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8777发布日期:2019-08-20 23:3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盘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经常遇到以GB为单位的大容量数据交换。面对这样大容量的数据,硬盘无疑是最佳的载体,但是硬盘在携带过程或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由于与外界发生碰撞而造成硬盘损坏,而普通的移动硬盘盒防摔效果较差。

另外,市面上的移动硬盘盒用来装载移动硬盘,往往仅有几个供硬盘传输数据的端口,在与时俱进的硬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单一性的接口并不满足于外界多种形式的用户端传输硬盘数据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将硬盘的数据存储功能与HUB的端口转换功能进行整合,搭建多个连接端口(HUB口)用以拓展与硬盘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实现传输方式的多样化,满足多种用户端的传输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通过对传输装置的安装结构的设计,实现对硬盘的有效保护,达到防摔防撞的效果,以及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硬盘过烫而不方便拿取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包括安装结构和设于安装结构中的数据处理模块,其中,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存储单元和端口转换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和端口转换单元能够双向通信,端口转换单元包括多个传输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存储单元与外部的数据交互。由此,通过在数据处理模块中同时设置数据存储单元和端口转换单元,并将两者之间互连互通,达到了搭建多个连接端口用以拓展与硬盘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的功能,实现传输方式的多样化,满足多种用户端的传输需求。并且将数据处理模块设于安装结构中,可以有效的保护数据处理模块的零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和支架,数据处理模块设于支架上;壳体套设于连接后的数据处理模块和支架外部。由此,壳体可有效的保护数据处理模块和支架。支架与数据处理模块进行连接,有利于数据处理模块的散热,也方便对数据处理模块中的硬盘进行存取,不易损坏硬盘。并且套设的方式可以方便拆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多个传输接口包括SD接口、DC接口、Type-C接口、HDMI接口和USB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由此,可以通过上述接口实现多样化的传输方式,有利于满足多种用户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的端口转换单元还包括快充组件,快充组件与Type-C接口通过PD快充协议通信。根据该模块可以实现对接入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数码相机等提供快速充电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支架上形成有与壳体的开口匹配的挡部,挡部上设有与传输接口适配的孔。由此,通过设计挡部结构能够形成安装结构的密封空间,更好的保护数据处理模块,且根据挡部设有的适配于传输接口的孔,不仅可以保护数据处理模块的传输接口,还可以方便与匹配的插头进行连接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壳体的内表面上设有散热结构。由此,根据该散热结构不仅可以防止硬盘摔坏、撞坏,还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硬盘过烫而不方便拿取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上述保护套上还设有防滑结构。由此,可以克服在手拿该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时,由于手滑等原因容易摔坏硬盘的不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壳体的其中一侧的内表面上设有散热结构,壳体为铝通材质。由此,根据该散热结构和铝通材质,可以有效的对硬盘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数据存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可读硬盘的集成电路和至少一个存储介质,端口转换单元具有与可读硬盘的集成电路适配的接口,存储介质通过可读硬盘的集成电路与端口转换单元连接;集成电路可以包括硬盘传输接口。由此,根据该集成电路和存储介质提供了读取硬盘的结构,可以方便读取和存储硬盘;而同时将该存储介质经由集成电路与端口转换单元实现通信,还可以通过端口转换单元将硬盘数据进行传输,使得对硬盘数据的传输并不局限于单一的传输接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数据处理模块实现为PCB板,端口转换单元实现为多端口转换器,集成电路和多端口转换器均设置在PCB板上。由此,在PCB板上设置多端口转换器和集成电路,可以实现HUB口与硬盘的读取进行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将硬盘数据进行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传输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实施方式的PCB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传输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传输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传输装置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传输装置的数据处理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传输装置的PCB板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传输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如图1所示,该多功能传输装置包括安装结构和设于安装结构中的数据处理模块6。其中,如图6所示,数据处理模块6包括数据存储单元601和端口转换单元602,数据数据存储单元601和端口转换单元602能够双向通信,端口转换单元602包括多个传输接口6021,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传输接口6021包括有SD接口13(用于读取SD卡)、DC接口12、两个Type-C接口15、16(一个是为了给多功能传输装置提供电源的电源插口,一个是连接数码设备如手机、相机等的插口)、HDMI接口14(用于连接电视、显示器等显示设备)、USB接口11(用于连接打印机、U盘、鼠标等USB接口终端设备),一个下行的Type-C接口(图中未示,用于连接下载或接收该多功能传输装置数据的设备)。以上各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存储单元与外部的数据交互。为了实现该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的续航能力,该端口转换单元602还包括有快充组件7,该快充组件与多个传输接口6021中的两个Type-C接口连接,该组件可以实现为FrescoF7102芯片,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由电源插口的Type-C获取的电源通过PD协议向另一Type-C接口反向充电。在电源插口未工作的时候,该组件可以通过连接有数码设备的Type-C接口为多功能传输装置提供电源。在连接的数码设备电源过低时,该组件可以同时向数码设备和多功能传输装置提供电源。

