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979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对光盘等的光信息记录媒 体,在譬如进行记录、再生及删除信息等处理的光学式信息处理装置中,
具有处理作为其基干部件的光拾取头装置(optical head device)所使用的 再生信号或记录信号的信号处理功能、以及检测各种伺服信号的检测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记录高清晰的动画或信息时,提高对1张光信息记录媒体能够 记录的容量的必要性增加。因此,在光信息记录媒体中设置多层记录层的 结构正被研究当中。再生专用的媒体,有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ROM和DVD-Video等的专用光信息记录媒体,记录用的媒体,有DVD-R DL(Dual Layer)和DVD+R DL(Double Layer)等的光信息记录媒体,在每个 媒体中每一面设有两层记录层。
并且,作为下一代的光信息记录媒体,也出现了 Blu-Ray Disc和 HD(High Definition)-DVD等一面两层的再生用或记录用的光信息记录媒 体。进一步地,每一面四层或八层再生用或记录用的光信息记录媒体也正 受到研究当中。这样地,有关再生或记录每一面具有多层记录层的光信息 记录媒体,譬如专利文献l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受到公开。
图8是向来的光拾取装置,示出使用了衍射光栅(全息图元件)的一般 的光拾取装置的光学原理性结构。如图8所示,向来的光拾取装置具有着 发射用来记录或再生的激光光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把来自半导体激光元 件1的激光光集束为平行光束的准直仪透镜2,把被集束为平行光束的激 光光衍射为一条主光束和两条次光束的衍射光栅3,把来自光信息记录媒 体5的反射光的方向改变为光电探测器(photodetector)9—侧的偏光分束 镜4,把三条光束提升到光信息记录媒体5的方向的提升镜(raising
mirror)6,被配置于该提升镜6和光信息记录媒体5之间、把线偏振光转 换为圆偏振光的四分之一波长板7,把被转换成圓偏振光的三条光束聚焦 到光信息记录媒体5的物镜8,被配置在偏光分束镜4和光电探测器9之 间、把反射光聚光到光电探测器9的聚光透镜10,以及把反射光衍射到光 电探测器9的全息图元件11。
图9模式性地示出全息图元件11。如图9所示,向来的全息图元件11 具有圓板形,在其中央部设有一条分割线12,在分割线12的左右形成由 第一全息图区域11A和第二全息图区域IIB构成的两种衍射区域。在分割 线12延伸的方向被设定成与从光信息记录媒体5被反射的反射光束的光束 图形的光信息记录媒体5轨道方向大体上平行(图9Y轴方向)。这里,各个 全息图区域IIA、 11B的各个光栅被形成为圓孤形。
因此,三条反射光朿(一条主光束和两条次光束),由于以跨越全息图 元件11分割线12的方式来射入各个全息图区域IIA、 IIB,因此形成至少 十二条的土l次衍射光。这里,接收±1次衍射光的光电探测器9具有如图 IO所示的受光面。在本例子中示出的情况是在检测聚焦信号时使用光点 直径探测法(Spot Size Detection:SSD法)、在检测循轨信号时使用差分 相位法(Differntial Phase Detect ion:DPD 法)和差分推挽法 (Differntial PushPull:DPP法)。换句话说,这个受光面,由以中心线 13为对称轴在左右棑列有各两个三段的十二个光检测段14 25构成,该 各光检测段各自被配置成对应于十二条±1次衍射光所到达的位置。
被配置在光电探测器9的Y轴方向的第二段的四个光检测段18 21 各自对应主光束SP1的光点而进行聚焦检测和DPD检测。被配置在Y轴方 向的第三段和第一段的光检测段14 17及22 25各自对应两条次光束 SP2、 SP3的光点而进行DPP检测。
第二段的各个光检测段18 21 ,在X轴方向被分割为四并各自形成 四格(cell)。因此,整体受光面全体被形成为二十四个分割区域。进一步 地,各全息图区域11A与11B的间距(pitch)和图形被形成为使得通过其中 一个全息图区域11A的光射入四列的光检测段当中的外侧两列的段14、 18、 22以及17、 21、 25,同时使得通过另外一个全息图区域11B的光射入内侧 两列的段15、 19、 23以及16、 20、 24。本例子中,伺服误差信号中的聚焦错误(FE)信号是用光点直径探测 (SSD)法{FE(SSD)}检测,循轨误差(TE)信号是用DPD(差分相位)法 {TE(DPD)}和DPP(差分推挽)法{TE(DPP)}(=主推挽{TE(MPP)}及次推挽 (TE(SPP)的1运算)检测。具体来说,用以下的运算加以生成(genetrate)。
FE(SSD)=(B+C+F+G)-(A+D+E+H)
TE(DPD)=i〕hase(A+B, E+F)+phase(C+D, G+H)
TE(MPP)=(A+B+C+D)-(E+F+G+H)
TE(SPP) = I-J
TE(DPP)=TE(MPP)-Gain(TE(SPP))
这里,phaseO表示相位比较,GainO表示规定系数,A、 B、 C、 D、 E、 F、 G、 H、 I及J,使用图10所示射入各光检测段的光点Al、 Bl等符号, 则浮皮表示成
A=A1+A2, B=B1+B2, C=C1+C2, D=D1+D2, E=E1+E2, F=F1+F2, G=G1+G2, H二H1+H2, 1=11+12+13+14, J=J1+J2+J3+J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295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决课题
