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5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取从内有一对卷取磁带的带盘的磁带盒中将磁带拉出盒外,附贴到载有转动磁头的转鼓上并运行的这种记录/重放信号方式的,可用于磁带录音机和磁带录象机等之中的磁记录重放装置。
近年来,出现了随磁带录象机的需要增加,其价格逐渐降低的趋势,为实现降价目的,以往就提出了使驱动记录-重放装置的电机台数减少的传动机构方案。例如,在公开特许昭-56114154中就提出了一种这类机构的方案,即依靠一台电机来驱动将磁带从磁带盒中拉出盒外,并按规定的角度附贴到载有转动磁头的转鼓周围上的装置机构,和可转换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工作状态转换机构。
然而,在上述的那种机构方案中,虽然可以用一台电机来驱动将磁带附贴到载有转动磁头的转鼓上的装置机构,和夹持着磁带将压带轮压贴到主导轴上的压带轮压贴动作及制动与带盘接合成整体而一起转动的带盘座的制作动作等上述动作的转换机构,但是,由于还必须有驱动使磁带盒从插入的位置到装定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装定磁带盒机构的电机和以一恒定的速度传送磁带的电机,所以,所用电机数量增多,从而妨碍装置的成本降低、轻量化和省电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只用一台电机来进行装定带盒动作、装带动作、装置工作状态的转换动作和磁带传送动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具有下述的一些构件、机构及特点与压带轮连动而以恒定的速度传送磁带的主导轴,驱动上述的主导轴的电机,将内有卷取磁带的带盘的磁带盒装定到装置内规定位置上的装带盒机构,在上述的磁带盒内的第一位置和将上述的磁带从盒中拉出盒外而附贴到载有转动磁头的转鼓之上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装带机构,具有夹持上述磁带并将上述压带轮压贴到上述的主导轴之上的压带轮压贴机构且转换装置工作状态的转换机构,与上述的磁带盘接合在一起而牵动它一起转动的带盘座,将上述电机的转动驱动力传送给上述带盘座的带盘座驱动机构,断续地将上述电机的转动驱动力传送给上述的装带盒机构、装带机构和工作状态转换机构的离合机机构,并且,只用一台电机进行装定带盒动作、装带动作、装置的工作状态转换动作和磁带传送动作。
由于上述的装置构成,使装置中所用的电机台数锐减,因而降低装置的成本可很易实现。
由于电机台数少,装置的电力耗费小。
由于电机台数少,装置的重量变轻。
第1图是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中的构成机构和构成部件的方框图。
第2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平面图。
第3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带盘座驱动机构的结构侧断面图。
第4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选择驱动机构、装带机构和转矩控制机构的结构要部(主要部位)的侧断面图。
第5图的A、B、C图分别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和装带机构以及压带轮压贴机构中所用的凸轮升程曲线图。
第6图的A、B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离合机构、选择驱动机构和工作状态转换机构的结构主要部位侧断面图。
第7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离合机构的结构主要部位斜视图。
第8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制动控制机构和选择转动机构的结构主要部位的侧断面图。
第9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选择驱动机构和装带机构的结构主要部位侧断面图。
第10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压带轮压贴机构的主要部位侧断面图。
第11图是上述同一机构的主要部位侧面图。
第12图的A、B图分别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选择驱动机构的结构平面图。
第13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装带盒机构的结构侧面图。
第14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停止状态的方框图。
第15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快进/倒带状态的方框图。
第16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快进/倒带状态的平面图。
第17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第1和第2驱动齿轮转动170°时的平面图。
第18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即将进入记录/重放状态之前的方框图。
第19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即将进入记录/重放状态之前的平面图。
第20图是同一应用实例中的记录/重放状态方框图。
实现本发明的实例说明在第1、14、15、18和20图中,连接各机构或构成部件的线,表示电机的转动驱动力或传动机构的动作或各机构的动作被传送至各机构的传送路径。图中的粗线表示转动驱动力或动作被传送中的状态,而细线则表示传送停止时的状态。还有,图中的箭头是表示传动方向。
现用第1图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成。驱动主导轴的电机转动驱动力,通过离合机构被断续地传给选择驱动机构。上述的选择驱动机构,选择性地驱动装带盒机构和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压带轮的压贴机构被包含在上述的工作状态转换机构中。并且,装带机构与上述的工作状态转换机构连动。另一方面,上述的将电机的转动驱动力传送至带盘座的带盘座驱动机构,具有转矩控制机构、转矩限制器和选择转动机构。上述的转矩控制机构,通过上述的转矩限制器将上述电机的转动驱动力传送至上述的选择转动机构,或者是,不通过上述的转矩限制器而直接地传送至上述的选择转动机构。上述的选择转动机构,将电机的转动驱动力断续地传送至带盘座。具有制动器的制动控制机构,选择性地制动上述的带盘座。并且,传动机构驱动和控制上述的离合机构、选择转动机构、制动控制机构。同时,上述的装带机构驱动和控制转矩控制机构;上述的工作状态转换机构驱动和控制上述的选择转动机构及上述的制动器控制机构。
在第2图中,一当图中用点划相间形式的线表示的磁带盒6装定到装置本体内规定的位置上,则由装设于衬底1中的轴2和轴3分别支承的转动自由的供带盘座4和收带盘座5,将分别与上述磁带盒6中的供带盘7和收带盘8接合在一起而一同整体转动,供带盘7上卷绕的磁带9被引出经过设置在磁带盒6前部的缺口部10、11和12的前面,然后由收带盘8卷取。在上述的缺口10、11和12内,被插入用于拉出并导引磁带的入口侧磁带导杆群13、出口侧磁带导杆群14和导柱15。另一方面,在上述衬底1上安置有下述一些部件载有转动磁头(图中未画出)的转鼓16,磁带9附贴的固定柱17,用于将磁带9所记录的信号从整个磁带上完全消去的消磁头19,消去音频信号等用的消音磁头20,在记录/重放音频信号的同时,用于记录和重放控制磁带9的走动速度及位相信号的A/C磁头21,与压带轮22连动来定速传送磁带9的主导轴23,以及驱动主导轴23转动的无电刷型电机24(主导轴23是其转动轴)。
对带盘座的驱动机构加以说明。
