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唱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407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唱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放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播放音讯,并可供操作以改变音乐播放效果的全自动唱盘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能够在某些特定场合制造出热闹的气氛,DJ人员会以手来推动设在一唱盘机上的黑胶唱片,此种作法可以控制唱片的转速及转动方向,使特定的乐曲片段得以不同速度播放甚至反复播放,再配合调整音量大小及高、低音的变化,即可产生吸引群众的效果且营造出热闹的气氛。

参阅图1~5,为一种已知的全自动唱盘机,包含一基座91、一安装于该基座91上并可被驱动旋转且可供一黑胶唱片90放置的转盘92、一位于该基座91正面的唱臂93、一连结该转盘92与该唱臂93的传动单元94,以及用于控制该唱臂93移动的一开始键95与一停止键96。使用时,操作者按压该开始键95,可以驱动该转盘92转动,并通过该转盘92带动该传动单元94,进而驱动该唱臂93自一不接触该黑胶唱片90的初始位置(如图1),移动到该黑胶唱片90上方而停留在一读取位置(如图5),以读取黑胶唱片90的音乐信息。当音乐播放完毕或者用户强制按下该停止键96时,该唱臂93就会被自动驱动回到该初始位置。也就是说,该全自动唱盘机具有唱臂93自动启动(Auto Play)与自动回位(Auto Return)功能。

具体说明该全自动唱盘机的结构,该转盘92包括一个位于该基座91正面且呈圆盘状的本体921,以及一自该本体921向下穿过该基座91并具有数个齿部的齿轴922。该传动单元94包括一能与该齿轴922咬合而能受到该转盘92驱动而转动的齿轮941、一能受该齿轮941带动而移动的作动杆942、一枢接在该作动杆942上的枢转件943、一通过一上下贯穿该基座91的接轴而与该唱臂93的一端枢接的从动枢件944,以及一枢接于该从动枢件944一端且朝该转盘92的齿轴922延伸的滑杆945。

该作动杆942能受该齿轮941带动而朝一第一方向98移动,也能朝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98的第二方向99移动。该枢转件943位于该基座91背面并枢接于该作动杆942的下表面,能随着该作动杆942朝该第一方向98与该第二方向99移动,此外还能相对该作动杆942枢转。该枢转件943具有一朝向该从动枢件944的勾拉部946。该从动枢件944具有一枢接于该基座91上且连结该唱臂93的唱臂枢部947,以及一往上朝该基座91背面突出的突部948。

参阅图3~5,当如图3箭头A所示按压该开始键95后,该作动杆942连同该枢转件943朝该第一方向98移动,该枢转件943的该勾拉部946逐渐靠近该从动枢件944的该突部948,且该勾拉部946勾住该突部948后,该作动杆942连同该枢转件943受到驱动而朝第二方向99移动,该勾拉部946即拉动该突部948,使该从动枢件944从图4状态枢转至图5状态,进而带动该唱臂93摆动,最后移动到图5的该读取位置。

