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圈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20125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59]端子固定部3的侧面上在对应于引脚23的位置,设有引导漆包线绕线4进行走线的过线槽5,其深度较浅,槽内有一定的弧度或斜度,能够使漆包线绕线4在绕制通过过线槽5时,能够紧贴其槽壁。
[0060]采用上述结构之后,漆包线在绕制过程中不会出现悬空,保证在注塑过程中不会由于注塑压力、温度带来的冲击对漆包线产生损伤甚至短线等不良,从而降低注塑过程不良率。
[0061]当然,出于简化的考虑,也可以不在端子固定部3上开设过线槽5,若不开设过线槽5,则漆包线绕线4会由于缺乏相应的限制而导致走线路径发生改变,但由于在牵引过程中绕线4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能够使绕线4受到垂直于其支撑部位的力,而且从线圈主体牵引至引脚23的路径上始终具有连续的支撑部位对绕线4进行支撑,因此绕线4依然能够紧贴在端子固定部3上,不会出现悬空。
[0062]请参考图7至图12,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磁线圈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接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另一视角下图7所示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接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9中线圈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9中插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63]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插接端子2的外脚22根部连续折弯两个直角,呈“Z”字形,从而使内脚21与外脚22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也就是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其中,内脚21插于端子固定部3的第三凹槽,外脚22嵌于端子固定部3外端面上形状与之相吻合的第四凹槽中,此凹槽能够承载外脚,并能够保证包封后具有最小的绝缘壁厚,且包封后外露的外脚22增加了插片与包封物的接触面积,可起到增强散热的目的。
[0064]当然,外脚22也可以简单的贴合在端子固定部3的外端面上,但如此一来,该部位的尺寸将会变的较厚。
[0065]另外,由于外脚22嵌于端子固定部3的外端面上,因此其引脚23部位的过线槽需要前后贯通,连接时漆包线绕线4从端子固定部3的内端面牵引至外端面,然后再缠绕在引脚23上,其余结构同上述第一实施例,具体请参考上文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这里,将端子固定部3邻近绕芯的一面定义为内端面,另一面定义为外端面。
[0066]请参考图13至图21,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磁线圈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所示插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3所示电磁线圈的俯视图;图16为另一角度下图13所示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6中接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8为又一角度下图13所不电磁线圈的结构不意图;图19为再一角度下图13所示电磁线圈(带绕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左插接端子处的走线及绕线示意图;图21为图19中右插接端子处的走线及绕线示意图。
[0067]在又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插接端子2为单脚插片,其引脚23从插脚中间的外侧边沿向外横向延伸,插接端子2插入端子固定部3后,引脚23处于临近端子固定部3顶部的位置,并且从端子固定部3侧面的凹槽开口伸出至外部。
[0068]相对于前两种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引脚23位置更加靠上,因此相应的过线槽形式也要做出调整。
[0069]具体来讲,其过线槽由位于端子固定部3内端面上偏于一侧的纵向过线槽5-1,以及位于端子固定部3顶部从纵向过线槽5-1上端两侧向外贯通至左右引脚23的横向过线槽5-2,其中,一个引脚23的横向过线槽较短,另一个引脚23的横向过线槽较长,而且,绕线4走线所经过的棱边部位均圆滑过渡,以避免损伤漆包线。
[0070]为进一步简化结构,尽量避免单独加工过线槽,插接端子2处的横向过线槽可以由插接端子2远离线圈绕组的一面与在此处局部加宽的插槽的侧面7和底面8一起构成。
[0071]如图所示,过线槽形成了穿过漆包线绕线4的通道,内绕线绕制于内绕线插片的引脚23上,再通过插片背后的横向过线槽5-2,沿横向过线槽5-2底部的斜面向下牵引,在穿过纵向过线槽5-1后到达线圈主体,开始进行绕组绕制,在绕组绕制完成后,漆包线外绕线通过另一段横向过线槽5-2后,缠绕在外绕线插片的引脚23上。
[0072]当然,同时开设纵向过线槽5-1和横向过线槽5-2是较为优选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仅开设横向过线槽而不开设纵向过线槽,视实际需要而定。
[0073]同理,出于简化的考虑,也可以不在端子固定部3上开设过线槽,若不开设过线槽,则漆包线绕线4可以紧贴端子固定部3的内端面,再依次绕过插接端子2外露部分的根部和端子固定部3的侧面,最后缠绕在引脚23上,或者,漆包线绕线4直接紧贴端子固定部3的内端面和侧面进行走线,最后缠绕在引脚23上。
[0074]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生产设备的不同,过线槽内的走线路径也可以不同,并不局限于以上方式。
[0075]上述内容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将第一实施例中的内脚21和外脚22合并为单个插脚;或者,将插片及其上的插脚和引脚设计呈其他形状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0076]具体,可以是用于空调、压缩机、冷冻机、热水器中控制气体或液体流向的四通换向阀的电磁线圈。
[007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线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磁线圈,包括: 线圈主体(I),其包括绕芯及设置于所述绕芯一端的端子固定部(3); 插接端子(2),插接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其包括插入所述端子固定部(3)的插入部及连接绕线(4)的接线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设置于所述插入部上,并从所述插入部侧向伸出所述端子固定部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子(2)为双脚插片,包括内脚(21)和外脚(22),所述接线部设置于所述外脚(22)上,并伸出于所述端子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脚(21)和所述外脚(2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端子固定部(3)中设置有分别供所述内脚(21)及所述外脚(22)插入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接线部伸出所述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为开设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边缘并带有侧向开口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脚(21)和所述外脚(22)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端子固定部(3)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内脚(21)及所述外脚(22)配合的、位于其内部的第三凹槽及位于其表面的第四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脚(22)的插入部呈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折弯、弯曲或倾斜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的侧面上在对应于所述接线部的位置,设有引导所述绕线进行走线的引导槽(5),所述绕线(4)与所述接线部配合后贴合于所述引导槽(5)绕至所述绕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插接端子(2)为具有插脚的单脚插片,所述接线部从所述插脚的外侧边沿向外横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上还设有引导所述绕线(4)进行走线的过线槽,所述过线槽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顶部从上端向外贯通至所述接线部的横向过线槽(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靠近所述绕芯一侧的内端面上的与所述横向过线槽(5-2)贯通的纵向过线槽(5-1) 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包括:线圈主体(1),其包括绕芯及设置于所述绕芯一端的端子固定部(3);插接端子(2),插接于所述端子固定部(3),其包括插入所述端子固定部(3)的插入部及连接绕线(4)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设置于所述插入部上,并从所述插入部侧向伸出所述端子固定部(3)。该机构通过优化线圈主体固定部和插接端子结构,使漆包线在绕制过程中不会悬空,保证在注塑过程中不会由于注塑压力、温度带来的冲击对漆包线产生损伤甚至短线等不良,从而降低注塑过程不良率,且优化后的结构能够解决绕线固定问题,实现自动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IPC分类】H01F5-04, F16K31-06
【公开号】CN204328156
【申请号】CN201420812276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