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6690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光盘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转盘,光盘被安装在所述转盘上,并且所述转盘使所述光盘旋转;盘轮,所述盘轮可在第一滑轮位置和第二滑轮位置之间沿所述转盘的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所述盘轮与所述转盘间隔开,在所述第二滑轮位置,所述盘轮接近所述转盘并且所述盘轮与所述转盘一起夹持所述光盘,所述盘轮通过磁力被吸引朝向所述转盘;以及滑轮操作机构,所述滑轮操作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和所述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盘轮。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和所述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盘轮的时候,所述滑轮操作机构使所述盘轮相对于所述转盘倾斜,并且带动所述盘轮更接近或远离所述转盘。
【专利说明】光盘驱动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驱动器中的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迄今为止,光盘驱动器已被利用来读取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以及写入数据到光盘上(例如,参考美国专利申请出版物N0.2011/0239233)。光盘驱动器具有用于旋转光盘的转盘。在各光盘驱动器之中,存在具有盘轮(chuck pulley)的光盘驱动器,盘轮被支撑成可在转盘的轴向上移动并且通过磁力被吸引朝向转盘。光盘由盘轮和转盘夹持,并与转盘一起旋转。


【发明内容】

[0003]当盘轮被磁力吸引到转盘上时,由于盘轮与转盘之间的碰撞可产生声音。另外,如果在不用削弱磁力的情况下从转盘分离盘轮所需要的力可以减小,则可以保证用于支撑盘轮的机构的小型化。
[0004]因此,需要有一种光盘驱动器,其使得在将盘轮磁性吸引到转盘上的时候可以抑制声音的产生和/或可以减小从转盘分离盘轮所需要的力。
[000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转盘,光盘被安装在所述转盘上,并且所述转盘使所述光盘旋转;盘轮,所述盘轮被构造为可在第一滑轮位置和第二滑轮位置之间沿所述转盘的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所述盘轮与所述转盘间隔开,在所述第二滑轮位置,所述盘轮接近所述转盘并且所述盘轮与所述转盘一起夹持所述光盘,所述盘轮通过磁力被吸引朝向所述转盘;以及滑轮操作机构,所述滑轮操作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和所述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盘轮。在该光盘驱动器中,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和所述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盘轮的时候,所述滑轮操作机构使所述盘轮相对于所述转盘倾斜,并且带动所述盘轮更接近或远离所述转盘。根据本公开,将盘轮磁性吸引到转盘上的时候可以抑制声音的产生,并且可以减小从转盘分离盘轮所需要的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0007]图2是载运机构的平面图;
[0008]图3是载运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0009]图4是沿着图2线IV-1V截取的载运辊的截面图;
[0010]图5A和5B是载运机构的(如沿着图2中箭头V观察的)侧视图,其中图5A示出了将载运辊布置在载运位置的状态,而图5B示出了将载运辊布置在缩回位置的状态;
[0011]图6A和6B是沿着图2线V1-VI截取的截面图,其中图6A示出了将载运辊布置在载运位置的状态,而图6B示出了将载运辊布置在缩回位置的状态;
[0012]图7是夹持机构的平面图;
[0013]图8是沿着图7线VII1-VIII截取的截面图;
[0014]图9A和9B是示出夹持机构的操作的视图,其中盘轮被布置在第二滑轮位置;
[0015]图1OA和1B是示出夹持机构的操作的视图,其中盘轮在移动;
[0016]图11是示出分离状态下夹持机构组成构件的透视图;
[0017]图12是夹持机构从下面的透视图;
[0018]图13是沿着图7线XII1-XIII截取的截面图;
[0019]图14是沿着图7线XIV-XIV截取的截面图;
[0020]图15A和15B是示出定心机构、载运机构和夹持机构的运动的视图;
[0021]图16A和16B是示出定心机构、载运机构和夹持机构的运动的视图;
[0022]图17是示出定心机构、载运机构和夹持机构的运动的视图;
[0023]图18A和18B是示出定心机构、载运机构和夹持机构的运动的视图;
[0024]图19A和19B是示出定心机构、载运机构和夹持机构的运动的视图;以及
[0025]图20是示出定心机构、载运机构和夹持机构的运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I的分解透视图。在以下说明中,图1中指示的方向Xl和X2将是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而方向Yl和Y2将是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且方向Zl和Z2将是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
[0027]光盘驱动器I包括光学单元3。光学单元3具有转盘2,光盘安装在转盘2上,且光盘通过转盘2旋转。另外,光学单元3包括:电路板8,有转盘2安装在其上;光学拾取器;向前和向后移动光学拾取器的电机,等等。光盘驱动器I具有基底框架11。光学单元3安装在基底框架11下侧。
[0028]基底框架11的整体形状为大体箱状,包括载运辊20的载运机构A布置在基底框架11内部。载运辊20将插入于光盘驱动器I插入端口中的光盘载运至驱动位置,并将光盘从驱动位置载运至插入端口的外部。在此,驱动位置意指在光盘上进行读取/写入数据的位置。换句话说,驱动位置是光盘在光盘中心位于转盘2轴线Cp (旋转中心)上的时候的位置。例如,光盘是CD(激光唱片)、DVD(数字多功能光盘)、蓝光光盘(注册商标)等。在此,作为示例描述的光盘驱动器I与具有12cm直径的光盘和具有8cm直径的光盘两者兼容。本公开还适用于仅与大小不同的两种类型光盘之一兼容的光盘驱动器。
[0029]光盘驱动器I具有安装在基底框架11上侧的板形顶部框架12。基底框架11在其前壁部Ila上缘设置有凹部。凹部和顶部框架12限定出插入端口,用于从中插入光盘。被插入的光盘布置在基底框架11和顶部框架12之间。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覆盖插入端口上缘(顶部框架12的前缘)并将光盘引导至插入端口的引导构件13附接至顶部框架12。
[0030]定心机构B和夹持机构C布置在顶部框架12上。定心机构B是用于将光盘定位成被插入的光盘的中心与转盘2的轴线Cp —致的机构。夹持机构C是用于将光盘固定到转盘2上的机构。夹持机构C包括盘轮33,盘轮33被磁性地吸引至转盘2。光盘由盘轮33和转盘2夹持,并位于它们之间。稍后将详细地描述载运机构A、夹持机构C和定心机构B。
