的内壁。聚焦线圈可以分层堆积以在聚焦的方向上具有预定的高度。聚焦线圈41通过平行于R方向的聚焦线圈41的侧面和轴向地磁化磁体61、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聚焦方向上驱动透镜保持器20。当电流通过聚焦线圈41施加时,聚焦线圈41根据流经聚焦线圈41的电流的方向沿着聚焦方向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结果在聚焦方向上移动线圈安装部25和物镜21。
倾斜线圈42、43通过预定的距离在R方向上分开。以及,倾斜线圈42、43安置在物镜30的相对侧上以在R方向上彼此对称,并在聚焦方向上与聚焦线圈41一起分层堆积,并围绕在聚焦方向上延伸的各轴线缠绕。
这些倾斜线圈42、43设置在聚焦线圈41上,并紧密地粘附到线圈安装部25的相对的内壁。倾斜线圈42、43在聚焦方向上可以具有比聚焦线圈41更小的厚度。这样,在透镜保持器20的聚焦方向上施加的力通过聚焦线圈41产生。此外,当电流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施加到倾斜线圈42、43时,各倾斜线圈42、43相对于聚焦方向产生相反方向的力。这样,独立于聚焦线圈41驱动倾斜线圈42、43,并在T方向上使用比通过聚焦线圈41产生的力相对小的力移动透镜保持器20。
当聚焦线圈41和倾斜线圈42、43与透镜保持器20的线圈安装部25的内壁紧密接触形成时,透镜保持器20的侧壁20a可以被支撑。因此,透镜保持器20的侧壁20a的牢固程度被加强,使得在驱动中能够移动在高频上的次级共振频率以及透镜保持器20的充分的增益余量(gain margin)。
两对跟踪线圈44、45设置在与R方向成平行关系的透镜保持器20的外表面上。跟踪线圈对44、45是其在F方向上的平行侧承受在R方向上的力的有效线圈。跟踪线圈对44包括跟踪线圈44a、44b,跟踪线圈对45包括跟踪线圈45a、45b。面对彼此、其间具有透镜保持器20的跟踪线圈44a、45a接收同向电流,并在相同的方向上产生力。跟踪线圈44b、45b彼此面对,其间具有透镜保持器20,并当接收与跟踪线圈44a、45a相反的方向上的电流时,在相同的方向上产生力。
如图7A、7B所示,在R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跟踪线圈44a、44b、45a、45b的操作侧C1、C2被安置朝向轴向磁化磁体61、63。在R方向上彼此分开的操作侧C3、C4被安置朝向外轭73,这将在下面说明。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来自轴向磁化磁体61、63并朝向相邻的外轭73移动的磁通量的影响,在R方向上的力也在操作侧C3、C4处产生。即,假设各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北极面对跟踪线圈44,45。那么,外轭73用作南极磁体。因此,平行于F方向的跟踪线圈44、45(图7A)的侧面C1、C2、C3和C4可以用作有效线圈,都接收沿着R方向的力。
再次参照图2、3,轴向磁化磁体61、63设置在与R方向平行的透镜保持器20的相对侧上。轴向磁化磁体61、63被安置以具有相反方向的磁通量。在如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北极朝向彼此。轴向磁化磁体61、63都涉及在聚焦、倾斜和跟踪方向上的透镜保持器20的独立运动,轴向磁化磁体61、63被安置用于共用。
磁路包括三个内轭对、即,分别是第一、第二和第三内轭对71、72和73;以及一对外轭75。
第一内轭对71安装在基部10上的倾斜线圈42和聚焦线圈41之内。第一内轭对71可以安置在聚焦线圈41、倾斜线圈42面对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有效线圈部处,即,平行于R方向的相对侧上。第一内轭对7 1由适当的材料形成,并可以由与基部10相同的金属材料形成,这样是一体的。当从聚焦线圈41和倾斜线圈42分开时,第一内轭对71在F、R方向上引导从聚焦线圈41和倾斜线圈42产生的磁通量线以最大化有效磁场的强度。
第二内轭对72以预定的距离沿着R方向从第一内轭对71分开。第二内轭对72设置在聚焦线圈41和倾斜线圈42之内。但是,第二内轭对72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内轭对71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详细描述将不再重复。
第三内轭对73设置在第一内轭对71和第二内轭对72之间。第三内轭对73面对平行于R方向的聚焦线圈41的侧面。这样,第三内轭对在F方向上引导从聚焦线圈41产生的磁通量线,以最大化有效磁场的强度。第三内轭对73可以由与第一内轭对71相同的材料和形状形成。基部10可以单独地形成或者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内轭对的一个、两个或者所有的一体形成。
内轭对71、72、73通过插入通过透镜保持器20的开口底部,即与透镜孔21相对的侧面而安装,内轭对71、72、73在透镜保持器20之内保持分开。
外轭对75固定在基部10处,并可以作为一体连接到基部10。外轭75被安置从透镜保持器20背离的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每一个的表面上。外轭对75的一个分别支撑各轴向磁化磁体61、63。外轭对75引导从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每一个产生的磁通量线,并将磁通量聚焦到透镜保持器20,由此最大化有效磁场的强度。
外轭的截面形状可以是“U”形。即,外轭对75的每个轭具有在垂直于F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延伸部75a,以部分地包围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每一个的相对侧。如图7A所示,延伸部75a被安装,面对侧面C3、C4,所述侧面C3、C4在跟踪线圈44、45的R方向上彼此分开。因此,与跟踪线圈44、45相邻的侧面C1、C2接收在跟踪线圈44、45与轴向磁化磁体61、63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力,而侧面C3、C4通过施加到各延伸部75a的磁力接收R方向上的力。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各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北(N)极与跟踪线圈44、45面对,在R方向上的相邻延伸部75a承载南(S)极。因此,通过延伸外轭部分地在跟踪方向上包围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外侧,跟踪线圈44、45在R方向上接收的力增加。
