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947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生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单面双层光盘的生产 系统。
背景技术
DVD光盘即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又称数字激光视盘 (Digital Video Disc),由于其具有存储密度高、体积小、存储期限长、成本低廉、兼容性高 以及错误率低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光学信息存储介质的主流,从技术上来说,DVD光盘意在 以一种单一的数字格式覆盖家庭娱乐、电脑及情报商务,它已经取代了激光碟片,并得到了 来自所有电子企业和计算机硬件企业、电影和音乐演播室的支持,已经成为光盘存储技术 史上最成功的存储介质,其使信息流通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DVD光盘主要有单面单层光盘(DVD-5)、单面双层光盘(DVD-9)、双面单层光盘 (DVD-10)及双面双层光盘(DVD-18)等多种形式光盘;以单面双层光盘(DVD-9)为例,其 结构包括两加工带有信息记录沟槽的基片Ltl和基片L1,并将基片Ltl和基片L1粘合以形成 完整的DVD-9光盘,具体生产过程中,需两台注塑机连接于DVD光盘生产线上,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简称PC)材料颗粒分别经过两台注塑机加热注塑压合成厚度为0. 6mm的 光盘基片,并在注塑时通过母盘分别在两基片上预制信息记录沟槽以形成Ltl基片和L1基 片,L0基片和L1基片经冷却之后传输到溅射单元,在Ltl基片的信息面上溅射半反射层,半反 射层材料通常为硅,在L1基片的信息面上溅射全反射层,全反射层材料通常为金属银、铝、 金及其合金;溅射完成后的Ltl基片和L1基片通过UV固化胶反转粘合,再经过UV灯照射固 化,最后经过检测即完成其生产流程。然而,现有的DVD-9光盘生产方法存在以下缺点首先,需两台注塑机将颗粒状的 PC材料经过加热注塑压合,成型为带有信息记录沟槽的Ltl基片和L1基片,由于注塑过程本 身是高温高能耗过程,因此使整个DVD-9光盘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能源消耗在这一环节; 其次,PC材料源自石油工业,在其拉料形成呈颗粒状的PC材料时还需消耗巨大的能源,且 碳排放很高,而现有DVD-9光盘的结构中两基片均为PC材质,PC材料用量较大,不利于环 保和节能;再次,制备好的PC材料在光盘生产过程中经过注塑过程时由于经过二次加温熔 化,使生产出来的基片的双折射率相对于在PC材料工厂直接成型基片的双折射率要高,影 响DVD光盘质量。综上,由于现有的DVD-9光盘的结构具有两PC材质的基片,生产过程中,需利用两 台注塑机来加热注塑形成基片,因此其制造工艺不仅能耗高,且PC材料用量大,导致碳的 排放量较大,不利于环保要求,且利用颗粒状的PC材料二次加温熔化的制成的基片双折射 率高,影响DVD-9光盘质量。因此,急需一种节省PC材料、能耗低且环保、并能提高光盘质量的光盘生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PC材料、能耗低且环保、并能提高光盘质量 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 包括传输带及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的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缓冲层 成型装置、粘合装置及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及所述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用 于形成记录层,所述缓冲层成型装置用于形成缓冲层,所述粘合装置用于将基片与盖板粘 合,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质量;所述缓冲层成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与 所述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之间,所述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与所述粘合装置连接,所述粘合 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旋涂机构、第一压模机 构、第一净化机构及第一溅镀站,所述第一旋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模机构连接,所述 第一旋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一净化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旋涂机构 与所述第一溅镀站之间并与所述传输带连接,所述第一溅镀站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 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包括第二旋涂机构、第二压模机构、第二净化机构及第二溅镀站,所述 第二旋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模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旋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 