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631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拾取装置,尤其涉及对不同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光拾取装置中,作为再现光盘上记录着的信息或向光盘记录信息所使用的激光光源,其短波长化有所进展。例如,蓝紫色半导体激光或利用第2高谐波进行红外半导体激光的波长变换的蓝色SHG激光等波长400~420nm的激光光源越来越实用化。若使用这些蓝紫色激光光源,那么,在使用数值孔径(NA)与DVD(数字通用光盘)相同的物镜时,对直径12cm的光盘能够记录15~20GB的信息,将物镜的NA提高到0.85时,对直径12cm的光盘能够记录2325GB的信息。以下本说明书中,将使用蓝紫色激光光源的光盘以及光磁盘总称为"高密度光盘"。但是,作为高密度光盘,现在建议有2种规格。1种是使用NA0.85物镜的保护层厚度为O.lmm的蓝光光盘(以下略记为BD),另1种是使用NA0.65乃至0.67物镜的保护层厚度为0.6mm的HDDVD(以下略记为HD)。另外,现在有记录着各种各样信息的DVD、CD等出售。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能够对不同光盘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光拾取装置,在专利文献l、2中有所公开。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3/91764号文本专利文献2:特开2005-209299号7>才艮然而,因为BD、HD和DVD、CD的信息记录面上设置的保护层厚度分别为tl-O.lmm,t2、t3=0.6mm,t4=1.2mm而有所不同,所以,若使用通用物镜,使其能够对任意哪一个光盘进行适当聚光地定下其规格的话,那么,用它对其他光盘聚光时,则存在一个产生起因于保护层厚度的球面像差之问题。对此,因为在对不同光盘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之际可以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所以,通过采用形成在物镜上的光程差付与构造给予相应于波长的光程差,这样,能够修正起因于保护层厚度的球面像差。但是,衍射构造所代表的光程差付与构造,是与入射光束波长相应地形成微细的段差,而在玻璃制的对物光学元件上设置该段差的话,存在一个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用塑料形成对物光学元件时,制作具有微细段差的模具,通过釆用模具进行射出成型等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大量生产具有衍射构造等的对物光学元件。但是,用塑料形成对物光学元件时,一般来说对于温度变化的折射率变化较大,所以,存在有难于用于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光拾取装置的情况。
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以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为目的,该光拾取装置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能够对不同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互换可能地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第1项记载的是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包括射出波长3d光束的第l光源;射出波长k2(X1〈X2)光束的第2光源;耦合透镜,其配置在所述第1光束以及所述第2光束穿过的共同光路上;第1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組成的光学面;第2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其中,从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XI的第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由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l的第l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另外,从所述第l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3d的第l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2(t2>tl)的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并且,从所述第2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12的第2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为t3(0.9t25t3£l.lt2)、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的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透镜能够在使用所述第l光束,经由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l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的第1位置和、使用所述第l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的第2位置和、使用所述第2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的第3位置、之至少3个的光轴方向位置进行变位;当使波长>3(1.7X1SX352.3X1)的平行光束入射到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上时,保护层厚为t4(t4>t3)、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3信息记录介质的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其中,波阵面像差在0.0733rms以上。本发明中,通过使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以及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仅由折射面形成,这样即使是玻璃制的也能够用低成本来形成。并且,能够将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设计为最适合于所述第1光束和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保护层tl,所以,能够对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另一方面,虽然将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通用于所述第1光束和所述第2光束,但当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保护层t2与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保护层t3为相同的情况时,因为没有必要考虑保护层厚的差,所以能够实现容易设计和低成本。而且,通过使所述耦合透镜变位到所述第2位置和所述第3位置的任何一个上,使得向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发散角发生变化,这样能够确切地修正基于所述第1光束与所述第2光束波长差的色像差。第2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l项中记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乃至笫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至少1个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所述耦合透镜对应所述对物光学元件聚光的信息记录面,在光轴方向变位,所以,对配置了多层信息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能够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第3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包括射出波长X1光束的第1光源;射出波长k2(X1〈X2)光束的第2光源;耦合透镜,其配置在所述第1光束以及所述第2光束穿过的共同光路上,且备有所述波长5d光束穿过时的出射角和所述波长U光束穿过时的出射角为相异的衍射构造;像差修正机构,其配置在所述共同光路上,且使所述波长3d光束穿过时的球面像差量和所述波长光束穿过时的球面像差量相异;第l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第2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其中,从所述第l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3d