虽然已知全自动唱盘机可以达到自动启动的作用,但受限于该勾拉部946勾动该突部948以拉动该唱臂93枢转,再加上各组件间的结构设计,使该从动枢件944由图4偏摆至图5状态时,该从动枢件944的突部948可能会有短暂脱离该勾拉部946而先行较快地枢转的情形,因此在控制该唱臂93移动上,移动误差较大,移动过程也较不稳定。而本案创作人认为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改良以往的勾拉带动结构,而且有鉴于唱盘机的使用需求,为提供消费大众更多不同的选择,乃创新研究出另一种不同结构的全自动唱盘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全自动唱盘机。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唱盘机,包含一个基座、一个能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座上的转盘,以及一个能枢转地安装在该基座上的唱臂,该唱臂能受驱动而在一个远离该转盘的初始位置,以及一个位于该转盘上方的读取位置间移动。该全自动唱盘机还包含一个连杆装置、一个受推装置,及一个播放控制单元,该连杆装置安装在该基座上,并包括一个连结该转盘的传动单元,以及一个连结该传动单元与该唱臂的作动杆单元,该作动杆单元能受到该传动单元带动而移动,进而连动该唱臂在该初始位置与该读取位置间转换,该作动杆单元包括一个连接该传动单元的作动杆、一个能相对该作动杆枢转地安装在该作动杆上并具有一个推部的枢转件,以及一个连结该唱臂并具有一个抵推部的从动枢件;该受推装置安装于该基座背面,并包括一个能受到该推部推动的第一受推部、一个与该第一受推部间隔的限位部,以及一个朝向该从动枢件的该抵推部的带动部;该播放控制单元安装在该基座上,并能受操作而控制该转盘转动,以带动该唱臂移动;该唱臂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作动杆连同该枢转件能被带动而先朝一个第一方向移动再朝一个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该作动杆朝该第二方向移动时,会驱动该唱臂自该初始位置移动到该读取位置,且该枢转件的该推部会推动该受推装置的该第一受推部,并且连动该限位部与该带动部移动,该带动部再推动该从动枢件的抵推部,使该从动枢件朝一个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带动该唱臂移动,直到该限位部移动到极限时,该唱臂停止于该读取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该受推装置包括一个枢接于该基座上并具有该第一受推部的带动推块,以及一个与该带动推块一起枢接在该基座上,并且在该唱臂停止于该读取位置前,能受到该带动推块枢转抵推而跟着朝该第一转动方向枢转的限位推块,该限位推块具有该限位部与该带动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该限位推块还具有一个朝该基座背面突出的第二受推部,该受推装置还包括一个具复位弹力地安装在该带动推块上的控制杆,该控制杆能与该带动推块同步移动,还能相对该带动推块转动,该控制杆具有一个朝该限位推块突出并用于推动该第二受推部的推杆段,当该唱臂停止于该读取位置后,该作动杆仍被驱动而连同该枢转件朝该第二方向前进,该枢转件继续抵推该带动推块的该第一受推部,该控制杆的该推杆段会被该限位推块的该第二受推部下压,因而解除该控制杆与该限位推块间的抵推关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该带动推块还具有一个相反于该第一受推部的安装部,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受推部与该安装部间并与该基座枢接的第一枢接部,该安装部形成一个供该控制杆安装的安装槽,该限位推块还具有一个位于该限位部与该带动部间,并与该第一枢接部枢接结合的第二枢接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该从动枢件位于该基座背面,并且还具有一个枢接于该基座上且连结该唱臂的唱臂枢部,以及一个朝该基座背面突出的突部,该作动杆具有一个朝向该突部的推面,以及一个与该推面间隔的推柱,该唱臂位于该读取位置后,当该作动杆被驱动而朝该第一方向移动时,该作动杆的该推面抵推该从动枢件的该突部,使该从动枢件朝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转动方向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带动该唱臂回到该初始位置,且该从动枢件的该抵推部抵推该限位推块朝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该作动杆的该推柱抵推该带动推块的该第一受推部,使该带动推块也朝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基座上,并用于控制改变该唱臂的移动范围的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包括一个能受控制而在一个第一调整位置与一个第二调整位置间转换的调整座,该调整座包括一个第一侧缘、一个第二侧缘,以及一个与该基座枢接的第三枢接部,该第一侧缘与该第三枢接部中心的距离小于该第二侧缘与该第三枢接部中心的距离,该调整座位于该第一调整位置时,该第一侧缘朝向该限位部,该调整座位于该第二调整位置时,该第二侧缘朝向该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该调整单元还包括安装在该调整座中并且能被控制而转动的一个第一调整件与一个第二调整件,该第一调整件邻近该第一侧缘,并具有一个第一轴部,以及一个围绕该第一轴部并能挡止该限位部移动的第一凸轮,该第二调整件邻近该第二侧缘,并具有一个第二轴部,以及一个围绕该第二轴部并能挡止该限位部移动的第二凸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基座上,并用于控制改变该唱臂的移动范围的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包括一个安装在该基座背面的调整座,以及一个安装在该调整座中的第一调整件,该调整座包括一个邻近该基座背面的顶壁,以及一个间隔地位于该顶壁下方的底壁,该第一调整件安装在该顶壁与该底壁间,并且能被控制而转动,该第一调整件具有一个自该顶壁朝该底壁延伸的第一轴部,以及一个围绕该第一轴部并能挡止该限位部移动的第一凸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该第一调整件还具有数个围绕该第一轴部的第一卡齿,该调整座还包括一个朝所述第一卡齿突出,并用于供所述第一卡齿的任一个卡合定位的第一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唱盘机,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基座上的重播单元,该重播单元包括一个重播控制件,以及一个安装在该基座背面并能受该重播控制件带动而于一个非重播位置与一个重播位置间移动的重播移动座,该重播移动座位于该重播位置时,能控制该唱臂自该读取位置回到该初始位置后又自动地再移动到该读取位置,该重播移动座包括一个朝向该枢转件的抵推斜面,该枢转件还具有一个能受到该抵推斜面抵推的受推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该连杆装置与该受推装置的结构搭配,该受推装置的带动部可推动该从动枢件的抵推部,使该从动枢件枢转而带动该唱臂移动至该读取位置,由于该带动部推到哪里,该从动枢件就枢转到哪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唱臂移动较为稳定、移动误差也较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种已知全自动唱盘机与一黑胶唱片的立体分解图,同时显示该全自动唱盘机的一唱臂位于一初始位置;