现在将描述如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详细操作效果。首先,说明通过聚焦线圈41和轴向磁化磁体61、63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的驱动力的方向。从图5A中可见,聚焦线圈41设置在轴向磁化磁体61、63之间。如图中所示,如果从顶部观察,电流沿着逆时针的方向施加到聚焦线圈41。由于轴向磁化磁体61的北极面对轴向磁化磁体63的北极,对应的磁场彼此排斥。根据法莱明(Fleming)左手定则,当电流沿着逆时针方向施加到聚焦线圈41,平行于R方向的聚焦线圈41的侧面容纳向上的力。结果,如图5A中所示,透镜保持器20和物镜30和包括聚焦线圈41、倾斜线圈42、43、跟踪线圈的驱动单元通过施加到聚焦线圈41上的力(F)向上移动。
参照图5B,当电流在顺时针方向上施加到聚焦线圈41,平行于R方向的聚焦线圈41的侧面接收向下的力。因此,沿F方向在透镜保持器20上的物镜30的位置通过控制极性和施加到聚焦线圈41上的电流量而可调节。
参照图6A,电流施加到聚焦线圈41以向上驱动透镜保持器20,这与图5A相似。同时,相反方向上的电流施加到倾斜线圈42、43。然后,倾斜线圈42、43分别相对轴向磁化磁体61、63容纳相反方向的力。即,电流沿着顺时针方向施加的电流的倾斜线圈42相对聚焦方向接收向下施加的力。另一方面,电流沿着逆时针方向施加的倾斜线圈43容纳向上施加的力。因此,各倾斜线圈42、43独立于聚焦线圈41被驱动,由此在T1方向上倾斜透镜保持器20。
如图6B所示,透镜保持器20可以在聚焦方向上通过沿着如图5B相同的方向将电流施加到聚焦线圈41而向下驱动。当电流分别施加到倾斜线圈42、43时,在从如图6A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线圈42接收向上施加的力,而倾斜线圈43接收向下施加的力。因此,透镜保持器20通过聚焦线圈41向下被驱动,同时,透镜保持器20在T2的方向上通过倾斜线圈42、43倾斜。
这样,为了在倾斜方向上倾斜安装到透镜保持器20上的物镜30,同时在聚焦方向上移动物镜30,必须将电流施加到聚焦线圈41,并调节极性和在彼此相对的方向上施加到各倾斜线圈42、43的每一个上的电流量。透镜保持器20也可以通过只将相反方向的电流施加到倾斜线圈42、43,而没有将电流施加到聚焦线圈41而倾斜。
现在将说明其中透镜保持器20分别通过跟踪线圈44、45和轴向磁化磁体61、63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跟踪方向上驱动的跟踪操作。
如图7A中所示,面对两对的跟踪线圈44、45的轴向磁化磁体61、63被安置的方式是磁体61、63的北极彼此面对。在该状态中,各跟踪线圈对44a、44b和45a、45b在F方向上具有长侧C1、C2、C3和C4。在长侧C1-C4之中,相邻的侧面C1、C2被安置面对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北极,而其它的侧面C3、C4被安置以面对对应南极的外轭对75的延伸部75a。
接着,相反方向的电流分别施加到跟踪线圈对44a、44b和45a、45b,如图7A所示。然后,电流在向下的方向上相同地施加到相邻侧C1、C2,而电流在向上的方向上施加到分开的侧面C3、C4。此处,假设从轴向磁化磁体61、63的磁场的方向是沿着F方向。然后,各侧面C1、C2、C3和C4接收与R方向相反方向的力。
如图7B中所示,分别从如图7A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将电流施加到跟踪线圈对44a、44b和45a、45b,方向R上的力被产生到各侧C1、C2、C3和C4。
因此,根据极性和施加到跟踪线圈44、45的电流量,安装到透镜保持器20上的物镜30可以在R方向上被驱动。
从前面所述,聚焦线圈41和倾斜线圈42、43独立地安装被驱动以沿着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控制透镜保持器20。这样,物镜对所述系统的适应性和光学拾取器的敏感性可以改进。
此外,注射模制透镜保持器的刚度可以通过将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紧密地连接到透镜保持器之内而加强。因此,光学拾取器的敏感性即使在高速上也可以增加,并充分保证在高频上的次级共振频率的移动。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可以施加到其上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示意图示。
参照图8,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旋转例如光盘D的光学介质的主轴电动机110、可移动地安装在光学介质D的径向方向上的光学拾取器120,所述光学拾取器120将信息记录到光学介质D上和/或从光学介质D再现信息、驱动主轴电动机110和光学拾取器120的驱动单元130和控制光学拾取器120的聚焦伺服、跟踪伺服和倾斜伺服的控制器140。如图8所示,光学介质D通过夹具124卡到转台112上。
光学拾取器120包括光学拾取系统,光学拾取系统包括将从光源发射的光聚焦到光学介质上的物镜30和围绕三个轴驱动物镜30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参照图1-7B描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可以被采用到如图8所示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
在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内,从光学介质D反射的光通过设置到光学拾取器120的光检测器检测,并进行光电转换以变成电信号Vp。电信号Vp通过驱动单元130输入到控制器140。驱动单元130控制主轴电动机110的旋转速度,放大输入信号,并驱动光学拾取器120。
控制器140再次发送聚焦伺服命令、跟踪伺服命令和倾斜伺服命令至驱动单元30以实现光学拾取器120的聚焦、跟踪和倾斜操作,聚焦伺服命令、跟踪伺服命令和倾斜伺服命令的每个基于来自驱动单元130的输入信号调节。
尽管此处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对一个透镜保持器20具有一个物镜30的致动器,但是可以增加多个物镜。例如,两个透镜安装孔可以形成在透镜保持器20内,只安置在孔之一上的物镜、或者多个物镜可以安装到两个透镜安装孔上。磁路也可以有效地用于该情况下,以调节用于特定应用中的物镜的位置。