如图2所示,在衬底板1中装设的轴25处,齿轮26和27所形成的皮带轮28能自由转动地被支承。上述的皮带轮28,通过在该皮带轮28和固定于上述的主导轴23上的带轮24a之间拉紧架设的皮带29,被电机24所回转驱动。再如第3图所示,在上述轴25的同轴处,支承有从上述电机24到上述供带盘座4和收带盘座5的变换减速比用的速度转换板30,该板能转动自由地支承。在该速度转换板30的一端所装设的轴31处,有与在上述皮带轮28上形成的齿轮26啮合的记录/重放用的齿轮32,该齿轮32能转动自由地支承;而在上述的速度转换板30的另一端装设的轴33处,支承有与在上述皮带轮28上形成的齿轮27相啮合的快进/倒带用的齿轮34,该齿轮34可自由转动。如图4所示,在上述的速度转换板30处,固定着具有可挠性的构件35,在其一端固定着第1凸轮随动器36。控制两个带盘座4、5的驱动转矩的转矩控制机构,由上述的皮带轮28、速度转换板30、记录/重放用的齿轮32和快进/倒带用的齿轮34构成。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衬底1上装设的轴38上被转动自由地支承,驱动装带机构的第1驱动齿轮37,成为在其上端面形成驱动上述转矩控制机构的凸轮槽基37a,而在其下端面处形成驱动上述装带机构的凸轮槽基37b的确动凸轮。上述的凸轮槽基37a处接合有上述第1凸轮随动器36。如图5中B图所示,凸轮槽基37a和37b的升程量在一定的转动角范围内,发生变化。再者,图5B中的a是凸轮槽基37a的升程曲线,b是凸轮槽基37b的升程曲线。如图5B所示,由于第一驱动齿轮37的转动角仅为70°-120°之间时才使上述的第一凸轮随动器36移动。在图2中,由于第一驱动齿轮37若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凸轮随动器36就向右移动,所以,上述的速度转换板30则以上述的轴25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可是,如图3所示,相对于衬底1上所装设的轴39,配设有转动自由的构件-限制器40,它起着使由电机24所传送来的转矩保持为规定的转矩的转矩限制器作用。上述的限制器构件40由下述一些部件组成附有毛毡42并由轴39支承的转动自由的上齿轮41,由上述上齿轮41的轮毂43支承的转动自由的下齿轮44,用于使附着于上述的上齿轮41的毛毡42向下齿轮44的上端面45施力的弹簧46,弹簧架47,滑动板48,以及制动器方49。并且,在上述的轴39的同轴上,配置了一个相对于轴39转动自由的转臂50。在该转臂50的顶部装设的轴51处,转接齿轮52平时转动自由地与上述的下齿轮44相啮合而被支承。再者,在上述的转臂50被附有毛毡53,在上述的转接齿轮52的端面57处,配置有可附压毛毡53的弹簧54、弹簧架55以及制动器56。如果上述的下齿轮44转动,则由于上述转接齿轮52的端面57与毛毡53的摩擦,上述的转臂50沿着与上述下齿轮44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使上述的转接齿轮52转接到与在卷带盘座5处形成的齿轮58相啮合的收带侧空转齿轮59上,从而将电机24的转动传至收带盘座5。或者,使上述的转接齿轮52转接到与在供带盘座4上形成的齿轮60相啮合的供带侧空转齿轮61上,从而将电机24的转动传至供带盘座4。当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的转角低于70°时,在上述的皮带轮28处形成的齿轮27和上述的快进/倒带用齿轮34和上述下齿轮44相啮合,电机24的转矩不通过限制器构件40的毛毡42而直接传至两个带盘座4、5。而当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的转角为70°-120°之间时,上述的速度转换板30以轴25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的转角大于120°时,在上述的皮带轮28处形成的齿轮26和上述记录/重放用齿轮32和上述的上齿轮41呈啮合状态。并且,由上述的齿轮26、上述的记录/重放用齿轮32和上述的上齿轮41所构成的齿轮系应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其减速比要比由上述的齿轮部27、上述的快进/倒带用齿轮34和上述的下齿轮44构成的齿轮系的减速比大。这样,转矩控制机构由驱动装带机构的第一驱动齿轮37所驱动、控制。
同时,为实现逆重放状态时供带盘座4的卷取转矩比记录/重放状态时的收带盘座5的卷取转矩大,应使从上述的上齿轮41到供带盘座4的齿轮部60的齿轮系这样构成使其减速比要比从上述的上齿轮41到收带盘座5的齿轮部58的齿轮系的减速比大。
下面,就传动机构和离合机构加以说明。
电机24的转动驱动力,通过与在皮带轮28处形成的齿轮部27相啮合的第一空转齿轮62、与该第一空转齿轮62啮合的第二空转齿轮63和啮合于该第二空转齿轮63并与中心齿轮64的第一齿轮部64a相啮合的离合齿轮65,被传送至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及第二驱动齿轮66、第三驱动齿轮67。再者,上述的离合齿轮65,如图6的A、B所示,在装设于衬底1上的轴68处转动自由地被支承,并可向上述轴68的轴向移动,依靠压缩弹簧65a平时向下施力,平时与上述的第二空转齿轮63啮合。并且,上述的离合齿轮65,被安置在具有高度不同的面A69a和面B69b并被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70转动自由支承的第一离合板69上。如图7所示,通过将由上述的轴70自由转动支承的配置在上述第一离合板69上的第二离合板71上形成的长孔72,接合到在上述第一离合板69上形成的凸起部73上,再通过在上述第二离合板71上形成的凸起片74和上述凸起部73之间配置施力弹簧75,可使上述的第一离合板69和第二离合板71一起以轴70为中心,整体转动。另一方面,由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76支承转动自由的转动杆77的一端所形成的长孔78接合到在上述第二离合板71的一端装设的销子79上。如图2和图8所示,在配置于衬底1上的螺线管81处被支承的折动自由的柱塞82上,装有接合销83,它接合到在上述转动杆77的另一端所设置的长孔80上。依靠向上述的螺线管81通电,柱塞82被吸向图2中的A方向,上述的转动杆77以轴76为中心,沿反时针方向转动,在上述的第二离合板71以轴70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第一离合板69也通过施力弹簧75与上述的第二离合板71一起,以轴70为中心整体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上述的离合齿轮65从第一离合板69的面B69b滑上面A69a,从图6A所示的状态变成图6B所示的状态。结果,上述的离合齿轮65与中心齿轮64的第一齿轮部64a相啮合。这样,离合机构为由柱塞82和螺线管81所构成的致动机构所驱动、控制。
再者,在本应用实例中,虽然由柱塞82和螺线管81构成传动机构,但即使由电机等构成传动机构,也都丝毫无损于本发明的效果。
可是,上述的离合齿轮65在依靠第一离合板69向上移动时,在上述离合齿轮65的齿身不与上述中心齿轮64的第一齿轮部64a的齿身搭接、啮合情况下,第一离合板69停止转动,只有第二离合板71对抗施力弹簧75所施加的力,以轴70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上述的离合齿轮65如果与上述第一齿轮部64a啮合,则由于施力弹簧75的施加力,第一离合板69与第二离合板71一样以轴70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结果,上述的离合齿轮65完全滑上第一离合板69的面A69a。这样,即使离合齿轮65的齿身与第一齿轮部64a的齿身搭接时,上述的柱塞82和上述的转动杆77也不会中途停止动作,同时,上述的离合齿轮65结构中,也不会向轴68方向上施加过度的力。
选择性地驱动装带盒机构和工作状态转换机构的选择驱动机构,如图6所述,由差动齿轮装置200构成。现对上述的差动齿轮装置200加以说明。
中心齿轮64包含有与上述的离合齿轮65选择性地啮合的第一齿轮部64a和中心齿轮部64b,由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84转动自由地支承。在由中心齿轮轮毂部64c处转动自由地支承着的制动齿轮85上,装设有一个以上的转动轴86,与上述转动轴86相同数目的行星齿轮87被该转动轴86转动自由地支承,该行星齿轮87与上述的中心齿轮部64b相啮合。并且,行星齿轮87与包括有在内周面由内齿所形成的齿轮部88a和在外周面由外齿所形成的齿轮部88b的,由上述轴84转动自由地支承的传动齿轮88的上述齿轮部88a相啮合。因此,在上述的传动齿轮88系定时,如果上述的中心齿轮64转动,则上述的行星齿轮87一边以轴84为中心进行公转,一边又以上述的转动轴86为中心进行自转,而上述的制动齿轮85被减速,以上述的轴84为中心,沿着与上述中心齿轮64相同的方向转动。
并且,当上述制动齿轮被系定时,如果中心齿轮64转动,则上述的行星齿轮87,以上述的转动轴86为中心进行自转,上述的传动齿轮88被减速,并以轴84为中心,沿着与上述中心齿轮64相反的方向转动。
下面,对装带机构加以说明。
驱动上述装带机构的第一驱动齿轮37,啮合在制动齿轮85上。如图2和图9所示,在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的下端面所形成的凸轮槽基37b处,嵌入了固定在臂90上的第二凸轮随动件91,而臂90则由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89转动自由支承。在上述臂90的一端,装有扇形齿轮92,它与由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93转动自由地支承的第一装载齿轮94相啮合。可与上述的第一装载齿轮94一体地以上述轴93为中心转动的第二装载齿轮95,与由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96转动自由地支承的第三装载齿轮97相啮合。这样,上述的扇形齿轮92和装载齿轮系94、95、97都同步转动。如图9所示,右侧的装载第一臂98,在被上述的轴93转动自由地游嵌的同时,形成具有如下功能的结构通过在该右侧装载第一臂98处所设置的挂勾98a和第二装载齿轮95处所设置的销95a之间架设一挂拉伸弹簧99a,和使在上述右侧装载第一臂98处设置的制动器98b与上述的销95a相接,从而可使上述的右侧装载第一臂98和上述的第二装载齿轮95一体化,并一起转动。在右侧装载第二臂101依靠上述右侧装载第一臂98一端的销100而被转动自由地结合的同时,在右侧装载第二臂101的另一端设置的孔102中嵌有植立于出侧磁带导杆群14中的销14a,和上述出侧磁带导杆群14有配合的关系。左侧装载第一臂103和上述的第三装筹载齿轮97之间的构成,与上述的右侧装载第一臂98和第二装载齿轮95的构成一样,依靠拉伸弹簧99b(图中未示出)的附加力而成一体,在另一端,也同样依靠销104,左侧装载第二臂105被转动自由地结合,在左侧装载第二臂105的另一端所设置的孔106中嵌有植立于上述入侧磁带导杆群13中的销13a,与上述入侧磁带导杆群13有配合的关系。