的第l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l的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另外,从所述第l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XI的第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2(t2>tl)的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并且,从所述第2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X2的第2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为t3(0.9t25t3^1.1t2)、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的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其特征在于,对穿过所述耦合透镜和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束给出第l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l光束,经由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和、第2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1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和、第3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2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之任何一个状态;当使波长(1.7U^3^2.3)d)的平行光束入射到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上时,保护层厚为t4(t4〉t3)、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3信息记录介质的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其中,波阵面^(象差在0.0733rms以上。本发明中,通过使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以及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仅由折射面形成,这样即使是玻璃制的也能够用低成本来形成。并且,因为能够将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设计为最适合于所述第l光束和所述第l光信息记录介质保护层tl,所以,能够对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另一方面,虽然将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通用于所述第1光束和所述第2光束,但当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保护层t2与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保护层t3为相同的情况时,因为没有必要考虑保护层厚的差,所以能够实现容易设计和低成本。并且,通过对穿过所述耦合透镜和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束给出所述第2像差状态和所述第3像差状态的任何一个状态,这样,能够确切地修正基于所述第l光束与所述第2光束波长差的色像差。并且,像差修机构也可以是修正其他因素的机构。作为其他因素,例如可以更好地进行由于制造批号不同引起的各激光二极管振荡波长的差(所谓波长特性)或随着使用引起温度上升而引起产生的像差的修正(温度修正)。第4项记栽的光拾取装置,其包括射出波长人l光束的第l光源;射出波长X2(>J<12)光束的第2光源;耦合透镜,其配置在所述第l光束以及所述第2光束穿过的共同光路上;像差修正机构,其配置在所述共同光路上,且使所述波长kl光束穿过时的球面像差量和所述波长X2光束穿过时的球面像差量相异;第l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第2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的光学面上具有使所述波长U光束穿过时的出射角和所述波长U光束穿过时的出射角为相异的衍射构造;其中,从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X1的笫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l的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另外,从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U的笫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2(t2>tl)的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并且,从所述第2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的第2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为t3(0.9t233^1.1t2)、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笫2信息记录介质的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其特征在于,对穿过所述耦合透镜和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束给出第l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1光束,经由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和、第2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1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和、第3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2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之任何一个状态;当使波长X3(1.7X1^32.311)的平行光束入射到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上时,保护层厚为t4(t4>t3)、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3信息记录介质的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其中,波阵面像差在0.07人3rms以上。本发明中,通过使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仅由折射面形成,这样即使是玻璃制的也能够用低成本来形成。并且,因为能够将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设计为最适合于所述第1光束和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保护层tl,所以,能够对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另一方面,虽然将所述笫2对物光学元件通用于所述第1光束和所述第2光束,但当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保护层t2与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保护层t3为相同的情况时,因为没有必要考虑保护层厚的差,所以能够使容易实现设计且低成本。并且,能够通过设置在第2光学元件上的衍射构造解消基于所述笫1光束与所述第2光束波长差的色像差。并且通过对穿过所述耦合透镜和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束给出所述第2像差状态和所述第3像差状态的任何一个状态,能够^f吏更确切的光束入射。并且耦合透镜和像差修机构也可以是修正其他因素的机构。作为其他因素,例如可以更好地进行由于制造批号不同引起的各激光二极管振荡波长的差(所谓波长特性)或随着使用引起温度上升而引起产生的像差的修正(温度修正)。第5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3项或第4项中记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差修正机构包括使所述耦合透镜在光轴方向变位的手段,所以,通过使所迷耦合透镜在光轴方向变位,能够造成所述第2状态和所述第3状态的任何一个状态。