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与储存数据的方法

文档序号:675002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与储存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将数据记录至高密度记录媒体的方法,特别是
有关于以随机数据区段写入法(random sector write)将数据写入蓝 光光盘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盘是一种能容纳大量数据且广泛使用的记录媒体。尤其是, 近来已发展出一种高密度光盘记录媒体,例如蓝光光盘(如blu-ray disc, BD),其能长时间的记录/储存高质量影像数据与高质量声 音数据。
蓝光光盘是新一代的光学记录方法,与传统DVD比4交起来, 可储存更多的数据。蓝光光盘利用前置纠错(picket)编码错误校正。 图1为表示蓝光光盘前置纠错编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是表 示使用者数据、12是表示前置纠错、13是表示主要数据同位符号 (即奇偶符号),且上方的箭头是表示在光盘中的数据方向。这些 前置纠错12配置成复数列(column),且以规律的间隔配置在主要 数据列之间。主要数据由坚固且有效的里德所罗门码 (Reed-Solomon code, RS code)所保护,而前置纠错是由另 一独立且 非常坚固的里德所罗门码所保护。当解码时,前置纠错列首先被校 正。校正信息可用来评估在主要数据上可能的突发错误的位置。当 校正主要数据之编码字符时,在这些位置(即在前置纠错符号"X" 附近以实线所表示的位置)上的符号(symbol)可被标示为擦除 (flagged as erasure)。图l显示了应用4察除的策略。
蓝光光盘错误校正(error correction, ECC)方块可储存64个千 字节(kilobyte)的使用者数据。根据规格标准,可由长程编码(Long
6Distance Code, LDC)来保护数据,长程编码包含具有216个信息 符号的304个编码字符和具有编码字符长度为248的32个同位符 元(parity symbol)。 这些编码字符以每两个 一 组的方式在垂直方向 上交错,使得形成一个152字节(即具有四个38字节数据)x496 字节之方块,如图1所示。蓝光光盘ECC方块包含四个等距前置 纠错列。最左边的前置纠错(用符号"S"标记)是在每一列的起始 由同步型样(sync pattern)来形成。如果同步型样没有正确地被侦 测,则可能指示一突发错误(burst error),表示了前置纠错列之一符 号必须被校正。
其它的三个前置纠错由突发指示次编码(Burst Indicator Subcode, BIScode)来保护。此BIS编码包含具有30个信息符号的 编码字符和具有编码字符长度为62的32个同位符元。BIS编码字 符交错至每一具有496字节的三行中。需注意,LDC编码与BIS 编码是两种蓝光光盘之编码类型,且LDC编码与BIS编码在每一 编码字符中具有相同数量的同位符元,因此只需要一个里德所罗门 译码器来对这两种编码执行译码。
蓝光光盘支持随机记录模式或是随机数据区段写入法。在64 个千字节ECC簇(cluster)的基础上,在BD-R光盘上随^/L记录l吏用 者数据是可能的。BD-R驱动利用空间位图(Space Bit Map, SBM) 来管理在随机记录模式期间的已记录/未记录区域。
图 2表示蓝光光盘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映{象配置(mapping)示意图。根据蓝光光盘 之规格标准,蓝光光盘之最小记录单元是数据簇10,数据簇10包 括32个数据区段(X.0 X.31 ),或304个编码字符(cw.0 cw303 )。 在图2中,两个数据区段包括19个编码字符。以数据区段X.O与 X.l为例,编码字符CW.0 CW.8属于数据区段X.O,而编码字符 CW.10~CW.18属于数据区段X.l,编码字符CW.9的左段属于数据 区段X.O,而编码字符CW.9的右段(即C9,1()8 C9,247 )属于数据区 段X.l。在此,每一编码字符之长度为248字节,因此,属于数据区段X.O之编码字符cw.9的长度为108字节,且属于数据区段X.l 之编码字符cw.9的长度为140字节。此外,每一编码字符(248 字节)的长度包括32字节的同位编码(即奇偶校验码,parity code), 以产生校正参数(syndrome),因此用来储存的数据区段的编码字符 数量为(248-32)x9+108-4 ( EDC编码,未显示)=2048个编码。
