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中间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905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速中间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高速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涉及高速的中间连接器或板到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工业界不仅在尺寸上而且在工作速度上一直在改进其器件的速度和效率。而且,目前更加重点强调降低电子工业中的零件成本,包括连接件的成本。为了利于这些器件的制造,需要以高速工作的连接件。高速连接件的典型构造包括采用可沿着连接件的一侧或两侧安装的独立金属屏蔽。信号端子通常安装在连接件外壳内部并与屏蔽间隔开。此结构涉及形成和安装分开的屏蔽,这增加了连接件的成本。使用外屏蔽还可能增大连接件的尺寸,从而无法达到减小连接件尺寸的目的。使用外屏蔽还需要两个外壳重叠,因此增大了连接件结构的总尺寸。因此,存在一种需要,需要一种低成本的连接件,具有适于高速使用的结构并可在板到板应用中采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缺点的高速连接件。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板到板应用的改进的高速连接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到板连接件,其具有镀有导电涂层的互接合的插头和插座组件,该涂层形成在插头和插座组件的选定表面上延伸的公共屏蔽或接地面,该插头和插座组件具有多个独立隔室,每个隔室都包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板到板或中间层应用的连接件,其中,连接件的外表面镀有金属镀层,以便在连接件上形成基准地线或接地屏蔽而无需分开形成的接地屏蔽。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板到板应用的改进的屏蔽连接件,其中该连接件包括配合在一起形成单一部件的第一和第二部件,两部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空腔的外壳,每个空腔包括绝缘嵌片,每个嵌片包括至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作为电路板上相应导电路径的终端,连接件部件还包括与其一起形成并在其中纵向延伸的互接合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连接件,其中,互接合的装置包括形成在两部件之一的侧壁中的多个凹口或空腔,凹口是分开的纵行;以及形成在两个部件中另一个中的多个弹簧夹或突起,弹簧夹容纳在另一个部件的相应凹口中;且互接合的装置涂有导电材料,从而当两个连接件接合到一起时形成并保持接地连接,使容纳在每个空腔中容纳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被电屏蔽或用基准接地将其在连接件的整个高度上封闭。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到板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彼此互接合的凸形和凹形连接件组件,每个凸形和凹形连接件组件都包括绝缘外壳,其将多个单独端子组件固定在连接件组件的相应外壁形成的空腔中;两个连接件组件的外表面镀有金属,以便能够在每个连接件组件周围基本沿着连接件组件的整个表面提供一致的接地基准;两个连接件组件中的每个都包括纵向通过整个连接件组件的中心接合部件,中心接合部件其中之一具有与其整体形成的接触片,中心接合部件的另一个包括多个弹性臂,弹性臂也与连接件组件整体形成,从而使两个连接件的接地屏蔽部分在连接件的端子彼此接触之前首先彼此接触。本发明还有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到板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能够彼此配合的两个连接件组件,且其中,连接件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其中的端子组件,但施加在连接件组件的外表面上的接地部分将这些端子组件彼此电绝缘,两个连接件组件能够盲配合(blindmatable)并能够以拉链方式彼此接合或解除接合。本发明利用其结构来达到以上及其他的目的。在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中,如其第一实施例所示出的,本发明的连接件组件包括一对互相接合的半连接件。每个半连接件由绝缘材料形成一外壳,并具有由两个相对壁和两个平行侧壁形成的细长的主体部分。在另一主要方面,在每个半连接件中形成多个独立空腔,每个半连接件的侧壁形成若干空腔的侧面,且横壁形成空腔的其他部分。每个空腔容纳着一个端子嵌片,端子嵌片优选地为绝缘体以及在其中的至少一对导电信号端子的形式,该对信号端子的一端用于与电路板配合,而另一端用于与另一半连接件中相应的相对的端子相配合。