然而,上述的向来的光拾取装置,在具有两层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媒 体的情况,来自成为记录或再生信息对象的记录层以外的记录层的记录边 界的无用反射光(也就是一般称为他层记录边界杂散光stray light)成为 问题。具体来说,在作为记录或再生信息的对象的记录层所反射的光、和 不是对象的记录层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边界部分所反射的光重叠的 状态下来检测光时,将会无法求得正确的光量。 一般,循轨误差信号是用 差分推挽(DPP)法来检测。这样地由于使用 一般的衍射光栅(全息图元件) 的光拾取装置,在记录或再生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时将产生他层记录边 界杂散光的问题。
以下,详细说明这个他层纪录边界杂散光的问题。 在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在媒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有两层记录层,
靠近光拾取装置的第一记录层是由半透明的记录层构成,根据光拾取装置, 通过在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改变彼此的聚焦位置而能够进行对记录层 的记录或再生。在检测这样的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循轨信号时,两层 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循轨用次推挽信号混乱。循轨用次推挽信号混乱的原
因在于来自未聚焦的其他记录层的记录区域及未记录区域的反射光成为 散焦(defocus)光射入光电探测器9的受光区域。
图11示出了生成散焦光的情况。图11示出具有第一记录层26及第 二记录层27的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中,聚焦在靠近光拾取装置的第一记 录层26的情况。在光电探测器9,除了来自被聚焦的第一记录层26的聚 光束以外,还有来自没有被聚焦的其他离焦(off-focus)层(第二记录层27 的)散焦光射入受光区域。散焦光在跨越第二记录层27的记录区域28和未 记录区域29通过时的影响最大。影响最大的光束是三条光束中的主光束 SP1的散焦光。使用图12说明其理由。
图12示出在主光束的散焦光30以覆盖各个光检测段14、15等方式 射入的情况。散焦光30大量地射入生成TE(SPP)信号的段14、 15、 16、 17、 22、 23、 24及25。散焦光30跨越第二记录层27的记录区域28和未记录 区域29通过时的TE(SPP)信号示于图13。但是,这里并不包含AC信号。 从图13可以得知TE(SPP)(=I-J)信号在跨越第二记录层27的记录区域 28和未记录区域29通过时不稳定,而无法生成稳定的循轨误差(TE)信号。 在图12中,这个意味着譬如射入光检测段14的光点II和射入光检测段 15的光点Jl,在-X轴方向从第二记录层27的记录区域28移动到未记录 区域29时,TE信号的振幅的差将不会成为0。即使聚焦在第二记录层27 上的情况,也会产生和第一记录层26相同的问题。并且,记录层不限于两 层,在三层以上中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向来的问题,使得能够对应至少两 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同时能够检测实现更正确且稳定的记录动作及再生动 作的循轨误差信号。 解决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在结构上使设在光拾取装置的全息图元 件在与记录媒体的轨道方向平行的方向和垂直的方向分割为四,邻接与轨
道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两組的区域之间的两組衍射光对各个受光元件的各自 与轨道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地射入。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光束的半 导体激光元件,使上述光束衍射成具有互相不同次数的多条衍射光的衍射 光栅,将根据上述衍射光栅所衍射的上述多条衍射光聚光到光信息记录媒 体的记录面的聚光光学系,衍射被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反射的回射光 (return 1 ight)的全息图元件,以及,接收根据上述全息图元件被衍射的 衍射光的多个受光元件;上述全息图元件,根据对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 轨道方向平行的第 一 分割线及上述轨道方向垂直的第二分割线,被分割为 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同时,上述第一区域及第二 区域、以及上述第三区3或及第四区域彼此在上述轨道方向各自邻接,并且 上述第一 区域及第四区域、上述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彼此在上述轨道方向 垂直的方向各自邻接;根据在上述全息图元件的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 区域被衍射的衍射光,对上述多个受光元件,以和上述轨道方向垂直的方 向的 一直线方向排列 一样地衍射射入,根据在上述全息图元件的上述第三 区域和上述第四区域被衍射的衍射光,对上述多个受光元件,以和上述轨 道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直线方向排列 一样地衍射射入。