图2是该已知全自动唱盘机的一仰视立体图;

图3是一仰视图,说明该已知全自动唱盘机的部分组件;

图4是一类似图3的仰视图,说明该已知全自动唱盘机的一作动杆与一枢转件靠向一从动枢件;

图5是一类似图3的仰视图,说明该枢转件的一勾拉部勾住该从动枢件的一突部,该唱臂位于一读取位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唱盘机的一第一实施例与一唱片的立体分解图,同时显示该第一实施例的一唱臂位于一初始位置,一调整单元的一调控件位于一第一位置;

图7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仰视立体图;

图8是该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该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组件的仰视图,图中该唱臂位于该初始位置,该调控件位于该第一位置,该调整单元的一调整座位于一第一调整位置;

图10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调整单元的部分组件与一受推装置的部分组件;

图1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受推装置的一限位推块与该调整单元的部分组件间的关系;

图12是一类似图9的仰视图,说明一个开始键受到按压,一引导单元的一引导滑座相对于图9靠向一引导固定座;

图13是一类似图9的仰视图,同时显示一作动杆朝一第一方向移动而靠近该引导单元;

图14是一类似图13的仰视图,同时显示该作动杆朝一第二方向移动,该唱臂枢转至一读取位置;

图15是一流程示意图,说明该唱臂停止于该读取位置后,该受推装置的一带动推块相对于该限位推块移动的过程,为了方便示意,图中该限位推块仅以外形轮廓线条绘出,以及绘出该限位推块的一第二受推部;

图16是一类似图14的仰视图,同时显示该作动杆相对于图14的状态更加往该第二方向前进;

图17是该第一实施例与该唱片的一俯视图,图中以实线示意该调控件位于该第一位置以及此时该唱臂的读取位置,并以假想线示意该调控件位于一第二位置以及此时该唱臂的读取位置;

图18是一类似图14的仰视图,说明该唱臂用于读取较大尺寸的唱片时所在的该读取位置,图中该调控件位于该第二位置,该调整座位于一第二调整位置;

图19是一类似图11的局部剖视图,说明该调整单元的一第一调整件的一第一凸轮相对于图11转动一角度值,以微调该限位推块被挡止后的位置;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唱盘机的一第二实施例与该唱片的一俯视图;

图21是该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组件的仰视图,并说明该全自动唱盘机的一重播单元的一重播移动座位于一非重播位置;

