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397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与盒带起操作的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且更具体地说,是涉及这样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即该设备具有新颖的带传送装置,该带传送装置用于将一段磁记录带在该盒带内通过一个头支架(head carrier)而从一个供给卷轴(Supplyreel)输送到一个卷绕卷轴(take-up reel)。
在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以下称为录相带播放机)的制造中,已经进行了努力以降低制造成本,以使其组装之后的尺寸更小且重量更轻。然而,由于传统的录相带播放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性质,这种减小受到了限制。
例如,传统的录相带播放机采用了复杂的带输送装置,以将一段磁记录带在盒带中从一个卷轴驱动到另一个卷轴。用在传统的录相带播放机中的这种带输送装置,包括与马达耦合的主动轮(caps-tan)和一个夹送滚轮(pinch roller),该夹送滚轮使该段磁记录带与该主动轮相接触从而使主动轮所施加的转动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这一段磁记录带上以使后者沿着预定的带输送路径行进。另外,为了使盒带内的一个卷轴能够以预定的力矩而受到驱动,从而卷取受到主动轮驱动的这一段磁记录带,传统的录相带播放机还采用了复杂的离合器装置,用于控制卷轴的转动。现在结合图33的具体例子,描述传统的录相带播放机;图33示意地显示了这种录相带播放机的顶视图。
参见图33,大体为矩形的标准盒带,由1来概括地表示,并包括供给卷轴2和卷绕卷轴18(这两者都被可转动地安装在盒带1中),并包括一段磁记录带3;磁记录带3的两端分别被固定在供给卷轴2和卷绕卷轴18上。如本领域的人员众所周知的,盒带1具有通过枢轴而得到支撑的侧盖,该侧盖在一般情况下是关闭的,但当盒带被装载到录相带播放机中置于操作位置时被打开。盒带1还包括带导向滚轮(guide roller)4a和4b以及带导向滚轮4c、4d和4e,它们被可转动地安装在盒带的通过枢轴支撑的侧盖的相邻端部,从而使位于供给和卷绕卷轴2和18之间的一段磁记录带3能够得到导向,以沿着并靠近由枢轴支撑的侧盖延伸。
能够采用这种盒带1的录相带播放机,包括一个头支架,例如一个转筒7,从盒带1拉出的一部分磁记录带3围绕它转动一个预定的角度,从而使信息能够借助承载在其上的一或多个磁记录和/或再生头而从磁记录带3再生或被记录到磁记录带3。在所示的录相带播放机中,转筒7采用了四个承载在其上的磁传感头203a、203b、203c和203d,这些头与它一起转动,各个相邻的部件绕转筒7的转动轴彼此相距90°。
当盒带1被装载到录相带播放机中并随后被置于操作位置时,该部分磁记录带3围绕着转筒7转动,并沿着预定的带输送路径,借助包括与马达耦合的主动轮213和衬有橡胶的夹送滚轮215的带输送装置,而从供给卷轴2向着卷绕卷轴18输送。该带输送装置是这样操作的,即当与马达耦合的主动轮213沿着一个方向而受到驱动时,衬有橡胶的夹送滚轮215被置于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衬有橡胶的夹送滚轮215促使处于它们之间的一部分磁记录带3与主动轮213相接触以使后者沿着一个方向向卷绕卷轴18驱动磁记录带3。
现有技术的录相带播放机还包括一个全擦除头211,它沿着带输送路径设置并处于在转筒7相对于磁记录带3从供给卷轴2至收取卷轴18的行进方向的后侧的位置上,用于在录相带播放机的记录模式下擦除这一段磁记录带3上的视频信号;沿着带输送路径处于转筒7的前侧位置上的声频控制头209和声频擦除头210。声频擦除头210能够在录相带播放机的记录模式下擦除这一段磁记录带3上的声频信号,且声频控制头209能够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相对纵向边缘部分上记录声频信号和控制信号。
上述的带输送路径,不仅由转筒7的位置限定,而且还由多个可移动导向柱204a、204b、203c、204d和204e以及多个可移动倾斜导向柱205a、205b限定,象现有技术众所周知的那样。这些导向柱204a至204d、205a和205b,当盒带1还没有被接收在录相带播放机的带盒接收腔中,或虽然盒带1被接收在带盒接收腔中但盒带1还没有被置于操作位置中时,处于缩回位置(如虚线所示)。然而,当接收在录相带播放机的带盒接收腔中的盒带1被置于操作位置时,这些导向柱,从缩回位置,以众所周知的方式,响应于来自带盒检测器开关(未显示)的信号,与随后绕在转筒7周围的磁记录带3一起,移向实线所示的带路径限定位置。
主动轮213与一个驱动马达214相耦合,并与夹送滚轮215相配合,以当录相带播放机在记录模式或再生模式下操作时,沿着带输送路径以预定速度向着一个方向驱动这一段磁记录带3。
另外,当带盒接收腔中的盒带1被置于操作位置时,与供给卷轴18同轴相连的轮毂构成一个整体的齿轮与卷取驱动齿轮21相啮合。该卷取驱动齿轮21适于受到用于驱动主动轮213的驱动马达214的驱动,并能够为此而与能够有选择地与卷取驱动齿轮21相啮合的无端主动轮带(endless capstan belt)218、中介轮(relay pulley)219和从动轮(idler gear)220相连。以此设计,此时受到主动轮213驱动以向着卷绕卷轴18行进的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能够被卷绕在收取卷轴18上,且在主动轮213的后侧上在磁记录带3部分没有施加大的负荷。然而,用在现有技术录相带播放机中的卷取驱动齿轮21,具有力矩限制器,该力矩限制器采用离合器装置形式,例如磁离合器。
如上所述,为了将信息记录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上或从中再生,现有技术的录相带播放机要求采用包括主动轮和能够使这一段磁记录带3与该主动轮相接触的衬有橡胶的夹送滚轮的带输送装置。没有这种带输送装置,这一段磁记录带3就不能以与转筒转动同步的预定的速度从供给卷轴输送到卷绕卷轴。另外,由于夹送滚轮被用来使这一段磁记录带3与主动轮相驱动接触,必然有较大的负荷由夹送滚轮被加到主动轮上。为了使该磁记录带3以预定的与转筒的转动同步的速度输送,因而需要采用昂贵的驱动马达,从而增大了制造成本。
另外,借助安装在卷轴驱动齿轮内的力矩限制器,在这一段磁记录带以预定的速度与转筒的转动同步地行进期间,总是产生摩擦,因此,由于这种摩擦而引起的能量损耗是很大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现有技术的录相带播放机所固有的这种问题,并提供一种改善的录相带播放机,其中消除了由于需要驱动靠在主动轮上的夹送滚轮的驱动装置而产生的限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录相带播放机,其中采用了结构简单且有效的张力控制装置(tension controlmechanis m),用于减小电力消耗。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特征,提供了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它与下述盒带一起工作,该盒带包括分开的带供给和卷绕卷轴和一段磁记录带,这一段磁记录带的相对端部分别固定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上。该设备包括承载有至少一个磁传感头的头支架;第一和第二轮毂,它们适于当盒带被装载到该设备中时分别与带供给和卷绕卷轴相啮合;导向装置,它当盒带被装载到该设备中且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与第一和第二轮毂相啮合时,有选择地将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之间延伸的这一段磁记录带的第一带部分从盒带拉出或收回到盒带中,从而使该第一带部分处于一个操作位置,在该位置这一段磁记录带3被保持在与头支架滑动接触,并使该第一带部分处于一个收回位置,在该收回位置第一带部分被容纳在盒带和一个带输送装置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该带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主动轮,它们彼此平行地延伸并在它们之间限定了一个操作空间;一个驱动装置,用于绕所述第一主动轮的纵轴驱动至少所述第一主动轮;一个主动轮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至少该第二主动轮,以在一个第一位置和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该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一主动轮相距一个第一预定距离,且在该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该第一主动轮相距一个第二预定距离,该第二预定距离略微大于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一个滚轮元件,它在当第一带部分被保持在盒带中的收回位置的正常状态下被保持在收回位置,但当第一带部分被拉至操作位置时移动到一个偏置位置,所述偏置位置被限定在操作空间与滚轮元件的缩回位置相对的一侧且其与该操作空间相距较小的预定距离,所述滚轮元件具有略微大于所述第一预定距离的外径,但该外径小于第二预定距离;以及,枢轴支撑部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滚轮元件并使该滚轮元件在缩回与偏置位置之间转动。
借助这种结构,当滚轮元件接近偏置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动轮移向第二位置,以使滚轮元件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主动轮之间的操作空间,以使通过操作空间的一部分磁记录带绕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上一个预定的角度。因此,这一段磁记录带能够借助第一主动轮的转动而行进,而不需要滚轮元件将其压在第一主动轮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现有技术的录相带播放机中所需要的夹送滚轮、用于使夹送滚轮靠在主动轮上的压力装置、以及与该压力装置有关的离合器装置,在本发明的录相带播放机中都不再需要。
第一和第二主动轮最好具有相等的直径,在此情况下,第二主动轮的驱动速度应该略微高于第一主动轮的。或者,第二主动轮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主动轮的直径,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主动轮的驱动速度相同。
如果需要,第二主动轮可以通过齿轮而与驱动装置相驱动耦合。
为了使操作空间能够得到调节,从而使接近偏置位置的滚轮元件能够通过该操作空间,枢轴支撑部件可以包括一个可作枢轴运动的臂,且该滚轮元件可转动地被安装在所述可作枢轴运动的臂的一端上。
或者,该枢轴支撑部件可包括一个大体为U形的滚轮支架,它具有第一和第二臂,每个臂都带有一个支撑孔,该支撑孔的直径大于滚轮元件的相对端部的任何一个的直径,且滚轮元件受到滚轮支架的支撑,且其端部松散地容纳在相应的支撑孔之中。
