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058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说涉及一种绝缘的电气插座,更具体说,涉及一种与开关一起使用的绝缘插座。该插座可与超小型开关一起使用,更具体说,可与按钮超小型开关一起使用。
很多这类设备中都只有有限的开关安装空间,而这些开关通常又是电路的一部分,它需要有与开关端子保持电接触的外部导体。一般说,导体是焊接在开关的端子上的,而导体的末端则终止于端子处。必要的是,这些导体必须焊接到适当的开关端子上才能使开关正常工作。由于设备中的空间有限,这一操作是非常令人厌烦的,并在安装过程中可能造成手工差错。
为防止开关或邻近元件的过早烧毁,常用一个诸如二极管之类的电路元件跨接在开关的二端。一般说,电路元件的引线是焊接在开关端子上的。十分重要的是,电路元件的引线必须连接到适当的开关端子上才能使开关正确工作。又是因为设备中的空间有限,这一操作令人厌烦因而可能造成手工差错。
此外,开关还常常与另一个电气设备,例如作为电气组件一部分的灯泡一起工作。通常,灯泡垂直安排在开关的上面或下面,并有二个端子从那里伸出。与开关相似,灯泡也需要有与灯泡端子保持电接触的外部导体。有些电路要求灯泡通过一个电路元件和一个外部导体与电路连接。导体和/或电路元件的引线通常是焊接到灯泡端子上然后再端接的。与开关相似,导体和/或电路元件的引线必须连接到适当的灯炮端子上,才能使电路中的灯泡正确工作。这一操作也是令人厌烦并可能在装配过程中造成手工差错的。
在过去,外部导体和/或电路元件的引线是用手工方式焊接到适当的开关和电气设备端子上的,这就增加了手工差错和人工成本。
因此,一直都存在着对绝缘电插座的需求,这种绝缘电插座可使开关与某一装置内电路相连接的操作得以简化。最好是,这种插座即使不能免除全部,也能免大部分除这些设备必要的焊接以外的电路元件焊接工作。此外,这种插座也免除了为每一开关或灯炮端子配备多个单独的插座的必要性。
该插座的第一种实施方案还包括一个至少有三个相互平行的空腔并限定一空腔平面的绝缘外壳。每个空腔包括形成于其中的一个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第一导体孔。
每个触头在外壳内的布置,使每个触头和空腔的端头接受部分基本上对齐。触头和空腔的导体接受部分和导体孔是基本上对齐的,并构造成可接受一个横向于空腔平面的外部导体。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是用来与一个具有垂直方向相互隔开的上层和下层端头的相关电气组件一起使用的绝缘插座。该绝缘插座包括至少一个上层触头,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和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该第二实施方案还包括一个绝缘外壳,该外壳有至少一个上层空腔,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和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该第二实施方案还包括至少一个有第一和第二引线的电路元件。
上层触头,下层端头触头,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布置在外壳的上层空腔内,下层端头空腔,和下层电路元件空腔中,使插座的构造能接受相关电气组件的上层和下层端头,和外部导体。电路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引线插入在触头中,使上层触头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相互间电气接触。
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更为明晰。
还应理解的是,本节的标题,即“具体实施方式
”,涉及的是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一个要求,它并不暗示,也不应认为是对此处所公开的和权利要求的内容的限制。
在绝缘插座10,200是为与插头12和电气组件14一起使用而构造的。体现本发明观点的插座10,200提供了一种紧凑的插座并为与插头12或电气组件14之间提供了可靠的电接触,电组件14可能包括电路元件16和外部导体18。
本发明的插座10,200包括一个在其中形成有空腔22,210,212,214的外壳20,208,和布置在空腔22,210,212,214内的触头24,202,204,206。


图1展示了体现本发明观点并与一个有三个端头26的三位置插头12相连(图2和图5)的插座的第一个实施例10。该插座10包括至少一个触头,但在图2和图5中给出的则含有三个触头24。插座还包括一个外壳20(图3和图5),在其内至少形成三个空腔22。插座最好包括五个形成于其内的空腔,如图1-3,和5中所示。应指出的是,插座10,200也可以与其他有不同端头数和具有不同位置数的插头12相配合。不同的端头数目将要求不同的插座空腔和触头数目,不同的插头位置数将确定与插座相连接的外部导体的数目。
图2给出的触头24具有构造成与插头12的端头26相配合的一个端头接受部分28,和构造成与外部导体18相配合的一个外部导体接受部分30。最好是,触头24构造成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一(上)表面32和第二(下)表面34,和与第一和第二表面32,34基本垂直并在它们之间延伸出的第三(侧)表面36。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在触头第三表面36上形成横梁38,它可包括一个形成于其上的凹坑40(图2和4)。第二表面34的一部分42也可以切除。
触头24的端头接受部分28通过将端头26接受于触头24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表面32,34,36所限定的空间内而与插头端头26相配合。具体说,当插座10与插头12连接时,横梁38紧靠端头26的侧面44,使横梁38的凹坑40与形成于端头26内的小孔46相配合。进一步,端头26的下端48由第二表面34的切除部分42引导并锁定到位。这样,每个端头26就“卡搭”一声进入插座10,并与它的相应触头24保持稳固的电接触。
外壳20应至少有三个形成于其内的空腔22,而在图3中所示的则有五个形成于其内的空腔22。各空腔22可以是相互平行的并限定一空腔平面CP(图3)。每个空腔22的端头接受部分50构造成可与插头端头26相配合(图5)。触头24在空腔22中的布置使触头24的端头接受部分28,50和空腔22基本上对齐。这样,当插头12与插座10连接时,每个空腔22的端头接受部分50也接受一个相应的插头端头26。外壳20的各空腔将各触头24彼此绝缘,因此,各触头24相互间是没有电接触的。
图2实施例给出了触头24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30,它包括第一和第二绝缘错位连接切口52,54。绝缘错位连接切口52,54形成于触头24的第一和第二表面32,34内。如图2中所示,触头24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30是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绝缘错位连接切口52,54内接受导体18而与外部导体18相配合的。应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未示出)中,外部导体接受部分30可以只包括形成于第一或第二表面32,34上的一个绝缘错位连接切口。