输带上,所述第二净化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与所述第二溅镀站之间并与所述传输 带连接,所述第二溅镀站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缓冲层成型装置包括第三旋涂机构及 第一固化机构,所述第三旋涂机构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溅镀站连接,所述第一固化 机构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溅镀站与所述粘合装置连接,所 述粘合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较佳地,所述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还包括基片暂存装置及盖板处理装置,所述 基片暂存装置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旋涂机构连接,所述盖板处理装置与所述粘合装 置连接;基片暂存装置用于向生产系统提供空白基片,盖板处理装置用于向生产系统提供 纸质盖板,在粘合装置将形成有记录层的基片与纸质盖板粘合形成光盘,采用纸质盖板代 替现有的DVD9结构中的PC盖板,节省PC材料的用量,进而减少碳排量,且在回收时不会造 成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环保特点。较佳地,所述第一旋涂机构包括具有下胶手的第一旋涂碗,所述第一旋涂碗连接 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压模机构之间,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旋涂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 旋涂碗并排的且具有下胶手的第四旋涂碗,所述第一旋涂碗与第四旋涂碗通过具有三个机 械臂的第一机械手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压模机构之间;因此,节约生产系统的空 间,使布局紧凑,同时减少各机构之间的连接部件;在生产中两旋涂碗同时对基片旋涂胶 水,提高了本单元的处理速度且不影响整个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较佳地,所述第二旋涂机构包括具有下胶手的第二旋涂碗,所述第二旋涂碗连接 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二压模机构之间,更具体地,所述第二旋涂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 旋涂碗并排的且具有下胶手的第五旋涂碗,所述第二旋涂碗与第五旋涂碗通过具有三个机 械臂的第二机械手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二压模机构之间;因此,节约生产系统的空 间,使布局紧凑,同时减少各机构之间的连接部件;在生产中两旋涂碗同时对基片旋涂胶 水,提高了本单元的处理速度且不影响整个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较佳地,所述第三旋涂机构包括具有下胶手的第三旋涂碗,所述第三旋涂碗与所
5述传输带连接,更具体地,所述第三旋涂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三旋涂碗并排的且具有下胶 手的第六旋涂碗,所述第三旋涂碗与第六旋涂碗通过呈“V”型的第三机械手与所述传输带 连接,生产中两旋涂碗同时对基片旋涂形成缓冲层,提高了本单元的处理速度且不影响整 个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较佳地,所述粘合装置包括下胶机构、粘合机构、甩胶机构及第二固化机构,所述 下胶机构连接于所述传输带的末端与所述甩胶机构之间,所述甩胶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化机 构连接,所述第二固化机构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粘合机构一端与所述下胶机构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处理装置连接,更具体地,所述粘合装置还包括第一暂存转盘,所述第一 暂存转盘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甩胶机构之间,所述第一暂存转盘、所述甩胶机构及 所述下胶机构之间通过呈直角型的第四机械手连接,所述第一固化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暂 存转盘上;甩胶机构及粘合机构均与下胶机构连接,且三者之间呈直角关系排布,使各机构 之间的连接简单,传输快捷。