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误触的弹出机构及应用其的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170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误触的弹出机构及应用其的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 一种驱动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弹出机构及应用其的驱动器。
背景技术
在信息爆炸的今日,大多数的多媒体产品都以光盘的形式发行。而由于消费 性光盘的普及,因此使得每一部计算机,不管是桌上型计算机或是笔记型计算机, 几乎都必须搭配一台光驱使用。由此可知,光驱在多媒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 性。
目前,光驱的门盖上具有一按键结构,例如是一按钮, 一般而言,都是以直 接按压按键结构的方式来触发光驱内的托盘弹出钮以使托盘弹出。
然而,在使用计算机时,特别是笔记型计算机,很容易在移动或操作的过程 中因误触到按键结构而使光驱的托盘弹出。若托盘的弹出路径有障碍物,容易使托 盘在弹出过程中撞击到此障碍物,如此,光驱的部件,例如门盖、托盘或轴承等部 件因此受到振动损坏而降低光驱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弹出机构及应用其的驱动器。滑动按键结构在滑动至对 应于托盘弹出钮的位置后方能触发托盘弹出钮而使驱动器的托盘弹出。如此,不会 因误触到滑动按键结构而使托盘弹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驱动器。驱动器包括一壳体、 一托盘及一弹 出机构。托盘设置于壳体内。弹出机构设置于壳体,用以将托盘弹出于壳体外。弹 出机构包括一托盘弹出钮及一门盖。托盘弹出钮是设置于壳体内,用以被触动而弹 出托盘。门盖设置于壳体并位于托盘的弹出方向。门盖具有一第一穿孔与一滑动按 键结构,第一穿孔的位置对应于托盘弹出钮。滑动按键结构包括一按压体、 一触发 体及一回弹元件。触发体连接于按压体的一端并通过第一穿孔,按压体可带动触发体沿第一穿孔滑动。回弹元件是连接按压体与门盖,回弹元件具有一第一弹性件, 当按压体带动触发体沿第一穿孔滑动直至触发体的位置对准于托盘弹出钮,第一弹 性件形变而储存一弹性位能。当触发体对齐准于托盘弹出钮且按压体可受力带动触 发体的一端触发托盘弹出钮以使托盘弹出。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防止误触的弹出机构及应用其的驱动器,具有多
项优点,以下仅列举部分优点-说明如下
1) .在触发驱动器的托盘弹出钮之前,需将滑动按鍵结构滑动至对准于托盘 弹出钮,因此防止了因误触滑动按一建结构所导致的托盘弹出。
2) .第 一识别标记及第二识别标记的设置可让使用者轻易地辨识出弹出机构 是处于闭锁状态或开锁状态。
3) .第一弹性件的设置可以使弹出机构常态地保持在闭锁状态,在闭锁状态 下,即使使用者误触到滑动按键结构,托盘也不会弹出。
4) .第二弹性件的设置可以在释放滑动按键结构后,将滑动按键结构推回闭 锁状态的位置,因此,不会使滑动按键结构一直触发托盘弹出钮而使托盘无法正常 收纳进壳体内。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 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所示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图1A中门盖沿着1A-1A,的剖面图。 图2A所示为本实施例中驱动器处于一开锁状态的外观示意图。 图2B所示为图2A中门盖沿着1B-1B,的剖面图。
图3A所示为图2B中按压体受力带动触发体的一端触发托盘弹出钮的示意图。
图3B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托盘弹出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B中回弹元件的连杆结构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1B中按压体具有一第二凸出部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未装设滑动按键结构的门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止误触的弹出机构及应用其的驱动器。弹出机构具有一托
5盘弹出钮及一门盖。门盖具有一滑动按键结构。滑动4^结构包括一触发体。当滑 动按键结构受力滑动直至触发体的位置对齐准于托盘弹出钮后,随着滑动按键结构 受力带动触发体的一端触发托盘弹出钮以使托盘弹出。以下是举出 一较佳实施例做 详细说明,然此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发明精神下的实施方式,其说明的文字与图标 并不会对本发明的欲保护范围进行限缩。
请参照图1A,其所示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驱动器的示意图。驱动器 100包括一壳体110、 一托盘120(显示于图3B)及一防止误触的弹出机构130。托 盘120是设置于壳体110内。弹出机构130设置于壳体110,用以将托盘120弹出 于壳体110外。请参照图1B,其所示为图1A中门盖沿着1A-1A,的剖面图。弹出 机构130包括一托盘弹出钮132及一门盖134。托盘弹出钮132设置于壳体110内, 用以被触动而弹出托盘120。门盖134设置于壳体110并位于托盘120的弹出方向。 门盖134具有一第一穿孔138及一滑动按键结构136,第一穿孔138的位置对应于 托盘弹出钮132,滑动按键结构136包括一按压体142、 一触发体144及一回弹元 件140。回弹元件140连接按压体142及门盖134并具有一第一弹性件156。触发 体144连接于按压体142的一端并通过第一穿孔138,当按压体142带动触发体144 沿第一穿孔138滑动直至触发体144的位置对准于托盘弹出钮132,第一弹性件156 形变而储存一弹性位能。当触发体144对准于托盘弹出钮132时,按压体142可受 力带动触发体144的一端触发托盘弹出钮132以使托盘120弹出。