图3和5中给出了形成于外壳20的空腔22中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56,58。第一和第二导体孔56,58与触头24的第一和第二切口52,54基本对齐。如图1和5中所示,这使外部导体18可以被接受在导体孔56,58中,而绝缘错位连接切口52,54则横向于,最好基于上垂直于空腔平面CP。
最好是,如图2-3中所示,触头24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30和外壳的外部导体孔56,58形成在触头24和空腔22的相应远端64,66,而触头24和空腔22的端头接受部分28,50形成于它们的相应近端60,62。这种构造形成有利于使插座10在插座10的一个近端68与插头12连接(图1和5),外部导体18在插座10的一个远端70处插入触头24和空腔22的导体接受部分30和导体孔56,58中。这样,这种结构保障了端头26和导体18之间的间距,因而如果需要的话,这又可方便于外部导体18的自由端72的终接。但是,应指出的是,导体接受部分30和导体孔56,58不一定要处于触头24和空腔22的近端60,68处,端头接受部分28,50也不一定要处在触头24和空腔22的远端64,66处。
有些电路可能会要求一个跨接于插头端头26的电路元件16。在这种配置下,用于这种电路的插座备有包括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74的触头24,如图2和4中所示。应指出的是,虽然图2和4中给出的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74是靠近端头接受部分28的,但并不一定要这样安排。用于要求电路元件16的电路的插座还配有一个外壳20,它包括形成于其内的若干电路元件引线小孔76,如图3中所示。最好是,每个空腔22都包括一个形成于其内的电路元件引线小孔76,尽管这并不是必需的。图3给出了外壳20可以有一个电路元件接受凹槽78的情况。触头24在外壳20中的布置使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28和电路元件引线小孔76基本对齐。这样,电路元件16可被置于外壳20的电路元件接受凹槽78中,使电路元件引线80可插在二个电路元件引线小孔76内,如图1所示。
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74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视图示于图4中。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2是形成在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4上的,而连接横梁84则形成于触头24的第一表面32之上。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2形成一个宽切口86,而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4则形成一个窄切口88。
图4中所示的两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2,84的结构和设计保障了电路元件16和触头24之间的可靠和稳固的的电接触,也提供了紧凑的触头24和插座10。具体说,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2利用允许电路元件引线80永久性变形的压配合将一个电路元件引线80抓紧。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4在仍要求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4之间只有最小间隙的情况下提供了最大的倾斜。这种最小间隙减小了触头24的第一(上)表面32的最小宽度MW,因此,也减小了触头24和插座10的总体宽度。由于在某些配置插座10的设备中的空间限制,插座宽度的减小是很有利的。
此外,两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2,84的设计可在触头24插入外壳20中时,使触头24能将电路元件16的引线80“锁”在横梁82,84中。其结果是,电路元件16与二个触头24保持电接触。最好是,插座10与其相连的电路元件16一起与插头12连接,如上面所述,使插头端头26与触头24,因而也与电路元件16电气接触。同样,外部导体18能插入插座10,可如上面所述,使它们被接受在导体接受部分30和导体孔56,58中,因而与触头24电气接触。请注意,对于将两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2,84配置在下端头触头204上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200,也都给予了图示说明。IDC(绝缘错位连接)横梁82,84在第一个实施例10中通常是配置在触头24的电路元件接受部分74中的,而在第二个实施例200中,则配置在上层触头202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的电路元件接受部分236,248中。
如图1,2和5中所示,插座10也可以包括一个与插座10的远端70配合的终端件90。终端件90最好包括形成在终端件9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96,98上的至少三个上层和至少三个下层小孔92,94。图1,2和6中的终端件包括形成于终端件的上,下表面96,98上的五个上和下小孔92,94。此外,终端件90可以有一个公连接件100,外壳20可以有一个母连接件102,以便使终端件90能与外壳20相配合。如图1,3和5中所示,终端件的公连接件100可以形成为从终端件90的上表面96下垂的凸耳104,而外壳的母连接件102则可以是形成于外壳20的上表面108上的凸耳106。如图1中所示,外壳20和终端件90相互配合,使每个空腔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56,58与终端件90的五个上层和下层小孔92,94基本对齐。如需要,在终端件90与插座10相连接后,从终端件90的下层小孔94中伸出的外部导体18自由端(图4)就可以端接了。
图7是与不同形式的触头202,204,206和在其中形成有空腔210,211,214的外壳208相配合的插座第二种实施例200的一个分解图。图7给出的是与电路组件14相配合的第二个实施例200。电路组件14包括一个五位置插头216,它具有与带二个(上层)端头222的电气设备(灯泡)220形成整体的三个(下层)端头218。应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插座也可以与其它电气组件14配合,这些组件14可以配有不同数量的端头,和有不同位置数的插头。
