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740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
背景技术
电话机、传真机、电脑系统、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电讯线路连接上,常是以插头与插座介面配合的方式进行接合或延长连接,此类连接方式的实施是以一插头配合一插座完成连接操作。在实际运用情况下,不同设备间所提供的连接介面或为相同(如同为插头构型、或同为插座构型),这样,其间的连接则须再借助另一衔接件的中介始能实现。
以二同为提供插头介面的通讯线为例,其间的连接即需通过一可提供二相通插座的连接件作为中介;这样在相关电子与通讯设备的运用上,为实现相同构型介面间的连接(通常为插头介面),往往需选配一提供相同构型介面连接的连接附件(通常为提供二相通插座介面的连接件),以便利各式通讯线间的连接。
但在附属连接件的现有技术运用上,因此类的配件是属第三件式的配备,故便利性较差,且在电子配备日趋轻薄短小的潮流下,又有占空间与携带不便的困扰;以一提供二相通插座介面的连接件为例,其运用即有需要接纳占用空间与携带不便的困扰。
请参阅图1所示,图中示出为一美国第6,113,432号专利所揭示的活动式连接件,此一连接件包括一座体1、一上盖2、一提供上盖2於座体I上滑动的滑动机构5、二形成於上盖2与座体1间的插座空间3以及连通於二插座空间3底部的数根金属接条4,此一连接件通过所提供的滑动机构5使其在未运用的收藏状态下,将上盖2下降至与座体1靠合,从而解决此一配件需占空间的困扰。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仍旧无法改变其属於第三件配件的属性,这样,对於此类配件运用需另行携带的不便,仍为一尚待解决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与插座组合介面结构,借以改善单一通讯线的连接介面结构,使之不需配备第三件式连接件的情形下,即可与具有插座介面或具有插头介面的另一通讯线成功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占空间的插头座组合式介面结构,借助一简单的滑动机构使其插座部分於不使用时,可下降至插头部份上,借此减小其所占的空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利携带的插头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借助其直接设置在通讯线上的特点,免除电子设备需配备第三件式连接件的困扰。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架,设於一通讯线的末端上,其特点是,它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形成为一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座的插头结构,另一端用以设置所述通讯线,连结所述二端间的一侧上包括有数条纵贯的线槽;数根金属接条,用以植入所述本体的所述相对应线槽内,每一所述金属接条上还包括一设於一末端上的前凸点、一用以於所述线槽内与所述通讯线叉合的下叉头、及一设於另一末端上方的上突起,其中,所述金属接条设於所述线槽内时,所述前凸点突出於所述插头结构,而所述上突起突出於所述线槽上;以及一插座框体,跨设於所述本体所述通讯线的所述端上,其内形成为一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头的插座空间,所述本体的所述线槽与所述金属接条的所述上突起暴露於所述插座空间中,所述外在插头是由所述插座框体邻近所述本体所述插头结构的一端上的一前开口进入所述插座空间中,以形成与所述金属接条的触合。
在较佳实施状况下,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还可包括有一滑动机构,用以供插座框体於不使用时可下降接近本体,以缩减插座空间於不使用时所占有的空间,此滑动机构可包括设於本体上的滑轨及设於插座框体上用以配合相对应滑轨运动的配合滑动结构。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架设於一通讯线的末端上,其特点是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形成为一用以配合—外在插座的插头结构,另一端用以设置所述通讯线,连结所述二端间的一侧上还包括有数条纵贯的线槽、及一连通所述线槽的横切槽;数根金属接条,用以植入所述本体的所述相对应线槽内,每一所述金属接条上还包括有一设於一末端上的前凸点、一用以於所述线槽内与所述通讯线叉合的下叉头、一第一上突起及一设於另一末端上的第二上突起,其中,所述第一上突起与所述第二上突起间的所述金属接条部分构成—金属延长臂,当所述金属接条设於所述线槽内时,所述前凸点突出於所述插头结构,所述第一上突起与所述第二上突起突出於所述线槽上,且所述金属延长臂於所述横切槽处以对位方式将所述数根金属接条於所述数条线槽内进行交错配置;以及一插座框体,跨设於所述本体所述通讯线的所述端上,其沿所述线槽的两侧是各为开口,并通过所述开口於所述插座框体内分别形成为一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头的插座空间,所述金属接条的所述第一上突起与所述第二上突起分别暴露於所述二插座空间中,所述外在插头是通过所述插座框体相对应的所述开口进入相对应的所述插座空间中,以形成与所述金属接条的触合。
在较全实施状况下,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还可包括有一滑动机构,用以供插座框体於不使用时得以下降接近本体,以於不使用插座部份时,可通过缩减座空间的大小,以缩小整体介面结构体积;而滑动机构可包括设於本体上的滑轨、及设於插座框体上用以配合相对应滑轨的配合滑动结构。
在较佳实施状况下,金属延长臂上还可具有一外披绝缘覆层,以确保金属接条於横切槽中交错配置时的绝缘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用以提供二插座空间的插座框体还可分隔为前後二部,并分别配合一滑动机构,以便利用每一插座空间的独立升起与下降的操作。