[0031]光盘驱动器I包括电机5和基板5a,电机5安装至基板5a。电机5和基板5a布置在基底框架11内部,并用顶部框架12加以覆盖。载运机构A和夹持机构C通过从电机5接收的动力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光盘驱动器I具有滑动器6,滑动器6布置在基底框架11内部。滑动器6在由电机5通过齿轮7a、7b和7c供给的力作用下沿iu后方向滑动,以移动载运机构A和夹持机构C。
[0032]首先,将描述载运机构A。图2是载运机构A的平面图。图3是载运机构A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沿着图2线IV-1V截取的载运辊20的截面图。图5A和5B是(如沿着图2中箭头V观察的)载运机构A的侧视图。图6A和6B是沿着图2线V1-VI截取的截面图。
[0033]载运机构A沿着基底框架11的前壁部Ila布置,并位于光盘驱动器I的最前部(见图1)。载运辊20布置为与插入于光盘驱动器I的插入端口 a(见图6A和6B)中的光盘接触。在此描述的示例中,载运辊20沿着左右方向布置,并位于光盘所通过的载运路径下面。载运辊20与光盘的下表面接触,并在前后方向上载运光盘。
[0034]如图2所示,载运辊20具有沿左右方向对准的左辊21L和右辊21R。辊21L和21R中的每个与光盘的下表面接触。分别地,辊21L和21R通过弹簧25和26朝向光盘载运路径偏置(在此,向上偏置)。换句话说,辊21L和21R朝向载运位置偏置。载运位置是如图5A和图6A所示的辊21L和21R的位置。当处于载运位置时,辊21L和21R与光盘接触,并且可以载运光盘。如稍后将要详述的,辊21L和21R中的每个可以在载运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缩回位置在远离光盘载运路径的方向上(在此,向下)与载运位置间隔开。缩回位置是如图5B和图6B所示的辊21L和21R的位置。当辊21L和21R处于缩回位置时,辊21L和21R整体上向下与光盘载运路径间隔开。
[0035]辊21L和21R通过弹簧25和26的弹力压靠在光盘的下表面上(见图2)。载运辊20用顶部框架12进行覆盖。如图1所示,顶部框架12分别在对应于辊21L和21R的两个位置处设置有开口 12a。辊21L和21R沿左右方向的外侧部装配在开口 12a中。这确保了辊2IL和2IR与顶部框架12之间的间隙可以减少,且辊2IL和2IR与顶部框架12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可以是牢固的。与每个开口 12a边缘下侧附接的是引导构件14(见图6A和6B),用于允许光盘的平滑移动。引导构件14由树脂形成。光盘沿着引导构件14进行载运。
[0036]如图4所示,左辊21L的轴线CL和右辊21R的轴线CR相对于光盘D是倾斜的。具体地,左辊21L的轴线CL和右辊21R的轴线CR关于平行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两者且包含光盘载运路径的平面是倾斜的。左辊21L的轴线CL倾斜成轴线CL和光盘D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轴线CL和上面提到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从载运辊20的左端部朝向载运辊20的中央部逐渐增加。类似地,右辊21R的轴线CR倾斜成轴线CR和光盘D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轴线CR和上面提到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从载运辊20的右端部朝向载运辊20的中央部逐渐增加。辊21L和21R的这种布局确保辊21L和21R与光盘D之间接触面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减少。结果,可以抑制辊2IL和2IR与光盘D记录数据的部分接触。
[0037]如图4所示,辊2IL和2IR均具有柱形芯部21a和衬垫部21b,衬垫部21b形成在芯部21a的外周表面上。衬垫部21b由弹性材料形成。例如,衬垫构件21b的材料是热塑性弹性体。芯部21a在刚性方面高于衬垫部21b。
[0038]可优选地,衬垫部21b和芯部21a通过双色模制(双模制(double molding))形成。在双色模制中,首先,通过使用对应于芯部21a形状的模具来模制芯部21a。之后,将芯部21a放置在另一模具中,在芯部21a的外周表面上模制衬垫部21b。这样的方法确保衬垫部21b可以比其中将管状衬垫部21b装配在芯部21a上的结构做得更薄。所以,辊21L和2IR与光盘D之间接触面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进一步减少。
[0039]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衬垫部21b的厚度从每个辊2IL和2IR—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的端部一般是均一的。结果,可以抑制辊21L和21R与光盘D之间接触面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在载运过程期间发生改变。具体地,在光盘D的载运过程期间,辊21L和21R与光盘D之间的接触位置在两个辊21L和21R的左右方向上从外侧朝向中央部移动,或者从中央部朝向外侧移动。得益于衬垫部21b的厚度做得均一,确保可以抑制辊21L和21R与光盘D之间接触面积的宽度在接触位置的移动过程期间发生改变。
[0040]顺便,例如,芯部21a的直径从芯部21a —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的端部是恒定的。或者,芯部21a的直径可从芯部21a —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的端部逐渐减小,使得芯部21a外周表面逐渐变细。这样的构造允许更易于模制芯部21a。另外,芯部21a的直径可优选地设定得更大。这样的设定确保辊21L和21R与光盘D之间接触面积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增加。所以,可以减少由于衬垫部2Ib和光盘D之间的摩擦造成的衬垫部2Ib的疲劳。
[0041]左辊21L和右辊21R被支撑成它们可以独立于彼此上下移动。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描绘了已经独立于右辊21R向下移动的左辊21L。得益于如此支撑的辊21L和21R,可以维持辊21L和21R与光盘D之间的接触,即使当用户插入光盘D时在光盘D的位置沿左右方向错误移位的情况下亦如此。
[0042]在此描述的示例中,载运机构A包括左辊支架23和右辊支架24(见图3)。辊21L和2IR分别由辊支架23和24支撑。左辊支架23可以关于设置在与辊2IL轴线CL沿前后方向间隔开的位置处的轴部向上和向下移动。右辊支架24可以关于设置在与辊21R轴线CR沿前后方向间隔开的位置处且不同于支撑左辊支架23之轴部的轴部向上和向下移动。这确保了左辊2IL和右辊2IR可以独立于彼此上下移动。
[0043]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左辊支架23包括:轴部23a和23b,位于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以及支撑部23d,沿轴部23a和23b的径向与轴部23a和23b间隔开。轴部23a和23b由基底框架11可旋转地支撑。支撑部23d是弓形形状,左辊21L的端部装配在支撑部23d内部。除此以外,如图4所示,支撑部23c形成为与齿轮28c —体,这将在稍后进行描述。支撑部23c装配在形成于左辊21L—侧的端部(左端部)的孔中。支撑部23c和23d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左辊21L。左辊支架23可以绕轴部23a和23b旋转,使得支撑部23c和23d上下移动。如同左辊支架23 —样,右辊支架24包括轴部24a和24b以及支撑部24c和24d。轴部24a和24b由基底框架11可旋转地支撑。更具体地,轴部24a和24b由基底框架11的侧壁部Ilb支撑。支撑部24c和24d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右辊2IR。右辊支架24可以绕轴部24a和24b旋转,使得支撑部24c和24d上下移动。这确保了左辊2IL和右辊2IR可以独立于彼此上下移动。