图22是一类似图21的仰视图,说明该重播移动座位于一重播位置,图中的一滑杆仅画出局部部位,是为了使该枢转件的一受推动段与该重播移动座的一抵推斜面不被遮挡以清楚显示出;及

图23是一类似图22的仰视图,同时显示该作动杆与该枢转件朝该第一方向移动而靠近该引导单元与该重播移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6~9,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唱盘机的一第一实施例,适用于读取一唱片10的音乐信息并播放音乐,该全自动唱盘机包含一基座11、一转盘12、一唱臂13、一连杆装置2、一受推装置3、一播放控制单元4、一引导单元5、一调整单元6,以及一开关单元75。

该基座11包括一贯穿其正面与背面的滑槽111(图7)。该转盘12能转动地设置在该基座11上,该转盘12用于承载该唱片10,并可受驱动而带动该唱片10转动。该转盘12包括一位于中心且具有数个齿部的齿轴121。

该唱臂13可枢转地安装在该基座11的正面,并可受驱动而在一远离该转盘12与唱片10的初始位置(图6、9),以及一位于该转盘12与唱片10上方的读取位置(图14)间移动。

参阅图6、8、9、10,该连杆装置2安装在该基座11上,并包括一传动单元21,以及一连结该传动单元21与该唱臂13的作动杆单元22。该传动单元21包括两个拨杆213,以及一位于该基座11正面并且能与该转盘12的齿轴121咬合的齿轮211,该齿轮211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导引槽212。该传动单元21还包括其他连接与传动元件,但由于该传动单元21非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重点,其只要能受到该转盘12带动而驱动该作动杆单元22作动即可,所以不再说明。

该作动杆单元22包括一连接该齿轮211并具弹性回复力的作动杆23、一可枢转地设置于该作动杆23上的枢转件24,以及一连结该唱臂13的从动杆组25。

其中,该作动杆23具有一朝上伸入该齿轮211的导引槽212的突柱231、一位于相反于该突柱231的一端并朝向该引导单元5的推面232,以及一位于该突柱231与该推面232间并向下突出的推柱233。通过该齿轮211的该导引槽212具有预定形状槽道,使该齿轮211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可使该突柱231于该导引槽212中移动,从而带动该作动杆23朝一第一方向71移动后,再朝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71的第二方向72移动。也就是说,该齿轮211转动一圈可带动该作动杆23完成一去一回的行程。其中,该第一方向71是指该作动杆23朝该引导单元5移动的方向,该第二方向72则是朝远离该引导单元5而移动的方向。

该枢转件24位于该基座11背面并枢接于该作动杆23的下表面。该枢转件24具有一朝向该引导单元5的卡掣头部241、一相反于该卡掣头部241的推部242,以及一位于该卡掣头部241与该推部242间并与该作动杆23枢接连结的枢接部243。该卡掣头部241具有一呈斜面的受抵面244。

该从动杆组25位于该基座11背面,并包括一通过一上下贯穿该基座11的接轴而与该唱臂13的一端枢接的从动枢件26,以及一枢接于该从动枢件26一端且朝该转盘12的齿轴121延伸的滑杆27。该从动枢件26具有一枢接于该基座11上且连结该唱臂13的唱臂枢部261、一往上朝该基座11背面突出的突部262,以及一个朝向该受推装置3的抵推部263。该从动枢件26枢转时能带动该唱臂13跟着枢转。该滑杆27具有一与该从动枢件26枢接的第一端271,以及一相反于该第一端271并向上突入该基座11的滑槽111(图7)的第二端272,该第二端272可沿该滑槽111(图7)往复移动。

该受推装置3设置在该基座11背面,并包括一个枢接于该基座11上的带动推块31、一个与该带动推块31一起枢接在该基座11上的限位推块32、一个具复位弹力地安装在该带动推块31上的控制杆33,以及一个用于提供该控制杆33复位弹力的扭力弹簧34。