或者,主动轮支撑部件可以是大体为U形结构的主动轮支架,它具有第一和第二臂。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动轮中的每一个都枢轴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臂,且第二主动轮具有沿着径向向内压下的环行擒纵部件,该擒纵部件被在其相对两端的沿轴向向内的第二主动轮的相应部分所限定,各个所述环行擒纵部件的轴向宽度相应于各个第一和第二臂的厚度。在此情况下,采用了一种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主动轮接近第二位置时使第二主动轮沿着轴向移动,从而使主动轮支架的具有相应厚度的第一和第二臂被接收在环行擒纵部件之内,从而将第二主动轮保持在第二主动轮。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采用了一种带张力控制装置。这种带张力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头支架和沿着预定的带输送路径的第二轮毂之间的带输送装置,该带输送路径从第一轮毂经过用于输送这一段磁记录带的头支架而延伸至第二轮毂;卷轴驱动马达,用于在从供给卷轴向卷绕卷轴卷绕这一段磁记录带期间有选择地驱动第二轮毂,或在从卷绕卷轴向着供给卷轴倒卷这一段磁记录带期间驱动第一轮毂;第一张力检测装置,它包括通过枢轴支撑的第一检测臂和安装在该第一检测臂的一端的第一张力调节导向柱,以便以大体上与所述第一检测臂垂直地延伸,所述第一张力调节导向柱位于带输送装置与第二轮毂之间,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装置能够将这一段磁记录带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在带输送装置与卷绕卷轴之间延伸—的张力保持在预定的值,而不论形成在卷绕卷轴周围的磁记录带的卷的直径如何变化;第二张力检测装置,它包括通过枢轴支撑的第二检测臂和安装在该第二检测臂的一端的第二张力调节导向柱,该第二张力调节导向柱大体与所述第二检测臂垂直地延伸,所述第二张力调节导向柱位于第一轮毂与头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张力检测装置能够将这一段磁记录带在供给卷轴与头支架之间延伸的一个第三部分的张力保持在预定值,而不论形成在供给卷轴周围的磁记录带的直径如何变化;传递部件,用于当这一段磁记录带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张力超过预定值时传递第二检测臂的运动;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的这一段磁记录带的第二部分的张力来控制卷轴驱动马达,但当这一段磁记录带的第二和第三部分之一的张力超过了预定值时使所述卷轴驱动马达和所述带输送装置都停止运行。
该带输送装置最好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轮、用于绕所述主动轮的纵轴驱动该主动轮的驱动马达、以及能够与该主动轮配合以输送这一段磁记录带的滚轮元件,且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中心齿轮(sun gear)、至少一个适于与所述中心齿轮相啮合地绕该中心齿轮转动的行星齿轮、与所述中心齿轮的转轴共轴的内部带螺纹的环形齿轮—它将行星齿轮保持在它与中心齿轮之间、一个联结部件—它可转动地承载着该行星齿轮并能够绕与中心齿轮对准的转轴转动、用于根据由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的这一段磁记录带的第二部分的张力将制动力加到环形齿轮的制动元件、以及用于将中心齿轮的转动传递给第二轮毂的第二传递部件。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将盒带装载到录相带播放机中的盒装载装置。该装载装置包括可在休息与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支撑板;适于当盒带被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时分别与带供给和卷绕卷轴相啮合的第一和第二轮毂;一个导向装置,它当盒带被安装在支撑板上时能够有选择地将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延伸的这一段磁记录带的第一带部分从盒带拉出和收回到该盒带中,从而分别使第一带部分到达一个操作位置,在该操作位置这一段磁记录带被保持在与头支架滑动接触的状态,并将这一段磁记录带置于一个收回位置,在该收回位置第一带部分被容纳在盒带中;一个带盒盖,用于响应于盒带在支撑板上的安装而打开盒带的由枢轴支撑的侧盖并覆盖该盒带,所述这一段磁记录带的第一部分当其上安装有盒带的支撑板被从休息位置移向操作位置时在所述导向装置的作用下与头支架滑动接触。借助这种带装载装置,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将该盒带置于比采用推出装载系统的现有技术中距离头支架更近的位置。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和特征,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描述,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被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的示意顶视平面图2是图1的录相带播放机的示意顶视平面图,其中盒带被取下了,显示了其中的驱动系统;图3是放大的示意顶视平面图,显示了用在图1所示的录相带播放机中的带输送装置;图4是示意侧视剖视图,它放大显示了形成带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主动轮的支撑方式;图5A至5C是示意侧视图,分别显示了用在录相带播放机中不同操作位置上的盒装载装置;图6是示意顶视平面图,显示了盒装载装置的一种修正形式;图7是带输送装置的示意顶视平面图,显示了构成带输送装置的相应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主动轮和偏置滚轮是如何彼此相对地定位的;图8是与图7类似的图,显示了作用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和偏置滚轮的每一个上的各个部分上的张力;图9是曲线图,显示了带输送装置的驱动特性;图10是曲线图,显示了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轮的直流马达的驱动力矩与马达速度之间的关系;图11是示意顶视平面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图12是图11所示的录相带播放机的示意顶视平面图,其中盒带被拆下,显示了采用在其中的驱动系统;图13是放大的示意顶视平面图,显示了用在图11所示的录相带播放机中的带输送装置的示意顶视平面图14是示意立体图,显示了用于支撑构成带输送装置的相应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主动轮的支撑装置;图15是放大的示意侧视剖视图,显示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中的带输送装置,所述带输送装置被保持在一个操作位置;图16是放大的示意侧视剖视图,显示了构成带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的偏置滚轮的支撑方式;图17是录相带播放机的示意顶视平面图,显示了用在其中的盒装载装置;图18是与图15类似的图,显示了处于不同操作位置的带输送装置;图19和20是示意图,分别显示了处于不同操作位置的用在录相机中的带张力控制装置;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的示意顶视平面图;图22是示意侧视剖视图,显示了采用在图21的录相带播放机中的驱动传递系统;图23是放大的示意顶视平面图,显示了用在图22所示的带张力控制装置中的从动臂装置;图24是图23所示的从动臂装置的分解图;图25是说明图,用于显示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中的带张力控制装置的操作;图26是用在图25所示的带张力控制装置中的行星齿轮装置的示意顶视平面图27是曲线图,显示了带张力控制装置的控制特性;图28是示意立体图,显示了用于支撑第一和第二主动轮和偏置滚轮的支撑装置的修正形式;图29是图28的支撑装置的放大示意侧视剖视图;图30A和30B是示意图,分别显示了图28和29所示的支撑装置所支撑的第二主动轮是如何在两个不同位置之间有选择地移动的;图31显示了形成行星齿轮装置的齿轮的各种转动模式;图32是曲线图,显示了组成行星齿轮装置的各个齿轮的转动速度(rpm)的改变;图33是现有技术录相带播放机的示意顶视平面图。
第一较佳实施例在图1中,从顶部示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的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以下称为“录相带播放机”)。在图1中,显示了一个标准的盒带1,它具有大体矩形的构造,并具有由枢轴支撑的侧盖(在图5中由41表示)、供给卷轴1、卷绕卷轴18和一段磁记录带3—其相对的两端分别被系在供给和卷绕卷轴2和18上,且所示的盒带1处于录相带播放机的带盒接收腔内并处于操作位置。在这种状态下,由枢轴支撑的侧盖41已经被打开,且在供给和卷绕卷轴2和18之间延伸并大体上沿着由枢轴支撑的侧盖41的一部分磁记录带3已经由可移动导向柱5、8和17和可移动倾斜导向柱6、9和10拉出到盒带1之外,所有的所述导向柱此时以本领域的人员众所周知的方式从一个休息位置移到到一个操作位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导向柱5、6、8和9被移到在头支架(例如转筒7)的一侧的位置,这一侧远离此时被接收在带盒接收腔中的盒带1。
在该部分磁记录带3被拉出盒带1的情况下,这一段磁记录带3,通过位于盒带1的左前角、且位于盒带内的导向滚轮4a和4b并通过导向柱5和6,而从供给卷轴2向着转筒7延伸,并在绕转筒7转过了预定角度(例如300°)之后,通过位于盒带1内的右前角的导向滚轮4c、4d和4e并通过导向柱8、9、10、12和17,而向着卷绕卷轴18延伸。应该注意的是,导向柱12被固定在可移动导向柱10和17之间的位置并被安装在底板13上。
只要磁记录带3沿着由各个导向柱限定的预定输送路径经过转筒7而从供给卷轴2向卷绕卷轴18延伸,在可移动倾斜导向柱10和固定导向柱12之间的磁记录带3部分就被保持在与声频控制头11相滑动接触的状态。为了将这一段磁记录带3从供给卷轴2沿着预定输送路径向着卷绕卷轴18驱动,在固定导向柱12与可移动导向柱17之间,设置了一个带输送装置;后者包括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以及衬有橡胶的偏置滚轮16。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以将在后面描述的方式,受到底板13的转动支撑,且跨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上的磁记录带3部分受到偏置滚轮16的施力,因而与可移动导向柱一起从一个休息位置移动到一个偏置位置,从而使磁记录带3被保持在与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相驱动接触的状态且其一部分绕第一主动轮14一个预定角度且其另一部分绕第二主动轮15一个预定角度。如从以下描述可见,经过转筒7沿着带输送路径延伸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能够借助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一或两者的转动,而被从供给卷轴2输送到卷绕卷轴18,其中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此时绕着它们的纵轴沿着相同的方向受到驱动。
在图5A至5C中,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所采用的、用于装载盒带1的盒装载装置。该盒装载装置包括可以绕枢轴39作枢轴转动的通过枢轴支撑的盖38,用于有选择地打开和关闭录相带播放机的带盒接收腔。用于支撑将要被装载到录相带播放机中的盒带1的子底板40被安装在对着带盒接收腔的底板13的一部分上,并可以在一个缩回位置与一个插入位置之间移动;该缩回位置与转筒7分开一段距离,如图5A和5B所示,且该插入位置与转筒7相邻—如图5C所示。
借助上述构成的盒装载装置,当盒带1被放置在子底板40上时,盒带1的由枢轴支撑的侧盖41与限定在盖38的侧边缘中的引导槽(guide groove)42相啮合。因此,当盖38如图5A至5C所示地绕枢轴39作顺时针枢轴转动而移向一个关闭位置时,盒带1的侧盖41被自动打开,如图5B所示。随后,承载盒带1的子底板40受到向着与转筒7相邻的插入位置的驱动,如图5C所示。
虽然图5A至5C所示的带装载装置是这样的设计的,即使得盒带1能够与子底板40一起作与底板13平行的移动,但它也可以被这样地设计,即使得盒带1能够绕卷轴驱动齿轮21而从缩回位置枢轴转动到插入位置,如图6所示。