[0044]如图5A和5B所示,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左辊支架23的轴部23a和23b各位于左辊21L的后方和下方。结果,左辊支架23以轴部23a和23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左辊21L朝向缩回位置向下移动。另一方面,右棍支架24的轴部24a和24b位于右棍21R的前方。轴部24a和24b由基底框架11的侧壁部Ilb支撑。右辊支架24以轴部24a和24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这导致右辊21R朝向缩回位置向下移动。
[0045]辊支架23和24支撑辊2IL和2IR,使得辊2IL和2IR的轴线CL和CR相对于光盘D倾斜。具体地,穿过支撑部23c和23d中心的直线相对于轴部23a和23b的轴线倾斜,由此如上面提到的,左辊2IL的轴线CL相对于光盘D倾斜。类似地,穿过支撑部24c和24d中心的直线相对于轴部24a和24b的轴线倾斜,由此右辊21R的轴线CR相对于光盘D倾斜。
[0046]如图2所示,弹簧25安装至左辊支架23。弹簧26安装至右辊支架24。弹簧25和26分别向上偏置辊支架23和24,使得辊21L和21R位于载运位置。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弹簧25是螺旋扭转弹簧,并向上按压左辊支架23。换句话说,弹簧25偏置左辊支架23,以轴部23a和23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左辊支架23。结果,左辊2IL向上偏置。弹簧26是扭转弹簧,并向后牵拉右辊支架24的下部。换句话说,弹簧26偏置右辊支架24,以轴部24a和24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右辊支架24。所以,右辊2IR向上偏置。
[0047]两个辊支架23和24在从电机5供给的动力作用下以轴部23a和23b以及24a和24b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该实施例中,力从电机5到左辊支架23的传送路线以及力从电机5到右辊支架24的传送路线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两个辊支架23和24由在电机5动力作用下移动的常见可移动构件推动。结果,辊支架23和24以轴部23a和23b以及24a和24b为中心进行旋转,辊21L和21R从载运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得益于因此利用的常见可移动构件,可以保证组成部分数量的减少。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如常见的可移动构件,光盘驱动器I设置有滑动器6,滑动器6在电机5动力的作用下(见图1以及图5A和5B)沿前后方向滑动。滑动器6布置在载运机构A的右侧或左侧(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布置在左侧)。得益于布置在载运机构A右侧和左侧之一上的滑动器6,可以避免滑动器6和光学单元3之间的干涉。稍后将详细地描述用于移动滑动器6的机构。
[0048]如图3所示,辊支架23和24分别具有被按压部23e和24e。在此描述的示例中,被按压部23e和24e设置在载运机构A的左侧。被按压部23e和24e两者位于滑动器6的移动路线上(见图5A和5B)。被按压部23e从左辊支架23向左突出。右辊支架24从形成支撑部24c和24d的位置向左延伸,同时通过左辊支架23的前侧。被按压部24e设置在右辊支架24的最左部。
[0049]如图5A和5B所示,滑动器6在其前部设置有用于按压被按压部23e的左辊操作部6a和用于按压被按压部24e的右辊操作部6b。在此描述的示例中,两个辊操作部6a和6b沿竖直方向对准。当光盘布置在驱动位置时,滑动器6向前移动以按压被按压部23e和24e (见图5B)。在左辊支架23中,被按压部23e和左辊2IL位于轴部23a和24b的前侧和上侧。当被按压部23e由左辊操作部6a向前推动时,左辊21L以轴部23a和23b为中心下移,以布置在缩回位置。在右辊支架24中,被按压部24e和右辊21R位于轴部24a和24b的后侧。右辊操作部6b在其前端形成有斜面,被按压部24e由右辊操作部6b向前和向下推动。这导致右辊支架24在与左辊支架23相比的反向上旋转。除此以外,右辊21R以轴部24a和24b为中心下移,以布置在缩回位置。当辊21L和21R布置在缩回位置时,S卩,当滑动器6向前移动预先设定的距离时,被按压部23e和24e分别布置在辊操作部6a和6b的下侧(见图5B)。
[0050]如图3所示,载运辊20具有联接轴22,联接轴22布置在辊2IL和21R之间,以将两辊之一的旋转力传送至另一个辊。得益于所利用的联接轴22,可以减少用于将旋转力从电机5传送至载运辊20的机构组成部分的数量。在此描述的示例中,用于将电机5的旋转力传送至左辊21L的多个齿轮(在该示例中,为三个齿轮)28a至28c由左辊支架23支撑。旋转力经由联接轴22从左辊2IL传送至右辊2IR。这样的齿轮仅设置在左辊支架23上,没有设置在右辊支架24上。
[0051]如图4所示,辊21L和21R在它们的端部中形成有孔,联接轴22的端部装配在这些孔中。联接轴22在其端部处形成有凸部22a,凸部22a沿联接轴22的径向突出(见图3)。另一方面,形成在辊21L和21R端部中的孔在它们的内侧表面形成有沟槽,凸部22a装配在沟槽中,且沟槽沿左右方向延伸。这确保了抑制联接轴22与辊2IL和2IR的相对旋转,但允许两个辊21L和21R执行相互独立的竖直移动。具体地,得益于沿着沟槽移动的凸部22a,如图4中双点划线指示的,联接轴22可以相对于两个辊21L和21R倾斜。两个辊21L和21R可以因此以独立的方式上下移动,并且如上面提到的,它们由弹簧25和26朝向载运位置偏置。这确保了在光盘的载运过程期间可以维持两个辊21L和21R与光盘外周缘之间的接触,即使在以下情况下亦如此:光盘在其插入时候的位置相对于插入端口 a向右或向左错误移位的情况、光盘并非真正圆形形状的情况、插入8cm直径光盘的情况,等。
[0052]如上面已经描述的,三个齿轮28a至28c由左辊支架23支撑。如图3所示,齿轮28a和28c布置在左辊支架23的左侧。电机5的旋转力通过齿轮7c输入到第一齿轮28a (见图1)。第一齿轮28a位于左棍21L的后方和下方。第一齿轮28a的旋转中心与左棍支架23的轴部23a和23b的轴线一致。因此,第一齿轮28a的位置保持不变,即使左辊支架23以轴部23a和23b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亦如此。结果,第一齿轮28a和齿轮7c之间的接合得以维持。另外,电机5布置在基底框架11的后侧部上。得益于布置在左辊21L后侧和下侧的第一齿轮28a,电机5和第一齿轮28a之间的距离得以减少。结果,用于将电机5的旋转力传送至第一齿轮28a的机构(在该示例中,为齿轮7a至7c)的布局可以简化。第三齿轮28c与左辊21L同轴布置。第三齿轮28c与上面提到的支撑部23c —体地形成(图4)。第二齿轮28b布置在第一齿轮28a和第三齿轮28c之间,并与它们啮合。
