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1924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在蜗杆上设置结合突起,而在蜗轮上设置制动部,并通过使它们相互接触而使蜗杆停动。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大多作为具有减速效用的动力传动装置来使用,但也适用于例为VTR(磁带录相机)的磁带盒装取装置。
在磁带盒装取装置中,将磁带盒插入到磁带盒座内的规定位置时,传感器将其检出后即起动马达,于是马达的转动力便传递给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杆,使与之啮合的蜗轮减速转动。蜗轮的这种转动力传递给与磁带盒座具有配合关系的叉状部件,使磁带盒座首先沿水平导向体引至水平方向的最里部,接着,沿垂直导向体往垂直下方移动,直到规定的磁带盒装填位置为止。这时再通过传感器检出磁带盒座的位置,从而停止向马达供电。
当取出磁带盒时,使马达反转,对磁带盒装取装置进行与前述相反的动作,而当磁带盒座退回至初始位置时,就由传感器检出其位置,并停止向马达供电。
在上述的磁带盒装取装置中,即使一检出磁带盒座的位置,就立即停止向马达供电,但由于转动部件的惯性,是很难让马达即刻停转的。为此,一般从马达至蜗杆的转动传递途径中,设置摩擦传动机构,以吸收马达的超程转动。
现在,对于现有技术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其应用于磁带盒装取装置的情形为例,予以说明。如前所述,驱动蜗杆的马达,即使停止向其供电也不会即刻停转,因而通常是在马达至蜗杆的转动传递途径中设置摩擦传动机构。然而,即令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由于马达惯性引起的转动力会通过摩擦传动机构而传递给蜗杆,因此具有转动力的蜗杆的螺旋齿,对在动作结束位置而强制停动的蜗轮齿产生咬食现象,给予蜗杆的螺旋齿与蜗轮齿以剧烈的冲击负荷。于是,在蜗杆与蜗轮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在能充分经受住这样的苛刻条件后,还应留有足够的余量,从而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困难。此外,这样的结果也带来了高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采用极为简单的结构来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本发明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蜗杆的螺旋齿终端附近设置结合突起,同时,在蜗轮的一部分上设置制动部,通过蜗杆与蜗轮的连动旋转,使该结合突起从轴向和平行方向与制动部相接触,从而使蜗杆停转。
将上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例如用于VTR的磁带盒装取装置的场合,当磁带盒座到达动作结束位置而停止向马达供电后,既使蜗杆与马达一起因惯性继续转动,由于蜗杆的结合突起从轴向和平行方向与蜗轮的制动部相接触,便会使蜗杆停动。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的结构,在蜗杆的螺旋齿终端附近设置结合突起的同时,再在蜗轮的一部分上设置制动部,通过此蜗杆与蜗轮的连动转动,使此结合突起与制动部从轴向和平行方向相接触,从而使蜗杆停转,这样,即使在蜗轮停转后,还有部分驱动力传递给蜗杆时,也不用顾虑会给此蜗杆与蜗轮的啮合部分带来苛刻的负荷,因此,能达到使蜗杆与蜗轮容易设计,并能降低成本等最初所期望之目的。
有关附图的概略说明如下附图所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图1为从侧面观察VTR机械装置的磁带盒装取装置之结构简图,图2为上述磁带盒装取装置的平面图,图3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斜视图,图4为表明上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蜗杆与蜗轮间关系的平面图。图中,数字标号的意义为5-蜗杆;6-蜗轮;7-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6-螺旋齿;16a-螺旋齿的下端(结合突起);17-结合突起;18a、18b-制动部。
图1至图4是本发明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应用于VTR之磁带盒装取装置的实施例。
图1为VTR机械装置的侧视图,在主体侧板1上,连续地设有使磁带盒座2从磁带盒插放位置导引到磁带盒装填位置的水平导槽3以及垂直导槽4。此外,在上述主体侧板1上,设有蜗杆5以及与之相啮合的蜗轮6,二者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7。
马达8的转动力通过摩擦传动机构9传递给上述蜗杆5。大齿轮10与蜗轮6连动,在此大齿轮10上,整体地装配有构成双股形的叉状部件11。
