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085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使用了对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对光信息记录媒体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或删除等处理的光学式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从CD(Co即actDisc)及DVD(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VersatileDisc)等光信息记录媒体(光盘opticaldisc)来读出记录时,是将从半导体激光装置等光源所射出的光束使用物镜聚光在光盘的记录轨道上而以光探测器(photodetector)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转换成电气信号加以进行。为了对高速旋转的光盘将光束正确地聚光到所要的记录轨道上,进行检测聚焦误差信号(focuserrorsignal)及循迹误差信号(trackingerrorsignal)来配合光盘面的面偏转(side-runout)及偏心(offcenter)等进行物镜的位置控制。作为循迹误差信号的代表性检测方法,差分推挽(DPP)方式一向为人所知。差分推挽(DPP)方式是将光束分歧为主光束、以及+1阶衍射光和-1阶衍射光三条,将被分割的各光束聚光到光盘上的以规定间距互相相邻设置的三个引导槽(guidegroove)。根据检测各光束的反射光加以演算所获得的各推挽信号的相位为主光束以及+1阶衍射光和-1阶衍射光亙相偏离180度。因此,根据演算处理各推挽信号选择性地互相抵消各推挽信号所含的偏位(offset)成分,而能够检测出良好的循迹误差信号。因此,特別是在DVD记录用光拾取器广泛地使用差分推挽(DPP)方式(譬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在所普及的光盘存在有种种规格,根据光盘规格的不同引导槽的间距也不同。譬如,一次写入式(writeonce)DVD-R(Recordable)及可重写式DVD-RW(ReWritable)等的引导槽间距为0.74"m,可重写式DVD-RAM(RandomAccessMemory)等引导槽间距为1.23〃m。因此,能够以一台装置来对这些规格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光盘进行记录及再生的光拾取器也被要求。对于这类需求,公开有以下的光拾取装置(譬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一种光拾取装置,是使分歧光束的特殊衍射光栅分割为三个区域,将在各区域周期性设置的各光栅沟的相位依序移动90度。通过使用这类特殊衍射光栅而被称为in-line型差分推挽(DPP)方式的循迹误差检测方式,将能够对引导槽的间距不同的多种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稳定的循迹误差检测。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4-342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5915号公报
发明内容解决课题但是,使用上述向来的in-line型差分推挽(DPP)方式的向来的光拾取装置有着如下问题。图11是表示以向来的光拾取装置将光束聚光到光信息记录媒体上的聚光光点(spot)。对应+1阶衍射光的聚光光点101,相对于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X在右侧强度变大,而在左側强度变小。相对于此,对应-1阶衍射光的聚光光点102在右侧强度变小,而在左侧中强度变大。有关这一点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在向来的in-line型差分推挽(DPP)方式中所用的特殊衍射光栅(diffractiongrating),相对于在中央部区域120的光栅沟120a,在区域119的光栅沟119a的相位前进90度,在区域121的光栅沟121a的相位后退90度。因此,相对于透过中央部区域120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透过区域119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前进90度,透过区域121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后退90度。另一方面,有关-l阶衍射光,其光栅沟的相位和衍射光的相位关系反转。换句话说,相对于透过中央部区域120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透过区域119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后退90度,透过区域121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前进90度。因此,+l阶衍射光强度分布将偏向相位后退的区域121的一侧,对应光信息记录媒体上的+1阶衍射光的聚光光点IOI在右侧的强度大,而在左侧的强度变小。相反的,-1阶衍射光强度分布偏向相位后退的区域119的一側,对应-1阶衍射光的聚光光点102在右侧的强度变小,而在左侧的强度变大。像这样地,在对应+1阶衍射光的聚光光点101、和对应-1阶衍射光的聚光光点102,若是聚光光点的强度分布左右不对称,则检测来自对应主光束的聚光光点100的反射光的推挽信号、和检测来自聚光光点101及聚光光点102的反射光的推挽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因此,无法将各个聚光光点形成在同一个引导槽上,而无法根据inline型差分推挽(DPP)方式进行稳定的循迹误差信号的检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向来问题以便实现一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能够保持in-line型差分推挽(DPP)方式的优点,并对于引导槽的间距不同的多种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稳定地循迹误差检测。解决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结构上使光拾取装置具备有衍射光栅,该衍射光栅被分割为相位亙相不同的三个区域并且将中央的区域分割为相位互相不同的多个次区块(subblock)。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第一光拾取装置,以对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以及对光信息记录媒体所记录的信息进行读出和进行删除的光拾取装置为对象,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将从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至少分歧为三条光束的衍射光栅、以及接收各光束在光信息记录媒体中所被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探测器;衍射光栅,由在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的切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为直线的第一方向分割线,被分割为各自具有相位互相不同的周期结构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第二区域被配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并且由在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平行延伸为直线的第二