[0053]如上面提到的,右辊支架24具有从形成支撑部24c和24d的位置向左延伸的部分,该部分同时通过左辊支架23的前侧。如图6A和6B所示,右辊支架24在其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处设置有遮蔽部24g,用于闭合光盘的插入端口 a。如上面已经描述的,当光盘布置在驱动位置时,辊支架23和24的被按压部23e和24e由滑动器6向前推动,辊21L和21R布置在它们的缩回位置。在该实例中,遮蔽部24g使插入端口 a闭合。这确保了当光盘布置在驱动位置时,可以禁止用户将另一光盘插入插入端口 a中。
[0054]如上面提到的,当右辊21R处于载运位置时,被按压部24e位于轴部24a和24b后方(见图5A)。另外,当右辊21R位于载运位置时,遮蔽部24g位于轴部24a和24b下面(在图5A示出的示例中,遮蔽部24g位于轴部24a和24b的前侧和下侧)。因此,当被按压部24e由滑动器6向前和向下推动时,如图6B所示,遮蔽部24g以轴部24a和24b为中心向上移动。当右辊21R布置在缩回位置时,遮蔽部24g使插入端口 a闭合。换句话说,右辊21R和遮蔽部24g以及轴部24a和24b的位置设定成当右辊支架24由滑动器6推动时降低右辊21R且升起遮蔽部24g。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基底框架11形成有引导表面I lc,以向上和向前引导遮蔽部24g。
[0055]如上面已经描述的,左辊支架23的轴部23a位于辊21L和21R的后方和下方,而右辊支架24的轴部24a和24b位于辊21L和21R的前方。因此,当辊支架23和24由滑动器6推动时,它们以轴部23a、23b、24a和24b为中心沿相反方向旋转。具体地,左辊支架23顺时针旋转,而右辊支架24逆时针旋转。这使得其中一侧的辊支架(在该示例中,为右辊支架24)设置有遮蔽部24g而另一侧的辊支架(在该示例中,为左辊支架23)设置有第一齿轮28a的构造的位置不会因旋转而改变。顺便,遮蔽部24g可不必设置在辊支架24上。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轴部24a和24b可与轴部23a和23b同轴。在遮蔽部24g未设置在辊支架24上的情况下,例如,轴部24a和24b还可位于左辊21L的后方和下方,如同轴部23a和23b —样。在该实例中,轴部24a和24b以及轴部23a和23b可在同一直线上对准。
[0056]现在,将描述夹持机构C。图7是夹持机构C的平面图。图8是沿着图7线VII1-VIII截取的截面图。如这些附图所示,夹持机构C具有盘轮33。盘轮33可以在向上与转盘2间隔开的位置(第一滑轮位置)和接近转盘2的用于夹持光盘的位置(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如图7和8所示的盘轮33位于第一滑轮位置。图9A、9B、10A和1B是示出夹持机构C的操作的附图。图9A和9B示出的盘轮33处于布置在第二滑轮位置的状态。图1OA和1B示出的盘轮33处于其移动期间。图9A和1A是平面图,而图9B和1B是沿着图9A和1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11是透视图,示出了处于分离状态的夹持机构C的各部件。图12是如从下面观察的夹持机构C的透视图。
[0057]如图8所示,盘轮33在其中央部具有磁体33a。盘轮33通过磁体33a的磁力被吸引朝向转盘2。盘轮33可以沿转盘2的轴线Cp方向(竖直方向)移动。盘轮33在第一滑轮位置和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当盘轮33布置在第二滑轮位置时,盘轮33和转盘2通过作用在它们之间的磁力在它们之间夹持光盘D (见图9A)。结果,光盘D将与转盘2 —体旋转。
[0058]夹持机构C具有滑轮操作机构(41、42、34、35),用于在第二滑轮位置和第一滑轮位置之间移动盘轮33。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滑轮操作机构具有两个臂41和42,用于支撑盘轮33,如图7和11所示。另外,滑轮操作机构包括用于移动臂41和42的操作环34以及用于旋转操作环34的环操作杆35。顶部框架12在对应于盘轮33以及臂41和42的位置具有开口 12c (见图11)。操作环34由开口 12c的边缘支撑。
[0059]如图7所示,两个臂41和42在转盘2和盘轮33的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关于转盘2的轴线,换句话说,关于盘轮33的中心,臂41和42布置在相对两侧。臂41布置在盘轮33的后侧,而臂42布置在盘轮33的前侧。在以下说明中,臂41将被称为后臂,臂42被称为前臂。
[0060]臂41和42支撑盘轮33的外周部。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盘轮33在其外周部处设置有沿径向突出的两个凸缘33b和33c。两个凸缘33b和33c沿竖直方向彼此间隔开。臂41和42在它们的端部处具有支撑部41a和42a。支撑部41a和42a布置在两个凸缘33b和33c之间,并被捕获在上侧的凸缘33b上。支撑部41a和42a的边缘沿着盘轮33的外周缘以弓形形状形成。这确保了盘轮33可以增强的稳定性由支撑部41a和42a支撑。可优选地,支撑部41a和42a的边缘在长度方面基本上相等。这使得盘轮33的支撑稳定性能够进一步增强。
[0061]如图8所示,后臂41具有支轴部(fulcrum port1n) 41b,支轴部41b沿着盘轮33的径向(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在后侧上)与支撑部41a间隔开。支撑部41a以支轴部41b为中心沿竖直方向(转盘2的轴线Cp方向)移动。另外,后臂41具有被操作部41c。操作环34与被操作部41c接合,以克服盘轮33的磁力向上牵拉后臂41。
[0062]如同后臂41 一样,前臂42具有支轴部42b,支轴部42b沿着盘轮33的径向(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在前侧上)与支撑部42a间隔开。支撑部42以支轴部42b为中心沿竖直方向移动。除此以外,前臂42具有被操作部42c。操作环34与被操作部42c接合,以克服盘轮33的磁力向上牵拉前臂42。
[0063]臂41和42可以以支轴部41b和42b为中心在图8所示位置(下文中被称为第一位置)和图9A和9B所示位置(下文中被称为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此描述的示例中,臂41和42在位于第一位置时水平布置。换句话说,臂41和42垂直于转盘2的轴线Cp布置。臂41和42在位于第二位置时相对于水平平面是倾斜的。当臂41和42布置在第一位置时,盘轮33布置在与转盘2间隔开的第一滑轮位置。当臂41和42布置在第二位置时,盘轮33布置在接近转盘2的第二滑轮位置。
[0064]如图1OA和1B所示,当盘轮33在固定光盘的第二滑轮位置和向上与第二滑轮位置间隔开的第一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时,由臂41和42组成的滑轮操作机构使盘轮33相对于转盘2倾斜(即,使盘轮33相对于与转盘2的轴线Cp垂直的平面倾斜),并朝向或远离转盘2移动盘轮33。具体地,当盘轮33在第一滑轮位置和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时,滑轮操作机构使两个臂41和42之一先于两个臂41和42中的另一个移动。在此描述的不例中,在从第一滑轮位置朝向第二滑轮位置降低盘轮33的时候,滑轮操作机构使前臂42先于后臂41移动。因此,先于后臂41,滑轮操作机构使前臂42倾斜并将前臂42布置在第二位置。结果,盘轮33接近转盘2,同时保持相对于转盘2倾斜的姿态,即,保持相对于与转盘2的轴线Cp垂直的平面倾斜的姿态。这减少了当盘轮33通过磁力被吸引到转盘2上时所产生的碰撞声音。
[0065]与此相比,当盘轮33从第二滑轮位置朝向第一滑轮位置上拉时,滑轮操作机构使后臂41先于前臂42移动。因此,先于前臂42,滑轮操作机构向上牵拉后臂41并将后臂41布置到第一位置中。所以,盘轮33相对于转盘2是倾斜的并与转盘2分离。这可以减少从转盘2释放盘轮33克服磁力所需要的力。
