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60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缆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中的连接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缆插头。
以下结合
现有电缆插头的缺陷(1)、不方便操作插头下部的螺钉或锁扣如图7、8、9所示,现有两种形式的插头4或6在实际使用中,当两个以上插头并排安装且电缆8统一向下走线时,要想十分顺利地拧动插头4的下固定螺钉5、或松开插头6的下固定锁扣7,就必须保证两条相邻电缆之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按照人机工程的要求,这个间隙应大于10mm。但是在使用36PIN以上的高密度D型连接器时,与之相匹配的电缆8一般较粗硬,如果此时单板较窄,两条相邻电缆之间的间隙就会很小,手指无法伸入到插头4、6的下部,即使勉强伸入也不能正常操作下边的螺钉5及锁扣7,给电缆的装配和维护带来很大的不便。
(2)、电磁屏蔽效果差如图10所示,在正常情况下,D型插座3的面板与拉手条2的内表面之间由于接触不好,顺着拉手条的开孔方向,存在一个狭长的缝隙9,例如,采用DB50连接器时,缝隙长度达50mm。在插头与插座连接后,无法使拉手条2内表面与D型插座3的面板有效贴合,形成良好的接触,严重影响单板1所在插框的屏蔽效果,在整机或插框进行EMC测试时,往往容易在此处超标。
(3)、插头稳定性差如图11所示,现有的斜出线插头6与插座连接后,插头6的面板与拉手条2的面板之间存在间隙10。如图12中的箭头方向所示,插头6在安装后容易受应力作用向左或向右歪斜,影响插6与插座间的电气连接可靠性。对于现有的直出线插头4,在连接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构造一种电缆插头,其主体的前端为可与插座配合的插口端、后端为斜出线电缆引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出线电缆引出端与所述插头的插拔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80度;所述插头主体上还装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插头与其所插入的插座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与所述电缆引出端相反方向的位置;所述插头主体前端面的两侧边各设有一条凸起的垫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中,每一条所述垫条由所述插头主体前端面上凸起的高度为2~4mm;每一条所述垫条的宽度为1.5~2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中,所述固定机构可以是螺钉或锁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中,所述垫条与所述插座主体可以是一体结构,例如将所述插座主体前端面的两侧边向前伸出形成所述垫条。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插头,可解决在多个插头并排安装情况下出现的电缆装配和维护困难问题,改善电缆的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改善单板的屏蔽性能,从而使插框或整机能通过EMC测试;提高插头与插座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7是电缆统一向下走线的多个插头并排安装时的主视图;图8和图9是在图7所示的多个并排插头中间取一个直出线及斜出线插头单独观察时的左视图;图10是图1的A-A剖视图;图11是现有斜出线插头的前端面板与拉手条面板之间存在缝隙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插头可能左右晃动的示意图;图13、14、15、1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电缆插头的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及右视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多个并排安装且电缆统一向下走线时的主视图;图18是在图17所示的多个并排插头中间取出一个插头单独观察时的左视图;图19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插头进行拉力试验的示意图;图20和图21是采用同样的单板分别插接现有电缆插头及本实用新型电缆插头进行的辐射发射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时,插头11的固定螺钉12也可以更换为图5中所示的锁扣7。每一条垫条13的宽度一般在1.5~2mm之间,凸起的高度尺寸一般是在图11中所示间隙10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过盈量,以便在装配时能压紧拉手条2,过盈量的大小应根据插头注塑胶料的柔软度并结合插头与插座的装配实验来确定,过盈量太小时无法压紧拉手条,使其与插座面板良好接触;过盈量太大时会影响插头与插座的电气接触,一般情况下,每一条垫条13由插头主体前端面上凸起的高度在2~4mm之间。本实施例中的插头采用的是注塑件结构,当然采用金属或塑胶组件也可以实现,但是,在采用金属件时,由于为刚性材料,垫条13的凸起不能过盈,否则会与拉手条发生干涉,此时插头无法压紧拉手条,对EMC性能的改善没有太大帮助。
在图13中,两条较粗的电缆8与该插头11相连;电缆8是向下斜向伸出的,其伸出方向与插头的插拔方向之间的夹角在60度到80度之间,便于电缆从插头尾部出线后向下走线、绑扎,具体角度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在安装插头时,为了防止插头的在外力作用下的脱落,插头与插座之间必须有可靠的固定措施。现有插头采用的是两个螺钉或锁扣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只有一边有紧固螺钉,另一边悬空,因此需要采取其它措施进行固定。
图17、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缆插头固定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插头上部通过螺钉12固定,插头下部的固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电缆8向下走线走到本插框的走线槽后,绑扎固定在走线槽上,整个插头下部(包括电缆)就完全固定了;二是通过合理设计电缆出线方向与插拔方向之间的夹角,以便电缆8向下走线弯折到走线槽绑扎后,形成图18中箭头方向所示向内的应力,带动插头下部压紧拉手条2。
插头安装完成后,下部应可以承受规定值的拉力而不发生松脱失效现象。为了进一步证明插头11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过大的外力作用,导致插头下部松脱失效,特设计了如图19所示的拉力试验。其中试验条件为采用DB50高密度连接器,插头尾部引出两条八芯同轴电缆8,插头11的中部到线材绑扎位置19的距离为120mm,用拉力计20在图示位置施加箭头方向所示的拉力。实验结果拉力值大于10公斤力,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插头具有以下优点(1)、可装配性与可维护性增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固定方式相比,在通信产品的单板拉手条出线并向下走线的情况下,特别是有多条电缆并排使用时,安装、维护更加方便。因为在安装和拆卸时,仅需拧紧一个螺钉即可,其余的工作(如走线、绑线等)与采用上下各带一个螺钉的插头相比,基本相同,而且不会出现由于手指伸入困难而操作不便的情况。
(2)、改善了屏蔽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插框或整机的屏蔽效果。图20所示为某单板采用现有技术的电缆插头,其插座面板与拉手条接触不良时的辐射发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高频段辐射偏高。图21为同种单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时,其插座面板与拉手条接触良好时的辐射发射测试结果,两图对比可以看出,后者在高频段辐射明显改善。
(3)、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由于插头面板两侧增加了凸起的垫条,插头安装在插座上后,插头受外力作用左右摇晃的幅度可明显减小,使连接更加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插头,其主体的前端为可与插座配合的插口端、后端为斜出线电缆引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出线电缆引出端与所述插头的插拔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80度;所述插头主体上还装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插头与其所插入的插座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与所述电缆引出端相反方向的位置;所述插头主体前端面的两侧边各设有一条凸起的垫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垫条由所述插头主体前端面上凸起的高度为2~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垫条的宽度为1.5~2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可以是螺钉或锁扣。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条是由所述插座主体前端面的两侧边延伸形成的,与所述插座主体为一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插头,其主体的前端为可与插座配合的插口端、后端为斜出线电缆引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出线电缆引出端与所述插头的插拔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80度;所述插头主体上仅装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插头与其所插入的插座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与所述电缆引出端相反方向的位置;所述插头主体前端面的两侧边各设有一条凸起的垫条。这种电缆插头可解决在多个插头并排安装情况下出现的电缆装配和维护困难问题、改善单板的屏蔽性能、并能提高插头与插座电气连接的可靠件。
文档编号H01R13/621GK2508429SQ0126717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5日
发明者涂修宇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