第6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4项或第5项中记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乃至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至少1个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所述耦合透镜对应所述对物光学元件聚光的信息记录面,在光轴方向变位,所以,能够对配置了多层信息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第7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3项或第4项中记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差修正机构包括液晶元件,所以,通过适当驱动所述液晶元件,能够造成所述第2状态和所述第3状态的任何一个状态。"液晶元件"是指通过从外部供给电力进行驱动而对穿过的光束给出一定的像差状态的元件,例如在特开2004-192719号中有所记栽。第8项记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7项中记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乃至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至少1个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驱动所述液晶元件,使其对所述对物光学元件聚光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光点给出不同的像差状态,所以,能够对配置了多层信息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第9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项~第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面最适合于用来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对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之际,可以用所述耦合透镜或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确切的修正波阵面像差。第10项记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项~第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面最适合于用来对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之际,可以用所述耦合透镜或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确切的修正波阵面像差。第11项记栽的光拾取装置是笫1项~第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面最适合于用来对不同于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以及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假想性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以及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之际,可以用所述耦合透镜或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确切的修正波阵面像差,且可以较小地抑制修正量。第12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项~第ll项的任何一项中记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1对物元件和所述第2对物元件的任何一个插入所述共同的光路中,所以,能够简化光路结构。第13项记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项~第ll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配置在所述共同光路上的切换元件,所述波长U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第1对物元件和所述第2对物元件的任何一个,所以,可以不用用来切换所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可动部。第14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项~第13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透镜是光扩展器或准直透镜。第15项记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3项~第14项的任何一项中记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波长3d的光束穿过所述衍射构造时,2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波长X2的光束穿过所述衍射构造时,l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所以,能够使出射角与波长对应地不同。第16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3项~第14项的任何一项中记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波长3d的光束穿过所述衍射构造时,0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波长X2的光束穿过所述衍射构造时,l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所以,能够使出射角与波长对应地不同。第17项记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项~第16项的任何一项中记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轨迹间距TP1与、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轨迹间距TP2与、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轨迹间距TP3满足以下关系。TPl<TP2<TP3(1)第18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项~第17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来自于所述第l乃至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入射到通用的光检出器上,所以,筒化了光拾取装置的结构。第19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项~第1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栽的发明,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以及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中,至少一个是玻璃制的。本说明书中,对物光学元件狭义上是指在光拾取装置中装填了信息记录介质的状态下,在最靠光信息记录介质侧位置上必须对着它配置的具有聚光作用的元件。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对不同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能够互换可能地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光拾取装置。图1:第1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第2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3:透镜镜架驱动部的概略立体图。符号说明ACT传动装置ACTB传动装置底座BS整光器CL1第1准直透镜CL2第2准直透镜COL耦合透镜DPI第l二向色性棱镜EXP光扩展器G衍射光栅LH透镜镜架LD1第1半导体激光LD2第2半导体激光MGA、MGB、MGC、MGD磁体OBJ1第1物镜OBJ2第2物镜OD1第1光盘OD2第2光盘OD3第3光盘OU透镜单元PBS偏振分光器PD光检出器QWP波片SH支轴SL传感透镜TA追踪传动装置TCA、TCB追踪线圏TGA磁体TGC磁体TP1轨迹间距TP2轨迹间距TP3轨迹间距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第1实施方式)首先,对第l项的有关发明进行说明。图1是对为BD的第1光盘OD1和、为HD的第2光盘OD2、和为以往的DVD的第3光盘OD3都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再现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概略截面图。BD的轨迹间距TP1和、HD的轨迹间距TP2和、DVD的轨迹间距TP3满足以下关系。TP1<TP2<TP3(1)如图1所示,支撑分别为玻璃制的第1物镜(又称第1对物光学元件)OBJ1和第2物镜(又称第2对物光学元件)OBJ2的透镜镜架LH,由传动装置ACT至少2维可动地支撑着。经由传动装置底座ACTB,装配传动装置ACT,使其能够相对光拾取装置的框(没有图示)作位置调整。支撑传动装置底座ACTB,使其能够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在图的左右方向移动。