在所示实施例中的转筒7,具有双方位头组件(double azimuthassembly)19和飞行擦除头(flying eraser head)20,两者都被安装在其上以与其一起转动。双方位头组件19包括多个具有不同方位角的磁头,并被制成在单个的头芯片上。在目前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的转筒7是这样的类型的,即其中装有驱动马达并适于由该内装驱动马达沿着一个预定方向进行驱动。驱动马达沿着一个预定方向进行驱动。
卷绕卷轴18适于借助卷轴驱动齿轮21与形成在卷绕轮毂的基座上的外部螺纹之间的啮合,而沿着所需的方向受到驱动;该卷绕轮毂与卷绕卷轴18驱动啮合,就象在传统录相带播放机中那样。卷轴驱动齿轮21,通过图2所示的传送系统,而由直流马达22进行驱动,现在就对其进行描述。
参见图2,直流马达22具有驱动轴,在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齿轮23(drive pinion),用于与其一起转动。其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一个从动轮24的从动臂25被可转动地安装,但它在直流马达22的驱动轴上沿着轴向是不可移动的,从而在从动轮24与驱动齿轮23相啮合的情况下沿着驱动轴横向延伸。如此安装在从动臂25上的从动轮24,根据直流马达22的驱动轴的转动方向,有选择地与中继齿轮26或形成在供给轮毂27的基座上的外部螺纹相啮合,其中供给轮毂27与供给卷轴2驱动啮合。
中继齿轮26被保持在与卷取驱动齿轮组件21啮合的状态—其中卷取驱动齿轮组件21包括具有不同的齿数并共轴耦合的大直径和小直径齿轮,因而,从从动轮24传递到中继齿轮26的驱动力也能够被传递到卷取驱动齿轮组件21。
本发明的所示实施例中所用的直流马达22具有以下的驱动特性。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众所周知的,随着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的圈数的增大,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的直径增大。在将磁记录带3卷绕在卷绕卷轴18的过程中,在第二主动轮15与收取卷轴18之间延伸的那部分磁记录带3的张力随着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的直径而增大。换言之,如果卷绕卷轴18的转动力矩,不论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的直径的改变如何,都是固定的,则作用在此时从供给卷轴2向着卷绕卷轴18行进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上的张力得到了不利的增加。这种问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得到了有效的消除。
参见图2,为了讨论的目的,用m表示从直流马达22至卷绕卷轴18的减速比。另外,如果在正在卷绕的带的开始阶段—其中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前端部分已经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卷绕卷轴18的速度(rpm)、在带卷绕的结束阶段—其中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后端部分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卷绕卷轴18所需的力矩、以及在带卷绕的最后阶段卷绕卷轴18的速度(rpm)(它们都是使在带卷绕的最后阶段作用在磁记录带3上的最后张力等于在带卷绕的起始阶段作用在磁记录带3上的起始张力所要求的),分别用VB、ΦE和VE表示,则直流马达22在带卷绕的起始阶段的起始力矩TB和同一直流马达22在带卷绕的最后阶段的最后力矩TE,具有以下的关系TB=ΦB/m……(1)TE=ΦE/m……(2)另外,直流马达22在带卷绕的起始阶段的速度VB和同一直流马达22在带卷绕的最后阶段的速度VE,具有以下关系VB=m·VB……(3)VE=m·VE……(4)
图10显示了直流马达22的力矩T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V=n·T+L……(5)其中L表示直流马达22的启动力矩,且n表示一个特性曲线的梯度—该曲线表示了直流马达22的速度改变与启动力矩T之间的关系。
将直流马达22在带卷绕的起始和最后阶段的力矩和速度代入公式(1),得到VB=n·TB+L……(6)VE=n·TE+L……(7)将公式(1)和(3)代入公式(6),得到VB·m=(n·ΦB/m)+L……(8)且将公式(2)和(4)代入公式(7),得到VE·m=(n·ΦE/m)+L……(9)用公式(8)减公式(9),得到
(VB-VE)m=n·(ΦB-ΦE)/m, 即m=±{n(ΦB-ΦE)/(VB-VE)}1/2……(10)假定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3的最大直径是37.6mm,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3卷的最小直径是14mm,且磁记录带在带卷绕的起始阶段和最后阶段的张力都是30gr,则参数ΦB和ΦE为ΦB=21gcm,且ΦE=56.4gcm假定这一段磁记录带3在录相带播放机的记录模式期间以33.35mm/秒的速度移动,则参数VB和VE为VB=45.5rpm,且VE=17rpm描述直流马达22的速度改变的特性曲线的梯度n,在无负载的条件下,等于直流马达22的速度除以启动力矩的商的负值,即n=-(马达22在无负载的状态下的速度)/(马达22的启动力矩)。因此,假定启动力矩是135gcm且直流马达22在无负载状态下的的速度是4907rpm,则所产生的带负号商约为-36.348,因而从公式(10),所得到的减速比m为6.72。
应该注意的是,在有关直流马达22的驱动特性的前述描述中,为了简单起见,没有考虑在包括各种齿轮的传动系统中出现的传动损耗。然而,在传动损耗有害的情况下,直流马达22所需要的力矩应该通过将对应于传动损耗的值加到其上而计算出来。图10中的虚线表示了当磁记录带3的张力在从卷绕卷轴18上的带卷绕的开始至带卷绕的结束都被保持在恒定值的情况下,直流马达22的速度与它产生的力矩之间的关系。当直流马达22在将预定的电压加到其上的情况下得到驱动时,在磁记录带3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过程中,力矩的一个过量—用Δζ表示—产生作用,因而,磁记录带3的张力有一定的增大。当必须减小力矩Δζ时,应该通过检测卷绕卷轴18的转动速度并随后根据检测到的卷绕卷轴18的转动速度而改变将要施加到直流马达22上的电压,对直流马达22进行控制。
第一主动轮14能够以将在后面描述的方式与偏置滚轮16配合,并与第二主动轮15进行配合,以便以预定的速度输送这一段磁记录带3;第一主动轮14具有共轴安装在其上并与其一起转动的飞轮29。第一主动轮14通过无端驱动带30,并通过共轴固定在转筒7的下端上的筒形带轮28,而与安装在转筒7内的驱动马达相驱动耦合。因此,第一主动轮14沿着预定的方向(例如图1所示的逆使针方向),绕其纵轴而得到转筒7的内装马达的驱动。
当第一主动轮14,借助无端驱动带30,而受到安装在转筒7内的马达的驱动时,且当第二主动轮15沿着预定的位置移动时,第一主动轮14施加的一个转动力以如图3和4所示的方式被传递到第二主动轮15。
现在描述用于将第一主动轮14的转动力传递到第二主动轮15的驱动传动装置。参见图4,第二主动轮15具有安装在其上的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31a和31b,它们以压配合的方式安装并彼此轴向上相距大于磁记录带3的宽度的距离,类似地,第一主动轮14具有以压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其上的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32a和32b(图3),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32a和32b轴向上彼此相距大于磁记录带3的宽度类似距离;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32a和32b的结构与第二主动轮15的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31a和31b的结构相同。
第一主动轮14的转动力,通过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底板上的主动轮中继齿轮33,而被传递到第二主动轮15;主动轮中继齿轮33的转动轴得到定位,以占据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其余的顶点分别被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所占据。如图4所示,主动轮中继齿轮33具有大体上为筒形的结构,且其相对的端部具有沿着径向向外的凸缘并带有沿着圆周方向的齿,以限定相应的齿轮—这些齿轮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31a、32a和31b、32b相啮合。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主动轮中继齿轮33与第二主动轮15上的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31a和31b之间的实际啮合,是当第二主动轮15移到预定的啮合位置时发生的,这将在下面描述。
第二主动轮15由主动轮支架35支撑并能够在图3的虚线所示的脱离啮合的位置与实线所示的啮合位置之间作枢轴运动,而主动轮支架35借助枢轴销34而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13上。主动轮支架35绕枢轴销34作枢轴运动,且枢轴销34被设置在此时被保持在远离主动轮中继齿轮33的啮合位置的第二主动轮15的一侧。主动轮支架35绕枢轴销34的顺时针枢轴运动,即第二主动轮15至啮合位置的角移动,是在跨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上的磁记录带3部分受到施力因而在偏置滚轮16的作用下变形从而呈现出大体上为Ω形的形状时,而发生的,而这种变形是由于偏置滚轮16从休息位置至偏置位置的运动而引起的。
更具体地,当偏置滚轮16移动到如图3所示的偏置位置时,偏置滚轮16的转动轴占据了与主动轮中继齿轮33相邻的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相应转动轴之间的想象连接线一侧的位置。同时,第二主动轮15被保持在受到绕在偏置滚轮16的磁记录带3的一部分的拉力的啮合位置,因而与第二主动轮15共轴的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31a和31b与主动轮中继齿轮33啮合。因此,当偏置滚轮16向着偏置位置移动时,第二主动轮15也移向该啮合位置,且主动轮支架35绕枢轴销34作顺时针枢轴运动。
偏置滚轮16在休患位置与偏置位置之间作角运动,因此,如图4所示,偏置滚轮16被可转动地安装在滚轮轴37上,而滚轮轴37被固定安装在可移动支撑臂36上。应该注意的是,偏置滚轮16被松散地安装在滚轮轴37上,因而当偏置滚轮16处于偏置位置时,它将不与滚轮轴37接触,或者即使它与滚轮轴37接触,偏置滚轮16将不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否则这种外力将从滚轮轴37传递过来)。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分开很小的距离,且该距离被适当地选择以使向着偏置位置移动的偏置滚轮16能够能够通过它们之间的空间,而不论第二主动轮15的位置如何。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一段磁记录带3,借助从主动轮中继齿轮33传递到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驱动力,而从供给卷轴2被输送到绕在转筒7上的卷绕卷轴18,同时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相应部分由偏置滚轮16施力并绕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上并随后移向如图3所示的偏置位置。由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实现的带输送系统,将在下面结合图7得到详细描述。