其中,该带动推块31包括一个邻近该枢转件24的该推部242的第一受推部311、一个相反于该第一受推部311并形成一安装槽315的安装部312,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受推部311与该安装部312间并与该基座11枢接的第一枢接部313。该第一受推部311具有一朝该基座11背面突出的受推突块314。该限位推块32包括一个限位部321、一个朝向该从动枢件26的该抵推部263的带动部322、一个位于该限位部321与该带动部322间并与该第一枢接部313枢接结合的第二枢接部323,以及一个朝该基座11背面突出的第二受推部324。该控制杆33安装于该安装槽315,并能与该带动推块31同步移动,还能相对该带动推块31而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该控制杆33具有一朝该限位推块32突出的推杆段331。

该播放控制单元4安装在该基座11上,并可受操作而控制该转盘12转动与驱动该传动单元21运作,以带动该唱臂13移动。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播放控制单元4包括可受按压的一开始键41与一停止键42,以及两个位于该基座11背面的延伸件43。其中一个延伸件43连结该开始键41与该传动单元21,另一个延伸件43连结该停止键42与该传动单元21。由于该播放控制单元4与该传动单元21间的连结构造与驱动运作非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重点,所以不再说明。

该引导单元5位于该作动杆单元22远离该转盘12的齿轴121一侧,并可导引该作动杆单元22的移动行程。该引导单元5包括一引导固定座51、一可移动地安装在该引导固定座51上的引导滑座52,以及一连结该引导滑座52与该开始键41的引导延伸件53。该引导滑座52具有一朝向该枢转件24并用于抵推该枢转件24的受抵面244的引导斜面521。

该调整单元6设置于该基座11上,并可控制改变该唱臂13的移动范围。该调整单元6包括一个局部位于该基座11正面且局部穿过该基座11而突出于基座11背面的调控件61、一安装在该基座11背面的调整座62、一位于该基座11背面并连结该调控件61与该调整座62的连接件63,以及安装在该调整座62中的一第一调整件64、一第二调整件65与两个弹性件66。

该调控件61可受拨动枢转而在一第一位置(图6、9)与一第二位置(图17的假想线位置)间切换,从而可通过该连接件63带动该调整座62在一第一调整位置(图9)与一第二调整位置(图18)间转换。参阅图9、10、11,以下先以该调整座62位于该第一调整位置时的组件相对关系来说明。该调整座62包括一个邻近该基座11(图6)背面的顶壁621、一间隔地位于该顶壁621下方的底壁622,以及突出于该顶壁621的一第一定位块623与一第二定位块624。以该调整座62整体而言,包括一个朝向该作动杆23的第一侧缘626、一个连接于该第一侧缘626远离该受推装置3的一端的第二侧缘627,以及一个与该基座11枢接的第三枢接部628。该第一侧缘626与该第三枢接部628中心的距离d1小于该第二侧缘627与该第三枢接部628中心的距离d2。该第一调整件64安装在该顶壁621与该底壁622间,并且邻近该第一侧缘626,该第一调整件64具有一个自该顶壁621朝该底壁622延伸的第一轴部641、一个围绕该第一轴部641的第一凸轮643,以及数个围绕该第一轴部641的第一卡齿642。该第一轴部641具有一个突出该底壁622的第一调整端644。该第二调整件65安装在该顶壁621与该底壁622间,并且邻近该第二侧缘627,该第二调整件65的结构与该第一调整件64相同,并具有一个自该顶壁621朝该底壁622延伸的第二轴部651、一个围绕该第二轴部651的第二凸轮653,以及数个围绕该第二轴部651的第二卡齿652。该第二轴部651具有一个突出该底壁622的第二调整端654。

所述弹性件66的其中一个安装在该第一凸轮643与该调整座62的该底壁622间,并且圈套于该第一轴部641周围,另一个安装在该第二凸轮653与该调整座62的该底壁622间,并且圈套于该第二轴部651周围。所述弹性件66用于使该第一调整件64与该第二调整件65有预定紧度地安装在该调整座62上。