在此,当使波长(-700~800nm)的平行光束入射到第2物镜OBJ2时,保护层厚t4(t4=1.2mm)、且轨迹间距大于DVD的作为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CD,其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中,波阵面像差在0.07>3rms以上。即,在该光拾取装置不能对CD进行适当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而以此简化了光学系统、驱动系统。当然,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是用第2物镜,但通过加大为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扩展器EXP的可动元件的光轴方向的驱动距离,也能在CD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适当的聚光点。但是驱动距离变大会引起拾取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并且是有限发散光入射到第2物镜,所以对追踪时的像高(光束的斜入射)来说发生较大的彗形像差,现实上不能使用。并且,有必要设置为了光束光團的滤光器或衍射构造,造成成本上升。有关对第1光盘OD1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作说明。此时,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底座ACTB,设第l物镜OBJ1的光轴与波片QWP的光轴一致。另外,使为耦合透镜的光扩展器EXP的可动原件在第1光轴方向位置上变位。图1中,从作为第l光源的第1半导体激光LD1(波长Xl-380450nm)射出的光束穿过整光器BS而光束的形状被修正之后,入射到第1准直透镜CL1成平行光束。从第1准直透镜CL1射出的光束穿过二向色性棱镜DPI,穿过衍射光栅G,该衍射光栅G是用来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分离成记录再现用主光束和追踪出错信号检出用副光束的光学手段,然后进一步穿过偏振分光器PBS、光扩展器EXP。穿过光扩展器EXP的平行光束穿过X/4波片QWP,由第1物镜OBJ1聚光,经由第1光盘OD1的保护层(厚度tl=0.1mm),聚光于其信息记录面,在上形成聚光点。然后,在信息记录面经信息槽而被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穿过第l物镜OBJl、k/4波片QWP、光扩展器EXP,经偏振分光器PBS反射,进一步穿过传感透镜SL,入射到光检出器PD的受光面,因此,利用其输出信号,能够得到第1光盘OD1上信息记录着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另外,通过光检出器PD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来检出光量变化,进行聚焦检出或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驱动传动装置ACT,使第1物镜OBJ1连同透镜镜架LH—起移动,使来自于第1半导体激光LD1的光束成像于第1光盘OD1的信息记录面上。有关对第2光盘OD2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作说明。此时,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底座ACTB,设第2物镜OBJ2的光轴与波片QWP的光轴一致。另外,使为耦合透镜的光扩展器EXP的可动原件在第2光轴方向位置上变位。从第2半导体激光LD2(波长12=600~700nm)射出的光束入射到第2准直透镜CL2成平行光束。从第2准直透镜CL2射出的光束经第1二向色性棱镜DPI反射,穿过衍射光栅G,进一步穿过偏振分光器PBS以及光扩展器EXP。穿过光扩展器EXP的平行光束穿过k/4波片QWP,由第2物镜OBJ2聚光,经由第2光盘OD2的保护层(厚度t2=0.6mm),聚光于其信息记录面,在上形成聚光点。然后,在信息记录面经信息槽而被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穿过第2物镜OBJ2、k/4波片QWP、光扩展器EXP,经偏振分光器PBS反射,进一步穿过传感透镜SL,入射到光检出器PD的受光面,因此,利用其输出信号,能够得到第2光盘OD2上信息记录着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另外,通过光检出器PD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来检出光量变化,进行聚焦检出或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驱动传动装置ACT,使第2物镜OBJ2连同透镜镜架LH—起移动,使来自于第2半导体激光LD2的光束成像于第2光盘OD2的信息记录面上。有关对第3光盘OD3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作说明。此时,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底座ACTB,设第2物镜OBJ2的光轴与k/4波片QWP的光轴一致。另外,使为耦合透镜的光扩展器EXP的可动原件在第3光轴方向位置上变位。从第2半导体激光LD2(波长12=600~700nm)射出的光束入射到第2准直透镜CL2成平行光束。从第2准直透镜CL2射出的光束经第l二向色性棱镜DPI反射,穿过衍射光栅G,进一步穿过偏振分光器PBS以及光扩展器EXP。穿过光扩展器EXP后持有一定发散角(或收敛角)的光束穿过k/4波片QWP,由第2物镜OBJ2聚光,经由第3光盘OD3的保护层(厚度t3-0.6mm),聚光于其信息记录面,在上形成聚光点。然后,在信息记录面经信息槽而被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穿过第2物镜OBJ2、X/4波片QWP、光扩展器EXP,经偏振分光器PBS反射,进一步穿过传感透镜SL,入射到光检出器PD的受光面,因此,利用其输出信号,能够得到第3光盘OD3上信息记录着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另外,通过光检出器PD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来检出光量变化,进行聚焦检出或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驱动传动装置ACT,使第2物镜OBJ2连同透镜镜架LH—起移动,使来自于第2半导体激光LD2的光束成像于第3光盘OD3的信息记录面上。而且,在第1光盘OD1~第3光盘OD3是具有多层信息记录面的情况时,通过使光扩展器EXP的可动原件在光轴方向上变位,使在任何一个信息记录面上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成为可能。通过使第1物镜OBJ1的光学面和笫2物镜的OBJ2的光学面仅由折射面形成,这样即使是玻璃制的也可以用低成本来形成。并且,因为能够将所述第l物镜OBJl设计为最适合于波长3J的第l光束和第l光盘ODl的保护层tl,所以,能够对第1光盘OD1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另一方面,虽然将第2对物镜OBJ2通用于波长3d的第1光束和波长12的第2光束,但当第2光盘OD2的保护层t2与第3光盘OD3的保护层t3为相同的情况时,因为没有必要考虑保护层厚的差,所以能够使设计容易且低成本。并且,能够通过使光扩展器EXP变位而使得向第2物镜OBJ2的发散角发生变化,来适当修正基于所述第1光束与所述第2光束波长差的色像差。(第2实施方式)接下去,对第3项的有关发明进行说明。图2是对为BD的第1光盘OD1和、为HD的第2光盘OD2、和为以往的DVD的第3光盘OD3都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再现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概略截面图。BD的轨迹间距TP1和、HD的轨迹间距TP2和、DVD的轨迹间距TP3满足以下关系。TP1<TP2<TP3(1)如图2所示,支撑分别为玻璃制的第1物镜(又称第1对物光学元件)OBJ1和第2物镜(又称第2对物光学元件)OBJ2的透镜镜架LH,由传动装置ACT至少2维可动地支撑着。经由传动装置底座ACTB,装配传动装置ACT,使其能够相对光拾取装置的框(没有图示)作位置调整。支撑传动装置底座ACTB,使其能够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在图的左右方向移动。另外,耦合透镜(或准直透镜)COL的光学面上形成了衍射构造,该衍射构造作为使波长3d光束入射时2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波长U光束入射时1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的像差修正机构。在此,当使波长)3(>3=700~800nm)的平行光束入射到第2物镜OBJ2时,保护层厚t4(t4-1.2mm)、且轨迹间距大于DVD的作为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CD,其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中,波阵面像差在0.07X3rms以上。即,在该光拾取装置不能对CD进行适当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而以此筒化了光学系统、驱动系统。