方向分割线被分割为周期结构的相位不同的第一次区块和第二次区块;第一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第二次区块中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在第一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一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90度,在第一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三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第一光拾取装置中,在第一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二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在第一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一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90度,在第一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三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因此,透过第一区域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相对于透过第一次区块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为前进,相对于透过第二次区块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为后退。透过第三区域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相对于透过第二次区块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为前进,相对于透过第一次区块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为后退。并且,在-1阶衍射光的情况则变得相反。因此,在向来的in-line型差分推挽(DPP)方式中光点形状成为左右不对称的这类现象将不会发生,而成为以引导槽延伸的方向为轴的左右对称的强度分布。结果,将能够实现对于引导槽的间距不同的多种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稳定地循迹误差检测的光拾取装置。第一光拾取装置中,从光源射出的出射光束中心也可以被配置在衍射光栅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二方向分割线上。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也可以使光源为多个,而使从光源中的至少一个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配置在衍射光栅的笫二区域内的第二方向分割线上。在第一光拾取装置中,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第一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可以配置在衍射光栅的第一区域内或是配置在分割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第一方向分割线上,第二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可以配置在衍射光栅的第三区域内或是配置在分割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第一方向分割线上,连结第一光源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和第二光源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的直线可以配置成与第二方向分割线交叉。最好是,在第一光拾取装置,第一次区块的切线方向长度和第二次区块的切线方向长度互相相等。通过这个结构,能够确实地提高次光束的聚光光点的左右对称性。在第一光拾取装置,至少三条的光束也可以是包含零阶衍射光、+1阶衍射光及-1阶衍射光。在第一光拾取装置,也可以在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周期性地配置多个引导槽,各光束也可以是聚光在多个引导槽中的一个引导槽。在第一光拾取装置可以进一步具备演算处理电路,该演算处理电路是按照来自光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以差分推挽法来检测循迹误差信号。在第一光拾取装置中,光探测器具有各自对应各反射光的至少三个受光元件,各个受光元件可以各自被分割为多个受光区域。本发明的第二光拾取装置,是以对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以及对光信息记录媒体所记录的信息进行读出及进行删除的光拾取装置为对象,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将从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分歧为至少三条光束的衍射光柵、以及接收作为各聚光光点被照射的各光束在光信息记录媒体所被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探测器;衍射光柵,由在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的切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为直线的第一方向分割线,被分割为各自具有相位互相不同的周期结构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第二区域被配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并且由在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上平行延伸为直线的第二方向分割线分割为周期结构的相位不同的第一次区块和第二次区块,并且第一次区块和第二次区块在前述第二区域内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的切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被交替配置;在第一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二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在第一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一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90度;在第一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三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在第二光拾取装置,第一次区块和第二次区块在前述第二区域内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的切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被交替配置,在第一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第二次区块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次区块13的光束面积和第二次区块的光束面积的差、即抑制各自透过的光量差。