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录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398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带录像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带录像机,特别是关于在倒转重放时改进了磁带倒卷的磁带录像机。
在现有技术中,磁带录像机具有在磁带的重放状态中,能容易地实现倒转重放的功能。处于这种倒转重放状态的磁带的倒卷,例如,是通过专用的电动机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向倒转侧旋转实现的。或者,利用变更,将输带辊电动机的旋转不是传递给卷取侧磁带卷盘轴,而是传送递给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的动力传递线路后,使输带辊电动机逆旋转实现的,这样,当用输带辊和压紧轮将磁带送回时,同时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向倒转侧旋转。
在这种倒转重放状态的场合中,不用说在重放状态中给予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的带式制动器的制动力,就连对着磁鼓给予磁带的来自张力臂的张力都分别被解除了。
可是,在从重放状态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之前,当为了解除磁带的张力将张力臂拉回时,与在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和磁鼓之间的磁带的自身长度比,其运行线路变短了,从而使磁带发生松弛。这种磁带的松弛、由于引起磁带对于磁鼓的卷靠不良,也就是说引起磁带对磁头密切接触不良,这样就会使重放画面变乱,不能进行稳定的倒转重放。
由于,在用专用电动机转动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的磁带录像机中,是利用与张力臂的拉回连动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向倒转侧旋转的,并且,在这种场合,不仅要加设专用电动机,而且还必须保证专用电动机的驱动同步,这就使磁带录像机的总体的电路构成复杂化,同时也使其成本提高。
另一方面,在用上述的输带辊电动机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向倒转侧旋转的磁带录像机中,因为所说的输带辊电动机不是作为专用电动机使用的,所以其电路的构造是简单的,而且,这有利于降低成本。可是,其构造上由于输带辊是独立的,不能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向倒转侧旋转,所以必然产生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时磁带的松弛。
本发明是根据上情况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重放状态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时不使用专用电动机从而能使结构简单的、并且当解除磁带的张力时能用独立的输带辊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向倒转侧旋转而不产生磁带松弛的磁带录像机。
本发明适用于上述那样不使用专用电动机的磁带录像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有(1)在磁带的重放状态中,向着磁鼓给予磁带张力,当从重放状态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时,在其准备阶段解除磁带的张力的张力装置;(2)在重放状态中,给予供给侧磁带卷盘轴规定的制动力,并可与上述张力装置的张力解除连动解除其制动力的制动装置;(3)包含与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同轴且相互配合能转动的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和接受输带辊电动机的转动力能转动的中继齿轮,在上述准备阶段,接通输带辊电动机和供给侧磁带卷盘轴之间的动力传递线路的动力传递装置,处于停止状态的中继齿轮,在解除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的制动力之前,能转动地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啮合;在上述的录像机中,还具有(4)能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和供给侧磁卷盘齿轮相互逆向转动的作用装置;(5)当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与中继齿轮啮合时,用中继齿轮边克服上述作用装置的转动作用力,边使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相对接受上述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处于停止状态的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单独地向倒转侧转动规定的转角的进角装置。
上述进角装置,其优选构造是当中继齿轮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啮合时,给予中继齿轮圆弧运动使其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碰撞。
