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式交流电磁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13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式交流电磁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电磁线圈,尤其指一种电磁线圈两端连接有电子元器件并具有温升低、损耗小的电子式交流电磁线圈。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延长可控硅使用寿命的电子式电磁线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式交流电磁线圈,由电磁线圈和固定在线路板上的电子线路组成,电磁线圈L与二极管D1并联后一端接交流电源端,另一端与电阻R2、可控硅T的阳极交汇于第一结点,电阻R2与电容C2串联后的串接点通过触发二极管D5与可控硅T的控制极相连,所述可控硅T的阴极连于交流电源的另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3与C1并联后一端与电源另端相连,另一端成第二结点,所述第二结点与电源端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和电阻R1,所述的第二结点再通过稳压管D3连于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2和电源另端相连。
所述的第一结点与可控硅T的阳极之间可以串接有二极管D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在电源端之间连接有相串联的二极管D2、电阻R1和二者并联后的电容C1和电阻R3,并通过稳压管D3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因而可以根据电磁线圈的功率选择R1、R3、C1和D3的不同参数,组成不同延时时间的控制电路,以控制三极管的通断,从而控制了可控硅T的导通角大小,最终使电磁线圈电压、电流的大小得到控制,使产品满足不同场所的使用;同时,采用上述线路后,电磁线圈的通电时间缩短,与同类产品相比可节能50~90%;另外,在第一结点与可控硅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4,可保护可控硅反向承受电压,以延长可控硅的使用寿命。


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电磁线圈和固定在线路板上的电子线路组成,电磁线圈L与二极管D1并联后一端接交流电源A端,另一端与电阻R2、高压二极管D4的阳极交汇于第一结点1,二极管D4的阴极则与可控硅T的阳极相连,可控硅T的阴极连于交流电源的B端;电阻R2与电容C2串联后的串接点通过触发二极管D5与可控硅T的控制极相连;电阻R3与C1并联后一端与电源B端相连,另一端成第二结点2,所述第二结点2与电源A端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和电阻R1,所述的第二结点2再通过稳压管D3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2和电源B端相连。
安装时,可以把电磁线圈与线路板一起封装在壳体内,也可以做成二个部件,装于接触器,电磁阀等上,两电源端A、B可接不同电压需求的交流电源上。
使用时,当交流的正半周从电源A端流入后,由于三极管V1刚开始不导通,这时电流通过电磁线圈L、电阻R2和D5组成触发电路,可控硅T全导通,使电磁线圈L全电压加入,电磁线圈产生吸力最大,吸住衔铁,延时一段时间后,在电容C1的上的电充到稳压管D3击穿导通时,三极管V1导通,使电容C2端相当于接电源B端,这样,使可控硅T的导通角减小,电磁线圈的电流相应减小,因而节能。当交流电为负半周时,二极管D2与可控硅不导通,这时电磁线圈L与二极管D1构成回路,使电磁线圈L通过二极管D1释放能量,这样,电磁线圈L中继续有同方向的直流电流流过,这段时间内仍吸住衔铁。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式交流电磁线圈,由电磁线圈和固定在线路板上的电子线路组成,电磁线圈L与二极管D1并联后一端接交流电源端(A),另一端与电阻R2、可控硅T的阳极交汇于第一结点(1),电阻R2与电容C2串联后的串接点通过触发二极管D5与可控硅T的控制极相连,所述可控硅T的阴极连于交流电源的另端(B),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3与C1并联后一端与电源另端(B)相连,另一端成第二结点(2),所述的第二结点(2)与电源端(A)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和电阻R1,所述的第二结点(2)再通过稳压管D3连于三极管V1的基极b,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2和电源另端(B)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交流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结点(1)与可控硅T的阳极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4。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式交流电磁线圈,用于线圈产生磁力吸住衔铁的一切用电器中,在原结构电容C
文档编号H01F7/06GK2566428SQ02265350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5日
发明者皇甫岳昇 申请人:皇甫岳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