因此,与衍射光栅的Y方向位置、即光源射出的光束的中心位置无关,而能够获得良好特性。在第二光拾取装置,从光源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也可以被配置在衍射光柵的第二区域内。在第二光拾取装置,也可以使光源为多个,而使从光源中的至少一个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可以配置在衍射光栅的第二区域内。在第二光拾取装置,光源包含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从第一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可以被配置在衍射光栅的第一区域内或是分割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第一方向分割线上,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可以被配置在衍射光栅的第三区域内或是分割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第一方向分割线上。在第二光拾取装置中,至少三条的光束也可以是包含零阶衍射光、+1阶衍射光及-1阶衍射光。在第二光拾取装置中,也可以是在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周期性地配置多个引导槽,各光束可以聚光在多个引导槽中的其中一个引导橹。在第二光拾取装置中,也可以进一步具备演算处理电路,该演算处理电路是按照来自光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以差分推挽法检测循迹误差信号。在第二光拾取装置中,光探测器也可以是具有对应各反射光的至少三个受光元件,各个受光元件可以各自被分割为多个受光区域。发明效果若是按照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将能够实现一种光拾取装置,其保持有in-1ine型差分推挽(DPP)方式的优点,并且对于引导槽的间距不同的多个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稳定的循迹误差的检测。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方块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光探测器的电路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衍射光栅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在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光点的形状的平面图。图5是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所获得的信号的波形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衍射光柵和光束中心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衍射光柵和光束中心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衍射光栅的平面图。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衍射光栅和光束中心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衍射光栅和光束中心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1是向来例子的光拾取装置在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光点的形状的平面图。图12是向来例子的光拾取装置的衍射光栅的平面图。符号说明11-光源、12-衍射光栅、12A-第一区域、12B-第二区域、12C-第三区域、12a-光栅沟、13-第一次区块、14-第二次区块、15-半反射镜、16-光探测器、17-集成电路基板、18-准直仪透镜、19-物镜、21A-受光元件、21B-受光元件、21C-受光元件、23-演算处理电路、24-减法器、25-减法器、26-减法器、27-加法器、28-放大器、29-减法器、31-出射光束、31a-主光束、31b-次光束、31c-次光束、51-光信息记录媒体、51a-引导槽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参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l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概略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具备射出出射光束31的半导体激光元件等的光源11,使出射光束31至少衍射分歧为零阶衍射光的主光束、+1阶衍射光的次光束及-1阶衍射光的次光束(图均省略)三条光束的衍射光栅12,将分歧的光束51导入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反射镜(halfmirror)15,以及装载有接收被分歧的光束在光信息记录媒体51中所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探测器16的集成电路基板17。由此,对光信息记录媒体51记录信息、以及读出光信息记录媒体51所记录的信息。半反射镜15与光信息记录媒体51之间设有准直仪透镜18和物镜19。光源11所射出的出射光束31,由衍射光栅12衍射分歧为0次光、+1阶衍射光及-1阶衍射光的至少三条光束之后,被半反射镜15反射,其后,通过准直仪透镜18抵达物镜19。被衍射光栅12所衍射分歧的0次光、+1阶衍射光及-1阶衍射光,通过物镜19被各自独立地聚光在光信息记录媒体51的记录面上形成三个聚光光占。图2是示出装载有如图l所示光拾取装置中的光探测器16的集成电路基板17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集成电路基板17具有受光元件21A、受光元件21B、受光元件21C、以及演算来自受光元件的信号的演算处理电路23。通过衍射光柵12从出射光束31被分歧出的主光束31a和两条次光束31b、次光束31c各自为受光元件21A、受光元件21B、受光元件21C所接收。受光元件21A、受光元件21B和受光元件21C分别被分割为多个受光区域。由受光元件21A、受光元件21B和受光元件21C所检测出的信号被输入演算处理电路23。演算处理电路23具有分别接收来自受光元件21A、受光元件21B和受光元件21C的信号的减法器24、减法器25及减法器26,接收减法器24、减法器25及减法器26的加法器27,放大器28,以及减法器29。减法器24、减法器25及减法器26各自接收来自受光元件21A、受光元件21B和受光元件21C的信号而输出推挽信号MPP、SPP1及SPP2。有关演算处理电路23中的加法器27、放大器28及减法器29将在后头加以说明。并且,虽然图2示出各个受光元件被分割为两个受光区域的情况的电路结构,但是各个受光元件也可以被分割为三个以上的受光区域。并且,在图2中,虽然模式性地以圓形表示各个受光元件的各光束形状,但是,光束形状并不受到这个限定。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具有衍射出射光束31的衍射光栅12,特别是具有周期结构的特征。图3是表示衍射光栅12的周期结构、即光柵的图形。如图3所示,衍射光栅12的光栅面,由在光信息记录媒体51引导槽延伸的方向(以下称为Y方向)上、即与光信息记录媒体51轨道的切线方向实质地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分割线Dl及分割线D2被划分为第一区域12A、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的三个区域。换句话说,第一区域12A和第二区域12B隔着分割线D1邻接,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隔着分割线D2邻接。