作为优选,根据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其动力传递装置中设有随着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能从重放状态位置向倒转重放状态位置移动的可动部件,其进角装置具有可转动自由地支持在可动部件近旁的齿轮板及与齿轮板和可动部件连接的连杆装置,中继齿轮被安装在上述的齿轮板的一端。并且,连杆装置的构造是当可动部件从重放状态位置向倒转重放状态位置移动时,与这种移动连动使齿轮板转动的。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其作用装置具有连接在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之间的拉伸螺旋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当从重放状态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时,中继齿轮是在使其先于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的啮合状态时被移动的。因此,中继齿轮的齿顶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的齿顶是边碰撞边啮合的。利用这些齿轮的啮合,中继齿轮相对受制动力处于停止状态的供给侧磁带卷盘轴使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向倒转侧转动规定的转动角。
这之后,即解除来自张力装置的磁带的张力,并同时连动解除来自制动装置的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的制动力,于是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受来自作用装置的转动作用力的作用向倒转侧转动,从而将磁带的松弛部分卷起来。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是利用中继齿轮进行圆弧运动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碰撞的,并是由中继齿轮边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啮合,边将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推回到倒转侧的。
在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中,当动力传递装置的可动部件从重放状态位置向倒转重放状态位置移动时,利用与该可动部件连动,由连杆装置使齿轮板转动,从而就可使中继齿轮作上述的圆弧运动。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当随着与中继齿轮的啮合,相对供给侧磁带卷盘轴供给侧磁带盘齿轮单独地向倒转侧转动时,连接这些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的拉伸螺旋弹簧被拉伸。这之后,制动力被解除的同时,供给侧磁带卷盘轴边随着拉伸螺旋弹簧的收缩,边受其弹力作用向倒转侧转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表示磁带录像机内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装填磁带盒后各部分动作状态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的圆盘下面的突缘的横剖面图5是表示状态切换装置及各磁带卷盘齿轮的动力传递的线路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以图2的状态移向重放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从图6的状态向倒转重放状态的准备阶段的移行平面图;图8是表示从图7的状态向倒转重放状态的准备阶段开始的最终局面的平面图。
图1表示了磁带录像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该磁带录像机具有配置在机架(图中未表示)上的主底座2,在该主底座2上的前侧部分配置着磁带盒装填装置4。磁带盒装填装置4具有对着磁带录像机的前面开口的磁带盒架6,通过该磁带盒架6可以装卸磁带盒。而且,装入磁带盒架6的磁带盒被拉入里侧后,其还将对着这底座2下降至所确定的装填位置。
在主底座2的后侧部分,分别设置着备有磁头的磁鼓8、输带辊10、和该输带辊10协同动作的压紧轮12、及状态切换装置14的一部分,即,作为动力源的控制电动机16。
在图1中,从来自被装载在磁带盒中的磁带的卷绕运动方向来看,展示了配置在磁带盒和磁鼓8之间的抹去磁头18和配置在磁鼓8和磁带盒之间的声频的控制磁头20。而在图2中,展示了导向磁带运动的各个导向辊22。并用双点划线表示了装入的磁带盒C的轮廓。
图2中还展示了在装入的磁带盒C的磁带盘孔中装着的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和卷绕侧磁带卷盘轴28。这些磁带卷盘轴26、28从主底座2伸进装填装置4中。但图2中省略了主底座2。
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在其下部一体地设有磁带卷盘30。在该磁带卷盘30的下侧,如图3所示设置与其同轴的供给侧带卷盘齿轮32。该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由设在主底座2上的齿轮轴34可转动自由地支撑着,如后述的那样,它们是相互配合转动的。