[0066]两个臂41和42通过在电机5动力作用下移动的常见可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水平位置)和第二位置(倾斜位置)之间移动。如图7和11所示,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滑轮操作机构具有操作环34作为常见的可移动构件。操作环34布置为围绕盘轮33。操作环34可以绕转盘2的轴线Cp旋转。在此描述的示例中,顶部框架12形成有多个销12b,多个销12b布置为围绕操作环34。操作环34在由多个销12b引导的同时旋转。
[0067]如图7和8所示,操作环34在其外周部设置有后接合部34a,后接合部34a与后臂41的被操作部41c接合并使后臂41维持在第一位置。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后接合部34a是向后突出的凸部(见图11)。后臂41形成有开口 41d(见图11)。被操作部41c设置在开口 41d的边缘。如图1OA和1B所示,操作环34的外周部定位成覆盖开口 41d,后接合部34a在被操作部41c下侧向后延伸。这确保了后臂41维持在第一位置。后臂41的位于开口 41d前方的部分在操作环34下侧向前延伸,且其端部(即,支撑部41a)支撑盘轮33。
[0068]如图7和8所示,操作环34在其外周部设置有前接合部34b,前接合部34b与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接合并使前臂42维持在第一位置。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操作环34外周部的前侧部分充当前接合部34b。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是向后突出的凸部(见图11)并位于操作环34的前接合部34b上侧。这确保了前臂42维持在第一位置。前臂42在操作环34下侧向后延伸,且其端部(即,支撑部42a)支撑盘轮33。
[0069]操作环34和后臂41形成为后接合部34a和被操作部41c之间的接合通过操作环34的旋转得以释放。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如图11和12所示,后臂41在被操作部41c沿周向方向的端部处设置有与开口 41d相连的切口 41e。因此,当操作环34旋转且后接合部34a到达切口 41e时,如图9A和9B所示,后接合部34a和被操作部41c之间的接合得以释放。结果,后臂41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降低。之后,当操作环34反向旋转时,后接合部34a再次与被操作部41c接合,以将后臂41从第二位置向上牵拉到第一位置。
[0070]图13是沿着图7线XII1-XIII截取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后臂41的被操作部41c的下表面包括斜面41f,其高度朝向切口 41侧的端部逐渐增加。后接合部34a也具有斜面34d。这些斜面41f和34d允许后接合部34a和被操作部41c之间的平滑接合。结果,后臂41以平滑的方式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后臂41以平滑的方式从第二位置向上牵拉到第一位置。
[0071]操作环34和前臂42形成为前接合部34b和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之间的接合通过操作环34的旋转得以释放。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如图7所示,操作环34在其外周部设置有切口 34c,切口 34c相对于前接合部34b位于周向方向。因此,当操作环34旋转且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到达切口 34c时,如图1OA和1B所示,前接合部34b和被操作部42c之间的接合得以释放。所以,前臂42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降低。之后,当操作环34反向旋转时,前接合部34b再次与被操作部42c接合,以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向上牵拉前臂42。
[0072]图14是沿着图7线XIV-XIV截取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具有斜面42f。除此以外,前接合部34b在其端部处也具有斜面34e。这些斜面42f和34e允许前接合部34b和被操作部42c之间的平滑接合。结果,前臂42以平滑的方式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前臂42以平滑的方式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向上牵拉。
[0073]如图7所示,后臂41中的切口 41e位于沿着顺时针方向与被操作部41c间隔开的位置。另外,操作环34中的切口 34c位于沿着逆时针方向与前接合部34b间隔开的位置。这导致用于释放后臂41和被操作部41c之间接合的操作环34旋转方向与用于释放前臂42和被操作部42c之间接合的操作环34旋转方向相一致。在此,当操作环34顺时针旋转时接合得以释放。另外,当操作环34逆时针旋转时发生再次接合。
[0074]操作环34在第一环位置和第二环位置之间旋转。第一环位置是如图7所示的操作环34的位置。在该位置,后接合部34a和前接合部34b分别与臂41和42的被操作部41c和42c接合。第二环位置是如图9A和9B所示的操作环34的位置。在该位置,接合部34a和34b与被操作部41c和42c之间的接合得以释放。
[0075]待接合(以及待脱离)的部分形成为释放后臂41的被操作部41c与操作环34的后接合部34a间接合的时机和释放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与操作环34的前接合部34b间接合的时机之间存在时间间隔。在移动盘轮33的时候,这确保了两个臂41和42之一先于两个臂41和42中的另一个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待接合(以及待脱离)的部分形成为释放后臂41的被操作部41c与后接合部34a之间接合的时机延迟于释放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与前接合部34b之间接合的时机(见图1OA和10B)。具体地,在操作环34布置于第一环位置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从后接合部34a到后臂41中切口 41e的距离(角度)大于从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到操作环34中切口 34c的距离(角度)。这确保了当操作环34从第一环位置朝向第二环位置旋转时,后臂41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降低,延迟于前臂42的对应移动。与之相比,当操作环34从第二环位置朝向第一环位置旋转时,后臂41先于前臂42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向上牵拉。所以,从转盘2分离盘轮33所需要的力(用于操作环34的旋转力)可以减少。
