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284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合物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芯子构件,设置在芯子构件周围的筒部和伞部构成的外壳,以及设于芯子构件两端的把持配件构成的聚合物绝缘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已知有如图2其一例的由芯子构件52,设置在芯子构件52周围的筒部53和伞部54构成的外壳55,以及设于芯子构件52两端的把持配件56构成的聚合物绝缘子51。在这种聚合物绝缘子51中,特别是,在尺寸较小的耐电压例如为6.6kV的配电用聚合物绝缘子中,为了降低聚合物绝缘子的成本,希望将筒部53和伞部54制造得比较薄,以便减少作为形成外壳55的材料的橡胶的用量。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伞部54如图2所示,整个伞部的厚度是一定的。因此,当将伞部54制得比较薄时,在聚合物绝缘子51的保管和使用过程中,伞部54会由于聚合物绝缘子51的自重弯折变形,在伞部54的根部会产生龟裂等质量方面的问题,以及在CEA标准的跟踪轮试验中,在电场很强的两端的伞54部处,存在着有可能产生电击穿的性能方面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可以减少橡胶的使用量而不会造成质量和性能下降的问题的聚合物绝缘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聚合物绝缘子是一种由芯子构件,设置在芯子构件周围的筒部和伞部构成的外壳,以及设于芯子构件两端的把持配件构成的聚合物绝缘子,其特征为,在多个伞部中,至少两端的伞部的厚度比其它伞部的厚度厚。
在本发明中,对于外壳橡胶的伞状,通过减薄至少除两端的伞部之外的伞部的厚度,仅加厚至少两端的伞部的厚度,优选地,至少通过给予两端的伞部以不因自重而弯折的厚度以及可以防止电击穿的适当的厚度,在不造成质量或性能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所使用的橡胶的量。
在本发明中,所谓“至少使两端的伞部的厚度比除此之外的其它伞部的厚度厚”意味着,除只加厚两端的伞部的厚度的情况外,还包括加厚从两端起向内分别2~3个伞部的厚度,减薄其它伞部的厚度的情况。此外,所谓“两端的伞部的厚度比两端以外的伞部的厚度厚”意味着,在厚度一定的伞部的场合,该一定的厚度在两端的伞部和两端以外的伞部中,按上面所述的关系相互不同,在厚度不一定的场合,例如从伞部的前端部起至根部,其厚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意味着,以由伞部的外形获得的轮廓具有相似的关系的方式,两端的伞部与两端之外的伞部不同。
如从上面的说明中看到的,根据本发明,对于外壳橡胶的伞部形状,至少除两端的伞部之外,将其它伞部的厚度减薄,至少只将两端的伞部的厚度制得较厚,优选地,至少将两端的伞部制成不因自重弯折的厚度以及可以防止电击穿的适当的厚度,所以,在不会出现质量或性能降低的前提下,可以减少使用橡胶的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聚合物绝缘子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聚合物绝缘子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聚合物绝缘子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聚合物绝缘子1由作为芯子构件的FRP芯子2,设置在FRP芯子2外周的筒部3和伞部4构成的外壳5,以及设于FRP芯子两端的把持配件6构成。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的聚合物绝缘子相同。本发明的特征为,如图1所示,在多个伞部4中,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比两端之外的伞部4的厚度厚。
即,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T1)比两端以外的伞部4的厚度(T2)厚。此外,对于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T1),如果比两端以外的伞部4的厚度(T2)厚的话,就可以达到本发明,但当(1)使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T1)为在保管和使用聚合物绝缘子1时伞部4不因聚合物绝缘子1的自重而弯折的厚度,(2)使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T1)在实际使用绝缘子1时达到不会电击穿的厚度时,能够更可靠地达到本发明。通常,上述两个优选例的结构同时获得满足。
这里,所谓“伞部4因绝缘子的自重弯曲”,作为一个例子,是指保管和使用绝缘子1时,在多个伞部4的前端同时与座接触的状态下,将聚合物绝缘子1置于座上时,伞部4弯折,不能支承聚合物绝缘子1的状态。此外,所谓“发生伞部4的电击穿”是指在实际使用或在绝缘子的加速劣化试验中,例如在CEA规格(LWIWG-02)中记载的跟踪轮试验中,伞部被电贯穿,该伞部变成不能起到绝缘作用的状态。
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相同,但即使有某些差异,形状基本上相同即可,同样,两端之外的伞部4的厚度也没有必要全部相同。本发明可以通过至少使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比两端以外的伞部4的厚度厚来达到。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厚,但不言而喻,从两端起分别将2~3个伞部4制造的较厚,将其它伞部4制造的较薄,也可以达到本发明。
在图1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绝缘子1中,两端的伞部4可以支持聚合物绝缘子1的自重,在聚合物绝缘子1的保管和使用中不会造成伞部4因聚合物绝缘子1的自重弯折变形或者伞的根部发生龟裂等质量方面的问题。进而,由于可以将两端之外的伞部4减薄,所以可以减少使用的橡胶的量。
下面对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
准备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绝缘子(试验No.2、3)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例的聚合物绝缘子(试验No.1、4、5)。作为外壳,使用硅酮橡胶。关于伞部的厚度,各伞部的厚度(例如图1的T1或T2)如下表所示。对所准备的本发明例及现有技术例的聚合物绝缘子,根据CEA(加拿大电气协会,Canadian ElectricityAssociation)的规格LWIWG-02“Line Post Composite InsulatorF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进行跟踪轮试验。试验条件为,将每单位漏电距离的电压35V/mm外加在聚合物绝缘子上30,000个周期,研究伞部、把持配件的贯穿(击穿)的发生。30,000个周期是对聚合物绝缘子要求的标准值。结果示于下面的表1。
表1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例中,为了达到标准值,就必须将所有的伞部设计成与本发明例中的两端的伞部的厚度相同的厚度6mm,从而,可以确认本发明可以减少橡胶的使用量而不存在质量和性能下降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聚合物绝缘子,由芯子构件,设置在芯子构件周围的筒部和伞部构成的外壳,以及设于芯子构件两端的把持配件构成,其特征为,在多个伞部中,至少两端的伞部的厚度比其它伞部的厚度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绝缘子,将前述至少两端的伞部的厚度制成在保管和使用聚合物绝缘子时伞部不因聚合物绝缘子的自重弯折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绝缘子,将前述至少两端的伞部的厚度制成在聚合物绝缘子实际使用时不会发生电击穿的厚度。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不存在质量或性能降低、并可以减少使用的橡胶量的聚合物绝缘子。在由芯子构件(2),设置在芯子构件(2)周围的筒部(3)和伞部(4)构成的外壳(5),以及设于芯子构件(2)两端的把持配件(6)构成的聚合物绝缘子(1)中,在多个伞部(4)中,至少将两端的伞部(4)的厚度制成比除此之外的伞部(4)的厚度厚。
文档编号H01B17/42GK1447348SQ0310830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7日
发明者大川恭史 申请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