当然,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是用第2物镜,通过使得为耦合透镜(或准直透镜)的COL的衍射构造更加细微,那么,在CD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恰好的聚光点也是可能的。但是,衍射构造细微造成制造难度上升、衍射效率低下,所以,其结果招致成本上升。在此为了补充衍射作用,可以进一步考虑使得为耦合透镜(或准直透镜)的COL在光轴方向变位,使入射到第2物镜的光束的倍率发生变化(具体的是使有限发散化)之手段,但此时其结果需要驱动机构,所以,招致拾取装置整体大型化。并且是有限光入射到第2物镜,对追踪时的像高(光束的斜入射)来说发生较大的彗形像差,并且是有限发散光入射到第2物镜,对追踪时的像高(光束的斜入射)来说发生较大的彗形像差。有关对第1光盘OD1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作说明。此时,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底座ACTB,设第l物镜OBJ1的光轴与波片QWP的光轴一致。图1中,从作为第1光源的第1半导体激光LD1(波长3d-380450nm)射出的光束穿过整光器BS而光束的形状被修正之后,入射到第1准直透镜CL1成平行光束。从第1准直透镜CL1射出的光束穿过二向色性棱镜DP1,穿过衍射光栅G,该衍射光栅G是用来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分离成记录再现用主光束和追踪出错信号检出用副光束的光学手段,然后进一步穿过偏振分光器PBS、耦合透镜COL。穿过耦合透镜COL的2衍射光束穿过X/4波片QWP,由第1物镜OBJl聚光,经由第1光盘OD1的保护层(厚度tl-O.lmm),聚光于其信息记录面,在上形成聚光点。然后,在信息记录面经信息槽而被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穿过第l物镜OBJl、X/4波片QWP、耦合透镜COL,经偏振分光器PBS反射,进一步穿过传感透镜SL,入射到光检出器PD的受光面,因此,利用其输出信号,能够得到第1光盘OD1上信息记录着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另外,通过光检出器PD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来检出光量变化,进行聚焦检出或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驱动传动装置ACT,使第1物镜OBJ1连同透镜镜架LH—起移动,使来自于第1半导体激光LD1的光束成像于第1光盘OD1的信息记录面上。有关对第2光盘OD2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作说明。此时,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底座ACTB,设第2物镜OBJ2的光轴与1/4波片QWP的光轴一致。从第2半导体激光LD2(波长X2-600~700nm)射出的光束入射到第2准直透镜CL2成平行光束。从第2准直透镜CL2射出的光束经第1二向色性棱镜DP1反射,穿过衍射光栅G,进一步穿过偏振分光器PBS以及耦合透镜COL。穿过耦合透镜COL的2衍射光束穿过波片QWP,由第2物镜OBJ2聚光,经由第2光盘OD2的保护层(厚度t2-0.6mm),聚光于其信息记录面,在上形成聚光点。然后,在信息记录面经信息槽而被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穿过第2物镜OBJ2、X/4波片QWP、耦合透镜COL,经偏振分光器PBS反射,进一步穿过传感透镜SL,入射到光检出器PD的受光面,因此,利用其输出信号,能够得到第2光盘OD2上信息记录着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另外,通过光检出器PD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来检出光量变化,进行聚焦检出或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驱动传动装置ACT,使笫2物镜OBJ2连同透镜镜架LH—起移动,使来自于第2半导体激光LD2的光束成像于第2光盘OD2的信息记录面上。有关对第3光盘OD3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作说明。此时,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底座ACTB,设第2物镜OBJ2的光轴与波片QWP的光轴一致。从第2半导体激光LD2(波长12=600~700nm)射出的光束入射到第2准直透镜CL2成平行光束。从第2准直透镜CL2射出的光束经第1二向色性棱镜DP1反射,穿过衍射光栅G,进一步穿过偏振分光器PBS以及耦合透镜COL。穿过耦合透镜COL的1衍射光束穿过X/4波片QWP,由第2物镜OBJ2聚光,经由第3光盘OD3的保护层(厚度t3=0.6mm),聚光于其信息记录面,在上形成聚光点。然后,在信息记录面经信息槽而被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穿过第2物镜OBJ2、1/4波片QWP、耦合透镜COL,经偏振分光器PBS反射,进一步穿过传感透镜SL,入射到光检出器PD的受光面,因此,利用其输出信号,能够得到第3光盘OD3上信息记录着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另外,通过光检出器PD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来检出光量变化,进行聚焦检出或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驱动传动装置ACT,使第2物镜OBJ2连同透镜镜架LH—起移动,使来自于第2半导体激光LD2的光束成像于第3光盘OD3的信息记录面上。而且,在第l光盘ODl第3光盘OD3是具有多层信息记录面的情况时,通过在光路中插入没有图示的液晶元件,使在任何一个信息记录面上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成为可能。通过使第1物镜OBJ1的光学面和第2物镜的OBJ2的光学面仅由折射面形成,这样即使是玻璃制的也可以用低成本来形成。并且,因为能够将所述第1物镜OBJ1设计为最适合于波长XI的第1光束和第l光盘ODl的保护层tl,所以,能够对第1光盘ODl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另一方面,虽然将第2对物镜OBJ2通用于波长X1的笫1光束和波长X2的第2光束,但当第2光盘OD2的保护层t2与第3光盘OD3的保护层t3为相同的情况时,因为没有必要考虑保护层厚的差,所以能够使设计容易且低成本。并且,能够通过耦合透镜COL的衍射构造,来适当地修正基于所述第1光束与所述笫2光束波长差的色像差。本实施方式中,物镜以外的光学系统构成要素不带驱动机构,所以,实现了光拾取装置构成的简单化。而且,使用多层信息记录面光盘的情况时,通过适当驱动配置在光路上液晶元件,在使用层上形成聚光点即可。并且,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在耦合透镜COL的光学面上设衍射构造而是以折射面,并设置液晶元件作为像差修正机构来取代。此时,可以相应所使用的第1~第3光盘地驱动液晶修正元件,给予穿过的光束有不同的像差状态。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支撑第1物镜OBJ1和第2物镜OBJ2的透镜镜架LH移动来将任一物镜插入到光路中,但也可以用可动式面镜等作为切换元件,通过切换光路来代替,可以使光束穿过任一物镜。也可以使用2个半导体激光收纳于1插件的所谓2激光1插件等作为光源。(第3实施方式)接下去,同样参照图2,对第4项的有关发明进行说明。有关光盘的轨迹间距关系、拾取装置的概略构成因为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与第2实施方式的较大不同点在于,第3实施方式是在第2物镜OBJ2的光学面上设置了衍射构造。有关该衍射构造,与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为耦合透镜(或准直透镜)的COL上的功能相同。另外,当使波长>3(>3=700~800nm)的平行光束入射到第2物镜OBJ2时,保护层厚t4(t4-1.2mm)、且轨迹间距大于DVD的作为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CD,其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中,波阵面像差在0.07k3rms以上。即,在该光拾取装置不能对CD进行适当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而以此简化了光学系统、驱动系统。这一点与第l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相同。另外,通过使入射光束的倍率有限发散化,理论上能够在CD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恰好的聚光点,这一点也相同,但达成时产生的问题与笫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对第1光盘OD1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与第2实施方式的相同,省略说明。有关对第2光盘OD2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作说明。此时,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底座ACTB,设第2物镜OBJ2的光轴与5J4波片QWP的光轴一致。从第2半导体激光LD2(波长12=600~700nm)射出的光束入射到第2准直透镜CL2成平行光束。