图8给出了第二个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触头设计和触头结构的详细视图。给出了三种不同形式的触头202,204,206,上层触头202,下层端头触头204;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上层触头202的构造用来与电路组件14的上层(灯泡)端头222和与电路元件224相配合。下层端头触头204构造用来与电路组件14的下层(插头)端头218和外部导体226相配合。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的构造为与电路元件224和外部导体226相配合。最好是,下层端头触头204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限定以LCP所标示的下层空腔平面,如图9中所示。
每个触头202,204,206都有类似于前面所描述的第一个实施例10的触头24的设计。如需要,触头202,204,206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并体现第一个实施例10的触头24的设计。
如图8中所示,每个触头202,204,206最好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和第二(下)表面228,230,和横向于,最好是基本垂直于第一和第二表面228,230的第三(侧)表面232。
第二个实施例包括至少一个上层触头202,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204,和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第二个实施例的第一种变型(未示出)包括二个上层触头202,二个下层端头触头204,和二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在第一种变型中,电气组件14的二个上层端头222中的至少一个是与外部导体226电气接触的,电气组件14中的三个下层端头218中的至少一个是与外部导体226电气接触的。具体说,二个上层触头202中至少有一个是通过电路元件224与二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中的至少一个电气接触的。二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中的至少一个是与外部导体226电气接触的。二个下层端头触头204中的至少一个是与外部导体226电气接触的。
在图8中给出了与三种不同形式的触头202,204,206相配合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触头结构。触头202,204,206的这三种不同形式是(1)二个上层触头202包括相互毗邻并基本上位于上层触头近端238的端头接受部分234和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236;(2)三个下层端头触头204包括相互隔开并基本上处于下层端头触头204的近端244和远端246的端头接受部分240和外部导线接受部分242;和(3)二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包括相互隔开并基本上处于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的近端252和远端254的电路元件接受部分248和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50。
在一种优选结构中,端头接受部分234,240,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42,250,和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236,248具有相似的结构,并与上层和下层接头222,218,外部导体226和电路元件引线256相配合,正如第一个实施例10的端头接受部分28,导体接受部分30,和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74那样。但是,应指出的是,触头202,204,206和相应的端头接受部分234,240,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42,250,和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236,248可以设计和构造得与此不同,而这些不同设计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之内。此外,与第一种实施方案10的触头设计相同,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42,250不一定要与下层端头触头204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的相应端头接受部分242或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248相隔开。同样,电路元件引线部分236也不一定要与上层触头202的端头接受部分234相邻。
最好是,如图8中所示,上层触头202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是通过电路元件224相互电气接触的。电路元件224可以是,例如,一个二极管258,一段连接导线260或类似物。与上层触头202的端头接受部分234配合的上层端头222因此可以通过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包括它的相应外部导体接受部分)而与外部导体226电气接触。这样,虽然电气组件14的上层和下层端头222,218处于不同平面中,但外部导体226可以通过将外部导体226与下层空腔平面LCP中的下层端头触头204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42,250而与上层和下层端头222,218电气接触。由于只需要一台机器在一个平面中将外部导体226和插座想连接,这与需要一台更复杂的机器或二台机器将外部导体连接至在二个不同平面内的上层和下层端头不同,因此,这种结构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如图7中所示,第二个实施例200的外壳208包括一上面部分282,它通过形成于外壳下面部分264上表面296和外壳上面部分262的下表面270上的公连接件和母连接件266,268与下面部分264配合。公连接件266可以是在外壳下面部分264的上表面296上形成的凸耳267,母连接件268可以是在外壳上面部分262的下表面270上形成的一个凸耳接受结构269。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案中,公连接件可以是从外壳上面部分262的下表面270上下垂的接片,母连接件268可以是形成于外壳下面部分264的上表面296内的孔。或者,上面部分262与下面部分264也可以形成整体(图8)。
