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816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线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具体涉及接线端板连接器。
使用多个叠装配合在一起并电连接在一起的电子输入/输出模块在本领域中是公知。多个模块安装在支撑电器元件并使其电连接接地的U形金属轨条上也是公知的。有些例子中,要求提高接线端板连接器的功能,以提供设置选择支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地件互连或共用,提供电源母线,或给连接器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线路辅加电子元件。达到上述结果的一种通行的方法是,使用多个独立的接线端来定制接线端板连接器,每个接线端的形状由连接器壳中的具体位置而定。
但是,需要增强接线端板连接器的功能,同时每个连接器不必有大量不同的接线端,而且不必重新设计整个模块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端板连接器,它能提供所需的增强功能而不需要重新设计整个模块系统。为了说明,将用上述临时专利申请中所述系统中用的接线端板连接器来说明本发明。
连接器包括具有导体插入面和配合面的外壳。接线端阵列设置在导体插入面与配合面之间延伸的各个接线端插入通道中。接线端阵列包括至少一个所选择的接线端。电路板位于导体插入面与配合面之间。电路板与其中设有至少一个所选择的接线端的通道交叉。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到所选择的接线端的电路。至少一个电器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并与接线端阵列隔开,电器元件电连接到至少一个选择的接线端。
本申请中,术语“电器元件”应理解成包括电接线端,电子元件,如热敏电阻器、电容器、电阻器等在本领域中公知的元件。
以下将结合附图以示例说明本发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接线端板连接器的模块电气系统的立体局部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的接线端板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接线端板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的已组装的接线端板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5是本发明的接线端板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发明的接线端板连接器中使用的电路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接线端板连接器中使用的电路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示出了模块输入/输出系统10,其包括安装在轨条22上的一对输入/输出模块12和与轨条22分解开的另一模块12。每个模块12都有与连接器18配合的第一部分14和与接线端板连接器20、30配合的第二部分16。模块12中的一个配合根据本发明制成的增强的接线端板连接器30,而另一个模块具有标准的接线端板连接器20。增强的接线端板连接器30与标准的接线端板连接器20有相同的高度、宽度和配合接口,而且它们之间可相互转换。但是,增强的接线端板连接器30比标准的接线端板连接器20长,并延伸到模块12的部分16的端壁之外。
现在参照图1至4,增强的接线端板连接器30包括上外壳32和下外壳50;电路板66位于上外壳32和下外壳50之间,具有第一连接部分82和第二连接部分90的多个接线端80,多个电器元件102安装在电路板66上并经电路板电连接到所选的一个接线端80上。为了说明,电器元件示成与接线端80的第一连接部分82相同的接线端。可以理解的是电器元件102也可以是其它的接线端或如热敏电阻器、电容器、电阻器等的元件或它们的组合。
上外壳32包括导体插入面34、相对的侧壁36、相对的端壁42和组装面44以及在面34与44之间延伸的多个接线端插入通道48。侧壁36包括用来把上外壳32和下外壳50固定在一起的多个锁紧插孔38。侧壁36和端壁42形成槽46,如图4所示,用于容纳电路板66和下外壳50的一部分,使组装的接线端板连接器30与标准的接线端板连接器20高度相同。上外壳32包括从导体插入面34延伸进外壳的多个用具插入通道35。上外壳32还包括用于把接线端板连接器固定到组件10中的连接器18的制动杆33。
下外壳50包括电路板啮合面52、相对的侧壁54、相对的端壁57、配合面58和在面52与58之间延伸的多个接线端插入通道62。接线端插入通道62穿过各个竖槽由此向外延伸,其尺寸大小能插进图1所示模块12的部分16的配合腔17中。侧壁54包括多个锁紧凸头56,在组装接线端板连接器30时它插入锁紧插孔38中。为了容易模塑下外壳50,可以把它制成如图3和4所示的两件49、51,或者把它制成如图5所示的一件。
电路板66包括第一部分68和第二部分74。第一部分68有多个小孔70和72和将接线端80的第一连接部分82与第二连接部分90相互连接的电路(未示出)。第二部分74包括多个小孔76和将电器元件102互连到所选择的一个接线端80的电路(未示出),如下更详细的描述。认识到电路板66的结构不限于使用小孔,而且如果用可表面贴装的接线端和电器元件,在小孔70、72和76的某些位置或全部位置均可用电路焊盘。