每个这样的差分端子对被包围在每个空腔内部,且当两个半连接件接合到一起时,该对端子对就被完全封闭在各自的空腔内。优选地,半连接件在其暴露表面上镀有导电材料,以便使导电材料在每个空腔周围形成导电屏蔽,从而在不连续的导线对之间和周围提供接地界面。在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每个半连接件都具有互接合装置,优选地该互接合装置沿着半连接件纵向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互接合装置沿半连接件的侧壁纵向分布,从而沿着两侧进行接合。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这些互接合装置沿着两个半连接件的中心壁纵向延伸,从而沿着连接件的中心进行接合。优选地,互接合装置利用压配合式接合,且在一个实施例中,互接合装置呈形成在半连接件中的凹口和相对的固有结合臂的形式,该接合臂成对地容纳在凹口内。这些臂的间距略大于凹口,并由接合槽分开,使得它们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当容纳到相应的相对的凹口中时,它们能够被轻微地压缩。臂和凹口都镀有导电层,从而可在接合装置的平面内建立可靠的电接触,从而保证连接件空腔中容纳的差分信号端子与其他的差分信号对电绝缘。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互接合装置大致沿着两个半连接件的中心线延伸,并在其中的一个半连接件中包括接触片,在另一个半连接件中包含多个弹性臂。通过将导电材料镀到所有靠近空腔的连接件表面上,包括镀到互接合凹口与接合臂上,每对差分信号端子都被屏蔽完全包围,这将改善其性能并形成从电学角度看较安静的连接件——电“噪声”不能进入空腔且电噪声不会从空腔中逸出。接合臂与凹口之间的压配合接触保持侧壁平面内的接地连接的牢固性。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两个半连接件构造成使其中一个能够容易以“拉链”方式插入另一个中,即,一个半连接件的一端能够插入另一个半连接件的另一端,且这个半连接件然后可以旋转或摆动到位并与另一个半连接件相接合。在此实施例中,优选地,另一个半连接件包括与其一起整体形成的连续的外裙部,该外裙部具有足够的高度以向上延伸通过一个半连接件的配合面,以便在两个半连接件的配合交界区提供有效的额外屏蔽。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以上及其他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得到清晰的理解。在此详细说明的过程中将经常参考附图,其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插座连接件组件的透视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插头连接件组件的透视图,该插头连接件组件构造成与图1的插座连接件组件相互接合;图3为与图1相同的视图,但为了清晰起见将端子嵌片从连接件组件上;图4为图3的连接件外壳的顶视图;图5为图3的连接件外壳的底视图;图6为对准在一起准备接合的插头和插座连接件外壳的侧视图;图7为图6的两个连接件外壳的呈配合状态的侧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连接件组件的另一实施例透视图,示出一个具有互接合装置的同体连接件组件且其互接合装置向下延伸到连接件组件的中心;图9为图8的连接件组件的透视图,但端子嵌片已经到位;图10为图9的连接件组件的底视图;图11为图9的连接件组件的顶视图;图12为图9的连接件组件的侧视图;图13为图11的连接件组件的沿其13-13线截开的纵向剖视图;图14为图11的连接件组件的沿其14-14线截开的横向剖视图;图15为图11的两个接合在一起的连接件组件的横向剖视图;图16为用在图11的连接件组件中的端子嵌片的透视图;图17为图16的端子嵌片组件的侧视图;图18为图16的端子嵌片组件的顶视图;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连接件组件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示出彼此相对排列成一直线用于外部配合的两个同体连接件组件;图20为图19中区域“A”的放大图,示出两个连接件组件之一的配合面的一部分;图21为配合在一起的如图11中所示类型的一对连接件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22为连接件截面的示意图,示出电连接关系;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同体连接件外壳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实施例利用另一种“拉链”装置将两连接件组件彼此接合;图24为图23的连接件外壳的侧视图;图25为图23的连接件外壳的顶视图;图26为图23的连接件外壳的端视图;图27为图23的连接件外壳的沿其27-27线截开的剖视图;图28为图23中配合在一起的两个连接件外壳的侧视图;图29为图28中配合在一起的连接件外壳的纵向剖视图;图30为图29中配