依据随机数据区段写入法,数据簇IO的数据区段可由新写入 的数据区段来取代。例如,添加的数据区段NX.l与NX.30 (未显 示)可被记录至蓝光光盘中,分别对应数据簇10内数据区段X.l 与X.30之位置。图3表示以习知方法将添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 写入至数据簇10的流程图。首先,由存储器装置分派出 一暂存区 域,以储存添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 (步骤SI )。接着,自蓝 光光盘读取数据区段X.O、 X.1-X.31,且储存至存储器装置,以进 行译码来确认数据区段X.O、 X.1 X.31的正确性(步骤S2)。添 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储存至数据簇10,且数据区段X.l与 X.30被添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所取代(步骤S3)。接着, 对包括数据区段X.O、 X.1 X.29、 X.31以及添加数据区段NX.l与 NX.30的数据簇10进行编码(步骤S4 )。最后,被编码的数据被 记录至蓝光光盘(步骤S5 )。
然而,此习知方法需要额外的存储器暂存区域来储存全部的数 据区段NX. 1与NX.30 ,这消耗了存储器空间。此外,习知方法必 须在步骤S3中以数据区段NX.l与NX.30来取代原始的数据区段 X.l与X.30,这也消耗存储器带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习知技术中存储器消耗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于光学 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与储存数据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光学储存 媒体储存数据簇,且数据簇区分成复数编码字符且包括第 一记录数 据与第二记录数据。在此数据记录方法中,首先,将添加数据储存至存储器装置第一暂存区域。自光学储存媒体读取第 一记录数据, 且将第一记录数据储存至第一暂存区域。自光学储存媒体读取第二 记录数据之数据片段,且将数据片段储存至存储器装置之第二暂存 区域。自第一暂存区域读取第一记录数据且自第二暂存区域读取数 据片段,且对第 一记录数据与数据片段进行译码以确认第 一记录数 据的正确性。自第一暂存区域读取第一记录数据与添加数据,且对 第一记录数据与添加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编码数据。最后,将编码 数据写入至光学储存媒体。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此光学 储存媒体储存数据簇,且数据簇区分成复数编码字符且包括第 一记
录数据与第二记录数据。这些编码字符被分组为复数第 一编码字符 与复数第二编码字符,第 一 编码字符包括第 一 记录数据与第二记录
数据,且第二编码字符只包括第一记录数据或第二记录数据。在此 数据记录方法中,首先,将添加数据储存至存储器装置之第一暂存 区域。自光学储存媒体读取第一记录数据,且将第一记录数据储存 至第一暂存区域。接着,计算对应第一编码字符之第一校正参数数 据,并将第一校正参数数据储存至存储器装置之第二暂存区域。计 算对应第二编码字符之第二校正参数数据。读取第 一校正参数数据 与第二校正参数数据以进行译码,来确认第 一记录数据的正确性。 对第 一记录数据与添加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编码数据。最后,将 编码数据写入至光学储存媒体。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于光学储存媒体中储存数据的方法,且此储 存媒体储存数据簇。在此方法中,首先将添加数据区段储存至存储 器装置之第一暂存区域。自光学储存媒体读取数据簇,且将数据簇 之第 一记录数据与第二记录数据分别储存至存储器装置之第一暂 存区域与一第二暂存区域,其中,在第一暂存区域中对应第二记录 数据之 一 储存区域被添加数据区段占据。通过接收第 一 记录数据以 及第二记录数据之一数据片段来确认第 一记录数据的正确性。对来 自第 一 暂存区域之第 一 记录数据与添加数据区段进行编码,以产生编码数据。最后,将编码数据储存至光学储存媒体。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储存媒体的方法与其数据记录方法,使得记