从第2准直透镜CL2射出的光束经笫1二向色性棱镜DPI反射,穿过衍射光栅G,进一步穿过偏振分光器PBS以及耦合透镜COL。穿过耦合透镜COL的光束穿过波片QWP,受到第2物镜OBJ2的聚光作用和衍射作用,经由第2光盘OD2的保护层(厚度t2=0.6mm),聚光于其信息记录面,在上形成聚光点。在此是2次衍射光形成聚光点。然后,在信息记录面经信息槽而被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穿过第2物镜OBJ2、人/4波片QWP、耦合透镜COL,经偏振分光器PBS反射,进一步穿过传感透镜SL,入射到光检出器PD的受光面,因此,利用其输出信号,能够得到第2光盘OD2上信息记录着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另外,通过光检出器PD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来检出光量变化,进行聚焦检出或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驱动传动装置ACT,使第2物镜OBJ2连同透镜镜架LH—起移动,使来自于第2半导体激光LD2的光束成^^于第2光盘OD2的信息记录面上。有关对第3光盘OD3进行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的情况作说明。此时,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底座ACTB,设第2物镜OBJ2的光轴与X/4波片QWP的光轴一致。从第2半导体激光LD2(波长X2-600~700nm)射出的光束入射到第2准直透镜CL2成平行光束。从第2准直透镜CL2射出的光束经第1二向色性棱镜DPI反射,穿过衍射光栅G,进一步穿过偏振分光器PBS以及耦合透镜COL。穿过耦合透镜COL的光束穿过X/4波片QWP,受到第2物镜OBJ2的聚光作用和衍射作用,经由第3光盘OD3的保护层(厚度t3=0.6mm),聚光于其信息记录面,在上形成聚光点。在此是1次衍射光形成聚光点。然后,在信息记录面经信息槽而被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穿过第2物镜OBJ2、X/4波片QWP、耦合透镜COL,经偏振分光器PBS反射,进一步穿过传感透镜SL,入射到光检出器PD的受光面,因此,利用其输出信号,能够得到第3光盘OD3上信息记录着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另外,通过光检出器PD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来检出光量变化,进行聚焦检出或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驱动传动装置ACT,使第2物镜OBJ2连同透镜镜架LH—起移动,使来自于第2半导体激光LD2的光束成像于第3光盘OD3的信息记录面上。而且,在第1光盘OD1~第3光盘OD3是具有多层信息记录面的情况时,通过在光路中插入没有图示的液晶元件,使在任何一个信息记录面上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成为可能。通过使第1物镜OBJl的光学面仅由折射面形成,这样即使是玻璃制的也可以用低成本来形成。并且,因为能够将所述第1物镜OBJl设计为最适合于波长3d的第1光束和第1光盘OD1的保护层tl,所以,能够对第1光盘OD1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以及/或再现。另一方面,虽然将第2物镜OBJ2通用于波长Xl的第1光束和波长X2的第2光束,在其折射面上设置衍射构造,但当第2光盘OD2的保护层t2与第3光盘OD3的保护层t3为相同的情况时,因为没有必要考虑保护层厚的差,所以能够使设计容易且低成本。并且,能够通过设置在物镜上的衍射构造,来适当地修正基于所述第1光束与所述第2光束波长差的色像差。本实施方式中,物镜以外的光学系统构成要素不带驱动机构,所以,实现了光拾取装置构成的简单化,但也可以根据必要,使准直透镜的驱动成为可能。具体的是,为了补充第2物镜OBJ2的衍射作用或避免造成衍射构造的进一步细微,优选使得记录再现第2光盘OD2时和记录再现第3光盘OD3时的耦合透镜COL的光轴方向位置为不同位置。另外,能够仅用第2物镜的衍射构造修正色像差的情况时,为了更好的修正其他因素,可以采用像差修正机构。作为其他因素,例如可以更好地进行由于制造批号不同引起的各激光二极管振荡波长的差(所谓波长特性)或随着使用引起温度上升而引起产生的像差的修正(温度修正)。并且,使用多层信息记录面的光盘的情况时,通过适当驱动配置在光路上液晶元件,在使用层上形成聚光点即可。图3是其它方式涉及的透镜镜架驱动部的立体图。图3所示透镜单元OU'能够配置于图1、2的光拾取装置,其备有物镜OBJl(第1对物光学元件)和OBJ2(第2对物光学元件),它们分别将来自于半导体激光的激光聚光于不同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透镜镜架LH,其将物镜OBJ1和OBJ2的光轴支撑于同一圃周PC上;传动装置底座ACTB,其支撑透镜镜架LH,使其经由设置在圆周PC的中心轴位置上的支轴SH,旋转自在且沿着该旋转中心轴往复移动自在;聚焦传动装置(省略图示),其使透镜镜架LH在沿着支轴SH的方向作往复移动;追踪传动装置TA,其驱策透镜镜架LH的旋转动作,进行各物镜OBJ1和OBJ2的定位。该透镜早元OU'中设置了进行各传动装置动作控制的动作控制回路(省略图示)。物镜OBJl、OBJ2分别装配在贯通圆板状透镜镜架LH之平板面的孔部,分别离透镜镜架LH的中心等距离地配设。该透镜镜架的中心部与立设于传动装置底座ACTB的支轴SH的上端部,旋转自在地系合,在该支轴SH的下方,配设了图示省略的聚焦传动装置。即,由设置在支轴SH下端部的永久磁石和设置在其周围的线團构成电磁螺线管,通过调节流过线團的电流,该聚焦传动装置对支轴SH以及透镜镜架LH所作的沿着该当支轴SH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的微小单位的往复移动进行驱策,以进行焦点距离的调整。另外,如上所述,追踪传动装置TA付与该透镜镜架LH以支轴SH为中心的转动动作。该支轴SH具有平行于光轴的轴线。该追踪传动装置TA备有一对追踪线圏TCA和TCB,它们隔着支轴SH对称设置在透镜镜架LH的边缘部;二组成对的磁铁MGA、MGB、MGC、MGD,它们分别设置在靠近透镜镜架LH边缘部的、隔着支轴SH的对称位置上。然后,设定磁铁MGA、MGB的位置,使追踪线圏TCA、TCB各自对着其中一组成对磁铁MGA、MGB时,物镜OBJl处于激光光路上,另外,设定磁铁MGC、MGD的位置,使追踪线團TCA、TCB各自对着成对磁铁MGC、MGD时,物镜OBJ2处于激光光路上。另外,上述透镜镜架LH上设置了没有图示的制动装置,其限制透镜镜架LH的转动范围,使追踪线團TCA与磁铁MGB或磁铁MGD,以及追踪线围TCB与磁铁TGA或磁铁TGC不发生对面。并且,配置追踪传动装置TA,使圆形透镜镜架LH外周的切线方向与光盘的轨迹的切线方向正交,其是通过驱策该透镜镜架LH微小单位的转动动作,来修正激光对轨迹的照射位置的偏离。因此,为了进行该追踪动作,例如有必要在保持各追踪线團TCA、TCB与各自磁铁MGA、MGB对面的状态的同时,又微妙地驱策透镜镜架LH转动。为了进行所述的追踪动作,各追踪线團TCA、TCB的内侧装备了铁片,通过动作控制回路对流过各追踪线围TCA、TCB中的电流进行控制,使该铁片由各磁铁吸引又同这些各磁铁之间产生微妙的排斥力。而且,虽然第2物镜OBJ2与第2光盘(HDDVD)以及第3光盘(DVD)的两者对应,但不管在仅由折射面形成的情况还是在具备衍射面的情况,都可以适当选定最适合化的光盘。在最适合化于笫2光盘(HDDVD)时,可以通过像差修正元件或衍射面,做到与第3光盘(DVD)对应。此时,有对HDDVD容易进行形成更良好聚光点之优点。也可以与上述相反。另外,在选定它们2个的中间基板厚,设计最适合于其基板厚的光学面,然后通过像差修正机构或衍射面的作用与两者光盘对应的情况时,优选采用在物镜上设置衍射构造,使从其任何一个都产生不为0次的衍射光来形成聚光点的情况。(实施例)以下,对适合于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这些方式中,可以优选釆用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6411442号和美国专利6512640号(2件都是日本国优先权,申请号特愿平11-247294号、特愿平2000-60843号)中刊栽的设计,作为第l物镜OBJl。另外,可以采用本申请人的特开2004-101823号的设计作为第2物镜OBJ2。特开2004-101823号中刊栽的HDDVD用物镜上设有波长特性修正用的衍射构造,但是,可以通过公开的技术,作为没有该色修正功能,进行仅用折射面组成的光学设计。接下去,对适合于第3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以下说明中(包括表的透镜数据),10的乘方数(例如2.5xl(T3)用E(例如2.5xE-3)来表示。对物光学系统的光学面形成为,将表中所示系数分别代入数l式,由数式规定的光轴周围周对称的非球面。在此,以光轴方向位置为X,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高度为h,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圆锥系数为K,非球面系数为A2i。(数l)另外,采用衍射构造(相位构造)的情况时,其付与各波长光束的光程差由将表中所示系数代入数2式的光程差函数的数式规定。即,当以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高度为h、衍射次数为m、使用波长(半导体激光的射出波长)为X、闪耀化波长为XB、光程差函数系数为C时,光程差函数①B(mm)用数2式表示。(数2)<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1</formula>第1物镜OBJl的透镜数据(包括物镜的焦点距离、像面侧数值孔径、放大倍率)在表l中出示。