该开关单元75包括一邻近该引导单元5的第一开关751,以及一邻近该从动杆组25的滑杆27的第二开关752。该第一开关751可受到该引导单元5的机械带动而开启(on)或关闭(off)。该第二开关752可受到该滑杆27的机械带动开启或关闭,进而可控制一图未示且用于驱动该转盘12转动的马达通电或断电。该第一开关751与第二开关752开启与关闭,都通过控制其各自具有的两个电极片接触导通或间隔不导通而达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以该调控件61位于该第一位置,该调整座62位于该第一调整位置为例,此时该调整座62的该第一侧缘626朝向该限位推块32的限位部321,该全自动唱盘机适用于读取7吋的唱片10。参阅图9、12、13,首先,该唱臂13位于该初始位置,如图9箭头B的方向按压该开始键41,使该开始键41移动到图12的状态(使用者的手放开后,该开始键41即自动复位到未被按压的状态),如此可经由该引导延伸件53带动该引导滑座52朝该引导固定座51方向移动并卡合住(图12),此时该第一开关751切换到开启状态,使马达通电启动,该转盘12开始转动。而且按压该开始键41可控制该唱臂13自该初始位置移动到该读取位置,其动作过程如下:该传动单元21的该齿轴121受到该转盘12驱动转动,并带动该作动杆23连同该枢转件24朝该第一方向71移动(如图12到图13),此时该第二开关752开启。

该枢转件24持续朝该引导单元5移动,当该卡掣头部241的受抵面244接触该引导滑座52的引导斜面521时,会受到该引导斜面521导引而使该枢转件24枢转,该枢转件24枢转到使其推部242能抵推该受推突块314的位置,以利于接下来的动作进行。接续该卡掣头部241前端伸入该引导固定座51与该引导滑座52间(图13),并推动两者间的机械构件而解除两者间的卡定关系,该引导滑座52就朝该开始键41的方向移动复位。该引导滑座52移动的同时,会触发该第一开关751关闭(图13),但由于此时该第二开关752开启,所以马达动力仍可持续提供。

参阅图10、13、14,接着该作动杆23连同该枢转件24受到该齿轮211(图9)带动而朝该第二方向72移动,且该枢转件24的该推部242推动该带动推块31的该第一受推部311的该受推突块314,该带动推块31进而朝一第一转动方向73(本实施例为逆时钟方向)枢转,该控制杆33的该推杆段331推动该限位推块32的该第二受推部324,使该限位推块32也跟着往第一转动方向73枢转,该限位推块32的该带动部322抵推该从动枢件26的该抵推部263,使该从动枢件26与该唱臂13也往第一转动方向73枢转,该滑杆27则跟着朝该第二方向72移动。直到该限位推块32的该限位部321枢转至该调整座62的该第一侧缘626时,该限位推块32受到该第一调整件64挡止而停止于图14的位置,该唱臂13即停止于图14的该读取位置,能读取唱片的音乐信息并播放音乐。

参阅图14、15、16,该唱臂13停止于图14的该读取位置后,该作动杆23、该枢转件24仍可继续移动一段距离到图16的位置,在此动作过程中,该作动杆23连同该枢转件24持续朝该第二方向72前进,该带动推块31仍可被该枢转件24抵推而朝该第一转动方向73枢转,但由于该限位推块32已不能再枢转,此时该带动推块31前进的力量大于该扭力弹簧34的扭力,因此该控制杆33会相对于该带动推块31朝相反于该从动枢件26所在位置的方向枢转,使该推杆段331能被该限位推块32的该第二受推部324下压(如图15第二道流程)并在第二受推部324下滑行一段小距离,因而解除该控制杆33与该限位推块32间的抵推关系。此状态下该推杆段331储存有恢复弹性,直到该第一受推部311的该受推突块314与该枢转件24的该推部242间的推动关系解除,进而在此过程中,该控制杆33与该带动推块31会略微回弹,因此又回到图15的第一道流程的位置,此位置大致上也是图14、图16中的位置。此段移动过程是为了使各组件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以利于后续动作的进行。