上面部分262包括至少一个上层空腔210,而最好是,如图7和9中所示,上面部分262包括二个上层空腔210。上面部分还包括二个电路元件接受凹槽272,它们构造为接受电路元件224。这二个电路元件接受凹槽272形成于外罩上面部分262的上表面274内。下面部分264包括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212和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最好是,如图7中所示,下面部分264包括与二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平行的三个下层端头空腔212。最好是,下层端头空腔212和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相互限定如图9中所示的下层空腔平面LCP,而使触头202,204,206相互间没有电气接触。
最好是,如图7中所示,二个上层空腔210的每个都包括一个基本上处于上层空腔210近端282的端头接受部分280,和形成于每个电路元件接受凹槽272内的二个电路元件引线小孔284。但是,应指出的是,端头接受部分280不一定要基本处于上层空腔210的近端282。上层空腔210的端头接受部分280是用来与上层端头222相配合,电路元件引线小孔284则是用来与电路元件引线256相配合。端头接受部分280和电路元件引线小孔284可通过接受它们而分别与上层端头222和电路元件引线256相配合。上层触头202布置在上层空腔210内,使它们的相应端头接受部分234,280与电路元件引线部分236和小孔284基本对齐。这样,当电气设备220(图6中的灯泡)与插座220相连时,上层空腔270和触头202的端头接受部分280,234将接受电气组件14的上层端头222。
在图7的优选实施例中,下层端头空腔212的每个都包括一个基本上处于下层端头空腔212近端288的端头接受部分286。下层端头空腔212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外部导体孔290,292,它们基本上处于远端294,形成于外壳下面部分264的上和下表面296,298上。应指出的是,端头接受部分286和外部导体孔290,292的位置不一定在要下层端头空腔212的近和远端288,294。最好是,如图7和9中所示,下层端头204布置在下层端头空腔212内,使它们相应的端头接受部分242,286基本上是相互对齐的,并使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42和第一和第二外部导体孔290,292基本上是相互对齐的。
图7的优选实施例给出,每个都包括一个电路元件引线接受小孔300的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基本上处于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的近侧端302。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外部导体孔304,306,它们处于远端308,形成于外壳下面部分264的上和下表面296,298上。应指出的是,电路元件引线接受小孔300和外部导体孔304,306不一定要布置在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的近端和远端302,308。图6和8中的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可以布置在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中,使它们的相应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248和电路元件引线小孔300基本对齐,并使它们的相应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50和第一和第二外部导体孔304,306基本对齐。
第二个实施例200还可以包括若干电路元件224,它们可以布置在外壳上面部分262的电路元件接受凹槽272中。然后,外壳上面部分202可以和外壳下面部分264连接起来(若使用二部分外壳)。然后,每个触头202;204,206可布置在它们的相应空腔210,212,214中,使上层触头202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的电路元件接受部分236,248与电路元件引线256相结合。于是,上层触头202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将通过电路元件226彼此保持电联系。
外壳一触头组件(插座)200可与电气组件14相连接,使上层和下层端头222,218与适当的触头202,204,206保持电联系。这样,外部导体226可与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和下层端头触头204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48,242连接,使它们横向于,最好是基本上垂直于下层空腔平面LCP而被接受在插座200中。这样,根据使用插座的电路,电气组件14的下层端头218通过下层端头204与外部导体226连接电气组件14的上层端头222则通过上层端头触头222,电路元件224,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与外部导体226连接。
如图7和9中所示,第二个实施例200还可以包括一个与插座200的远端312结合的终端件310。该终端件310包括至少二个上层和至少二个下层小孔314,316。最好是,如图7和9中所示,终端件310包括形成于终端件310的上和下表面318,320上的五个上层和下层小孔314,316。通常是,上层和下层小孔具有相同的尺寸。但是,如图9中所示,五个上层小孔314中的一个和五个下层小孔316中的一个可以是长孔317,以便可与二个外部导体相配合或存放它们。为了这二个外部导体配合,相应的下层端头触头204或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242,250的形状应做成能与二个外部导体226相配合。或者,为了能存放这二个外部导体226,而不需要任何相应的下层端头触头204或下层电路元件触头206。
此外,终端件310可以有一个公连接件322,而外壳208则可以有一个母连接件(未示出),以便使终端件310能与外壳208相配合。终端件310的公连接件322可以是由终端件上表面318上下垂的凸耳324,外壳208的母连接件(未示出)。外壳208和终端件310可相互配合,使每个下层端头空腔212和每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214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290,292,304,306基本上与终端件310的五个上层和下层小孔314,316对齐。如需要,从终端件310下层小孔316中伸出的外部导体226的空端330就可以端接了。
从上面所述可以知道,在不偏离本发明创新概念的真正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许多修改和变更。应理解的是,此处并没有限制在所说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意图,也不应作出这样的的推断。本公开内容意在按照所附权利要求书而涵盖属于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更。