合在一起的连接件外壳沿其30-30线截开的的横向剖视图;图31为接合在一起的连接件外壳两端的部分剖视图,示出外壳凸键与凹口之间的关系;图32为图28的一个视图,但两个连接件外壳部分地彼此脱离;图33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高速连接件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一个连接件组件的透视图;图34为图33中连接件组件外壳的顶视图,且为了清楚起见将端子组件从其上取下;图35为图33中连接件组件外壳的底视图,且为了清楚起见将端子组件从其上取下;图36为相对连接件组件的透视图,该组件与图33的连接件组件配合在一起构成本发明的高速连接件组件,为了清楚起见端子被取下;图37为图36的连接件组件的顶视图;图38为图36所示连接件组件的底视图;图39为图33中连接件组件沿其39-39线截开的端视图;图40为图36的连接件组件沿其40-40线截开的端视图;图41为在图33和36的连接件组件中所用的端子组件的透视图;图42为图41的端子组件沿其42-42线截开的断面图;图43为图33和36的连接件组件组合在一起成为将两块电路板连接在一起的组件之后,沿其中心线纵向截开的剖视图;图44为图43中“J”处标出的两个连接件组件的末端接合部分的放大图;图45为图33和36的连接件组件组装在一起成为将两块电路板连接在一起的组件之后,将其沿着略微偏离中心线的直线在端子组件的后部或起始处纵向截开的剖视图;图46为图45中“K”处标出的两个连接件组件的末端接合部分沿其横向侧壁之一截开的放大图;图47为图45中配合的连接件组件沿其47-47线横向截开的剖视图;图48为图45的配合的连接件组件沿其48-48线横向截开的剖视图;以及,图49为图48中“M”处标出的连接件组件的端子组件的配合界面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插座连接件组件100,且图2示出插头连接件组件120,两者是都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每个组件都包括绝缘外壳102、122。每个外壳都具有基本通过连接件外壳的整个长度的各自的中心壁103、123,还具有一对侧壁104、105以及124、125。这些壁终止于连接件组件的末端106、126。多个间隔壁107、127从中心壁103、123横向延伸到侧壁,并与连接件组件的中心壁和侧壁共同形成沿连接件外壳纵向分布的多个空腔或开口110。如图1-5所示,这些空腔110在连接件组件的纵向中心线C的两侧相对彼此错开,也就是说,通常在中心壁一侧的空腔的横向中心线T与中心壁另一侧的间隔壁107、127对齐。优选地,每个空腔110接纳单一端子嵌片组件130,且该组件130包括绝缘体131并且优选地包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132、133。在图16-18中示出了一种用在本发明的连接件中的端子嵌片组件130。如图所示,每个组件的主体部分131都可大致呈L形并具有基座部分134和直立壁部分135,直立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在其中延伸的槽136,槽136部分地容纳导电端子132、133。端子132、133可嵌入组件主体131,之后弯折成如图所示的L形,或者可按现有技术形成这些端子,通过将其在传送带(未示出)上冲压或成形,之后将其插入模具空腔中并且塑件的主体模制在其周围。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装配工艺,优选地,端子132、133都是垂直的悬臂形式,且可略微向外偏斜,从而使端子132、133的触头部分140通常将向远离端子组件130的直立壁135的方向延伸。接触头部分140可呈半圆形,或任何其他希望的形状,优选地,触头部分140形成在端子132、133的主体部分142的顶部。端子132、133还包括尾部144,可以弯曲成为图所示的一定角度用于表面安装,或可直线延伸用于通孔安装。优选地,端子组件主体131由绝缘材料形成,绝缘材料有助于将两个端子与连接中的两个其他端子绝缘。在图11-18示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连接件终止于传递差分信号的电路路线,且每对这样的信号都将形成一对差分路线,或一对差分导线,优选地,它们传输具有不同的极性的电压值,即,+0.5伏和-0.5伏。众所周知,为了保证高速传送通过差分信号对,应提供一个接地基准或接地端子。利用此接地基准提供在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绝缘,且通常在现有技术的板到板连接件中,通过使用施加在连接件外壳表面之一上的分开的导电屏蔽来实现。这些额外部件不仅增加了连接件的制造和组装成本,而且还增大了连接件的尺寸。本发明避免使用公开的导电接地部件或接地屏蔽,在差分信号端子之间提供了可靠的电绝缘,从而提高了通过端子的传输速度。本发明通过将连接件组件的表面电镀来实现此目的,而不是通过增加分开的屏蔽部件。优选地,在整个连接件的所有外表面上对其电镀。但是,可将连接件在需要的区域上有选择地电镀,该区域将围绕所希望的端子组件并延伸到接地连接,诸如电路板上的电路接点或电路线路。如图3-4所示,连接件组件100具有多个空腔110。优选地,每个这样的空腔110在其中接纳一个端子组件130,如图1和2所示。