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量为32M×32bit的非气密三维封装SDRAM存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8786发布日期:2019-08-20 23:34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量为32M×32bit的非气密三维封装SDRAM存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容量为32M×32bit的非气密三维封装SDRAM存储器。



背景技术:

易失性存储器(SDRAM)是计算机中的重要部件之一,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其特点是存取速率快,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对于计算机尺寸要求严格的应用环境,如导弹、船舶、卫星等应用环境,内存部位所占PCB板的面积要求缩小,迫切需要一款能够按照用户实际需求容量及位宽的进行小型化,并且保存SDRAM原有特点的存储器模块。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对弹载系统的国产化、小型化和综合打击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系统迫切需要体积小、综合抗辐照能力强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很多电子产品都需要使用SDRAM 器件,而且电子产品处理数据量越来越大,要求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各种 SDRAM的容量有限,要实现大容量势必要在PCB板上放置多片SDRAM器件,这些器件会占用相当大的面积,引起PCB板面积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对小型化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PCB板的面积不仅不能扩大,还要求更小。存储器件在板子上能够占用的面积几乎不可能再扩大。系统板需要容量更大、体积更小的存储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量为32M×32bit的非气密三维封装 SDRAM存储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系统板对大容量、小体积的SDRAM存储器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容量为32M×32bit的非气密三维封装SDRAM存储器,包括两个互联印制板和两个容量均为32M×16bit的SDRAM芯片,一个SDRAM芯片与一个互联印制板为一组,SDRAM芯片设置于互联印制板下侧,SDRAM芯片的引脚与互联印制板的引脚电气连接;每个互联印制板的上侧设有与互联印制板下侧设置的SDRAM芯片引脚连接的层间内引线,两个均设有SDRAM 芯片的互联印制板堆叠设置,最下层互联印制板下端设有引线框架,引线框架的插槽内固定有外引线,互联印制板和引线框架通过灌封胶灌封,灌封胶将SDRAM芯片、互联印制板和引线框架全部包裹在内,灌封胶外层设有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层间内引线与外引线通过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连通。

进一步的,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外侧设有包裹层。

进一步的,SDRAM芯片采用容量为512Kb、数据总线宽度16位的 TSOP-54封装的SDRAM芯片。

进一步的,层间内引线采用扁平引线-H4引线。

进一步的,引线框架采用B-SR16M32VS4R1框架。

进一步的,灌封胶层采用环氧树脂胶。

进一步的,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采用镀镍、镍或金复合层。

进一步的,两个SDRAM芯片的地址线分别单独引出,分别为模块 D0-D15地址线和D16-D31地址线;两个SDRAM芯片的选通线分别单独引出;两个SDRAM芯片的数据线、写使能线、低位输出控制线、高位输出控制线、行地址选通线、列地址选通线、时钟使能线、系统时钟输入线分别对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容量为32M×32bit的非气密三维封装SDRAM存储器,包括两个互联印制板和两个容量均为32M×16bit的SDRAM芯片,一个 SDRAM芯片与一个互联印制板为一组,SDRAM芯片设置于互联印制板下侧,SDRAM芯片的引脚与互联印制板的引脚电气连接;每个互联印制板的上侧设有与互联印制板下侧设置的SDRAM芯片引脚连接的层间内引线,两个均设有SDRAM芯片的互联印制板堆叠设置,最下层互联印制板下端设有引线框架,引线框架的插槽内固定有外引线,互联印制板和引线框架通过灌封胶灌封,灌封胶将SDRAM芯片、互联印制板和引线框架全部包裹在内,灌封胶外层设有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层间内引线与外引线通过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连通,结构上利用两层互联印制板作为三维结构堆叠层,将两芯片通过互联印制板焊接互联,将两互联印制板堆叠,形成堆叠体,堆叠体经过灌封、切割、外表面镀金、外表面金属三维立体刻线工艺将两个芯片、两层层间互连印制板、一个引线框架层的引脚接线连接成一个SDRAM存储器, SDRAM基片通过三维封装的形式进行容量的扩展,从而减小其所占用的面积;三维立体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在与单层芯片所占面积接近的情况下实现了2倍容量和2倍位宽的扩展。显著减少存储器器件占用PCB板的平面空间,利于系统的小型化。尤其适合应用于有高密度集成、小型化需求的航空、航天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部引脚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示意图。