假定作用在第二主动轮15与此时卷绕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收取卷轴18之间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开始部分上的张力用t5表示,且作用在转筒7与第一主动轮14之间的这一段磁记录带的末尾部分上的张力用t1表示,且绕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中的任何一个之上的磁记录带3相对于相应的主动轮的转动轴的卷绕角度用θ表示。另外,与第二想象直线—该第二想象直线连接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该第二主动轮15被保持在啮合位置)的相应转动轴并通过偏置滚轮16(此时被保持在偏置位置)的转动轴一平行的 第一想象直线同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转动轴与处于偏置位置的偏置滚轮16的转动轴的所连的想象直线之间的夹角用α表示。换言之,连接处于偏置位置的偏置滚轮16的转动轴和第一主动轮14的转动轴的想象直线,与连接处于偏置位置的偏置滚轮16的转动轴和第二主动轮15的转动轴的想象直线,形成了(180°-2α)的夹角。
图8显示了作用于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部分上的张力的分布。一个力F使偏置滚轮16返回到休息位置,它是由作用在此时处于偏置位置的偏置滚轮16上的磁记录带3的张力t3产生的,并用以下公式表示F=2t3·cosα………(11)在偏置滚轮16和第一、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每一个之间的接触点上产生的压力P,由以下公式表示P=(F/2)·(1/sinα)………(12)
将公式(11)代入公式(12),得到P={1/(2·sinα)}·2t3·cosα=t3/tanα……(13)因此,张力t3为t3=(t1/eμθ)-Pμ………(14)t3=t5·eμθ+Pμ………(15)其中μ代表这一段磁记录带3与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每一个之间的摩擦系数。将公式(14)和(15)相加,得到2t3=t1/eμθ)+t5·eμθ………(16)将公式(13)代入公式(14),得到t3=t1(1/eμθ)-μ(t3/tanα)………(17)解公式(17),得到张力t3的结果t3=(t1/eμθ)·{1/(1+μ/tanα)}………(18)另外,从公式(16),
t1=eμθ(2t3-t5·eμθ)………(19)将公式(19)代入公式(18),得到t1=eμθ(2t1/eμθ(1+μ/tanα)-t5·eμθ)………(20)因此,解方程(20)给出张力t1t1={t5(1+μ/tanα)/(1-μ/tanα)}·eμθ………(21)图9是曲线图,显示了当角α改变同时公式(21)中的参数μ、θ和t5分别被固定在0.1、180°和30gr时获得的带驱动力的改变。在图9的曲线图中,角α和带驱动力分别表示在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上。在这些条件下,使公式(20)中的项(1-μ/tanα)等于零的角α为5.71°,且如图9所示,带驱动力变为无穷大。
如上所述,在实施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为了沿着沿从供给卷轴2至卷绕卷轴18的一个方向的预定带输送路径驱动这一段磁记录带3,在不使偏置滚轮16将磁记录带3的那些相应部分压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上的情况下,采用了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每一个所施加的驱动力。换言之,磁记录带3的那些相应部分被保持在与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面对面接触的状态,并同时绕相应的主动轮的转动轴预定的角度,因而来自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每一个的驱动力能够有效地被传递到这一段磁记录带3上,而不需要用外力将这一段磁记录带3压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中的任何一个上。
第二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在图11中得到了示意显示,且图11是顶视图。能够在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中采用的限定带输送路径的导向柱和包括第一、第二主动轮14和15以及偏置滚轮16的带输送装置,都可以与用在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中的那些相同。然而,在图11的录相带播放机中采用了不同的导向柱设置,且其将在下面得到描述。
参见图11,导向柱用302、303a至303c和304a至304d表示。在它们之中,导向柱303a是可移动倾斜导向柱,导向柱303b和303c是固定在底板13上的固定倾斜导向柱,且导向柱304a至304c是与底板13垂直设置的可移动导向柱。
导向柱305在功能上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中的固定导向柱12。导向柱306在功能上对应于用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导向柱17,但具有双重功能,即被用作与可移动导向柱17等价的导向柱并被用作与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相配合的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其中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相对于向着卷绕卷轴18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行进方向被设置在末尾侧。如从以下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的,张力调节导向柱301和306,构成了张力控制装置的相应部分。
将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部分拉到盒带1之外从而使其绕在转筒7上的各种导向柱的具体设置,不构成本发明的主题,因而,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导向柱设置。而为了简单起见,下面将不详细描述导向柱设置的细节,如图11所示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这一部分,在转筒7上绕了约190°,但本发明不仅限于磁记录带3绕转筒7的这一具体的角度。
另外,如图11所示,转筒7不带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双方位头组件19,而是具有具有不同方位角的磁记录和/或再生头,用19a和19b表示,且它们沿着转筒7的圆周隔开。然而,转筒7所携带的磁头的具体类型和/或布置不构成本发明的主题,应该注意的是图1所示的双方位头19也可以被用在图11的录相带播放机中。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使磁带传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中相对于磁记录带3向卷绕卷轴18的行进方向处于前面的一个,即第二主动轮15,以略微高于第一主动轮14的周边速度,而得到驱动。为此,如果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绕它们的转动轴以相等的速度受到驱动,则第二主动轮15应该具有略微大于第一主动轮14的直径。或者,如果第二主动轮15具有等于或略微小于第一主动轮14的直径,则第二主动轮15应该以高于第一主动轮14的速度绕其转动轴得到驱动。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中,将这一段磁记录带3受到第二主动轮15驱动的速度,选择成略微高于这一段磁记录带3受到第一主动轮14的驱动的速度。
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6被用来检测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张力,以使盒带1中的卷绕卷轴18的力矩能够得到控制。为此目的,包括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6的张力控制装置被用来通过相应的轮毂而对驱动卷绕卷轴18的卷取驱动齿轮组件21的驱动进行控制。该张力控制装置的细节被显示在图12中。
参见图12,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6被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的自由端,而领先张力检测臂307具有通过枢轴销308而与底板13枢轴连接的相对一端。该领先张力检测臂307通常受到偏置元件(例如张力弹簧309)绕枢轴销308的顺时针偏置,如图12所示。领先张力检测臂307远离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6的相对一端,具有固定在其上以与其一起运动的遮光部件307a,所述遮光部件307a的功能将在后面描述。
在底板13上接近领先张力检测臂307携带的遮光部件307a的位置处,安装有一个光电检测器310。光电检测器310可以具有任何已知的结构,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并具有限定在光发射器与光检测器之间的光路;该光路适于根据带驱动装置与卷绕卷轴18之间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所施加的张力的幅度,而受到遮光部件307a的程度不同的遮挡。换言之,光发射器所发射且随后被光检测器所接收的光量,根据遮光部件307a在光发射器与光检测器之间的光路中的位置,而得到改变。因此,容易理解的是,光电检测器310的输出信号表示了并正比于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部分所施加的张力的幅度。
光电检测器310的输出信号,被提供给控制电路311,而控制电路311产生将要加到直流马达22上的电压—它是将这一段磁记录带3部分的张力保持在大体恒定的预定值所必需的;该电压根据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这部分的检测张力而变化。
另一方面,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被设置在盒带1远离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的一边,并被可转动地安装在末尾张力检测臂312上,以绕枢轴销313一起作角运动。该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在正常状态下,绕枢轴销308受到诸如张力弹簧314的偏置元件的作用而顺时针偏置,如图12所示。末尾张力检测臂312远离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的一个相对端部,与张力带315相连,而后者能够将一个摩擦力加到与供给卷轴2驱动啮合的供给轮毂27的外周边表面上,从而使这一段磁记录带3从供给卷轴2向外延伸的的一个部分能够被保持在预定的张力,而不论绕着供给卷轴2的磁记录带卷的外径如何改变。