参阅图8、13、16,要停止播放音乐时,如图16箭头C方向按压该停止键42,如此可驱动该作动杆单元21带动该唱臂13自该读取位置(图16)移动回到该初始位置(图13),其动作过程如下:按压该停止键42后,该作动杆23连同该枢转件24朝该第一方向71移动,该作动杆23的推面232会抵推该从动枢件26的该突部262,使该从动枢件26朝一相反于该第一转动方向73的第二转动方向74(本实施例为顺时钟方向)枢转至图13的位置,从而带动该唱臂13枢转回到该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该从动枢件26的该抵推部263抵推该限位推块32朝第二转动方向74转动,该作动杆23的该推柱233抵推该带动推块31的该第一受推部311,使该带动推块31也朝第二转动方向74转动,因此最后该带动推块31与该限位推块32也回复到图13的位置。

参阅图9、13,接着该作动杆23受到该齿轮211带动而自图13的位置朝该第二方向72移动,此时该作动杆23不会推动其他组件移动,该作动杆23与该枢转件24回位到图9所示最初的位置,该第二开关752关闭,马达电源不再供电而使该转盘12停止转动,从而停止播放音乐。上述说明为按压该停止键42以强制停止播放音乐,此外,本实用新型于音乐播放完毕后,该唱臂13也可自动回位到该初始位置。

参阅图10、17、18,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设有该调整单元6,可用于读取不同尺寸的唱片10。当要读取12吋的唱片10时,可如图17箭头D的方向枢转该调控件61至图17假想线与图18所示的该第二位置,如此可通过该连接件63带动该调整座62枢转至图18的该第二调整位置,此时该调整座62的该第二侧缘627朝向该限位推块32的该限位部321,该第一侧缘626朝向该带动推块31。由于唱臂13由该初始位置移动到读取位置时,该唱臂13最后停止的位置是由该限位部321受到该调整座62挡止时的位置来决定,而要读取12吋唱片10时,该限位推块32最后被该调整座62的该第二侧缘627与该第二调整件65挡住,相对于该调整座62位于该第一调整位置(图14)而言,该调整座62位于该第二调整位置时,该限位推块32与该从动枢件26的可枢摆幅度都较小,使该唱臂13移动范围较小,而停止在较为靠近该转盘12外周缘的位置,因而适用于读取较大尺寸的唱片10。但本实用新型实施时,不以设置成可读取不同尺寸的唱片10为必要,也可以仅用于读取单一尺寸的唱片10。

此外,该唱臂13要能精准地移动到读取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各零件组装时会有些许误差,将导致唱臂13下针读取的位置不精确。为避免此缺点,参阅图9、10、11、19,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单元6的第一调整件64具有该第一凸轮643,该第一凸轮643周缘的不同部位与该第一凸轮643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不相同,因此第一调整件64以该第一凸轮643的不同部位朝向该限位推块32的限位部321时(例如图11、19显示该第一凸轮643位于不同的调整位置),可以微调该限位部321被挡止的位置,如此即相当于微调该从动枢件26的可枢摆幅度与该唱臂13的读取位置。

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设计,可供组装人员于组装时,利用一图未示的手工具(例如一字起子)的一端伸入该第一调整件64的该第一调整端644,以将该第一调整件64转动到适当位置,可利于精准控制唱臂13的读取位置。而且该调整座62设有朝所述第一卡齿642突出的该第一定位块623,可用于供所述第一卡齿642的任一个卡合定位,以本实施例而言,共设有16个第一卡齿642,使本实用新型在调整该第一调整件64的转动角度时,形成有16段定位调整位置,进而能精密地微调该唱臂13的读取位置。相同道理,该第二调整件65的第二凸轮653也能用于挡止该限位推块32的限位部321,该第二调整件65的结构以及转动调整方式与该第一调整件64相同,使得在读取大尺寸唱片10时,该调整座62位于图18的该第二调整位置时,同样可通过该第二调整件65来精密地微调该唱臂13的读取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不以设置第一调整件64与第二调整件65的多段调整为必要,所以可省略该第一调整件64与第二调整件65,而当省略所述调整件64、65时,可直接以调整座62的第一侧缘626或第二侧缘627来作为该限位推块32的限位部321移动极限的挡止组件。