为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一现有的移动式电话线衔接座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A是本发明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在插座框体收合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B是图3A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第二实施例在插座框体运用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的第三实施例运用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运用於图5第三实施例中金属接条的立体式意图;以及图7是为运用於图5第三实施例中各金属接条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以下的详细说明中,所有功能与结构相似的元件均采用相同的图号与名称,以便利与统一发明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主要是将插座结构与插头结构结合於一通讯线的连接介面结构上,使所述通讯线於不需配备第三件式连接件的情形下,即可同时具有插座介面与插头介面,便利与任意介面结构型式的另一通讯线连接。
请参阅图2所示,是为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式意图。其中可见,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是架设於一通讯线40的末端上,它包括一本体10、数根金属接条30、及一插座框体20。
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具有一插头结构(附图的左半边结构)与一插座结构(附图的右半边结构),本体10上插头结构的一端(左端)可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座(未图示),另一端(右端)则用以设置所连结的通讯线40,而连结此二端间的一侧上(上侧)还包括有数条供金属接条30架设的纵贯线槽11。
数根金属接条30(参见图3B)是用以分别植入本体10上相对应的线槽11内,每一金属接条30上还可包括有一设於一末端(附图的左侧)上的前凸点33、一用以於线槽内与通讯线40叉合的下叉头31及一设於另一末端(附图的右侧)上方的上突起32;当金属接条30於线槽11内设置完成时,其前凸点33与上突起32应略为突出於本体10的线槽11,以分别与外在插座与外在插头上的金属线相接合。
关於金属接条30於线槽11内固定的技术,是可采用二者间结构上的限位或是其他的结合方法实现,而此技术是为熟悉本技术的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予以说明。
请参见图2所示,插座框体20是跨设於本体20设置通讯线40的一侧(附图的右侧)上,其框体20内形成为一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头(未图示)的插座空间200,於此插座空间200中,暴露有本体10的线槽11与金属接条30的上突起32,而外在插头则是通过插座框体20邻近本体10插头结构的一端上的一前开口24进入插座空间Z0中,形成与金属接条30上突起32的触合;如图所示,插座框体20上还设有供外在插头扳制板配合的扣槽21,以利外在插头於插座空间200中的定位。
显然,借助本发明本体10、插座框体20与金属接条30的配置,可将插座结构与插头结构同时构建在一通讯线40的末端上,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够便利性问题。
请参阅图3A与图3B所示,是分别为本发明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第二实施例在插座框体收合时的立体示意图、以及第二实施例元件的立体分解图;此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是在第二实施例还包括有一滑动机构,用以供插座框体20於不使用时可下降接近本体10,以缩减插座空间200於不使用时所占有的空间,而在图2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其插座框体20是固定设於本体10上。
本发明中,插座框体20与其跨设本体10间的滑动机构可运用多样的现有技术,以实现二者间的相对上下滑动需求,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仅提出其中之一以便利本发明插座框体20可收合於本体10上;如图所示,此滑动机构可包括设於本体10上的滑轨12及设於插座框体20上用以配合相对应滑轨12运动的配合滑动结构26,借助滑轨12与配合滑动结构26的配合,可使插座框体20於本体10上滑动;而为能使插座框体20于本体10上兼有收合与使用二稳定状态,可於滑动机构上设置如图所示的滑轨限位120、限位凸点220、槽隙22等结构,借以达到提供二稳定状态的目的,由于该限位结构属现有技术,故在此亦不再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4所示,即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於其使用状态下与一外在插头50结合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阅图5所示,是为本发明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的第三实施利於使用状态运用时的立体示意图;此第三实施例与前述第一舆第二实施例最大的不同,是在其提供一插头结构与二等效的插座结构,以便利未来多种的需求。
同前所述,此第三实施例包括一本体10、一插座框本20、及数个金属接条30;其中,本体10的一端是同样形成为一可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座的插头结构,另一端则用以设置通讯线40,连结二端间之一侧面上还包括有数条纵贯的线槽11、及一连通各线槽11的横切槽(未图示,是设於插座框体20中间的下方位置上)。
插座框体20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二插座框体20以背向的方式组合构成,借此分别於两侧形成为一可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头50的插座空间200。
数根金属接条(请参阅图6所示),是用以植入本体10相对应的线槽11内,每一金属接条30上还包括有一设其一末端上的前凸点33、一用以於线槽11内与通讯线40叉合的下叉头31、一设於中段上的第一上突起32、及一设于另一末端上的第二上突起32’;其中,第一上突起32与第二上突起32’间的金属接条30部份构成一金属延长臂35,当金属接条30於相对应的线槽11设置完成时,其前凸点33是突出於插头结构,第一上突起32与第二上突起32是突出於线槽11上,而金属延长臂35则於横切槽100处(请参阅图7所示)以对位方式将数根金属接条30於数条线槽11内进行交错配置;本发明中,金属接条30对位方式配置的目的,是用以将二插座空间构筑为二可等效运用的插座结构,借此使本发明介面结构的通讯线40可同时连接二具有插头结构的外在通讯线。