另外,在上述磁带盒座2的侧面,突起地设有与前述水平导槽3及垂直导槽4内相配合的结合销12,此结合销12被上述叉状部件11的双股形部分所夹持。
此外,在相对一面的主体侧板上,也同样设置了上述水平导槽3、垂直导槽4和装有叉状部件11的大齿轮10。这样便构成了通过同步齿轮13及连接轴14使两侧的大齿轮10进行同步运动的结构。
因此,前述蜗轮6在一定的角度(0°~340°或350°)之间,同与其连动的叉状部件11沿水平导槽3及垂直导槽4导引结合销12,使插入了VTR磁带盒15的磁带盒座2从图1所示的插放位置移至规定的装填位置。
但是,在上述蜗杆5上的螺旋齿16的一端(上端)附近,设置了结合突起17。此外,前述的蜗轮6,在削掉了一些齿的部分上,则设置了连接的一对制动部18a、18b。
上述的螺旋齿16及结合突起17与制动部18a、18b间的关系设定如下当蜗杆5向右转动,通过叉状部件11使磁带盒座2从磁带盒插放位置向装填位置方向导引,并且磁带盒座2正好到达规定的装填位置时,使此蜗杆5的螺旋齿6的下端16a与蜗轮6的制动部18a相接触;此外,当蜗杆5向左转动,通过叉状部件11将磁带盒座2从规定的装填位置向磁带盒插放位置方向导引,并且磁带盒座2正好到达磁带盒的插放位置时,蜗杆5的结合突起17与蜗轮6的制动部18b相接触。此时,马达8虽因惯性有一定程度的超程转动,但这种超程转动可通过摩擦传动机构9而被吸收。
在以上的结构中,当VTR的磁带盒15插入到磁带盒座2内的规定位置时,经传感器(图中未注明)检出后即起动马达8,马达8的转动力传递给蜗轮蜗杆传动机构7的蜗杆5,使与蜗杆5啮合的蜗轮6减速转动。此蜗轮6又将这种转动力传递给叉状部件11,叉状部件11使磁带盒座2首先沿水平导槽3导引至水平方向的最里部,然后,沿垂直导槽4,向着垂直下方,将其导引至规定的磁带盒装填位置。至此,磁带盒座2的位置再次经传感器(图中未注明)检出,并停止向马达8供电,同时,如图3(a)所示,蜗杆5的螺旋齿16的终端,从轴向和平行方向与蜗轮6的制动部18a相接触,使蜗杆5停转。
这时,虽马达8在断电后也不能立即停转,而因惯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转动,不过,这种超程转动可被摩擦传动机构9所吸收。
在取出磁带盒15时,使马达8反转,对磁带盒装取装置进行相反的动作,当磁带盒座2退回至初始位置时,由传感器将其检出后就停止向马达8供电,同时,如图3(b)所示,蜗杆5的结合突起17从轴向和平行方向与蜗轮6的制动部18b相接触,使蜗杆5停转。
此时,马达8的超程转动也被摩擦传动机构9所吸收。
如上所述,由于所采取的结构是通过在蜗杆5上的螺旋齿16的下端16a以及此螺旋齿上端附近的结合突起17,与设置在蜗轮6一部分上的制动部18a、18b相接触,使蜗杆5停转,这样,既使由马达8的惯性而产生的超程转动,通过摩擦传动机构9传递给蜗杆5时,也不会对蜗杆5与蜗轮6的啮合部分产生冲击力之类的过剩外力的作用。因此,可防止由马达8的惯性引起的超程转动的影响,而导致蜗杆5的螺旋齿16对蜗轮6的轮齿发生咬食现象,于是,可获得容易设计蜗杆5与蜗轮6、能降低成本等多种效果。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种种变更形式。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仅仅于螺旋齿16的上端附近设置蜗杆5的结合突起17,在蜗杆5的下部,使螺旋齿16的终端具有与结合突起相同的功能,但也可在上下两方把螺状齿16的终端部作为结合突起,或者相反,也可在上下两方对螺旋齿16分别设置结合突起。
权利要求
1.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涮卣髟谟冢涸谑刮细擞胛下窒嗄龊系奈下治细舜怪校谖细 5)的蜗旋齿终端附近设置结合突起(16a、17),同时,在蜗轮(6)的一部分上设有制动部(18a、18b);通过此蜗杆(5)与蜗轮(6)的连动转动,可使上述结合突起(16a、17)从轴向和平行方向与上述制动部(18a、18b)相接触,而使此蜗杆(5)停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蜗杆(5)的螺旋齿(16)的终端部(16a)作为上述的结合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蜗轮(6)的一部分齿削除,并在这一部分上形成上述的结合突起(18a、18b)。
全文摘要
一种由蜗杆与蜗轮啮合所构成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在蜗杆的螺旋齿终端附近设有结合突起,在蜗轮的一部分上设有制动部,通过蜗杆与蜗轮的连动转动,使此结合突起从轴向和平行方向与制动部啮合,可使此蜗杆停转。也可将上述螺旋齿的终端构成这种结合突起,或将蜗轮6的一部分齿削除,在此部分上形成结合突起,这种结构可简化设计并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G11B15/675GK1034985SQ88109079
公开日1989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88年2月12日
发明者田中隆 申请人:德利信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