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相器的双节点翻转加固的SRAM单元

文档序号:35774308发布日期:2023-10-20 19:2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基于反相器的双节点翻转加固的SRAM单元

本发明涉及纳米集成电路抗软错误加固锁存,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反相器的双节点翻转加固的sram单元。


背景技术:

1、近年微电子制造工艺的发展,使得集成电路进入纳米时代。在纳米工艺下,晶体管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使得集成电路在功耗,性能得以提升,但同时也导致集成电路更容易受到空间辐射的干扰,即更容易发生软错误。软错误是指在硬件电路没有发生损坏情况下,电路节点的逻辑状态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发生改变。软错误的发生,主要来自空间辐射中高能粒子的干扰,如中子、α粒子、质子、重离子和电子。所以电路的加固技术在航空航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在集成电路单元的抗辐射加固方面,相关研究人员更倾向于把目光投向sram单元的设计上。由于sram单元结构简单,在纳米工艺下,未经加固的sram单元在环境复杂,干扰性较强的空间辐射环境下,极易发生节点逻辑翻转,甚至是多节点翻转,这给纳米级sram单元的设计与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抗多节点加固sram单元的设计,也应提上日程。

3、目前,已经有许多抗多节点翻转的sram单元设计问世,但这些sram单元大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sram不能提供完全的snu加固的能力;二是有些sram的开销较大,特别是读访问时间,写访问时间和功耗;三是为了减轻snu的影响,一些sram不得不使用额外的技术,如对一些晶体管的敏感和不敏感节点进行估算。这些解决方案增加了区域开销和设计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反相器的双节点翻转加固的sram单元,使用了六个传输管和环形结构,sram单元节省读延迟和写延迟,环形结构产生的正反馈循环使sram单元从软错误中恢复。

2、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反相器的双节点翻转加固的sram单元,包括单循环存储模块和六个传输管;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由六个二输入反相器组成,包括第一反相器inv1、第二反相器inv2、第三反相器inv3、第四反相器inv4、第五反相器inv5、第六反相器inv6;所述六个传输管包括第一传输管n7、第二传输管n8、第三传输管n9、第四传输管n10、第五传输管n11、第六传输管n12;所述第一传输管n7、第二传输管n8、第三传输管n9、第四传输管n10、第五传输管n11、第六传输管n12的栅极均作为sram单元读写数据的开关,漏极连接位线控制读写的数据,源极分别连接存储模块的存储节点。

3、优选地,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n4和所述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p6相连;

4、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n1和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p5相连;

5、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n2和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p4相连;

6、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p3和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n5相连;

7、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p2和所述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n6相连;

8、所述第六反相器inv6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p1和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n3相连。

9、优选地,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p4和所述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n6相连;

10、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p1和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n5相连;

11、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p2和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n4相连;

12、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n3和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p5相连;

13、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n2和所述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p6相连;

14、所述第六反相器inv6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n1和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p3相连。

15、优选地,所述第一传输管n7的源极与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的存储节点i1相连,所述第一传输管n7的栅极与字线wl相连,所述第一传输管n7的漏极与位线bl相连;

16、所述第二传输管n8的源极与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的存储节点i2相连,所述第二传输管n8的栅极与字线wl相连,所述第二传输管n8的漏极与位线bln相连;

17、所述第三传输管n9的源极与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的存储节点i3相连,所述第三传输管n9的栅极与字线wl相连,所述第三传输管n9的漏极与位线bl相连;

18、所述第四传输管n10的源极与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的存储节点i4相连,所述第四传输管n10的栅极与字线wl相连,所述第四传输管n10的漏极与位线bln相连;

19、所述第五传输管n11的源极与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的存储节点i5相连,所述第五传输管n11的栅极与字线wl相连,所述第五传输管n11的漏极与位线bl相连;

20、所述第六传输管n12的源极与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的存储节点i6相连,所述第六传输管n12的栅极与字线wl相连,所述第六传输管n12的漏极与位线bln相连。

21、优选地,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内部构成大环路,所述大环路节点信号流向为i1→i6→i3→i4→i5→i2→i1,上一个节点的值正反馈到下一个节点的值,以此保持整个单元的值。

22、优选地,所述单循环存储模块内部构成大环路,所述大环路节点信号流向为i1→i2→i5→i4→i3→i6→i1,上一个节点的值正反馈到下一个节点的值,以此保持整个单元的值。

23、优选地,六个所述二输入反相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由一个pmos管mp1和一个nmos管mn1组成;其中,pmos管mp1的漏极与nmos管mn1的漏极相连接,连接点为第一反相器inv1的信号输出端;pmos管mp1的源极和pmos管mp1的衬底均连接电源vdd;nmos管mn1的衬底和nmos管mn1的源极均接地。

24、优选地,当字线wl=0,sram单元进入锁存模式,单元的值通过循环的正反馈被存住,当字线wl=1,sram单元进入读写模式,当位线bl=1,bln=0时,向sram单元写入值1;当位线bl=1,bln=0时,向sram单元写入值0;当对位线bl和bln预充电至1时,通过放电后bl和bln的差值判断sram单元内存储的值。

25、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是:

26、(1)可靠性高,所有节点均可容忍单节点翻转并且可加固的,有多对节点对可容忍双节点翻转并且可加固的;

27、(2)使用较少mos管,与现有sram单元相比,降低了功耗开销,并且提升了sram单元容忍能力,具有更为优越的性能。第三,具有低延迟性,由于使用了六个传输管,因此在透明模式下,位线bl/bln的电压变化更快,读写速度也因此变快,因此传输延迟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