而且,磁带卷盘30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是由拉伸螺旋弹簧38相互连接的。如图3所表明的那样,拉伸螺旋弹簧38的一端是连接在从磁带卷盘30的下面伸出的销40上的,其另一端是连接在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的上面伸出的销42上的。
详细地讲,拉伸螺旋弹簧38是在由磁带卷盘30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形成的圆弧状弹簧收容室44内伸缩的。并且,弹簧收容室44是由从磁带卷盘30的下面向下突设形成圆弧形凹处的突缘46和在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的上面向上形成的圆弧形凹处构成的。
如图4所示的那样,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侧的销42,其上端是嵌合在由上述的突缘46形成的圆弧槽50中的,并可沿该圆弧槽50移动。在图4所示的状态中,销42是在圆弧槽50的一侧终端,即,位于顺时针方向一侧的终端。在这种场合,拉伸螺旋弹簧38的作用是可以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双方相互逆转的。并且,磁带卷盘30,由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侧的销42与其圆弧槽50的终端靠接,则磁带卷盘30可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一体地转动。
而卷绕侧磁带卷盘轴28和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不同,其下部一体地形成磁带卷盘52。
在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的磁带卷盘30上,在其右半圆周面上包挂着制动带56。该制动带56的一端固定在设立在主底座2上的销57上,其另一端通过销60连接在张力臂58上。
张力臂58,见图2,其配置位置比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更向左侧。该张力臂58的基端通过支持轴62可转动自由地支撑在主底座20上,其一端向着上述的磁鼓8延伸。而上述的销60从张力臂58的上面越过主底座2向上方伸出。
主底座2和张力臂58的基端由拉伸螺旋弹簧64相互连接。该拉伸螺旋弹簧64,见图2,使张力臂58反时针方向转动,即使其向离开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的方向转动。张力臂58的前端部,见图2,是向左侧弯曲的,从其前端向上方伸出张力臂66。
在张力臂58和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之间配置着连动板68。该连动板68位于张力臂58的下侧。而连动板68由位于张力臂58的支持轴62和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之间的支持轴70可转动自由地支撑在主底座2上。连动板68有一对臂,这些臂与张力臂58成反向沿V字形延伸。这些臂中,位于张力臂一侧的臂称为第1臂69。
张力臂58和连动板68是相互连动转动配合的。详细地讲,从张力臂58的右侧的外缘向下方伸出突起72。并且,在该突起72上卡接着连动板68,即其第1臂69的配合爪74。该配合爪74一体地形成在第1臂69的基端部位。
在图2的状态中,连动板68的第1臂69是处于自由状态的,这样,张力臂58受其拉伸螺旋弹簧64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该张力臂58的转动,张力臂58的突起72推压第1臂的配合爪74,从而使连动板6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连动板68的另一侧的第2臂76的前端配置在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的近旁,在这种状态,第2臂76的前端是朝着卷绕侧磁带卷盘轴26的方向,从其前端向上伸出销78。
还在主底座2上设置称为可动件的凸轮板80。该凸轮板80配置在连动板68的上侧。凸轮板80被加工成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和卷绕侧磁带卷盘轴28的连线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并相对主底座2的下面沿其长度方向能自由移动地支持着。
在凸轮板80的下面,设有与上述的第2臂76的销78协同动作的台形凸轮82。该台形凸轮82的朝着第2臂76侧的面是倾斜的凸轮面。
从图2看,在凸轮板80的右端部分的朝着输带辊10侧的侧边处形成有齿条84。与该齿条84啮合的小齿轮86被用轴可转动自由地支持在主底座2上。而且,齿条板88也与小齿轮86相啮合。该齿条板88设置在凸轮板80的下侧。并且,齿条板88,如图5所示的那样,在输带辊10的侧面,自凸轮板80侧起向着上述的状态切换装置14延伸,并且被可移动自由地支持在主底座2上。
状态切换装置14的控制电动机16被安装在位于主底座2的上方的电动机安装台90上。在该控制电动机16的输出轴上安装着蜗杆92。图5中,用虚线表示电动机安装台90,用双点划线表示主底座2的一部分。
控制电动机16的杆92是与阶梯蜗轮94的上侧蜗轮96相啮合的。该阶梯蜗轮94的中央部分和下端是可转动自由地支持在电动机安装台90和主底座2上的。
阶梯蜗轮94的下侧蜗轮98是与阶梯齿轮100的大直径齿轮102相啮合的。该阶梯齿轮100的大直径齿轮102是可转动自由地支持在主底座2的上侧的。而阶梯齿轮100的小直径齿轮104是配置在主底座2的下方与上述的齿条板88成同一水平面的位置上的,并与齿条板88相啮合。
因此,当控制电动机16旋转时,通过阶梯蜗轮94和阶梯齿轮100将其旋转转换成齿条板88的往复移动。并且,该往复移动转换成小齿轮86的转动后,又被转换成凸轮板80的往复移动。即,凸轮板80由控制电动机16驱动能进行往复移动。