图12的标号316,代表用于当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基本上被完全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且供给卷轴2已经空了时将末尾张力检测臂312的角运动传递到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的连接杆,且末尾张力检测臂312抵抗张力弹簧314而绕枢轴销313作逆时针转动。该连接杆316得到适当的定位,并具有适当选择的长度,以使得除非这一段磁记录带3基本上被完全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时,且在录相带播放机的记录和再现模式中的任何一个之下,连接杆316的相对端分别不与检测臂312和307相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中所用的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与偏置滚轮16之间的位置关系,显示在图13中。虽然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中,第二主动轮15被显示和描述为安装在能够绕枢轴销34在脱离啮合与啮合位置之间作角运动的可作枢轴运动的主动轮支架35上,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主动轮15被固定在如图13和14所示的位置。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中第一主动轮14被显示和描述为通过无端驱动带30而受到内装在转筒7中的马达的驱动,但用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主动轮14适于受到直接驱动系统的驱动,即直接与主动轮驱动马达317相耦合。应该注意的是,该直接驱动系统也可以被用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中。
参见图13和14,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通过一般为U形结构的主动轮支架318,而被可转动地支撑和安装在底板13上。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的各个上端部从主动轮支架318的上臂可转动地向外突出,并具有第一和第二齿轮319和320,分别固定在第一、第二主动轮上,并与之一起转动。第一和第二齿轮319和320被固定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上,并与可转动地安装在主动轮支架318的上臂上的中继齿轮321相啮合,从而使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能够沿着相同的方向绕它们的纵轴转动。第一主动轮14从主动轮支架318的下臂可转动地向外突出的一个下端,与主动轮驱动马达317直接耦合。
如图15所示,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通过用322一般表示的相应轴承对,而得到主动轮支架318的上和下臂的可转动支撑。其中所示的第二主动轮15具有与其相对端相邻的相应部分,它们沿着径向向内变窄,以限定沿着圆周延伸的、以如下所述方式起作用的环行擒纵部件15a。从主动轮支架318的下臂向外突出的第二主动轮15的下端,倚靠在位于主动轮支架318的下臂与主动轮驱动马达317之间的凸轮板323上,以选择与主动轮的纵轴垂直的方向的运动。该凸轮板323的凸轮面具有适当的形状并相对于第二主动轮15得到适当的定位,从而当凸轮板323移近第一主动轮14时,第二主动轮15将沿着轴向向上移动,以达到将在后面描述的目的。然而,第二主动轮15在正常情况下受到弹簧施力压板323沿轴向向下的偏置,而弹簧施力压板323受到例如张力弹簧324的偏置元件的偏置,从而使压板323与第二主动轮15的上端相接触。在第二主动轮15受到张力弹簧(presser plate)324如此偏置的情况下,第二主动轮15的下端被保持在与凸轮板323的凸轮面相滑动接触的状态。
该偏置滚轮能够推动这一段磁记录带3位于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部分,以使其以结合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描述的方式绕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上预定角度,且该偏置滚轮以图16所示的方式得到支撑。偏置滚轮16的相对端是渐细的,以收敛在其沿轴向向外一点,如16a和16b所分别表示的,且被滚轮支架326松散地可转动支撑;其中滚轮支架326具有大体上为U形的结构并具有上和下臂并借助枢轴327而被可作角运动地安装在底板13上。滚轮支架326的上和下臂具有限定在其中以彼此相对的的相应轴承凹槽326a和326b,且偏置滚轮16由松散地接收在相应的轴承凹槽326a和326b中的滚轮支架326支撑。这种支撑系统对于减小可能的摩擦阻力是有效的,这种阻力会对偏置滚轮16的转动产生影响。
更具体地,限定在滚轮支架326的相应上和下臂中的轴承凹槽326a和326b的每一个,都具有适当的孔尺寸一该孔尺寸略微大于偏置滚轮16的主干部分的外径,因而当偏置滚轮16在带装载期间将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该部分拉出盒带1时偏置滚轮16的位置和/或姿态能够得到控制。应该注意的是,偏置滚轮16的渐细端部16a和16b的主干部分相对于轴承凹槽326a和326b得到了适当的定位并被接收在轴承凹槽326a和326b中,从而在信患被记录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上或从这一段磁记录带3再生的记录或再生模式期间渐细端部16a和16b的主干部分将不与在滚轮支架326的上和下臂上限定轴承凹槽326a和326b的相应周边表面相接触。换言之,由于偏置滚轮16的位置是由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确定的,用于滚轮支架326的枢轴327被适当定位在底板13上,从而使渐细端部16a和16b的相应主干部分将不与限定滚轮支架326中的相应轴承凹槽326a和326b的周边表面相接触。
能够被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虽然不是排他地)中的带装载装置,被显示在图17中。如结合图5所描述的,盒带1的由枢轴支撑的侧盖41,响应于盒带1在子底板40上的安装和随后的盖38关闭,而自动地打开。随后,带有盒带1的子底板40,借助驱动装置(未显示),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以手动或自动的方式,从缩回位置移向插入位置。其相对的侧边上形成有齿轮齿的齿条328与装载臂329和331耦合在一起,且齿轮齿与相应的装载臂329和331上的齿轮相啮合,并因而能够响应于子底板40向插入位置的插入而沿着与方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当子底板40向插入位置移动时,装载臂329和331分别作顺时针和逆使针枢轴运动,以分别沿着箭头B和C所示的相应曲线路径移动其上装有可移动导向柱304b和304c的柱支座333a和333b,从而使可移动导向柱304b和304c达到图11的实线或图17的虚线所示的相应位置。
在可移动导向柱304b和304c移动的同时,末尾和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1和306与可移动导向柱304b和304c移到图11的实线或图17的虚线所示的相应位置,而呈现相应的曲线路径。因此,位于相邻由枢轴支撑的侧盖41的盒带1中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该部分,被拉到盒带1之外,并随后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被绕在转筒7上。
同时,偏置滚轮16从图17的实线所示的休息位置,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并沿着曲线路径,移向偏置位置,并随后在偏置滚轮16达到如图13所示的偏置位置之前横穿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一般得到适当的选取,以使之略微小于衬有橡胶的偏置滚轮16的外径。因此,为了使向着偏置位置移动的偏置滚轮16能够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该空间中通过一个小的距离,凸轮板323响应于偏置滚轮16向着偏置位置的接近而移近第一主动轮14,以抵抗张力弹簧324的偏置力而将第二主动轮15沿着轴向向上移动。
一旦第二主动轮15以上述方式沿着轴向被向上移动直到第二主动轮15中的环行擒纵部件15a与滚轮支架318的上和下臂相对准,则滚轮支架318的上和下臂的厚度被容纳在环行擒纵部件15a和15b中,一如图18所示,从而使第二主动轮15能够横向沿着离开第一主动轮14的方向位移,从而增大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第二主动轮15中的环行擒纵部件15a和15b的每一个的径向深度得到适当的选择,以使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能够被增大到足以使偏置滚轮16能够通过它而到达偏置位置的值。因此,即使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略微小于衬有橡胶的偏置滚轮16的外径,一旦沿着轴向向上移动的第二主动轮15以上述方式沿着脱离第一主动轮14的方向横向位移时,该偏置滚轮326就能够通过该空间。
以下,描述对这一段磁记录带3被大体完全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检测方式,即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带的端部的检测方式。图19显示了这样的状态,即其中在录相带播放机的记录或再生模式期间,这一段磁记录带3已经基本上被完全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且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末尾因而从供给卷轴2暴露。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带有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的末尾张力检测臂312,在作用在此时被保持在绷紧状态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末端部分上的张力的作用下,绕枢轴销313沿着E所示的逆使针方向作枢轴运动。末尾张力检测臂312的这种逆时针枢轴运动传递到连接杆316以使后者如图19所示地向左移动,并因而被传递到领先张力检测臂307。
连接杆316的向左位移,造成了固定在领先张力检测臂307上的遮光部件307a移动到光电检测器310的光发射与接收元件之间的光路之外,从而使光发射元件发射的全部光量都能够被光接收元件所接收。光电检测器310随后发出一个与光接收元件接收的光量成比例的输出信号。来自光电检测器310的该输出信号又被提供给控制电路311,后者中断至直流马达22的电压供应,从而使直流马达22停止工作。在直流马达22被停止了预定时间之后,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已知的方式,借助卷轴转动检测装置而基本上将完全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部分或全部倒卷到供给卷轴2上。
连接杆316沿着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即连接杆316向右的运动,是当曾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基本上完全被倒卷在供给卷轴2上时发生的。图20显示了这一段磁记录带3已经基本上完全被倒卷到供给卷轴2上的状态。如其中所示,带有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的领先张力检测臂307,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领先端部部分的张力的作用下,抵抗张力弹簧309,而绕枢轴销308作逆使针枢轴运动(如箭头G所示),因而固定在检测臂307上的遮光部件307a移出光电检测器310中的光路之外。因此,以与当这一段磁记录带3已经基本上完全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时的情况类似的方式,使直流马达22停止工作。