那么,当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从图2所示的位置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5B的b所示,在转角为0°-150°范围内第二凸轮随动件91是完全不动的,但是,由于从转角达150°起上述的第二凸轮随动件91开始朝图2左面方向移动,所以上述的扇形齿轮92,开始以轴89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与该扇形齿轮92啮合的上述第一装载齿轮94,和与该第一装载齿轮94一体转动的第二装载齿轮95及右侧装载第一臂98,都朝反时针方向转动,上述第三装载齿轮97则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左侧装载第一臂103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结果,入侧磁带导杆群13和出侧磁带导杆群14就会沿着在衬底1上具有规定的空隙并对称配置在付衬底107上的导槽108和109,开始移动。如果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转动到280°,则上述的入侧磁带导杆群13和出侧磁带导杆群14,分别移动到与设置在付衬底107上的固定构件110、111相接的位置,这时,即使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继续转动,如上所述,由于磁带导杆群13和14已与固定构件110、111相接,所以,右侧装载第一臂98和左侧装载第一臂103是不能转动的,其结果是,上述第二装载齿轮95和第三装载齿轮97,各自抗拒着拉伸弹簧99a,99b给予的附加作用力,在第一驱动齿轮37的转角达到300°以前,分别继续沿着反时针和顺时针方向转动。当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转动到超过300°转角时,由于第二凸轮随动件91完全不动,则上述的扇形齿轮92不转动,因此,上述的第二装载齿轮95、第三装载齿轮97也都不转动。
下面,对驱动压带轮压贴机构、制动控制机构和驱动选择转动机构并转换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状态转换机构加以说明。
在第6图中,与上述制动齿轮85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66,被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112转动自由地支承,在其上端面,有一个作为工作状态转换凸轮活动之处的凸轮槽基113。在上述凸轮槽基113处,如图2所示,配合着凸轮随动件116,该随动件固定于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114转动自由地支承的摇臂115的一端。上述的凸轮槽基113,在如图5所示的一定转角范围内改变升程量。并且,上述的第二驱动齿轮66的节圆直径与第一驱动齿轮37的相等。如图2和图8所示,植立于上述的摇臂115另一端的销117,游动嵌合于随上述的凸轮槽基113而移动到多个位置的设置于主杆118一端的配合孔119中。并且,植立于衬底1上的导引轴120,121嵌入位于上述主杆118上的导引槽122、123内可往复自由地作直线移动。因此,当摇臂115随着凸轮随动件116的移动,以轴114为中心转动时,则上述的主杆118就会向左面方向或右面方向作直线移动。并且,装设于转动杆77一端的销77a游动嵌入在付杆130的一端所形成的长孔130b中。植立于衬底1上的导引轴194、195嵌入上述的付杆130上形成的导引槽196和197中,并与上述的主杆118一样,能被导引作往复自由地直线移动。在上述付杆130的左端面设置的孔130c和植立于衬底1上的轴198之间,架设有拉伸弹簧199,依靠该拉伸弹簧199,上述的付杆130平时被拉向图2左面方向。因此,如果向螺线管81通电,柱塞82被吸附到图2中的A方向上,转杆77则以轴76为中心,朝反时针方向转动,而上述的付杆130则向右面方向移动。如果停止向上述的螺线管81通电,则上述的付杆130依靠上述拉伸弹簧199的弹力向左移动,与此同时,上述的转杆77则以轴76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柱塞82则朝与第2图中的A方向相反移动。这样,柱塞82的动作,即可通过付杆130而被传送至选择转动机构和以后叙述的制动控制机构去。
下面,对制动控制机构加以说明。
如图2和图8所示,在植立于衬底1上的轴182、183处,分别嵌入有收带侧的制动器184和供带侧的制动器185,它们均能自由转动。植立于上述收带制动器184一端的销184a,配合于设置在制动器杆187一端的长孔187a中,而制动器杆187由植立于衬底1的轴186转动自由地支承,从而,上述的收带侧制动器184与上述的制动器杆187连动。在植立于上述制动器杆187另一端的销187b和植立于付杆130上的销188之间,架设有拉伸弹簧189,由于依靠该拉伸弹簧189的作用,制动器杆187被拉向反时针方向,因而上述卷带侧的制动器184被拉向顺时针方向。并且,在植立于上述供带侧的制动器185一端的销185a和植立于付杆130的销190之间,也架设有拉伸弹簧191,依靠该弹簧191的作用,上述的供带侧制动器185被拉向反时针方向。上述收带侧的制动器184和供带侧的制动器185,由于在与带盘座4、5相接的地方,制动块184b和185b是由所附着的可挠性材料构成,所以,当上述的制动器184、185插进上述的两个带盘座5、4时,则能够调整制动力。192和193分别是被植立于制动杆187和供带侧制动器185上的反冲销,通过将上述的反冲销192、193或者上述的销187b、185a向图2左面方向推压,则使两个制动器184、185脱离开两个带盘座5、4,从而能够解除制动力。
可将电机24的转动驱动力选择性地传至两个带盘座4、5的选择转动机构,是由被植立于衬底1上的轴124、125转动自由地支承的转接限制右臂126和转接限制左臂127构成。两个转接限制臂126、127,通过在分别装设于它们之上的销128、129和设置在付杆130之上的挂勾131、132之间架设拉伸弹簧133、134,和使上述的销128相接于上述付杆130的带缺口的端面130a,使上述的销129相接于主杆118的带缺口端面A118a或者上述付杆130的带缺口端面D130d,则可限制由上述拉伸弹簧133、134的拉伸力产生的以轴124、125为中心的反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那么,当驱动工作状态转换机构的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为20°时,如果从图2所示的那种向上述螺线管81通电的状态转变成图16所示的那种停止通电状态,则由于拉伸弹簧199的弹力,付杆130向左移动,销187b、185a依靠设置于上述付杆130的带缺口端面E130e和带缺口端面F130f,别被推压向左方,从而使两个制动器184、185脱离开两个带盘座5、4,解除制动力。并且,销128、129也由于受到上述付杆130带缺口的端面130a和带缺口端面D130d的推压,而分别被推压向左方,转接限制右臂126和转接限制左臂127,则分别以轴124、125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转动,并可能与转接齿轮54的收带侧空转齿轮59或者供带侧空转齿轮61进行转接啮合。总之,在图2和图16所示的状态中,如果向螺线管81通电,则柱塞82被吸向图2中的A方向,由于两个制动器184和185被驱动,使得两个带盘座5和4被制动,并且,被限制向转接齿轮52的两个空转齿轮59、61进行转接啮合。这样,由螺线管81引起的柱塞82的动作、用来驱动、控制选择转动机构和制动控制机构。