当端子组件130固定在空腔110中时,连接件组件100的共同形成空腔110的各个壁起到包围或围绕它们的相应端子组件130的作用。在本发明中这些壁是有镀层的,以便提供围绕差分端子延伸的连续的导电的接地结构。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组件100、120还具有接合装置,利用该接合装置可将两个连接件组件互接合在一起,且示出的这些接合装置150沿着连接件组件100、120的侧壁104、105、124、125纵向延伸。如图3所示,这些接合装置150的其中之一的形式为在侧壁104、105中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凹口153。如图所示,优选地,这些凹口与空腔110对齐并设置在连接件组件的横向壁107与两个端壁106之间。每个凹口都具有预定的宽度W1。如图2、6和7中所示,另一个连接件组件120的接合装置150的形式为成对形式的多个接合臂或弹性臂154,且其以间隔开的顺序设置在连接件组件120的侧壁124、125上,并与凹口153对齐。每组弹性臂154都具有一对间隔开的臂155,分隔槽156将这对臂155分开。此槽156允许弹性臂154在插入相应的相对凹口153时向彼此移动。同样地,该组弹性臂154可以按预定宽度W2形成,这个宽度可以略大于凹口153的宽度W1。这保证了在两个连接件如图7所示接合到一起时产生良好的摩擦配合或压入配合。在最初模制连接件组件时也可以将宽度W1,W2制成一样大,当随后将连接件组件100、120电镀时,凹口153的宽度W1将减小,而弹性臂154的宽度W2将增大。电镀工序将一层导电材料镀到下面的外壳上,通常是诸如塑料的绝缘材料,通过改变电镀层的厚度可增大和减小宽度W1、W2。弹性臂154在纵向运动,优选地,平行于连接件组件的纵向中心线C。可将每对弹性臂155施加在其相应凹口上的力乘以弹性臂对的总数,从而得到两个连接件组件之间的近似总保持力。如上所述,电镀层将覆盖凹口153的内表面157(图1和3)以及弹性臂154的外表面158。以这种方式,这两个表面157、158将以面对面接触的方式彼此接合并接触,如图7所示。利用导电镀层,此接触在两个连接件组件100、120之间建立电连接。优选地,连接件组件100、120的另一个表面也以邻接方式或面对面接触的方式相接触,例如沿着中心壁103、123,从而进一步加强接地连接。由于连接件组件100、120的外表面镀有导电涂层,每个差分端子对在效果上都由接地基准所封闭或围绕。在图22中示意地示出这一情况,其中,示出两个相邻、交错的连接件组件空腔110的截面,每个截面都具有位于其中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S1、S2。信号端子S1、S2彼此间隔开,但都由与其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壁103、104、105和107围绕,该距离在图中示为“P”。P的长度随端子的位置以及空腔壁的位置而变化,但应注意到,每个端子具有至少三个靠近该端子的导电壁以及一个在孔处与其离开的距离大于其余壁的第四壁,该第四壁为交叉壁或横向壁107,处于离开每个端子最远处。关于这一点,应至少将内表面67和暴露的配合表面68和69与电路板接合柱70以及支座绝缘子71一同电镀。这将提供最小面积的接地表面,有利于屏蔽作用。电镀工艺的经济性决定了电镀两个连接件组件100、120的所有暴露表面。图7和21示出连接件组件的机械接合特性怎样提供所需的“环绕”屏蔽。这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将弹性臂154延伸到每个相应凹口153中,使它们除弹性臂155之间的分隔槽156外基本封闭凹口153。此结构基本封闭了每个空腔的第四壁,但每个空腔中的槽的尺寸与连接件组件上围绕每个空腔的导电材料的总面积相比又都足够小。该槽对于导电镀层区域产生的电绝缘性没有负面影响。图21为与图13的类型相似的配合在一起的两个连接件的纵向截面。为了提供用于将两个连接件组件100、120极性化(polarizing)或键合到一起的装置,它们可包括以现有技术方式彼此接合的凸柱160和空心槽161。在此类型的连接件中,端子嵌片组件130可向外设置在一个连接件组件100中,如图1所示,并向内设置在另一个连接件组件120中,如图2所示。此类设置在图14中示出,其中,可以看到嵌片组件130的两个端子位于中心壁302的相对侧的各个空腔301中,且它们的端子132、133向内彼此相对。以这种方式,端子132、133将以面对面的方式在连接件组件的横向方向上彼此接触。这种接触最清楚地示于图15中,其中能够看出,一个连接件组件100的端子组件如图1设置,并且后壁135沿着连接件组件100的中心壁103以“向内”方式对齐,同时,另一个连接件组件120的端子组件以“向外”方式对齐,即,沿着连接件组件120的侧壁124、125对齐。这使得端子132、133彼此相对且当接合时,端子的相对的触头部分140将彼此重叠并支靠在端子主体部分142。端子主体部分142和触头部分140以离开后壁135的微小角度从端子组件基座134伸出,从而在相对触头之间形成并保持有效的摩擦接触。端子组件130的槽136使得当连接件组件100、120接合到一起时允许端子132、133在槽中移动。但应该理解,虽然两个连接件组件之间的发生的主要接合是通过上述的交替弹性臂以及凹口获得的,但此接合还将起到将两个配合的连接件组件保持在一起的作用。