根据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全息图元件,根据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 道方向平行的第 一 分割线及对轨道方向垂直的第二分割线被分割成第 一 区 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同时,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彼此、 以及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彼此在轨道方向各自邻接,并且第一区域及第四 区域彼此、以及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彼此在与轨道方向垂直的方向各自邻 接。而且,在全息图元件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被衍射的衍射光,对多 个受光元件,以和轨道方向垂直的方向一直线方向排列地衍射射入,并且, 在全息图元件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被衍射的衍射光,对多个受光元件, 在和轨道方向垂直的方向一直线方向排列地衍射射入。因此,譬如,用差 分推挽(DPP)法、进一 步地用次推挽TE(SPP)法检测循轨误差(TE)信号时, 散焦光跨越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并且跨越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因此该检 测信号(振幅的差信号)实际上成为0。由此,即使是在跨越不成为对象的 记录层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而通过时,也能够生成稳定的循轨误差(TE)
信号。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多个受光元件是在对光信息记录 媒体的轨道方向平行的方向被分割配置。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衍射光栅把光朿衍射成0次衍射 光和±1次衍射光。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全息图元件的第一区域、第二区 域、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各自被形成为以上述各受光元件为基准在靠近上 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位置成像的区域、和以上述各受光元件为基准在对上 述光信息记录媒体远的位置成像的区域交替地形成且形成为平面长条形。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多个受光元件被配置在半导体激 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两侧。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上述多个受光元件是被形成在半 导体基板,把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装载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上。
最好是,在这个情况时,具有上述多个受光元件及上述半导体激光元 件的上述半导体基板,是把上述衍射光栅及上述全息图元件一起組装在同 一个封装体中。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被配置在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的 两侧的其中一侧区域的上述受光元件输出用来生成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 被配置在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的另一个侧区域的上述受光元件输出用来生 成循轨误差信号的信号。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衍射光栅和全息图元件是用一个 光学部件形成的。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射的光束
波长是带宽650nm。
并且,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射 的光束波长带宽是405nm。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将能够对应至少对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 同时能够检测实现更正确并且稳定的记录动作及再生动作的循轨误差信 号。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光学系主要部分的 模式性断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全息图元件的模式 性平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受光元件群的布置 的模式性平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 一 个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中来自两层光信息记
录媒体的散焦光的模式性断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中散焦的主光束射入