较佳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暂存转盘、检测机构及光盘存储转盘,所述第一暂 存转盘、第二暂存转盘、检测机构及光盘存储转盘围成圆弧形,所述圆弧的圆心处设置有具 有三个机械臂的第五机械手,所述第一暂存转盘、第二暂存转盘、检测机构及光盘存储转盘 通过所述第五机械手连接;四者之间连接简单,布局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包括传输带及连接于所 述传输带上的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缓冲层成型装置、粘合装置及检 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旋涂机构、第一压模机构、第一净化机构 及第一溅镀站,所述第一旋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模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旋涂机构的 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一净化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旋涂机构与所述第一溅镀 站之间并与所述传输带连接,所述第一溅镀站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二记录层成型 装置包括第二旋涂机构、第二压模机构、第二净化机构及第二溅镀站,所述第二旋涂机构的 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模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旋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 二净化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与所述第二溅镀站之间并与所述传输带连接,所述第 二溅镀站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缓冲层成型装置包括第三旋涂机构及第一固化机构, 所述第三旋涂机构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溅镀站连接,所述第一固化机构通过所述传 输带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溅镀站与所述粘合装置连接,所述粘合装置与所 述检测装置连接。生产光盘时,在一空白基片上相继形成两记录层,然后将形成有记录层 的基片与纸质盖板粘合形成光盘,由于空白基片上无预制信息,可以通过非注塑成型工艺 制得,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大大节约成本,同时免去了利用注塑机将PC材料再次加热并高 温压合注塑成型的工艺环节,一方面降低了产业链能耗,另一方面降低了 PC基片的双折射 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光盘的封装盖板采用创新型的纸质盖板,代替了现有的DVD9结构 中的PC盖板,不仅节省了 PC材料的用量,减少碳排量,且在回收时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且还可被再利用,具有环保特点。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造单面双层光盘的方法同样 节省PC材料、能耗低且环保、并能提高光盘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10包括传输带及连接于传输带上 的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100、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200、缓冲层成型装置300、粘合装置400、 检测装置500、盖板处理装置600及基片暂存装置700,基片暂存装置700用于向生产系统 提供空白基片,盖板处理装置600用于向生产系统提供纸质盖板,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100 及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200用于在基片上形成记录层,缓冲层成型装置300用于形成缓冲 层,粘合装置400用于将基片与纸质盖板粘合,检测装置500用于检测质量;本实用新型单 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10的基片暂存装置700通过传输带与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100连接, 缓冲层成型装置300设置于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100与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200之间,第 二记录层成型装置200与粘合装置400连接,粘合装置400与检测装置500连接,盖板处 理装置600连接于粘合装置400上,粘合装置400将形成有记录层的基片与纸质盖板粘合 形成光盘;其中,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100包括第一旋涂机构101、第一压模机构102、第一 净化机构103及第一溅镀站104,第一旋涂机构101的一端与第一压模机构102连接,第一 旋涂机构101的另一端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一净化机构103设置于第一旋涂机构101与第 一溅镀站104之间并与传输带连接,第一溅镀站104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二记录层成型装 置200包括第二旋涂机构201、第二压模机构202、第二净化机构203及第二溅镀站204,第 二旋涂机构201的一端与第二压模机构202连接,第二旋涂机构201的另一端连接于传输 带上,第二净化机构203设置于第二旋涂机构201与第二溅镀站204之间并与传输带连接, 第二溅镀站204连接于传输带上;缓冲层成型装置30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三旋涂机构301 及第一固化机构302,第三旋涂机构301通过传输带与第一溅镀站104连接,第一固化机构 302通过传输带与第二旋涂机构201连接;粘合装置400 —端与第二溅镀站204连接,另一 端与检测装置500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10的基片暂存装置为暂存转盘 700,暂存转盘700用于暂存空白基片,暂存转盘700位于传输带的一端并通过单臂机械手 连接于传输带上,暂存转盘700通过传输带与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100的第一旋涂机构101 连接;第一旋涂机构101包括相互并列的第一旋涂碗IOla和第四旋涂碗101b,第一旋涂碗 IOla和第四旋涂碗IOlb均具有下胶手,第一旋涂碗IOla和第四旋涂碗IOlb设置于传输 带的一侧且位于传输带与第一压模机构102之间,第一旋涂碗IOla和第四旋涂碗IOlb与 传输带平行,传输带、第一旋涂碗101a、第四旋涂碗IOlb及第一压模机构102的中间位置 处设置有具有三个机械臂的第一机械手105连接,四者通过第一机械手105连接;第一净化 机构103设置于第一旋涂机构101的第四旋涂碗IOlb与第一溅镀站104之间,第一净化机 构103通过双臂机械手106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一溅镀站104与传输带连接;第三旋涂机构 301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三旋涂碗301a和第六旋涂碗301b,第三旋涂碗301a和第六旋涂碗301b均具有下胶手,第三旋涂碗301a和第六旋涂碗301b位于传输带的一侧并与传输带平 行,第三旋涂碗301a与第六旋涂碗301b通过呈“V”型的第三机械手303与所述传输带连接。如图3所示,与第三旋涂机构301并列设置的第一固化机构302通过双臂机械手 304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一固化机构302通过传输带与第二旋涂机构201连接;第二旋涂机 构201包括相互并列的第二旋涂碗201a和第五旋涂碗201b,第二旋涂碗201a和第五旋涂 碗201b均具有下胶手,第二旋涂碗201a和第五旋涂碗201b设置于传输带的一侧且位于传 输带与第二压模机构202之间,第二旋涂碗201a和第五旋涂碗201b与传输带平行,传输 带、第二旋涂碗20la、第五旋涂碗201b及第二压模机构20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具有三个 机械臂的第二机械手205,四者通过第二机械手205连接;第二净化机构203设置于第二旋 涂机构201的第五旋涂碗201b与第二溅镀站204之间,第二净化机构203通过双臂机械手 206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二溅镀站204与传输带连接。如图1、图4所示,粘合装置400包括下胶机构401、粘合机构402、甩胶机构403、 第二固化机构404及第一暂存转盘405,粘合机构402及甩胶机构403均与下胶机构401连 接,且粘合机构402、下胶机构401、甩胶机构403三者之间呈直角关系排布;其中,下胶机构 401包括下胶转盘401a、下胶托盘401b及下胶头401c,下胶转盘401a位于传输带的末端 且其一端通过单臂机械手与传输带连接,下胶转盘401a的另一端与甩胶机构403连接,下 胶托盘401b设置于下胶转盘401a上,下胶头401c设置于下胶转盘401a的一侧并与下胶 托盘401b相对应;甩胶机构402包括两相互对称设置的甩胶碗403a、403b,两甩胶碗403a、 403b设置于下胶转盘401a与第一暂存转盘405之间,下胶转盘40la、甩胶碗403a、甩胶碗 403b、第一暂存转盘405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呈直角形的第四机械手406,四者通过第四机 械手406连接;第二固化机构404连接于第一暂存转盘405上;粘合机构402包括粘合双臂 机械手402a及粘合转盘402b,粘合转盘402b的一端通过粘合双臂机械手402a连接于下胶 转盘401a上,粘合转盘402b的另一端与盖板处理装置600连接,具体地,盖板处理装置600 包括盖板暂存转盘601和保护膜形成机构602,保护膜形成机构602、盖板暂存转盘601、粘 合转盘402b三者之间通过双臂机械手603连接;检测装置500包括第二暂存转盘501、检测 机构502及光盘存储转盘503,第二暂存转盘501设置于第一暂存转盘405与检测机构502 之间,且第一暂存转盘405、第二暂存转盘501、检测机构502及光盘存储转盘503围成圆弧 形,在所述圆弧的圆心处设置有具有三个机械臂的第五机械手504,四者之间通过第五机械 手504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10制造单面双层光盘的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1)拾起空白基片并将所述空白基片放至传输带上传输;(2)在所述第一旋涂机构中对所述空白基片旋涂形成胶水层;(3)将旋涂有胶水层的基片传输至第一压模机构,对所述基片进行压模并固化;(4)将压模后的基片传输至第一净化机构,清理压模过程中脱落于基片上的胶 水;(5)将清理后的基片传输至第一溅镀站,溅镀形成半反射层;(6)将溅镀有半反射层的基片传输至缓冲层成型装置,旋涂形成缓冲层并固化;