转接限制右臂126和转接限制左臂127,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当向螺线管81通电时,依靠电机24,转动被传送,由于转动臂50被驱动而以轴39为中心向右或向左转动时,装设于转动臂50的轴51就与转接限制右臂126的端面126a或转接限制左臂127的端面127a相接触,因此,转接齿轮52不能与收带侧空转齿轮59或者供带侧空转齿轮61进行转接啮合,从而收带盘座5或供带盘座4不转动。在上述螺线管81处于通电状态情况下,上述第二驱动齿轮66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4A所示,由于在转动角达到110°之前,即使连续转动,凸轮随动件116也完全不动,从而主杆118也不移动,因此,如上所述,转接限制右臂126和转接限制左臂127限制转动臂50的转动。在上述的螺线管81处于通电状态情况下,如果第二驱动齿轮66,在转动角超过110°时继续转动,则凸轮随动件116开始向右移动,摇臂115以轴114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因而,与该摇臂115接合的主杆118朝图2的左方作直线移动。如果上述的主杆118开始向左方移动,则反冲销192、193,由于分别被上述主杆118的带缺口端面D118d和带缺口端面F118f推压向左方,从而对抗拉伸弹簧189、191的附加力,以轴186、183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制动杆187以轴186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与上述的制动杆187配合的收带侧制动器184以轴182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上述的反冲销192和193,分别使两个制动器184、185脱离开两个带盘座5、4,并继续转动,直到升至解除制动力的位置即上述主杆118的端面E118e和端面G118g。上述的反冲销192、193升至端面E118e和端面G118g之后,销187b和185a从付杆130带缺口端面E130e和带缺口端面F130f脱离开,不管上述的付杆130向右或向左移动,上述的销187b、185a都不和上述的付杆130相接,结果,上述的销187b、185a与付杆130中断配合关系。总之,柱塞82的动作不被传送至两个制动器184、185,并且,也不被传送至选择转动机构。这种状态将被一直保持到上述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440°时为止。当上述第二驱动齿轮66转动到转角150°,则与主杆118的有切口端面A118a相接的转接限制左臂127的销129,由于被上述有切口端面A118a推压向左方,因而对抗拉伸弹簧134的附加力而以轴125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一直转动到上述的销129滑升至解除转接齿轮52的转接限制位置的地点-主杆118的有切口端面红B118b处为止。在上述的销129滑升至有缺口端面B118b后,由于即使主杆118进而向左方移动,销129在有切口端面B118b上滑动,而转接限制左臂127则不转动,所以随着主杆118的移动而出现的拉伸弹簧134的附加力也不增加,因此,上述第二驱动齿轮66的凸轮槽基113所承受的载荷也不增加。这时,如果上述转臂50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对供带盘座4的转接限制即被解除,所以上述的转接齿轮52则可能与供带侧的空转齿轮61啮合,因而,供带盘座4也可能转动。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到298°时为止,当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超过298°而转动到323°时,则凸轮随动件116再次向右方移动,摇臂115也以轴114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主杆118则向左方作直线移动。并且,装设于上述的转接限制右臂126之上的销126b,在第二驱动齿轮66转动到转角达到313°时,即与上述的主杆118的有缺口端面C118c相接,由于主杆118向左方移动,被上述的有缺口端面C118c推压,对抗拉伸弹簧133的附加力,以轴124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直转动到解除转接齿轮52的转接限制位置,即,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到323°时为止。在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超过323°的状态下,由于对收带盘座5的转接限制被解除,如果上述的转臂50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则上述的转接齿轮52可能与收带侧的空转齿轮59啮合,因此,收带盘座5也可能转动,变为能够卷取磁带9的状态。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就是这样驱动与控制选择转动机构和两个制动器184、185的。
下面,利用图10和图11,对压带轮的压贴机构加以说明。
第10图是压带轮压贴机构的主要部位侧断面图,第11图是同一机构的主要部位侧面图。啮合于驱动工作状态转换机构的第二驱动齿轮66的平面齿轮135,被装设于衬底1上的轴136转动自由地支承,并与被装设于衬底1上的轴137转动自由地支承的驱动构件138的齿轮139啮合。上述的驱动构件138与周围其他部件的关系是它与第一端面凸轮部140和凸起145a相接,前者与由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143转动自由地支承的转动杠杆144的第一端面144a相接并推压该第一端面144a,而后者则是游动嵌合上述的轴137所导引,而且可在相对于衬底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升降构件145的凸起;它还与凸轮槽基141和凸起部146a相接,前者可使升降构件145升降,后者则是在压带轮22移动到规定的位置后,可使该压带轮22压贴到主导轴23上的压贴杠杆146的凸起部分;它有推压该凸起部146a的第二端面凸轮142。由上述的轴143转动自由地接合的转动臂148的外周轮毂部148a,游动嵌合于上述压贴杠杆146的内周面146b,并且也游动嵌合于设置于上述升降构件145一端的孔穴145b,由上述压贴杠杆146的孔穴上端面146c所支承。而上述压贴杠杆146则由上述升降构件145的孔穴上端面145c所支承。因而,如果上述的升降构件145被轴137导引,朝着第10图的上方或下方移动,则上述的压贴杠杆146和转动臂148被轴143导引,同上述的升降构件145一起,一体地朝上方或下方移动。如图2所示,由于在上述的压贴杠杆146的挂勾149和上述转动臂148的挂勾150之间架设了拉伸弹簧151,使得设置于上述压贴杠杆146上的制动器146d与上述转动臂148的端面148b相接,从而使上述的压贴杠杆146和上述的转动臂148形成一体,一起转动。并且,压贴杠杆146的凸起部146a,平时被施力弹簧(图中未示出)推压至上述驱动构件138的外周面。当上述的升降构件145下降至最下端位置后,上述凸起部146a常被上述的施力弹簧(图中未示出)推压至上述第二端面凸轮部142。上述压贴杠杆146,由于受上述第二端面凸轮部142导引,以轴143为中心转动。并且,压带轮22由轴152转动自由地支承,轴152装设在与上述压贴杠杆146一体转动的上述转动臂148的一端。另一方面,在由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153转动自由地支承的导柱臂154的一端,安装了用于引出磁带9的导柱15,而在其另一端,安装了一个与上述转动杠杆144的第二端面144b相接的销155。于是,上述转动杠杆144的第二端面144b推压销155,因而上述的导柱臂154以轴153为中心转动。上述的凸轮槽基141和第一端面凸轮部140、第二端面凸轮部142,如图5C所示,在一定的转动角范围内,使升程量变化,图中的ァ、ィ、ウ分别是凸轮槽基部141、第一端面凸轮部140、第二端面凸轮部142的升程曲线。还有,第5图C的横轴表示驱动构件138的转动角,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与加速驱动该驱动构件138的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相对应的角度。例如,如果第二驱动齿轮66转动150°,则由于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使上述驱动构件138被驱动转动244°。