受光元件群的情况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循轨误差信号
TE(SPP)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边界附近的信号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 一 个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中的全息图元件使用
其他衍射图形时的光束光点的模式性平面图。
图8是示出向来的光拾取装置的光学原理性结构图。
图9是向来的光拾取装置的全息图元件的模式性平面图。
图IO是向来的光拾取装置的光电探测器的布置的模式性平面图。
图11是用来说明向来的光拾取装置中来自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
散焦光的模式性断面图。
图12是示出向来的光拾取装置中散焦的主光束射入光电探测器的情
况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向来的光拾取装置的循轨误差信号TE(SPP)的记录区域和 未记录区域的边界附近的信号图。 符号说明
101-光信息记录媒体,102-半导体激光元件,103-衍射光栅,104-四分 之一波长板,105-全息图元件,106-第一受光元件群,107-第二受光元件群, 108-集成电路基板,109-光学基板,110-准直仪透镜,111-物镜,112-封 装体,119-两层光信息记录媒体,120-第一记录层,121-第二记录层,122- 记录区域,123-未记录区域,Ll-光束,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个实施例)
以下参照

本发明涉及的 一 个实施例。
图1模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结构。 如图l所示地,本实施例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由发射具有能够记录和再生 光信息记录媒体101的波长的光束Ll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02、把光束Ll 衍射为0次衍射光的主光束和土l次衍射光的次光束(图未示)的衍射光栅 103、使集束为线偏振光(p偏振光)的光束Ll偏光为圓偏振光的四分之一 波长板104、衍射光信息记录媒体101所反射的光束Ll的全息图元件105、 以及接收全息图元件105的衍射光的第一受光元件群106和第二受光元件 群107构成。
这里,用来生成循轨误差信号的受光元件群的第一受光元件群106、 和用来生成聚焦误差信号的受光元件群的第二受光元件群107,在一个集 成电路基板108主面上互相间隔地形成。半导体激光元件102,被安装在 集成电路基板108主面的第一受光元件群106和第二受光元件群107之间 的区域。
衍射光栅103和全息图元件105由同一的光学元件所形成的光学基板 109构成。
在四分之一波长板104和光信息记录媒体101之间,设有使来自半 导体激光元件102的光束Ll为平行光束的准直仪透镜110、和把平行光束 的光束Ll聚焦到光信息记录媒体101的一个记录面的物镜111。
集成电路基板108被实际組装在封装体112的内部,光学基板109被 固定安装在实际組装有集成电路基板108的封装体112上方。并且,集成 电路基板108,也可以是和包含有衍射光栅103及全息图元件105的光学 基板109 —起被組装到封装体112的内部。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全息图元件105的结构。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涉及的全息图元件105,根据与光信息记录媒体101轨道平行的 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分割线113、和与轨道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分 割线114被分割为115、 116、 117及118的四个区域。全息图元件105的
四个区域115 118,以各受光元件群106、 107为基准在靠近光信息记录 媒体101的位置成像的次区域115 a 、 116 a 、 117 a 、 118 a 、以及以各受 光元件群106、107为基准在远离光信息记录媒体101的位置成像的次区域 115b、 116b、 117b和118b,被交替形成且形成为平面长条形。
接着,图3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一受光元件群106及第二受光元 件群107的布置。如图3所示,第一受光元件群106的Y轴方向的第三段, 在X轴方向被平行地分割为二形成区域FlOl、 E101, Y轴方向的第一段在 X轴方向被平行地分割为二形成区域F102、 E102。第一受光元件群106的 Y轴方向的第二段,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各自被平行地分割为二形成区 域AlOl、 BlOl、 C101及DIOI。
并且,第二受光元件群107大体上在X轴方向大小不规则地被分割为五。
射入图2所示的全息图元件105的主光束,根据区域115被衍射形成 如图3所示的多个光点115M,根据区域116被衍射形成如图3所示的多个 光点116M,根据区域117被衍射形成如图3所示的多个光点117M,根据区 域118被衍射形成如图3所示的多个光点118M。并且,射入全息图元件105 的次光束,根据区域115被衍射形成如图3所示的多个光点115S,根据区 域116被衍射形成如图3所示的多个光点116S ,根据区域117被衍射形成 如图3所示的多个光点117S,根据区域118被衍射形成如图3所示的多个 光点U8S。