录用来取代蓝光光盘数据之新的数据片段所需的存储器减少了 。
为使本发明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
一 4交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表示蓝光光盘前置纠错编码的结构,及应用擦除之策略的
示意图2表示蓝光光盘之DRAM映像配置的示意图3表示以习知方法将添加数据区段写入至数据簇之流程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将添加数据区段写入至蓝光
光盘的方法;
图5表示在图2中显示的数据簇的数据结构;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储存在暂存区域Y之数据;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将添加数据区段写入至蓝光
光盘的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将添加的数据区段写入至蓝 光光盘的方法的流程图。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其中,图5表示 使用在图4的数据簇10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储存在暂存 区域Y之数据区段示意图。需注意,图4中的步骤顺序可以交换, 且这些步骤可根据需求而结合在一起。根据需求,由一主机装置所 输出的添加数据的数据大小(size)是数据区段大小的整数倍。此实 施例中,是以利用两个添加数据区段NX. 1与NX.30 (参阅图6 ) 来取代记录在蓝光光盘上数据簇10之数据区段X.l与X.30 (参阅 图5 )为例来说明。首先,自存储器装置分派暂存区域Y (参阅图 6),以储存一数据簇(步骤S21 )。在此,存储器装置可以是DRAM。在图5中,数据簇10被区分成32个数据区段(X.0~ X.31 ) 或具有248位组长度之304个编码字符(cw.O~ cw.303 )。换句话 说,两个数据区段包括19个编码字符。此外,数据簇IO被区分成 第 一记录数据以及将以随机数据区段写入法来被取代的第二记录 数据。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记录数据为数据区段X.O、 X.2~X.29、 X.31,而第二记录数据为数据区段X.l及X.30。因此,暂存区域Y 之大小可以是75392字节(248字节x304 )。
在图6中,来自主机装置之添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储存 至对应于数据簇IO之数据区段X.I与X.30位置的暂存区域Y中(步 骤S22)。需注意,图,4之步骤顺序可以交换或结合。例如,步骤 S21 ~ S24之执行优先级可以才艮据设计需求而改变。因此,第一记 录数据(数据区段X.O、 X.2 ~ X.29、 X.31 )从蓝光光盘读出且储存 在暂存区域Y中的位置,其中,用来储存之位置是对应在数据簇 IO中数据区段X.O、 X.2~X.29、 X.31的位置(步骤S24 )。储存 在暂存区域Y之数据区段如图6所示。
另 一方面,由于第二记录数据(X.l及X.30 )将根据随机数据 区段写入法以添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来取代,因此,为了保 存在数据区段X.l之编码字符cw.9中的数据片段X.IA以及在数据 区段X.30之编码字符cw.294中的数据片段X.30A,则需要自存储 器装置分派出另一暂存区域Z1(未显示)以储存数据片段X.IA与 数据片段X.30A (步骤S23)。数据区段X.l之数据片段X.IA以 及数据区段X.30的数据片段X.30A读取自蓝光光盘,且储存至暂 存区域Zl (步骤S25 )以执行译码来确认正确性。即是,自蓝光光 盘读取数据片段X.IA和X.30A,且储存至暂存区域Zl。
根据上述,第(9+19n)个编码字符储存在暂存区域Y,其中, n二0 15(n为整数,下同)。然而,当编码字符位于将被取代之数 据区段中时(在此实施例中例如n=0与15) , ^皮取代的部分(例 如数据片段X.IA与数据片段X.30A )将被储存在另 一 区域(例如 暂存区域Zl )。在此,同时参阅图2与图5,数据区段X.l中具有140字节数 据长度的数据片段X.lA位于编码字符cw.9的右段,而数据区段 X.30中具有108字节数据长度的数据片段X.30A位于编码字符 cw.294的左段。为了确认数据区段X.O、 X.2~X.29、 X.31的正确 性,应获得在包括数据区段X.O、 X.2~X.29、 X.31的一编码字符 中的完整数据。因此,自暂存区域Y读取数据区段X.O、 X.2 ~ X.29、 X.31,自暂存区域Zl读取数据片段X.l A与X.30A (步骤S26 )。