采用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主动轮驱动系统的特征,在于当这一段磁记录带3相对从供给卷轴2向卷绕卷轴18输送的方向的领先侧部分上的张力(如图7的t5表示)变成零时,驱动力t1也变成零,即使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一绕其纵轴受到了驱动。因此,在实施本发明时,该特征被用来检测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带的端部和倒卷在供给卷轴2上的带的端部。
第三最佳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三最佳实施例,利用了结构与用在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中的张力控制装置不同的张力控制装置。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没有采用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中被用来驱动收取卷轴18的直流马达22,而是采用了与第一主动轮14直接耦合的驱动马达317,以便以将在下面描述的方式驱动第一主动轮14。
参见图21和22,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轮14的驱动马达317具有装在其驱动轴上的驱动带轮,用于与其一起转动,该带轮通过一个无端驱动带422,与在底板13上可转动地安装的一个中介轮421相驱动耦合。中介轮421的外周边上带有齿轮齿,这些齿轮齿与形成在通常为盘形的联结器423的外周边上的齿轮齿423a相啮合。盘形联结器423以可转动的方式带有多个(例如三个)行星齿轮423a、423b和423c,因而当盘形联结器423通过无端驱动带422而受到驱动马达317的驱动时,行星齿轮423a至423c绕中心齿轮425转动。中心齿轮425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426上,而转轴426松散地延伸过盘形联结器423并随后被固定在底板13上。
与中心齿轮425啮合的行星齿轮423a至423c,还与环形齿轮427的内齿轮齿相啮合,而环形齿轮427可转动地与盘形联结器423相配合,如图22所示。安装在制动臂428上的一个制动块429与环形齿轮427的外周边表面相摩擦接触;制动臂428可枢轴运动地安装在底板13上。更具体地,例如张力弹簧430的偏置元件被设置在制动臂428的第一端与底板13之间,从而使制动臂428在正常情况下沿着一个方向在张力弹簧430的作用下进行枢轴运动,以使制动块429能够始终被保持在与环形齿轮427的外周边表面相滑动接触的状态。
与其上述第一端相对的制动臂428的第二端428a,沿着与第一端相反的方向延伸,并终止于与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的自由端307c的接触。因此,当领先张力检测臂307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作用于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6上的张力的作用下如图21所示地作逆使针枢轴运动时,制动臂428绕其枢轴横向轴作顺时针枢轴运动,以减小制动块429加到环形齿轮427的外周边表面上的摩擦力。
中心齿轮425与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434上的从动轮433相啮合,而转轴434被设置在大体盘形的从动臂435的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臂上。设置在盘形从动臂435与底板13之间的弹簧元件436,对盘形从动臂435进行施力以使其在预定的轻微压力下与盘形联结器423的下表面相接触。盘形从动臂435所承载的从动轮433,与盘形从动臂435的转动一起,在从动轮433与形成在、且与供给卷轴2共轴的供给轮毂27上的齿轮齿啮合的第一位置与从动轮433与一个中继齿轮438相啮合的第二位置之间,作角运动。
在其一端承载着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的末尾张力检测臂312的一端,安装在枢轴销313上,而枢轴销313又被安装在一个不同的底板442上。该末尾张力检测臂312在正常情况下在张力弹簧314的作用下绕枢轴销313受到逆使针的偏置。在图2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张力弹簧314被设置在主连接杆448的左端448c与末尾张力检测臂312之间。另外,象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那样,末尾张力检测臂312与枢轴销313相邻的部分,带有张力带315,而张力带315能够将摩擦力加到与供给卷轴2相驱动啮合的供给轮毂27的外周边表面上,以使从供给卷轴2向外延伸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部分能够被保持在预定的张力下,而不论绕在供给卷轴2上的磁记录带卷的外径如何改变。
在中继齿轮438之下,设置有一个离合器板446,且中继齿轮438通过固定在中继齿轮438的下表面上的垫片(felt pad)447。离合器板446具有转动盘的形式,其外周边带有棘轮齿(rachet teeth)。因此,当录相带播放机被置于倒卷模式且主连接杆448以下面所述的方式向右运动时,形成在主连接杆448上的一个棘爪(pawel)448h与离合器板446的一个棘轮齿相啮合,以限制离合器板446的转动。
应该注意的是,设置在末尾张力检测臂312与主连接杆448的左端448c之间的张力弹簧314,当主连接杆448在录相带播放机的倒卷模式期间向右移动时松动,但在录相带播放机的记录或再生模式下以将在后面描述的方式拉紧。
参见图23和24,将描述用于使主连接杆448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的装置。如上面所述的,从动轮433,在其中从动轮433与形成在、且与供给卷轴2共轴的供给轮毂27上的齿轮齿相啮合的第一位置与其中从动轮433与中继齿轮438相啮合的第二位置之间,与盘形从动臂435绕转轴426的枢轴运动相一致地在预定角度范围内作角运动。当该从动轮433被保持在第二位置即与中继齿轮438相啮合时,中介轮421的齿轮齿与限定在从动臂435的外周边部分上的第一无齿切口435b相对准,因而没有转动力从中介轮421被传递到从动臂435。另一方面,当从动轮433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即与供给轮毂27的齿相啮合时,中介轮421的齿轮齿与限定在从动臂435的外周边部分上的第二无齿切口435相对准,因而类似地也没有转动力从中介轮421被传递到从动臂435。
形成在从动臂435除了第一和第二无齿切口435b和435c以外的外周边部分上的齿轮齿435a,始终与反向齿轮449相啮合。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弧形开口450a的反向盘450,位于反向齿轮449之下,并与反向齿轮449共轴但具有独立的转动关系,且与反向齿轮449构成一个整体以从其向下延伸的的突出部(boss)449a被接收在反向盘450的弧形开口450a中。反向盘450还带有一个从其向下延伸的突出部450b,而突出部450b与限定在主连接杆448中的一个大体上为三角形的孔相啮合,如将要在下面描述的。
具体结合图24,限定在主连接杆448中的三角孔,由以下部件限定与主连接杆448的运动方向垂直延伸的大体为长方形的槽448a;弧形边448b和448c,它们每一个都具有占据具有预定直径的圆周的相应部分的形状;弧形边448d和448e,它们都具有占据一个圆周的相应部分的形状,且该圆周的直径大于弧形边448b和448c所占据的圆周的预定直径,所述弧形边4481和448e分别通过台肩448g和448f而与从弧形边448b和448c连续。该三角孔具有适当的形状,以使固定有反向盘450的突出部450b当主连接杆448完成了其向左或向右运动时能够分别被台肩448f和448g中的一个所抓住或捕获。此时,固定有反向齿轮449的突出部449a占据与反向盘450中的弧形开口450a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如图23的虚线所示,且在这种条件下,反向齿轮449和反向盘450都可以自由转动,以便于中介轮421与盘形从动臂435的齿轮齿的顺利脱离啮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利用了包括中心齿轮425、行星齿轮424a至424c和环形齿轮427的行星齿轮装置。该行星齿轮装置,以具体结合图25所描述的方式,与在带卷绕侧的张力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相联系。应该注意的是,为了简单起见,在图25中,行星齿轮装置和张力控制装置的该部分是示意显示的。例如,虽然所示实施例中的行星齿轮装置包括三个行星齿轮424a至424c,但在图25中,它们中只有一个即行星齿轮424为了描述的目的而得到了显示。
图31显示了构成行星齿轮装置的各种齿轮的转动次数和转动方向。在图31中,z1表示环形齿轮427的内齿的数目,z2表示中心齿轮425的内齿的数目,z3代表行星齿轮424的内齿的数目,且n代表任意选择的一个数。图31还显示了以下情况(1)所有行星齿轮都被允许经历一个完整的转动,(2)环形齿轮427被允许与固定的盘形联结器皿23经历一个完整的转动。以及(3)情况(2)中的值乘以n被加到情况(1)中的相应值上。在图31所示的情况(3)下,不难看出,盘形联结器423、环形齿轮427、中心齿轮425和行星齿轮424分别经历了(1+n)、(1-n·z1/z2)和(1+n·z1/z3)个转动。
现在描述一个具体的例子,其中z1(环形齿轮427的齿数)、z2(中心齿轮425的齿数)和z3(行星齿轮424的齿数)分别被假定为51、18和16。这些齿轮中的每一个的转数的改变被显示在图32中—其中横坐标轴代表任意选择的数n,且纵坐标轴代表构成行星齿轮装置的各个齿轮的转数。由于中心齿轮425的转数与卷绕卷轴18的转数成正比,所以随着这一段磁记录带3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该转数逐渐减小,伴随而来的是同制动块429摩擦接触的环形齿轮425的转数的增大。另外,盘形联结器423始终以预定速度得到驱动,因为它由驱动马达317经过中介轮421通过无端驱动带422方式进行驱动。虽然建议选择大于-1的值作为参数n,且将比值z2/z1选择为0.85,但环形齿轮427的转数应该是一个较小的值,以减小制动块429引起的摩擦损耗。因此,在带卷绕的开始,-0.9是较好的参数n。
下面,具体结合图25,描述张力控制装置的部分检测这一段磁记录带3在第二主动轮15与卷绕卷轴18之间延伸的部分的张力t的方法。
考虑张力t和t′,作用在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6上的力F由以下公式表示F=t′cosα1+tcosα2=t(η*cosα1+cosα2)……(22)其中η*代表磁记录带3的传动损耗,即这一段磁记录带3与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6之间的摩擦接触引起的传动损耗。在该具体例子中,没有考虑磁记录带3的行进损耗,且η*被设定为1,另外,也没有考虑齿轮的轴损耗和传动损耗。
从作用在领先张力检测臂307上的力矩平衡条件,获得了以下关系f·b=P·c-F·a………(23)其中f代表从制动块429加到中继齿轮438的外周边表面上的力,b代表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的枢轴与力f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P代表张力弹簧施加的弹簧力,c代表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的枢轴与弹簧力P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且a代表领先张力调节导向柱306的枢轴与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的距离。