一旦第二驱动齿轮66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平面齿轮135被传送至驱动构件138,则驱动构件138也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当上述的驱动构件138转动到转角达277°时,则由于转动杠杆144的第一端面144a被推压至第一端面凸轮部140,上述的转动杠杆144以轴143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与此同时,由于销155被推压至上述转动杠杆144的第二端面144b,导柱臂154则以轴153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上述导柱臂154上装设的导柱15,如图17所示,将磁带9引出到规定的位置,形成如图17中用点划线所表示的那样由上述磁带9产生的磁带环路,上述的导柱15靠系定机构(图中未示出)被系定。当驱动构件138连续转动到转角527°时,则与凸轮槽基部141相接的升降构件145和压贴杠杆146及转动臂148,一起沿着大致垂直于磁带9的走动面的方向下降;由装设于上述转动臂148一端的轴152所支承的压带轮22,如图10所示,从不妨碍上述导柱15的引出上述磁带9的动作的位置,如图11所示,沿着大致垂直于磁带9走动面的方向垂直下降,最终,如图17中的点划线所示,位于由导柱15引出磁带9的动作所形成的磁带9的磁带环路内侧。进而,当上述的驱动构件138继续转动时,则由于压贴杠杆146的凸起部146a被推压至第二端面凸轮部142,则上述压贴杠杆146和转动臂148以轴143为中心,一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驱动构件138的转动角达到587°的途中,上述的压带轮22与主导轴23相接,转动臂148的转动被阻止。其后,由于只有压贴杠杆146继续转动,转动臂148的挂勾150和压贴杠杆146的挂勾149,对抗拉伸弹簧151的附加力而相互脱离,当上述的驱动构件138的转动角达到587°时,则主导轴23接受到压带轮22对它的规定的压贴力。由于上述驱动构件138在超过转动角587°时即使转动第二端面凸轮部142的升程量也不发生变化,所以,压带轮22对主导轴23的压贴状态被维持,依靠电机24的转动,由该电机24所直接驱动的压带轮22和主导轴23的连动,使磁带9被运送。
下面,对选择驱动机构加以说明。
在第12图和第6图A中,驱动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和装带机构的第二驱动齿轮66和驱动装带盒机构(带盒装定机构)的第三驱动齿轮67,一起由轴112支承,分别与制动齿轮85和传动齿轮88啮合,在各自的圆筒外周面66a、67a处,设置有制动器槽160、161,它们大致与在由装设在衬底1上的轴156转动自由地支承的系定臂157的两边尖端上所设置的制动器158、159嵌合。在上述的系定臂157的制动器158进入第二驱动齿轮66的制动器槽160时,制动器159与第三驱动齿轮67的圆筒外周面67a相接;相反,当制动器159进入第三驱动齿轮67的制动器槽161时,制动器158则与第二驱动齿轮66的圆筒外周面66a相接。第12图A表示未安装磁带盒6时的状态,而第12图B则表示磁带盒6已被安装的状态。在图12A所表示的那种状态中,当把磁带盒6插入装置时,电机24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电机24的这种转动被传送至中心齿轮64。由于当该中心齿轮64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系定臂157的制动器158即进入制动器槽160,系定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所以,啮合于该第二驱动齿轮66的制动齿轮85的转动被系定,通过行星齿轮87,上述中心齿轮64的转动被传送至传动齿轮88,只有该传动齿轮88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与该传动齿轮88啮合的第三驱动齿轮67则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下面要讲的装带盒机构。磁带盒6的安装一完成,则依靠磁带盒系定机构(图中未示出),即可系定磁带盒6,因而第三驱动齿轮67的转动也将停止。这时,如图12B所示,第三驱动齿轮67的制动器槽161给定第三驱动齿轮67的相位,如处在与系定臂157的制动器159相对的位置。一旦上述第三驱动齿轮67停止,则传动齿轮88的传动即被系定,由于随着中心齿轮64转动,接着,制动齿轮85要按逆时针方向开始转动,而与制动齿轮85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66要按顺时针方向开始转动驱动,所以制动器158从制动器槽160,接受由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驱动所产生的轴156的顺时针转动力矩,从而脱离制动器槽160,系定臂157则以轴156为中心,开始朝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制动器159则进入与该制动器159相对的制动器槽161,将第三驱动齿轮67加以系定。进而,如果中心齿轮64继续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由于只有第二驱动齿轮66继续转动,驱动装带盒机构的第三驱动齿轮67,依靠制动器159而被保持转动系定状态。这样,就进行了从装带盒机构到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和装带机构的转换。并且,当第二驱动齿轮66转动到转角超过360时,与第二驱动齿轮66的凸轮槽基113嵌合的凸轮随动件116即向右移动,而设置于摇动臂115尖端的限制部115a也以轴114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9所示,由于装设于系定臂157之上的制动销162和上述的限制部115a相接,系定臂157的转动被系定,因此,即使制动器槽基160和制动器158相对,该制动器158也不进入制动器槽基160,并且,制动器159也不脱离开制动器槽基161。
相反,如果为了将电机24的转动驱动力,从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和装带机构转换传送至装带盒机构,而使电机24按顺时针方向反转时,则中心齿轮64则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第二驱动齿轮66按反时针方向转动,随着凸轮随动件116向左移动,如图2所示,设置于摇动臂115左侧的系定部115b与设置于第二驱动齿轮66上的销66b相接,从而使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停止。这时,制动器158和制动器槽基160处于相对的位置上。于是,与第二驱动齿轮66啮合的制动齿轮85也停止,而传动齿轮88和第三驱动齿轮67则分别要开始向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转动,制动器159从制动器槽161,接受了由第三驱动齿轮67的转动驱动力所产生的轴156的逆时针转动力矩,从而脱离开制动器槽161,系定臂157开始以轴156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与制动器槽160相对的制动器158进入上述的制动器槽160,结果是系定了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进而,如果中心齿轮64继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二驱动齿轮66依靠制动器158而保持转动系定状态,结果只有第三驱动齿轮67继续转动,并且只有装带盒机构被驱动。
下面,对带盒装载机构,利用表示其结构侧面图的图13加以说明。
夹持磁带盒6的磁带盒架163,依靠设置在该磁带盒架163左右两侧的轮毂部164、165,分别沿着设置在直立于衬底1左右两侧的侧板166、167上的导引槽168、169滑动,将上述的磁带盒6移动、装入装置本体内规定的位置上。与上述的轮毂部164、165分别接合的右接帚臂170、左接帚臂171(图中未示出),分别以装设于上述的侧板166、167上的轴172、173为中心转动,在上述的右接帚臂170的端面,设置有齿轮部174。上述的齿轮部174,与由齿轮175、176、蜗轮177构成的齿轮系中的上述齿轮175啮合,并随着上述的齿轮系一起转动。并且,设置在与上述蜗轮177同一轴上的并与上述蜗轮177一起整体转动的齿轮178,如图2和图6A所示,通过齿轮179,被连接于第三驱动齿轮67上,而该第三驱动齿轮67与上述传动齿轮88啮合。因而,当上述传动齿轮88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三驱动齿轮67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上述的右接帚臂170和左接帚臂171则被驱动分别以轴172、173为中心在图13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与上述的两个接帚臂170、171接合的轮毂部164、165被导引在导引槽168、169中滑动,上述的磁带盒6和磁带盒架163,从图13中用点划线所表示的A位置移动到用实线表示的B位置。并且,如果上述的第三驱动齿轮67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上述的磁带盒6和磁带盒架163,从图13中B的位置移动到A的位置,通过改变上述第三驱动齿轮67的转动方向,可使上述的磁带盒6和磁带盒架163在A位置和B位置之间自由地往复运动。设置在磁带盒6的开口部的护盖180,通常是依靠磁带盒6内部的弹簧和系定构件(图中未示出)系定在闭合方向上。如果将上述的磁带盒6插入并保持在上述磁带盒架163内,上述护盖180则被设置在上述磁带盒架163内部的解除构件(图中未示出)解除系定,进而,随着磁带盒架163的垂直下降,一边与设置在衬底1上的开箱器181相接、一边滑动,一边朝打开方向转动,当磁带盒6移动到是其装载完成位置的图13B位置时,上述的护盖180打开到充分高,以使磁带导杆群13、14和导柱15将磁带9拉出来。一旦将磁带盒6装进装置的操作完成,例如可依靠采用蜗轮自锁的磁带盒系定手段(图中未示出),将磁带盒6和磁带盒架163系定。