在较佳实施状况下,为确保金属接条30於横切槽100中交错配置时的绝缘,金属延长臂35上还可具有一外披绝缘覆层34,此绝缘覆层34可以沾涂、外贴附、或其他制造方式实现。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金属接条30的第一上突起32与第二上突起32是分别暴露於插座框体20二背向的插座空间200中,以便利二外在插头50可由插座框体20相对应的前开口24分别进入相对应的插座空间200中,完成与金属接条30的接合;而借助金属接条30於横切槽100内的交错配置,可使此二外在插头50成等效的状态。
同前所述,在较佳的实施状况下,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还可包括有一滑动机构,用以供插座框体20于不使用时可下降接近本体10,以於不使用插座部份时,借此缩减插座空间的大小,以实现缩小整体介面结构积的目的;同前第一与第二实施例所述,滑动机构可包括设於本体10上的滑轨、及设於插座框体20上用以配合相对应滑轨的配合滑动结构。
而本发明中,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中的插座框体20还可区分为前后二框体(如图5中间线aa的区隔),并分别配合一滑动机构,用以供此二框体於不使用时可分别下降接近本体10,以缩减相对应插座空间200的大小;同样地,滑动机构可包括设於本体10上的滑轨、及设于插座框体20上用以配合相对应所述滑轨的配合滑动结构。
本发明中,借助一简单的滑动机构可使其插座部份於不使用时下降至插头部份上,借此可有效减小本发明介面结构所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中,借助将插座结构与插头结构直接设置在通讯线上的特点可免除电子设备需配备第三件式连接件的困扰,以实现便到携带的自的。
以上所述是利用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且熟悉本技术的人员还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作出种种的等效变化和等效替换,这些等效变化和等效替换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架设於一通讯线的末端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形成为一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座的插头结构,另一端用以设置所述通讯线,连结所述二端间的一侧上包括有数条纵贯的线槽;数根金属接条,用以植入所述本体的所述相对应线槽内,每一所述金属接条上还包括一设於一末端上的前凸点、一用以於所述线槽内与所述通讯线叉合的下叉头、及一设於另一末端上方的上突起,其中,所述金属接条设於所述线槽内时,所述前凸点突出於所述插头结构,而所述上突起突出於所述线槽上;以及一插座框体,跨设於所述本体所述通讯线的所述端上,其内形成为一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头的插座空间,所述本体的所述线槽与所述金属接条的所述上突起暴露於所述插座空间中,所述外在插头是由所述插座框体邻近所述本体所述插头结构的一端上的一前开口进入所述插座空间中,以形成与所述金属接条的触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滑动机构,用以供所述插座框体於不使用时可下降接近所述本体,以缩减所述插座空间的大小,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於所述本体上的滑轨及设於所述插座框体上用以配合相对应所述滑轨的配合滑动结构。
3.一种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架设於一通讯线的末端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形成为一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座的插头结构,另一端用以设置所述通讯线,连结所述二端间的一侧上还包括有数条纵贯的线槽、及一连通所述线槽的横切槽;数根金属接条,用以植入所述本体的所述相对应线槽内,每一所述金属接条上还包括有一设於一末端上的前凸点、一用以於所述线槽内与所述通讯线叉合的下叉头、一第一上突起及一设於另一末端上的第二上突起,其中,所述第一上突起与所述第二上突起间的所述金属接条部分构成一金属延长臂,当所述金属接条设於所述线槽内时,所述前凸点突出於所述插头结构,所述第一上突起与所述第二上突起突出於所述线槽上,且所述金属延长臂於所述横切槽处以对位方式将所述数根金属接条於所述数条线槽内进行交错配置;以及一插座框体,跨设於所述本体所述通讯线的所述端上,其沿所述线槽的两侧是各为开口,并通过所述开口於所述插座框体内分别形成为一用以配合一外在插头的插座空间,所述金属接条的所述第一上突起与所述第二上突起分别暴露於所述二插座空间中,所述外在插头是通过所述插座框体相对应的所述开口进入相对应的所述插座空间中,以形成与所述金属接条的触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延长臂上还具有一外披绝缘覆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滑动机构,用以供所述插座框体於不使用时可下降接近所述本体,以缩减所述插座空间的大小,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於所述本体上的滑轨及设於所述插座框体上用以配合相对应所述滑轨的配合滑动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框体还区分为前後二框体,并分别配合一滑动机构,用以供所述二框体於不使用时可分别下降接近所述本体,以缩减相对应所述插座空间的大小,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於所述本体上的滑轨及设於所述插座框体上用以配合相对应所述滑轨的配合滑动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插头与插座组合式介面结构,包括一本体、数根金属接条、一插座框体及一滑动机构;本体的一端形成一插头结构,另一端用以设置所连结的通讯线及插座框体,二端间一侧上还包括数条供金属接条架设的纵贯线槽;数根金属接条分别植入本体上相对应的线槽内,以构成通讯线的外接点;插座框体跨设於本体上,其框体内形成一插座空间用以接合一外在插头;滑动机构使插座框体在本体上进行上下移动;这种组合式介面结构可使运用与携带便利。
文档编号H01R27/00GK1393965SQ0112236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日
发明者刘森祥, 胡智钦 申请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