[0076]如图7所示,操作环34在其外周形成有齿轮。该齿轮与形成在环操作杆35上的齿轮35a啮合。环操作杆35在齿轮35a的相对侧具有被按压部35c,在它们之间有支轴部35b。被按压部35c向下突出穿过形成在顶部框架12中的沟槽12f (见图11和12)。如上面提到的,在基底框架11上,布置了用于移动载运辊20的滑动器6。滑动器6当沿前后方向滑动时与被按压部35c接合。当光盘布置在驱动位置且滑动器6向前移动时,被按压部35c与滑动器6 —起向前移动。结果,操作环34从第一环位置朝向第二环位置顺时针旋转。反之,当输入送出光盘的指令且通过驱动电机5向后移动滑动器6时,被按压部35c与滑动器6 —起向后移动。结果,操作环34从第二环位置朝向第一环位置逆时针旋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载运机构A的载运辊20从载运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的构件以及用于旋转操作环34的构件设置为常见的构件。
[0077]如图7所示,后臂41装配有弹簧43。前臂42装配有弹簧44。弹簧43和44分别使臂41和42朝向第二位置偏置。这确保了臂41和42在操作环34与臂41和42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的情况下稳定地布置在第二位置。进一步地,弹簧37安装至操作环34的外周。弹簧37使操作环34朝向第一环位置偏置。这确保了操作环34在环操作杆35与滑动器6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的情况下稳定地布置在第一环位置。稍后将详细地描述滑动器6的运动。
[0078]如上面已经描述的,当盘轮33从第二滑轮位置向上牵拉到第一滑轮位置时,后臂41先于前臂42从第二位置向上牵拉到第一位置。在从转盘2分离盘轮33克服磁力的时候,首先需要相对大的力。后臂41和前臂42形成为从后臂41施加在盘轮33上的力(上牵拉力)大于从前臂42施加在盘轮33上的力(上牵拉力)。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如图7所示,从后臂41的支撑部41a到盘轮33中心的距离LI大于从前臂42的支撑部42a到盘轮33中心的距离L2。
[0079]如图7所示,后臂41的被操作部41c位于支轴部41b和支撑部41a之间。类似地,前臂42的被操作部42c位于支轴部42b和支撑部42a之间。支轴部41b和后臂41的支撑部41a间的距离与支轴部42b和前臂42的支撑部42a间的距离彼此不同。这易于做出这样的设定:后臂41向上牵拉盘轮33的力与前臂42向上牵拉盘轮33的力彼此不同。在此描述的示例中,后臂41的三个部分间的位置关系与前臂42的三个部分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成后臂41的杠杆作用大于前臂42的杠杆作用。具体地,从被操作部41c到支轴部41b的距离与从支撑部41a到支轴部41b的距离的比率大于从被操作部42c到支轴部42b的距离与从支撑部42a到支轴部42b的距离的比率。如上面提到的,在向上牵拉盘轮33的时候(将盘轮33从第二滑轮位置移动到第一滑轮位置的时候),后臂41先于前臂42移动。因此,与前臂42相比,后臂41需要更大的力来移动盘轮33。在此描述的示例中,设定后臂41的杠杆作用高于前臂42的杠杆作用。
[0080]支轴部41b和42b由顶部框架12可旋转支撑。如图11所示,顶部框架12形成有支撑部12d,用于支撑支轴部41b。另外,顶部框架12形成有支撑部12e,用于支撑支轴部42b。例如与支轴部41b和42b形成在操作环34上的结构相比,支轴部41b和42b这样的布局确保臂41和42的三种部分(支撑部41a和42a、支轴部41b和42b及被操作部41c和42c)之间位置关系的自由度可以增加。结果,更易于调节从臂41和42施加在盘轮33上的力。
[0081]支撑部41a和后臂41的支轴部41b之间的部分的宽度(沿周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支撑部42a和前臂42的支轴部42b之间的部分的宽度。这可以设定支撑部41a在刚性方面高于支撑部42a。
[0082]最后,下面将描述定心机构B的构造以及上面提到的载运机构A和夹持机构C的操作(运动)。图15A至20是用于示出定心机构B的构造以及载运机构A和夹持机构C的操作(运动)的平面图。图15A至17图示了在插入12cm直径光盘D的情况下的操作(运动),而图18A至20图示了在插入8cm直径光盘D2的情况下的操作(运动)。图15A、16A、18A和19A示出了定心机构B。图15B、16B、18B和19B示出了上面提到的滑动器6、环操作杆35和操作环34。另外,图17和20也示出了滑动器6、环操作杆35和操作环34。如上面提到的,滑动器6布置在基底框架11内部。环操作杆35、操作环34和稍后待描述的滑动器按压杆56布置在顶部框架12上。在图15B、16B、18B和19B以及图17和20中,为了图示滑动器6、环操作杆35、操作环34和滑动器按压杆56的操作(运动),略去了顶部框架12以及构成定心机构B的臂5IL和5IR等。
[0083]定心机构B布置在顶部框架12上。如图15A所示,定心机构B —般左右对称构造。定心机构B在其最前部具有左右检测臂51L和51R。另外,定心机构B具有左右第一臂52L和52R、左右第二臂53L和53R、左右第一齿轮54L和54R以及左右第二齿轮55L和55R。
[0084]每个检测臂51L和51R在其尖端处设置有凸部51a,凸部51a向下突出同时穿过形成在顶部框架12中的孔(未示出)。如图15A所示,当凸部51a由光盘Dl的边缘接触时,检测臂5IL和5IR沿向左和向右方向打开。除此以外,检测臂5IL和5IR分别由设置在第一臂52L和52R上的轴部52a支撑。第一臂52L和52R可以分别绕附接至顶部框架12的轴部52b旋转。第二臂53L和53R可以分别绕附接至顶部框架12的轴部53a旋转。第一臂52L和52R的齿轮52c分别与形成在第二臂53L和53R上的齿轮啮合。第二臂53L和53R上的齿轮53b分别经由第一齿轮54L和54R与第二齿轮55L和55R啮合。两个第二齿轮55L和55R彼此啮合。这确保了臂52L和53L在左侧的操作(运动)以及臂52R和53R在右侧的操作(运动)彼此同步。例如,当臂52L和53L在左侧旋转时,臂52R和53R在右侧也旋转。
[0085]如上面已经提到的,滑动器6布置在基底框架11上。如图15B所示,定心机构B具有滑动器按压杆56,用于向前推动滑动器6。滑动器按压杆56的轴部56a在左侧附接至第二臂53L。滑动器按压杆56绕轴部56a是可旋转的。另外,随着第二臂53L在左侧以轴部53a为中心进行旋转,滑动器按压杆56与左侧的第二臂53L —起以轴部53a为中心移动。滑动器按压杆56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按压部56d。滑动器6在其后部具有第一被按压部6e。在定心机构B的初始状态下,按压部56d与滑动器6的第一被按压部6e向后间隔开。
[0086]现在,将描述在插入12cm直径光盘Dl时机构的操作(运动)。检测臂51L和51R在它们的尖端形成有凸部51a,凸部51a向下突出穿过形成在顶部框架12中的孔(未示出)。在定心机构B的初始状态下,凸部51a位于光盘载运路径之中。因此,当插入光盘Dl时,如图15A所示,凸部51a由光盘Dl的边缘接触,由此检测臂51L和51R沿向左和向右方向打开。结果,臂52L、53L、52R和53R以轴部52b和53a为中心进行旋转,左侧的第二齿轮55L逆时针旋转(见箭头dl)。例如,由于左右第二齿轮55L和55R彼此啮合,左侧的第二齿轮55L逆时针旋转,不论左右检测臂51L和51R中的哪一个由光盘Dl接触均如此。
[0087]如上面提到的,三个传感器4A、4B和4C设置在基板5a上,电机5安装至基板5a。第一传感器4A是用于检测第二齿轮55L的旋转的传感器。当第二齿轮55L旋转预定角度时,第一传感器4A从关闭状态转动至开启状态。这触发电机5使之开始旋转。电机5的旋转力通过齿轮7a至7c (在图1中示出)传送至设置在载运机构A中的第一齿轮28a (见图3)。这致使载运辊20开始旋转,使得光盘Dl由载运辊20载运。