下面,对一些操作加以说明。
当按图2所示状态将磁带盒6插入装置时,由于在电机24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向螺线管81通电,柱塞82被吸向图2A方向,因此,转动杠杆77以轴76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瞬时转动,付杆130对抗拉伸弹簧199的拉力,朝图2右方移动。随着上述的付杆130的移动,销187b和有缺口端面E130e分离,并且,销185a和有缺口端面F130f也离开,依靠拉伸弹簧189、191的拉力,两个制动器184、185被驱动,两带盘座5、4的转动被制动。并且,对转接齿轮52的两个空转齿轮59、61的转接啮合也进入被限制的状态。在上述转动杠杆77以轴76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由于第一离合板69和第二离合板71,以轴70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因而,离合齿轮65滑升向第一离合板69的面A69a,从图6A中所示的状态移入图6B所示的状态,如图6B所示,离合齿轮65啮合于中心齿轮64,上述的电机24的转动,通过皮带29,皮带轮28、第一空转齿轮62和第二空转齿轮63,被传送至上述离合齿轮65和与该离合齿轮65啮合的中心齿轮64。这时,由于制动器158进入制动器槽160,所以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被系定,中心齿轮64的转动只被传至传动齿轮88,与该传动齿轮88啮合的第三驱动齿轮67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如上所述,第三驱动齿轮67的转动,由于通过齿轮179和178、蜗轮177、齿轮176和175,被传送至右接帚臂170的齿轮部174,因而上述的右接帚臂170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磁带盒6和磁带盒架163被装到规定的位置;由于上述的磁带盒6和磁带盒架163被系定机构(图中未示出)所系定,因而,上述的第三驱动齿轮67停止转动。换句话说,如图1所示,电机24的转动驱动力是通过离合机构和选择驱动机构,被传送至装带盒机构,而柱塞82则驱动选择转动机构和制动控制机构。
接下去,由于电机24继续转动,制动器158脱离开制动器槽160,相反,制动器159则进入制动器槽161,因而,上述第三驱动齿轮67被系定,与制动齿轮85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开始分别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当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转动到转角20°时,电机24停止转动,装置进入图14所示的那种停止状态。
接着,从上述的停止状态下,如果一按快进按钮(图中未示出),则在中断向螺线管81通电的同时,电机24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对上述的螺线管81的通电一中断,如图16所示,由于拉伸弹簧199的弹力,付杆130向左方移动,销187b、185a,依靠设置于上述的付杆130上的有缺口端面E130e和有缺口端面F130f,分别被推压向左方,两个制动器184、185脱离开两个带盘座5、4,制动力被解除,上述两个带盘座5、4变得能够进行转动。并且,销128、129也被上述的付杆130的有缺口端面130a和有缺口端面D130d所推压,分别被推压向左方,转接限制右臂126和转接限制左臂127,分别以轴124、125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可能实现对转接齿轮52的收带侧空转齿轮59的转接啮合。并且,在上述的转动杠杆77以轴76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第一离合板69和第二离合板71也以轴70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由于压缩弹簧65a的作用,平时被压向图6下方的离合齿轮65向第一离合板69的面B69b移动,从图6B所示的状态转向图6A所示的状态,如图6A所示,离合齿轮65和中心齿轮64的啮合断开,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进入停止转动状。上述电机24的转动,通过皮带29和皮带轮28的齿轮部27,被传送至快进/倒带用齿轮34,该快进/倒带用齿轮34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下部齿轮44则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上述下部齿轮44的转动,转动臂50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转接齿轮52啮合到收带侧空转齿轮59上。这样,电机2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被传送至收带盘座5,该收带盘座5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磁带9被卷绕到收带盘8上,从而进入快进状态。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电机24的转动力矩不通过限制器构件40的毛毡42,而直接传送到收带盘座5。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电机24的转动驱动力,通过带盘座驱动机构,被传送到两个带盘座4、5,而柱塞82则驱动、控制离合机构、选择转动机构和制动控制机构。
下面介绍的是,从上述的快进状态中,如果按动停止按钮(图中未示出),或者是,例如用光学方法检出(设置在磁带9终端的透明磁带部分(图中未示出),则在向螺线管81通电的同时,电机24的转动将停止。如上所述,如果向螺线管81通电,则付杆130瞬时即向图16的右方移动,由于两个制动器184、185被驱动,两个带盘座5、4的转动被制动。并且,由于两个转接限制臂126、127被驱动,对转接齿轮52的两个空转齿轮59、61的转接啮合中断,两个带盘座5、4的转动停止。并且,离合齿轮65从第一离合板69的面B69b向面A69a移动,从图6A所示的状态向图6B所示的状态移动,如图6B所示,上述的离合齿轮65再次与中心齿轮64啮合。也就是变成图14所示的那种状态。
倒带状态也与上述的快进状态几乎一样,不同点只是电机24的转动方向与上述快进状态正好相反,供带盘座4被转动驱动,具体说明省略。
其次,如果在停止状态中按动记录/重放按钮(图中未示出),则在螺线管81处于通电状态情况下,电机24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上述电机24的转动,通过与中心齿轮64啮合的离合齿轮65、制动齿轮85,被传送至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两个驱动齿轮66和37均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上述两个驱动齿轮37、66具有同样的节圆直径,所以,如图5的A、B所示,上述两个驱动齿轮37、66的转动角是相等的。当第二驱动齿轮66转动到转角超过110°时,随着凸轮随动件116向图17的右方移动,主杆118向图17的左方作直线移动,由于反冲销192、193分别被上述主杆118的有缺口端面D118d和有缺口端面F118f推压向左方,因而两个制动器184、185脱离开两个带盘座5、4,解除制动力。上述的制动力被解除的状态,一直保持到上述的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到440°时为止,并且,在这个期间,依靠螺线管81通电或者断电,即使柱塞82和付杆130有所动作,上述的制动力被解除的状态也仍能保持。在上述第二驱动齿轮66转动的同时,如果第一驱动齿轮37转动到转角达120°,则随着第一凸轮随动件36向右方移动,速度转换板30将以轴25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快进/倒带用齿轮34与下部齿轮44的啮合断开,记录/重放用齿轮32与上部齿轮41相啮合。该上部齿轮41的转动,通过限制器构件40的毛毡42被传送至下部齿轮44和转接齿轮52,虽然转动臂50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但由于转接限制右臂126的关系,转接齿轮52不能与收带侧空转齿轮59转接啮合,因此,收带盘座5不转动。