其中,1、SDRAM芯片;2、互联印制板;3、层间内引线;4、灌封胶; 5、引线框架;6、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7、外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容量为32M×32bit的非气密三维封装SDRAM 存储器,包括两个互联印制板2和两个容量均为32M×16bit的SDRAM芯片 1,一个SDRAM芯片1与一个互联印制板2为一组,SDRAM芯片1封装于互联印制板2下侧,SDRAM芯片1的引脚与互联印制板2的引脚电连接;每个互联印制板2的上侧设有与互联印制板2下侧设置的SDRAM芯片1引脚电连接的层间内引线3,两个均设有SDRAM芯片1的互联印制板2堆叠设置,最下层互联印制板2下端设有引线框架5,引线框架5的插槽内固定有外引线7,互联印制板2和引线框架5通过灌封胶4灌封,SDRAM芯片1、互联印制板2和引线框架5外侧包裹有灌封胶4层,灌封胶4外层设有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6,层间内引线3与外引线7通过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6连通;

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6外侧设有包裹层;

SDRAM芯片1采用容量为512Kb、数据总线宽度16位的TSOP-54封装的SDRAM芯片;层间内引线3采用扁平引线-H4引线;引线框架采用 B-SR16M32VS4R1框架;灌封胶层采用环氧树脂胶;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采用镀镍、镍或金复合层;

引线框架5上的外引线7为最终模块引脚,外引线7通过引线框架5上的插槽固定,将两个SDRAM芯片分别固定在两个互联印制板2上,然后将互联印制板2堆叠后在最下层互联印制板2底部放置引线框架5,堆叠完成后的模块通过灌封胶4填充固定,之后切割成设计大小的模块,漏出层间内引线3与外引线7引脚,然后在灌封胶4外层设置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6,最后通过激光刻蚀工艺完成表面刻蚀金属连线,实现模块线路的组装;结构截面图如图1所示;

两个SDRAM芯片的地址线分别单独引出,分别为模块D0-D15地址线和D16-D31地址线;两个SDRAM芯片的选通线分别单独引出,实现两个 SDRAM芯片的选通控制;两个SDRAM芯片的数据线、写使能线、低位输出控制线、高位输出控制线、行地址选通线、列地址选通线、时钟使能线、系统时钟输入线分别对应连接后引出,实现对模块的功能控制。外部金属镀化层引线将互联印制板通过层间内引线、引线支架上的外引脚连接在一起,完成整个模块的电气连接,引线支架上的外引脚将存储器的外引信号线引出,最终形成容量为1G、数据总线宽度达32位、封装为TSOP-70封装的非气密三维封装。

表1容量为1M×32bit非气密三维封装SDRAM存储器各引出端功能

结构上利用两层互联印制板作为三维结构堆叠层,将两芯片通过互联印制板焊接互联,将两互联印制板堆叠,形成堆叠体,堆叠体经过灌封、切割、外表面镀金、外表面金属三维立体刻线工艺将两个芯片、两层层间互连印制板、一个引线框架层的引脚接线连接成一个SDRAM存储器,SDRAM基片通过三维封装的形式进行容量的扩展,从而减小其所占用的面积;三维立体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在与单层芯片所占面积接近的情况下实现了2倍容量和 2倍位宽的扩展。显著减少存储器器件占用PCB板的平面空间,利于系统的小型化。尤其适合应用于有高密度集成、小型化需求的航空、航天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