并且,第二区域12B,由在与光信息记录媒体51的半径方向(以下称为X方向)实质地平行方向上延伸的分割线D3分割为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第一次区块13的Y方向长度和第二次区块的Y方向长度最好是互相相等。并且,在这个情况中所谓平行的方向指得是考虑设在衍射光栅和光信息记录媒体之间的光学系的平行方向。如图3所示,在第一区域12A、第二区域12B、第三区域12C各自沿着X方向周期性设有光栅沟12a。并且,在第一区域12A、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中的光栅沟12a周期互相不同,在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之间中的光栅沟12a周期也互相不同。具体来说,根据在第一区域12A所形成的光栅沟12a所形成的周期结构的相位,相对于在第二区域12B的第一次区块13所形成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实质地前进90度(相差+90度)。换句话说,在第一区域12A的光栅沟12a的配置周期,以第一次区块13的光栅沟12a的配置周期为基准在+Y方向相差四分之一周期。并且,在第三区域12C所形成的周期结构的相位,相对于在第一次区块13所形成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实质地后退90度(相差-90度)。换句话说,在第三区域12C的光栅沟12a的配置周期,以及第一次区块13的光栅沟12a的配置周期为基准在-Y方向相差四分之一周期。因此,第一区域12A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和第三区域12C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实质地相差180度。并且,第二次区块14周期结构的相位,相对于第一次区块13周期结构的相位实质地相差180度。换句话说,在第二次区块14的光栅沟12a的配置周期,以第一次区块13的光柵沟12a的配置周期为基准在+Y方向相差二分之一周期。并且,在各区域的周期结构的相位差异无需为正确的90度或是180度。因为在光信息记录媒体51记录面上的聚光光点,只要是形成为如后述的形状就可以,也可以包含土10度左右的误差。如图3所示,从光源11所射出的出射光束31中心(发光点中心)L1最好是在装置的組装精度范围内被配置在分割线D3上。入射到衍射光栅12的出射光束31,分歧为具有根据在第一区域12A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所各自被形成的周期结构的规定相位差的次光束,而被导入光信息记录媒体51。以下,说明以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对引导槽的周期不同的光信息记录媒体能够进行稳定的循迹误差检测的理由。图4示出由衍射光栅12所生成的光束的主光束31a及两条次光束31b和次光束31c在光信息记录媒体51记录面上的聚光光点的形状。并且,在图4中X方向也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Y方向表示引导槽的延伸方向。衍射光柵12的第二区域12B中的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其衍射光栅的相位相差180度。因此,透过第一次区块13的衍射光和透过第二次区块14的衍射光互相抵消,图4所示的次光束31b和次光束31c在光信息记录媒体51记录面上的聚光光点,在中央部强度变小。在这个情况,只要是减弱次光束31b及次光束31c的聚光光点中央部的强度就可以,即使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的相位差异相对于180度包含土10度左右的误差也没有关系。并且,第一区域12A的衍射光栅的相位,相对于第二区域12B的第一次区块13前进90度,相对于第二次区块14后退90度。并且,第三区域12C的衍射光栅的相位,相对于第二次区块14前进90度,相对于第一次区块13后退90度。因此,透过第一区域12A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相对于透过第一次区块13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前进90度,相对于透过第二次区块14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后退90度。另一方面,透过第三区域12C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相对于透过第二次区块14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前进90度,相对于透过第一次区块13的+1阶衍射光的相位后退90度。有关-l阶衍射光则产生相反现象。因此,以聚光光点的Y方向为轴,无论在左侧或是在右侧,相位前进90度的光和相位后退90度的光均等存在,因此聚光光点的强度分布以Y方向为轴成为左右对称。即使在这个情况中,第一区域12A和第二区域12B的相位差异、以及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的相位差异,相对于90度±10度左右的误差也没有关系。如图4所示,在光信息记录媒体51记录面上周期性配置有多个引导槽51a。并且,如图4所示,光束的主光束31a、以及次光束31b和次光束31c其各自被物镜19所聚光的聚光光点也被配置在同一个引导槽51a。在各聚光光点中主光束31a、次光束31b、以及次光束31c各自被反射,对应于各聚光光点的反射光,分别为设置于光探测器16的受光元件21A、受光元件21B和受光元件21C所接收。受光元件21A、受光元件21B和受光元件21C输出对应主光束31a的推挽信号MPP、对应次光束31b的推挽信号SPP1、以及对应次光束31c的推挽信号SPP2。物镜19的径向移动(radialshift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的移动)以及起因于光信息记录媒体51倾斜造成的MPP、SPP1及SPP2的偏位成分,物镜19的径向移动(radialshift)或是光信息记录媒体51倾斜各自发生在同一侧(同相)。因此,抵消由物镜19的径向移动及光信息记录媒体51的倾斜所引起的偏位的差分推挽(DPP)信号,使用图2所示加法器27、放大器28及减法器29,通过进行如公式(1)所示的演算处理能够加以检测。DPP=MPP—kX(SPPl十SPP2)(公式1)K是放大器28的放大率。图5是示出根据推挽信号MPP、推挽信号SPP1、推挽信号SPP2及公式(1)所求得的差分推挽(DPP)信号的输出波形。图5中纵轴表示信号强度、横轴表示聚光光点在光信息记录媒体51的相对位置。如图5所示,SPP1及SPP2的相位相对于MPP的相位正确地相差180度。并且,按照公式(1)所求得的差分推挽(DPP)信号成为合适值,因此能够将各聚光光点形成在同一的引导槽上。如图2所示,加法器27的输入连接了减法器25及减法器26的输出,放大器28的输入连接加法器27的输出。减法器29的输入连接减法器24及放大器28的输出。由此,能够进行公式(l)所示演算。并且公式(l)的系数k是用来补正从光信息记录媒体51所反射的主光束31a、及次光束31b和次光束31c的光强度差异。主光束31a、次光束31b和次光束31c的光强度比为a:b:b的情况时,只要使系数k为a/2b就可以。换句话说,系数k是按照光信息记录媒体51加以决定的常数。并且,信号处理电路也可以利用向来的结构。并且,虽然本实施例示出光源为一个时的情况,但是光源也可以为多个。在这个情况时,最好是如图6所示,将至少从一个光源所射出的光束中心配置在第二区域12B的分割线D3上。并且,如图7所示,多个存在的光源中,将连结从第一光源所射出的光束Ll的中心和从第二光源所射出的光束L2的中心的直线配置成与第二区域12B的分割线D3交叉。这个情况时,从第三光源射出的光束中心L3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并且,也可以是没有第三光源。(第二实施例)以下,参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所使用的衍射光栅12。