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619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硬皮电缆挤压连接于同轴电缆连接器一端的挤压连结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段式推进机构的挤压连结工具。
按,同轴电缆连接器是一种常用的器件,广泛用于同轴电缆与各种电子器件的电气连接。现有的同轴电缆均包含有一中心导体,中心导体上包覆有绝缘体,绝缘体周围至少配置有一层编织屏蔽体,屏蔽体外则包覆有外皮。现有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则包含有接头本体和套合元件,并利用套合元件挤压结合于接头本体的外套筒而使外套筒向内压缩变形,以与同轴电缆紧密连结。由于同轴电缆的外皮为硬质材料,所以同轴电缆的自由端无法徒手压入同轴连接器上形成结合,而必须借助压入工具使同轴电缆自由端压入同轴连接器,再利用挤压工具将套合元件挤压至接头本体的外套筒上,从而使硬皮电缆连结于同轴连接器的一端。显然,这种连结操作需要多种安装工具,其成本也比较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以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将硬皮电缆挤压连结于同轴电缆连接器一端的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机体的两端相对设置一模具支持座和支持体,并在模具支持座和支持体上分别设置一模具机构和多段式推进机构。模具机构内设有用于夹持固定硬皮电缆的孔穴;多段式推进机构的圆筒状推杆位于模具机构孔穴的轴线上并且可在支持体的开口内作轴向多段式滑移。
基于以上的结构,通过手把使多段式推进机构作第一段挤压推进时,可使硬皮电缆的一端压入接头本体内并使接头本体与套合元件形成组合但未压紧的状态;第二段挤压推进时,将使接头本体的外套筒与套合元件形成压紧状态,从而使硬皮电缆紧密连结于同轴连接器的一端。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例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剖面侧视图。
图4B为图4A中4B—4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段推进的动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把向上扳动的动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段推动的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拨钮使推杆回位的示意图。
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10用于连结硬皮电缆20并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模具支持座11,模具支持座11设有可抽换式的模具机构2以适应各种规格的同轴硬皮电缆。模具机构2包括两个分开的模具21、22和扣耳机构23,模具21、22之间形成螺纹孔穴24并通向开口12;模具21、22呈闭合状态时可使螺纹孔穴24夹持固定硬皮电缆20。模具机构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详述。
支持体13设于机体1的一端并与模具支持座11相对,其上设有一多段式推进机构4;多段式推进机构4的圆筒状推杆5位于螺纹孔穴24的轴线上并可在支持体13的开口内滑动。手把3设置于机体1的一端并与机体1形成一锐角,其一端31利用支轴32装设于支持体13上,以使手把3可以支轴32为中心转动;手把3的一端31利用支轴42与多段式推进机构4的推柄41相连并可以支轴42为中心转动。推柄41的一端形成一分叉臂43,其间装设有推轴44和推块45;推轴44装设在分叉臂43上,而推块45上设有至少两个相通的圆弧凹槽451、452,圆弧凹槽451、452的顶缘为弯弧面453,推轴44可在圆弧凹槽451、452之间位移,以进行多段式的推移;图3所示为推轴44位于圆弧凹槽451中,且尚未作推移动作。由于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圆弧凹槽451、452,故仅能作两段式推移。推块45的一端连结有一圆筒状推杆5,推杆5具有一杆状元件51并具有中心销53,可抵住接头本体201向前移动;杆状元件51上套设有一弹性元件6(如弹簧),使多段式推进机构4可复位。
参考图2、图4A、图4B所示,多段式推动机构4利用卡制机构7止挡其继续动作。推块45的底部具有定位槽71及齿部72;卡制机构7利用轴杆73装设在机体1上,轴杆73上套设有转轴74和两个弹性元件75(如弹簧),转轴74上形成有定位件741且位于定位槽71内,弹性元件75的一端固定于定位件741上;当推块45轴向移动至定位时,定位件741恰与齿部72卡合,使推块45无法自行退回开始位置。