[0088]如图16A所示,第一臂52L和52R在它们的尖端处形成有定位部52d,定位部52d向下突出穿过形成在顶部框架12中的孔。另外,右侧的第二臂53R也形成有定位部53d,定位部53d向下突出穿过形成在顶部框架12中的孔。滑动器按压杆56形成有定位部56b (见图16B),定位部56b向下突出穿过形成在顶部框架12中的孔。光盘Dl被载运直到它与这四个定位部52d、52d、53d和56b接触,并定由定位部52d、52d、53d和56b位在驱动位置。具体地,在其中光盘Dl由定位部52d、52d、53d和56b进行定位的状态下,光盘Dl的中心与转盘2的轴线Cp的位置一致,且在该时刻,光盘Dl的载运结束。
[0089]第二传感器4B是用于检测第二齿轮55L在左侧的旋转的传感器。当第二齿轮55L旋转预先设定的旋转量时,第二传感器4B从关闭状态转动至开启状态。在此,预先设定的旋转量是在将12cm直径光盘Dl插入到驱动位置时第二齿轮55L的旋转量。当插入12cm直径光盘Dl时,第二齿轮55L的旋转量大于插入8cm直径光盘D2时的旋转量。换句话说,在将12cm直径光盘Dl插入到驱动位置时,第二传感器4B转动至开启状态,但在插入8cm直径光盘D2时它没有转动至开启状态,这是由于第二齿轮55L的旋转量较小。于是,被插入的光盘的大小可以基于第二传感器4B的输出进行检测。
[0090]如图16B所示,当滑动器按压杆56以第二臂53L的轴部53a为中心与左侧第二臂53L 一起移动且定位部56b通过光盘Dl的按压而绕轴部56a旋转时,按压部56d向前按压着滑动器6的第一被按压部6e。如图16B所不,滑动器6形成有第一按压部6c,用于按压构成夹持机构C的环操作杆35。在图16B所示的状态下,即,在其中滑动器6正与滑动器按压杆56接触的状态下,滑动器6的第一按压部6c与环操作杆35的被按压部35c向后间隔开。因此,在此阶段,操作环34尚未开始旋转。
[0091]滑动器6形成有齿条(未示出),用于与齿轮7c (见图1)啮合。当滑动器6由滑动器按压杆56按压且由此向前移动时,滑动器6的齿条和齿轮7c彼此啮合。这致使滑动器6在电机5的动力作用下开始向前移动。结果,如图17所示,滑动器6进一步向前移动,辊操作部6a和6b进一步向前推动辊支架23和24的被按压部23e和24e。这导致辊2IR和21L如图5B所示布置在缩回位置,并且导致右辊支架24的遮蔽部24g如图6B所示闭合插入端口。
[0092]另外,如图17所示,滑动器6的第一按压部6c向前推动环操作杆35的被按压部35c。结果,操作环34从第一环位置朝向第二环位置旋转,并且盘轮33被降低,以布置在第二滑轮位置(见图9A和9B)。如上面提到的,在操作环34从第一滑轮位置移动到达第二滑轮位置的过程中,前臂42先于后臂41朝向第二位置降低(见图1OA和10B)。安装至基板5a的第三传感器4C是用于检测滑动器6的操作(运动)的传感器。当滑动器6的移动完成时,即,当滑动器6已经完全地下压辊支架23和24的被按压部23e和24e时,第三传感器4C转动至开启状态。这触发电机5的驱动停止。前述是在插入光盘Dl的时候机构的操作(运动)。
[0093]在卸下光盘Dl的时候,各机构以插入时候的相反顺序进行操作。具体地,当送出光盘的指令输入至光盘驱动器I时,电机5以插入时候的反向进行旋转。结果,滑动器6向后滑动。如图17所不,滑动器6具有位于第一按压部6c前方的第二按压部6d。在第一按压部6c向前推动环操作杆35的被按压部35c的过程中,被按压部35c装配到第一按压部6c和第二按压部6d之间的间隙中。因此,当滑动器6向后移动时,环操作杆35的被按压部35c被向后推动,操作环34从第二环位置朝向第一环位置移动。结果,由盘轮33对光盘Dl的固定得以释放。在操作环34从第二环位置朝向第一环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如上面提到的,后臂41先于前臂42朝向第一位置向上牵拉。当滑动器6向后滑动时,辊21R和21L返回至载运位置,并开始由辊21R和21L送出(卸下)光盘D1。
[0094]现在,将描述插入8cm直径光盘D2时的操作(运动)。还是在插入光盘D2时,如图18A所示,检测臂51L和51R的凸部51a由光盘D2的边缘接触,使得检测臂5IL和5IR沿向左和向右方向打开。所以,臂52L、53L、52R和53R以轴部52b和53a为中心进行旋转,左侧的第二齿轮55L逆时针旋转(见箭头dl)。当第二齿轮55L旋转预定角度时,第一传感器4A从关闭状态转动至开启状态。这触发电机5使之开始旋转。响应于此,载运辊20开始旋转,且光盘D2由载运辊20载运。
[0095]除上面提到的第一被按压部6e之外,滑动器6在其后部设置有第二被按压部6f。当插入8cm直径光盘D2时,与插入12cm直径光盘Dl时的相比,与滑动器按压杆56的轴部56a附接的第二臂53R的旋转量更小。因此,虽然在插入12cm直径光盘Dl的时候如图16B所不滑动器按压杆56的按压部56d位于第一被按压部6e后方,但在插入8cm直径光盘D2的时候如图18B所示滑动器按压杆56的按压部56d位于第二被按压部6f后方。
[0096]如图19A所示,滑动器按压杆56形成有定位部56e,定位部56e向下突出穿过形成在顶部框架12中的孔。光盘D2被载运直到它与由臂52R、52L和53R以及滑动器按压杆56占有的总共四个定位部52d、52d、53d和56e接触,并由定位部52d、52d、53d和56e定位在驱动位置。在该实例中,光盘D2的载运完毕,光盘D2停止在驱动位置。如上面提到的,与插入12cm直径光盘Dl时的相比,当插入8cm直径光盘D2时,第二齿轮55L的旋转量更小。因此,当插入8cm直径光盘D2时,第二传感器4B保持关闭状态。
[0097]如图19B所示,当滑动器按压杆56绕轴部56a旋转时,因为光盘D2按压滑动器按压杆56的定位部56e,所以按压部56d向前推动滑动器6的第二被按压部6f。在图19B所示的状态下,即,在其中滑动器6与滑动器按压杆56接触的状态下,滑动器6的第一按压部6c从环操作杆35的被按压部35c向后间隔开。因此,在此阶段,操作环34的旋转尚未开始。
[0098]当滑动器6通过滑动器按压杆56的按压而向前移动时,滑动器6的齿条和齿轮7c彼此啮合。这致使滑动器6在电机5的动力作用下开始向前移动。结果,如图20所示,滑动器6进一步向前移动,辊操作部6a和6b向前推动辊支架23和24的被按压部23e和24e。这导致辊21R和21L如图5B所示布置在缩回位置,并导致右辊支架24的遮蔽部24g如图6B所示闭合插入端口 a。
[0099]另外,如图20所示,滑动器6的第一按压部6c向前推动环操作杆35的被按压部35c。结果,操作环34从第一环位置朝向第二环位置旋转,盘轮33朝向第二滑轮位置降低。当滑动器6的移动完成时,即,当滑动器6已经完全地下推辊支架23和24的被按压部23e和24e时,第三传感器4C转动至开启状态。这触发电机5的驱动停止。前述是在插入光盘D2的时候各机构的操作(运动)。
[0100]当送出光盘D2的指令输入至光盘驱动器I时,电机5以插入时候的反向进行旋转。结果,滑动器6向后滑动。当滑动器6向后移动时,如图20所示,环操作杆35的被按压部35c由滑动器6的第二按压部6d向后推动,操作环34从第二环位置朝向第一环位置移动。所以,盘轮33从第二滑轮位置朝向第一滑轮位置向上牵拉。除此以外,当滑动器6向后滑动时,辊21R和21L返回至载运位置,并且开始由辊21R和2IL对光盘D2的送出(卸下)。
[0101]如上面已经描述的,光盘驱动器I包括转盘2、盘轮33和滑轮操作机构(41、42、34,35) ο转盘2用于旋转安装在其上的光盘。盘轮33可沿转盘2的轴向在与转盘2间隔开的第一滑轮位置和接近转盘2用于夹持光盘的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盘轮33通过磁力被吸引朝向转盘2。滑轮操作机构(41、42、34、35)在第一滑轮位置和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盘轮33。在第一滑轮位置和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盘轮33的时候,滑轮操作机构使盘轮33相对于转盘2倾斜,并带动盘轮33更接近或远离转盘2。具体地,滑轮操作机构包括后臂41和前臂42,后臂41和前臂42支撑盘轮33外周部并位于沿着盘轮33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除此以外,在第一滑轮位置和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盘轮33的时候,滑轮操作机构使后臂41和前臂42之一先于另一个移动。根据如上面构造的光盘驱动器1,可以抑制在通过磁力将盘轮33吸引到转盘2上的时候声音的产生。另外,从转盘2分离盘轮33所需要的力可以减少。