在图8中与图3相同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衍射光栅12是在第二区域12B交替重复设置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通过这个结构,能够抑制透过第一次区块13的出射光束31的面积、和透过第二次区块14的出射光束31的面积差,换句话说即抑制各自所透过的光量差。因此,与衍射光栅12的Y方向位置、即光源11所射出的光束中心的位置无关,而能够获得良好特性。并且,所示例子虽然为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的重复三次的例子,不过,重复次数并没有受到限定。并且,重复顺序也可以为相反。图8中,虽然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的Y方向的长度各自相等,但是,也可以为不同长度。不过,第一次区块13Y方向长度的总和与第二次区块14Y方向长度的总和最好是相等。并且,虽然图8中所示例子为从光源11所射出的出射光束31的中心Ll被配置在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的分割线上。但是,并不受到这个限定,只要使从光源11所射出的出射光束31中心被配置在第二区域12B内就可以。并且,虽然第二实施例中示出一个光源的场合,不过光源也可以存在有多个。这个情况时,如图9所示,最好是将至少从一个光源射出的光束中心配置在第二区域12B内。并且,也可以是如图IO所示,将多个光源中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中心Ll配置在第一区域12A内、将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束中心L2配置在第三区域12C内。这个情况时,从第三光源射出的光束中心L3的位置并没有受到特别限定。并且,也可以没有第三光源。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光信息记录媒体51并没有特别受到限定,能够使用包括DVD-ROM、DVD-RAM、DVD-R、DVD-RW等DVD、以及CD-R0M、CD-R、CD-RW等CD。并且,出射光束31的波长对应光信息记录媒体51加以决定就可以,在DVD及CD的情况使其为大约650nm到780nm就可以。并且,有关DVD,即使DVD-R等的引导槽间距为0.74//m、以及DVD-RAM等引导槽间距为1.23//m的任一情况,也能够进行稳定的循迹误差信号的检测。并且,在各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将衍射光栅12配置在图l所示光学系的光源11和半反射镜15之间,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譬如将衍射光栅12配置在半反射镜15和准直仪透镜18之间。并且,也可以使用光源和光探测器一体化的光学系(譬如不使用半反射镜的光学系)来取代图1所示光学系,而在光源和准直仪透镜之间配置衍射光栅。并且,在各实施例中,在衍射光栅12各区域所设置光栅沟都是沿着光信息记录媒体半径方向的X方向所形成,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在对X方向的斜方向来设置光栅沟。如上所述地,有关各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将能够对应引导槽的间距不同的各种光信息记录媒体,而达成实现更为稳定的记录'再生的循迹误差信号检测。换句话说,各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能够在DVD系统及CD系统的记录装置及再生装置中实现小型化、筒单化、低成本化及高效率化等。并且,在光盘等的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及删除等处理的光学式信息处理装置中,作为具有检测其基干部件的光学拾取头装置所使用的再生信号、记录信号及各种伺服信号等的检测机能的光拾取装置,各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将非常有用。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能够实现一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保持了in-line型差分推挽(DPP)方式的优点,并且对于引导槽间距不同的多个光信息记录媒体能够进行稳定的循迹误差检测,作为对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以及对光信息记录媒体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或进行删除等处理的光学式信息处理装置的光拾取装置等非常有用。权利要求1.一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对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对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所记录的信息进行读出和删除,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拾取装置,具备光源、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出射光束分歧为至少三条光束的衍射光栅、以及接收上述各光束在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被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探测器;上述衍射光栅,由在对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切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为直线的第一方向分割线分割为各自具有相位不同的周期结构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上述第二区域被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三区域之间、并且由在对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上平行延伸为直线的第二方向分割线分割为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不同的第一次区块和第二次区块;在上述第一次区块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上述第二次区块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在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上述第一次区块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90度;在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上述第三区域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来自上迷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被配置在位于上述衍射光栅的上迷第二区域内的上述第二方向分割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是多个;从上述光源中的至少一个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是被配置在位于上述衍射光栅的上述第二区域内的上述第二方向分割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包含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从上述第一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是被配置在上述衍射光栅的上述第一区域内、或是被配置在分割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的上述第一方向分割线上;从上述第二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是被配置在上述衍射光栅的上述第三区域内或是被配置在分割上述第二区域和上述第三区域的上述第一方向分割线上;连结从上述第一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中心和从上述第二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中心的直线是被配置为与上述第二方向分割线交叉。