当上述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到150°时,则随着接合于该第二驱动齿轮66的凸轮槽基113的凸轮随动件116即向右方移动,摇臂115以轴114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接合于上述摇动臂115的主杆118向左方移动,转接限制左臂127以轴125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转接齿轮52可能与供带侧空转齿轮61啮合。当第一驱动齿轮37的转动角超过150°时,如上所述,扇形齿轮92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装带机构被驱动,入侧磁带导杆群13和出侧磁带导杆群14开始将磁带9拉出到磁带盒6的外面。当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到170°时,如图5C所示,驱动构件138转动277°,导柱15如图14所示,将磁带9从磁带盒6的内部引出到规定的位置,该导柱15靠系定机构(图中未示出)系定。当上述的驱动构件138的转动角超过277°时,压贴杠杆146、转动臂148和由装设在该转动臂148上的轴152所支承的压带轮22,如图17中的点划线所示,在由导柱15引出来的磁带9所形成的磁带环路内侧,沿与衬底1大致垂直的方向开始下降。当第一驱动齿轮37的转动角达到280°时,入侧磁带导杆群13和出侧磁带导杆群14分别与固定构件110、111相接,当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的转动角达到300时,则上述两个磁带导杆群13和14,由规定的压贴力被压贴到上述的固定构件110、111上。当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超过298°而达到323°时,由于凸轮随动件116进而向图19的右方移动,主杆118向左方移动,因而,转接限制右臂126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转接齿轮52的转接限制被解除,上述的转接齿轮52可能与收带侧的空转齿轮59啮合,随着收带盘座5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磁带9被紧紧地卷绕到收带盘8上。当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323°时,驱动构件138转动了527°,如图11所示,压带轮22位于磁带9的走动面上;当驱动构件138的转动角达到587°时,如上所述,压带轮22被用一定的压力压贴主导轴23,磁带9由被电机24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的上述主导轴23和上述压带轮22的协动定速运送。换言之,如图18所示,电机24的转动驱动力驱动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和装带机构,而柱塞82只驱动离合机构。
于是,如图19所示,在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到370°的同时,驱动构件138的转动角达到604°时,对螺线管81的通电停止,由于离合齿轮65和中心齿轮64的啮合被断开,第一驱动齿轮37,第二驱动齿轮66和驱动构件138均停止转动,结果,电机24的转动只传向主导轴23和收带盘座5,从而进入记录/重放状态。这样,磁带9附贴着转鼓16、消磁头19、消音磁头20和A/C磁头21走动,一边由收带盘8不松弛地收卷,一边对信号进行记录/重放。换言之,如图20所示,电机24的转动驱动力是通转矩限制器被传送至带盘座的。
接下去,从上述的记录/重放状态中,如果一按动停止按钮(图中未示出),则如图19所示,螺线管81就会通电,在离合齿轮65与中心齿轮64啮合的同时,电机24从逆时针方向向顺时针方向反转,从而使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朝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第二驱动齿轮66朝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凸轮随动件116向图19的左方移动,主杆118则向右方移动。当在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逆向转动到150°的同时,驱动构件138逆向转动到244°时,入侧磁带导杆群13、出侧磁带导杆群14、导柱15和压带轮22将分别恢复到图16所示的位置上。并且,转动臂50随着电机24沿顺时针方向反转也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转接齿轮52与供带侧空转齿轮61啮合,供带盘座4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所引出来的磁带9不松弛地卷回到供带盘7上。当上述的第2驱动齿轮66反转到转角超过150°时,则由于转接限制左臂127以轴125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转接齿轮52与供带侧空转齿轮61的啮合断开,停止供带盘4的转动,完成将磁带9卷回到供带盘7的动作。当上述的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角达到110°时,两个制动器184、185与两个带盘座5、4相接,该两带盘座5、4的转动被制动。当上述的第一驱动齿轮37转动到转动角超过120°时,由于速度转换板30以轴25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记录/重放用的齿轮32与上部齿轮41的啮合被断开,从而使快进/倒带用的齿轮34与下部齿轮44相啮合。其后,当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反转到转动角达20°时,电机24停止转动,进入停止状态。
如果按动磁带盒弹出按钮(图中未示出),如上所述,由于制动器159从制动器槽161中脱离开,制动器158进入制动器槽160,因而,第一驱动齿轮37和第二驱动齿轮66的转动停止,由于第三驱动齿轮67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磁带盘6和磁带盘架163从图13中的B位置移动到A位置,从而可从装置中取出磁带盒6。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只用一台电机就可进行装带盒动作、装带动作、装置工作状态转换操作、磁带运送动作,所以,很容易实现将装置中所用的电机台数锐减和降低成本。
并且,由于电机台数的减少,使装置的耗电量减小,装置的重量变轻。
由于传动机构是由柱塞构成的,所以从快进/倒带状态转换成停止状态的动作很快,可瞬时进行制动动作。因而,由于依靠磁带的终端部近的检出的制动动作也能可靠、迅速地进行,所以,那种因磁带突入终端部、使磁带承受过大张力从而造成磁带损伤之类问题不复存在。
再者,由于主导轴是和电机的转动轴共用的,且电机又是转速变动小的无电刷电机,所以,在运送磁带时,磁带速度变化小,变音、失真很小。
再有,由于将驱动主导轴的电机自由配置在与磁带盒呈垂直方向而又不与它重叠的位置上,所以,可以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图2中1……衬底4……供带盘座5……收带盘座6……磁带盒7……供带盘8……收带盘9……磁带16……转鼓22……压带轮23……主导轴24……电机30……速度转换板37……第一驱动齿轮40……限制器构件50……转动臂52……转接齿轮64……中心齿轮65……离合齿轮66……第二驱动齿轮67……第三驱动齿轮69……第一离合板71……第二离合板77……转动臂81……螺线管82……柱塞85……制动齿轮87……行星齿轮