此外,对读取之数据区段X.O、 X.2~X.29、 X.31以及数据片 段X.1A与X.30A进行译码(步骤S27 )。在对数据区段X.O、 X.2 ~ X.29、 X.31以及数据片HX.IA与X.30A执行译码后,才艮据译码结 果则可获得数据区段X.O、 X.2 ~ X.29、 X.31的正确性(步骤S28 )。 接着,当数据区段X.O、 X.2~X.29、 X.31的正确性被确认后,储 存在暂存区域Y之数据由错误校正编码来编码以获得编码数据, 且将此编码数据记录至蓝光光盘(步骤S29)。
根据此实施例,添加数据区段NX. 1与NX.30以及原始数据区 段X.O、 X.2~ X.29、 X.31是分配在相同区域(暂存区域Y),因 此,只需分派出140字节(数据片段X.1A )或108字节(数据片 段X.30A)之暂存区域Zl来储存数据片段。然而,图3的习知方 法则需要2048字节来储存整个数据区段。因此,记录用来取代蓝 光光盘数据之新的数据区段所需的存储器减少了 。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另 一实施例将添加数据区段写入至蓝光 光盘的方法的流程图。请同时参阅图5与图6。此实施例中,是以 利用两个添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来取代记录在蓝光光盘上的 数据簇IO之数据区段X.l与X.30为例来说明。首先,由存储器装 置分派出一暂存区域Y,以储存一数据簇(步骤S31 )。在此,存 储器装置可以是DRAM。
图5亦表示在使用在图7之数据簇10之数据结构示意图。数 据簇10被区分成32个数据区段(X.O ~ X.31 )或具有248位组长 度之304个编码字符(cw.O ~ cw.303 )。换句话说,两个数据区段
12包括19个编码字符。此外,数据簇10可被区分成第 一记录数据以 及将以随机数据区段写入法来被取代的第二记录数据。这些编码字 符被分组为包括部分之第 一记录数据与第二记录数据的第 一编码 字符,以及只包括第一或第二记录数据的第二编码字符。因此,如
图6所示,暂存区域Y之大小可以是75396字节(248字节x304 )。 在此实施例中,第 一记录数据为数据区段X.O、 X.2~X.29、 X.31, 而第二记录数据为数据区段X.l及X.30;第 一编码字符为cw.9与 cw.294,而第二编码字符为cw.(9+19n),其中,n=2~4。接着,添 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储存至此暂存区域Y中对应数据簇10 之将被取代的数据区段X.l与X.30的位置(步骤S32 )。
接着,由存储器装置分派出另一暂存区域Z2 (步骤S33)。接 着,第 一记录数据(数据区段X.O、 X.2 ~ X.29、 X.31 )由蓝光光盘 读出且储存在暂存区域Y中对应数据簇10内的数据区段X.O、 X.2~ X.29、 X.31的位置(步骤S34)。储存在暂存区域之数据区 段如图6所示。需注意,暂存区域Y可以视为第 一 暂存区域,且 记忆装置不包含暂存区域Y之另 一部份(例如上述的暂存区域Zl 与Z2)则可视为第二暂存区域。
接着,计算对应第一编码字符之校正参数数据(称为第一校正 参数数据,first syndrome data)(步骤S35 )。例如,计算校正参 数数据,其对应包含部分的数据区段X.O与X.l之编码字符以及包 含部分之数据区段X.30与X.31之编码字符。在此实施例中,产生 对应编码字符cw.9与cw.294的校正参数数据,且接着将其储存至 暂存区域Z2 (步骤S36 )。在本发明之 一 实施例中,对应每 一 编码 字符之校正参数数据之大小可为32字节。
为了确认数据区段X.O、 X.2~X.29、 X.31的正确性,则计算 对应第二编码字符的校正参数数据(第二校正参数数据)(步骤 S37 )。例如,第二编码字符包括在数据区段X.O、 X.2 ~ X.29、 X.31 的编码字符,而不包括编码字符cw.9与cw.294。接着,对应编码 字符cw.9与cw.294之校正参数数据自暂存区域Z2中读取(步骤
13S38)。因此,根据在步骤S35与S37所产生的校正参数数据,可 获得数据区段X.O、 X.2~X.29、 X.31的正确性(步骤S39)。接 着,当数据区段X.O、 X.2~X.29、 X.31的正确性被确认时,储存 在暂存区域Y之数据则由错误校正编码来编码,以获得编码数据, 且此编码数据被记录至蓝光光盘(步骤S40),而第二编码字符为 cw.(9+19n),其中n=2~14。