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次区块的在上述切线方向的长度和上述第二次区块的在上述切线方向的长度是互相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三条的光束包含零阶衍射光、+1阶衍射光及-1阶衍射光。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周期性地配置有多个引导槽;上述各光束聚光在上述多个引导槽的其中一个引导槽上。8.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拾取装置进一步具备演算处理电路,该演算处理电路按照来自上述光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以差分推挽法检测循迹误差信号。9.根据权利要求一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探测器具有各自对应上述各反射光的至少三个受光元件;上述各个受光元件各自被分割成多个受光区域。10.—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对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对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所记录的信息进行读出和删除,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拾取装置,具备光源、使从上述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分歧为至少三条光束的衍射光栅、以及接收上述各光束在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被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探测器;上述衍射光栅,由在对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切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为直线的第一方向分割线分割为各自具有相位不同的周期结构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上述第二区域,被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三区域之间,并且由在对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上平行延伸为直线的第二方向分割线分割为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不同的第一次区块和第二次区块,并且上述第一次区块和上述第二次区块在上述第二区域内的与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切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被交替配置;在上述第一次区块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上述第二次区块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在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上述第一次区块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90度;在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与在上述第三区域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中心是被配置在上述衍射光栅的上述第二区知戈内。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为多个;从上述光源的至少一个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的中心是被配置在上述衍射光柵的上述第二区域内。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包含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从上述第一光源所射出的出射光束中心被配置在上述衍射光栅的上述第一区域内、或是被配置在分割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的上述第一方向分割线上;从上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出射光束中心是被配置在上述衍射光栅的上述第三区域内、或是被配置在分割上述第二区域和上述第三区域的上述第一方向分割线上。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三条的光束是包含零阶衍射光、+1阶衍射光及-1阶衍射光。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周期性地配置有多个引导槽;上述各光束聚光在上述多个引导槽中的其中一个引导槽。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拾取装置进一步具备演算处理电路,该演算处理电路按照来自上述光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以差分推挽法检测循迹误差信号。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探测器具有各自对应上述各反射光的至少三个受光元件;上述各个受光元件各自被分割成的多个受光区域。全文摘要光拾取装置具有衍射光栅12,该衍射光栅12使从半导体激光元件所射出的出射光束至少分歧为三条光束。衍射光栅12由在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轨道切线的平行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分割为三个区域;第二区域12B由在对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上平行延伸的直线分割为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第一次区块13和第二次区块14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第一区域12A与第一次区块13的相位大体上相差90度,第一区域12A和第三区域12C的相位大体上相差180度。文档编号G11B7/135GK101356579SQ20078000112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申请日期2007年7月18日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8日发明者中西直树,奥田拓也,山本博昭,岛田直人,西本雅彦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