而阶梯齿轮100的大直径齿轮102的转动力被传递到与上述的输带辊10对应的压紧轮12的离合机构和后述的装带机构(图中未表示)上,用作分别使这些机构动作的动力。
装带机构的一部分36从大直径齿轮102侧向上述的连动板68延伸。在向该连动板68侧延伸的装带机构的端部形成与第1臂69的前端的销71(见图2)可协同动作的靠接面。
在凸轮板80的上面形成导向槽106。该导向槽106是有规定的折曲型式的,而且是沿与凸轮板8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
在凸轮板80的上方,配置控制杆108。该控制杆108成L字形并有杆臂。控制杆108的折角部位由支持轴109可转动自由地支撑在主底座2上。并且,其一方的杆臂110是沿着凸轮板80向卷绕侧磁带盘轴28侧延伸的。在杆臂110的前端向下伸出有销111。该销111的下端可自由移动地嵌合在凸轮板80的上述导向槽106中。
控制杆108的另一方的杆臂112向与凸轮板80的长度方向成垂直的方向越过凸轮板80进行延伸。并且,杆臂112的前端通过连杆销115与齿轮板113连接。该齿轮板113位于上述的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和卷绕侧磁带卷盘轴28之间,其中央可转动自由地支持在齿轮轴114上。齿轮轴114位于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和卷绕侧磁带卷盘轴28的连线的二等分线上,并支撑在主底座2上。
在齿轮轴114上分别安装着比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直径小的中央齿轮116和大直径的动力传递皮带轮118。在这些中央齿轮116和动力传递皮带轮之间设置着有设定的磁带卷卷绕扭矩的摩擦传递机构。中央齿轮116位于齿轮板113和主底座2之间,动力传递皮带轮118被配置在主底座2的下面一侧。动力传递皮带轮118通过无接头的环状驱动皮带120与比动力传递皮带轮118直径小的输出皮带轮122连接。用该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和中央齿轮116及动力传递皮带轮118和输出皮带轮122的外径差构成减速机构。
在齿轮板113的左端,转动自由地安装着供给侧中继齿轮126。而在齿轮板113的右端,转动自由地安装着卷绕侧中继齿轮128。这些中继齿轮126、128不在中继齿轮116的同一个直径方向上,但与中央齿轮116保持啮合,上述的供给侧及卷绕磁带卷盘齿轮32、54是配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中的。
凸轮板80及其导向槽106,虽然在图2和图5中,其形状不相同,但这是由于设计制图的关系决定的,这些适用的形状,以图2的情况为佳。
下面,说明上述的磁带录像机的动作。
当将磁带盒C插入磁带盒架6中时,磁带盒装填机构4通过磁带盒架6将如图2双点划线所示的磁带盒C配置到其装填位置。
磁带盒装填完成后,使状态切换装置14的控制电动机16向一方向旋转。随着该控制电动机16的旋转,通过上述的齿条板88和小齿轮86,凸轮板80移动到图2所示的准备位置。
控制电动机16的旋转,通过上述的阶梯齿轮100的大直径齿轮102转换成装带机构的移动。利用该装带机构的动作,磁带盒C的磁带T沿由导向辊22、抹去磁头18、声频控制磁头20等规定的运行线路被延伸拉出来,并被包覆在磁鼓8上。且在图2中,只表示了装带机构的导向件130。
当装带机构移动时,该装带机构的一部分36离开连动板68的第1臂69的销71,连动板68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张力臂58受其抗伸螺旋弹簧64的弹簧力的作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到图2所示的转动位置。并且,张力臂58对着从磁带盒C拉出的磁带T,用其前端的销66给磁带T施加规定的张力。而且,如上述那样,与张力臂58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连动,连动板6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被保持在图2所示的位置。
当张力臂58被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制动带56紧密地抱在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的磁带卷盘30上,即,通过该磁带卷盘30给予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规定的制动力。
当凸轮板80位于上述准备位置时,控制杆108,即杆臂110的销111处于凸轮板80的导向槽106的中央部位,并使控制杆108保持在图2所示的状态。这种场合,控制杆108的杆臂112位于支持轴109和齿轮板113的齿轮轴114的连线上。这样就使齿轮板113处于中立位置。在该中立位置,齿轮板113的左、右中继齿轮126、128相对于磁带盘齿轮32、54是彼此分离的。
当从图2的状态接受向重放状态切换的指令时,控制电动机16进一步向一方向转动。于是先随着装带机构的移动,压紧辊12被从图2所示的双点划线位置移到实线所示的位置,从而使磁带含C的磁带T挟持在输带辊10和压紧辊12之间。并且,凸轮板80被从图2所示的准备位置向左方向移到图6所示的重放状态位置。随着该凸轮板80的移动,控制杆108的销111相对地沿着凸轮板80的导向槽106移动。这时在重放状态位置的控制杆108的销111,与在上述准备位置相比,是向卷绕侧磁带盘轴28侧移位。利用该销111的移位,使控制杆108以其支持轴109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控制杆108的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连接销115使齿轮板11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就使齿轮板113的卷绕侧中继齿轮128与卷绕侧磁带卷盘齿轮54相啮合。在该场合中,从输带辊电动机124到卷绕侧磁带盘齿轮54的动力传递线路处于接通状态。