综上所述,通过该连杆装置2与该受推装置3的结构搭配,当该唱臂13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作动杆23朝该第二方向72移动时,该受推装置3的带动部322可推动该从动枢件26的抵推部263,使该从动枢件26枢转而带动该唱臂13移动至该读取位置,由于该带动部322推到哪里,该从动枢件26就枢转到哪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唱臂13移动较为稳定、移动误差也较小,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且本实用新型利用创新结构达到唱臂13自动启动(Auto Play)与自动回位(Auto Return)功能,操作上相当简单方便、容易上手且富有乐趣。

参阅图20、21、22,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唱盘机的一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还具有自动重复播放功能。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唱盘机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1上的重播单元8。该重播单元8包括一个重播控制件81,以及一个安装在该基座11背面并且邻近该引导单元5的重播移动座82。该重播控制件81的局部位于该基座11正面,局部穿过该基座11并伸到基座11背面且连接该重播移动座82。该重播移动座82具有一个朝向该枢转件24的抵推斜面821。而本实施例的枢转件24的卡掣头部241还具有一个弧形延伸的受推动段245,该受推动段245具有一个朝向该抵推斜面821的受推斜面246,该受推斜面246相对于其受推面244远离该引导单元5。

本实施例使用时,该重播控制件81能受到扳动而枢转,进而带动该重播移动座82于一个非重播位置(图21)与一个重播位置(图22)间移动。当该重播控制件81位于图20的实线所示位置时,该重播移动座82位于该非重播位置,此时本实施例未启动自动重播功能,各组件的运作与播放方式皆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外,使用者可以切换该重播控制件81的位置,当其被枢转到图20的假想线所示位置时,该重播移动座82被带动到该重播位置,此时该重播移动座82更加靠近该引导单元5。

参阅图20、22、23,当使用者按下该开始键41执行自动播放功能,该第一开关751开启而使马达通电,而且该第一开关751会恒处于开启状态,该引导滑座52同样会靠近该引导固定座51,该作动杆23与该枢转件24朝该第一方向71移动。本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当该枢转件24靠近该引导单元5与该重播移动座82时,本实施例的该枢转件24的该受推斜面246会受到该重播移动座82的该抵推斜面821抵推,进而自图22的位置枢转至图23的位置,此设计是为了让该枢转件24枢转到使其推部242于后续朝该第二方向72移动的过程能抵推该受推装置3的该第一受推部311的位置。

后续该唱臂13同样可被带动移动到该读取位置,并且于读取完整个唱片10的音乐信息后自动回位到该初始位置,又或者因为用户按压该停止键而自动回位,但在唱臂13回位的过程中,由于该枢转件24朝该第一方向71移动,该枢转件24靠近该重播移动座82时,该重播移动座82的该抵推斜面821同样会抵推该枢转件24的受推斜面246(也就是重复图22到图23的过程),而且由于该第一开关751恒位于开启状态,所以马达与转盘12会持续转动,当该唱臂13回复到该初始位置后,该作动杆23连同该枢转件24又会自动地朝该第二方向72移动,以带动该唱臂13再度移动到该读取位置,进行第二次的音乐播放。

也就是说,只要本实施例的该重播移动座82位于该重播位置,就能控制该唱臂13自该读取位置回到该初始位置后又能自动地再移动到该读取位置,使音乐播放完后又可自动重播数次。当用户要停止重播功能时,只要再把该重播控制件81切换回到图20的实线位置,以带动该重播移动座82回到图21的该非重播位置即可。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