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0125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特别是电磁阀的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0002]电磁阀是利用电磁原理控制的工业设备,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其阀芯通常采用铁磁性材料制作而成,依靠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力吸动阀芯,由阀芯推动阀门完成开或关。
[0003]请参考图1、图2、图3,图1为一种四通阀插片式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04]如图所示,在一种四通阀插片式线圈中,插片I ’通过插脚安装在线圈骨架2 ' —端的固定部3 '上,漆包线4 '与插片I'的连接导通主要通过将绕线绕制在插片I '上的弯钩之后进彳丁点焊实现。
[0005]具体方式是漆包线4 '的内绕线缠绕在右插片内侧向外弯曲的弯钩上,从固定部3'上偏于一侧的缺口进入线槽后,开始绕制在线圈骨架2 '上,绕制完成后,外绕线从绕组处引出,直接上拉至左插片,绕制在左插片内侧向外弯曲的弯钩上,最后在两个插片I '的弯钩处分别进行点焊。
[0006]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0007]首先,内绕线插片弯钩漆包线绕制后进入骨架线槽的一段和外绕线引出绕制在插片弯钩上的一段,均处于悬空状态,容易因骨架有飞边出现漆包线断线及漆膜破损现象;同时由于漆包线悬空,没有靠着点,在包封时被材料溶胶以一定速度、一定压力进行冲击,也可能产生漆包线短线或漆膜破损,从而导致线圈断路、短路,造成绝缘电气不良。
[0008]其次,由于内绕线插片弯钩绕制后进入骨架槽段和外绕线引出绕制在弯钩处均没有固定点,导致现有结构只能在手工线上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
[0009]因此,如何降低线圈注塑过程中短路、断路过程不良率,实现线圈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线圈。该电磁线圈通过优化端子固定部和插接端子结构,使漆包线在绕制过程中不会悬空,保证在注塑过程中不会由于注塑压力、温度带来的冲击对漆包线产生损伤甚至短线等不良,从而降低注塑过程不良率,且优化后的结构能够解决绕线固定问题,实现自动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包括:
[0012]线圈主体,其包括绕芯及设置于所述绕芯一端的端子固定部;
[0013]插接端子,插接于所述端子固定部,其包括插入所述端子固定部的插入部及连接绕线的接线部;
[0014]所述接线部设置于所述插入部上,并从所述插入部侧向伸出所述端子固定部。
[0015]优选地,所述插接端子为双脚插片,包括内脚和外脚,所述接线部设置于所述外脚上,并伸出于所述端子固定部。
[0016]优选地,所述内脚和所述外脚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端子固定部中设置有分别供所述内脚及所述外脚插入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接线部伸出所述第二凹槽。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为开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边缘并带有侧向开口的凹槽。
[0018]优选地,所述内脚和所述外脚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端子固定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内脚及所述外脚配合的、位于其内部的第三凹槽及位于其表面的第四凹槽。
[0019]优选地,所述外脚的插入部呈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折弯、弯曲或倾斜的形状。
[0020]优选地,所述端子固定部的侧面上在对应于所述接线部的位置,设有引导所述绕线进行走线的引导槽,所述绕线与所述接线部配合后贴合于所述引导槽绕至所述绕芯上。
[0021]优选地,所插接端子为具有插脚的单脚插片,所述接线部从所述插脚的外侧边沿向外横向延伸。
[0022]优选地,所述端子固定部上还设有引导所述绕线进行走线的过线槽,所述过线槽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固定部顶部从上端向外贯通至所述接线部的横向过线槽。
[0023]优选地,所述过线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固定部靠近所述绕芯一侧的内端面上的与所述横向过线槽贯通的纵向过线槽。
[0024]本实用新型对电磁线圈插接端子和端子固定部的结构作了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后,接线部不再位于插接端子的内边沿上,而是位于插接端子插入部的外边沿上,并在组装后从端子固定部的侧面伸出至外部。这样,当线圈的绕线与接线部连接时,由于在牵引过程中走线方向会发生改变,能够使绕线受到垂直于其支撑部位的力,而且从线圈主体至接线部具有连续的支撑部位对绕线进行支撑,因此绕线始终能够紧贴在端子固定部上,解决了漆包线绕线悬空的问题,在后继包塑过程中,漆包线承受压力溶胶的冲击大为减小,可有效降低包塑过程中的断线不良率。
[0025]此外,在采用从侧面外露接线部的结构之后,不论是内绕线绕制在接线部后进入线圈主体,还是外绕线从线圈主体引出绕制在接线部上,均具有固定点,绕线绕制之后,进行锡焊可实现导通,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一种四通阀插片式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3为图1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磁线圈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中接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6为图4中插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磁线圈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图7中接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9为另一视角下图7所示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9中接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11为图9中线圈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为图9中插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磁线圈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4为图13中所示插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5为图13所示电磁线圈的俯视图;
[0041]图16为另一角度下图13所示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7为图6中接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43]图18为又一角度下图13所示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9为再一角度下图13所示电磁线圈(带绕线)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0为图19中左插接端子处的走线及绕线示意图;
[0046]图21为图19中右插接端子处的走线及绕线示意图。
[0047]图1至图3中:
[0048]插片I 1 线圈骨架2 1 固定部3 1 漆包线4 1
[0049]图4至图21中:
[0050]1.线圈主体 2.插接端子 21.内脚 22.外脚 23.引脚 3.端子固定部
4.绕线5.引导槽5-1.纵向过线槽5-2.横向过线槽7.插槽侧面8.插槽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52]请参考图4至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磁线圈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接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插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53]如图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线圈主要由线圈主体I和插接端子2等部分组成。
[0054]其中,线圈主体I为中空结构,其绕芯上绕制漆包线,绕芯一端设有安装插接端子2的端子固定部3。
[0055]插接端子2为插片形式,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分布,各插接端子2均具有与外部进行电连接的接电部,插接于端子固定部3的插脚(即插入部),以及用来缠绕漆包线绕线4的引脚(即接线部)。
[0056]插脚为双脚,分为并排间隔的内脚21和外脚22,两者位于同一平面,其中内脚21较短,插入端子固定部3的第一凹槽,外脚22较长,插入端子固定部3的第二凹槽,其插入凹槽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倾斜(折弯或弯曲),以避免与线圈主体的骨架相干涉,第一凹槽为四周封闭的插槽,第二凹槽开设于端子固定部3边缘并带有侧向开口,以便为引脚23提供插入的位置,引脚23从外脚22下端的外侧边沿向外横向延伸,伸出第二凹槽。
[0057]虽然,引脚23可以处于外脚22外侧边沿上的任意位置,但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外脚22插入端子固定部3后,引脚23恰好处于与线圈距离最短的位置。如此,可以尽可能的减小绕线4的牵引长度,降低绕线4出现悬空的机会。
[0058]引脚23从端子固定部3侧面的外插槽开口向外伸出一定距离,以便于缠绕漆包线绕线4,漆包线绕线4在生产过程中缠绕固定在引脚23上,绕组完成后以锡焊实现自动化生产,提升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