[0102]除此以外,光盘驱动器I包括载运辊20,载运辊20布置为与光盘的表面接触并沿前后方向载运光盘。载运辊20包括左辊2IL和右辊2IR,左辊2IL和右辊2IR沿左右方向对准并布置为与光盘的表面个别地接触。左辊21L的轴线CL如此倾斜使得轴线CL和光盘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载运辊20的左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增加。类似地,右辊21R的轴线CR如此倾斜使得轴线CR和光盘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载运辊20的右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增加。这确保了辊21L和21R与光盘之间接触面积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可以减少。
[0103]本公开并不限于上文中描述的光盘驱动器1,可做出各种修改。
[0104]例如,右辊21R和左辊21L可不必能够以独立的方式竖直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载运机构A可仅具有一个辊支架。
[0105]左辊支架23的轴部23a和23b以及右辊支架24的轴部24a和24b可彼此同轴布置。
[0106]右辊21R和左辊21L可如此支撑使得它们可以沿竖直方向并行移动。
[0107]辊2IR和2IL可通过除双色模制(双模制)的其它方法制成。
[0108]左辊支架23和右辊支架24可不必通过常见可移动构件(具体地,为滑动器6)按压。换句话说,可设置用于左辊支架23的一个滑动器和用于右辊支架24的另一滑动器。
[0109]构成夹持机构C的臂41和42可不必由操作环34进行移动。例如,夹持机构C可分离地设置有用于移动后臂41的构件和用于移动前臂42的构件。
[0110]另外,光盘驱动器I可设置有用于按压环操作杆35的构件,其与用于按压载运机构A的辊支架23和24的构件(具体地,为滑动器6)分离。
[0111]用于移动盘轮33的臂的数量可不限于两个。例如,光盘驱动器I可设置有三个臂或四个臂。
[0112]本申请包含的主题涉及2013年7月17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3-148887中所公开的主题,该优先权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据此引入作为参考。
[011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发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型,只要它们在随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 转盘,光盘被安装在所述转盘上,并且所述转盘使所述光盘旋转; 盘轮,所述盘轮被构造为能够在第一滑轮位置和第二滑轮位置之间沿所述转盘的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所述盘轮与所述转盘间隔开,在所述第二滑轮位置,所述盘轮接近所述转盘并且所述盘轮与所述转盘一起夹持所述光盘,所述盘轮通过磁力被吸向所述转盘;以及 滑轮操作机构,所述滑轮操作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和所述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盘轮; 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和所述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盘轮的时候,所述滑轮操作机构使所述盘轮相对于所述转盘倾斜,并且带动所述盘轮更接近或远离所述转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 其中,所述滑轮操作机构包括支撑所述盘轮的外周部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沿着所述盘轮的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 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和所述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盘轮的时候,所述滑轮操作机构使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一先于另一个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驱动器, 其中,当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布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盘轮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滑轮位置, 当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布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盘轮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滑轮位置,并且 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通过常见的可移动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盘驱动器, 其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形成为所述第一臂的杠杆作用大于所述第二臂的杠杆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驱动器, 其中,在将所述盘轮从所述第二滑轮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滑轮位置的时候,所述滑轮操作机构使所述第一臂先于所述第二臂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盘驱动器, 其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能够以支轴部为中心沿所述转盘的轴向移动,并且包括构造为支撑所述盘轮的外周部的支撑部,并且 从所述支轴部到所述第一臂的支撑部的距离与从所述支轴部到所述第二臂的支撑部的距离彼此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驱动器, 其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被构造为支撑所述盘轮的外周部,并且 从所述盘轮的中心到所述第一臂的支撑部的距离大于从所述盘轮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臂的支撑部的距离。
【文档编号】G11B17/056GK104299627SQ20141032279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卫藤和孝 申请人: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