当确认正确性时(步骤S39),需要从第二暂存区域(即暂存 区域Z2 )读取对应第 一编码字符(即cw.9与cw.294 )之第 一校正 参数数据,且对第一校正参数数据与第二校正参数数据来译码,以 确认第一记录数据(即凄t据区段X.O、 X.2~ X.29、 X.31 )的正确性。 接着,第一记录数据与添加数据(NX.l与NX.30)则从第一暂存 区域(暂存区域Y)读取,且第一记录数据与添加数据被编码以产 生编码数据给写入步骤(步骤S40 )。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光学储存媒体,以储存数据簇。首 先,添加数据区段NX.l与NX.30被储存至存储器装置的第一暂存 区域(即区域Y),且此数据簇读取自光学储存媒体。接着,数据 簇之第一记录数据X.O、 X.2~X.29、 X.31与第二记录数据X.l与 X.30分别储存至存储器装置的第一暂存区域(区域Y)与第二暂存 区域(区域Zl或Z2),其中,在第一暂存区域(区域Y)中对应 第二记录数据X.l与X.30之储存区域是被添加数据NX.l与NX.30 所占据。因此,第一记录数据X.O、 X.2- X.29、 X.31的正确性可 通过接收第 一记录数据X.O、 X.2 ~ X.29、 X.31与第二记录数据X.l 与X.30之数据片段X.1A与X.30A来确认。在确认正确性之后, 储存在第一暂存区域(区域Y)的第一记录数据X.O、 X.2~ X.29、 X.31与添加数据NX.l与NX.30则被编码,以产生编码数据。最后, 此编码数据被写入至光学储存媒体。
根据此实施例,从存储器装置分派用来储存校正参数数据之暂 存区域Z2的大小只有32字节,但是习知方法是需要2048字节来 储存整体数据区段。因此,记录用来取代蓝光光盘数据之新的数据区段所需的存储器减少了 。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 范围,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 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 视所附之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该光学储存媒体储存一数据簇,该数据簇区分成多个编码字符,且该数据簇包括第一记录数据与第二记录数据,该数据记录方法包括将添加数据储存至存储器装置的第一暂存区域;自该光学储存媒体读取该第一记录数据,且将该第一记录数据储存至该第一暂存区域;自该光学储存媒体读取该第二记录数据的多个数据片段,且将该多个数据片段储存至该存储器装置之第二暂存区域;自该第一暂存区域读取该第一记录数据且自该第二暂存区域读取该多个数据片段,且对该第一记录数据与该多个数据片段进行译码以确认该第一记录数据的正确性;自该第一暂存区域读取该第一记录数据与该添加数据,且对该第一记录数据与该添加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编码数据;以及将该编码数据写入至该光学储存媒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添加数据之大小为该数据簇的 一数据区段之大小的整 数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存储器装置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第 一 记录数据与该添加数据根据错误校正编码来编 码,以获得该编码数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记录数据的正确性确认后,对该第一记录数据 与该添加数据进行编码。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光学储存媒体为蓝光光盘。