8[0032](7)将旋涂有缓冲层的基片传送至第二旋涂机构,旋涂形成胶水层;(8)将旋涂有胶水层的基片传输至第二压模机构,对所述基片进行压模并固化;(9)将压模后的基片传输至第二净化机构,清理压模过程中脱落于基片上的胶 水;(10)将清理后的基片传输至第二溅镀站,溅镀形成全反射层;(11)在所述粘合装置将溅镀有全反射层的基片与纸质盖板粘合形成光盘,并对所 述光盘进行甩胶和固化;(12)将固化后的所述光盘传输至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分级存放。较佳者,步骤(S006)包括如下步骤(61)将溅镀完半反射层的所述基片通过呈 “V”型的第三机械手放置于相同的第三旋涂碗及第六旋涂碗内;(62)所述第三旋涂碗及第 六旋涂碗的下胶手分别对所述旋涂碗内的基片旋涂形成缓冲层;(63)将旋涂有缓冲层的 所述基片传输至所述第一固化机构,对所述基片的缓冲层进行固化。较佳者,所述步骤(11)包括如下步骤(111)将溅镀有全反射层的所述基片传输 至所述下胶机构,对所述基片下粘合胶;(112)在粘合机构将下粘合胶后的所述基片与纸 质盖板粘合形成光盘;(113)在甩胶机构将所述光盘的粘合胶甩开;(114)在第二固化机构 对所述光盘的粘合胶进行固化。结合图1-图4,对使用本实用新型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10制造单面双层光盘的 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先将空白基片加入基片暂存转盘700内,空白基片由市面上PC 材料供应商在PC材料工厂直接成型,不需用注塑机注塑成型,且改变现有基片在注塑成型 时一并成型有信息记录沟槽的制程,因此空白基片上无预制信息,空白基片厚度为0. 6mm, 中孔直径15mm,外径120mm,且其厚度均勻性及翘曲度要求与利用PC料颗粒经注塑机注塑 成型的基片要求相当,通过单臂机械手将暂存转盘内的空白基片放置于传输带上传输,传 输过程中,第一机械手105拾起传输带上的空白基片并将空白基片放置于第一旋涂机构 101的第一旋涂碗IOla和第四旋涂碗IOlb内,第一旋涂碗IOla和第四旋涂碗IOlb的下 胶手分别对两旋涂碗内的空白基片旋涂形成胶水层,利用两旋涂碗同时对基片旋涂胶水, 提高了本单元的处理速度且不影响整个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旋涂完成后,第一机械手 105将旋涂有胶水层的基片放置于第一压模机构102内,第一压模机构102对基片的胶水 层进行压模形成信息坑道,并对压模后的基片进行固化,完成后经第一机械手105将基片 放回到传输带上传输;基片经过第一净化机构103位置处时,双臂机械手106将传输带上的 基片拾起并放置于第一净化机构103内,清除在压模过程中从压模机构的母盘上脱落于基 片上的胶水;完成后,双臂机械手106将其放回到传输带上继续传输,基片经过第一溅镀站 104时,基片被放置于第一溅镀站104内溅镀形成半反射层,溅镀完成后将基片放回到传输 带上继续传输。如图2、图3所示,溅镀有半反射层的基片经过第三旋涂机构301时,呈“V”型的第 三机械手303将基片放置在相同的第三旋涂碗301a与第六旋涂碗301b内,两旋涂碗的下 胶手分别对旋涂碗内的基片旋涂形成缓冲层,利用两旋涂碗同时对基片旋涂,提高了第三 旋涂机构301的处理速度且不影响整个生产线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旋涂完成后,通 过呈“V”型的第三机械手303将基片放置到传输带上继续传输,基片经过第一固化机构302时,双臂机械手304将旋涂有缓冲层的基片放置到第一固化机构302内对缓冲层进行固化, 固化完成后,再经双臂机械手304放回到传输带上继续传输。经过第二旋涂机构201时,具 有三个机械臂的第二机械手205拾起传输带上的旋涂有缓冲层的基片,并将基片放置于第 二旋涂机构201的第二旋涂碗201a和第五旋涂碗201b内,两旋涂碗的下胶手分别对旋涂 碗内的基片旋涂形成胶水层,两旋涂碗同时对基片旋涂胶水,提高了本单元的处理速度且 不影响整个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旋涂完成后,第二机械手205将旋涂有胶水层的基片 放置于第二压模机构202内,第二压模机构202对基片的胶水层进行压模形成信息坑道,并 对压模后的基片进行固化,完成后经第二机械手205将基片放回到传输带上传输;压模后 的基片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第二净化机构203位置处时,双臂机械手206将传输带上的基片 拾起并放置于第二净化机构203内,清除在压模过程中从压模机构的母盘上脱落于基片上 的胶水;完成后,双臂机械手206将其放回到传输带上继续传输,经过第二溅镀站204时,基 片被放置于第二溅镀站204内溅镀形成全反射层,溅镀完成后将基片传输到传输带上继续 传输。如图4所示,溅镀有全反射层的基片到达传输带的末端时,单臂机械手将基片拾 起并放置到下胶转盘401a上,下胶转盘401a转动把基片送到下胶位置,基片被带动到下 胶位置处时,下胶托盘401b上升托起基片并旋转,粘合胶通过下胶头401c涂布在基片上, 下胶完成后,下胶转盘401a继续旋转,将下胶后的基片旋转到与粘合机构402的粘合转盘 402b相对应的位置处,通过粘合双臂机械手402a放置于粘合转盘402b上等待与纸质盖板 粘合;在基片被旋涂粘合胶的同时,暂存于盖板暂存转盘601内的纸质盖板通过双臂机械 手603传输到保护膜形成机构602,在纸质盖板的一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膜在产品 使用过程中对粘合膜层及反射膜层起到保护作用,然后再通过双臂机械手603将形成有保 护膜的纸质盖板传输到粘合转盘402b,与等待在这里的基片粘合形成光盘,采用纸质盖板 代替现有的DVD9结构中的PC盖板,节省PC材料的用量,进而减少碳排量,且在回收时不会 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环保特点;粘合后形成的光盘经粘合机械双臂手402a放回到下胶 转盘401a上,下胶转盘401a继续旋转将光盘带到甩胶机构403 —侧,通过呈直角形的第四 机械手406将光盘放置于甩胶机构403的两甩胶碗403a、403b内,两甩胶碗403a、403b对光 盘进行高速甩胶处理,使粘合胶通过离心力和浸润作用在基片和盖板之间迅速平稳铺开, 在基片与盖板之间形成一厚度均勻的粘合胶层,多余的粘合胶甩掉;甩胶完成后,再通过呈 直角形的第四机械手406将光盘传输到第一暂存转盘405,第一暂存转盘405旋转,将光盘 送到第二固化机构404内,第二固化机构404通过紫外线灯照射粘合胶,使之固化,固化后 的光盘通过具有三个机械臂的第五机械手504放置于第二暂存转盘501内等待检测,第二 暂存转盘501内的光盘经第五机械手504传输到检测机构502内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将 合格的光盘和不合格的光盘分别存放到光盘存储转盘503内,完成光盘的生产。