数据处理模块6包括有多个接口以及控制各接口工作的芯片,如图7所示,各接口与控制该对应接口的芯片工作关系如下:包括有主控芯片25,实现为GL3523芯片,与Type-C接口16连接的Fresco的UL170芯片22,与作为电源插口的Type-C接口15连接的Fresco的F7102芯片21,与HDMI接口14连接的Fresco的PS176芯片23,与SD接口13连接的GL3224芯片26,与SATA硬盘20连接的JMS578芯片24,与下行的(接收)Type-C接口19连接的VL160芯片27。其中,主控芯片25用于接收上行用于连接数码设备的Type-C接口的信号,并分解成四组下行信号分别输出至JMS578芯片24、GL3224芯片26、VL160芯片27,以及经由USB协议输出至USB接口11。

对于连接数码设备如手机、相机等的Type-C接口16,其受控于Fresco的UL170芯片22,该芯片可以自动监测到来自各数码设备的正反信号,主动将正反信号同一调整为同一信号传输至主控芯片,或分解成HDMI信号传输至Fresco的PS176芯片23,Fresco的PS176芯片23可以将获取的HDMI信号进行解码,之后再输出至与该芯片连接端口的显示设备上,这样可以实现读取数码设备并且将数码设备投放到与HDMI接口14连接的显示设备进行高清显示的作用。

对于连接SATA硬盘接口20的JMS578芯片24,其与主控芯片25连接,当接收到主控芯片25发出的下行信号或USB信号后,会将其转换成SATA信号以便读写SATA硬盘的数据。在其它实施方式还可以与M2硬盘等进行连接,不局限于此。