虽然端子嵌片或端子嵌片组件130在图中被示为在连接件组件的中心线的两侧彼此纵向对齐,但应该理解,它们可以在中心线的一侧或两侧错开,使得一个组件向内,另一个向外,另一个又向内,依此类推。图8示出同体连接件组件200,其包括绝缘的绝缘外壳201,该外壳由一对侧壁203、204以及两个端部205、206形成。一系列横向壁209在侧壁203、204之间延伸,并形成连接件外壳的隔室或分隔段210。这些隔室又由中间壁207再分成两个小隔室211,中间壁可以是单一壁也可以是一系列跨过两个横向壁209或端壁205、206之间空隙的分割壁。在实施例200中,接合装置220沿连接件组件200的中心设置,且优选地沿着其中间壁207设置。这些接合装置220,包括交替的凹口221和弹性臂222。此连接件200的键合或极性化部件包括连接件组件一端的凸起230以及另一端的空腔231。这些“键”在连接件外壳的横向延伸且因此相同的组件可用于每个半连接件,只需相对另一组件旋转180°。连接件外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连接件组件200的侧壁203、204中的交替的凸舌235和凹槽236。在连接件组件200中,如图8所示,可使用两个这样的组件在两个相对电路板之间提供连接,而不是在两块电路板其中之一上使用一种类型的连接件组件,在两块电路板的另一块上使用另一种类型的连接件组件。而且,在本发明的同体式连接件中,接合装置可沿连接件组件200的中心设置,如图所示。这种连接件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9-15中以300示出。在这种连接件300中,端子组件嵌片130以偏移方式在中心线“C”的两侧设置在空腔301中,从而使纵向彼此相邻的端子组件组朝向相反的方向。类似地,横向相邻的端子组件组也以交替形式朝向外或朝向内。这种类型的连接件的侧壁303、304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细长凹口306,从而使端子132、133,特别是使它们的尾部144沿着连接件组件的侧面穿过凹口向外延伸。端子组件130可从底部嵌入或插入连接件300的空腔310。端子组件130的基部134可具有与连接件组件300的底面相抵的肩部137,诸如其侧壁303、304,中间壁311以及横向壁312。在此实施例中,机械装置还包括交替的弹性臂320和凹口321。这一点最清楚地示于图13。为了提供可靠的接地连接,连接件组件300还优选地具有镀有金属的装配部件330和接地部件331,从而使他们能够插入如图13所示的形成在电路板360上的通孔或孔361中,从而在连接件外壳与电路板360的接地线路之间形成电连接。图21示出配合在一起的两个这样的连接件组件300,且图21为重点示出两个连接件组件300之间的连接方式的剖视图。交替的弹性臂320和凹口321彼此互接合,且这些部件的相对表面彼此邻接,从而沿着配合界面以及沿着定位凸键327和凹口328形成电接触。图19和20示出结合到板到板连接件组件400中的合适的接合装置410的另一个实施例。这些接合装置410沿连接件组件的中间壁420纵向分布,中间壁位于端子组件接纳腔407之间,且该接合装置包括交替的凸键404以及弹性臂部件405。此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优选地,弹性臂部件405的臂406之间的间隔“Q”小于凸键404的厚度“TT”,此厚度可逐渐变小,如图所示。这提供了合适的压入配合机构,其中,凸键404将弹性臂406略微分开,并根据此点,臂406可以形成为使彼此向对方或向连接件组件400的中心线略微偏斜的形式。这种接合发生在横向上,或者说发生在连接件接合的中心线的横跨方向上,但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弹性臂的夹持都发生在平行于或沿着连接件组件的中心线的方向上。图23-3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连接件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500。此连接件组件500也是同体的,也就是说,任意两个组件都能够形成互接合在一起的连接件组件对,如图28所示。每个组件500都具有细长的外壳501,外壳由多个壁503、504和505形成,优选地彼此间隔开。这些壁503-505由端部506、507以及多个横向壁508相互连接,横向壁在连接件外壳501的横向延伸。这些横跨或横向壁508以及侧壁和中心壁一起共同形成在连接件外壳501中的多个空腔510,每个空腔都能够接纳一个端子嵌片组件130。在此连接件组件500中,如图23-25所示,接合装置520在连接件外壳501的纵向延伸,且优选地沿着其中间壁504延伸。这些接合装置520包括交替的多组凸柱522和弹性臂523。此实施例的弹性臂523由在其间纵向延伸的间隔槽525分开。此间隔槽525,如图23、25和27所示,部分地向下延伸进连接件外壳的中间壁504。凸柱522,如图23和30中所示,包括主要部分530,与两个侧面部分531的侧面相接,侧面部分531用来接合弹性臂523内表面。这种接合形式将弹性臂523略微分开,并因此优选地两弹性臂523之间的间隔(或间隔槽525的宽度)略微小于凸柱侧面部分531的宽度。这些侧面部分531可呈略微逐渐变薄的形式,从而在凸柱530插入相应的弹性臂520之间的相对的槽525时增大接合力。此接合件的直线部分将沿连接件外壳的横向或横跨方向延伸,即,在图30中以“G”标明的方向上朝向侧壁。