由于本实用新型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10包括传输带及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的 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100、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200、缓冲层成型装置300、粘合装置400及 检测装置500,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100包括第一旋涂机构101、第一压模机构 102、第一净化机构103及第一溅镀站104,第一旋涂机构101的一端与第一压模机构102连 接,第一旋涂机构10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一净化机构103设置于第一旋 涂机构101与第一溅镀站104之间并与传输带连接,第一溅镀站104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200包括第二旋涂机构201、第二压模机构202、第二净化机构203及第二 溅镀站204,第二旋涂机构201的一端与第二压模机构202连接,第二旋涂机构201的另一 端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第二净化机构203设置于第二旋涂机构201与第二溅镀站204之 间并与所述传输带连接,第二溅镀站204连接于传输带上;缓冲层成型装置300包括第三旋 涂机构301及第一固化机构302,第三旋涂机构300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溅镀站104 连接,第一固化机构302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201连接;第二溅镀站204与 粘合装置400连接,粘合装置400与检测装置500连接。生产光盘时,在一空白基片上相继 形成两记录层,然后将形成有记录层的基片与纸质盖板粘合形成光盘,由于空白基片上无 预制信息,可以通过非注塑成型工艺制得,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大大节约成本,同时免去了 利用注塑机将PC材料再次加热高温压合注塑成型的工艺环节,一方面降低了产业链能耗, 另一方面降低了 PC基片的双折射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光盘的封装盖板采用创新型的 纸质盖板,代替了现有的DVD9结构中的PC盖板,不仅节省了 PC材料的用量,减少碳排量, 且在回收时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且还可被再利用,具有环保特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模、溅镀等技术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 再做详细的说明。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包括传输带及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的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缓冲层成型装置、粘合装置及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及所述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用于形成记录层,所述缓冲层成型装置用于形成缓冲层,所述粘合装置用于将基片与盖板粘合,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质量;所述缓冲层成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与所述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之间,所述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与所述粘合装置连接,所述粘合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记录层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旋涂机构、第一压模机构、第一净化机构及第一溅镀站,所述第一旋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模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旋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一净化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旋涂机构与所述第一溅镀站之间并与所述传输带连接,所述第一溅镀站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二记录层成型装置包括第二旋涂机构、第二压模机构、第二净化机构及第二溅镀站,所述第二旋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模