以下,说明如上述构成的本实施型态的光拾取装置的动作。 首先,再生如图1所示的光信息记录媒体101的信息或记录其他的 信息时,驱动半导体激光元件102,半导体激光元件102所发射的光束Ll 被衍射光栅103衍射为0次衍射光的主光束和土l次衍射光的次光束(图未 示)。并且,被衍射为p偏振光的光束Ll通过四分之一波长板104而成为 圓偏振光经过准直仪透镜110及物镜111被聚光到光信息记录媒体101并 且被反射。反射光,再一次地经过物镜111及准直仪透镜110射入四分之 一波长板104变成s偏振光射入作为光束分歧器的全息图元件105。
接着,检测伺服误差信号中的聚焦错误(FE)信号和循轨误差(TE)信 号。聚焦错误(FE)信号是用光点直径探测(SSD)法检测(FE(SSDM、循轨误
差(TE)信号是用差分相位(DPD)法{TE(DPD)}和差分推挽(DPP)法 {TE(DPP)}(=主推挽{TE(MPP)}及次推挽{TE(SPP)的}运算)来检测。具体来 说,根据以下的运算加以生成。 FE(SSD)=G-H
TE(DPD)=phase(A, D)-phase(B, C) TE(MPP) = (C+D)-(A+B) TE(SPP):E-F
TE(DPP)=TE(MPP)-Ga i n(TE(SPP)) 这里,phase()表示相位比较,GainO表示规定的系数,在A、 B、 C、 D、 E、 F、 G及H,使用图3所示的各个光检测段所标记的符号AlOl、 B101 等来表示,则
A=A101, B=B101, C=C101, D=D101, E=E101+E102, F=F101+F102, G=G101+G102+G103, H=H101+H102。
接着,说明使用了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时来自不是动作对象的记录 层的散焦光的处理方法。
图4,示出在具有第一记录层120及第二记录层121的两层的光信 息记录媒体119中聚焦于靠近光拾取装置的第一记录层120上的情况。除 了来自被聚焦在第一受光元件群106及第二受光元件群107上的第一记录 层120的聚光束以外,来自没有被聚焦的其他离焦层(第二记录层121)的 散焦光射入各个受光元件群106、 107。散焦光跨越第二记录层121的记录 区域122和未记录区域123通过时影响最大。影响大的光束是来自三条光 束中的主光束的散焦光。图5示出主光束的散焦光115M、 116M、 117M和 118M以覆盖各个光检测段FlOl、 E101的方式射入的情况。这里,仅示出 射入循轨误差(TE)信号用的第一受光元件群106的散焦光。可以得知散 焦光116M、118M大量地射入生成TE(SPP)信号的光检测段E101、F101、E102 及F102。
图6示出散焦光如图4所示地跨越第二记录层121的记录区域122和 未记录区域123通过时的TE(SPP)信号。但是,这里不包含AC信号。如图 6所示,TE(SPP)( = E-F)信号,即使在来自未被聚焦的第二记录层121的 散焦光跨越该记录区域122和未记录区域123而通过时,也生成了大体稳
定的循轨误差信号。这是由于来自第二记录层121的记录区域122及未记 录区域123向X轴方向移动的散焦光,大体上均等地射入譬如光检测段 E101及F101,使得该检测信号(振幅差的信号)实际上成为0。由此,能够 生成稳定的循轨误差信号。
并且,本发明即使是在聚焦于第二记录层121时也同样地能够生成稳 定的循轨误差信号。
并且,作为本实施例涉及的全息图元件105衍射图形的一个例子,虽 然说明如图3所示的光束光点的情况,但是,并不受到这个限制。譬如, 作为一个变形例子,也可以配置成如图7的光朿光点。换句话说,被配置 成譬如在来自全息图元件105的区域115的次光束的光点115S,不是射 入第一受光元件群106的光检测段EIOI、 E102,取而代之地射入第一受光 元件群106的光检测段FlOl、 F102。
并且,作为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多层记录面的一个例子,虽然在上述实 施形态中说明了具有两层记录面的情况,但是,并不仅受限于此,譬如在 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媒体也能够发挥和两层的情况 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处理能够记录及再生的光信息记录 媒体的光拾取装置结构的情况,但是,并不受到这个限制,譬如也可以是只 能够记录或是只能够再生的光拾取装置。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说明了在全息图元件105和准直 仪透镜110之间配置四分之一波长板104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四分之一 波长板104和全息图元件105成为一体的。并且,四分之一波长板104也 可以配置在物镜111和准直仪透镜110之间。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激光元件102发射的光束Ll的波长,可 以是能够对应光信息记录媒体101所属的DVD系统的650nm带宽,并且, 也可以是能够对应属于HD-DVD或Blu-Ray Disc系统情况的405nm带宽。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的光拾取装置,除了能够对应至少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 之外同时能够检测实现更正确且稳定的记录及再生的循轨误差信号,对于 具有光学式拾取头装置所使用的再生信号或记录信号的信号处理功能、以