权利要求
1.与连带的插头一起使用的绝缘电插座,所述的插头包括三个向外伸出,相互平行并隔开的共平面插头端头,所述的插座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触头,每个触头都包括一个构造成与三个相关插头端头中的一个相配合的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构造成与外部导体相配合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包括至少三个相互平行并限定一空腔平面的空腔的绝缘外壳、每个空腔都包括形成于其中的一个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导体孔,其中,每个触头都布置在外壳内,使每个触头和空腔的端头接受部分基本对齐,触头和空腔的导体接受部分和导体孔基本对齐并构造成可接受横向于空腔平面的一个外部导体。
2.如权利要求1的插座,其中,每个触头都包括与第三表面形成整体并基本上与其垂直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这三个表面限定了近端处的端头接受部分和远端处的导体接受部分,每个触头的端头接受部分包括一负荷负荷横梁,所述的负荷横梁构造成当插座与相关的插头连接时,可与相关的插头端头相啮合,每个触头的导体接受部分包括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内的第一和第二切口,每个空腔包括一个第二导体孔,第一和第二导体孔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切口对齐。
3.如权利要求1的插座包括一个有二个引线的电路元件,其中,每个触头包括一个与二个电路元件引线中的一个相配合的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所述的绝缘外壳包括至少二个形成于其中的电路元件引线接受小孔,使每个电路元件引线可插在所述的至少二个引线接受小孔中的一个之中并与相应的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电气接触。
4.如权利要求1的插座包括一个有二个引线的电路元件,其中,每个触头包括一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它形成在形成于每个触头内的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上,所述的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一个宽切口和所述的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一个窄切口,所述的绝缘外壳包括形成于其内的三个电路元件引线接受小孔,使二个电路元件引线插在二个引线接受小孔中并与相应的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中的至少一组保持电气接触。
5.如权利要求1的插座包括一个构造成与所述的插座相配合的终端件,所述的终端件包括形成于上和下表面上的三个上层和下层小孔,其中,每个空腔包括形成于其内的第二导体孔,使所述的终端件被空腔的导体接受部分接受时,上层和下层小孔与外壳空腔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基本对齐。
6.如权利要求1的插座,其中,所述的外壳包括形成于其内的五个空腔。
7.用来与包括若干相互垂直隔开的上层和下层端头的相关电气组件一起使用的绝缘电气插座,所述的绝缘插座包括至少一个上层触头,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触头包括一个构造成可与相关电气组件的一个上层端头相配合的上层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包括一个构造成可与相关电气组件的一个下层端头相配合的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构造得可与一个外部导体相配合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包括一个构造成可与一个引线相配合的引线接受部分和一个构造成可与一个外部导体相配合的外部导体接受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在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和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上面的上层空腔的绝缘外壳,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和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限定了一个下层空腔平面;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空腔包括一个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引线小孔,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包括一个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第一外部导体孔,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包括一个第一外部导体孔和一个引线小孔,至少一个包括第一和第二引线的电路元件,其中,各触头布置在外壳内,使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触头和空腔的各端头接受部分是基本对齐的,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触头和空腔的引线接受部分和引线小孔是基本对齐的,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和空腔的各端头接受部分是基本对齐的,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和空腔的导体接受部分和第一导体孔是基本对齐的,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触头的引线接受和导体接受部分与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空腔的引线小孔和第一导体孔是基本对齐的,并且所述的至少一个电路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引线是插在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空腔和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的各引线小孔内的,各引线被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触头和下层电路元件触头的各引线接受部分接受,使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触头与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保持电气接触,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和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中每一个的导体接受部分和第一导体孔构造成可接受一个横向于下层空腔平面的外部导体。