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旋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二净化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与所述第二溅镀站之间并与所述传输带连接,所述第二溅镀站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缓冲层成型装置包括第三旋涂机构及第一固化机构,所述第三旋涂机构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溅镀站连接,所述第一固化机构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溅镀站与所述粘合装置连接,所述粘合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片暂存装置及 盖板处理装置,所述基片暂存装置通过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旋涂机构连接,所述盖板处 理装置与所述粘合装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涂机构包括 具有下胶手的第一旋涂碗,所述第一旋涂碗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压模机构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涂机构还包 括与所述第一旋涂碗并排的且具有下胶手的第四旋涂碗,所述第一旋涂碗与第四旋涂碗通 过具有三个机械臂的第一机械手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压模机构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包括 具有下胶手的第二旋涂碗,所述第二旋涂碗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二压模机构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涂机构还包 括与所述第二旋涂碗并排的且具有下胶手的第五旋涂碗,所述第二旋涂碗与第五旋涂碗通 过具有三个机械臂的第二机械手连接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二压模机构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旋涂机构包括 具有下胶手的第三旋涂碗,所述第三旋涂碗与所述传输带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旋涂机构还包 括与所述第三旋涂碗并排的且具有下胶手的第六旋涂碗,所述第三旋涂碗与第六旋涂碗通 过呈“V”型的第三机械手与所述传输带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装置包括下胶 机构、粘合机构、甩胶机构及第二固化机构,所述下胶机构连接于所述传输带的末端与所述 甩胶机构之间,所述甩胶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化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固化机构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粘合机构一端与所述下胶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处理装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装置还包括第 一暂存转盘,所述第一暂存转盘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甩胶机构之间,所述第一暂存 转盘、所述甩胶机构及所述下胶机构之间通过呈直角型的第四机械手连接,所述第一固化 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暂存转盘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 二暂存转盘、检测机构及光盘存储转盘,所述第一暂存转盘、第二暂存转盘、检测机构及光 盘存储转盘围成圆弧形,所述圆弧的圆心处设置有具有三个机械臂的第五机械手,所述第 一暂存转盘、第二暂存转盘、检测机构及光盘存储转盘通过所述第五机械手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面双层光盘生产系统,包括传输带及连接于传输带上的第一旋涂机构,第一旋涂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压模机构连接,另一端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一净化机构设置于第一旋涂机构与第一溅镀站之间并与传输带连接,第一溅镀站通过传输带与第三旋涂机构连接,与第三旋涂机构并列设置的第一固化机构通过传输带与第二旋涂机构连接,第二旋涂机构的一端与第二压模机构连接,另一端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二净化机构设置于第二旋涂机构与第二溅镀站之间并与传输带连接,第二溅镀站连接于传输带上;第二溅镀站与粘合装置连接,粘合装置与检测装置连接;利用该系统生产光盘节省PC材料、能耗低且环保、并能提高光盘质量。
文档编号G11B7/26GK201629147SQ20102010523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7日
发明者杨明生, 范继良 申请人: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