在多于两个的物镜被安装在透镜保持器20上的情况下,致动器可以应用到与例如CD、DVD和HD-DVD的多种类型的光盘兼容操作的光学拾取器,用于记录/再现信息。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独立地在聚焦、倾斜和跟踪方向上控制物镜。因此,在高速上的适应性得到改进,光学拾取器的敏感性得到改进。此外,注塑模制透镜保持器的刚度通过紧密地将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连接到透镜保持器之内而加强。因此,就可以保证在高频上的增益余量和次级谐振频率的移动(这是由于透镜保持器的物理属性导致的)。总体上,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可以有利地用于高速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前述的实施例和优点只是典型的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教义可以很容易应用到其它类型的装置。尽管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显示和说明,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该实施例进行修改,其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基部;透镜保持器,所述透镜保持器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基部上,并安装有物镜,所述物镜将光发射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和磁路,所述磁路用于在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和跟踪方向上独立地驱动透镜保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磁路包括聚焦线圈,所述聚焦线圈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上;一对倾斜线圈,所述一对倾斜线圈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上,并彼此独立地驱动;至少一对跟踪线圈,所述至少一对跟踪线圈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上,并彼此独立地驱动;和磁体,所述磁体与聚焦线圈、倾斜线圈和跟踪线圈交互作用,以在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和跟踪方向上产生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磁体被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相对侧上,并包括一对轴向磁化磁体,所述磁体在垂直于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的方向上以单极的方式被磁化,并被安置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相对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聚焦线圈围绕平行于聚焦方向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倾斜线圈在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上以预定的距离彼此分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在聚焦方向上分层堆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聚焦线圈在聚焦方向上与物镜的距离大于所述倾斜线圈与所述物镜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聚焦线圈在聚焦的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倾斜线圈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的工作侧被安置平行于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跟踪线圈沿着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成对地安装在透镜保持器的相对外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跟踪线圈具有平行于聚焦方向的各侧;和所述磁体包含分别设置在透镜保持器的相对外侧附近的一对轴向磁化磁体以产生针对跟踪线圈的电磁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各轴向磁化磁体被安置以具有与另外一个轴向磁化磁体相反方向的磁通量。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磁路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聚焦线圈之内和所述倾斜线圈之内的内轭;和安装在所述聚焦线圈之外和所述倾斜线圈之外的外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外轭分别安装在基部上并支撑所述轴向磁化磁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各轴向磁化磁体具有面对内轭的内侧和外侧;和各外轭被安装以提供朝向内轭的磁通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外轭部分地包围轴向磁化磁体的一部分并相对跟踪方向分开,以在跟踪线圈上产生驱动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内轭包括第一内轭对,所述第一内轭对设置在所述倾斜线圈对的一个之内;第二内轭对,所述第二内轭对设置在所述倾斜线圈的另外一个之内;和第三内轭对,所述第三内轭对设置在第一内轭对和第二内轭对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内轭对在跟踪方向上以规则的间距安置。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支撑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内壁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跟踪线圈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外侧上。