接线端80的第一连接部分82包括能固定在一起的弹簧84和焊片86,如图4所示。每个焊片86包括由此向下延伸的腿88以及用来插入弹簧84的导体插入槽85中的引线部分87,腿的尺寸大小能插入电路板66的各个孔70中,。接线端80的第二连接部分90包括有电路板啮合腿94的连接体92,连接体92的尺寸大小能插入电路板66的孔72中;以及与模块12的部分16中的各接线端(未示出)配合的配合部分96。从图3和4可以看到,接线端80位于电路板66的第一部分上,因此,相对于标准接线端板连接器20,不改变增强的接线端板连接器30的配合面。从图3和4还能看到,下外壳50的插件插入面52比供给电路板66的第二部分74的配合面58和安装其上的电器元件102长。用电路板66中的电路(未示出)把电器元件连接到所选择的一个接线端80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附加的导体可终接到电器元件102,并与已终接到所选的接线端80的选择导体108互连或共用,例如共用终接到接线端板连接器30的接地导体。
接线端板连接器30的组装方法是各接线端部分安装到电路板66上,接线端80的第一连接部分82插入各接线端插入通道中并将电路板66对着上外壳32的组装面44定位。之后,下外壳50在第二连接部分90上定位,它插入外壳50的接线端插入通道62中。下外壳50对着电路板66移动并用进入上外壳32的锁紧插孔38中的锁紧凸头56固定住。外壳50包括配合面58与电路板插入面的延伸部分之间的凹槽64,它与上外壳32的凹槽40一起设置成一个槽,如图1所示当接线端板连接器30配合到模块12时,第二部分16的端部插入该槽中。图4示出插在电器元件102的弹簧部分104中的一个导体108,其中,用具(未示出)插入接线端板连接器30的孔35中,下压弹簧104的端部,使导体108的弹性端110能插入导体插入槽85中。一旦移走用具弹簧84朝导体端部110弹回,使导体108就位。
图5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130,具有上外壳132;多个接线端,它包括有螺纹夹184和弹簧臂186的第一连接部分182;有螺纹夹204和弹簧臂206的电器元件202;如上述的电路板66和下外壳50。如上所述,外壳132的导体插入面134、螺纹插孔135和接线端插入通道148构成用来接收接线端。该实施例示出了一件下外壳150。下外壳150的电路板插入面152还包括多个凹槽1 53,用于容纳伸到电路板66下面的接线端腿188的部分。电路板66和接线端的第二连接部分90与上述的电路板和第二连接部分基本相同。
图6和7示出本发明的另外两个电路板的结构。图6示出的电路板166有多个安装到其上的电子元件168。元件168用电路板中的电路与接线端阵列中所选的接线端互连。图7示出的在其上安装有多个电器元件的电路板266包括两个弹簧臂186,如图5所示,以及多个电子元件268。
本发明的增强的接线端板连接器30与接线端板连接器20可以互换,因此,用户可对输入/输出模块组件编程,以满足工业要求。通过改变电路板66中的电路以共用终接到接线端板中的多个导体,并给选择的线路提供电子元件及其组合,可以很容易地构成接线端板连接器30,而不用重新设计整套输入/输出组件。而且,使用电路板不需取样也不要为每个定制的连接器结构形成很多不同形状的独立接线端。本发明的连接器用相同的接线端并且依靠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所需的电功能。与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相比,本发明的接线端板连接器容易组装,制造成本更低。用相同的基本外壳和接线端通过改变电路板中的电路的路径可构成规定的连接器。增强的模块价格低廉质量上乘,并为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具有导体插入面和配合面;接线端阵列,位于各接线端插入通道中并在导体插入面与配合面之间延伸,接线端阵列包括至少一个选择的接线端,特征在于,电路板位于导体插入面与配合面中间,电路板与其中设有至少一个选择的接线端的通道交叉,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到至少一个选择的接线端的电路;和至少一个电器元件安装到电路板上并与接线端阵列隔开,用至少一个电路将所述元件电连接到至少一个所选择的接线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电器元件与接线端阵列中的一个接线端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选择的接线端包括分开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两者用电路板中的辅助电路相互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上外壳和下外壳构成,所述电路板固定在上外壳和下外壳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接线端的插入通道交叉的第一部分,以及与通道隔开的第二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选择的接线端包括位于上外壳中的第一连接部分和位于下外壳中的第二连接部分,所述两个部分用电路板中的辅助电路相互电连接。
全文摘要
电连接器(30)包括具有导体插入面(34)和配合面(58)的外壳;位于各接线端插入通道中的接线端(80)的阵列,阵列包括至少一个选择的接线端;位于导体插入面和配合面(34,58)中间并与其中设置有选择的接线端(80)的至少一个通道交叉的电路板(66);安装在电路板(66)上与接线端(80)的阵列隔开的至少一个电器元件(102)。用电路板(66)中的电路把元件(102)电连接到至少一个选择的接线端(80)。
文档编号H01R9/26GK1313657SQ01116558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0日
发明者约翰·M·兰迪斯, 戴维·J·法比安 申请人:蒂科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