考虑作用力f,改变公式(23),得到f=(P·c-F·a)/b………(24)将公式(22)代入公式(24),得到f=(c/b)·P-(a/b)·t(cosα1+cosα2)……(25)从公式(25),作用在带内部螺纹的环形齿轮427上的力矩Φ1由以下公式表示Φ1=f·e·μ………(26)其中e代表环形齿轮427的外径的一半,且μ代表制动块429的摩擦系数。在图26中显示了作用在行星齿轮424上的力的关系。由于作用在与环形齿轮427啮合的齿上的力与作用在与中心齿轮425啮合的齿上的力彼此相等,作用在中心齿轮425上的力矩Φ2由以下公式表示。
Φ2=z2/z2·Φ1………(27)假定从中心齿轮425至卷绕卷轴18的速度减速比为ξ,且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的外径为r,则作用在卷绕卷轴18上的转动力矩等于转动力矩Φ2乘以齿轮减速比ξ,因而获得了以下的关系t·r=f·e·μ·z2/z1/ξ………(28)将公式(25)代入公式(28),得到t·r={c/b·P-a/b·t·(cosα1+cosα2)}·e·μ·z2/z1/ξ……(29)
解上述公式(29),给出张力t的结果如下t=c/b·P·e·μ·z2/z1/ξr+a/b·(COSα1+COSα2)·e·μ·z2/z1/ξ·······(30)]]>为了确定磁记录带的卷绕张力,假定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开始被卷绕卷绕卷轴18上时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的半径和当其在卷绕卷轴18上的卷绕结束时其半径分别用rs和re表示。则获得了以下公式tste=re+a/b·(cosα1+cosα2)e·μ·z2/z1/ξrs+a/b·(cosα1+cosα2)e·μ·z2/z1/ξ·······(31)]]>环形齿轮427、中心齿轮425和联结器423的转数将得到确定。中心齿轮425的转数ω2由以下公式给出。
ω2=V/(2πr)/ξ(rpm)………(32)其中V代表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行进速度。从图31,环形齿轮427与盘形联结器423各个的转数ω1和ωr,分别用以下公式表示ω1=ω2·(1-n)/(1-n·z1/z2)……(33)ωr=ω2/(1-n·z1/z2)…………(34)将公式(32)代入公式(34),得到ωr=V/(2πr)/ξ/(1-n·z1/z2)……(35)相应下,驱动马达317与盘形联结器4232之间的减速比ξ′,由以下公式给出,其中ω0代表驱动马达317的转数。
ξ=ωr/ω0…………(36)且如果第一主动轮14的直径用d0表示,则齿轮减速比ξ′得到ξ={V/(2πr)/ξ/(1-n·z1/z2)}/{V/(d·n)}=(d/ξ)/{2·r·(1-n·z1/z2)……(37)图27显示了确定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的半径、张力t5和加到第一主动轮14上的负荷的的计算结果。如图27的曲线图所示,张力t基本上保持在30grf且第一主动轮14上的负荷随着绕在收取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的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在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力矩t不论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磁记录带卷的半径如何都保持固定的情况下,现有技术录相带播放机的通常作法,是采用卷绕卷轴专用的驱动马达,且这导致了制造成本的增加和电力消耗的增大。另外,现有技术录相带播放机具有的另一个问题,是在采用张力检测臂和制动部件(二者都没有显示)以控制卷取驱动齿轮21产生的离合器力矩以使正在卷绕在卷绕卷轴上的这一段磁记录带的张力能够被控制在预定值的情况下,卷取驱动齿轮21产生的离合器力矩必须增大与制动部件所损耗的值相等的值。因此,在现有技术录相带播放机中,加在主动轮驱动马达上的负荷倾向于增大,因而本发明的系统在减小电力消耗和减小制造成本方面上比现有技术系统优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录相带播放机的操作方式如下。假定录相机被置于倒卷模式一其中曾经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上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被从卷绕卷轴18倒卷回到供给卷轴2,驱动马达317如图21所示地被顺时针驱动。随后,借助在盘形联结器423与盘形从动臂435之间的弹簧元件436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盘形从动臂435如图23所示地作逆使针转动。其结果,此时与盘形从动臂435中的第一无齿切口435b对准的中介轮421的齿与盘形从动臂435的齿相啮合,因而驱动马达317通过无端驱动带422而传递的驱动力被传递到盘形从动臂435。
当盘形从动臂435借助驱动马达317的驱动力而作逆时针转动时,与盘形从动臂435啮合的反向齿轮449作顺时针转动。其结果,与反向齿轮449固定的突出部450b沿着顺时针方向作角位移,使主连接杆448向右位移。因此,主连接杆448的右端448b与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相邻接,从而使领先张力检测臂307的端部307c与制动臂428分开。
另一方面,由于主连接杆448的向右位移,如图21所示地向右偏置主连接杆448的张力弹簧314松动,且主连接杆448的棘爪448h与离合器板446的棘轮齿向啮合,从而限制了离合器板446的转动。因此,虽然中继齿轮438受到正在被倒卷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张力的影响,从而通过与卷绕卷轴18啮合的轮毂27而独立地转动离合器板446,中继齿轮438与离合器板446之间的垫片447的介入对于在收取卷轴18上施加一个负载是有效的。
在主连接杆448的向右运动完成时,中介轮421的齿与盘形从动臂435中的第二无齿切口435c相对准,以取第一位置一其中从动轮433与同供给卷轴2啮合的轮毂的齿相啮合,以使供给卷轴2如图21所示地作逆使针转动。以此方式,这一段磁记录带3被倒卷到供给卷轴2上。
如上所述,承载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的末尾张力检测臂312,借助正在被倒卷到供给卷轴2上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张力的作用,而绕枢轴销313作顺时针枢轴运动。由于与其上安装有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的端部相对的末尾张力检测臂312的端部通过连接杆459而与制动臂428相连,从制动臂428承载的制动块429施加到环形齿轮427的外周边表面上的压力,随着正在被倒卷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作用在末尾张力调节导向柱301上的张力的增大而得到减小,因而曾经通过行星齿轮装置而从制动块429作用在用于卷轴2的轮毂27上的力矩减小。因此,正在被倒卷回供给卷轴2上的这一段磁记录带3的张力基本上被保持在预定值。
在该现有技术录相带播放机中,由于在倒卷模式下这一段磁记录带的倒卷是通过离合器装置实现的,正在被倒卷的这一段磁记录带的张力倾向于随着绕在供给卷轴上的磁记录带卷的直径的增大而显著地变化。因此,作用在这一段磁记录带上的张力在带卷绕结束时(此时磁记录带卷的直径较小)太高,因而磁记录带有被损坏的危险。因此,必须用离合器装置来抑制力矩。相反地,如果磁记录带卷的直径较大,这一段磁记录带的张力太低,以致这一段磁记录带不能以一种稳定的方式与磁头相接触,造成再生输出的减小,因而离合器力矩的设定将难于实现。本发明在基本消除这些问题上是有效的。修正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主动轮14被描述为通过无端驱动带30而受到转筒7中的驱动马达驱动。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将该直接驱动系统描述为驱动第一主动轮14且第二主动轮15通过齿轮与第一主动轮14驱动耦合。然而,在图28至30B所示的带输送装置的修正形式中,虽然采用了与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的一个中采用的直接驱动系统类似的直接驱动系统,但第一主动轮14的驱动力向第二主动轮15的传递,是由无端传送带以下面所详细描述的方式进行的。
参见图28和29,驱动马达317的一个外壳具有安装在其上的主动轮支架452,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有底板13。主动轮支架452基本为U形结构,并包括上和下臂,且该该上和下臂之间以并排的方式可转动地支撑有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第一主动轮14与驱动马达317的驱动轴相驱动耦合或以其他方式整体地与该驱动轴形成在一起,且在以可转动的方式通过主动轮支架452的下臂之后,在上端由主动轮支架452的上臂枢轴连接。
第二主动轮15与第一主动轮14平行地延伸,并得到支撑以沿着与其纵轴相交的方向作横向运动,从而有选择地增大和减小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为此,第二主动轮15的相对端部由相应的偏心支撑件453(eccentic holder piece)所支撑,且其纵轴沿着横向偏离各个偏心支撑件453的转动轴。偏心支撑件453适于受到齿轮451的驱动,而齿轮451能够与将这一段磁记录带拉出盒带1的拉动相同步地转动,以在图30B所示的分离的位置与如图30A所示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主动轮15。
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适于由驱动马达317通过拉在滑轮455和456之间的无端驱动带454而得到驱动,而滑轮455和456分别被固定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上。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滑轮455和456具有各自不同的直径,且这些直径得到适当的选取,以使第二主动轮15能够以略微高于第一主动轮14的周边速度的周边速度得到驱动。
衬有橡胶的偏置滚轮16,以类似于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式,受到滚轮支架326的支撑(图16),并能够响应这一段磁记录带3从盒带1中的拉出而从休息位置移向偏置位置。如上所述,随着偏置滚轮16接近偏置位置,偏置滚轮16移过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即使偏置滚轮16具有略微大于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最小距离的外径,偏置滚轮16也能够移过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因为此时主动轮支架452所承载的偏心支撑件453被转动,从而使第二主动轮15到达分离位置一在该分离位置第二主动轮15与第一主动轮14分开了足以使此时接近偏置位置的偏置滚轮16自由通过第一和第二主动轮14和15之间的空间的距离。