8.如权利要求7的插座,其中,所述的插座包括二个上层触头和空腔,三个下层端头触头和空腔,二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和空腔,以及二个电路元件,每个电路元件都与一个上层触头和空腔以及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和空腔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8的插座,其中,绝缘外壳包括连接至下面部分的一个上面部分,所述的上面部分包括二个上层空腔,所述的下面部分包括二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和三个下层端头空腔。
10.如权利要求9的插座,其中,外壳包括用来连接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公连接件和母连接件,该公连接件和母连接件相互配合。
11.如权利要求10的插座,其中,上面部分包括相互垂直隔开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下面部分包括相互垂直隔开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一个母连接件形成于上面部分的下表面上和一个公连接件形成于下面部分的上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9的插座,其中,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互相形成整体。
13.如权利要求7的插座,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触头包括与第三表面形成整体并基本垂直于它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触头的各表面限定了在一个近端的所述的近端端头接受部分,所述的端头接受部分包括一个构造成与相关电气组件的一个上层端头相啮合的负荷横梁,所述的至少一个上层触头的引线接受部分包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所述的组横梁形成在形成于该第一或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上,所述的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了一个宽切口和该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了一个窄切口,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包括与第三表面成整体并基本垂直于它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所述的下层端头触头的各表面限定了近端处的端头接受部分,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的端头接受部分包括一个构造成可与相关电气组件的一个下层端头相啮合的负荷横梁,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的导体接受部分包括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平等表面内的第一和第二切口,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包括一个第二导体孔,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与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触头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基本对齐,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包括与第三表面成整体并基本垂直于它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的引线接受部分包括形成于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上的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形成在该第一或第二表面上,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了一个宽切口,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了一个窄切口,以及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触头的导体接受部分包括形成于第一和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和第二切口,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包括形成于其中的一个第二导体孔,所述的至少一个电路元件空腔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与所述的至少一个电路元件空腔的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与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基本对齐。
14.如权利要求7的插头还包括一个构造成可与持座相配合的终端件,所述的终端件包括形成于该终端件的上和下表面上的至少二个上层和至少二个下层小孔,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和至少一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包括形成于其中的第二导体孔,使所述的终端件被插座接受时,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端头空腔和所述的至少一个下层电路空腔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与所述的终端件的至少二个上层和至少二个下层小孔基本对齐。