在这种状态,当输带辊电动机124向一方向转动时,其转动由驱动皮带120传递给动力传递皮带轮118,该转动再经摩擦传递机构传给中央齿轮116。并且,中央齿轮116的转动又通过卷绕侧中继齿轮128传给卷绕侧磁带卷盘齿轮54,从而使卷绕侧磁带卷盘轴28开始卷绕磁带。因此,通过磁鼓8的磁带T被卷绕在卷绕侧磁带卷盘轴28上,从而实现其重放状态。
重放状态中,由制动带56给予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制动力,并且由张力臂58给与磁带T张力。因此,从磁带盒C向磁鼓8供给的磁带T不产生松弛,能使其重放良好地进行。
当在上述的重放状态中接到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的指令时,输带辊电动机124停止转动。并且,控制电动机16再转动。利用该控制电动机16的转动,使凸轮板80如图7所示再向左方向移动,从而使其台形凸轮板82到达连动板68的第2臂76的销78的前面。随着凸轮板80的移动,控制杆108的销111又相对凸轮板80的导向槽106移动,从而使控制杆108受导向槽106的形状的作用作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该转动使齿轮板11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卷绕侧中继齿轮128与磁带卷盘齿轮54脱离,并且使供给侧中继齿轮126与供给侧磁带盘齿轮32相啮合。
这时,从输带辊电动机124到传给侧中继齿轮126的动力传递线路处于接通状态。然而当通过减速机构给输带辊电动机124施加载荷时,供给侧中继齿轮126获到一个限制的转动。
这样,当供给侧中继齿轮126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相啮合时,供给侧中继齿轮126的齿顶,利用齿轮板113的转动一边走过圆弧轨迹一边与磁带盘齿轮32的齿顶碰撞。这时供给侧中继齿轮126,由于其自由转动受限制,从而使磁带盘齿轮32,如图7所示,向逆时针方向推转,即使磁带卷盘齿轮32倒转。这时,因由制动带58给予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的制动力,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处于停止状态。这样,磁带卷盘齿轮32的倒转力超过拉伸螺旋弹簧38的作用力,磁带卷盘齿轮32就相对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独立地转动。
这种磁带卷盘齿轮32的转动,见图4,磁带卷盘齿轮32的销42只在从实线位置到虚线位置的R范围内,在磁带卷盘轴26侧的圆弧槽50中移动。
这之后,再使凸轮板80向左侧移动,从凸轮板80的导向槽106的形状可知,控制杆108,或者说齿轮板113仍保持转动状态。但是,连动板68的第2臂76,如图8所示那样,因其销78沿台形凸轮82的斜面上升,所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这样一来,当第2臂76沿逆时针转动时,连动板68的配合爪74推压张力臂58的突起72。结果,张力臂58与第2臂76的转动连动,并沿顺时针方向被拉回,从而使磁带T的张力开始被解除。
这时随着张力臂58的拉回,由制动带568给予供给侧磁带卷盘卷轴26的制动力也急速地减少。当连接磁带盘轴26和磁带卷盘齿轮32的拉伸螺旋弹簧38的作用力超过上述急速减少的制动力时,受弹力的作用,磁带盘轴26相对磁带卷盘齿轮32独立地倒转动,即,如图8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种场合,见图4,磁带盘轴26侧的销40沿箭头方向移动。
因此,随着张力臂58的拉回,张力臂58从图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回到实线的位置,从而使磁带T的运行线路缩短,该运行线路缩短所造成的磁带T松弛部分由向倒转方向转动的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卷回,从而在磁鼓8的外周面上不产生磁带T的松弛。
这之后,当从其准备阶段使输带辊电动机124逆转动,进行倒转重放状态时,其转动力从供给侧中继齿轮126传递给磁带卷盘齿轮32,该磁带盘齿轮32使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也向倒转方向转动。同时输带辊10也逆转动。因此,磁带T由输带辊10和压紧辊12送回,并与磁鼓8的外周面贴紧,由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的转动,实现稳定地倒转。结果,不产生因磁带T的松弛引起的画面混乱,实现了良好的倒转重放。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作用装置使用了拉伸螺旋弹簧38,但也可以使用扭转螺旋弹簧代替拉伸螺旋弹簧。
如上述的那样的磁带录像机,从重放状态向倒重放状态切换,并同时解除磁带的张力时,供给侧磁带卷盘轴不使用专用的电动机,因能向倒转侧转动,所以不产生磁带松弛。因此,向倒转重放状态运行,磁带能与磁鼓良好地贴紧,并被卷回,故能实现稳定的倒转重放。
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利用其动力传递手段的中继齿轮的圆弧运动,使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边克服其作用装置的作用边相对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独立地转动。因此,同时解除磁带的张力和供给侧磁带盘轴的制动力时,因供给侧磁带卷盘轴能向倒转侧转动,所以能防止磁带松弛。