图3和图5表示手把3扳向支持体13时模具机构2和多段式推进机构4及卡制机构7的相关位置和相应关系,硬皮电缆20的一端已压入接头本体201中,接头本体201组合有一套合元件202(但尚未压紧的状态)。现有的同轴连接器包括有接头本体201和内有锥状孔的套合元件202,接头本体201还包括由可变形薄材制成的外套筒203;因此,接头本体201与套合元件202连结时,将使外套筒203向内压缩变形呈锥状孔的外表形状。挤压前需将套合元件202滑入硬皮电缆20,而接头本体201则置于硬皮电缆20的一端,然后穿过模具机构2的螺纹孔穴24和开口2并将模具机构2扣合呈闭合状态,以夹持固定硬皮电缆20,直至中心销53抵住接头本体201。
当手把3以支轴32为中心从张开位置压下时(如图5),可使多段式推进机构4以支轴42为中心向前推动,推柄41的移动将使推轴44滑入圆弧凹槽451内并在圆弧凹槽451内推动推块45,而推块45则使推杆5的中心销53向模具机构2移动,直到中心销53抵住接头本体201向前移动。显然,推杆5的第一段挤压移动距离为推轴44位于圆弧凹槽451内的推动距离,而第一段的挤压移动距离将使电缆20的一端压入接头本体201的外套筒203中,并使接头本体201与套合元件202形成组合但未压紧的状态。此时,卡制机构7的定位件741因推块45的前移而卡合在齿部72,使多段式推进机构4无法退回原位(如图5A所示)。
当接头本体201与套合元件202形成组合状态时(如图5所示)需将模具机构2的扣耳机构23打开,以使硬皮电缆20不受任何压力的夹持固定,以利于下一次挤压时硬皮电缆20可向后退缩。完成图5所示的挤压步骤后,再次将手把3扳离支持体13至张开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推柄41将后移,而使推轴44沿弯弧面453由圆弧凹槽451滑移到圆弧凹槽452内,并利用弹片454的弹力而使推轴44可确实掉入圆弧凹槽452中。
将手把3由图6的张开位置压下(如图7所示)进行第二段的挤压,此时推轴44在圆弧凹槽452内推动推块45,使推杆5的中心销53抵住接头本体201进行挤压。显然,推杆5以推轴44位于圆弧凹槽452内的推动距离作为挤压接头本体201与套合元件202的第二段挤压距离,第二段挤压距离将使接头本体201的外套筒203与套合元件202紧密挤压结合,并使硬皮电缆20连结至同轴连接器的一端。此时,卡制机构7的定位件741则因推块45再度前移而与齿部72脱离啮合,定位件741位于推块45的底部。由于推块45不受定位件741的卡制,使整个多段式推进机构4不再受到限制,而能利用弹性元件6的回复力使多段推进机构4回复到图3所示的开始位置。
如图4B、图8所示,若在挤压过程中发生误操作或挤压元件来到达确定位置时,即可拨动拨钮76,以使定位件741离开齿部72,如此即可使推块45不受定位件741的卡制,使多段式推进机构4不再受限制而能利用弹性元件6的回复力回复到图3所示的开始位置。
推杆5的凸缘52和中心销53间设有一窗口54,可检测硬皮电缆20的中心导体204是否到达确定位置;若未到达确定位置时,可利用拨钮76使多段式推进机构4回复到图3的开始位置。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多段式推进机构使硬皮电缆20的一端与接头本体201结合,再使接头本体201的外套筒203与套合元件202压紧结合,从而使硬皮电缆20紧密地连结于同轴连接器的一端。
权利要求1.一种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机构及模具支持座、多段式推进机构及支持体;所述模具支持座和支持体相对设置于机体的两端;所述模具机构设置于模具支持座上,其内部设有用于夹持固定硬皮电缆的孔穴;所述多段式推进机构设置于支持体上,其圆筒状推杆位于模具机构孔穴轴线上并且可在支持体的开口内作多段式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段式推进机构包括一推柄,推柄的一端连接有推轴和推块,推块上设有至少两个相通的圆弧凹槽,推轴位于圆弧槽内并可在两圆弧凹槽间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体与多段式推进机构间设有用于使多段式推进机构回复原位的弹性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的底部形成有定位槽和齿部并与卡制机构互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机构具有一轴杆,轴杆上配置有一转轴和至少一弹簧元件,转轴上设有定位件并可与齿部卡合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多段式推进机构回位的拨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轴上设有用于检测电缆是否压入接头本体的窗口。
专利摘要硬皮电缆挤压连结工具主要包括相对设置于机体两端的模具机构和多段式推进机构。模具机构内设有用于夹持固定电缆的孔穴;多段式推进机构的圆筒状推杆位于模具机构孔穴轴线上并可沿轴向作多段式推进。通过手把使多段式推进机构作第一段推进时,可使硬皮电缆一端压入接头本体中并使接头本体与套合元件形成组合但未压紧的状态;第二段推进可使接头本体的外套筒与套合元件形成压紧状态,从而使硬皮电缆紧密连结于同轴连接器一端。
文档编号H01R43/04GK2473785SQ0121872
公开日2002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3日
发明者张祈福 申请人:张祈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