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j1系列交流用电磁衔铁和线圈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479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Mfj1系列交流用电磁衔铁和线圈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MFJl系列交流用电磁铁,尤其是关于电磁衔铁和线圈位置的新结构。
背景技术
MFJl系列交流用电磁铁,适用于交流阀用50Hz或60Hz电压至380V的控制线路中,作为金属切消机床液压控制系统开闭电磁阀之用。市场普遍采购的MFJl系列交流阀用电磁铁线圈绕在铁芯内侧,衔铁在线圈内侧移动。当线圈通电后铁芯和衔铁被磁化,成为极性相对的两块磁铁,它们之间产生电磁吸力,将衔铁和铁芯吸牢。当线圈释电衔铁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返回原来的释放位置。
发明内容·为克服MFJl系列电磁铁由于长期使用各零部件之间间隙增大和振动增大,线圈位置发生位移,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衔铁和线圈新结构,是将电磁线圈绕在螺管壁外侧,电磁衔铁在螺管内侧活动,避免了电磁衔铁和电磁铁外壳容易碰撞和擦伤线圈绝缘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MFJ1系列交流用电磁衔铁和线圈新结构,包括线圈、螺管、电磁衔铁和电磁铁外壳,电磁铁外壳内上方设有线圈,下方设有螺管,线圈缠绕在螺管壁外侧,线圈和螺管的相对位置有部分重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衔铁和头部通过线圈与螺管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的电磁衔铁呈T形结构,其头部为工作面,在螺管的内壁中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线圈通电后电磁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着螺管的壁内移动,电磁衔铁碰撞或擦伤螺管内壁不会使线圈表面绝缘层损坏或短路。避免了衔铁碰撞和擦伤线圈绝缘表面短路等缺陷。

图I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I知,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此结构电磁衔铁I在线圈内侧移动,当线圈2通电时电磁衔铁I和铁芯吸合容易产生振动,长时间电磁衔铁和铁芯吸合、释放线圈2位置容易移动,电磁衔铁I和电磁铁外壳常会碰撞或擦伤线圈表面,导致线圈表面绝缘层损坏或短路。由图2知,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线圈2、螺管3、电磁衔铁I和电磁铁外壳5,线圈2缠绕在螺管3壁外侧后设置在电磁铁外壳5的内上方,螺管3设在电磁铁外壳5的底部,线圈2和螺管3的相对位置有部分固定重叠,所述的电磁衔铁I设置在螺管3内侧上方并置于线圈2内,电磁衔铁的头部4在螺管3的内壁间隙配合。电磁衔铁I呈T形结构,其头部4为工作面,在螺管3的内壁中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是将线圈绕在螺管壁外侧,线圈和螺管的位置相对固定,线圈和电磁衔铁在释电状态时也和螺管有导向,通过计算使载流铁芯、线圈产生足够的电磁力。在电磁力的作用下,电磁衔铁仅在螺管壁内表面运动,既是电磁铁长期工作,各零部件之间间隙或
振动增大,电磁衔铁在螺管内壁处运动,电磁衔铁碰撞或擦伤螺管内壁也不至于使线圈表面绝缘层损坏或短路。
权利要求1.MFJl系列交流用电磁衔铁和线圈新结构,包括线圈(2)、螺管(3)、电磁衔铁(I)和电磁铁外壳(5),电磁铁外壳(5)内上方设有线圈(2),下方设有螺管(3),线圈(2)缠绕在螺管(3)壁外侧,线圈(2)和螺管(3)的相对位置有部分重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衔铁(I)的头部(4)通过线圈(2)与螺管(3)内壁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MFJl系列交流用电磁衔铁和线圈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衔铁(I)呈T形结构,其头部为工作面,在螺管(3)的内壁中上下移动。
专利摘要MFJ1系列交流用电磁衔铁和线圈新结构,包括线圈(2)、螺管(3)、电磁衔铁(1)和电磁铁外壳(5),电磁铁外壳(5)内上方设有线圈(2),下方设有螺管(3),线圈(2)缠绕在螺管(3)壁外侧,线圈(2)和螺管(3)的相对位置有部分重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衔铁(1)的头部(4)通过线圈(2)与螺管(3)内壁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线圈通电后电磁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着螺管的壁内移动,电磁衔铁碰撞或擦伤螺管内壁不会使线圈表面绝缘层损坏或短路,避免了衔铁碰撞和擦伤线圈绝缘表面短路等缺陷。
文档编号H01H50/18GK202772056SQ20122008706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蒋锁林 申请人:鸿运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