21.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基部;透镜保持器,所述透镜保持器安装在基部上,并适于容纳物镜,所述物镜用来将信息记录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和/或者将信息从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再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支撑透镜保持器以相对所述基部可移动;和磁路,所述磁路在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上独立地驱动所述物镜保持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磁路包括聚焦线圈,所述聚焦线圈围绕平行于所述聚焦方向的轴线缠绕;一对倾斜线圈,所述一对倾斜线圈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相对侧上并在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上分开;和一对轴向磁化磁体,所述磁化磁体被安装具有相邻于所述透镜保持器的相对侧并在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上分开。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聚焦线圈相对聚焦方向与倾斜线圈相邻分层堆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一对轴向磁化磁体被安置,这样所述磁化磁体的相对侧具有相同的磁通量方向。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磁路还包括两个跟踪线圈对,每对被沿着所述轴向磁化磁体的相对侧之一安装以在跟踪方向上驱动所述透镜保持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跟踪线圈被安置,这样聚焦方向上的平行侧之中的所述跟踪线圈的相邻侧通过与轴向磁化磁体的交互作用而用作有效线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磁路还包括三个内磁轭对,所述内磁轭对分别安装在所述基部上的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之内;和一对外轭,所述一对外轭安装在基部上,每个外轭支撑所述轴向磁化磁体的每个。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各外轭沿着聚焦方向的截面形状是U形,以部分地包围所述轴向磁化磁体的每个。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外轭的延伸部分被安置以面对所述跟踪线圈。
30.一种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光学拾取器,所述光学拾取器包括物镜;和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驱动物镜,光学拾取器在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径向方向上移动用于将信息记录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和/或者将信息从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再现;和控制器,用于控制光学拾取器的聚焦伺服、跟踪伺服和倾斜伺服,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安装物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路,所述磁路分别在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和跟踪方向上独立地驱动透镜保持器。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磁路包括一对倾斜线圈,所述倾斜线圈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并沿着所述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跟踪方向彼此分开;聚焦线圈,所述聚焦线圈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持器上,所述聚焦线圈在聚焦方向上比所述倾斜线圈从所述物镜更远地分层堆积;多个跟踪线圈对,所述跟踪线圈对安装在透镜保持器的各外侧表面上并平行于跟踪方向;一对设置在透镜保持器的相对侧上的轴向磁化磁体,以具有相反方向的磁通量;一对外轭,所述一对外轭部分包围和支撑一部分轴向磁化磁体;和三个内轭对,所述内轭对设置在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之内并平行于跟踪方向。
全文摘要
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所述光学拾取致动器在聚焦、倾斜和跟踪方向上独立地可驱动。光学拾取器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到基部上、并安装有用于将入射光传送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上的物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路,用于独立地在聚焦、倾斜和跟踪方向上驱动透镜保持器。磁路包括相对磁体;设置在磁体之间的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所述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之内,并围绕平行于聚焦方向的各轴线缠绕;和多个跟踪线圈,所述跟踪线圈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之外,所述跟踪线圈设置在磁体之间并围绕横过聚焦方向的各轴线缠绕。磁体的磁场通过部分地包围磁体的外轭和安置在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之内的内轭引导。
文档编号G11B7/12GK1848256SQ200610074388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4日
发明者金石中, 李文焕, 南道焕, 裴桢国, 朴寿韩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