图29示出此接合件的纵向剖面。由于连接件外壳500的外表面镀有导电材料,所以优选地外壳500包括多个接地脚535,在图中示为凸柱。这些凸柱535从中间壁504的隔段的大约中心处延伸出,中间壁504将相邻的外壳空腔510在外壳500的中心线两侧彼此分开。这些凸柱535以与中间壁隔段整体形成的方式示出,但可以想到它们可包括在中心壁504中固定并从中心壁向下延伸的分开的部件。这些凸柱535也进行了导电电镀并插入连接件外壳所装配的电路板的孔或通孔中,从而在电路板的接地电路与连接件电镀表面之间形成电接触。在连接件外壳中可形成附加的装配部件,如销540,并用于定位并支撑电路板上的外壳。此实施例还具有接合装置550,能够让两连接件外壳500以“拉链”方式接合在一起并分开,这便于该外壳中所用器件的装配。这些接合装置550设置在连接件外壳500相对的两端506、507并包括第一和第二“凸键”对552、554,它们有利于(以一定角度)将两个连接件外壳500以“拉链”方式结合到一起。这些键552、554使连接件外壳500能够从连接件外壳500的端部506、507彼此对齐并彼此接合。参考图29-31,图29-31以放大图示出接合装置550之间的相互作用。单键552由两个凹口553的侧面相接,这两个凹口具有内部倾斜的表面556,该倾斜角度略大于凸键552形成的角度。连接件外壳500的一端507具有台阶或肩部558,用来形成旋转点559,相对的连接件外壳端拐角560将围绕该旋转点设置(图28和32)。当上连接件外壳通过旋转,形成或解除与下连接件外壳的接合时,此肩部558将端拐角560固定到位(图32)且该肩部限定角半径和旋转。肩部558突出高于侧壁503、504的正面以便在两个连接件外壳接合到一起之前将它们对齐。相对的凸键对554由间隔槽562分开(图25和31),间隔槽接纳单键552。凸键554在563处呈楔形以使凸键554能够完全进入端接合凹口553。优选地连接件外壳500的一端506还具有缺口,从而通过去掉凸键554的顶部或尖部567的材料,使凸键554能够容易地转进凹口553中,否则可能妨碍凸键554。图33-4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连接件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此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除了两个连接件的外壳部分被构造成在配合界面区域提供额外的屏蔽,且在外壳的结构中包含极性化部件。图33示出本发明的凹形的或称插座连接件组件600,其包括多个与独立空腔610相对应的独立端子组件650。优选地,此连接件组件由绝缘材料模制成一件,且如图所示,包括部分地由内壁617形成的中心连接件部分616,在图中示为具有多个形成在其中的独立空腔610的矩形(图34和35)。中心连接件部分616自身由外裙部或遮蔽部件602部分地封闭或围绕,遮蔽部分602包括一对侧壁604以及端壁605。遮蔽部件602及其周壁由环形间隔空间603与中心连接件部分616和其内壁617分开,环形间隔空间形成一个空间,连接件成套组件的相对的凸形连接件组件或插头连接件组件670的一部分(插入壁或插入部件671)容纳在该空间中。优选地,遮蔽部件602和相对的插入壁671都在一个方向上对称,也就是说,它们对于横向轴TA对称,但不对纵轴LA对称,从而使连接件组件具有一体的的极性化部件,因此两个连接件组件都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被组装,即使是在盲安装环境下。中心连接件部分616从连接件组件600的底部升起,从而使得环形空间具有预定的深度。中心连接件部分616还包括可看作中间壁611的骨架或格子结构,以及共同形成空腔610的多个横向壁612。优选地,外遮蔽端壁605还包括用于接合相对的凸形连接件组件670的装置,此点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插座连接件600还可包括安装凸柱612以及可容纳在电路板740的开口或通孔中的接地接线片(lug)613,如图43和47所示,接地接线片可焊接或其他导电连接连接到电路板的线路上。通过在连接件组件外表面上镀金属从而形成导电层来完成两连接件组件的接地。这些连接件中的接地接触都是以面对面接触的形式完成,如图43、44和47中所示,同时也是通过中心接合部件691、692和611的接合而完成。当凸形连接件组件670最初插入裙壁形成的井或插座中时,接地连接即形成。凹形连接件组件600的中间壁611包括向上延伸的平片部分,且优选地通过(或高于)端子组件的顶部。此中间壁611容纳在相对的连接件组件670的缺口或槽673中(图47)。一对插销部件,在图中示为接线片621,优选地具有外裙部(shroud)603,且开口620可形成在连接件端壁中,从而为相对的连接件组件的插销部件或接线片提供空隙。优选地,插销部件621与中间壁611(及其接触片部分)对齐并沿公共纵轴设置,从而以“拉链”方式完成两个连接件组件的装配与分离,即凸形连接件组件670的一端可放置在凹形连接件组件600的似类的一端并且凸形连接器组件旋转或摇动形式牢固的接合。现在参考图41-42,图41-42示出端子组件650的放大详图。优选地,每个端子组件650优选包括一对导电信号端子651,导电信号端子具有在尾部652与接触部分659之间延伸的细长的主体部分。尽管尾部652在图中示为面安装的尾部,但应该理解,该尾部还可采取通孔尾部的形式。