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图2A所示为本实施例中驱动器处于一开锁状态的 外观示意图,图2B所示为图2A中门盖沿着1B-1B,的剖面图。如图2A所示,当 按压体142受力往一第一方向Dl移动时,按压体142带动触发体144沿第一穿孔 138滑动直至触发体144的位置对准于托盘弹出钮132,如图2B所示。此时,弹出 机构处于一开锁状态,也就是说,在此状态下按压按压体144,则将带动触发体144 的一端触发托盘弹出钮132而使托盘120弹出于壳体110。
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所示为图2B中按压体受力带动触发体的一端触发 托盘弹出钮的示意图,图3B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托盘弹出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 当触发体144对准于托盘弹出钮132且按压体142受力往一第二方向D2移动时, 按压体142带动触发体144的一端触发托盘弹出钮132以使托盘120往一弹出方向 D3弹出,弹出方向D3显示于图3B。请同时参照图2B及图3A,图3A中的第二方 向D2实质上垂直于图2B中的第一方向Dl。
如图1B所示,门盖134更具有一滑槽146,滑动按键结构136可滑动于滑槽146并滑动于滑槽146的一第一侧170(显示于图6)与一第二侧172之间(显示于图 6)。更具体地说,图1B的滑动按键结构136的所在位置即是滑槽146的第一侧170, 而图2B的滑动按键结构136的所在位置即是滑槽146的第二侧172。另外,第一 穿孔138是位于滑槽146,例如是位于滑槽146的槽底。藉由滑漕146的设置,在 不影响按压体142的操作的情况下,使按压体142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可容置于滑 槽146内,这样一来,不会因按压体142过分地突出于门盖134而造成外观上的不 雅。
此外,请再参考图1B,门盖134更具有一第二穿孔"8,位于滑槽M6,例如 是位于滑槽146的槽底。回弹元件140是通过第二穿孔l48以连接于门盖134。回 弹元件140更包括一连杆结构150,第一弹性件156连接连杆结构150与门盖134, 连杆结构150可滑动于第二穿孔148,按压体14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杆结 构150。由于连杆结构150的设置可以分担按压体140的滑动负荷及降低按压体140 滑动磨损,因此使得滑动按^:结构136得以更稳固地滑动于滑槽146上。
请参照图4并同时参照图1B,图4所示为图1B中回弹元件的连杆结构的示意 图。连杆结构150具有第一杆件152,门盖134具有一第一凸出部154(显示于图 1B)。第一弹性件156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凸出部154及第一杆件152。如图2B 所示,当按压体142带动触发体144沿第一穿孔138滑动直至触发体144的位置对 准于托盘弹出钮132时,连杆结构150同时沿第一方向Dl于第二穿孔148内滑动, 此时第一弹性件156形变而储存一弹性位能。当释放按压体142后,此弹性位能可 将滑动按^:结构136从第二侧172的位置(如图2B所示)推回第一侧170的位置(如 图1B所示),以使弹出机构130常态地保持在一闭锁状态,闭锁状态的驱动器外观 如图1B所示。当弹出机构130处于闭锁状态时,触发体144并未对齐于托盘弹出 钮132,所以此时就算是误触到滑动按键结构也不会使托盘弹出。
此外,如图1B图所示,滑动按键结构136更包括一第二弹性件162,连接连 杆结构150与按压体142。另外,如图4所示,连杆结构150更具有一第二杆件158, 第二弹性件16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二杆件158及按压体142。如图3A所示,当 按压体142受力往第二方向D2带动触发体144的一端触发托盘弹出钮132时,按 压体140相对于连杆结构150往一第三方向D4转动,此时第二弹性件162形变而 储存一弹性位能。如此,在释放按压体142后,此弹性位能将滑动按4定结构136 推回原位置,因此不会使触发体142 —直与托盘弹出钮132保持触发状态而使托盘 无法正常收纳进壳体110内。请参照图5,其所示为图1B中按压体具有一第二凸出部的示意图。较佳地,按压体142具有一第二凸出部160,第二弹性件162的一 端可设置于第二凸出部160上,以使第二弹性件162有较佳的稳固性。
如图1B所示,按压体142暴露于门盖134外。在不影响美观下,按压体"2 暴露于门盖134外可方便手指操作滑动按键结构136。较佳地,如图5所示,按压 体142具有一推动部164,推动部164的设置使得手指推动按压体142更加的方便。 其中,推动部164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一内凹外形,也可以是一突出外形(未显示)。 另外,如图1B、图2B及图3A所示,按压体"2无论在滑动过程中或往第三方向 D4转动的过程中,皆遮盖连杆结构150、第一穿孔138及第二穿孔148。如此,维 持了驱动器的美观性。