对于用于读取SD卡的SD接口13,其受控于GL3224芯片,该芯片可以将主控芯片发出的下行信号或USB信号转换成SD卡读取信号以便读写SD卡的数据。

对于下行的Type-C接口,其受控于VL160芯片,可以将接收到的下行信号或USB信号转换成可以正反输出的Type-C信号输出至终端设备。

根据各芯片对于各接口的控制,可以实现该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的多功能实现。对于上述各芯片实现传输及处理信号的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各芯片的功能实现,在此不进行赘述。并且,上述采用的芯片GL3523、FrescoUL170芯片、FrescoF7102芯片、FrescoPS176芯片、GL3224芯片、JMS578芯片、VL160芯片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于其它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和原理的芯片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数据数据存储单元601包括至少一个可读硬盘的集成电路和至少一个存储介质,端口转换单元602具有与可读硬盘的集成电路适配的接口,存储介质通过可读硬盘的集成电路与端口转换单元连接。当用户端使用Type-C接口15与多功能传输装置的端口转换单元602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手机端或PC端进行连接,端口转换单元602会实时获取数据存储单元601(即存有硬盘的单元)的数据,也会根据用户端指令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单元601。当用户端将SD卡通过SD接口13与多功能传输装置的端口转换单元602进行连接时,端口转换单元602会实时获取数据存储单元601(即存有硬盘的单元)的数据并存储到SD卡中,也会根据用户端指令将SD卡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单元601。当用户端使用USB接口11与多功能传输装置的端口转换单元602进行连接时,端口转换单元602会实时获取数据存储单元601(即存有硬盘的单元)的数据,也会根据用户端指令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单元601。同时,还可以通过USB接口的用户端对该多功能传输装置进行充电操作。当用户端使用DC接口12与多功能传输装置的端口转换单元602进行连接时,端口转换单元602会实时获取数据存储单元601(即存有硬盘的单元)的数据,也会根据用户端指令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单元601。当用户端使用HDMI接口14与多功能传输装置的端口转换单元602进行连接时,端口转换单元602会实时获取数据存储单元601(即存有硬盘的单元)的数据,也会根据用户端指令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单元601,并将信号源解码输出至连接的显示设备上。由此实现了传输方式的多样化,满足多种用户端的传输需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模块6实现为PCB板3,该PCB板3上设有两个数据存储单元601,数据存储单元601实现为包括两个可读硬盘的集成电路和两个存储介质。其中,集成电路实现为用于连接和读取硬盘的SATA接口,优选为JMS590芯片,存储介质实现为M2硬盘。端口转换单元602实现为多端口转换器(即HUB),集成电路和多端口转换器均设置在PCB板3上。两个集成电路均与多端口转换器连接,以实现通过多端口转换器的传输接口对存储介质的操作。由于本实现例中设置了两个M2硬盘,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对硬盘做阵列,例如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两个M2硬盘做RAID 0阵列,其做完阵列后的总存储空间为两个M2硬盘的总和;还可以对两个M2硬盘做RAID1阵列,其做完阵列后的总存储空间为两个M2硬盘中的最小值。以做阵列的方式实现多种硬盘的读取和存储功能,具体做阵列的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根据需求设置,在此不赘述。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2.5寸硬盘,并对其实现多种阵列组合。

上述提到的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2和支架1,PCB板3设于支架1上;壳体2套设于连接有PCB板3的支架1外部。其中,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在PCB板3和支架1上的对应位置上均设螺孔,以通过螺丝4固定的方式将PCB板3和支架1进行固定,在其他实现例中,PCB板与支架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不局限于该方式,例如卡扣连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并且,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架1上形成有与壳体2的两个开口相匹配的挡部,挡部上设有与传输接口适配的孔,当壳体2套设在支架1外部时,支架的挡部正好将壳体2两端的开口盖合,同时,挡部上的孔将传输接口裸露,以方便用户使用。

支架1上还设有方便用户拆卸PCB板的孔(图中未示),在使用时,仅需将手指穿过孔顶推一下该PCB板,就可以轻松卸下。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多功能硬盘传输装置还包括保护套5,其大小适配于壳体2。如图4所示,其上还设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实现为在保护套5的两侧对应设置的圆孔或多边形的孔,使用时只需将保护套5套设于壳体2外侧。

优选地,保护套的两侧还设有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例如可以实现为多个凹槽或者为凸起的圆点,以防止在使用时手滑导致的损坏。通过该保护套5可以防止硬盘摔坏、撞坏,还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硬盘过烫而不方便拿取的现象。

其中,在具体实现中,保护套5优选为硅胶材质。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安装结构的壳体2的其中一侧的内表面上设有散热结构,为多条凸棱,大大的增大了PCB板3在工作时的散热面积,并且壳体1为铝通材质,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需求在PCB板3上设置不同数量的数据存储单元601,例如设一个数据存储单元601,上述实施例不视为对设置的数据存储单元601的数量的限制。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集成电路上设有硬盘传输接口,硬盘传输接口可以实现为包括DC接口、Type-C接口、HDMI接口或Micro B接口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用于与硬盘直接连接进行读取和传输数据,既可以实现通过提供的硬盘传输接口进行数据交互,还可以实现通过上述提到的进行传输端口扩展的方式完成数据交互。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将上述实施例的特征进行单独应用或组合应用,例如接口的多种组合,传输装置的功能组合,本实用新型不对具体功能组合进行限制,上述实施例也不视为对功能组合方式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