优选地,端子的主体部分被捕获或形成在端子组件的绝缘主体部分653中,如上所述,可围绕端子对模制。此主体部分包括一个带有凸缘655的基座,凸缘环绕着基座的至少一部分,且凸缘可中止为,例如如图所示的向上的自由端656。此凸缘有助于接合两连接件组件600、670的端子空腔的内表面,且在某些情况下,它可在端子组件650插入外壳空腔时变形。此主体部分的几个拐角可以是楔形的,以便使端子组件具有极性。主体部分653还可包括竖立的后壁部分654,其在连接件组件的端子与间隔中间壁611、673之间提供一定的绝缘性。图36-38示出装进凹形连接件组件600并与之相接合的凸形连接件组件670。此连接件组件670还具有由侧壁671和中心壁或中心部件673形成的绝缘外壳。多个横向壁674朝着中间壁673向内延伸并形成多个端子组件接纳腔672。侧壁671在中间壁673上方和端子组件650的顶部上方延伸,从而当与另一个连接件组件600配合时,它(它们)伸进间隔空间603,如图47所示。凹形连接件组件600的裙壁起到保护触头的作用,且其内凸架(ledge)用来提供平台,相对的连接件组件的端部可在该平台上转动。凸形连接件组件670还包括在其端壁处形成的接合装置。如图36、37和44所示,这包括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缺口或槽677的扁平凸缘676,和插销接线片675。此插销接线片675设置在凸形连接件670的端壁上,与插座连接件600的插销接线片621对齐且优选地与中间壁673对齐并与连接件组件670的槽相结合。如图43和44所示,插销接线片621容纳在凹形连接件组件600的开口620中并位于其插销接线片621之下。类似地,凸形连接件组件凸缘676与相对的形成在裙端壁605的内表面上的凸架相邻接。开口620和685(图37)在生产连接件组件时还有助于外壳材料流过模具腔。如图36和37所示,凸形连接件组件670包括沿组件的纵向或长度方向分布的接合装置673。此接合装置包括在两侧具有与多个弹性臂的侧面相接的中心槽690或其他类似的摩擦接合部件691、692。这些弹性臂691、692具有不同的宽度,因而一些692较窄,而另一些692较宽。优选地,与凸形连接件组件的横向壁674相邻接的是宽弹性臂691,而窄弹性臂692在成对的宽弹性臂691之间以交替形式分布。因此,窄弹性臂692将能够比宽弹性臂691弯曲得更大。如图35所示,凸形连接件组件还具有容纳在孔或通孔中的安装凸柱680以及接地接线片681,如图43所示。尽管已经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显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要旨以及由所附权利要求确定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变化和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板到板连接件组合件,包括凸形连接件组件和凹形连接件组件,两个连接件组件包括外壳,通过至少将所述凸形连接件组件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凹形连接件组件部分的一部分中,两外壳能够彼此接合,所述两个连接件组件包括多个空腔,每个空腔包括端子组件,该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主体部分和一对设置在该主体部分中的差分信号端子;所述凸和凹形连接件的相对部分镀有导电物质,该导电物质还分布于所述凸和凹形连接件的围绕每个所述端子组件的部分上,以便为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提供接地基准并使所述端子组件中相邻的端子对电绝缘地分开;每个所述凸和凹形连接件组件还包括用于在所述凸和凹形连接件组件装配到一起时彼此接合的装置,所述接合装置设置在所述凸和凹形连接件组件相对的端部,并且沿着所述凸和凹形连接件组件的纵轴的一部分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物质为金属镀层。3.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连接件组件外壳包括中心连接件部分以及外裙部,外裙部围绕着所述中心连接件部分延伸,且被围绕着所述凹形连接件组件中心连接件部分的分隔槽将其与中心连接件间隔开,所述凸形连接件组件外壳包括中心连接件部分以及围绕着凸形连接件组件中心连接件部分的插入壁,当所述凸和凹形连接件组件装配在一起时,该插入壁容纳在所述凹形连接件组件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外裙部和插入壁具有单向对称性,这种对称性使得只有在裙部和插入壁对准在一起时才能将它们装配。5.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连接件组件接合装置包括纵向槽,且所述凹形连接件组件接合装置包括片状部件,该片状部件从所述凹形连接件组件中心连接件部分向上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5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连接件组件接合装置包括与所述凸形连接件组件整体形成的多个弹性臂,该弹性臂位于所述纵向槽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交替的宽弹性臂和窄弹性臂。