另外,请参照图6,其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未装设滑动4^睫结构的门盖的示意图。 门盖134具有一第一识别标记166及一第二识别标记168。第一识别标记166设置 于滑槽146的第一側170,用以显示弹出机构130处于开锁状态。第二识别标记168 设置于滑槽146的第二侧172,用以显示弹出机构130是处于闭锁状态。第一识别 标记166与第二识别标记为颜色、符号、图案及文字其中之一。更进一步地说,当 滑动按键结构136位于第一侧170时,第一识别标记166,例如是绿色,是被按压 体142遮隐而第二识别标记168,例如是橘色,是露出;反之,当滑动按键结构136 滑动至第二侧172时,第二识别标记168被按压体142遮隐而第一识别标记166 露出。也就是说,当使用者看到识别标记是绿色时,则表示托盘是处于可弹出的状 态,反之,当识别标记是橘色时,则表示托盘是处于无法弹出的状态。如此,藉由 识别标记的差异可辨识出弹出机构系处于闭锁状态或开锁状态。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 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8
权利要求
1. 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托盘,设置于上述壳体内;以及一弹出机构,设置于上述壳体,用以将上述托盘弹出于上述壳体外,上述弹出机构包括一托盘弹出钮,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用以被触动而弹出上述托盘;及一门盖,设置于上述壳体并位于上述托盘的弹出方向,上述门盖具有一第一穿孔与一滑动按键结构,上述第一穿孔的位置对应于上述托盘弹出钮,上述滑动按键结构包括一按压体;一触发体,连接于上述按压体的一端并通过上述第一穿孔,上述按压体可带动上述触发体沿上述第一穿孔滑动;及一回弹元件,连接上述按压体与上述门盖,上述回弹元件具有一第一弹性件,当上述按压体带动上述触发体沿上述第一穿孔滑动直至上述触发体的位置对准于上述托盘弹出钮,上述第一弹性件形变而储存一弹性位能;其中,当上述触发体对准于上述托盘弹出钮,上述按压体可受力带动上述触发体的一端触发上述托盘弹出钮以使上述托盘弹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盖具有一滑槽,上 述滑动按键结构可滑动地设于上述滑槽,上述第一穿孔位于上述滑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盖具有一第二穿孔, 位于上述滑槽,上述回弹元件通过上述第二穿孔以连接于上述门盖。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回弹元件更包括 一连杆结构,上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上述连杆结构与上述门盖,上述连杆结构可滑动于上述第二穿孔,上述按压体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上述连杆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体是暴露于上述 壳体外侧且遮盖上述连杆结构、上述第一穿孔及上述第二穿孔。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盖具有一第一凸出部,上述连杆结构具有一第一杆件,上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凸 出部及上述第一杆件。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按键结构更包括 一第二弹性件,连接上述连杆结构与上述按压体,当上述按压体受力带动上述触发体的一端触发上述托盘弹出钮,上述按压体相对于上述连杆结构转动, 上述第二弹性件形变而储存一弹性位能。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结构具有一第二 杆件,上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二杆件及上述按压体。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盖更具有 一第一识别标记,设置于上述滑槽的一第一侧,用以显示上述弹出机构是处于一开锁状态;以及一第二识别标记,设置于上述滑槽的一第二侧,用以显示上述弹出机构 是处于一闭锁状态;其中,当上述滑动按键结构滑动至上述滑槽的上述第一侧时,上述第一 识别标记被按压体遮隐而上述第二识别标记露出;当上述滑动按键结构滑动至上述 滑槽的上述第二侧时,上述第二识别标记被按压体遮隐而上述第一识别标记露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识别标记与上 述第二识别标记为颜色、符号、图案及文字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一种防止误触的弹出机构,设置于内部具有一托盘的一壳体,用以将托盘弹出于壳体外。弹出机构包括一托盘弹出钮及一门盖。门盖设置于壳体并位于托盘的弹出方向。门盖具有一滑动按键结构。滑动按键结构包括一按压体及一触发体。触发体连接于按压体的一端。当按压体带动触发体滑动直至触发体的位置对准于托盘弹出钮时,按压体可受力带动触发体的一端触发托盘弹出钮以使托盘弹出。
文档编号G11B17/04GK101499298SQ200810005769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日
发明者储昭明, 刘大维, 廖军豪, 王顺隆, 魏玄武, 黄志民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