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中继齿轮的圆弧运动是利用齿轮板和对应动作状态使该齿轮板转动的连杆装置来简单实现的。并且,按照本发明的磁带录像机,只用拉伸螺旋弹簧连接供给侧磁带盘轴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就简单地构成了其作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磁带录像机,在从磁带的重放状态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时的准备阶段,能将输带辊电动机(124)的转动力传递给供给侧磁带卷盘轴(26),这之后,利用反转上述输带辊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使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向磁带的倒卷方向转动,从而实现从上述重放状态向倒转重放状态的切换,其特征在于,该磁带录像机具有张力装置(58,64),其在上述重放状态中,向着磁鼓(8)给予磁带张力,并在上述准备阶段,解除上述张力;制动力装置(56),其在上述重放状态中,给予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轴规定的制动力,并在上述准备阶段与上述张力装置的张力解除连动,从而解除上述制动力;动力传递装置(8),其包含与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同轴且相互配合能转动的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32),和接受上述输带辊电动机的转动力能转动的中继齿轮(126),在上述准备阶段,在上述供给侧磁带盘轴的制动力解除之前,可使转动停止状态的中继齿轮与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啮合;作用装置(32),能使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轴相互逆向转动;进角装置(108,113),其当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和上述中继齿轮啮合时,利用中继齿轮,边克服上述作用装置的转动作用力,边使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相对接受上述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处于停止状态的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单独地向倒转方向转动规定的转角。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带录像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进角装置,当使上述中继齿轮与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啮合时,使中继齿轮圆弧运动,并使中继齿轮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碰撞。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磁带录像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包含随着向上述倒转重放状态的切换,从重放状态位置向倒转重放状态位置移动的可动部件(80);上述进角装置,包含被转动自由地支持在上述可动部件的近旁、一端有上述中继齿轮的齿轮板(113),和当上述可动部件从重放状态位置向倒转重放状态位置移动时,与该移动连动使上述齿轮板转动的连杆装置(108)。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带录像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装置,包含连接在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轴和上述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之间的拉伸螺旋弹簧(38)。
全文摘要
一种磁带录像机,具有在供给侧磁带盘轴和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之间的拉伸螺旋弹簧;以及在向倒转重放状态切换的准备阶段,在解除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的制动力之前作圆弧运动并与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相啮合的同时将来自输带辊电动机的转动力传递给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的中继齿轮。该中继齿轮,在与供给侧磁带盘齿轮相啮合时,利用圆弧运动边克服拉伸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边使供给侧磁带卷盘齿轮相对供给侧磁带卷盘轴独立地向倒转侧转动。
文档编号G11B15/30GK1120222SQ9510435
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7日
发明者山中隆 申请人: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