15.如权利要求14的插座,其中,所述的插座包括二个上层触头和空腔,二个下层端头触头,三个下层端头空腔,和二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和空腔,所述的终端件包括形成于其中的五个上层和五个下层小孔,五个上层小孔中的一个是加长的。
16.如权利要求7的插座,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电路元件是一个二极管或一根导线。
17.与一连带的插头一起使用的绝缘插座,所述的插头包括三个与有二个端头的相关的电气设备相耦合的端头,所述的绝缘插座包括二个上层触头,每个上层触头包括一个构造成可接受所述的相关电气设备的一个端头的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电路元件引线接受部分;三个下层端头触头,每个下层端头触头包括一个构造成可接受相关插头的一个端头的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外部导体接受部分;二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每个下层电路触头都包括一个引线接受部分和一个外部导体接受部分;一个包括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绝缘外壳,所述的上面部分包括二个上层空腔,所述的下面部分包括三个下层端头空腔和二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所述的三个下层端头空腔和二个下层电路空腔限定了一个下层腔平面,所述的二个上层空腔包括一个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引线小孔,所述的三个下层端头空腔包括一个端头接受部分和一个第一外部导体孔,所述的二个下层电路元件空腔包括一个第一外部导体孔和一个引线小孔,二个电路元件,每个电路元件都包括第一和第二引线;各触头布置在外壳内,使每个上层触头和空腔的端头接受部分基本对齐,每个上层触头和空腔的引线接受部分和引线小孔基本对齐,每个下层端头触头和空腔的端头接受部分基本对齐,每个下层端头触头和空腔的导体接受部分和第一导体孔基本对齐,每个下层电路触头的引线接受部分和导体接受部分与每个下层电路空腔的引线小孔和第一导体孔基本对齐,并且每个电路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引线是插在上层空腔和下层电路元件空腔的引线小孔中的,引线被每个上层触头和每个下层电路触头的引线接受部分接受,使每个上层触头与每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保持电气接触,其中,每个下层端头触头和下层电路元件的导体接受部分,以及下层端头空腔和下层电路元件空腔的第一导体孔都构造成可接受一个横向于下层空腔平面的外部导体。
18.如权利要求17的插座,其中,所述的外壳包括用来连接所述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公连接件和母连接件,公连接件和母连接件相互配合。
19.如权利要求17的插座,其中,每个上层触头包括与一第三表面成整体并基本垂直于它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每个上层触头的各表面限定了处于近端的端头接受部分,所述的端头接受部分包括一个构造成与相关电气设备的一个端头相啮合的负荷横梁,每个上层触头的引线接受部分包括一组形成于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上的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而所述的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则形成在所述的第一或第二表面上,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一个宽切口,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一个窄切口,每个下层端头触头包括与一第三表面成整体并基本垂直于它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所述的下层端头触头的各表面限定了处于近端的端头接受部分,每个下层端头触头的端头接受部分包括一个构造成与相关插头的一个端头相啮合的负荷横梁,每个下层端头触头的导体接受部分包括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平等表面内的第一和第二切口,下层端头空腔包括一个第二导体孔,所述的下层端头空腔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与所述的下层端头触头的该第一和第二切口基本对齐,每个下层电路元件触头包括与一第三表面成整体并基本垂直于它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表面,所述的引线接受部分包括一组形成在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上的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所述的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则形成在所述的第一或第二表面上,第一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一个宽切口,第二组绝缘错位连接横梁限定一个窄切口,和所述的下层电路触头的导体接受部分包括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和第二导体接受切口,所述的下层电路元件空腔包括形成于其中的一个第二导体孔,所述的电路元件空腔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与所述的下层电路元件触头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基本对齐。
20.如权利要求17的插座还包括一个构造成与所述的插座相配合的终端件,所述的终端件限定了形成在所述的终端件的上和下表面上的五个上层和下层小孔,其中,每个下层端头空腔和每个下层电路空腔包括形成于其中的若干第二导体孔,使终端件被插座接受时,下层端头和电路空腔的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孔与所述的终端件的五个上层和下层小孔基本对齐。
全文摘要
与一连带的插头一起使用的一种绝缘的电气插座。该插头包括三个相互平行并隔开的向外伸出的共平面插头触头。该插座包括布置在一绝缘外壳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触头,该绝缘外壳有至少三个相互平行的空腔。每个触头在外壳中的布置使插座构造成可接受若干外部导体的相关插头的端头。
文档编号H01R13/66GK1409446SQ02142780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0日
发明者詹姆斯·图雷克, 詹姆斯M·科默安艾斯克, 肯尼思·艾里什 申请人: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