8.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装置包括相对的互补的凸柱和凹口。9.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装置包括两组相对的凸起和凹口,其作为所述两个连接件组件的侧壁的一部分而形成并沿着所述两个连接件组件纵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物质为在所述两个连接件组件的所有外表面上延伸的金属镀层。11.一种电连接件,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应用,包括绝缘外壳,该外壳具有用于装配到电路板的底部和与底部相对的用于配合到相对的连接件的顶部,以及将所述顶部和底部相互连接到一起的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包括由所述外壳的中心壁与多个横向壁交叉而形成的多个空腔,每个空腔包括端子组件;每个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主体部分和一对位于端子组件主体部分中的差分信号端子,每个端子都具有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中延伸出的相对的触头和尾部,所述端子组件容纳在所述外壳主体部分空腔中,从而使所述端子尾部从所述外壳底部延伸,并且所述端子触头部分能够从所述壳体顶部接近;所述外壳具有多个外表面,且至少所述中心和横向壁的外表面镀有导电金属镀层,以便以导电接地屏蔽基本上将所述端子组件包围;以及,所述外壳包括与其整体形成的装置,用于当所述外壳和所述相对的连接件配合到一起时,接合所述相对的连接件。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装置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外壳相对两端并与之对齐的插销接线片,以及沿着所述外壳纵向延伸的细长形接合部件。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件包括从所述连接件外壳向上伸出的片状部件,所述导电金属镀层也在该片状部件上延展。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件包括在两侧有多个弹性臂的纵向槽。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多个宽弹性臂和窄弹性臂,所述宽弹性臂与所述横向壁相连。16.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装置包括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中形成的多个互补的、交替的凸起和凹口。17.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外壳包括中心连接件部分以及围绕着中心连接件部分的裙壁,该裙壁由分隔槽将该裙壁与所述中心连接件部分分开。18.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在一端形成的凸键,该凸键容纳在所述相对的连接件的槽内,并且当与所述相对连接件配合时,所述连接件外壳能够围绕所述凸键旋转地移动。19.一种用于在两电路板之间形成连接的连接件组合件,包括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包括在外表面上镀有导电金属镀层的外壳,每个所述插头和插座连接件外壳还包括多个形成在其中的空腔;以及,多个容纳在每个所述空腔中的端子组件,每个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支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并使端子绝缘,不与所述连接件外壳的导电金属层接触,所述插头和插座连接件外壳能够配合到一起,从而使所述插头和插座连接件的外表面彼此接触,且所述金属镀层围绕着每个所述的端子组件以便为每对差分信号端子提供基准接地屏蔽。全文摘要一种在高速信号传输应用中使用的板到板连接件,包括彼此相互接合的凸形连接件组件和凹形连接件组件。每个凸和凹部分具有在每个连接件组件的相应壁形成的空腔中固定着多个独立端子组件的绝缘外壳。连接件组件的外表面镀有金属,以便在每个独立端子组件周围提供单一的接地基准。每个连接件组件都可利用沿连接件组件纵向分布的中心接合部件,中心接合部件中的一个具有与其整体形成的接触片,中心接合部件中的另一个包括多个与连接件组件整体形成的弹性臂,从而使两个连接件的接地屏蔽部分在连接件的端子接触之前首先彼此接触。文档编号H01R13/658GK1529924SQ02811870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申请日期2002年6月13日优先权日2001年6月13日发明者维克托·萨德尔,维克托萨德尔,M斯泰尔斯,肯尼斯·M·斯泰尔斯,E雷尼尔,肯特·E·雷尼尔申请人:莫莱克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