7. —种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该光学储存媒体储存数据簇,该数据簇包括第一记录数据与第二记录数据,且该数据 簇区分成多个编码字符,该多个编码字符分组为多个第一编码字符 与多个第二编码字符,该多个第 一编码字符包括该第一记录数据与 该第二记录数据,且该多个第二编码字符只包括该第一记录数据或该第二记录数据其中之一者,该数据记录方法包括将添加数据储存至存储器装置的第 一暂存区域;自该光学储存媒体读取该第一记录数据,且将该第一记录数据储存至该第一暂存区域;计算对应该多个第 一编码字符的第 一校正参数数据; 储存该第 一校正参数数据至该存储器装置之第二暂存区域; 计算对应该多个第二编码字符的第二校正参数数据; 读取该第 一校正参数数据与该第二校正参数数据以进行译码,来确认该第 一 记录数据的正确性;对该第 一记录数据与该添加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一编码数据;以及将该编码数据写入至该光学储存媒体。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添加数据的大小为该数据簇之一数据区段之大小的整 数倍。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对应每一该编码字符的该第 一校正参数数据与该第二校 正参数数据的大小为32字节。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存储器装置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第 一记录数据与该添加数据根据错误校正编码来编 码,以获得该编码数据。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记录数据的正确性确认后,对该第一记录数 据与该添加数据进行编码。
13.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储存媒体为一蓝光光盘。
14. 一种于光学储存媒体中储存数据的方法,适用于该储存媒 体储存一数据簇,该方法包括将 一 添加数据区段储存至存储器装置的第 一 暂存区域; 自该光学储存媒体读取该数据簇;将该数据簇的第 一记录数据与第二记录数据分别储存至该存 储器装置的该第一暂存区域与第二暂存区域,其中,在该第一暂存 区域中对应该第二记录数据的 一 储存区域是由该添加数据区段占 据;通过接收该第 一记录数据以及该第二记录数据的多个数据片 段,来确认该第一记录数据的正确性;对来自该第一暂存区域的该第一记录数据与该添加数据区段 进行编码,以产生编码数据;以及将该编码数据储存至该光学储存媒体。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储存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确认正确性的该步骤包括对分别来自该第 一 暂存区域与该第二暂存区域的该第 一 记录 数据与该多个数据片段进行译码,以确认正确性。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储存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确认正确性的该步骤包括计算对应多个第 一编码字符的第 一校正参数数据与对应多个 第二编码字符的第二校正参数数据,其中,该多个第一编码字符包 括该第一记录数据与该第二记录数据,且该多个编码字符只包括该 第一记录数据或该第二记录数据;以及读取该第 一校正参数数据与该第二校正参数数据以进行译码, 来确认该第 一 记录#:据的正确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于光学储存媒体中储存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第 一校正参数数据储存在该存储器装置的该第二暂 存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于光学储存媒体中记录数据与储存数据的方法。数据记录方法用于储存数据簇之光学储存媒体。数据簇区分成复数编码字符且包括第一与第二记录数据。首先将添加数据储存至存储器装置第一暂存区域。自光学储存媒体读取第一记录数据,将其储存至第一暂存区域。自光学储存媒体读取第二记录数据之数据片段,将其储存至存储器装置的第二暂存区域。自第一与第二暂存区域读取第一记录数据与数据片段,译码以确认第一记录数据正确性。自第一暂存区域读取第一记录数据与添加数据,编码以产生编码数据。再将编码数据写入至光学储存媒体。本发明使得记录用来取代蓝光光盘数据之新的数据片段所需的存储器减少了。
文档编号G11B20/10GK101556814SQ200910000929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1日
发明者林利莲, 薛景文 申请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