第l物镜的光学面仅由折射面形成。(表l)第1物镜的透镜数据焦点多巨离&=2.2mm像面侧数值孔径NA1:0.85放大倍率ml:1/23.3<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1</column></row><table>*&表示第i面到第i+1面的变位。非球面数据第2面非球面系数k=-6.6478xE画lAl=+1.1830xE-2A2=+2.1368xE-3A3=+6.0478xE-5A4=+4.1813xE-4A5=-2.1208xE-5A6=誦2.7978xE-5A7=十1.0575xE國5A8=+1.8451xE-6A9=-4.8060xE-7第3面非球面系数k=-5.7511xE+lAl=十8.1811xE誦2A2=-4.7203xE-2A3=+9.3444xE-3A4=+1.6660xE-3A5=-7.2478xE画4第2物镜OBJ2的透镜数据(包括物镜的焦点距离、像面侧数值孔径、放大倍率)在表2中、非球面数据在表3中出示。第2物镜的光学面上设有折射面加上衍射构造。另外,该例中通过改变耦合透镜的放大倍率,进行更良好的聚光点的形成。且如上所述,对CD不能形成恰好的聚光点。表2以及表3所示的第2物镜OBJ2上,当使波长33(>3=700~800nm)的平行光束入射时,保护层厚t4(t4=1.2mm)且轨迹间距大于DVD的CD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中的波阵面像差为0.17813rms。(表2)第2物镜的透镜数据焦点距离6=3.00mmf2=3.10mm像面俩J数值孑L径NA1:0.65NA2:0.652面衍射次数nl:10n2:62'面衍射次数nl:5n2:3放大倍率ml:1/31.0m2:1/54.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3</column></row><table>*di表示第i面到第i+l面的变位。*d2'、d3'分别表示第2面到第2'面、第3面到第3'面的变位。(表3)非球面数据第2面(0〈h^1.662mm)非球面系数k=-4.4662xE-lAl=十8.7126xE-4A2=-l.卯63xE-3A3=+9.2646xE-4A4=國2.1198xE画4A5=+1.6273XE-7A6=十1.3793xE画6光程差函数(闪耀化波长XB=0.1mm)C2=國2.3141xE-lC4=-2.0141xE画2C6=-7.5021xE-3C8=十1.3559xE誦3C10=國4.0867xE画4第2'面(1.662mm<h)非球面系数k=-4.1961xE-lAl=+3.0725xE-3A2=-2.5861xE國3A3=+9.6551xE醫4A4=誦1.3826xE國4A5=+7.5482xE-6A6=-7.5795xE-7光程差函数(闪耀化波长XB=0.1mm)C2=-5.4710xE-lC4=画2.6404xE-2C6=-1.5524xE-2C8=-1.0308XE-3CIO=+1.1379XE-3第3面(0〈h^1.362mm)非球面系数k=-8.0653xE+2Al=画5.5926xE-3A2=+1.1660xE-2A3=-6.4291xE-3A4=+1.5528XE-3A5=画1.3029xE-4A6=-3.4460xE画6第3'面(1.362mm<h)非球面系数k=-1.2782xE+3Al=-7.3881xE-3A2=+1.1800xE-2A3=画6扁2xE-3A4=十l馬8xE-3A5=曙2.3565xE國4A6=十1.5370xE-权利要求1.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包括射出波长λ1光束的第1光源;射出波长λ2光束的第2光源;耦合透镜,其配置在所述第1光束以及所述第2光束穿过的共同光路上;第1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第2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其中,从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λ1的第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由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1的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另外,从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λ1的第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2的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并且,从所述第2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λ2的第2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为t3、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的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其中,λ1<λ2、t2>t1、0.9t2≤t3≤1.1t2,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透镜能够在使用所述第1光束,经由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的第1位置和、使用所述第1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的第2位置和、使用所述第2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的第3位置、之至少3个的光轴方向位置进行位置变化;当使波长λ3的平行光束入射到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上时,保护层厚为t4、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3信息记录介质的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其中,波阵面像差在0.07λ3rms以上,其中,1.7λ1≤λ3≤2.3λ1、t4>t3。2.根据权利要求l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乃至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至少1个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对应所述对物光学元件聚光的信息记录面,所述耦合透镜在光轴方向作位置变化。3.—种光拾取装置,其包括射出波长3d光束的第l光源;射出波长X2光束的第2光源;耦合透镜,其配置在所述第l光束以及所述第2光束穿过的共同光路上,且备有所述波长3d光束穿过时的出射角和所述波长人2光束穿过时的出射角为相异的衍射构造;像差修正机构,其配置在所述共同光路上,且使所述波长3d光束穿过时的球面像差量和所述波长U光束穿过时的球面像差量相异;第1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第2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其中,从所述第l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3tl的第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l的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另外,从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3d的第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2的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并且,从所述第2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U的第2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为t3、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的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其中,U<X2、t2>tl、0.9t2H3^1.1t2,其特征在于,对穿过所述耦合透镜和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束给出第1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1光束,经由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和、第2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1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和、第3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2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之任何一个状态;当使波长的平行光束入射到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上时,保护层厚为t4、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3信息记录介质的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其中,波阵面像差在0.07X3rms以上,其中,H^3S2.3人1、t4>t3。