88……传动齿轮92……扇形齿轮94……第一装载齿轮97……第三装载齿轮98……右侧装载第一臂101……右侧装载第二臂103……左侧装载第一臂105……左侧装载第二臂108.109……导引槽115……摇动臂118……主杆126……转接调节右臂127……转接调节左臂130……付杆138……驱动构件146……压贴杠杆148……转动臂157……系定臂158.159……制动器160.161……制动器槽184……收带侧制动器185……供带侧制动器187……制动杠杆200……差动齿轮装置图3中1……衬底4……供带盘座5……收带盘座7……供带盘8……收带盘9……磁带30……速度转换板40……限制器构件50……转动臂52……转接齿轮图4中64……中心齿轮85……制动齿轮87……行星齿轮88……传动齿轮200……差动齿轮装置图6中1……衬底64……中心齿轮65……离合齿轮66……第二驱动齿轮67……第三驱动齿轮69……第一离合板85……制动齿轮87……行星齿轮88……传动齿轮115……摇动臂157……系定臂158.159……制动器161……制动器槽177……蜗轮200……差动齿轮装置图7中1……衬底69……第一离合板71……第二离合板77……转动杠杆图8中1……衬底4……供带盘座5……收带盘座50……转动臂52……转接齿轮77……转动杠杆81……螺线管82……柱塞115……摇动臂118……主杆126……转接调节右臂127……转接调节左臂130……付杆184……收带侧制动器185……供带侧制动器187……制动杠杆图9中1……衬底9……磁带30……速度切换板37……第一驱动齿轮64……中心齿轮85……制动齿轮87……行星齿轮88……传接齿轮92……扇形齿轮94……第一装载齿轮97……第三装载齿轮98……右侧装载第一臂101……右侧装载第二臂108……导引槽200……差动齿轮装置图10中1……衬底9……磁带22……压带轮66……第二驱动齿轮67……第三驱动齿轮115……摇动臂138……驱动构件144……转动杠杆145……升降构件146……压贴杠杆148……转动臂图11中1……衬底9……磁带22……压带轮23……主导轴24……电机138……驱动构件144……转动杠杆145……升降构件146……压贴杠杆148……转动臂图12中66……第二驱动齿轮67……第三驱动齿轮64……中心齿轮85……制动齿轮87……行星齿轮88……传动齿轮157……系定臂158.159……制动器160.161……制动器槽200……差动齿轮装置图13中1……衬底6……磁带盒163……磁带盒架170……右接帚臂177……蜗轮图16中1……衬底4……供带盘座5……收带盘座6……磁带盒7……供带盘8……收带盘9……磁带16……转鼓22……压带轮23……主导轴24……电机30……速度转换板37……第一驱动齿轮40……限制器构件50……转动臂52……转接齿轮64……中心齿轮65……离合齿轮66……第二驱动齿轮67……第三驱动齿轮69……第一离合板71……第二离合板77……转动臂
81……螺线管82……柱塞85……制动齿轮87……行星齿轮88……传动齿轮92……扇形齿轮94……第一装载齿轮97……第三装载齿轮98……右侧装载第一臂101……右侧装载第二臂103……左侧装载第一臂105……左侧装载第二臂108.109……导引槽115……摇动臂118……主杆126……转接调节右臂127……转接调节左臂130……付杆138……驱动构件146……压贴杠杆148……转动臂157……系定臂158.159……制动器160.161……制动器槽184……收带侧制动器185……供带侧制动器187……制动杠杆200……差动齿轮装置图17中1……衬底4……供带盘座5……收带盘座6……磁带盒7……供带盘8……收带盘9……磁带16……转鼓22……压带轮23……主导轴24……电机30……速度转换板37……第一驱动齿轮40……限制器构件50……转动臂52……转接齿轮64……中心齿轮65……离合齿轮66……第二驱动齿轮67……第三驱动齿轮69……第一离合板71……第二离合板77……转动臂81……螺线管82……柱塞
85……制动齿轮87……行星齿轮88……传动齿轮92……扇形齿轮94……第一装载齿轮97……第三装载齿轮98……右侧装载第一臂101……右侧装载第二臂103……左侧装载第一臂105……左侧装载第二臂108.109……导引槽115……摇动臂118……主杆126……转接调节右臂127……转接调节左臂130……付杆138……驱动构件146……压贴杠杆148……转动臂157……系定臂158.159……制动器160.161……制动器槽184……收带侧制动器185……供带侧制动器187……制动杠杆200……差动齿轮装置图19中1……衬底4……供带盘座5……收带盘座6……磁带盒7……供带盘8……收带盘9……磁带16……转鼓22……压带轮23……主导轴24……电机30……速度转换板37……第一驱动齿轮40……限制器构件50……转动臂52……转接齿轮64……中心齿轮65……离合齿轮66……第二驱动齿轮67……第三驱动齿轮69……第一离合板71……第二离合板77……转动臂
81……螺线管82……柱塞85……制动齿轮87……行星齿轮88……传动齿轮92……扇形齿轮94……第一装载齿轮97……第三装载齿轮98……右侧装载第一臂101……右侧装载第二臂103……左侧装载第一臂105……左侧装载第二臂108.109……导引槽115……摇动臂118……主杆126……转接调节右臂127……转接调节左臂130……付杆138……驱动构件146……压贴杠杆148……转动臂157……系定臂158.159……制动器160.161……制动器槽184……收带侧制动器185……供带侧制动器187……制动杠杆200……差动齿轮装置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提出一种磁记录/重放装置,它具备与压带轮协同动作、定速运送磁带的主导轴,可转动驱动主导轴的电机,能把内有卷取磁带的磁带盘的磁带盒装入装置内规定位置上的装带盒机构,有一个可在上述磁带盒内的第一位置和将上述磁带拉出磁带盒并附贴到载有转动磁头的转鼓上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装带机构。有一个夹持磁带并将上述的压带轮压贴到上述的主导轮上的压带轮压贴机构,有一个由上述的电机驱动而转换装置工作状态的工作状态转换机构,与上述磁带盘接合在一起而一体转动的带盘座,将上述电机的转动驱动力传送至上述带盘座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它还具备将上述电机的转动驱动力断续地传送至上述的装带盒机构、装带机构和工作状态转换机构的离合机构,它只用一台电机就能进行装带盒动作、装带动作、装置工作状态的转换动作和运送磁带动作。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合机构由传动机构驱动。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状态转换机构是同装带机构联动的。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这样一个制动控制机构,它具有制动带盘座转动的制动器,当与工作状态转换机构联动的上述装带机构处于上述的第一位置时,传动机构驱动制动器;当上述的装带机构处于上述的第二位置时,上述的工作状态转换机构不管上述传动机构的动作而进行转换,使上述制动器不制动上述的带盘座。
5.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状态转换机构包含有由电机驱动的工作状态转换凸轮和随着该工作状态转换凸轮移动到多个位置上的动作板;由于上述的动作板移动到多个位置,可将装置变换到与之分别对应的工作状态。
6.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纪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带盘座驱动机构具备这样一个转矩控制机构,转换并传送由电机所产生的带盘座驱动转矩,使得装带机构处于上述的第二位置时的转矩比装带机构处于上述的第一位置时的大。
7.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带盘座驱动机构具有一个将电机的转动驱动力断续地传送至带盘座的选择转动机构。
8.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有驱动装带机构的装带凸轮的转动体。
9.按照权利要求
8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矩控制机构由装有装带凸轮的转动体驱动。
10.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一个通过离合机构将所要传送的电机的转动驱动力转换并传送至装带盒机构和装带机构的选择驱动机构。
11.按照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驱动机构由差动齿轮装置构成。
1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是无电刷电机。
13.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和主导轴共用电机的转动轴。
1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带轮的压贴机构由如下这样的驱动装置构成,即它在不妨碍装带机构的拉出上述磁带的动作的第一位置和被拉出来的磁带环路内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同时,从上述的第二位置驱动到将上述的磁带推压到主导轴上的第三位置。
专利摘要
一种磁录/放装置有压带轮协动定速送带的主导轴及其驱动电机,有将磁带盒装入规定位置的装带盒机构,有把磁带由第一位置拉出贴附到磁头的第二位置的装带机构,有将压带轮压贴到主导轴上的压贴机构,有转换工作状态用的转换机构,和磁带盘一体转动的磁带盘座将电机动力传给磁带盘座的驱动机构,断续地传给装带盒机构,装带机构和工作状态转换机构的离合机构;只用一台电机就可进行装带盒、装带、工作状态转换和磁带运送各个动作。
文档编号G11B15/29GK86100962SQ86100962
公开日1986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86年2月14日
发明者松冈薰, 前冈正, 梶野二郎, 三锅哲, 田中哲郎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