及各种伺服信号的检测功能的光拾取装置等极为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拾取装置,包括发射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元件,使上述光束衍射成具有次数互相不同的多条衍射光的衍射光栅,将根据上述衍射光栅所衍射的上述多条衍射光聚光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面的聚光光学系,衍射从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反射的回射光的全息图元件,以及接收从上述全息图元件衍射的衍射光的多个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全息图元件,由平行于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方向的第一分割线及垂直于上述轨道方向的第二分割线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同时,上述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彼此之间、以及上述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彼此之间在上述轨道方向上各自邻接,并且上述第一区域及第四区域彼此之间、以及上述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彼此之间在上述轨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各自邻接;由上述全息图元件的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衍射的衍射光,对上述多个受光元件,以和上述轨道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成一直线方向地衍射射入,由上述全息图元件的上述第三区域和上述第四区域衍射的衍射光,对上述多个受光元件,以和上述轨道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成一直线方向地衍射射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受光元件在平行于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方向的方向被 分割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衍射光栅是把上述光束衍射为0次衍射光和土l次衍射光。
4.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全息图元件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的每一个区域被形成为以上述各受光元件为基准在靠近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位 置成像的区域、和以上述各受光元件为基准在远离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 位置成像的区域是交替形成并且是形成为平面长条形。
5.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受光元件被配置在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两侧。
6.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受光元件是被形成在半导体基板,把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装 载在上述半导体基板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多个受光元件及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的上述半导体基板,是把上述衍射光栅及上述全息图元件一起組装在一个封装体中。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配置在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的两侧的其中一侧区域的上述受光元件输出用来生成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被配置在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的另一 侧区域的上述受光元件输出用来生成循轨误差信号的信号。
9.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衍射光栅和上述全息图元件是由同一个光学部件形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波长带宽是650nm。
11.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波长带宽是405nra。
全文摘要
除了能够对应至少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之外,同时能够检测实现更正确且稳定的记录动作及再生动作的循轨误差信号。使得构成为把设于光拾取装置中的全息图元件105在与光信息记录媒体101的轨道方向平行的方向和垂直的方向分割为四,在与轨道方向平行的方向邻接的2组区域的两组衍射光,对各受光元件106、107各自在与轨道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地射入。
文档编号G11B7/135GK101174437SQ200710184819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1日
发明者小野将之, 山本博昭, 西本雅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