4.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包括射出波长3d光束的第l光源;射出波长U光束的第2光源;耦合透镜,其配置在所述第1光束以及所述第2光束穿过的共同光路上;像差修正机构,其配置在所述共同光路上,且使所述波长>d光束穿过时的球面像差量和所述波长U光束穿过时的球面像差量相异;第l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仅由折射面组成的光学面;第2对物光学元件,其备有的光学面上具有使所述波长XI光束穿过时的出射角和所述波长12光束穿过时的出射角为相异的衍射构造;其中,从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所述波长3d的第1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1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l的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另外,从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所迷波长X1的第l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t2的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并且,从所述第2光源射出的所迷波长X2的第2光束穿过所述耦合透镜以及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聚光,能够对保护层厚为t3、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的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的形成,其中,kl〈U、t2〉tl、0.9t2^t3^1.1t2,其特征在于,对穿过所述耦合透镜和所述像差修正机构的光束给出第1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l光束,经由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和、第2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1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和、第3像差状态,该状态适合于使用所述第2光束,经由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对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进行聚光点形成、之任何一个状态;当使波长的平行光束入射到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上时,保护层厚为t4、且轨迹间距大于所述第3信息记录介质的第4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点,其中,波阵面像差在0.07X3rms以上,其中,1.7入1^3^2.3X1、t4>t3。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差修正机构包括使所述耦合透镜在光轴方向进行位置变化的手段。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乃至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至少1个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对应所述对物光学元件聚光的信息记录面,所述耦合透镜在光轴方向作位置变化。7.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差修正机构包括液晶元件。8.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乃至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至少1个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驱动所述液晶元件,使其对所述对物光学元件聚光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光点给出不同的像差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何1项中记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面最适合于用来对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10.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何1项中记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面最适合于用来对所述笫3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11.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面最适合于用来对不同于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以及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假想性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12.根据权利要求1~11的任何1项中记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l对物元件和所述第2对物元件的任何一个插入所述共同的光路中。13.根据权利要求1~11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配置在所述共同光路上的切换元件,所述波长3d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第1对物元件和所述第2对物元件的任何一个。14.根据权利要求113的任何1项中记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透镜是光扩展器或准直透镜。15.根据权利要求314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波长a的光束穿过所述衍射构造时,2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波长k2的光束穿过所述衍射构造时,l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16.根据权利要求3~14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波长)d的光束穿过所述衍射构造时,0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波长X2的光束穿过所述衍射构造时,l次衍射光的强度为最高。17.根据权利要求1~16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轨迹间距TP1与、所述第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轨迹间距TP2与、所述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轨迹间距TP3满足以下关系。TP1<TP2<TP3(1)18.根据权利要求1~17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来自于所述第1乃至第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入射到通用的光检出器上。19.根据权利要求117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l对物光学元件以及所述第2对物光学元件中,至少一个是玻璃制的。全文摘要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具有比较简单结构,能够互换地对不同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再现,为此,仅用折射面形成第1物镜(OBJ1)的光学面,即使是用玻璃制的也能够用低成本来形成。并且,可以将第1物镜(OBJ1)设计为对波长λ1的第1光束和第1光盘(OD1)的保护层t1最适合化。另一方面,第2物镜(OBJ2)通用于波长λ1的第1光束和波长λ2的第2光束,但是当第2光盘(OD2)的保护层t2和第3光盘(OD3)的保护层t3相同时,没有必要考虑保护层厚的差,容易设计可以低成本。而且,通过使光扩展器(EXP)变位以改变向第2物镜(OBJ2)的发散角,能够确切地修正基于第1光束与第2光束波长差的色像差。文档编号G11B7/135GK101099203SQ200680000879公开日2008年1月2日申请日期2006年11月6日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发明者大田耕平,新勇一,桥村淳司,池中清乃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