虽然结合附图并已经结合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说,各种改变和修正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没有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改变和修正,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它能够与盒带一起操作,该盒带包括分开的带供给和卷绕卷轴和一段磁记录带—该一段磁记录带的相对端部分别被固定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上,所述设备包括一个头承载器,它承载有至少一个磁传感头;第一和第二轮毂,它们分别适合于当盒带被装载到该设备中时与带供给和卷绕卷轴相啮合;一个导向装置,它能够当盒带被装载到设备中且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与第一和第二轮毂相啮合时有选择地将延伸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之间的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一带部分拉到盒带之外或收回到盒带中,以使第一带部分分别到达一个操作位置和一个收回位置,其中在该操作位置该段磁记录带被保持在与头承载器相滑动接触的状态,且在该收回位置该第一带部分被容放在盒带中;带输送装置,它包括第一和第二主动轮,它们彼此平行地延伸并在它们之间限定了一个操作空间;驱动装置,用于至少绕所述第一主动轮的纵轴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一个主动轮支撑部件,用于承载至少第二主动轮以在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在该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一主动轮分离第一预定距离,且在该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一主动轮分离略微大于所述第一预定距离的第二预定距离;一个滚轮元件,它在第一带部分被保持在盒带中的收回位置时通常被保持在一个缩回位置,但当第一带部分被拉到操作位置时能够移到一个偏置位置,所述偏置位置被限定在操作空间与该滚轮元件的缩回位置相对的一侧并与该操作空间相距一个小的预定距离的位置上,所述滚轮元件具有略微大于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但小于第二预定距离的的外径;以及一个可作枢轴运动的支撑部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承载滚轮元件并能够使滚轮元件在缩回和偏置位置之间作枢轴运动;因而当该滚轮元件接近偏置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动轮被移向第二位置,以使滚轮元件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主动轮之间的操作空间以对通过该操作空间的并将要在第一和第二主动轮的每一个上绕预定角度的磁记录带部分进行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动轮具有相等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主动轮以略微高于第一主动轮的速度受到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主动轮具有大于第一主动轮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动轮以相等的速度受到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传递部件,该驱动传递部件用于将第一主动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的转动传递到第二主动轮。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滚轮元件包括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的衬有橡胶的滚轮,且其中所述可作枢轴运动的支撑部件是具有大体U形结构并具有第一和第二臂的滚轮支架,该第一和第二臂每一个都具有限定在其上的支撑孔,且这些支撑孔的直径大体滚轮元件的任何一个相对端部的直径,所述滚轮元件受到滚轮支架的支撑,且其相对端部被松动容放在相应的支撑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可作枢轴运动的支撑部件包括可作枢轴运动的臂,所述滚轮元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可作枢轴运动的臂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主动轮支撑部件包括具有大体为U形结构并具有第一和第二臂的主动轮支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动轮的每一个都与第一和第二臂枢轴连接,且其中所述第二主动轮具有沿着径向向内凹进的环行擒纵部件,该环行擒纵部件被限定在第二主动轮沿着轴向从其相对端部向内的相应部分上,且各个所述环行擒纵部件具有对应于第一和第二臂的每一个的厚度的轴向宽度,并进一步包括一个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能够当所述第二主动轮接近第二位置时沿着轴向移动第二主动轮以使主动轮支架的第一和第二臂的相应厚度被接收在环行擒纵部件之内从而将第二主动轮保持在第二主动轮。
10.一种用于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的带张力控制装置,该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能够被用于盒带,且该盒带包括分开的带供给和卷绕卷轴和一段磁记录带—该一段磁记录带的相对端部分别被固定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上,所述设备包括一个头承载器,它承载有至少一个磁传感头;第一和第二轮毂,它们分别适合于当盒带被装载到该设备中时与带供给和卷绕卷轴相啮合;一个导向装置,它能够当盒带被装载到设备中且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与第一和第二轮毂相啮合时有选择地将延伸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之间的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一带部分拉到盒带之外或收回到盒带中,以使第一带部分分别到达一个操作位置和一个收回位置,其中在该操作位置该段磁记录带被保持在与头承载器相滑动接触的状态,且在该收回位置该第一带部分被容放在盒带中;带输送装置,它被设置在该头承载器与第二轮毂之间并沿着从第一轮毂经过头承载器而延伸到第二轮毂的预定带输送路径,用于输送该段磁记录带;一种卷轴驱动马达,用于有选择地在该段磁记录带从供给卷轴向卷绕卷轴的卷绕期间驱动第二轮毂或在该段磁记录带从卷绕卷轴向供给卷轴的倒卷期间驱动第一轮毂;一个第一张力检测装置,它包括一个通过枢轴支撑的第一检测臂和装在该第一检测臂的一端上从而与所述第一检测臂大体上垂直地延伸的第一张力调节导向柱,所述第一张力调节导向柱位于带输送装置与第二轮毂之间,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装置能够将延伸在带输送装置与卷绕卷轴之间的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二部分的张力保持在预定值而不论绕在卷绕卷轴上的磁记录带卷的直径如何改变;一个第二张力检测装置,包括一个通过枢轴支撑的第二检测臂和装在所述第二检测臂的一端上从而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二检测臂延伸的第二张力调节导向柱,所述第二张力调节导向柱位于第一轮毂与头承载器之间,所述第二张力检测装置能够将在供给卷轴与头承载器之间延伸的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三部分的张力保持在预定值,而不论绕在供给卷轴上的磁记录带卷的直径如何改变;传递部件,用于当该段磁记录带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张力超过该预定值时传递该第二检测臂的运动;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二部分的张力来控制卷轴驱动马达,并当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二和第三部分中的一个的张力超过该预定值时使所述卷轴驱动马达和所述带输送装置都停止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带张力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带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轮、用于绕所述主动轮的纵轴驱动该主动轮的驱动马达、以及能够与该主动轮配合以输送该段磁记录带的滚轮元件,且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中心齿轮;适合于与所述中心齿轮啮合并绕该中心齿轮转动的至少一个行星齿轮;与该中心齿轮的一个转动轴共轴并将该行星齿轮保持在其与该中心齿轮之间的一个内部带有螺纹的环形齿轮;一个联结部件,它以可转动的方式承载着行星齿轮并能够绕与中心齿轮对准的转动轴转动;一个制动元件,用于根据由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二部分的张力将一个制动力加到该环形齿轮上;以及,一个第二传递部件,用于将中心齿轮的转动传递到该第二轮毂。
12.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生设备,能够与一种盒带一起工作,该盒带具有由枢轴支撑的侧盖并包括分开的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以用一段磁记录带一该段磁记录带的两端分别系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上,所述设备包括一个头承载器,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磁传感头;一个支撑板,它能够在休息与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和第二轮毂,它们分别适于当盒带被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时与带供给和卷绕卷轴啮合;一个导向装置,它能够当盒带被装在支撑板上时将延伸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之间的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一带部分有选择地拉出该盒带和收回到该盒带中,从而分别将该第一带部分置于使该段磁记录带被保持在与头承载器滑动接触的操作位置和使该第一带部分被容放在该盒带内的收回位置;一个带盒盖,用于响应于盒带在支撑板上的安装而打开由枢轴支撑的侧盖并覆盖盒带,所述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一部分当其上装有盒带的支撑板被从休息位置移向操作位置时借助所述导向装置而与头承载器相滑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进一步包括一个能够与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轮毂之一上的齿相啮合的卷轴驱动齿轮,所述支撑板能够在休息与操作位置之间绕所述卷轴驱动齿轮作角运动。
全文摘要
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它能够用于盒带,包括一个头承载器,它承载有至少一个磁传感头;第一和第二轮毂,它们分别适合于当盒带被装载到该设备中时与带供给和卷绕卷轴相啮合;一个导向装置,它能够当盒带被装载到设备中且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与第一和第二轮毂相啮合时有选择地将延伸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之间的该段磁记录带的第一带部分拉到盒带之外或收回到盒带中;以及,一个带输送装置。
文档编号G11B15/29GK1115080SQ9510389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0日
发明者桑岛秀树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